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顶级纪录片茶道电影

日本顶级纪录片茶道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8-16 12:23:32

『壹』 电影 | 《日日是好日》

刷了一部非常棒的电影《日日是好日》,推荐给大家。

故事讲述的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典子还在寻找让自己一生专注的东西,对前途一片迷茫,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妈妈建议她跟表姐美智子一起去武田老师那里学习茶道。当她俩第一次去到武田老师的茶室,看到墙上的一幅画 “日日是好日” 却不明其意,然后典子开启了长达24年的茶道学习之旅。

导演通过一年的24个节气展现了茶道陪伴典子度过的这二十几个春夏秋冬,与此同时典子也经历了人生的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和节点。最终她慢慢领悟到了“日日是好日”的真正含义。影片也通过茶道向我们传递了蕴含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人生哲理。

茶道的流程异常繁琐,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套标准,严谨的武田老师要求在做茶的过程当中要用心去感受。比如说,你要去感受每个动作的轻重、力度的大小、移动的尺度等等,还要用心去感受周围的环境……

典子和美智子从春天开始学习茶道,转眼到了冬天,她俩好不容易将夏茶的茶道摸熟了,渐入佳境的时候,武田老师却说道:现在开始学习冬茶的茶道,你俩忘了夏天的茶道吧,要认真的改变心情和感受,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面前看到的东西上 。因此,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时候,当我们进入到生命当中的某个节点之后,我们不得不将以前的那些种种全部归零,然后又从零开始思考并创造。这种归零需要勇气,需要抹去过去的种种痕迹,但是,一旦你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去创造一些东西,过去的你就跟你没有多大关系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超越。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茶道完全没有了解,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日本茶道的流程及其繁琐和复杂,同时它讲究的是当你在做茶的时候,你要抛弃一切的想法、思考,只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面前看到的事物上,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肢体动作和姿势,从而获得一种极致的形式感。记得武田老师说的一句话:喝茶的时候首先是姿势,首先形成这种姿势,这是你以后放心情的容器。似乎茶道是想要通过这一整套形式主义的仪式感来让参与的人真正活在当下,置身此时此刻,用心去体验正在经历的当下和周围的事物,从而由外到内去跟自己的内心做沟通,最终达到安抚心灵进而保持内心的平静。

就如同典子在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失去、悲伤和痛苦之后的感悟: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吾论今昔,你不能为此完全准备好,你对悲伤所能做的就是花点时间去适应它。

而茶道也让她领悟到:雨天听雨声,用你的五种感官,用你的全身来品味这一刻,在下雪天,看看雪,在夏天,感受它的热度,在冬天,感受它的寒冷,“日日是好日”,所以这就是它的意思。

活在当下,感受当下,唯有当下才是所谓的真正的开始。

挑个悠闲的时间,慢慢沉下心来欣赏这部电影,相信我,你会有所收获的。

                                                              ---END---

『贰』 日本评分最高的纪录片

日本评分最高的纪录片如下:

1 寿司之神 Jiro Dreams Of Sushi (2011)。

如果你喜欢寿司的话,那么你就会爱上这部纪录片。

Jiro Dreams of Sushi是一部讲述85岁的寿司宗师小野二郎先生(2011年拍摄这部纪录片时的年龄)和他正在跟随父亲学习生意的儿子的故事。

小野二郎先生在东京有一家很小的寿司店,一次只能接待十名客人。

如果你特别对寿司和东京感兴趣,那么就看看这部纪录片吧!

2 清酒的诞生 The Birth of Sake (2015)。

位于日本北部的Tedorigawa啤酒厂,是专为那些对传统清酒酿造感兴趣的人而设。传统清酒酿造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纪录片团队走入产地石川县,了解清酒酿造的过程,用影像捕捉到不为人知,罕见的珍贵画面。

2015年4月16日该片在翠贝卡电影节上映。

3 三船:最后的武士 Mifune: The Last Samurai (2015)。

这部纪录片聚焦的是三船敏朗的职业生涯,他是日本剑道电影里面的终极武士演员。

他作为演员参与了非常多黑泽明(日本电影传奇制片人)的电影,例如七武士。

1986年,他被日本政府授予“紫绶褒章”(授予学术、艺术、运动领域中贡献卓著的人)。

『叁』 影评《日日是好日》

树木希林遗作《日日是好日》在北影节收获了不少好评。这部让人又哭又笑的治愈之作,不仅因为树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闪光,更在于它借由茶道品读生命中的阴晴圆缺,并让我们对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即便现实中的树木希林没能像影片中那么长寿,更别提“活到100岁”,但电影终究还是烙下了另一种永恒。雨天听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会死,只愿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导演还在影片中以费里尼的《大路》作为比照,借黑木华饰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重看《大路》时不同的心境。从小时候的“完全看不懂讲什么”,到长大后的“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再到经历亲人去世后的“痛哭不止”。而茶道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这是一部用茶道注解人生况味的电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节气串联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绚丽和服的电影。冬去春来,一斟一饮,一期一会,二十四年,一瞬而过,人之一生,一只茶碗也不过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简单来说,影片大致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身处大学阶段的典子,年仅20岁,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长初期的迷惘。某日,典子妈妈在闲聊中说起茶道教室的老师“武田阿姨”,对其充满好奇与景仰,随即撺掇正无所事事的典子去学茶道。

典子也只是闲闲的听着,无动于衷。倒是正好过来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产生了兴趣,雀跃着说要去要去,并且力邀典子同去。左右无事,抱着姑且一去的心态,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进了武田老师的茶道教室,于是开始了与茶道近乎24年的羁绊。

刚进入茶道教室时,典子就注意到墙上的挂匾写着“日日是好日”五个字,对于当时找工作不断受挫的典子而言,这个偈语不无揶揄。

没有料到的是,开始热衷茶道的美智子,没过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学习。而初始学茶道笨拙无比的典子,却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坚持了下来,目睹了茶道教室内的轻风吹拂、樱花飘落、夏虫呢喃、秋枫染红、冬雪纷飞。

在武田老师温润而包容的注视下,典子逐渐经历了人生中就读、从业、背叛、失恋,也目睹了失去与死亡。当典子从一个29岁的青涩豆蔻少女蜕变成一个45岁的优雅成熟女性,也终于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蕴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师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体记忆去熟悉每个动作步骤,用手烹茶冲茶,不必事事都要进出大脑。从未接触过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自然是十做九错,抬手举步、举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学习。

第一节课学习茶道基本礼仪,诸如进入茶室必须先迈左腿,茶道开始步向茶具时,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规定步骤严格折叠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规矩。

两个现代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有什么意义,自然格格不入,自然会问“为什么这样做?”但武田老师既不解释也不愠不怒,她只是说,“就算开始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就可以了。”

学习了两年的典子仍然对茶道毫不理解,面对找到心仪工作而退出茶道学习的美智子,不无艳羡而自怜地哭泣。数年以后,美智子已经顺利结婚,典子却在公司被后辈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无法转正,同时又遭恋人背叛而失恋。

此时的她,在学习了十年茶道之时,动作仍被武田老师批为“粗疏”,还不如刚刚入门的高中女学生,典子心中的挫败感不言而喻。武田老师温柔地说,现在停课不用再学也可以,偶尔过来喝杯茶也是不错。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放弃茶道。在学习茶道的第24年,终于等到了武田老师这样对她说,“你可以出山收学生了。”一个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不顺,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经收获了圆满。而对于武田老师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复的事,能够这样跟同一班人做同样的事,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与热衷于讲究茶叶产地、品种、栽培方式的中国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诠释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种近乎禅机的学习门径。

日本茶道首先讲究的是抛弃一切想法,只在当下全神贯注于肢体动作,获得一种极致的形式感,而通过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内,最终达到安抚心灵进而保持内心的平静,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大约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为茶道是如此极具形式感的仪式,所以大森立嗣执导的这部电影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形式感,用来呼应影片中茶道的主题:

比如影片用24个节气来串联全片,既说明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转换,也让人物可以用当下的节气来道出此时的心情,“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还是说春天来了,以此鼓励着咬紧牙关熬过冬天的自己。”

比如武田老师每次出场时不同的和服款式,无一不是在诠释这位茶道达人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的姿态形象。当然到后期与学生们进行“茶会”时,各种款式五彩绚烂的和服造型更让银幕美不胜收,这何尝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经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况。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来一用的狗纹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顺序使用。典子进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画着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典子已然经历了失恋之后又结交了新男友,开始步入熟女阶段。

而再次拿出狗纹茶缸时,典子已经可以从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蕴含着人生如白驹过隙、一瞬而逝的意蕴。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换的卷轴,不仅是字画的变化,也是典子学习茶道由表及里的重要投射物与参照物。

纵观全片,这些极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处,并不让人觉得生硬而产生强烈的违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让影片从外在形式去诠释出内在的主题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员典子由黑木华扮演,武田老师则由树木希林扮演。这也是树木希林演员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的遗作。树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从表情到动作,再到语言,彻底化身为一位终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职业匠人。

她对典子固然关注却并不过分靠近,偶尔点拨其人生也不动声色,大有对空而语、全凭领悟的空灵,形成与典子亦师亦母的温润关系。这样举重若轻的演绎已经完全褪去表演痕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典范。

影片在日本上映于2018年10月13日,彼时,树木希林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上映首周末两天,将近8万人冲进电影院观看影片,缅怀树木希林,取得将近亿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的2018十佳电影之一,导演大森立嗣获得了2018年报知映画奖的最佳导演,黑木华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无论从编、导、演哪个层面来说,或者对日本业界以及普通观众来说,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称得上是一部用心制作的优质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虽然说的是非常专业的日本茶道,但却并不枯燥乏味。尽管茶道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已经非常遥远,但无论是否爱喝茶,也无论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弃偏见与杂念,沉下心来去观看这样一部用茶道诠释人生况味的日本电影,想必你也一定会产生共情,进而关照到自己的内心。

摘自《和观映像Hugoeast》

『肆』 有关女茶艺师的电影

微电影:《创业三章》
其他很多的。

《采茶女》出品:中国

评价:中国电影尚处于黑白无声片的童年时代,采茶人就已成为了银幕上的主角。

《刘三姐》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

《利休》出品:日本

简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师,但却最终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在茶道的历史上留下一抹血痕。

《茶馆》出品:中国(1982年)

简介:以茶馆常客善恶美丑的众生相,叙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春秋茶室》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描写老板娘与小叔子一起经营“春秋茶室”的故事。十几年平凡而琐碎的生活,有过喜悦,但更多的是忧伤,像茶的味道。

《龙凤茶楼》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周星驰在片中扮演一个与茶楼女郎厮混的黑帮喽罗,最终死于帮会火拼。

《绿茶》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我的一个朋友会用茶叶算命。

《菊花茶》出品:中国

简介:一对青年男女因共同爱喝的菊花茶而逐渐接近,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情调而萌生爱意,最终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妻子却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吃一碗茶》出品:美国

简介:王颖是好莱坞华人导演中的代表,这部《吃一碗茶》,以19世纪末的美国排华法案为背景。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不仅摧残了华人社区,更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和性功能障碍。直到影片结尾,凭借一种来自中国的特殊茶叶的帮助,一对夫妻的正常生活才得以恢复,“茶”在这里具备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脐带的双重寓义。

《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出品:英意合拍

简介: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

『伍』 7部高分日本纪录片推荐

本人看日本纪录片量比较少,就目前看的一些来说整体感觉日本的纪录片很写实,都是从生活或个人身上很小的点出发,以非常客观的方式讲述背后的人生观,不煽情,不上升至宏伟壮大的世界观、宇宙观。像极了日本人注重猜裂生活、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日本人真的很会将生活中的很小的一个点拍到人心坎里,有一种小确幸上的共鸣。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我看过的几部吧。

豆瓣评分8.8

提起日本纪录片首先会想到NHK的《72 hours》,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日本纪录片。该片选取日本一间街边小馆,亦或是一家便利店,架起摄像机记录72小时时间段里来来往往的日常,覆盖了各个阶层的生活工作状态,纪录着人生百态。偶尔摄像机这头的记者会采访几个问题,但都只做旁观者的询问,没有任何方向或情感上的引导。整部片子淡淡的,平铺直叙,很有日本的调性,着眼点很小,但亦可体悟人生。

前几年引入国内拍了中国版,延用了日版的拍摄方式和节奏,讲述国人生活源兆盯故事,也可以对比着看。

豆瓣评分:8.7

Begin Japanology是日本NHK World TV面向海外观众播放的英语系列节目。每集只有30分钟,主持人是位英国人,纯英语发音对于听不懂日文的朋友很友好,形式像导游带领着观众去体验了解日本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节目信息量丰富,是一个不错的初步了解日本的窗口。有计划去日本旅行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个。雹和

豆瓣评分8.2(个人觉得虚高了点)

一部有演绎成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很短,从某种美食或手工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店着手,追述历史,宣扬日本的文化传统。但局于时长,每一个东西都没讲透,如果喜欢这类内容,推荐看《东京手艺人》这本书。

豆瓣评分7.7

一部会流哈喇子的纪录片。以日本味道源头“米曲菌”为线,叙述了米曲霉的前世今生。随着米曲菌追溯和食的根源,探索日本料理的奥妙和精髓。一贯的柔声慢语,娓娓道来讲述味噌、酱油、鲣鱼节、米酒等日常饮食中最必备的食物的发酵技艺与百年传承;当然更重要的是讲述技艺背后的手艺人,匠人的专注、忍耐、勤劳,是对天然食物最诚恳的敬意,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豆瓣评分9.3

日本版舌尖,每集只讲述一种食材,从产地到在各式料理中的运用做法。日本料理做法相对中餐的各种技法要简单很多,但日本人能在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摆盘呈现上给人丰富多彩的感受。整个片子风格清新,画面鲜亮,视角也是一贯的细腻,把食物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绝对是看着流口水系列。

豆瓣评分9.1

身着白色工装围裙,头发胡须雪白,戴着大框眼镜,笑容童真,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爷爷,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电脑特效充斥荧幕的今天爷爷依然坚持手绘每一个分镜头,老爷爷虽然不在意电脑特效,但最终还是去了解接触使用CG技术。看到CG技术呈现出软萌动态的毛毛虫时,老爷爷开心的像个孩子,但当几位CG开发人员展示模拟了一种肢体移动的CG技术,老爷爷当面怒斥,因为他有个残疾人朋友,这种东西对身体有残疾的人是一种侮辱。正因为老爷子对身边一切事物的感同身受才会永葆一颗童心,作品能击中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希望老爷爷能长命百岁。

豆瓣评分9.6

我们一心向往的生活别人早已过成了日常。这是一部日本现代陶渊明津端夫妇生活纪录片。一幢深居林间的小屋,一年四季景致万千,庭园栽植的上百种蔬果,女主人英子巧手,不论烹饪、裁缝、耕作,没有一样能难得倒她。他们的家里每一个细处都充满体贴与用心,这是一栋充满爱的房子。片中男主人突然离世,没有大悲大怵,老奶奶像爷爷在世时一样生活,准备两人的一日三餐,照顾庭院的蔬果….“老头子,之后的事我会努力活下去,放心吧。你等我,等我生命到尽头变成骨灰的时候,我们一起周游南太平洋。等我到那个时候,说好了哦。一个人会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着我,我很期待再见到你,我会好好活下去的”泪目!一部有趣又治愈的纪录片,看完会对人生和生活有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