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最初的梦想》
表面上看似是一部悲剧,但是结局还是比较温馨的。
虽说一开头的时候剧情的确是有点悲剧,但是到中间部分,剧情就有点慢慢变化了,这也起到了改变电影走向的作用,让《最初的梦想》从贴近悲剧的调性,逐步往喜剧片的风格转换。转换过程也称得上循序渐进、有条有理。
Ⅱ 印度电影苏丹剧情介绍好看吗
印度电影《苏丹》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该片虚构了一个印度奥运摔跤冠军的人生故事。
《苏丹》讲述了来自印度北方小镇的苏丹对摔角教练的女儿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心仪女孩,从未接触过摔跤的苏丹不仅从头开始学,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地方冠军,展现了他的决心和天分。
娶得美人归的苏丹和妻子一同参加比赛,但就在苏丹又一次获得冠军时,他却因为骄傲自大而失去了挚爱的家庭,最后事业爱情双失落的苏丹明白唯一能赢回妻子芳心的办法,就是再次夺回属于他的舞台。
通过片段可以看出,萨尔曼·汗在电影中的角色遭遇了中年危机,而萨尔曼·汗如何演绎从人生低谷到巅峰,逆风翻盘成为本片最精彩的看点。
据悉,《苏丹》在印度上映之时,几乎每天都在打破票房纪录,影片既有突破,又有传承,既让观众耳目一新,又乖巧迎合大众,双管齐下,使得影片大获成功。
Ⅲ 印度电影宿敌剧情解析
这是让人无法心情宁静的一部好电影,即让人愤恨又让人为之动容的感动。据了解,印度这个国家女性地位极低。在印度很多女性对本人的命运没有自主权,在家遵从长辈的布置:例如婚姻、财产、学业等等。
(不包括贵族)即便出嫁也是要听丈夫的话,典型种姓制度。影视中女性成为政府官员的垫脚石,黑暗与光明展开了剧烈的战役,惹起了印度全国的呼声呼吁,正义的秩序就此拉开帷幕。
故事讲述:一名大学女教授遭到遇害。之后学校校长的不作为,话语中凌辱女性,在追悼会上满是不屑的说:“为什么她晚上10点半还在外面?失去一个人,有一百个能够替代!学校荣誉受损,是无法挽回的,她会被人铭记,但不会被人铭刻,而是警告!”
引发女教授的学生们内心的愤怒“他们需要正义”。由此展开了抗议的热潮。抗议活动固然在全国蔓延只可惜并没有持续多久。当一位同学说过:“一群警察闯入学校。”便被无情暴力镇压。
但在网络言论发酵之后引起了全国的抗议热潮。找不到凶手,暴力手段无法安抚民众。因这件事牵扯实在太大了,让民众心里感觉国家政府对于女性的鄙夷、不肖、地位都出现了阴暗的一面。现如今已经是22世纪了。民众不晓得下一个是为会轮到他们的家人或者本人。
为此国家政府顶不住这样的压力,也开始重视了女性的权威。警局成立特别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老胡作为组长进行调查。调查中在目击证人的指引下,尽管重重阻碍,4名歹徒还是被抓获。歹徒刚被带到警察局,就被媒体知道了,显然是故意的。
而且刚带警局上级副督察。就要求移交其他分局,副督察极力保护歹徒的作为彻底让老胡寒了心。老胡心中为了正义,做出了国家警察的举动,在上级的压力下,他在移交罪犯的过程中,开枪击毙四名歹徒。
但同时也意味着他的警察生涯已经结束,等待着他的是一场审判。于是法庭开始审理四名歹徒被击毙的案件。舆论风起云涌,支持击毙罪犯的警察,包括女教授家属、学生和群众都纷纷支持老胡这个警察。法庭上,有正义感的残疾律师申请无罪释放。“一个寻求正义的警察怎么了?”现场的每个人都被感动了。
但在庭审过程中,另一位看似正义感很强的律师却不断质疑老胡的动机。终于,在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交锋后,一步步抽丝剥茧,真相让人难以置信。女教授的牺牲让事情变得没那么简单。最终真相大白,原来女教师是被心怀怨恨的同事故意开车撞的。
她牺牲的消息被面临选举不利的执政党利用。副督察已经变成了人民鄙视的对象,操纵事件的执政党只能徒劳下台。正义残疾律师和人民群众最终取得胜利。
Ⅳ 印度电影的介绍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裁,它直接而形象地再现了特定国家特定时代的社会状况。自电影纳入工业体系后,其类型化便应运而生,很快就有了相应的类型模式而被固定下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类型也逐步走向了裂变重组。
印度电影,在保持原有的表演元素的同时,充分融入歌舞元素,使之呈现一种水乳交融式的化合,创造出宝莱坞式的乌托邦。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了当代环球银幕上一朵华美而浪漫的银幕奇葩。追求真理,惩恶扬善,爱情、真情无处不在是印度电影的特色。除此之外,印度电影中还有许多传统民族歌舞场景,具有歌舞特色;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幽默搞笑;男女演员多才多艺,英俊美丽。印度电影题材开放大胆,在保留和大力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敢于创新。敢于揭露当前印度社会的最尖锐的矛盾。而我国大陆电影的题材却受到限制。印度电影追求真情和真理,常常使人感动不已,优秀的印度电影看后往往引人深思,并净化人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电影中的舞蹈文化。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毁灭之神湿婆就是舞神。舞蹈文化象征快乐,也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化方式。印度人普遍喜欢歌舞,热爱歌舞,电影明星更是不能缺少歌舞这种才华。在印度电影中常用歌舞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
最后,在概括一下,印度电影的特点:
1、戏剧性
2、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3、思想性比较深刻
4、歌舞辅助的阐述主题
5、情节跌岩起伏
6、镜头调度娴熟
7、对话台词干净利落
8、环环相扣
9、造型华丽唯美
10、人物形象塑造的性格突出
11、抓住了大众关注的话题,选题犀利
12、喜剧和幽默贯穿始终
13、影片构图考究
14、叙事形式多变、流畅
15、剪辑和后期制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
16、整体结构框架完美统一
17、摄影镜头运用完美
18、光影色彩掌握的特色鲜明
19、服装造型颇具民族特色
20、选景多变
21、情节紧凑
Ⅳ 印度电影命运剧情介绍
印度电影命运讲述了印度孟买的罗士通饭馆来了个醉汉,因为无钱付帐,他将一张彩票作抵押卖给了服务员纳姆德、杰吉、拉古、达姆。
这张合买的彩票中奖,随之而来的是杰吉被杀,纳姆德遭陷害,达姆和拉古发了财,合伙办起了一家高级饭店。
达姆的儿子维基在国外爱上了一个叫阿夏的姑娘,她正是杰吉的女儿,著名的歌唱家。阿夏回国后,遭流氓拦劫,被纳姆德的儿子琼尼救下,二人相爱了。维基回国后对阿夏痴心不改,琼尼不忍,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而终被阿夏识破,二人终成眷属。
曾遭拉古和达姆陷害的纳姆德被一姓段的毒品贩救起并带到香港,后为段办事回到印度,并想借此洗清自己的罪名。这引起了拉古父子的不安,他们策划要将纳姆德父子、达姆父子都斩尽杀绝。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Ⅵ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Ⅶ 云端之上的大结局 云端之上电影解说
1、《云端之上》大结局是强奸埃米尔姐姐未遂的“仇人”最后死了。
2、“仇人”的祖孙三人失去了家庭的支撑,由于“仇人”死无对证,埃米尔无法将姐姐救出来,没有足够的钱去保释。
3、简介:印度电影《云之上》又名《云端之上》。男主角埃米尔是一个贩毒的小混混,逃出警察的追捕后,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因此救了弟弟,但老板却以此威胁想要侵犯姐姐塔拉,在拉扯中,塔拉误伤老板而被判入狱,老板重伤在医院,如果死亡,塔拉将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终身监禁。
Ⅷ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Padman)
电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套路电影,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电影启迪我们的东西确是极好的。毕竟这是以真实人物的事例改编而成的。而且当时在印度上映时还在发起了“姨妈巾活动”,阿米尔·汗也加入其中支持电影。
介绍一下本片扮演拉克希米的演员阿克谢·库玛尔。他是是印度宝莱坞著名的动作片演员,在为成为演员之前在香港学习过武术,这也让他成为宝莱坞红得发紫的动作片英雄,不光动作片,他还被称为宝莱坞喜剧之王,也拍过各种浪漫爱情片。他的电影风格和成龙类似。出演的电影也超过120部,并且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为拉克希米颁奖的嘉宾是阿米达普·巴强,这位演员我也在前不久上映的《老爸102岁》的影评中介绍过,感兴趣的影迷可以看看。
这次担任电影制片人的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就是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他的真实经历被拍成了这部电影。他14岁就辍学,却被称为印度的“姨妈巾之父”。电影的时间发生在1998年,而且当时印度女性使用卫生巾的使用率才12%。当然现在阿鲁纳恰拉姆早已不是电影中那个备受指责和辱骂的“变态”,而是成为了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一位成功的慈善企业家。
这部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箭头指向了印度社会的女权问题,影片上映之后也改变了印度人的一些看法。而且电影不属于假大空的范畴,而是着手解决了社会中最实际的问题。
影片主人公拉克希米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深爱的妻子在“特殊时期”经历的事情,妻子不光要在阳台度过那段日子,甚至使用的布料非常不卫生。他向医生打听得到的答复却是印度社会普遍的问题,有很多女孩子都会因为这种卫生问题生病甚至死去。这也让他在思想上收到了打击,面临了非常大的考验。
阻拦他的最大问题,技术支持只是作为一方面,而大问题就是最难改变人们落后腐朽的观念。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很多印度电影中看到过,就是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落后腐朽的思想充斥着印度社会每一个角落,他们认为月经是羞耻的事情,是不洁的事物,而护垫更是男性不可触及的东西所有人都在避开这个问题,甚至拿着卫生巾都会感到羞耻。而且女性宁愿花51卢布向神灵祈求健康,却不愿意用55卢布来获得真正的健康。
而他千辛万苦做的东西,却得不到支持。所有的亲人都不愿意,就连卫校的学生都觉得不靠谱,他只能自己上阵试验。这也导致了姐姐哭着回家谴责他,妻子离他而去,两个妹妹被送走,就连老母亲也羞愧地不认自己的儿子。他被全村的人谴责,只能背井离乡,一边打工一边研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一切能够获得帮助的途径,做出了那些大公司非常昂贵的制造机器。这个自制的机器仅需9万卢布,而做出的每一片护垫价格只有2卢布。这个价钱和市场上卖到55卢布一包的“免费”牌护垫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哪怕他的机器获得大奖,村里人的看法还是如此的羞耻和厌恶。他原本不想申请专利,因为他知道,他历经千辛万苦做出的机器,是为了印度女性服务的,是想让人们能够用得起,而卖给大公司,护垫的价格不会变化。但是他发现自己错了,他改变不了人们的观念。
于是他和他的第一个使用者踏上了一条没有人敢尝试的道路——开放了专利,提供给无业的妇女一个就业机会。
他教妇女们使用机器,雇佣她们在自己的工厂打工,鼓励她们自己开厂生产,实现经济独立,这样既能使得护垫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还能为女性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能够把他称之为英雄的原因。其实不光是他的大无畏精神敢和落后腐朽的思想对抗,敢想敢做的精神,而是他为印度这个国家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做出的贡献。
最后他受邀去纽约的联合国大楼做演讲,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能完全凭借着男人的强大,而女性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才是本片的现实意义。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他不应该再回去找妻子了,虽然我也觉得不应该,但是他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吗?所以结局还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