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白鹿原》影评3000到5000字
在网络里找3000——5000字影评,没有人会有耐心打那么多字的。在这里搜了一些材料。你自己整合一下:
1、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就仿佛拿了一手好牌,最终不但没有打好,还打得相当难看,没有原著厚重,更不如原著鲜活。电影只截取了小说的中间部分,可以说是无头无尾,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无法体会出《白鹿原》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电影的主题模糊,叙事混乱,其中白鹿两家祖孙三代的对立,没有很明确地表现出来。“不见白鹿,只见小娥,前段平稳,后段散乱”,“拿掉抗战后的段落,造成白孝文、鹿兆鹏和黑娃的命运不知所终,上下两代人的传承只完成了一半,原著架构被完全破坏。”
2、电影离小说差得太远,在小说中,田小娥并非是贯穿《白鹿原》始终的人物,她在故事讲到一半就死去了,从这个角度讲,导演王全安只拍了半部《白鹿原》。当然,让漂亮女人田小娥成为主角,让田小娥跟几个男人的故事作为主线,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如果影片改名为《那些年,田小娥和她的男人们》或者《田小娥和几个男人的故事》就更好了。片中有七个男性角色,有六个是围着田小娥转的:黑娃(段奕宏)、鹿子霖(吴刚)、白孝文(成泰燊)迷恋于她的美色,先后成为她的男人;白嘉轩(张丰毅)和鹿三(刘威)忌惮和痛恨她祸水般的红颜,算是她的敌手;狗蛋成了她的调味品。田小娥,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更是牺牲品。与黑娃偷情私奔,被鹿子霖诱奸,被迫引诱白孝文,冲出欲望的田小娥逃不开悲惨的命运。田小娥,正象征着时代背景下的叛逆力量,正是她为古老的白鹿原带来了巨变。田小娥一边渴求爱情又一边不由自主地风情万种,她不甘心被摆弄,能低头但也有着傲气,为生存可以不顾尊严。而一切,只不过是想安身立命,简单得庸俗,庸俗得可怜,最后变成了可悲。在原著中,田小娥的命运是必须有一个男人依靠,她才可以活下去,那个男人是谁不重要,但在电影里,左右田小娥行为虽有欲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却是恨——她只爱过黑娃一人,跟黑娃开始是性本能,而后准备真心过日子;跟鹿子霖,则是利用性来寻求安全保护,她尿鹿子霖满头满脸是恨意的表现;跟白孝文,她开始是被利用,之后有同情的成分在,后来很奇特地变成了有爱情意味了;还有一个没沾上边的傻子狗蛋。而这每一段关系都具有颠覆性。这几个有点能量的男人(狗蛋不算),为了田小娥都铤而走险,呈现本能的同时也呈现了真我。小娥人生中的几个男人,每一个都让她的命运滑入更大的不幸中。小娥最终死在了公公鹿三手中,这个宗法领袖白嘉轩忠实的追随者,这个本分的农民都已经不能忍受小娥了。
3、与原著宏大的社会视角相比,电影的视角显然低了许多,它的重点放在了田小蛾的命运上,从她身世的几经转折中,也可以说,她与几个男人间的关系中,体现出相应的社会关系。她与武举人的关系是封建体制下对人性摧残的反映,因此处在一种压抑之中;而与黑娃的关系是人性的释放,但这种释放却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黑娃参与砸祠堂之类的举动,多半也是一种发泄,一种反抗。而白孝文在封建家族制的压抑下,已经丧失了人的本能,而他在与田小蛾的关系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而田小蛾最终却死在一种道德观念的异化之下,这完全显示了一种社会环境的制约。
4、导演王全安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说“我们的胃远远比思想深刻”,其意思无非是说本能比观念更有力量。“食色性也”,这也是人的两大本能。两大本能不仅是电影《白鹿原》的驱动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驱动力。食在电影中是麦子,大片麦田金黄,风吹麦浪滚滚,片中很多情节据此展开,收割麦子、麦垛偷欢、交过皇粮、强征粮食、暴力抗征、怒烧麦田……都是在为食而战。另一个本能色在影片中表现得更为强劲。有人说漂亮女人一出现就有麻烦,片中田小娥只要一出场,接着就会是暴力(鞭笞)、色情或凶杀。有人说,田小娥正是《白鹿原》新力量的象征,她用自己的欲望激活了许多东西。因为她唤起或者唤醒了男人的本能,男人变得有进取心、竞争力乃至兽性等等也都跟着爆发了。权力则是目标达成的手段。片中食色是目标,权力是手段。黑娃是受压迫的一员,他拥有的除了暴力所剩无几,一旦有造反的机会,他当然就是诉诸暴力使用暴力(砸祠堂、为田小娥复仇,还有小说中的其它行为),向那些曾经压迫过他的人和势力复仇。这是人的另一大本能——暴力。
5、四十多万的小说浓缩成155分钟的电影,提取了精华,然而起承转合非常突兀,很多地方让人一点都不明白,比如怒烧麦田后那个五花大绑被枪杀的老者怎么回事?再如鹿三杀人前路遇白孝文那段,白孝文怎么忽然变成无赖了?再再如影片莫名其妙地在日本飞机投下两颗炸弹后戛然而止,又让人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小说中,田小娥是罂粟花般美丽而带毒的女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合体,电影中主要是以受侮辱和被损害的形象出现的,身上仍然带有邪恶和妖冶的成分,但毕竟向善良和无辜进步了不少。另外,导演采用抽取的手法剥离了白灵、朱先生、鹿兆海等有着非凡意义和举足地位的人物。看起来,影片《白鹿原》还需要一个下集,至少我们有理由关心白孝文、鹿兆鹏,以及尚未出场的白灵、鹿兆海、朱先生等人的命运,这些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少了后面的笔墨,就有被腰斩的感觉。
6、除了田小娥之外,黑娃是影片中性格最为完整的一个。他虽无鹿兆鹏的鸿鹄之志,却也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在郭举人家的无边麦田里,他成为了最能干的麦客。在田小娥的床上,他完成了男人的加冕礼。被撵回乡,他只想位列门墙,踏踏实实过日子,可是宗法和族长不容,他和田小娥成为了全村的弃卒。直到鹿兆鹏带着革命的使命归来,黑娃才直入云霄,成为农会的骨干。黑娃的好运不长,被逼离开白鹿原当了土匪。段奕宏把黑娃几个阶段的心思吃透了,一会儿性感,一会儿生猛,一会儿蒙昧,一会儿狠辣。从黑娃丧失宗族庇护的那一刻起,他显然已经成为白鹿原上最为躁动的一份子:偷东家姨太太,索性娶了回来;砸祠堂,他冲在最前面;铡土豪劣绅,他最积极(共产党员鹿兆鹏都吓得鸣枪示警);给妻子报仇,他连亲爹都不认。最后,他把白嘉轩的腰打折,留下一句经典台词:“腰杆子挺那么直,也不过是害人!”黑娃纵横捭阖,生无所依,正是这样一个人,啸聚山林,杀伐快意,完全凭借野兽般的原始生存欲念存活。可以想见,血性十足的黑娃不会是个怕日本人的孬种,如果是日本鬼子糟蹋了田小娥,黑娃会成为整个白鹿原上反日的急先锋,什么事他都干得出来。
7、欲望是生命的本性,白鹿原正因为有田小娥这样的女人存在,才充满了戏剧色彩。“欲望就像一剂春药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激活了。不管往着哪个方向去,它都是一种力量。”田小娥对于爱情的欲望、白嘉轩对权力的掌控、黑娃背叛式的成长……黑娃为什么不敢吃那个冰糖,他害怕以后吃不着难受,他占有的欲望太强烈。对田小娥而言,欲望不是她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开始,男人们是欲望的主体,她是被觊觎的对象。后来,她利用色相来控制男人,自己也沉入了欲望的深渊。白嘉轩和白孝文好像是一个人,白孝文遇到的问题比父亲要更现实,他就是父亲身上的人欲。白嘉轩为什么说田小娥是黑娃镇不住的女人,因为他看到连白孝文脸上都有了变化。后来,白孝文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他用不要脸(要脸时不行,不要脸了就行)的代价换取快感。
8、影片中的秦腔比较出彩,极好地渲染了白鹿原上隐忍到骨子里的那种爱恨纠缠的情感基调。每当原上有大事发生,这音乐就升腾成一种古老的民族语言,或激越、或悲怆。片中麦客们的那一段唱腔非常震撼!他们在收麦吃饭歇息之际,随性吼起了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这段戏拍得豪放粗犷,很彪悍犀利。田小娥和着外面的秦腔唱桃花源的一段哀婉动人意味深长。
9、乡村社会充满了矛盾,当这些矛盾纠结在一起,动荡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冲突中,人类赖以维系的价值准则往往会被冲击得荡然无存。此时此刻,有一种理性的力量,能够巍然屹立,能抵御疯狂,带领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具有这种力量的人,也是被鲁迅先生称为民族脊梁的人。电影中由张丰毅塑造的族长就是这样的人。在和平时期,他是乡规民约的传承制定执行者;当大难来袭(军阀抢粮),他挺身而出,是村民利益的捍卫者;在动乱中,他的正直维护了起码的理性和道德底线;他也是准则奖惩的自觉践行者,当发现儿子有不轨行为,同样施以严厉责罚。整部片他始终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演技,先坚拒交粮后动员全村,训斥儿子白孝文分家卖地及面对鹿子霖的各种挑衅,在得知田小娥怀有白家骨肉有可能使自家绝后的情况下仍下令造镇妖塔,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鹿三一家人的悲剧上演……
10、其他几位男主演中,郭涛可能因为喜剧电影演得过多有些出戏,段奕宏表现的野性和成泰燊的挣扎都可圈可点。与白嘉轩的正气凛然不同,吴刚扮演的鹿子霖,争强好胜、利欲熏心,吴刚对这个人物的奸诈狡猾拿捏很有分寸,他是电影里唯一一个难以让人产生同情心的人物,他不仅与田小娥有违背伦理的肉体关系,更是想以田小娥为“武器”,去攻击他一直又敬又畏的白嘉轩,最后众族人撺弄鹿子霖当族长等,都证明鹿子霖是货真价实的阴谋家。
11、《白鹿原》画面很美。在一片片漂亮得几无瑕疵的黄金麦浪中,观众被带上了白鹿原这浑厚、重实、神奇的土地。这种干净、大气、绝美的镜头语言一直到影片结束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意的黄土地、苍凉的牌坊、厚重的画面感与原著的宏大题材相当匹配。片中布景、服饰、调色都是精心制作,那些金黄的麦浪、远处的牌坊组合起来的画面,很壮观。
② 日本昭和时期风华绝代的女星们,她们才是真正“惊艳了时光”!
哈喽大家好,我是吐槽君。
如果说最令日本人怀念的时期是哪个的话,那一定是昭和时期无误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蒸汽”到“新能源”的转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也留下了一群可谓是真正“惊艳了时光”的美人!
日本昭和天皇在位的时间约为1926年到1989年,这个年代出生的女子,最小的如今也有31岁了。
但这个时期的美人大有“空传绝响”的味道,美的是风华绝代、各有千秋,且千美各不一同,她们被称作是 【昭和颜】 。
准备好流口水。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吉永小百合
吉永小百合1945年3月13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涩谷区,日本演员、歌手、声优、制片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代表作品:《鬼怪屋》《伊豆舞女》(1960)。
她是日本国宝级影后,被称为 “时代的明珠” ,一组雪景图美了多少年,是无数人的心中的“白月光”!
冈田奈奈
冈田奈奈1959年生出生,日本少女偶像,演员。代表作品有《青春的构图》、《里见八犬传》等。
这是日版的 “国民妹妹” ,以其甜美的笑容温暖了一代人的内心。
泽口靖子
泽口靖子1965年6月11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演员。主要作品有《太平记》、《别了,李香兰》、《科搜研之女》、《秀吉》等。
她一出道就凭借出色的外貌受到青睐,更被媒体称作 “昭和时代最后的绝色” 。
她是真正打破日本演艺圈“清纯派”一面倒现象的大美女。
证明了女人也可以美的鲜艳而明亮、灿烂而夺目,天皇德仁都曾公开表示泽口靖子是他的梦中情人。
鳄渊晴子
鳄渊晴子194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日本、奥地利混血儿,代表作有《鬼怪屋》《伊豆舞女》(1960)
日本人对混血的喜爱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开启“混血审美”的。
鳄渊晴子可以称作“先锋”,精致的脸蛋加上古灵精怪的性格,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粉丝。
多岐川裕美
1951年2月1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演员、歌手。
代表作品:《茧女》、《等候一年半》、《女囚701室三怨歌 》等。
拥有多个面孔的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甜可咸”,是昭和时代的“百变星女郎”~
森高千里
1969年生于熊本,日本演员、歌手。
当时以美貌著称的她用超短裙和美腿迷倒了万千男女,而且是一个实力派的艺人!
富士真奈美
1938年生于日本静冈,主要作品有《剧场版上班族NEO》《三心两性》《秃鹫》《我的太太是魔女》等。
中森明菜
196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大田区,歌手、演员。
被日本人称为 “元祖歌姬”“昭和时代的LADY GAGA” 。
20世纪80代日本最具代表的流行女歌手之一,曾让整个日本都惊艳的歌姬,也是最悲情的 “昭和末代歌姬” 。
据说,中森明菜是张国荣的梦中情人,也徐克最中意的《倩女幽魂》的小倩扮演者。
遗憾的当时感情受挫,所以没有接演倩女幽魂的聂小倩,可以说是被渣男耽误了一生。
工藤静香
1970年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女歌手、演员、艺人、画家、珠宝设计师。
一度被誉为 日本偶像派最后一个奇迹 ,被当时的日媒比作 “春药” 。
她是毛利兰的原型。
木村拓哉他老婆,天王嫂,但在嫁给大神之前,她自己本身就是 “天后” ,而大神当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迷弟”。
台风非常飒,有兴趣的可以搜来看看。
南野阳子
1967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演员、歌手、主持人,代表作品《我心怅然:想触碰彩虹的女人》、《遗留搜查》和《太阳公公》等多。
80年代后期最红的 偶像四天王 (南野阳子、浅香唯、中山美穗、工藤静香)之一。
气质出众的她曾多次受到当时连续剧和大河剧的邀约。
大原丽子
大原丽子(1947年11月13日-2009年8月6日),本名森内丽子,出生于日本东京,被认为具有典型日本知性美的女演员。
其代表作品有《夜晚的青春》、《网走番外地》、《新悲欢岁月》、《狱门岛》等。
富司纯子
1945年生于和歌山县御坊市,代表作品《红牡丹赌徒》、《明治侠客传·三代袭名》等。
1988年被《文艺春秋》评选为日本电影史上10大女优之一。
古手川佑子
1959年生于日本大分市 女演员,出演过很多古装片,是著名的古装丽人,代表作有《春之钟》《细雪》。
药师丸博子
1964年生于日本东京都涉谷区,实力派女演员,歌手,三栖艺人。
13岁出演高仓健的《野性的证明》,代表作品有《水手服与机关枪》《W的悲剧》等,玉置浩二前妻。
2014年底,50岁的博子还首次登上红白歌会。
中山美穗
1970年3月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女歌手、演员,从昭和红到令和!
代表作品《比波普高校》 《水手服反叛同盟》《我的妈妈是偶像》等。
有意思的是她的妹妹是中山忍!就是李连杰演的精武英雄的日本妹子山田光子!
一家人的基因太好了,都是神颜呐!
宫泽理惠
1973年出生于东京都练马区,日本女演员、歌手。
出演广告而出道,她在18岁时无预警推出了大尺度写真《Santa Fe》,在亚洲造成空前的轰动。
代表作品:如果和父亲生活、游园惊梦、滚烫的爱、疯狂翘课之七日大作战、纸之月、花之武者、黄昏的清兵卫、阿修罗之瞳、运转手之恋等。
不用多介绍了,日本又一神颜呐。
山口百惠
1959年1月17日生于日本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日本影视演员、歌手。
“昭和”国民歌姬,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口百惠主演的日剧《血疑》在中国播放,反响空前,大江南北都在传唱它的主题歌《谢谢你》。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山口百惠太有名了,所以不多介绍了。
八千草薫
1931年生于日本 东京, 日本殿堂级女演员! 曾经与山口百惠一起红遍中国。
50年代,整个日本最想娶进门的明星!一说到日本美人就会想到她,非常的漂亮有韵味,可惜去年去世了。
八千草薫在宝冢歌剧团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女性角色,因为体态实在太美了。
代表作品:《宫本武藏》《雪国》 《安乐之乡》《大杀阵·雄吕血》
拍摄《大杀阵·雄吕血》时期正是颜值巅峰,说句盛世美颜不为过。
不得不提昭和时期的美人,即使脸盲如吐槽君,也能清晰的分清每一个人的特色,感受她们存在的痕迹。
真正的绝色当如流水、任时光冲刷、依旧热烈而心动,久久不衰。
篇幅有限而美人太多,今天只说到这里。
这里是吐槽君,我们下期再见。
③ 邵氏风月电影(邵氏风月片里的东方风情)
1982年,根据同名连载专栏改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导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胆戏说自己从影30载的秘闻趣事。
李翰祥说:「人生如戏,谁的戏都有掌声起落的时候,谁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候。」
作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电影重现了邵氏的黄金时代——虽然猎奇感远甚历史感。
80年代,伴随着李翰祥的辞别,邵氏时代也在走向谢幕。作为香港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巅峰时期邵氏发掘的众多导演演员,后来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铨出走台湾,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培养出风光一时的李小龙、成龙、张曼玉、洪金宝、陈可辛等顶级巨星和名导,邵氏的光辉日渐暗淡。
70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兴起,未尝不是邵氏开始由巅峰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时代的禁片能称得上「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风月」二字。
「风月」潮起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确立。从那之后,才有了如今人们常识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内所谓「三级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为港产香艳三级片前身,邵氏风月片其实已经兴盛了好十几年。
邵氏风月片潮流的起点,是1972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这场合作起始于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两方的经济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湾成立国联影业。正欲大展宏图,却遭遇金主爸爸陆运涛(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老板)坐飞机在台中丰原神冈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后来在票房上接连失利。1971年,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开始拍骗术题材小成本电影挣钱。
当时邵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吝啬分成,邹文怀何冠昌带着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炉灶成立嘉禾。之后邵逸夫又走眼错失李小龙。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开始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试水的风月喜剧片《大军阀》,就是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也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作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大军阀》的成功,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邵氏风月时代
跟执着于电影艺术水准的名导胡金铨相比,同为「文化型」导演出身的李翰祥,却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约是经历过了创业的失败和市场的毒打,李翰祥后来对电影的商品性质毫不避讳:「电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画,不是曲。画和曲可以是非卖品,电影却一定要有市场,要大家来看,要在商业中求艺术,艺术中讲商业,最好双叫——叫好叫座。」
《大军阀》的成功,让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捞钱。在艺术和市场,挣钱与成本之间,李翰祥和邵逸夫也达成了统一意见:「邵先生对我其实不错,我拍了几部风月片赚了钱,他就让我拍大成本《倾国倾城》。」
当年邵氏风月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曲艺、历史宫廷、《金瓶梅》等传统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基于老辈艺术家天生在国学上的存留的底蕴,他们的作品里总会满溢出浓厚的传统风情。
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阳春白雪的历史片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是下里巴人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影坛》,甚至之后艳情吸睛的风月片《金瓶双艳》、《风月奇谭》,都带有浓郁的东方古典审美。
在邵氏的风月巅峰时代,为贴近东方古典风情的韵味,李翰祥将中国传统民俗、旧时风物、市井风韵和背后的伦理精神都灵活融入了电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整个布景道具人物服饰,都与小说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驿的水车茅屋,《风流韵事》中雕栏画栋的西门大宅,都洋溢着如同国画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过对场景细节的追求,烘托氛围塑造真实感,重现传统故事里的古典意境。又将故事中人物个性进行重塑,以更贴近七八十年代观众的伦理观念。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李翰祥就着意淡化了女性的负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语言粗俗,强化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训诫意识。
邵氏的票房春药
邵氏风月片繁荣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识兴起,香港电影开始从「注重社会教谕」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转型阶段。
在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当年风雨飘摇的邵氏电影。
李翰祥和邵氏这场合作延续12年,产出电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风月片,包括经典的《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等等。
除了李翰祥,当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后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陈安琪的《花姐时代》,都是邵氏风月题材的优质作品。
但随着邵逸夫开始退出电影管理,邵氏继任者越发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拍的,同一个摄影棚同一条街,三部电影同时开拍互相撞车,一条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烂片?
将「风月」和吸睛噱头当作票房春药,迟早就会如纵欲过度的西门庆一般掏空根本。
此后,80年代港产三级片开始完全抛弃文化内涵,追求猎奇吸睛和情色噱头。香艳三级片离「风月」二字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单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来越金玉其外。
以至于作为「风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来说:
「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性开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见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但「风月」题材毕竟在传统伦理观中难登大雅之堂,拿「风月片」谈文化情感听起来也有些违和。何况在那个商业社会下灯红酒绿的香港,非要电影来肩负什么文化使命也是为难。
有情有性,精致唯美的邵氏风月片时代,毕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④ 日本故事的电影
导演:
编剧: 制作人 Proced by:
西蒙·比尤弗伊Simon Beaufoy....associate procer
Mark Blaney....associate procer
Sue Brooks....co-procer
Bille Eltringham....associate procer
David Lightfoot....line procer
Magnus Mansie
Sue Maslin....procer
Alison Tilson....co-procer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Argentina:107 min / USA:100 min (TV version) / Australia:110 min / France:105 min (Cannes Film Festival)
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对白语言: 英语 / 日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MPAA评级:Rated R for some sexuality and language.
级别:Argentina:13 / Australia:M / UK:15 / USA:R / Singapore:M18
制作成本:$5,74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2003,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 Australia Limited, The Premium Movie Partnership, ScreenWest, Film Victoria and Gecko Films Pyy.Ltd. (on print)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31日 奇妙地,两颗心逐渐打开,走近,联系。偌大的天空,酷热的日照,爱情逐渐升温,却有令人措手不及的发展……本片在澳大利亚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电影颁奖礼──澳大利亚金像奖、澳大利亚影评人大奖及Lexus IF Awards大奖中,全取“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东妮歌莉蒂)及“最佳导演”(苏布洛丝)三大重要奖项,至今总共荣获23个奖项,成就了澳大利亚影坛难得一见的纪录。其中,在被喻为澳大利亚奥斯卡的“澳大利亚金像奖”中,十项提名赢得八个大奖,成为澳大利亚影坛最受注目的作品。
《日本故事》的爱情相当虚拟,也正是因为虚拟才令人响往。暂先丢掉跨国文化及亚澳纠结的历史情结,想像一位日本男孩和澳大利亚女人的性爱场景。是的,这部电影充满爱情电影及沙漠电影的陈腔,但黄男孩与白女人的性爱场景的虚拟让这部电影不至成为烂调。
这部澳大利亚“国片”的幕后故事可以让像我爱讲古或爱卖弄政经分析的“学者”分析个老半天,尤其是不同的读者绝对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再怎么说,这是个在风景瑰丽的爱情故事。独特的是这个“国片”所拍的近赤红的美丽沙漠,和黄男孩与白女人的感官情爱,这两者都是未开发的电影处女地。这两者-地景与性爱场景-分别都是“第一次”进入视觉化的消费,合在一起更是虚拟到不行。
这部电影的开端,本身就是虚拟的,根据澳大利亚国片最大的政府支持者,澳大利亚影片委员会(Australian Film Commission)的主席亲口透露 (我上课听其演讲),这部电影是从上面决定要拍一部日本男人与澳大利亚女人的爱情故事开始。跳脱澳大利亚用到烂的?#124;岸海滩冲浪男女孩,剧本写作做的研究发现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有一项产值不小的?#124;西,叫做铁原矿(iron ore),剩下的就是剧作家相当经不起考验的想像。一个传统家族企业的少主,看来完全没受到近年来日本流行文化的洗礼,发型装扮行为举止像中年爬不上去的上班族,但却有少见少男的美丽,来澳大利亚西岸的沙漠来看工厂及找铁原矿?这有多真实?
电影场景,因此在澳大利亚西岸的沙漠。澳大利亚比欧洲大,现在的人口比台湾还少,而西岸的沙漠更是没有人。地与人永远是算不清的烂摊子,澳大利亚西岸之靠近亚洲,是二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怕日本黄种人占领的地,大战时的澳大利亚抗日,基本上是抗黄,连接到澳大利亚近百年的排华排亚政策。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所造成的差异不重要,重要的是黄种人可能入侵白种殖民澳大利亚。重要的是澳大利亚这空矌(又靠近亚洲) 的地方,白种人自己吓自己:若不加紧生产,就会衰败(Populate or Perish)。二次世界大战后执政的劳工党怕了、急了,吸引不到够多的英格兰祖国血统,往战后的欧洲找白皮的血统,(皮肤深的南义?#124;欧或吉普赛人,在澳大利亚派去找人的移民官员眼中,是该拒绝的)。这些新白人提供廉价的劳工建设澳大利亚的现代化,如同台湾的荣民之于台湾,也埋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必要。
战后的数十年间,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理想扩张及亚洲经济发展的现实考量,让澳大利亚丢弃“白澳政策”,迈向一个“欧亚国家”。最有趣的例子是,在国际贸易的谈判上,欧洲与美国相继采取农牧业的保护政策,让当时的澳大利亚乡农民仇视欧美而亲亚。现在情势又变了,近年来的亚洲中产阶级移民集中在都会区,新自由保守主义政府在经济上现实考量的“优惠”移民,与政治上欺压农牧民,让现在的澳大利亚形成城乡对立,城市纳亚纳多元文化,而乡村转而支持相当种族主义的“一国党”(One Nation Party),在纳亚气候下形成新兴的排亚势力。
在这个排亚-纳亚的脉络下,澳大利亚国片拍《日本故事》是复杂的。不只一次,电影的对话绕在开放的空间与人口的密度。日本没有空间人很多,澳大利亚没有人空间很多。
毕竟这是国片,在澳大利亚观影,观众笑的时候多是取笑日本主角的笨拙与奇怪,尤其是不断拍摄开放空间的地景。碰?#124;到澳大利亚心弦的,更是日本主角与澳大利亚人接?#124;时的社交礼仪-双手奉上名片-这是女主角完全没注意到的,但由John Howard(与澳大利亚总理同名)的演员,以矿场头头的角色首先演出。我之所以提这个演员是因为这个演员以演,也许是澳大利亚史上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澳大利亚公共电视的《海变》(SeaChange)之出名,而那时他的角色正是土地开发仲介商,同样是巴着日本来的投资者不放。
这也难怪这几年当美元跌、澳币欧元涨,普遍说法是日本资金从美国移至澳大利亚欧洲。
以上的复杂,可能国际影展的影评看不到,可能该片的资助商ShowTime的客户-住在跨国旅馆的房客-也看不到。但澳大利亚人看的到,看过《海变》(SeaChange)的人看的到。
也因此,男女主角的性爱场景读法各有不同。
一开始两者彼此看不爽,尤其女主角习惯用电脑在城市掌握铁矿分布,不习惯当投资客的司机,而男主角搞不清楚状况,没认识到女主角不是个司机,而沙漠不止是个地景,更是个会死人的环境。
情谊的建立,可以说是从挖沙开始。挖沙我在澳大利亚也尝过,不是那种在海滩上玩好玩的,而是那种车子陷在沙子里面,为了让车子再次能动挖掉轮子前后的软沙。
接近死亡再生的感觉,也许是最好的春药。就在他们欣喜地离开沙漠,在餐厅交换了日澳文化,过夜的汽车旅馆停车的交换眼神,下一幕就是日本男主角的黄皮肤,他的胸腔。他是躺着、不动的,而她的手游走其裸露的胸腔,再来才是女主角的脱衣,及坐在他身上。
我知道我这样写,似乎我在暗示体位、主/被动的位置。但电影是这样拍的,而且,早在另外一个场景,电影镜头的欲望,是跟随着女主角的眼光,落在男主角刚游完泳的腿上。第二个性爱场景,在户外的开放空间,也是女主角轻抚男主角的手臂的皮肤开始。
黄男人做为欲望的主体或客体都是个两难的问题,因为黄男人和欲望似乎是分离的。
这部电影的性爱场景虽不如好莱坞的软性色情片明显美化,但颇有抄袭欧陆点到为止的张力。这部电影因此卖的是欧陆的电影美学,白黄皮肤及红沙漠,虽然澳大利亚的人文地景是公路、加油站、及汽车旅馆的美国味道。
故事也带有欧陆的阴森,就在男女主角快乐地享受澳大利亚的开放空间,虽然女主角发现男主角其实是已婚育有二子,也不减其快乐的同时,女主角像小孩子似地叫来比赛地跳进湖里游泳,男主角跟上但是不同的入水点,接下来就是我看不懂的女主角尖叫声及男主角溺死的事实。不是开玩笑,女主角也没有做人工呼吸,男主角就是以我看不懂的方式死去。
这个死不但让这部电影像欧陆电影,更让先前的性爱场景更加复杂。这部电影对于黄男人的性欲之描写可说是空前(打破先前的尺度),但相关影评则是如禁忌地不谈,只谈女主角的情绪表演。与其说这主题是个问号,不如说每个人都有主见,为了维持和平还是不说的好。
女主角是爱男主角的,不是玩的性。女主角与日本老婆的张力,是不错的演出,虽然同样的虚拟。
唯一不虚拟的,是结尾载送棺木的飞机,是澳大利亚袋鼠图案的飞机,实实在在的广告,与实实在在的沙漠。
⑤ 日本电影里的媚药是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av女优都是专业的不需要药物刺激,但是男优在生活中确实有使用药物增加性器官的长度
⑥ 询问一部香港拍的 关于一个人吃了药变成超人的电影
【香港】拍的《铁甲无敌玛利亚》 【台湾片名】又叫做《铁甲无敌》 是属于动作科幻之类的。【导演】:钟志文. 【主演】: 岑建勋饰卷毛 叶倩文饰玛莉亚 徐克饰醉汉A 林正英饰首领B12 梁朝伟饰程万里 秦沛饰特警队长 林国斌饰太阳党首领 不过这个电影比较老了,1988年拍的。
剧情梗概:
在一座都市里,有一名为“英雄党”的匪徒团伙。其首领“救世主”与女友玛利亚利用一个巨无霸机器人“先锋一号”进行恐怖活动,令警方束手无策。 小徐原系“英雄党”成员,自幼与玛利亚青梅竹马,共同长大。小徐因不满“英雄党”的所做作为,在其师父——一位“英雄党”元老的担保下,脱离组织。在酒吧中,小徐遇到专为警方开发新式武器的特别人员卷毛,二人遂成莫逆之交。此时,“英雄党”又开发出新一代类人型机器人“先锋二号”。“救世主”沉迷于机器人的威力,并将“先锋二号”的外形做的和女友玛利亚一样。 “英雄党”发现小徐同卷毛交往,疑其出卖组织,派出机器人玛利亚追杀小徐,战斗中机器人损坏。此时警方也认为卷毛是内奸,派人抓捕,二人只得逃往荒山破屋。在那里,卷毛对机器人玛利亚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己方一员。这时,玛利亚为向男友表示忠心,亲自带领“先锋一号”同大批手下来到破屋,意图除掉二人。二人利用机器人玛利亚作战,后在师父的帮助下逃离此地。 二人和机器人玛利亚逃到船厂,卷毛又研究出一种对付“先锋一号”的钢炮。记者庄自强尾随二人到来。为出爆炸性新闻,庄将二人行踪通知警方,令二人被捕。机器人玛利亚被真正的玛利亚带回“英雄党”基地。庄自强因深感所为不妥,乃深入“英雄党”基地,在小徐师父的协助下救出机器人玛利亚,但师父不幸被“救世主”所捉。 庄自强带机器人玛利亚闯入警局,救出小徐和卷毛,众人共同杀入“英雄党”基地,经过一场激战,终于消灭了“救世主”,救出了师父。真正玛利亚从高台跳下,为男友殉情而死。
这个电影我看了感觉还行吧。
⑦ 日本电影里的媚药是真的还是假的
日本电影里的媚药几乎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电影剧情需要,演员假装吃了媚药昏迷而已。
⑧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传记片是哪部为什么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家庭片是《两个爸爸》。讲述的是两位性格不同的单身爸爸抚养一个他们俩曾今爱过的同一个女人抛下的可爱的小女孩唐温蒂过程中,发生的温馨有趣的故事。
所以说,《两个爸爸》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家庭片,它是值得不同年龄的人一遍遍去看的,每次都能从中爆笑和温馨中发现和学到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