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日本动画片。男主角叫大地,坐在机器人里,用剑当武器,谢谢
《魔动王》(又名《光能使者》)
故事发生在公元2100年。在2050年不知甚么原因,月球在经过一次巨变之后,竟然开始有氧气、有水。50年之后,月球已经完全开发成为了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球人春香大地(就是咱家主角啰~)第一次独自来到月球旅行,却遇上了月球上的罕有生物 - 兔人。
自称为“长耳族”的兔人两婆孙 - 梅婆婆跟咕哩咕哩原本居住在位于月球内层的拉比星球,然而从外太空来的邪动族却占领了他们的星球,并令所有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们两人就是为了找寻对抗邪动族的光明魔动战士才会来到月球表面的。
之后大地成功画出光明魔法阵,召唤出地神号,成为第一个的魔动战士。然后梅婆婆、咕哩咕哩跟大地三人就展开旅程,寻找其他两个魔动战士,并为了打倒邪动族而努力。
第二个魔动战士是不断进行修炼的卡斯,成功召唤出风神号;之后就是召唤出水神号的拉比。
一行五人几经艰辛的从最外围的第六区(世界之树)、第五区(水柱)、第四区(火凤凰光柱)、第三区(火柱)、第二区(冰柱),然后一直战斗至第一区。
完全是一贯的正义机械人动画,却就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矢立的早期作品,四、五级看的动画啊,多么的让人怀念,简直就是童年幻想的延续……
TV版目录
1.魔法月球出现一张脸
2.这把弓谁拉得动呢?
3.卡斯驰聘在风中
4.转动陀螺的第三位战士
5.以毒攻毒?!
6.一决胜负!水上转陀螺
7.魔镜魔镜,谁比较快?
8.龙卷风爷爷,加油!
9.初次见面您好,拉比星球
10.森林的秘密是什么?
11.试胆大会真可怕!
12.这就是传说中的魔法蜗牛?
13.世界树在哭泣?!
14.笑吧,世界树先生!
15.乌龟岛的大运动会
16.乘风破浪的大海啸
17.危险的漩涡
18.大家一起攀登瀑布
19.潜入肥皂泡
20.喷水的大鲸鱼
21.我们来了,上古时代
22.恐龙是我们的好朋友
23.日头消失了
24.回到起点
25.寻找乐屋公主
26.超级真强
27.我回来了,拉比星球
28.玩火是禁忌
29.穿着玩偶衣唱歌吧
30.滚滚炊烟的山上吹起了风
31.火龙亲子大变身
32.吃着刨冰凉飕飕
33.这朵花是欧莲达
34.摔倒一次就变成大人
35.奇妙搭档我们走
36.手制飞机飞了
37.解开无法溶解的冰之谜
38.路那好重啊
39.醒来了!黑暗大邪神
40.初次见面,妈妈
41.我回来了,妈妈
主要人物资料
遥 大地(はるか だいち)
生日:2089年5月5日(11岁)
身高:115cm
体重:29.4kg
喜欢的东西:妈妈做的奶油泡芙
讨厌的东西:胡萝卜
兴趣:玩机械
CV:松冈洋子
主角,个性活泼的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有点恋母倾向?(笑)抽奖抽中月球之旅来到月球,因而开始了这段冒险。驾驶地之魔动王,是地之魔动战士。
山本 加斯(ガス.ヤマモト)
生日:2089年10月10日(11岁)
身高:78cm
体重:28.4kg
喜欢的东西:什麼都喜欢,不过最喜欢的是饭团
讨厌的东西:没有特别讨厌的
兴趣:锻鍊身体
CV:松田辰也
力量超大,正直有礼的少年。不过只要饿了就浑身没力...当然食量也是超大的。驾驶风之魔动王,是风之魔动战士。
拉比(ラビ) 原名:马里斯.冯.拉玛斯(マリウス.フォン.ラーマス)
生日:不明(11岁)
身高:128cm
体重:31.5kg
喜欢的东西:蛋包饭,钱
讨厌的东西:黏黏滑滑的东西
兴趣:跟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
CV:安达忍
嘴巴坏,态度恶劣又别扭的长耳族少年,但其实心地善良。把长耳朵隐藏起来独自一人在月面生活,事实上是大魔法使V.拉玛斯,也就是TV版大魔头亚古拉曼的孙子,同时也是高耳族的后裔。驾驶水之魔动王,是水之魔动战士。
V.梅(V.メイ)
年龄:75岁
身高:68cm(不含耳长)
体重:21.3kg
喜欢做的事:午睡
讨厌的东西:邪动族
兴趣:作爱情药
CV:铃木れい子
旅途中一直给予主角们帮助的长耳族老奶奶,实际上是圣地路那三大魔法使中的一人,是长耳族中非常伟大的一位人物(应该...)。
咕哩咕哩(グリグリ)
年龄:5岁
身高:66cm
体重:19.5kg
喜欢的东西:红萝卜
讨厌的东西:没有特别讨厌的
兴趣:吃红萝卜咕哩!
CV:林原めぐみ
V.梅婆婆的孙女,会使用一些经常没用的奇怪魔法。说话时句尾总带有「咕哩」二字。头上的可爱黄色毛球谜状生物哈比见到邪动族时会全身毛发直竖,成为大地等人的最佳邪动族侦测器...
夏曼(シャマン)
年龄:18岁
身高:205cm
体重:73.3kg
喜欢的东西:力量即是正义(以力量为基础的正义)
讨厌的东西:魔动战士
兴趣:收集古艺术品
驾驶机体:邪动王ワイバースト
CV:山寺宏一
可说是大地宿敌一般的角色,邪动帝国第一战士(应该...)的夏曼。一开始都是搭剑齿虎号,后来改搭邪动王ワイバースト(怀暴特或歪巴斯特),等於是魔动火王的邪动族版。剑术与邪动力更胜黑武士(莎尤莉),应该是很强的,不过被拉比的分身(?)打败了...。得知亚古拉曼的真实身分后起而反叛,虽然看起来是理性冷酷的型,但最后接受了邪动族的失败而回到故乡,其实并不是那麼无情。
艾奴玛(エヌマ)
年龄:16岁
身高:176cm
体重:56kg
三围:81,56,83
喜欢的东西:自己的美貌
讨厌的东西:夏曼
兴趣:一日一回的沐浴
驾驶机体:邪动王ヒドラム
CV:林原めぐみ
邪动帝国第一美女(应该)的艾奴玛。一开始老是调些怪变身药给宠物喝,可是看她的宠物好像喝得很痛苦的样子,为什麼她还觉得「味道正好」呢...该不会是味觉痴...咳咳。驾驶著相对於魔动水王的邪动王ワイバースト(血特蓝或希特勒),不过也是不敌拉比的力量。最后跟夏曼一起回故乡,留下悔恨的眼泪,是因为输了所以不甘心呢?或是因为被夏曼救了呢?其实有两人结婚的里设定(?)。不过,当初可能有不少人难以想像她跟咕哩咕哩的声优竟然是同一人啊...
那布(ナブー)
年龄:35岁
身高:227cm
体重:121.9kg
喜欢的东西:战争与将棋
讨厌的东西:和平
兴趣:读书
驾驶机体:邪动王ハービザン
CV:岛番 裕
别看他一副兄贵模样,其实是高知识份子(大概...)的那布,看他的兴趣就知道了,将棋还下得赢天才科学家者圣经搏士呢。可惜这样一个人才(?),是三邪动战士中唯一死亡(消失)的,驾驶著邪动王版风王的邪动王ハービザン。
亚古拉曼(アグラマント)
年龄:推定80岁
身高:约110cm
体重:不明
喜欢的东西:黑暗之力
讨厌的东西:长耳族
兴趣:宇宙征服
CV:绪方贤一
虽然是邪动族侵略的总帅,事实上是长耳族的大魔法使V-拉玛斯,又其实是高耳族残存者之一,同时也是拉比的外祖父,总之是有著谜一般生平的角色。到底为什麼要侵入拉比露那唤醒邪动神,究竟是要像长耳族复仇或基於自己的野心,或二者兼有,已经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最后牺牲自己生命救了女儿莎尤莉,算是死前的「悔改」吧。
② 如何评价白夜行又什么亮点吗
《白夜行》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亮点在于被众多“东饭”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
小男孩对于“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念想,是那段素净却因此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就是因为这段爱情,东野圭吾才保留了日本文学一向迷恋的永恒悲伤。
《白夜行》堪称2009年的第一书:一切一切都有深深的情感与无奈完全贯穿,《白夜行》杀人写得像游戏,完全不是小说。
(2)日本电影乐屋什么扩展阅读:
反讽
《白夜行》以文化符号作编年纪事,剧情环环相扣,章回之间相互呼应。可以看出,铺排剧情是东野圭吾的强项。
而从根本上来剖析,这部小说的世界其实是一个二元的结构,一边是罪,一边是爱;一边是黑,一边是白。
东野圭吾总是用反讽法去将上述的二元结构颠倒过来,表面上纯洁美丽的雪穗是罪恶的,她黑暗的童年阴影无法去除,所以生命中没有太阳。
③ 电影版NANA有几部 分别叫什么名字~ 谢谢
有两部《NANA》《NANA2》
一部在日本很火的漫画《NANA》(又译《世上的另一个我》)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两个女孩子,拥有同样的名字。娜娜和奈奈,在五光十色的东京,相依相偎着度过她们最美好的那段青春人生。
《NANA》真人电影版,完美再现矢泽老师笔下的那个时尚故事
④ 请介绍一下日本的能乐艺术
日本能乐
能乐简介
●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其实能乐是一个非常晚出的名称,从平安时代中叶(782-1185)直至江户时代(1603-1868),这种艺能一直被称为“猿乐”或者毕岩“猿乐之能”。而且,以日本南北朝为界,前期猿乐与后期猿乐面貌迥异,故现今日本学术界将前者称作“古猿乐”,而将后者称作“能乐”。
●关于能乐的起源,虽然在具体分析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能乐是“古代日本本土艺能与外来艺能之集大成”,可谓学术界的共识。许多文化样式都对能乐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起到过作用。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古代的日本早就有了十分丰富多采的歌舞艺能,其中包括祈神祭祖的仪式、赞美生产劳动的歌谣、关于战争题材的英雄赞歌,以及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歌舞等等。在民间,还有傀儡师、游女、巫子等流浪艺人,他们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是民间戏剧的表演者和传播者。在奈良、平安初期,即相当于我国唐朝的时期,大陆各国及朝鲜半岛的伎乐、舞乐、散乐陆续传入日本后,长期在宫廷演出。这样就使日本古代的艺术,以中国、朝鲜、林邑为媒介,和印度以及欧洲国家等早期演剧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日本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的水平,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材,甚至还保存了后来别国已经失传的宝贵艺术财富。把外来因素和民族传统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百戏杂陈”的民族文化的高涨时期。镰仓时代以后,新兴的武士阶级代替了旧贵族的统治地位。宗教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这时的演剧艺术,就和普遍开展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以各地的寺院、神社为基点,进行各种演出活动。延年、田乐和猿乐等广为流行。到了十二、三世纪,已经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戏班(座),并已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在室町时代,在我国宋代大曲和元代杂剧的影响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关于日本演奏外国音乐的最早记录,一般认为是453年允恭天皇葬礼之时,新罗国王派80名新罗乐人到日本的一段记载。100年后的554年还记载道,钦明天皇时,朝鲜半岛的百济派来的、接替前任的音乐家已抵达。此外,612年推古天皇之时,还有关于名伎乐(吴乐)传到日本的记载。684年天武天皇在位期间,有演奏来自朝鲜半岛三国的音乐的记载。从5世纪到7世纪,日本关于音乐的记载,大部分都与从朝鲜半岛传来的音乐有关。后来日本于607年派出遣隋使、630年又开始派遣遣唐使,中国的音乐舞蹈也以此为契机,开始传入日本吧。藤原真敏(807—897年)作为遣唐使于835年入唐都长安,随当时的琵琶博士廉承武学习琵琶。据说他后来携唐的琵琶归国,还带回了唐的乐谱,而且回国后一直持教宴敬授琵琶之业,那么唐的音乐也无疑传入了日本。早在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中,就有在治部省中设置雅乐寮,专事演奏音乐、培养演奏家的规定。该机构演奏的音乐包括日本古代传下来的礼仪音乐及多种外来音乐。这说明当时日本曾将外来音乐的演奏,置于国家机构的具体管理之下,通过为外国使节演奏、表演,以提高国家的威信。
●当时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或直接流传到日本列岛的乐舞,主要有伎乐,舞乐与散乐。伎乐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日本后或称伎乐舞。相传在隋炀帝大业八年(612 年),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糜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传授伎乐,由于当时的圣德太子十分喜爱伎乐,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从味糜之学习,并且在雅乐寮职员令里设了伎乐师、伎乐生,最后更把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随后伎乐在日本逐渐盛行起来,并对日本能乐形成了很大影响,流传到日本的伎乐曲目有:《狮子舞》、《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力士》、《大孤》、《醉胡》、《武德乐》,称为十伎乐。
●散乐本是中国古代乐舞,《周礼。春宫。旄人》中载有“掌教舞散乐,舞夷乐。”郑玄注:“散乐手祥御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到了南北朝时期,成为百戏的同义词。包括各种杂技,幻术(如扛鼎,,吞刀,吐火),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妙以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散乐传到日本以后,散乐先由奈良宫廷指定的散乐户传习,延历元年(公元782年),即平安时代之始,废止散乐户。于是散乐流传于民间,于是产生了许多变化发展。散乐经由中介形式猿乐而发展成为能乐的说法,几乎为所有的日本当今演剧史著作,艺术史教科书所采纳。流行于日本列岛的散乐的面貌,可从至尽收藏在奈良市的正仓院的《弹弓图》,《信西古乐图》中得到印象,它包括抛球,顶竿,弄枪,高跷等杂技,吞刀吐火等魔术,傀儡戏,口技以及滑稽模拟表演等,与中国散乐面目几同。在宫廷中,散乐是作为与舞乐对应的俗乐,作为相扑节会,神乐的余兴表演的。奈良皇朝行保护散乐户的政策。但平安朝廷自掌权之日便解散了散乐户,散乐艺人流向民间,供奉于各地神社,寺庙,以及在庙会社祭等场合上表演。平安中叶也后散乐走向了分化,一部分杂技因素被田乐等民俗艺能继承,模拟表演在其后裔猿乐中得到发扬,并最终从中引导出成熟的戏剧形式-能乐。
●关于平安猿乐的面貌。十一世纪中期的藤原明衡在《新猿乐记》中展示得十分详尽。他罗列了京都稻荷祭上的猿乐表演段子近三十种。可将它们分作独立艺能、杂技类艺能、模拟伎艺和模拟小戏四类。第一类咒师、田乐、傀儡子等本不同猿乐系统,是别种艺能参予猿乐表演而已;第二类是对原有散乐的继承;第三类是单项动作模拟;第四类已经有人物扮演,简单故事清洁,其中最为接近后世戏剧形态的如“京童之虚左礼,东人之初上京”,表演一个充满城里人的“优越感”的“京童”,调弄一个第一次上京的乡下人,那内容、规模与戏剧化程度,堪于同时的中国宋金杂剧相媲美。
●平安中叶,散乐改称日本式的名字“猿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动呢?日本学界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猿”是“散”的假借字,“猿”和“散”两字的读音相近而转讹,他们从语言学入手,举类似的例证,并在史料中寻找两者混用的记录;另一种认为:那是由于散乐中猕猴之艺十分令人注目,它的鸣浒之艺渐渐成为此乐的风格。这种说法把工夫下在“猿”字本身,而不单在读音上寻找原因,被认为是一种朴素的看法。
●以极尽风雅之能事的平安贵族为主体的平安文化,到了平安末期(12C末)开始走向没落。而随着律令官制的崩溃,兵制的变迁,庄园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从地方名主脱颖而出的新兴势力---武士阶层开始借机进入权力中枢。而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引发了“保元之乱”、“平治之乱”两次内乱。平息了内乱的平氏等武家集团势力迅速壮大,甚至在朝廷与摄关平分秋色。而后武家内部诸势力之间矛盾激化,源氏和平氏发生了正面冲突,以源氏的胜利告终。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赖朝在镰仓开设将军幕府,出任“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所谓的武家政治,镰仓时代就此拉开序幕。源氏三代而亡,其后的幕权由北条氏继续维持。经过“承久之乱”(1221年)后,皇权愈发衰微,贵族更加的腐朽。实权在握的镰仓幕府加强了对武士的控制,通过制定《御成败式目》(1232)年,作为武士社会的法典,确立了与前代贵族社会不同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巩固了“御家人”制度,将将军与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了中世文化的确立。
●但是文化的转变是个渐进的过程,镰仓时代腐朽而糜烂的公卿文化依然占据着支配地位,在教育和学问上都非常欠缺的武家要想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带有武家特色的新型文化是不可能的,而此时所谓的“武家文化”,其实也有两个侧面,一是继承平安贵族传统的文化侧面,一是萌生于武士社会内部的文化侧面。平安后期的武士集团首领,倘若追溯其源流,如源氏、平氏均出自皇族,他们长期作为皇帝贵族的侍从,即使在镰仓开幕以后,还有大批武士滞留京都,逐渐受到贵族文化的熏陶。可以说,武士把地方文化带入了京畿,又把贵族文化传向了各地,扮演了沟通文化的角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贵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退,以武士为核心的新文化逐渐占据优势,同时迈出走向民众化的第一步,就艺能来说,因为贵族的崩溃,地方武士的抬头,“下克上”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之后,各阶层的交替发展使当时的艺能的受众成分在不断的变化。从而使艺术交流在各地的艺人之间广泛发展。这一时期对后世能乐的产生起到极大的影响的艺能就是延年和田乐。
●延年,又称为遐龄延年或延年舞曲,是寺院里大法会的会后游宴,是神社祭礼后宴会上的酬宾节目。开始于平安时代中期,极盛于镰仓时代,而到了能乐兴盛起来的室町时代中期以后,便衰退下去了。这种艺术形式在连接散乐到能乐的发展脉络中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年的曲目是多种多样的,各自独立,互无关联。既有宫廷贵族的雅乐,包括舞乐、神乐、催马乐、朗咏等,也包括平安时代以来的杂艺及中世流行的模仿性演出。可以看出,延年体现了这一时代文化转型时期过渡性的特点,及保持了宫廷公卿贵族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艺能向民间普及发展的趋势。
●延年的乐器,处了雅乐的东西之外,还用了鼓,出现了“地谣”这种伴唱形式。而舞台则是在寺院的草坪(芝生)上搭建的,后世所谓“芝居”即来源于此,意为剧场或演剧本身。舞台的后方建一个后台(乐屋),留一个“V”字形的出入口供演员出入。人们都在舞台对面的庭院观看演出。
●将雅乐、猿乐、田乐、风流以及其他镰仓时代的艺能加以综合吸收的延年,对后世的能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因为延年本身是依托于寺院而生存的,经过南北朝的兵荒马乱,室町时代的战国乱世,寺院所依靠的庄园经济崩溃,无法再维持延年的生存,导致延年走上衰退的道路。只有部分有势力的寺社依然保持了这种表演形式,如奈良兴福寺的春日若宫御祭仍保有这个传统剧种。
●而田乐则来源于古代的乐舞“田舞”,田舞最初是祈祷丰年的祭祀仪式,后来被引入宫廷成为御用乐舞,但迅速又被其他乐舞压制而衰落,其中一部分被庶民所接受成为田乐而发展起来,因朝廷废除“散乐户”从而使散乐流传到民间,某些散乐艺人散乐与田乐这种民间艺能相结合,表演带有杂技性质的表演,如“一足”、“高足”、“刀玉”等,使田乐从一种民间祭祀仪式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田乐真正成为职业化的艺能是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田乐中的歌舞发展成为田乐能,其曲目有《菊水》、《合浦》、《二星》、《北野物狂之能》、《尺八之能》、《法然上人之能》、《四只鬼之能》、《源氏之能》等等,狂言部分,有很多与能狂言是共通的,如《山行》、《宗论》、《附子》等。这些剧目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了序、破、急的体制,从戏剧构成部分来看,其中有故事情节,有对话,有歌舞,也有舞台动作,还有歌队和乐队的演唱和伴奏。处于鼎盛时期的田乐能,给予猿乐能的发展有极大影响,随着猿乐能得到将军的支持而兴盛时,田乐能也就完成了自己所承载的历史任务而衰落下去,再次走向民间作为民俗而保留至今。
●应仁之乱以后,幕府体制弱化和寺社的衰退,对能乐的发展打击很大。仅仅只有服部小次郎信光、其子长俊、金春禅凤等通过创造华丽并富有戏剧变化的曲目获得了一般观众的好评。而此时的田乐和近江猿乐几乎已经消亡了。16世纪后半期,大部分能演员逐渐投靠那些有势力的大名以寻求支持和保护。
●信长对能乐的爱好,是人所共知的。而其后的秀吉,更是狂热的能乐爱好者,他除了自己观赏,甚至自己也经常表演,并在经济上支持了大和猿乐四座,使之得以在乱世生存下去。从此,能乐演员就逐渐脱离了寺院、神社转而投靠武士,由武家来支配了。经过这样的变化,除了一些残存的小型表演团体(乐座)以及投靠武家的大和猿乐四座,其他的乐座基本上在这个时代消失了。
●这个时期,以绚烂的桃山文化为背景,豪华绚丽的能乐舞台样式被确立,演员的装束也更加的奢侈,在能面制作方面,也是名家辈出,能乐表演中所使用的面具,在这个时期基本上都已经出齐了。剧本也发展了起来,狂言名家也频频出现在这一时代,可以说战国时代是能乐的转型期和复兴期。
●秀吉死后,出任征夷大将军的家康也沿袭了秀吉的制度。给予能表演者知行和官位,从而以保护艺人的表演能力。新兴的喜多流也被扶植成为一流流派,与大和四座并称五大流派。这些艺人转移到了江户这个能乐的中心,艺人们原来颠沛流离的生活总算是安定下来了。同时,各地的藩府也雇佣了五大流派的弟子,让其在自己的领内进行表演以及研究。
●但是幕府和诸藩既是能乐的保护者同时也是严厉的监督者,根据频繁颁布的措辞严厉的通告,演员们被要求进行表演技巧的锻炼和继承传统技艺,能乐变得渐渐庄重,一曲的所用时间也变长,变成消耗精力和体力的严厉的技艺。与此同时,能乐方面、伴奏方面、狂言方面等细小的部分也独立分裂分化出众多的流派,而以“大夫”为中心的掌门人制度守护本座的体制在这个时代得以确立,反过来说这也是能乐在历史的流动中自由的发展前途被关闭的结果吧。
能乐的特点
●“能乐”这个名称是到明治时代才确定下来的,当时的有志之士仿照西洋乐剧而创出的典雅名词。这种艺术形式在十四、十五世纪发展的高潮期仍被称作为“猿乐之能”。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将已经具备后世能乐特点的猿乐之能在下文中一概称作“能乐”。
●能乐发展到室町幕府时期,已经非常成熟了,它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是以歌舞为主的音乐剧,简短精练,不追求情节的变化发展,着重叙事抒情。其题材多取自日本著名古典文学作品,如《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伊势物语》、《源氏物语》、《今昔物语》、《平家物语》、《曾我物语》、《义经记》等 ,就中掇其半鳞片羽,予以深入发挥,以情动人。能乐的一出戏有主角一人,称为“仕手”,戴面具着锦衣华服,有时带副主角“连”(为主角配戏者)上场。主要配角一人,称为“胁”,有时带副配角“胁连”(为配角配戏者)上场。另外还有一些陪衬的角色,如小生(又称为“子方”,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龙套”,但和“龙套”不同的是,日本的“龙套”允许有台词)。这些角色一般不会全部上场,象出场人数比较多的能剧《安宅》共有十四名演员上场,也只)、随从(又称为“立众”,有五种类型的角色。一般的戏中,只有二到三个演员表演。所有的能乐演员都是男的,如扮演女性就戴假面。此外,在能乐的表演中还存在着“间”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帮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并使剧情顺理成章的过渡,把戏引向高潮。他们只道白而不歌舞,所以被称之为“狂言”,又因其出现在前后场的关节上,所以称为“间狂言”,它是以后能狂言的前身,但能狂言形成之后,这种“间狂言”也并没有废除,依然起到过渡剧情的作用,与在两番能剧中上演的狂言是并存的。
●能乐是拥有被称作“谣曲”的文学剧本的演剧,在能乐大师世阿弥的谣曲作品中,还出现了叫做“事书”的提示此处该如何表演的插注。因此可以说,谣曲是日本最早的表演戏曲剧本。谣曲具有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其中有对白也有唱词,有一定的韵律。唱词大多引用了日本的和歌或汉诗。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对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后来形成的剧种,如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等,都承袭和发展了它的传统,上演它的剧目。谣曲的文体兼用韵文和散文,对白部分都属散文,这些散文很讲究节奏,而且兼用文言和室町时代的口语。韵文均由七五调构成(前半句七个音节,后半句五个音节)组成。
谣曲的基本结构分为序、破、急,是能乐的规范。对理解能乐的结构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序 段 胁的登场
破一段 仕手的登场
破二段 仕手和胁之间的问答
破三段 前段的展开,曲舞,幕间休息(由“间”上场过渡)
急 段 仕手再度出现并表演舞蹈
●序段是交代剧情,包括“次第”、“通名”、“道行”三段。开场的时候,乐队先奏音乐,然后胁从舞台左侧的“幕口”里慢慢踱上舞台。在舞台上,“胁”伴随着音乐先唱一段,一般为七五、七五、七五句,但第三句结尾要少一个音节,共为三十五音。第二句要重复第一句。合唱队“地谣”也接着反复唱,这叫“次第”登场。接着是“通名”,配角伴随着音乐及合唱,说明自己的名字及旅行的目的。如《赖政》中(注1),行僧通名:“我是云游各地的行僧,近来在京城遍访了所有寺院,现在打算往奈良一游。”然后是“道行”段子,交代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配角“胁”作为“观众的代表”用这种方法赢得观众对他的理解,期待与观众进行亲切的感情交流。这些表达告一段落之后,配角“胁”就在规定的地方(配角位)坐下来。这样序段就结束了。
●在让观众充分产生了期待情绪之后,主角“仕手”上台扮成一个乡下人,一边歌唱,一边踱过桥廊来到舞台上。并作着与剧情有关的带有幻想情趣的道白。“仕手”与“胁”一问一答,剧情就这样展开了。“仕手”根据“胁”的发问,进行一些有关于本剧主人公的说明,也就是让观众明白剧情。《赖政》中,行僧就问“仕手”:“我初到此地,这宇治里的名胜古迹,望能一一赐教。”(注2),通过对与源赖政有关的古迹,如平等院、扇草坪等遗迹,引起观众对主人公的认识。
●在通过主角与配角的对话表演叙述完剧情之后,胁(同时也是观众)对主人公获得一定的认识,而那个扮成“乡下人”的主角就自称“我就是那个主人公的亡灵”,说罢便消失了。《赖政》中化身为乡下老翁的源赖政唱道:“梦入尘寰虚此生,宇治桥头易霜星。皱满额头年高迈,失语行僧我真情。吾乃三位源赖政,宫战之役化幽灵。未及通名急隐去,姓名未通隐身形。”(然后,悄然中途退场)这时,对无名乡人的渊博知识还在感到敬畏的配角“胁”,遇见了以本地人身份上场的“间”。在“间”与“胁”的一问一答中,“胁”得知刚才原来遇见的人是主人公的亡魂。“间”劝“胁”去祭奠亡魂,然后退至狂言位。这一段称作“间狂言”,后来发展成为与剧情无关的滑稽喜剧。(这种以“间”划分前后场的能叫“复式能”,没有“间”只有一场戏的就叫“单式能”)
●当配角“胁”得知刚才的乡下人原来是亡魂,不胜惊异。接着,“胁”一边缅怀着刚才提到的历史人物,一边假寐(表示进入了梦境之中)。这是已经退场的主角“仕手”,化装成主人公在世时的摸样,重新登场。也就是说,他又一次的显灵了。这时配角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至此,进入急段,又是一连串的歌舞和问答,节奏逐渐紧张,进入高潮,仕手向胁(也就是向观众)讲述了当年的事迹。《赖政》中源赖政上场后就讲了当年支持高仓宫起兵作反,最后不幸失败的事。讲完之后,再一次的消失(退场),全剧结束。
⑤ 白夜行:为什么说是一部香艳、刺激、冷冽、凄美的韩国电影
引子}
记得在早稻田大学的面试的时候,一位早大的教授问我:你认为日本文学有什么特点?
我的回答是:当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说的时候,你不知道读完这本小说后的自己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作家们肆意描写着性,谋杀,毒品以及病态的心。而这些真实存在的,我们故意说服自己去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一衣带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们像是催眠师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更改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呈现了另外的一副模样,它不光是美好的,它还掺杂着血淋淋的罪恶。这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
已经不需要我来提及川端康成,村上春树,渡边淳一这些响彻国内外的日本作家,单单是近几年在中国掀起狂澜的东野圭吾就足以诠释。在我去日本留学之前的假期,每每逛到书店,总会看到最醒目的书架上满满的摆放着东野圭吾的各种小说。
也许很多很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东野圭吾甚至其他日本作家的曾经铺天盖地的各种小说,但是一代代人过去,他们会记得一本《白夜行》。
初读白夜行是在同名电视剧已经上演后很多年的一个高二的夏天,很厚的一本书,舍不得有丝毫间断的读完后,直到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感到了彻骨的冷。
白夜行电影上映前,各路人士对堀北真希担当唐泽雪穗这一角色表示非常不看好,毕竟堀北尚年轻难以担负这个角色。确实,堀北真希虽然算是新一代日本一线女演员中难以忽视的一个,但是放眼这姑娘的演绎生涯,无论是《野猪大改造》《花样少男少女》《欺诈猎人》《Innocent Love》都难逃花瓶+迷迷糊糊的少女形象。也许深川荣洋导演看重的正是她的那种清纯的容貌以及年轻的形象,而事实证明确实堀北为日本电影版白夜行吸收了很多男性观众,记得我1月29号那天去看首映的时候身边的三个男孩子就是冲着堀北而去看电影的。对我来说,对堀北的印象一直不错,小姑娘确实非常招人喜欢,生活中的堀北真希也的确就是那种迷迷糊糊的,坐电车也会站着睡着而坐过站的天然呆女孩。
可是唐泽雪穗绝对不是一个仅仅依靠漂亮的外表就可以诠释的花瓶。唐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个体,她本身是一个幼年因为母亲不管不顾而遭到性骚扰的女孩,而被亮司救出来后,凭借着自己的巧言而被名门贵妇收养,一步一步利用身边的人而有计划的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去的女人。应该说让白夜行无端增添一抹寒光的就是唐泽雪穗这个人物。从杀死自己的母亲,帮亮司提供证词,回答警察的询问,到找邻居开门并发现自己母亲的尸体,这一切一切如同杀人惯犯一样的缜密精细到每个细节的思维方式,竟然出自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简直让人不寒而栗。雪穗是一个非常懂得利用别人来达成自己野心的人,并且有仇必报而且手法凶残。这些本性被掩饰在不正世事的恬然的外表下,暗藏杀机。
我必须要说,堀北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可以说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了雪穗那种时时刻刻都在刻意隐忍的外表,虽然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到有一点点面瘫的感觉,但是很好的捕捉了雪穗即使在笑着也仅仅是皮笑肉不笑的那种伪装。堀北姑娘其实最让人喜欢的就是她的笑容,但是为了配合本片整体的气氛和角色的性格,我们几乎没有看到那种灿烂的微笑。而唯一的一个雪穗真心的微笑是在片尾,暂且按下不表。
日剧白夜行非常失败的篡改了结局,而我非常热忱的早早订好票来看此次的电影版首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本片真实的还原了东野圭吾的原版结局。虽然早在预告片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雪穗那句经典的“我不认识他”,但是一连串的看到全片之后,经过了高良健吾上一幕和警官先生精彩的对手戏之后,看着堀北版的雪穗一步一步淡定的走到亮司的尸体前,面对着警官的哭诉,平静的说出:“我不认识他”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堀北尽了全力去试图演绎好雪穗的角色,她微微的眯起眼睛仿佛努力的克制住面部的表情,几乎用一种叹息式的,自我催眠感觉的语气说出了『私、知らない』而在她退后一步转身离去的时候,我几乎是死死的盯着堀北面部的表情,她用了一种缓慢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速度随着自己的步伐在变换脸部的表情,从微微的眼神失焦到坚定的看向前方,从僵硬的嘴角慢慢的现出一丝淡淡的冷笑再转变为温和的笑容,这些极其微小的细节堀北处理的非常完美,至少在这一幕让我可以毫不含糊的称赞她的演技。{关于演员——船越英一郎}
看过很多船越英一郎大叔的配角戏,说实在的,在白夜行的荧幕上再次见到他只是觉得熟悉而已,但是在看过白夜行之后我想我会彻底的记住这个大叔。船越英一郎饰演的警官笹垣润三是日剧乃至日影里面常见的警探形象——被罪犯耍着玩。但是船越英一郎的警官形象却让我多了一分敬佩和感动。
很多人反馈说船越英一郎演的角色面瘫,但是我的见解相反,可以说船越大叔是整部片子里面演技最好的演员。他饰演的警官总是微笑着,让人觉得那种微笑的全片中唯一可以看得见的一丝温暖,但是那抹微笑总是很轻易的很细腻的被另外一种表情代替,那就是震惊。警官是整个故事的线索,因为他的穷追不舍而得以真相大白,他所发现的每个证据总是再将当年那件悬而未断的案子推往一个他所不能接受的,同时也是观者所不能接受的方向发展,所以,他总是在震惊,他总是在用一种‘怎么可能’的面孔推进着整个事件的发展。他所追寻的真相是要亲手把罪名放置在一个他曾经审讯过的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恐惧中的少年身上,他所渴望得知的事实是要把这个冷酷的诡计归功于一个他曾经以为单纯可爱的纯洁无辜的少女身上。也许整个片子里面,最悲情的角色该属于船越大叔,因为他所诠释的是一个目睹着人性是如何的丑陋扭曲的观者。于是最后的最后,警官再也无法保持这象征希望的那抹微笑,他只能抱着亮司冰冷而残损的尸体哭的心酸而悲哀。{关于演员——小男孩}
饰演亮司童年的孩子让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一颗影视奇葩,虽然不知道这孩子的名字,但是无论是医龙里面的小心脏病人还是code blue里面的黑田医生的的儿子,都让这个孩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夜行里关于他的第一幕是警官先生到亮司房间求证,当他坐在旋转的椅子上转过身的时候,看惯了这个孩子各种生动的表情的我实在不能接受他那种异常阴暗的神色,虽然这孩子使劲为了追求阴暗的感觉而皱眉的动作,但是作为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经非常好了。小男孩主要的戏份在揭露真相的那部分,欢乐的小学生活难得的成为这部电影里面温馨的一幕,亮司和雪穗的笑容绽放在美好的儿时生活中,直到亮司看到自己的爸爸牵走雪穗走往一个废旧的大楼,此时小男孩眼中的焦虑和不安表现的非常生动。亮司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男孩颤抖的双手保持着纂着剪刀的姿势,满眼的恐慌和不敢相信,下一秒男孩涣散的眼光转到雪穗身上,他拼命的拉起雪穗的手把她推出大楼的门外,然后一点点的阖上了大门。雪穗努力的想要让他和自己一起离开这里,但是男孩遥遥头依然慢慢的阖上了门,就像是一个缓缓许下的承诺一样,从此他把自己隐藏在见不得人的黑暗里。小男孩饰演的亮司在阖上门后一边哭着用水桶赌住大门,一边哭着为自己用刀刺到但却仍剩下一口气的父亲终结了生命,系好了腰带。小男孩把一切的开始演出了一个成人演员才能表现的绝望。
正如我之前所言,我非常非常不喜欢日剧版本的白夜行,虽然可能电视剧更能容易的让观众接受,但是我欣赏的这部日本版的白夜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原书本来的结构和结局。虽然进行了一定量的删减但是完全忠于原作的结局使得整部片子具有了思考的空间和人性的分量。
电影所使用的色调近似于studio的感觉,近似于黑白但是又不全是黑白,可以分辨的出不同的颜色只不过渲染出了一种冷峻的效果。白夜行三个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非常像是树立在田野间的惨白色的十字架,让人觉得压抑,而这感觉就像在读东野圭吾的原著时的心情,明明眼前是是简单的语句,却好像在文字的背后蕴藏着让人难以承受的景象。
将一本五百多页的小说压缩成一部电影并非易事,全片两个多小时的长度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是还是不能避免的在影片中后部出现了拖沓的感觉,如果不是东野圭吾的重视读者我想很难保证后半部分我不会睡着。
但是我还是要大言不惭的继续重复的称赞结尾的部分,由警官而娓娓道来的真相简直让人有行云流水的酣畅只感,加之小童星的精彩演绎使得整个影片的高潮非常不同凡响。导演深川容洋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去掉了很多的人物,甚至将几个人物的形象合并在一个角色的身上,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非但没有破坏原著的感觉反而使得整本书搬到荧幕上后简化了不必要的情节而留出时间来更加细腻的表现人物的情感,本片还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的特写从而突出了人物细微变幻的表情,这也成为了本片最大的特点之一。有人说把软件公司那部分全盘删除并不合适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事实上软件公司的那部分的删节与否并不会构成对整个主线的影响,反而现在删去软件公司的本片显得非常的自然流畅。
让我充分感受到深川荣洋作为一个日本导演的感性是在他插入的原著所没有的一个桥段里面。这个小小的,可能总计不到5分钟的片段,是长大后的雪穗和亮司唯一的面对面的交集,而导演将这个简单的片段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当你在片尾终于将这三个片段看过之后,你就会顿时明白了何所谓“无望的守候”,还未察觉就已然泪下:第一个部分我们只看到亮司身着脏兮兮的工装,不知面对着什么泪流满面的笑着,这个片段穿插的非常突兀,上一秒还淡然的离开典子死去公寓的他,为何漠然如他下一秒却突然像情感爆发一样?第二个部分是,雪穗在和未婚夫高宫挑选婚纱,雪穗穿上婚纱魅力非常,她非常优雅的看向站在玻璃窗旁的未婚夫高宫,高宫回以赞许的眼神。第三个部分是在最后的片尾,穿上婚纱的雪穗看向未婚夫后,慢慢的把视线轻轻调离了未婚夫身旁的玻璃窗外,窗外是穿着工人装的亮司仰头望着她,然后雪穗突然在一瞬间对着窗外的亮司绽放了笑颜,就像是曾经的那个单纯的小姑娘,那笑容是那么的温暖而灿烂,窗外的亮司泪流满面的笑着,也许很悲伤,也许很心酸,又也许真的在为她高兴。是利用也好,是真心也罢,原来她曾经单单只为了他而那么美丽的微笑过。
深川导演没有像电视剧那样强制性的改变了原著,而是顺从着东野圭吾的意图而铺陈给观众一个开放性的结局,那爱情是否存在过已经不再重要,导演只是想用他的方式来解读白夜行的真谛。
⑥ 一部日本真人版片,男主角在封面上有黑色翅膀
水瓶战纪剧场版
主演,就是那个有黑色翅膀的是樱田通……
貌似没有简介,当初我是冲着樱田通看的,貌似有下载过,但是后来删了
忘了在哪里下的了
-------------
又叫宝瓶时代,网络里面有
http://ke..com/view/1013684.htm
电影
片名:宝瓶时代 又名: 水瓶战记/水瓶世纪/アクエリアンエイジ 英文片名:Aquarian Age The Movie 国家/地区:日本 区域:亚洲 出品: 发行:BIO-TIDE 类型:奇幻 导演: 田原英孝 编剧: 主演:樱田通 栩原乐人 植原卓也 木村启太 藤井俊清 长泽奈央 绫野刚 堀内正美 分级:未分级 上映时间:2008年3月22日 详细剧情 日下部要(樱田通饰演)和篮球部的学长司马一心(植原卓也饰演)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个身受重伤的少年,当二人想过去帮助他的时候,这个少年却犹如惊弓之鸟似的逃进了一家正在举行摇滚演唱会的音乐屋。当乐迷们渐渐散去的时候,那个少年也不知了踪影,但是却在无人的音乐屋中留下了一个可怕的血印以及一根黑色的羽毛。 第二天清晨,日下部要因为后背剧烈的疼痛而早早醒来,可是等来到学校之后,却遭到袭击而失去了意识。等他恢复意识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这时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麻耶(长泽奈央饰演)告诉他,其实他是黑翼族的“Darklore”的后裔,而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因为要长出翅膀的原因。如此的说法让日下部要吃惊不已,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相信这是事实的日下部要慌忙的跑出了医院。 但是没过多久,日下部要还是回到了医院,强烈的好奇心让她想了解关于黑翼族的事情。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Darklore”之外,还存在着很多继承了特殊遗传因子的其它异族——擅长东洋秘术的阿罗耶识、精通西洋魔法的WIZ-DOM、拥有预知能力和传心术的EGO。自古以外,这些种族都在彼此争吵着。 后来日下部要又得知那个少年被人寄居在教堂,想着要前去探望,结果却遭到了老神父中浦智律(藤井俊清饰演)的严厉责问。日下部要在离开教堂之后,只觉得后背越来越疼,终于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早已命中注定之轮开始转动起来…… 看点 这部影片取材于《宝瓶时代》大家族中的漫画故事《猎户座少年》,值得一提的是主要角色皆为男性。为了保持原作中华美的风格,制作方特意聚集了一批水嫩嫩的小帅哥倾情出演。其中包括了舞台剧《网球王子》的第三代越前龙马的扮演者樱田通;曾出演过《学校的阶段》、《玻璃的獠牙》的栩原乐人;电视连续剧《涉谷15》中的植原卓也;出演过影片《妖怪奇谈》的绫野刚以及木村启太、藤井俊清等这些活跃在影视、话剧、广告领域的美少年们。相信影片的养眼指数势必会随着影片的上映而节节攀升。 其它: 《宝瓶时代》原来只是日本Broccoli公司于1999年的一款游戏牌,为这款卡片游戏担当人物设定的都是许多当红的实力派画家,如后藤圭二、七濑葵以及阿部恒等等。这套游戏牌推出之后以他浩大的背景和独具一格的人物而广受好评,备受推崇,于是各种后续系列不断推出,接着又延伸到了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等多种媒体上,成为了日本人气第一的斗牌游戏。 在“宝瓶时代”系列的所有商业产品中,尤以大桥誉志光监督制造的动漫片《宝瓶时代》最为出名。这部动画的目的就是要把游戏者头脑中的想象表现出来,现实与想象的交错在动画手法上表现得很好,零而不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卡通片完全描述出了动画的精髓所在,几乎达到了动画界的顶峰。 这部动画片以我们大家都感兴趣的当今娱乐界为切入点,引出了人们平静生活背后不为人知的一场超能力者之间的战争。片中掌握着神赐予的自然之力的“阿罗耶识”,以自己的灵力为战斗的媒介;擅长传承自西洋的魔法“WIZ-DOM”,以塔罗牌占卜战斗。还有半兽人“达格罗亚”以及以少女组成的新势力E.O.G,这些非常奇特的人物深深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即便许多成年人也对这个动画片赞不绝口。于是,《宝瓶时代真人电影版》就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之下拍摄完成了。 《宝瓶时代真人电影版》的导演是首次执掌导筒的田原英孝,他曾经为幸田来未、Orange Range等人气歌者制作MTV,相信此次进军影坛也会为之带来一股新鲜势力。除此之外,视觉系乐队“爱丽丝9号”不仅为影片创作了主题歌《MIRROR BALL》,而且还将在片中友情露面。 由于《宝瓶时代》动画版的异常成功,使得真人版的《宝瓶时代》更为人所期待。而该片也绝对没有人失望,公映之后获得如潮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