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好多日本动漫都有中国元素
我总结了三点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队日本的影响很深 例如四圣兽 当初日本人建造京都的是后 就以中国的风水学作为依据 所以有京都是由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守护的说法。于是很多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的日本人会认为这些是自己的东西 并不是什么中国元素。第二 日本的动漫产量大 而日本可发掘的题材相对较少。相对而言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 三国时期 五胡十国 可发掘的题材很多。为了满足日益挑剔的观众 制造新鲜感 精明的日本动漫人往往会加入一些中国元素。第三 麻生太郎不是积极推动动漫的出口吗 谁不知道中国的市场广大。加入中国元素多多少少都有点取悦中国观众的意思。
㈡ 日本的电影的七成鬼怪来源于中国神话吗
据说,日本境内有四百至六百种妖怪,形形色色,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究其源头与分类,据说70%的妖怪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只有10%属于本土妖怪。
《百鬼夜行》中的大量鬼怪就是撷取了中国道家“物久成精”的概念,物品因不再使用而被魂灵附着变成妖怪。比如木魅、涂佛、骨伞、尘冢怪王、文车妖妃等。还有一部分妖怪则是从中国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的千古奇书《山海经》。
姿态傲慢的”犬神“和”犬怪“
犬神是附着到人身上的狗的死魂,它其实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犬封国(一说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而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中的犬神穿衣戴帽姿态傲慢地坐着,旁边一女童表情谦恭地伏在地上挥笔抄写着什么。两个故事都是一人一狗,同样都是人侍奉狗。
犬神
川赤子 鸟山石燕 《画图百鬼夜行》 十八世纪
蛊雕,长着雕嘴,独角,叫声如同婴儿啼哭,十分凶猛,能吃人,时常彰显食人猛兽的威风,据说其大嘴一次可吞一人。日本的川赤子也是利用婴儿的啼哭声来害人,不同的是,川赤子为童子的形象。
中国有关鬼怪的传说、作品非常多,除了撷取《山海经》中的异兽之外,《百鬼夜行》还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及文学作品等中汲取了营养,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使人逢凶化吉的白泽
白泽是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它浑身雪白,长着人面马身,人面有三只眼,马身上也有三只眼,能说人话,通达万物的情感,很少出现,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出,是能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百鬼夜行》中所绘的白泽,几乎与现在流传的《山海经》中的异兽图的白泽外形相同。但据考证《三才图会》有文字:“东望山有泽兽者,一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但并没有说明出处。
木、石、禽、兽变化而成的”魑魅魍魉“
百鬼中的魍魉就来源于中国流传了四千多年的神话。传说炎黄二帝争夺天下时,蚩尤曾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无果,他又发动他的狐朋狗友,并召集了南方的苗民和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战争。可见,魑魅魍魉在中国指的是一些杂牌小妖,然而传到日本后却有名了,成了专吃美女,外表大多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的妖怪。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尤其是在夜里常常出现的魍魉,都是山中的木、石、禽、兽变化而成的。
用人皮伪装自己的骨女
骨女的原型也来源于中国。骨女即女骨,女人的骸骨。女人死后灵魂附在骷髅上,因心中的执念未了,便披了人皮,重又回到这个世上。跟《聊斋志异》中的画皮鬼的描述如出一辙。一个含恨而死的女子,化为厉鬼向人索命,因为只剩下一堆骨头,所以会用人皮伪装自己。报复的对象多为男性,而且多是些品性不良者。
日本是一个妖怪文化大国,其大部分的妖怪都取材自中国。他们汲取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及《山海经》《三才图会》《聊斋志异》等各类作品中的精华,并结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形成了容易被更多人接受的妖怪形象及传说。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妖怪艺术、文学作品、动漫影视等在内的妖怪文化产业。现在,妖怪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难以分舍的元素。可以说不懂《山海经》就不懂《百鬼夜行》,不懂妖怪文化,就不能理解日本文化深层次的内涵。
○内容选自《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全画集(精装珍藏版)》[日]鸟山石燕/绘 宫竹正/编著 北京紫图图书授权合作稿件
㈢ 日本拍过哪些关于中国古代和文化的电视剧和电影呢
首推的就是四大名著了。水浒传没有听说,但是其他三部都有过。
《红楼梦》出过漫画,小说;
《西游记》有过动画版,《最游记》是最出名的,后来还拍过TV版的连续剧,《七龙珠》其实多少也有点关系。
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演义》,日本人几乎最爱三国,尤其是其中的关羽,日本文化中崇尚的“义”在三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他的:
渡濑悠宇的《梦幻游戏》,取材于中国的十二星宿。
《中华小当家》取材于中国的美食文化。
《十二生肖守护神》取材于中国的生肖文化。
好像漫画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