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电影年代
扩展阅读
日本小女孩儿演的电影 2025-09-14 01:05:31
十七年红色经典电影 2025-09-14 00:52:14

日本电影年代

发布时间: 2023-07-27 05:42:46

1. 日本电影史的日本电影史-第三期(1931~1945):

有声电影
日本的有声电影始于1931年,而银幕的全部有声化则到1935年才完成,第一部真正的有声片是五所平之助导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此后,被认为是有声电影初期代表作的影片是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岛津保次郎的《暴风雨中的处女》和衣笠贞之助的《忠臣谱》。在《忠臣谱》中,衣笠贞之助具体运用了爱森斯坦的“视觉、听觉对位”理论,成功地采用了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手法。
由于有声电影的出现,日本电影界出现了东宝、松竹和1942年根据“电影新体制”而创办的大映公司之间的竞争,形成鼎立局面。
这一时期最初五六年间,是日本电影艺术收获最多的“经典时代”。重要影片有内田吐梦的《人生剧场》(1936)、《无止境的前进》(1937)、《土》(1939),沟口健二的《浪华悲歌》(1936)、《青楼姊妹》,小津安二郎的《独生子》(1936),田具隆的《追求真诚》(1937),岛津保次郎的《阿琴与佐助》(1935)、《家族会议》(1936),熊谷久虎的《苍生》(1937),伊丹万作的《赤西蛎太》(1936),清水宏的《风中的孩子》(1937),山中贞雄的《街上的前科犯》(1935),衣笠贞之助的《大阪夏季之战》(1937)等等。其中《浪华悲歌》、《青楼姊妹》属“女性影片”,被视为这一时期现实主义作品的高峰。影片《土》,是第一部接触到封建剥削制度的现实主义的农民电影。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统治者加紧对电影的控制,禁止拍摄具有批判社会倾向的影片,鼓励摄制所谓“国策电影”。一些不愿同流合污的艺术家便致力于将纯文学作品搬上银幕,以抒发自己的良心,并在名著的名义下逃避严格的审查。1938年达到鼎盛。
在此前后,被搬上银幕的名著除了尾崎士郎的《人生剧场》和石川达三的《苍生》外,还有山本有三的《生活和能够生活的人们》(五所平之助导演,1934)和《路旁之石》(田具隆导演,1938),矢田津世子的《母与子》(涩谷实导演,1939),岸田国士的《暖流》(吉村公三郎导演,1939)等一系列影片,维系了日本电影的一线光明。
随着1939年电影法的制定、1940年内阁情报局的设立、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所有影片几乎都被限定配合战争的叫嚣。至1944年,拍摄了诸如《五个侦察兵》(1938)、《土地和士兵》(1939)、《坦克队长西住传》(1940)、《夏威夷·马来亚近海海战》(1942)、《加藤战斗机大队》(1944)等。
在阴云密布的岁月里,能够在创作上始终坚持自己意志和风格的艺术家寥寥无几。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被认为是其中的佼佼者。小津未按照军部的意愿行事,拍出了《户田家兄妹》(1941)和《父亲在世时》(1942)两部体现他独特的澹泊风格的影片,与鼓吹战争背道而驰。前者反映了家族制度行将崩溃,后者是小津作品的永恒主题,即父子问题。沟口健二则有意识地逃避到歌舞伎等古典艺术中去,从而避开现实的战争问题,拍摄了《残菊物语》(1939)、《浪花女》(1940)、《艺道名人》(1941)“艺道”三部曲。此外,稻垣浩导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1943)以描绘社会底层的人生深受观众欢迎。这些作品给处于窒息状态的日本电影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为了推行侵略战争,日本政府加强了新闻、纪录电影(当时称为文化电影)的工作,于1941年成立了官办的日本电影社(简称日映),拍摄了《空中神兵》等战争纪录片。但是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却始终坚持摄制科教片,特别是大村英之助领导的艺术电影社,如厚木高、水木庄也、上野耕三、石本统吉等人,选择具有社会性的主题进行创作,拍摄了石本的《雪国》(1939)以及由厚木编写剧本、水木导演的《一个保姆的纪录》(1940)等影片,维护了由无产阶级电影同盟创始的追求真理的创作原则。
姿三四郎
在日本电影黑暗的40年代,青年导演黑泽明以处女作《姿三四郎》(1941),木下惠介以处女作《热闹的码头》(1943),冲破种种不利条件脱颖而出。

2. 70-80年代中日蜜月期引进的经典日本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日建交后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中国很多的基础建设项目都受到了日本资助和技术帮助,中国从日本引进了一些经典的电视剧,电影,给当时的只有八大样版戏可看的人们,带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当时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高仓建等,也是你我爸妈当时心中的偶像。

1.人证


讲述了在长野县冈谷的工厂里工作的少女的凄惨遭遇,把少男少女翻山越岭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本影片的所有演员的表演水平都比较高,群戏出色。

3. 日本电影史的日本电影史-第四期(1945~1960):

战后及走向国际
日本投降后,电影法虽已废除,而严格的检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过是由美军占领当局取代了政府的检查。受到战争和占领状态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电影艺术家,为了保卫民族民主权利,提出了电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泽明首先分别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无愧于我们的青春》。这两部影片的剧本都是出自在战争期间遭到迫害的久板荣二郎之手。与此同时,在法西斯黑暗时代积极从事学生运动的今井正,也根据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剧本拍出了《民众之敌》,在民主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各电影制片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不仅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经营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权利。然而,美国占领者和电影垄断资本是绝对不允许民主势力有所发展的。1948年,东宝公司以整顿为名,准备解雇1200名职工,将企业中的共产党员及倾向进步的人士清洗出去。这一企图遭到东宝工会的反对,全体职工举行大罢工,并得到进步文化团体的支持。罢工持续了195日,最后在美国占领军的指使下,出动大批装备有飞机、坦克和机枪的军队,包围了东宝工会作为斗争据点的砧村制片厂,进行镇压。这次大罢工以20名工会干部自动退出东宝公司而告结束,其中包括制片人伊藤武郎、导演山本萨夫、龟井文夫、楠田清、剧作家山形雄策等。工会方面终于争取到使裁减人员止于最小限度。
战后,日本独立制片运动蓬勃兴起,50年代中期为鼎盛时期。上述退出东宝的山本萨夫等一批艺术家,创办了新星电影社;为了寻求创作自由而离开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组织了近代电影协会。这两个组织成为战后独立制片的先驱,拍摄了一系列被称为社会派的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有:今井正的《不,我们要活下去》(1951)、《回声学校》(1952)、《浊流》(1953)、《这里有泉水》(1955)、《暗无天日》(1956)、《阿菊与阿勇》(1959);山本萨夫的《真空地带》(1952)、《没有太阳的街》(1954)、《板车之歌》(1959);家城已代治的《云飘天涯》(1953)、《姊妹》(1955)、《异母兄弟》(1959);关川秀雄的《听,冤魂的呼声》(1950)、《广岛》(1953);龟井文夫的《活下去总是好的》(1956);吉村公三郎的《黎明前》(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弹下的孤儿》(1952)、《缩影》(1953);山村聪的《蟹工船》(1953)。及至50年代末期,日本的电影市场完全由东宝、松竹、大映、东映、日活、新东宝六大公司所垄断,独立制片拍出的影片面临无法与观众见面的困境,经济上损失严重,整个独立制片运动濒于绝境。一些具有才华的艺术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
罗生门
日本投降之后,由于社会动荡和物资匮乏,电影的质量提高缓慢,直至1949年才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尽管大公司对于摄制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采取排斥态度、热衷于大量拍制纯娱乐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艺术性于不顾。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圆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绿色的山脉》,均摄于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讽刺喜剧的样式,为日本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此外,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1950)在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日本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继《罗生门》之后,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和《雨月物语》(1953),也分别在戛纳或威尼斯电影节上得奖,为日本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1951年,木下惠介导演的《卡门归乡》是日本第一部彩色电影。
1949年以后约10年间,日本电影最明显的倾向是文艺片的复兴和描写社会问题的作品增多。成濑巳喜男的《闪电》(1952)、《兄妹》(1953)、《浮云》(1955)、《粗暴》(1957)被誉为文艺片的佳作。同时,六大公司也迫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约请一批有成就的编导人员拍摄一些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如小津安二郎的《麦秋》(1951)、《东京物语》(1953)、《彼岸花》(1958);沟口健二的《近松物语》(1954);黑泽明的《活下去》(1952)、《七个武士》(1954)、《蛛网宫堡》(1957);木下惠介的《日本的悲剧》(1953)、《二十四只眼睛》(1954)、《山节考》(1958);吉村公三郎的《夜之河》(1956);今井正的《重逢以前》(1950);市川昆的《胡涂先生》(又译《阿普》,1953)、《烧毁》(1958);五所平之助的《烟囱林立的地方》(1953);丰田四郎的《夫妻善哉》(1955)等等,均获得很高的评价。因此,电影评论家们认为,这些影片加上独立制片的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战后10年电影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1956)还出现了太阳族电影,主要作品有:《太阳的季节》、《处刑的房间》、《疯狂的果实》等。此类作品都是根据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说改编,描写一批“太阳族”(战后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们既没有明确的理想,也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只有无目的的反抗和对一切都表示不满的无政府主义的行动。影片的中心内容不外乎是表现“性和暴力”。这些影片对青年一代产生的不好影响受到了严厉的舆论谴责。因此,风行一时的“太阳族电影”很快便衰败下去。当然,它的暴露社会问题的影响在以后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来。

4. 日本电影的代表作品

年代年份作品2000年~2009年2000年十五岁学校IV、雨停了、长崎漫步曲、颜、新·无仁义之战、雨停了、末路奇花 Face、雪茫危机、大逃杀、WHITE OUT、独立少年合唱团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入殓师、周围的事、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东京奏鸣曲、步伐不停、黑暗中的孩子们、母亲、超越巅峰、接吻、放课 2009年2010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只在那里发光、0.5毫米、纸之月、田野四十九天、我们的家族、小小的家、我的男人、百元之恋、听水的声音、西野的恋爱与冒险、蝉记 2015年

5. 求推荐日本六七十年代的经典犯罪电影,最多不要超过八十年代。。类似复仇在我,砂之器这种类型的

恶汉甜梦 (1960)
天国与地狱 (1963)
追捕 (1976)
犬神家族 (1976)
雾之旗 (1977)
人证 (1977)
恶魔拍球之歌 (1977)

6. 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有哪些

1、《凶暴的男人》是由北野武执导,北野武、川上麻衣子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特立独行的刑警我妻谅介由于作风粗暴在警局内被视为异端的故事。出品时间1989年。

2、《忠犬八公物语》是由神山征二郎执导,仲代达矢、柳叶敏郎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7年8月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一条名叫阿八的狗对主人的深厚感情,这条狗在主人死后的九年里,每天都到车站等候主人的归来。

3、《利休》是由敕使河原宏执导的古装历史片,三国连太郎、山崎努主演,于1989年上映。该片改编自野上弥生子的作品,讲述了千利休担任丰臣秀吉的茶头的十年,由宠臣直至被迫自尽的故事。

4、《阿基拉》是由东宝株式会社出品,大友克洋执导,岩田光央、佐佐木望、小山茉美、玄田哲章、北村弘一等配音的科幻动画电影,于1988年7月16日在日本上映。该作品根据大友克洋的原作漫画改编,讲述未来的日本东京,军方一直在秘密进行的“阿基拉”项目导致巨大灾难的故事。

5、《竹取物语》该片由市川昆导演,日高真也、菊岛隆三、市川昆编剧,中井贵一、泽口靖子、三船敏郎、若尾文子、石坂浩二等出演,于1987年9月26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日本传说,讲述了一位伐竹翁在竹林中遇到美丽女婴,遂和老伴收留其为养女的故事。

7. 零几年的日本电影,有哪些比较好看

2000年代的日本电影很多,以下是笑歼一些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看的电影,供您参考:
1. 《千年女优》(2001年):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对于人生、爱情和自我认知的探索和思考。
2. 《情书》(2006年):一封50年前的情书,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了一起。影片通过两人的邮件来表达情感,非常温馨感人。
3. 《平碰尺冲安岛》(2006年):描写了在某个神秘岛屿上迷失的人们生命之间的交错与冲突,充满了神秘感和哲学思考。
4. 《东京塔》(2007年):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困知母亲与两个儿子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家庭价值观的转变。
5. 《我的个神啊》(2008年):讲述了一个失意的电视编导如何在自闭症孩子的陪伴中,逐步找回人生信仰和动力的感人故事。
以上这些电影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观赏性的作品,如果您还没有看过,可以尝试一下。

8. 好看的日本五十年代电影

《七正贺武士》《罗生门》《东京物语》,50年代的日本已经拍出了如此经典的电影。不是一镇埋般的差距。 三船敏郎嘻哈打闹,原节子美若天仙,京町子性感狐媚。御清蚂各具特色

9. 在七八十年代引进中国的日本电影有那些

在七八十年代引进中国的日本电影有:《砂之器》、《啊,野麦岭》、《血疑》、《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

1、《砂之器》

《砂之器》是野村芳太郎执导,丹波哲郎等主演的影片。根据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小说改编而成。

讲述了一名慷慨仁慈、受人爱戴的老警员在东京火车站被人谋杀,奉命调查的两名探员完全找不到任何的杀人动机,但在他们锲而不舍的追查下,却揭开了一段涉及一位声誉渐隆的年轻作曲家的神秘身世。

2、《啊,野麦岭》

《啊,野麦岭》( Oh! The Nomugi Pass),日剧名,是由导演山本萨夫( Satsuo Yamamoto)执导,东宝 Toho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公司于1979年6月9日发行的日语影片。

3、《血疑》

《血疑》是日本东京广播公司1975年播出的日本电视连续剧,由瀬川昌治、国原俊明、降旗康男执导,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

《血疑》主要讲述大岛幸子患上血癌,需不断换血,可是她的父母和她的血液都不同,唯有她的男朋友相良光夫的血型与她相符,而幸子的特殊AB-RH血型又引出了她的身世之谜,并由此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4、《幸福的黄手帕》

《幸福的黄手帕》是由山田洋次执导,高仓健、倍赏千惠子、武田铁矢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因被判刑而与妻子光枝离婚的勇作,在出狱前给光枝写信约定,如果还在等他就在门前挂一块黄手帕,随后在路上遇见的花田和小川的鼓励和陪同下回家的故事。该片于1977年10月1日在日本上映。

5、《远山的呼唤》

《远山的呼唤》是由日本松竹映画公司于1980年3月15日出品的一部剧情类影片,该片由山田洋次执导,倍赏千惠子、高仓健、吉冈秀隆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风见民子是个善良贤惠的女人,收留了杀人潜逃的田岛耕作,在他们之间发生的友情和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