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评︱《雄狮》哪怕千山万水,也要回家看妈妈
寻亲节目中,总会看到走失的孩子与亲人团聚抱头痛哭的画面,那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湿了眼眶。
电影《雄狮》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寻亲的故事。一个走失25年的孩子,凭着记忆与感觉,找回了自己的家。
(一)
这样的寻亲故事,发生在国内,能找到就堪称奇迹。如果,是跨国度来寻找,还能找到,简直就是传奇了。
可贵的是,这样的传奇是真的。
这部电影《雄狮》,是由澳洲作家萨鲁*布莱尔利的传记改编。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曾经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
那么,这个萨鲁*布莱尔利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还要从他的童年,从那个柔弱五岁的小男孩说起。
电影就从萨罗的童年开始讲起。故事的播放时间是118分钟。故事发生时间是1986年。电影上映时间是2017年6月22日。那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萨罗(电影中的人名),刚刚五岁。是一个有着棕色皮肤,黑色卷发,一双大眼睛的小可爱。
一个五岁的孩子,一般还都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这个穷人家的孩子早熟的要命,已经开始和他的哥哥古杜在奔跑的火车上偷煤块了。用偷来的煤块换两小袋牛奶,给家里人喝。
萨罗似乎没有父亲,电影中就没有交代。家里,似乎只有他们三个孩子,还有一个更小的妹妹。他的妈妈不识字,没有文化,干的是苦力,搬石头。
他们住在印度一个小村庄的小房子里,那里有树,有水,有铁轨。生活缺乏色彩,整个画面几乎是灰色的。贫穷。肮脏。好在,家里是有爱的。妈妈与哥哥,非常爱萨罗。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继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萨罗将来长大了,不出意外,肯定和哥哥一样干苦力。
可,命运女神,有时,也会搞恶作剧,让你坐上火车离开家乡8900公里。
一天晚上,哥哥古杜去火车站干活赚钱。小萨罗非得缠着要去。哥哥无奈,就带上了。结果,到车站哥哥要干活呢,萨罗瞌睡的不行。于是,哥哥就让萨罗躺在车站的脏兮兮的木椅子上,自己去干活了。临走,还叮嘱,不要乱跑,就待在那儿。回来了,给他买糖耳朵吃(一种印度小吃,油炸的,和咱国家油炸麻花有点相似,有的地方也有叫糖耳朵的)。
一觉醒来的萨罗,已是深夜。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也找不到哥哥。可能是害怕,他爬上了一列火车。一列就要废弃的火车。
他不知道,他这一走,就是二十五年。他不知道,这一走,要漂洋过海。他不知道,这一走,命运完全会被改写。
他也不知道,就在他爬上那列被废弃的火车的时候,他的哥哥已经被火车撞死。这样悲痛的消息,二十多年以后,他才知道。
如果,他不爬上那列火车,他也等不来他的哥哥。
然而,一个五岁的孩子,坐上了开向远方的火车。奔赴一场不可知的命运。
却让观众格外揪心。这样的情感故事,尤其是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情感张力极强。
这个时候,每个坐在屏幕前的观众,恐怕都被电影中的五岁小宝贝的命运,紧紧勾住了心。
在印度电影《小萝莉和猴神大叔》中,也讲了一个聋哑小女孩坐火车被丢的故事。不过,那个小女孩很快被好心人猴神送了回来。
而,在这部电影《雄狮》中,时间跨度太长,中间隔了25个春夏秋冬。
(二)
火车终于停下了。停在了印度的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那里也有一条宽阔的河是胡格利河,是恒河支流。小萨罗曾经在河边无目的张望。
加尔各答距离萨罗的家,已然遥远的如同天堂。可,一个五岁的孩子,哪里会知道这些?
饥寒交迫萨罗钻出火车。大声叫着哥哥,妈妈。可,熙熙攘攘的人群,冰冷的如同沙漠。并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孩子的现状。那样的叫声,真的是撕心裂肺。
在萨罗被澳洲养父母收养之前,萨罗在这个城市流浪了差不多两个月。靠捡垃圾,吃剩饭或者祭品活着。
电影通过一个五岁孩子的眼睛,带着我们观众看印度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又脏又乱又差,堪忧,堪忧。当然,那是1986年,现在,发展的应该不错了。
后来,萨罗被一个好心人送到了孤儿院。那里环境也好不到那里去,条件极差。
不过,这里待的时间不长,萨罗就被澳洲一对父母领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富裕的生活。他的养父母,至少是中产阶级,不差钱。
电影基本上分为两部分,前面主要讲童年的萨罗的家庭与丢失的过程。
后面一部分,情节跳跃性很大。镜头一闪,萨罗就长大了。
主要讲长大的萨罗受过很好的教育,有一个漂亮的善解人意的女朋友,还有一个有情绪躁动的哥哥。
虽是收养的孩子,萨罗的养父母对他非常好。
养母苏,是妮可*基德曼来饰演。这个时候的妮可*基德曼差不多五十岁了。她把一个慈和的,温柔的养母饰演的非常到位。
养父约翰*布莱尔是由澳洲知名影星大卫*文翰饰演。他参演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斯巴达300勇士》,《范海辛》,《橙子和阳光》等。
富而有爱,用来形容这对夫妇比较合适。他们不是不能生养,只是为了这样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他们收养了两个孩子,萨罗长的好好。身体健康,性格阳光。而,他们的另一个孩子,则有心理问题,或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总是自己攻击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般非常自卑。他童年经历了怎么的悲哀,可以想象。即便,后来到养父养母家,被温柔对待,依旧走不出内心深渊。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
萨罗的女朋友,是由鲁尼*玛拉饰演。她是美国人,也是著名影星。她参演的电影非常多,也多次获奖,是一位实力演员。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不俗表现。
食物是有记忆的,我们长大离开家,最思念的可能就是妈妈做的饭了。
霍马洛坎图曾经说过:
我们对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深刻记忆……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
长大的萨罗也是被偶然遇到了一盘美食或者说家乡的小吃糖耳朵唤醒。
那一个时刻,他吃着糖耳朵泪流满面。童年时的记忆,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他想起了自己的哥哥,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坐火车走丢的不堪经历……
他的内心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渴望找到家,找到妈妈。
在电影中,对于萨罗的内心挣扎的表现较多。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个美丽可人的女朋友,还有爱他的养父养母,他觉得他寻找生母的行为是背叛,是不道德的。
在这种挣扎中,还是不断的在寻找。
我们说,社会的变化,一定是技术的突飞猛进。
感谢技术,我们每个爱写作的人,不用印刷机,不用买一大摞稿纸,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写出几十万字。
萨罗也一样,他用谷歌地图,这最方便的工具。根据小时候残存的碎片化的记忆,一点一点搜寻。
划定范围,确定搜寻半径,一寸一寸推进。据说,在原著里,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了五年时间。可,在电影中,时间是压缩的。他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家乡,那片土地,那片山与水,以及童年的欢乐。
萨罗最幸运的地方,就是遇到了一对伟大的养父母。当他们得知萨罗的想法,并没有阻拦。而是,慈爱的放手,让他回家。
在印度有那么多的流浪的孩子,能有萨罗这样幸运的,太少了。或许,正是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位作家。
(三)
电影高潮部分,也是最催泪的部分,是离别25年之后,与老母亲重逢。
这样的情感大戏,需要备好纸巾。
其中的感慨唏嘘,其中的人生况味,其中的悲欢离合,其中的悲欣交集,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你可自己去体会。
在片尾的字幕中,萨罗的老母亲说,她震惊的“如遭雷击”,她心中的幸福“深似海样”。
这个老母亲,在二十五年前,同时失去两个儿子。一个死亡。一个下落不明。她经受的心灵重创不言而喻。
在电影中给她的镜头很少。只是在萨罗不断闪回的记忆中出现。
不过,最后和孩子见面时,她满头银发,脸上深深的皱纹,似乎,也说明了一切。
萨罗的扮演者戴夫*帕尔特,他是印度裔英国人。参演的电影有《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孟买酒店》,《大卫*科波菲尔个人史》等。多次获奖,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这部电影中,他把萨罗处在两个家庭中间,心里的挣扎与纠结,拿捏的恰到好处。
至于电影为什么起名叫《雄狮》是因为主人公的名字,在印度的意思就是雄狮。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2分,相当高了。可谓,叫好又叫座。曾经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错过,就有点遗憾了。
最后,就借用《纽约每日新闻》的评论来结尾吧:
真实的故事加上主创们无可挑剔的演技,使整部影片兼具野性与优雅。
❷ 阿米尔·汗都落泪推荐,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这是一部非常高尚的电影,要我用语言来评价它,我深怕会表达不完整它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值得,我觉得是所有国人都应该甚至可以说是必看的一部电影。
记得第一次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的震撼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印度年轻人帕万,经历种种困难险阻,将巴基斯坦小女孩送回家去的故事。
所以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是一部有着非常高尚情怀的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❸ 总觉得你错过这部电影会后悔!-《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是一部印度电影,电影时长接近160分钟。我平时看的印度电影不多,大多是网上推文推荐来推荐去的那些。但是印度电影的题材、元素真的很丰富,大多都是国家非常敏感的政治以及宗教冲突问题。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1947年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立,分别成立了独立的国家。根本冲突上类似于大陆和台湾。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大叔送巴基斯坦孩子回家的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在印度就是喜剧,后半部分在巴基斯坦就开始动情。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6岁的小萝莉沙希达。
沙希达出生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冲突根源地)的一个巴基斯坦的小村庄里,那里风景非常优美。电影开篇就是风景展示,以及小萝莉出生之后漫山奔跑的画面,真的美得不要不要的。
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沙希达却因为一次跌落悬崖的意外,让母亲意识到不会说话的女儿将来有可能因为无法出声呼救而失去性命。听村里一个老者说只要去了德里的神殿虔诚祈祷,孩子一定能够开口说话。虽然知道印巴分治后,过界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但为母则强,母亲还是义无反顾决定带着女儿去印度神殿,祈求女儿能开口说话过上正常生活。
去印度德里的一路上都很顺利,直到回程时的夜深里,火车上的乘客们都在休息,在停靠的五分钟时间里,沙希达见一只小羊困在草坑,于是就这么下车解救,再转身时,火车已经启动,她追不上也叫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的,又不明所以跳上另一辆火车驶回了印度。等睡觉的母亲醒来时,人已过了国界回到巴基斯坦。仅五分钟的路程却需要再办一次签证才能过界寻女,母女两就这么被分割在两个国家。
巴基斯坦80%的人都信仰穆斯林,女人出门都要用头巾抱住脑袋。可我觉得电影里小萝莉散着头发流着泪追着火车跑的画面真的太美了。无助的眼神,纯真的画面,小小年纪美得像天使啊简直。(这一段就纯碎是抒发一下怪阿姨内心活动了~~)
电影到这里一般要有个过渡才能引出主角。
在警局里,陪着沙希达父母做笔录的一位老人说了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在印度,肯定会有一个主的使者来照顾我们的小沙希达”。就这样,这个主的使者也就是电影的男主角猴神大叔2出现了。男主角帕万就是神猴的虔诚信者,逢哈努曼神必拜,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从不说谎,我从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主角一出场就是印度电影很典型的群人唱跳。沙希达就在这样一个欢脱节日里漫无目的地、傻傻地看着猴神大叔帕万和一群人唱歌跳舞。也许小孩子总是容易被这样的唱跳吸引,节庆结束后,小萝莉就一直跟着帕万。
帕万本想把孩子放在哈奴曼神殿前,因为他总觉得神会把孩子的父母引来让他们一家团聚。对于孩子走失这种事情,第一时间不是带去警局而是去神殿等父母来的思维真的是只能用信徒深厚的信仰来解释了。
帕万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小萝莉,带着她去了警局。留在警局不合适,帕万只能把小萝莉带在身边暂时跟着自己。回家的巴士一路开着,因为小女孩不能说话,大叔询问小女孩的家在哪,让小女孩问错了就摇头,对了就点头抬手。一个一个问出的地名都被小女孩摇头之后,巴士上的其他乘客也热情地加入这个问答游戏。
电影到这里用一种很淳朴热情的方式让神猴大叔自己交代了他的成长故事,观众大概明了了男主角的性格,长得帅气壮硕却相当的憨厚耿直,也直接引出了他的心爱之人拉茜卡以及电影之后即将出现的小家的矛盾。
在印度,小萝莉入住了猴神大叔未来的岳父家,还被取了另一个名字“穆妮”。穆妮与他们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期间一点一点的冲突和发现就开始了。
岳父对帕万的不满和现实赚钱买房赢得岳父认可的压力让帕万陷入一些矛盾中。好在女友拉茜卡亲切善良,对男友的举动很是支持,两人在与小萝莉的相处中也发现了穆妮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最后也知道了她的巴基斯坦人身份。
将她送回巴基斯坦成了当务之急。此时的大使馆因为两国冲突暂时闭馆不开,暗地找人办签证也办不下来,猴神大叔不仅金钱受骗,穆妮还差点被人贩子送去妓院。这下,帕万怒了,决定自己亲自送孩子回巴基斯坦。就这样,在没有签证没有护照的情况下,两个人踏上了送小萝莉回家的旅途。
电影到这里开始出现字幕:中场休息。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中场休息。哈哈,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据说印度有些时间较长的电影中间会有休息时间。
跨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路上帕万遇到了可以帮忙偷渡的人。
成功过境后这个虔诚的信者居然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只是憨憨地对帮忙的中介说:“获得允许后我才会接着走”。
可想而知,边境巡逻队的人看见一个偷渡过来的印度人会有什么样的举动。猴神大叔耿直的交代了自己的偷渡路线,把帮助自己过境的中介都出卖了,被赶回去再照着另一条地下国界通道爬回去。巡逻队们也不是吃素的,一再过界来“挑衅”,便开始对他拳打脚踢。
小萝莉坐在一边看到大叔被打,发不出声音,只是默默流泪。猴神大叔却忍痛安慰。镜头多次扫过巡逻队长看向小萝莉时的复杂眼神。我想那里面有疼惜,有怀疑,有不忍,有坚定。几番过后,终于松口允许他们过境。
当时在看这一幕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巡逻队长也真的是个很温柔的人啊。也许,他也是一个有着小萝莉一样可爱女儿的爸爸。瞎想想~~
过境后,在巴基斯坦的麻烦接踵而来。
穆妮的好奇贪玩顺走了警察的手铐,又遇上一个不得志的记者,在记者的胡说八道下,猴神大叔被当成了间谍。
从此开始一边帮穆妮找父母一边躲避警察。
这之间,有听多电影情节提到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不得不躲到清真寺。帕万反应过来之后立马赤脚奔出寺庙。
好在这个记者在清楚事情的原委后,从原本想要挖掘间谍新闻变成了萝莉和大叔在巴基斯坦忠实的保护者。还为萝莉和猴神大叔日常生活有爱点滴做了dv录像,为之后解救猴神回家做了很大的贡献。
一路上,带着一张日历上的风景照,他们四处寻找孩子的家。
除了警察的追逐,他们遇到的都是许多好心的巴基斯坦人。凡是有人问猴神“你是从印度来的?”这时,被警察一路上询问吓怕的穆妮不愿意神猴大叔再被打,总想阻拦着帕万开口,希望他能不要那么诚实,但猴神是虔诚的哈奴曼神信者,有问必答,而且相当实在。
好在普通百姓都愿意帮助他。冥冥中,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夜晚,三人在观看记者的dv时,萝莉认出了镜头中一闪而过的妈妈,追寻下总算知道孩子的家乡具体位置。
在送小萝莉回家的最后关头,果然拦路的警察出现了。
千辛万苦才快要到家,为了让孩子少受折腾,猴神大叔与记者兵分两路。记者带孩子回家,帕万应付警察。帕万寡不敌众还是被捕。原以为警察在清楚猴神大叔不是间谍后会放人,奈何,警察的高层领导不想让这个震惊全国的间谍事件成为乌龙闹剧,同时也为了掩饰警方的无能决定继续关押猴神大叔并对他进行毒打。
不合理的压迫就会激起民众的反抗。
曾对帕万坚持不懈追击的底层小警察知道自己抓错好人后,不顾上级命令,与记者携手合作,放出帕万,护送他到边境,再利用媒体号召民众一起到边防检查站帮助帕万跨国边境回家。
电影的结局声势浩大。
两国民众聚集在边界,爬上围栏,合力推开大门。帕万就在众人护送下一瘸一拐的走向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身边。而此时的萝莉也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边界,一路窜跑在人群中想要追上恩人,眼看帕万越走越远,惊人的出声喊了声“叔叔”,在各自回到各自的国家之前萝莉和大叔还是团聚了。
从电影开篇我就一直在想,到底在什么契机下小萝莉开口说话最能让电影剧情得到升华。
是小女孩和为寻找她肝肠寸断的妈妈相拥的那一刻,还是小女孩笑着喊帕万“叔叔”的时候。
她也确实开口了。一个走,一个追。一个背影,一个前行。一个高大,一个弱小。一个印度,一个巴基斯坦,一个国界的两边。
她拼尽全力开口呼唤,他心有灵犀往回奔走。
不怕丢人,从小女孩和妈妈重逢到最后,我在电影面前哭成狗。哪怕看过三遍。
家、国、情、仇。
国之大爱,感动人心。
电影除了感动,也藉由记者的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说出了两国的愿景:“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没有把沙希达当作巴基斯坦人,而只是一个普通小孩子,但是这么美好的故事却卡在了两国的仇恨中,现在,这种仇恨迫使猴神像罪犯一样被关在巴基斯坦,让我们来结束这段仇恨吧,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两国的人民,想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中长大,而不是怨恨···”
所以无聊的时候去看看这部电影吧,错过它你真的会后悔。
注:
1 所谓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克什米尔地区,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并在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
2 这里的神猴指的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猴神—哈奴曼神,哈努曼在印度很受崇拜,甚至说只要有印度教存在的地方,普遍供有哈努曼的塑像或画像。
❹ 印度 的,送那个 小女孩回家的 电影叫什么
《猴神老哥》(原名:Bajrangi Bhaijaan) http://ke..com/link?url=-tISZ5XxH3xYHp6AXWnumnEsaLrB_-D7A1oPnVvdAlV4pz
❺ 大叔送小女孩回家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大叔送小女孩回家的电影是由萨尔曼.汗主演的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电影直接把镜头瞄准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长期的矛盾。
在一场激烈的印巴板球比赛中,一个女孩在巴基斯坦出生,母亲根据球场上明星的名字给女孩取名沙希达(哈尔莎莉·马尔霍特拉饰)。时光飞逝。转眼间,沙希达已经六岁了,但她仍然不会说话。
她焦急的母亲带她去印度德里的大清真寺朝圣祈祷。在乘火车返回巴基斯坦的路上,小沙希达在母亲睡着的时候下了火车。随着火车的隆隆起动,母女俩被分开在边境的两端。
虽然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帕万(萨尔曼·汗饰)是一个生活在印度德里的哈努曼神的忠实信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美丽的拉茜卡(卡琳娜·卡普尔饰),两人深爱着对方,正在为结婚买房而努力攒钱。
这时,帕万看到街上衣衫褴褛、饥饿的小沙希达,把她带回了拉茜卡的家中。从那时起,帕万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❻ 跪求一部印度老电影的名字!!!
以下是我能给你找到的所有印度影片..
还有手册
你既然说是苦涩... 那应该是《苦涩的爱》 了~~~~~~~~~~~~~~~~~
《洛加》、《一场虚惊》、《安贾丽》、《母子情深》、《真爱》、《战胜自我》、《心归何处》、《眼中沙》、《小岛特威巴》、《双人秀》《神王传》《奴里》、《大篷车》《苦涩的爱》《流浪者》《洛加》
1.《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是一部受到印度年轻观众欢迎的力作,真实展现了现在印度青年的形象。
点评:整部电影充满了流畅和轻松的氛围,围绕着三个朋友之间的生活和各种关系展开情节。影片描写了他们在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以及有些时候,他们与传统以及与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故事。
2.《真爱》
《真爱》长达3小时,是一部关于三名印度青年南迪尼、萨米尔与凡拉吉之间爱情三角故事的影片。
点评:这部影片有着优美的音乐和画面,《真爱》是一个具有浓烈色彩的爱情故事,让你感受到印度乡村的魅力。
3.《洛加》
是一部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影片。洛加在泰米尔语中是玫瑰花的意思。
点评:电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爱情。影片的作曲家A.R.里赫曼曾为导演何平的《天地英雄》作曲。
4. 《母子情深》
这是一部反映继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电影。
点评:曲折而又震撼人心,反映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5.《眼中沙》
《眼中沙》根据罗宾纳拉特·泰戈尔的小说《Binodini》改编而成,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美貌、有教养和活泼的年轻寡妇Binodini。
点评:除一两个场面之外,这部影片大部分是在室内拍摄,影片中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高明地使用灯光效果而得到绝妙表现。
6.《安贾丽》
影片讲述了Anjali一个智力有残障的女孩,从她呱呱坠地到她安然去世所付出和感受到的爱。
点评:影片有吸引力之处是许多精心编创、主要由儿童演唱的歌曲。
7. 《小岛特威巴》
这部电影根据一部探讨有关人们流离失所和神经错乱的观念的小说改编。
点评: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生存状况,而且反映了由人类无法控制境况所造成的文化、价值观甚至基本自信心的转变。
8. 《战胜自我》
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讲述连年不断的双重灾难致使阿萨姆邦东部地区呈现一片衰败的故事。
点评:导演通过某些感人的画面来传达这个故事。
9.《双人秀》
故事的开始是一家药品公司的执行董事、26岁的Rithima从德里飞抵海德拉巴附近的一个村庄,就某一药物的商标一事拜访专习印度传统医学的教授Krishna Mohan先生。就在她等教授的时候,进来了教授的律师Madhav Rao。很快Rithima便发现了Madhav性格中的睿智与风趣。于是他们尝试演一出戏,Rithima在剧中扮演教授的妻子。Madhav深受情绪的感染,陷入了强烈的幻觉之中。
点评:这是一部充满虚幻舞台色彩的电影,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观众在真实与幻觉中分辨不清。
10.《一场虚惊》
一位乡下人带着他的孙子去城里看医生,却被告知孩子患上了仅有百万分之一几率、极为罕见的视网膜癌。而生活中一个不可思议的最残酷事实是,手术将拯救他的生命,但也会使他双目失明。
点评:《一场虚惊》是对生活的直白,它娓娓动人、平实地讲述了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
❼ 大家看过的电影中有没有比较出名的印度电影值得一看的
我认为印度电影中一如既往地坚守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外,也关注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呼声的程度加深,并且有了较为有力量的反思和影响。像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闹宝莱坞》我就比较推荐。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很多人接触的第一步印度电影吧。主要讲三个学校里的学生又是室友,三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与当时传统教育纪念不一样的生活学习方式。一定要看。这些电影无一不指向印度“阶层分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