Ⅰ 印度喜剧片《嗝嗝老师》,捕捉生活最动人画面,感动是最低限吗
一直对印度喜剧电影充满好感,这一部《嗝嗝老师》也不例外,不用看都知道会是什么套路,但依旧打动人心,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老师,一群社会底层的青少年,感动无疑是最低限,也不要苛责故事的理想主义励志和套路化的情节。一是事物没有完美的,二是没有了这些,影片也不大可能有趣好看,也不大可能让你感动。最后的结尾是点睛之笔,让观众的注意力从励志回到了教育的主题,也同样是对主人公的升华。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知识回归生活并赋予趣味,受人学识也受人道德,这是影片通过一位嗝嗝老师唤醒了久违了的对老师基本责任的呼唤,影片通过f班的逆袭大胆的颠覆了这样的阶级堡垒,好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反射教育的问题拷问教师的职责,只是电影里带给人希望,现实中却寸步难行。回归教育的初心,在唯利是图的当代已是妄想。你是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呢?
Ⅱ 从《嗝嗝老师》看印度翻拍的成功之处
10月12日首映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又被称作印度版《叫我第一名》,讲述的都是患有图雷特氏综合症的主角,因为小时候一次受到校长鼓励的经历而励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虽然经受了很多的挫折和苦难,最终完成了梦想的故事。
然而,《嗝嗝老师》又不同于普通的翻拍电影,很多看过原版电影的人都说它是一部:闭着眼都能想到结局,却依然感人至深的电影。究其原因,无非是该影片可以做到 贴合本土文化,摒弃水土不服。
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物的心理活动、经历总会有所不同。比较这两部电影《叫我第一名》的背景是在美国,其社会文化更加开放包容,而人与人之间也更加平等尊重。《嗝嗝老师》的背景则是在印度,民风更加保守,对患病女主角的歧视也更加明显。背景的不同,最终造成了两部影片从头到尾,看似相同实则迥异的剧情设计。
主角性格设定有所差异。
《叫我第一名》的主角设定为男性,是一个有梦想却并不十分自信的人。在电影中,他的母亲、兄弟、女朋友、同事甚至球场碰到的人都对主角释以善意。主角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虽有挫折,但是在成功找到工作后的经历还是较为顺遂的。
《嗝嗝老师》的主角设定变为了女性,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出,其主角的性格表现的更加自信与坚定。在面试工作的时候,她甚至会因为面试官的质疑而反击。
篇幅设定不同。
在《叫我第一名》中,导演用了近一半的时间来讲述主角找工作的艰辛。期间,小时候因为不能确诊,而被父母、老师误解更是给了不少的镜头。
而在《嗝嗝老师》中,从主角的背景介绍到主角被录用成为一名老师却只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也省去了被误诊这一细节。诚然,在印度这样一个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下,患病得到的更多的是歧视,而不是同情与善意。
在二者找到工作时的情节设定也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是遇到了善良的人,后者则更多的是遇到了“学校迫不得已“”这个机会。
相似而又有惊喜的剧情,实则代表着电影所设定的不同主题。
《叫我第一名》的主题更多的是个人的自我成长。从不甚自信变得自信,个人的努力和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辅相成,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中虽有挫折,却总是能遇到善意,更多的是让我们相信人性的美好。—— 世上多为良善之人 。
《嗝嗝老师》的主题则不仅仅是自我努力,自我成长,后面大篇幅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场景,更多的是抨击着 印度教育的弊端与缺陷 。就如同另外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教育对于贫民、特殊人群的歧视,是印度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俗语有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部作品好看与否,最重要的在于走心。如果完全不顾及自身的情况,照搬照抄,也不过是用本国的演员重演一遍别人的剧情,最终也只能沦为滑稽的四不像。
原版电影与自身文化的融合是《嗝嗝老师》成功的本质。相似的大纲、迥异的细节,让你忍不住看下去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虽有相同的故事躯壳,却能诉说不同的文化内涵,翻拍的成功之处便在于此。
Ⅲ 印度励志电影有哪些
三傻大闹宝莱坞。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马德哈万 R Madhavan 饰)、拉杜(沙曼·乔希 Sharman Joshi 饰)与兰乔(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饰),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饰)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乔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奥米·维嘉 Omi Vaidya 饰)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Ⅳ 印度最牛辅导老师原型
阿南德·库马尔。电影《超级30》由印度著名导演、碰雹制片人维卡斯·巴尔执导,原型是印度比哈尔邦的教育家、数学家阿南德·库梁吵册马尔。他创办了名为Super30的免费辅导项目,每年挑选30名有天赋的贫困家庭学生,橡宏为其辅导IIT入学考试,在过去的16年里,480名学生中的422名最终被IIT录取。
Ⅳ 一部印度电影,讲一个有委什么症的女老师带领一班差生走上正途的。
嗝嗝老师
《嗝嗝老师》是由印度YRF电影公司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校园励志喜剧电影,由西达夫·马贺拉执导,拉妮·玛克赫吉领衔主演,内拉吉·卡比、萨钦、苏普丽雅·皮尔加卡尔、罗特·萨拉夫等联袂出演。
该片讲述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的女老师奈娜·玛瑟带领全校垫底的9F班学生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该片于2018年10月12在中国内地上映。
Ⅵ 隔隔老师经典话(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带来的启示)
原创: 大岚子 山岚教育
这两天“包场”围观了一部口碑不错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剧情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温情的画面、舒缓的节奏、激扬的力量,却给山岚教育团队带来别样的温情和深情的感动。
文 | 大岚子
本片讲述一位患有图雷特综合症(面部神经间歇性抽搐,经常不受控制的发出奇怪的嗝声)的女主人公奈娜从小因为自己的病,经常被别人视为怪物,屡次应聘教师屡次失败,但依旧不变成为一名老师的初心。
好不容易收到母校聘书,但却接手了全校最叛逆,成绩最差的9F班。为了让学生们摆脱成绩垫底的困境,奈娜老师带领孩子们上演一场幽默与温情同在的校园青春励志故事。
1
欣赏的力量,发现的眼睛
——“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其友好相处是每个人的功课。
影片的开场奈娜面试时不停地打嗝,坦然的说经过这么多年,自己已经可以和“它”相处的很好。语境即心境,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同理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所以之前七个班主任都无法接受的9F班的“坏孩子”的时候,奈娜才能说出那句:“他们不是坏,他们只是淘气而已。”
我们每一个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对孩子的宽容和欣赏的时间节点。
在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之前我们对小朋友都是很宽容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在给你带来惊喜的同时,经常也会带给你惊讶。可这时候的我们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因为这就是小朋友的成长节奏。
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你会发现从前的想法变了,对孩子不再那么宽容了,这时候来自社会,来自同学,来自家长们的眼光,甚至攀比之心,这样的一些压力就随之而来。
当老师跟与家长沟通是说到孩子某一学科成绩不是很理想时,你会很着急,迫切希望孩子的每一个学科都很棒。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对待孩子就变得非常非常严格,这个严格的背面不仅仅是社会的各种压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没有完全接受。
当孩子不在只有你们的小屋里生活,而是要面对社会的复杂,竞争的环境,这是的我们就会不自觉拒绝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不再那么宽容了。
如果我们可以像影片中奈娜老师那样,能接受并且和自己的不完美相处融洽,就会理解9F班的这群学生其实不是坏,只是淘气而已。这种感觉会让一切就变得不一样。
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带着发现的眼睛,和自己的不完美相处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2
发现的力量,你就是奇迹
——培养正确的荣辱观
每每看到一个社会新闻或是令人感慨的影片时,总有一个词弹进我们的对话框——“三观”。
三观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我们在对世界有了更多了解,对事件有了更多认知,对人生有了更多阅历和思考,然后慢慢形成的。
但是在学校里我们更容易培养的就是荣辱观,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褒奖,什么是被尊重,什么是耻辱。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两张试卷,一张选择填空题,一张解答大题,当答完这两张卷子的时候,放下笔,靠在椅背,看到那个考场的同学还在奋笔疾书的解答着第一张试卷时,心中那种自豪感,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很多孩子在拿到运动比赛的奖状,奖品时,都会有很光荣的感觉,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祝贺。
这种感觉有多重要呢?当我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没有了考试,比赛,可是曾经给你带来的自信,光荣的感觉会像一支火苗在你的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着,激励着自己。
在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中,或者是家庭这种个体环境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去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光荣。
英语里有一句话 “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如果你衡量成绩的标准是奖项,那就只是教书,教知识。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分数高就是光荣的,他们会像影片中的那个9A班的男孩,单纯的追求分数不管用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保住他手里的那个级长徽章,走向一种学习的极端。
但如果你褒奖的是一种品格,会让孩子们认为坚持不懈是一种光荣,让他认为自律,诚信是一种光荣。这就是在育人。
教育不只仅注重教书,育人,更在孩子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学会用发现的眼睛,挖掘孩子内在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内心深处培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没有优劣,只有差异”
9A班和9F班之间差的是BCDE这些字母吗?9A班学生和9F班学生之间差的是成绩,和参加学术竞赛能力吗?影片的最后F班的同学在比赛中举起了奖杯,给出了我们答案。
孩子和孩子之间本没有优劣,只存在差异。
之前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张弟校长接受山岚采访时说:“在学校你会发现有许多孩子,他们的成绩不一样,有好有坏,但是他们离开学校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自信。这是因为在学校里边,我们会因为不同而去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然后我们将这个亮点放大,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这样培养出来的自信心是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的。”
现在的教育环境,由于师资的不足,在对待孩子方面普遍都是“一刀切”模式。一个班级35个学生,讲着一样的知识,留着一样的作业,考着相同的题目。
就好比几个人比赛跑步,有的天生跑得快,有的不能跑,把这些人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一定是层次差别明显,失去比赛的意义了。
“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 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林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正因为人和人的不同,我们才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
4
希望的力量,未来为你而来
——当下不重要,朝着正确方向持续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在美国有一位校长他当时做了一个改进,原来学生成绩是分为A B C F四个等级,F的意思就是failed,失败,不及格,后来这位校长把学生的成绩改成A B C NY,NY的意思not yet,还未达成,还需努力。
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教育里叫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
固定模式的理解就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了,不会再改变了。就像那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而成长模式,就是现在什么样不重要,每个人都是可以成长改变的,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重要。
为什么嗝嗝老师要领9F班的学生们在屋顶放飞他们写下的那些让他们厌恨,恐惧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写出来,放下去。
即使生活在贫民窟不重要,调皮捣蛋也不重要,成绩不好也不重要,要知道你们的来是有成长性的,眼前的这些磨难会帮助你们飞翔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水彩纸上画水彩,画布上画油画,国画用宣纸,速写用毛边纸,素描用素描纸,单单画幅画,用纸就有这么多分类,更何况是教育孩子。通过教育和受教育,让我们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Ⅶ 推荐几部适合年轻人看的励志电影
1、《叫我第一名》
该片讲述的主角供应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使他的生活倍受折磨,但是他始终乐观向上,默默努力,最终成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同时也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生活从不会因你身患疾病或残疾而善待你,而是生活善待的永远都是不会放弃,不会认输的人,所以我们所遭受的难苦难和嘲笑,最终都会在我们不断前进角脚步中成为我们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勇敢的迈出每一步,没有人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这条路的好坏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谁说困难就一定是给人带来痛苦的,他也会给予我们跟生活对抗的勇气,所以啊,每个人都有缺陷和生活的不易,请你做个善良的人,保持包容的对待身边的人也是权利,爱的爱的一种方式呢!
主角是幸运的,有自我觉醒,有爱的奶奶,有路遇的温暖,有相知伯乐,这个世界上太多有太多的阴影,所以要有裂缝,让阳光照进来,不是一个性别对那另一个性别的压迫,不是利己主义的高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知觉,假如不能改变世界,别忘了我们可以不被世界改变
Ⅷ 《嗝嗝老师》真的「零差评」它在印度片中属于什么水平
《嗝嗝老师》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在印度片中属于比较高水准的作品。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具体评析:
一位天生患有生理缺陷的老师带领一群差生的逆袭,《嗝嗝老师》借此熬出的一碗印度鸡汤虽然稍显老套,但电影以喜剧手法对印度教育的聚焦,在那“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信条中,其既有着感人肺腑的共鸣,也对现代教育体质所存的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不单是印度,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也有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俗语,对阶级的偏见其实无处不在,正因如此《嗝嗝老师》虽然带有着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但这样的电影仍旧能带来足够的感动,愿所有学子的求学之路上都能遇到一位如奈娜这样的老师。文/梦里诗书
Ⅸ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励志片
厕所英雄
印度最近真的是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席之地,拍出了许多励志的电影,而这部电影里阿米尔可汗成为了一个严厉的父亲角色,为了女儿的成长默默地付出了许多。亲情无疑是我们生命中最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