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 电影
日本恐怖电影带有日本独特的民族性,而这种特性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中则很难见到,尤其与欧美系的视觉恐怖系大相径庭,甚至同样是心理惊悚电影,日本电影也与好莱坞电影泾渭分明。
《咒怨》那可是经典啊
好莱坞恐怖片主要以视觉恐怖为主,其中主要类别包括以《生化危机》为代表的僵尸电影、《德古拉》为代表的吸血鬼电影、以《德州链锯杀人狂》为代表的血腥杀戮式电影。这些影片中往往没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元素,但充满了大量的血浆、残肢飞舞、以及丑陋的面孔和肮脏诡异的场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来取悦和惊吓观众,少数电影如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还带有浓烈的黑色幽默,不过整体感觉还是以恶心的场面为主。好莱坞的少数心理惊悚电影,比如《小岛惊魂》、《第六感》等,在悬疑方面已经超越了僵尸片,能够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来,而且结局玩的悬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莱尔》这样和日系恐怖电影风格已经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气氛的营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铃》来还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恐怖电影的理解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在宗教方面,对于信仰上帝的西方人来说,魔鬼永远是邪恶和黑暗的,而天使则是正义和光明的象征,因此在《驱魔人》等影片中,恶灵是邪恶到底的,不似日本电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对宗教信仰的颠覆比如魔鬼统治世界,被视为异常恐怖的主题,是因为这突破了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底线,因此让人难以接受,而日本人则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底线可言。而且日本由于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终很难给日本恐怖片的善恶画出一条明显的界线来。
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神怪,然而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话的时候,才有神的登场,而在绝大多数民间传说里,无论善恶都是以妖魔的形态出现的,而且在日本的历史上,无论褒贬都会把妖魔的名号加诸在某人头上,而不会用神的名号。比如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就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以讽喻他火烧比睿山延历寺的残暴罪行,而以“鬼孙市”的名号加诸大将铃木重秀,形容其枪法精准,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庞博而复杂,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各国的鬼怪都改名换姓在日本重获新生。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就出现了“阴阳师”的职业,而以当时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角的系列小说《阴阳师》,就被导演泷田洋二郎搬上了银幕。平安时代的《古事记》中除了神话外,还记载了许多志怪故事,其中应该很多是取材于中国的《山海经》以及《搜神记》等民间志怪书籍。后来的《日本书纪》、《今昔物语集》、《太平记》等重要文集中都对各种妖怪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还有《新耳袋》这样纯粹收集灵异故事的文集,其地位应该相当于我国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日本早期的怪谈电影以及后来的恐怖电影,都是取材或改编于文学作品。
除了文学之外,日本的诸多艺术形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恐怖文化的发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来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当时是草根的民间歌舞形式,后来在德川幕府时期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被认可为官方演艺事业,由官家开办歌舞伎学校,而受认可的演员也就相当于国家级演员。歌舞伎的兴盛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而故事取材又多来自于民间,因此一些鬼怪传说经过剧作家的包装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的《东海道四谷怪谈》,就是根据竹田出云的同名舞剧改编的。
可能因为从唐朝开始就深受佛教影响,日本文化中非常讲究因果报应,在恐怖电影中也有体现,大多数日本电影是以鬼怪和怨灵为主角的,那么最终结果也大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怨灵在平反了死时的冤屈就会超度,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电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剧情中往往会交代怨灵的来历和解决的方法,比起欧美恐怖电影中一味的血腥杀戮来说,剧情要合理的多。
类似于《午夜凶铃》和《鬼水怪谈》之类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营造了诡异的气氛,以及剧情编排的悬念迭起,让人心惊胆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看过之后让人对本来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惧,看过之后也无法忘记,日本的鬼怪传说之多,的确是处处有灵怪,时时有妖魔,因此也为恐怖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而且自从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谈”兴起以来,恐怖电影的主题也是与时俱进,和科技共同发展,这类电影的特点容后再表。
② 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剧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
③ 日本电影《来了》最后,比嘉琴子死了没有
没有死。
在最后决战时,代表魄魕魔的血液始终不能近到比嘉琴子脚边,面对成形的妖魔,比嘉琴子充满自信笑容的嘴角,一切尽在掌控中。对决中,比嘉琴子面对阳台,血液从阳台喷洒而出,沿着是比魄魕魔攻击的方向。
随着另一个驱魔师一口老血就要命了倒下了,琴子依然从容地说出:这么丢脸的驱邪还是第一次,面对危险显得从容不迫,妹妹走前看向琴子的表情也是充满信任而不是担忧,而琴子明显是完胜魄魕魔的血液。
电影《来了》的介绍:
《来了》该片根据泽村伊智小说《ぼぎわんが、来る》改编,是由中岛哲也执导,冈田准一主演,妻夫木聪、黑木华、小松菜奈、松隆子、柴田理恵等共同出演的电影,于2018年12月7日在日本上映。
讲述了秀树与香奈夫妇因屡遭奇怪的事情,而求助于自由作家野崎,他的女友比嘉真琴,具有感应灵异的体质,野崎和真琴开始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与真琴的灵媒姐姐琴子合力对付不明正体袭击的故事。
④ 值得一看的日本电影都有哪些
《热血高校》 《千与千寻》《梦旅人》《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热血高校》是由三池崇史执导,小栗旬、山田孝之等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2007年10月27日在日本上映。
看千寻在这座物欲横流的小镇游荡,就像是看一滴清水,投入一滩泥水,不知最后是化作污泥,还是泥水变得更清澈了一点。
这座小镇,像是梦境,实际却是现实的写照。
它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实际却有着不可动摇的运作规则。
比如在这里,你必须要吃这里的食物,不然就会人间蒸发;可是,你又不能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否则就会变成猪。
在这里,你必须要找一份工作,证明你存在的价值,而寻求安逸的人将会变成动物,被永远放逐。
在这里,你要忍受人类才是异类,那些怪物随时可能会走到你面前,给你一句:他身上的味,可真臭!
在这里,金钱仍是被众人趋之若鹜的至高存在,为了钱,神明们也可以争得头破血流、尊严扫地。
瞧瞧,这和现实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
戳破它华丽的衣裳,仍然是一具借尸还魂的腐朽躯体。
而千寻将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现实世界。
可是,她并没有站出来挑战这些腐朽的规则,或是成为改变世界的英雄。
相反,她接受了。
为了生存,她在汤婆婆的澡堂里,找了一份工作,安定下来。
这就让整个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接受既定的社会规则,成为这场游戏的一部分。
而区别在于,有的人,被那规则驯化出一种懦弱;而有的人,却始终有底线地活着。
其他两部因篇幅有限就不多做介绍介绍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部,但是热血高校算不上很有深度的电影,但是谁没有青春年少呢,看着很爽就行了
⑤ 电影《鬼子来了》到底想说明什么怎么看不懂啊
是姜文演的那个吗
《鬼子来了》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这部影片长达三个小时,是姜文第二部角逐戛纳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剧中的男主角马大山是中国一个偏远村庄的农民,这个角色由导演姜文本人扮演。
马大三(姜文饰)是唐山地区“挂甲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晚上,马大三在与本村的寡妇鱼儿(姜鸿波饰)偷情的时候忽然有人敲门。慌乱中,大三将门打开,一只“王八盒子”顶在了他的头上。根本不由得大三分说,那个自称“我”的神秘人物留下了两个麻袋便扬长而去。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说是大年三十晚上回来取,有空替他们“审审”。大三打开麻袋后着实的吃了一惊,麻袋里装的竟是两个大活人,一个是日军的军曹,一个则是翻译官。挂甲屯的村头就有长驻的日军炮楼,里面的日军天天吹吹打打的从门前过。既不能让日军发现,又不能让俘虏死掉,马大三和村里的男人们遇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经历过了惊心动魄的两个月,终于到了大年三十,马大三把村里仅存的白面包了饺子准备送两人“上路”。大三天天担心受怕等的就是这天,可到了初一的早上那个“我”没来……
在外请的侩子手失手后,村里的男人们决定不再等了,由自己抽签决定谁把两个俘虏杀了。这个倒霉的任务当然是落在了倒霉的马大三身上,很明显,大三并没有杀人的胆量,最终还是把两个俘虏藏在了长城上。半年过去了,本来很坚强的日本人软了下来,请求大三以两车粮食做为交换条件放他们回去,本来很软弱的村民“坚强”了起来,在立下字据后护送两名俘虏回到了营房。日军将领果然没有食言,不但给了马大三两车粮食,还额外的补充了四车,并护送兴高采烈的大三等人回到挂甲屯。鬼子来了,还带来了丰盛的美味与村民联欢,可鬼子终究是鬼子,在瞬间就可以从“朋友”变成魔鬼,转眼间,挂甲屯变成了一片火海,联欢会变成了屠杀场,虽然这时日军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
马大三因为去鱼儿娘家接鱼儿而逃过了这一劫,看到这景象,马大三猛然醒悟,只身一人闯入日军俘虏营报仇。结局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马大三因被国军以“违背停战协定”罪名砍下了头颅,身首异处的马大三终于看到那个与他半年前朝夕相处而现在正在擦刀的日军军曹……
⑥ 鬼子来了电影简介
《鬼子来了》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鬼子来了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鬼子来了电影基本信息
《鬼子来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是一部由华亿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战争剧情片。影片由姜文执导,姜文、姜鸿波、香川照之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于2000年5月上映。
鬼子来了电影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搜消粗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到宪兵队桥悔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鬼子来了电影幕后花絮
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封杀。
鬼子来了电影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投资拍摄
《鬼子来了》用了48万卷电影胶卷。顾长卫提议姜文能不能拍黑白的,当时的技术手段和人员设备都不是特别齐全,黑白片对摄影师来
说是一种挑战。这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内容。看过的人都意识到,根据《鬼子来了》的故事,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拍《鬼子来了》时姜文曾经为一场戏从美国专门进口一台特殊摄像机,《鬼子来了》用48万卷,结果导致比原计划2000万投资超30%还多。
鬼子来了电影影片评世镇价
正面评价
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 (法国新观察家)
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法国观点周刊)
《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整部影片如同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导演明格拉)
负面评价
姜文的《鬼子来了》涉及了抗日这个历史话题,且立场不正。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腾讯网)
⑦ 近年来日本有什么好电影
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
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座头市》《大逃杀》《坏孩子的天空》
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所有电影,经典的包括《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天空之城》《侧耳倾听》《魔女宅急便》《听见涛声》《岁月的童话》《龙猫》《再见萤火虫》《猫的报恩》《平成狸合战》《飞天红猪侠》《邻居山田君一家》。
浅野忠信,日本著名演员,代表作有和北野武合作的座头市,还有和岩井俊二合作的《梦旅人》《燕尾蝶》也很有名。下面给你他的资料。
浅野忠信
英文名: Tadanobu Asano
性 别: 男
生 日: 1973-11-27
角 色:演员
浅野忠信1973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市。1990年,松冈锭司把望月峰太郎的第一部漫画《拍水的金鱼》搬上大屏幕时,选中了当时只有17岁的浅野忠信。虽然在片中他的戏份不多,但他俊朗的外型和收放自如的表演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之后他逐渐打开了知名度,并数度与知名导演合作。他1993年参演的电视剧《无名地带》是岩井俊二导演,1994年的《等待救火的日子》中他与竹中直人、冢本晋也、周防正行 、奥山和由等电影人配戏。1995年,是枝裕和的导演处女作《幻之光》在威尼斯拿下了两项大奖,浅野忠信也因主演这部影片大出风头。之后,他在1996年与岩井俊二又合作了《梦旅人》、《燕尾蝶》两部影片。从此他的戏路大开,并与多名知名导演合作……
身高:179厘米
体重:58公斤
血型:A型
妻子:Chara
演员作品
无形海浪 Invisible Waves (2006)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何离弃我? Eli, Eli, rema, sabachthani? (2005)
乱步地狱 Ranpo jigoku (2005)
茶之味 Cha no aji (2004)
Vital (2004)
终结死亡 Dead End Run (2004)
如果和父亲生活 Chichi to kuraseba (2004)
生存方式 5+ SURVIVE STYLE 5+ (2004)
光明的未来 Akarui mirai (2003)
宇宙的最后生命 Last Life in the Universe (2003)
座头市 Zatôichi (2003)
我的爷爷 My Grandpa (2003)
咖啡时光 Coffee jikou (2003)
水之女 Woman of Water (2002)
杀手阿一 Koroshiya 1 (2001)
这么远,那么近 Distance (2001)
八万伏特霹雳神龙 Electric Dragon 80.000 V (2001)
Gojoe senki (2000)
三条人 Kujaku (1999)
御法度 Gohatto (1999)
双子星 Sôseiji (1999)
Hakuchi (1999)
无名地带 Fried Dragon Fish (1998)
鲨皮男与蜜桃女 Samehada otoko to momojiri onna (1998)
东京日和 Tokyo biyori (1997)
睇真D杀人事件 Focus (1996)
梦旅人 Picnic (1996)
幻之光 Maboroshi no hikari (1995)
等救火的日子 Quiet Days of Firemen (1994)
⑧ 《鬼子来了》是在讽刺自己的民族姜文道出了其中玄机
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 一提起战争题材的电影,可能很多人都会立马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黑鹰坠落》等这些国外的优秀影片,仿佛一时间想不起来好的国产战争电影有哪些。
那么,在这儿我就安利两部评价比较高的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然后谈一谈它们对于战争的诠释,还有揭示的一些道理。
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
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集结号》使中国战争电影进入了正面书写普通士兵个体生命价值的时代——即使最后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即使他们的牺牲只能给他们的家属带来700斤小米,即使那些战士明明是牺牲的却被列为“失踪”,可能到最后连个名分都得不到。在战争中,他们普通的像尘埃,他们坚硬的像城墙。
《集结号》有很多地方其实也在向美国的战争电影学习:美国的战争电影中,将军、领导一向是居于幕后、不加以突出表现的。看看之前的国产战争片,通常是大肆渲染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一片歌唱英雄、赞美领导之声,普通的士兵们则为了虚无的理想、主义和看不见的人民而死。
但是在《集结号》中,他们是为了看得见的兄弟而死,为了看得见的信任而死,他们没有说一句空洞和美丽的废话。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战争故事。
有的观众如余握看了以后这么来形容这部影片:一次事先未知、有去无回的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一位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所演绎的不为人知的战争故事。
就在《集结号》打动中国网友的同时,也打动了一个日本网友。上面这张照片,是《集结号》日语版的封面,名字叫做《战场的镇魂歌》。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量,片名改为《国共战争》,从弹幕上可以看出,影片一开始日本观众是对这部影片嗤之以鼻。结果看到最后,发现这部电影真的还不错!!甚至让日本网友觉得中国电影超过了日本电影。
接下来介绍的是,姜文导演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鬼子来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国产战毁敬争题材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来了》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末期,河北某偏僻乡村挂甲台的老实村民马大三迎来棘手难题:某人将分别装有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汉奸翻译董汉臣的麻袋扔给他,声称不日来取,却迟迟不见其来。
厚道的马大三一边将两人当亲爹娘侍奉,一边同村人商议计策,最后决定将两人处死,但终因“天意”不了了之。巧舌如簧的董汉臣为自救,设法令挂甲台村民与花屋小三郎签署合约,称将花屋安全送到日方宪兵队后,村民可得到几大车粮食。马大三与众村民兴高采烈赶到宪兵队,将俘虏交由日方,然而日方并无“以其礼还其礼”的教养。
看了前半段你可能会一直笑,到了后半段就渐渐笑不出来了,看完了之后只会觉得深深的悲哀。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是胜利的强者,也是被侵略的弱者。整部影片发人深省,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抗日神剧的年代,是不是更应该理性、真实地去看待那段历史。
《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整部影片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电影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渣庆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这一点让我从中看到了些许鲁迅先生的影子。
黑白电影的真实感和记录感给予观众真实的回馈,手持摄像机的摇晃感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画面的撕裂。这部电影里包含着姜文对那段历史的解读。影片中过多的展现中华民族的愚昧无知,对民族的讽刺,其实是在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揭示历史的另外一面。如此不落俗套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才会脱颖而出。
另外,附上两段姜文导演的自述,了解一下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1、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
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2、我为什么不在影片中让中国观众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
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