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爱与诚的电影简评
如果阿俊没有出现,阿龙和阿一也许永远就会驰骋于这个江湖。 但是,为着这个叫做弟弟的陌生人,阿龙还是付出了所有……
影片的节奏比较快,很多事情好象就是在一刹那间发生了,电光火石一般。
阿俊和阿龙初次见面的情景很有意思: 阿一下楼拦住阿俊,另外一个人也在二楼楼梯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待阿一侧身让阿俊上楼之前,那个人又起身离开了。整个过程另外一个人都是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不难猜到那个就是阿龙。等到阿一上楼去后,一桌子人在吃饭,阿龙却不见了。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就上演了个“时钟杀人”的事件,让人觉得阿龙和阿一是一对绝妙的好拍挡,事实证明的确是。但是我觉得是一对比较愚蠢的拍挡。两个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为着对方牺牲而在所不惜。一旦行动起来都是那么的雷厉风行,好象大家都不用思考的,只要action就行了。显得两位主角有点有勇无谋。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不过,也许江湖的事,只能用江湖的方式来解决。大家如果想得太多,就文气了。
阿俊这个角色,其实就是这类电影中最惹人嫌的角色。年轻叛逆,酿下大祸。陈晓东的演出还过得去,看的时候是一路嫌弃鄙视到底。(笑)反观吴佩慈演的阿Jess可爱得许多。
阿雪好整以暇,施施然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阿龙察觉有杀手的时候,笑着对阿雪说,我们跳个舞吧,我不是很会跳。搂住阿雪的肩膀,在她耳边悄悄说出杀手的位置。在转身的时候,两人同时开枪。解决完杀手后,才问:找你的还是找我的?没有多少言语的交流,彼此之间默契十足。
很羡慕他们这种肝胆相照的感情。阿一为了救Jess只身闯敌窟,Jess是救出来了,他自己却被阿海打得浑身枪眼。我一直在想,值得不值得?值得不值得?阿一应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阿龙,什么都值得。
第二天就是泰国的泼水节,阿雪一直在照顾裹满了绷带,戴着氧气罩的阿一,给他脸上涂着一种代表着祝福的白泥。
阿俊和Jess在阿龙的安排下坐船回香港。阿龙看着窗外他们离去的背影。
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吧,觉得阿龙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才会在明知道让阿俊他们离开自己会招来横祸却也义无返顾。
阿雪盛装打扮后告诉阿龙她要出去一会。
等到阿龙察觉到不对劲,想找回阿雪的时候.金爷派出的杀手却来了。
不愿意写一些场面,因为太残忍。
阿一将项链上的那颗子弹送入了自己的胸膛,引爆了氧气瓶,炸掉了自己和剩余的杀手。阿龙的泪隐忍难下,他要去找到阿雪。
街上到处是人,大家都欢笑着往对方的身上泼水。阿海正在街头狂欢,一把尖刀刺透了油伞,刺穿了他的腹部。伞缓缓地落下,露出伞下美丽的面容。阿海只能仓皇落跑,阿雪象复仇女神一样地在穿过人群跟着他。
阿龙终于看到了阿雪,他叫她的名字。阿雪转过头来也看见了他。
“遥望半生至死不遇 ”
两个人就那样远远的望着。那一瞬间,她竟然露出那么悲伤的表情,那么悲伤。我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一双血手抚上阿雪的脸颊,枪声响起。
阿龙紧紧抱着痛苦的阿雪,歌声响起:
“寂寞到枯死也一起有没有用处 伴着你身影看风景也未算独处
狭窄房间中令脸庞挤拥
留下罅隙至死不遇
用一百个期望
换一百个失望
或者你我情愿
来来回回游荡
如从来末渴望昙花怒放
若无其事相遇过无声地爱
若无其事感动过无色地爱
石头沉入深海仍然能负载
不要让烟灰跌下来
捏着你双手再出走有没有用处
伴着你相恋再失恋有没有害处
两个人一起浪漫无气味
沈默共处至死不渝*
留下罅隙至死不渝
遥望半生至死不遇 ”
阿龙紧紧的拥抱也无法减轻阿雪分毫的痛苦,终于亲手结束了阿雪的生命。冷风中抱着死去的阿雪悲痛万分。
“两个人一起浪漫无气味
沈默共处至死不渝”
直到阿雪的那个眼神,我才觉察到他们是一对恋人。不动声色地相爱。
将阿雪埋葬在那张明信片里所照的地方。阿龙曾几次拿出明信片看,也许那就是他向往的地方,宁静又美丽。
最终阿龙和阿俊报了仇。
阿俊回到台湾和Jess一起,他给阿龙的信中写到:”我现在才觉得,能和喜欢的人一起,是最幸福的。“ 对于失去了朋友,心爱的人的阿龙,这句话让我心酸.阿龙离开了黑道,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终究是一个残忍的故事,爱与诚,无法留住的人.
电影总体来说是一部好电影,画面干净悦目,故事情节紧凑。而片中几位演员的演出都很出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Ⅱ 谁知道电影《再见在也不见》究竟演了什么
《再见,在也不见》是由三位青年导演共同完成,《心迷宫》(原名《殡棺》)导演忻钰坤执导了第一个单元《背影》,在中国广西完成;第二段《湖畔》由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完成;最后一段《再见》则是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在曼谷完成。有趣的是,三段剧情分别对应“亲情”、“友情”和“爱情”,主人公都由陈柏霖扮演,角色和故事之间并无关联,相同的是对人性的剖析,虽出自三地导演之手,影像基调却难得保持统一,淡淡的离愁别绪贯穿始终。
第一:《背影》:父子情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的是父亲,这段影片则用这个片名来讲与父亲的“再见”。因为躲债而抛妻弃子的父亲,如今身在他乡垂垂老矣,因为出差意外遇见父亲的陈柏霖,心情复杂,他跟踪父亲的脚步和背影,窥探他新的家庭和生活,怨在心中,心底仍割舍不下那份亲情。
忻钰坤的叙事功力经过《心迷宫》之后,越发稳健,画面的阴暗冰冷,和父子间的对手戏,从跟踪到饭馆对谈,虽彼此试探,却慢慢揭开了温暖慈爱的一面,非常细腻动人。这也是全片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尤其是老戏骨秦沛扮演的父亲一角,表演已入化境,无需用力,淡然之间,便塑造出一位心怀愧疚、充满自责的父亲,“回去能干嘛?他们都不认识我了……”,陈柏霖不告而别,在阴暗的小巷里痛打了不懂孝顺、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对父亲离家出走的怨恨发泄,父爱在时不懂珍惜,分离了,就只能望著对方背影渐行渐远。
这一段的“再见”,虽有怨恨,但依然有爱,因为,始终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第二、《湖畔》:“兄弟”基情
这个故事最具意象,说是“兄弟情”,其实应该是一段青涩懵懂的“同志情”,只不过“友情之上、恋人未满”。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现实与过去交叉呈现。水波微澜的野湖、难以言说的心事,一段隐秘的往事、两个暧昧的少年,这一切都止于父亲的溺亡。成年结婚生子的陈柏霖,收到来自新加坡的挂号信,开启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兄弟情”,远赴他乡为被判死刑的杨佑宁送行。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相隔二十年的“死亡”,举重若轻。
“同志情”一向是台湾电影最擅长表达的题材,因此,虽然导演来自新加皮,却最有台湾电影的风格,对白和配乐极为克制,只依靠画面和演员的互动来推进,两位少年演员的表现尤其惊艳,眼神之间的默契,游走于友情和爱情的边缘,甚至有些抢去成年后陈柏霖和杨佑宁的风头。
这一段的“再见”,是成年后的痛,是对年少轻狂的释怀,是面对的死亡的超然和放下。
第三、《再见》:忘年情
来自上海的年轻教授陈柏霖,远赴泰国曼谷讲学,遇到了十二年前的“旧爱”——侨居泰国的老师蒋雯丽。这个故事最具时代感,贴近现实生活,片中有一段戏,陈柏霖演讲时谈到了时下流行的电子社交工具,无论FACEBOOK还是微信,看似有上千个好友,真正在乎你的也许只不过只是其中的五个人而已,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而变得日渐疏离。有意思的是,陈柏霖初到泰国,意外拨动了一位泰国女生的心弦,一如当年学子时代的他,对老师的那段情愫,若即若离,是为呼应。而最后的酒店一夜,相拥激吻,是十二年前的旧情复燃,却也是无奈的告别,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已为人母,终究挣不脱伦理道德的束缚。
蒋雯丽的表演老道,无论神态还是肢体语言都非常精准自然,让我想到了《山河故人》里的张艾嘉,这种“忘年情”,真的需要好的对手,才能避免尴尬。而那个泰国女演员,纯净的眼神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段的“再见”,是时过境迁,是再见时对美好青春的怀念,和再续前情之后的落寞。
总结:虽然是三个迥然不同的故事,却因为一个“情”字而紧密关联在一起,情感的延续也没有脱节,不过相对第三段的平铺直叙,前两段更能打动人心,而陈柏霖虽然扮演的是三个不同的角色,却予人感觉是同一个人,尤其是大段大段的内心戏,表演难度可谓不小,看得出,他也在用这部戏证明自己不再是“小鲜肉”,而是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角色,说实话,他的表现虽然有略为生硬的地方,总体还是非常不错,值得肯定。
Ⅲ 一仆二主中的娟奶奶扮演者
高放,女 1939年出生,河北省顺平县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电影人、画家、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画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理事;曾拍摄故事影片及电视剧一百余部,主要作品有《舞台姐妹槐散让》、《山村姐妹》、《六盘山》、《钟声》等;出版的书画作品有《高放画集》《高放画选》《美丽人生》《高放丹青墨趣》,文学作品数十万字,文学作品有剧本《草魂》童话《红泥苍蝇的梦》《花朵的眼泪》等。
电影人
表演艺术成为终身的追求,高放是电影人,是表演艺术家;在1959年本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高放竟然无意插柳般的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63年在她尚未毕业的时候,就被著名导演谢晋挑选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影片《舞台姐妹》扮演当年在上海以报社记者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江波,这是影片中引导越剧名伶竺春花,走向革命的关键人物,谢晋导演曾为挑选这个角色颇费一番周折,最终满意地选中高放。在上海她先后拍摄完成《舞台姐妹》和《年轻的一代》两部故事片,历时一年半才回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式上班。
从艺五十年来,高放老师共计拍摄一百余部影视作品,至今年逾古稀的她,依然神采飞扬地工作在影视制作的第一线。
画家
笔墨丹青是终生难以割舍的爱,她自幼酷爱笔墨丹青,曾先后师从著名画家王延龄,温瑛,和芝圃,于默闻 关阳,专攻中国写意花鸟画和山水鱼并多次幸运娄师白大师的指教,受益颇深。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获奖。先后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为迎奥运,又在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及中国当代艺术民家系列书画展《美丽人生》。曾在日本、韩国、泰国、伊铅局朗、朝鲜、澳门、北京等地参展,有些作品被美、德、法、日、朝、俄、澳大利亚、泰、伊朗及港澳台等地的有人珍藏和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来1999年之后至今,先后并深受观众及专家好评。出版《高放画集》《高放画选》《美丽人生》《高放丹青墨趣》。
作家
从爬格子中体会到另一种人生乐趣,她多年来很注重文字修养,博览群书。写过文学作品达数十刀字,被专家著文称道。有:剧本《草魂》小说《漫出小屋的声音》《山道上》童话《红泥苍蝇的梦》《花朵的眼泪》掘大散文《拍摄札记》;杂文《漫话舌头》诗歌《湘江渔火》等等。
电影
高放出演电影以及所扮演角色
《舞台姐妹》高放扮演地下工作者 记者江波
《山村姐妹》扮演女主角祁金雁
《六盘山》扮演女主角桂花[5]
《钟声》扮演女主角总工程师童贞
《犬王》扮演革命的母亲
《大河奔流》扮演凤英
《北京小妞》扮演妈妈
《马可·波罗》扮演南宋皇后
《虹》扮演妈妈
《排球之花》扮演医生
《美丽的头发》扮演退休教师
《四喜临门》扮演妈妈
《幸福密码》扮演退休教师
《望春风》扮演李母
《骆驼祥子》扮演高妈
《黄土坡的婆姨们》扮演技术员
《女人也是人》扮演县长
《围剿》扮演奶奶
《夕阳无限好》扮演女主角
《不能没有爱》扮演母亲
《毛泽东去安源》扮演毛泽东的岳母
《命运喜欢恶作剧》扮演袁主任
《反击》扮演主角
《牛角石》扮演农民李大嫂
《乌鲁木齐的天空》扮演女主角的老年
《蓝色妖姬》扮演反派一号人物
《年轻的一代》扮演大学生周婕
《怀德与海梅》扮演女主角海梅
《晚霞也美丽》扮演老年模特队长
《老干部局长》扮演局长夫人
电视剧:
高放出演电视剧以及所扮演角色
《爱的多米诺》扮演 奶奶
《冤家宜解》扮演女主角素珍
《情暖人间》扮演女主角李淑英
《重案六组》扮演警官的母亲
《我的糟糠之妻》高放 饰 又芳
《风韵》扮演女主角郑秀英
《表妹吉祥》扮演七巧
《梦断天国》扮演书画才女婉贞
《大明宫词》扮演太平公主的婆婆
《人间四月天》扮演徐志摩的岳母
《风雨人生》扮演郝局长
《婚变》扮演母亲
《春秋淹城》扮演皇太后
《审判没有延期》扮演女主角法官白冰
《楚河汉界》扮演刘邦之母
《青春四十》扮演妈妈
《冰糖葫芦》扮演局长夫人
《非常岁月》扮演邓小平的母亲夏伯根
《冒险家》扮演女主角玉瑾
《血浓淤水》高放饰徐妈妈
《小时工》扮演母亲
《大厨》扮演母亲
《天职》扮演母亲
《愚公移山》扮演愚公的妈妈
《哎哟妈妈》扮演奶奶
《守望正义》扮演教授谢梅
《雾里看花》扮演古董收藏家
《女人有约》扮演奶奶
《忠魂》扮演反派一号人物
《皇太子秘史》扮演皇太子的如娘
电视剧《血浓于水》高放饰徐妈妈[6]
《戏说乾隆》扮演陈怀秀之母
《穷爸爸富爸爸》扮演穷爸爸的岳母
《四世同堂》扮演反侵华战争的日本妈妈
《日出》扮演大太太
《超级守门员》扮演女主角总工程师
《原来如此》导演:高放
《英雄志气》扮演女主角李莎
《火漫银滩》扮演母亲
《在坏c圈内》扮演母亲
《丈夫的白皮书》扮演母亲
《特行警察》扮演局长夫人
《皇冠上的明珠》扮演母亲
《牛子厚与富连城》扮演母亲
《顾东家的幸福生活》扮演奶奶
《娜日沙和她的母亲》扮演中央首长郝建秀
《草魂》导演\编剧:高放 并兼扮演角色
《上海奔流》扮演白尘的母亲
《七色雨云》扮演母亲
《军吻》扮演母亲
《苏雅的故乡》饰班主人
《爱有123》饰妈妈
《小龙和小百合》扮演母亲
《秋来梦醒时》 饰扮演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