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实人杀光华尔街大佬是什么电影
《入/侵/华/尔/街》是乌维·鲍尔导演,多米尼克·珀塞尔等主演的犯 罪、惊 悚类电影。
讲述了金/融家控制下的华尔街,一个保 安因为基金投 资巨亏导 致家庭破碎,之后愤而反击的故事。
B. 为什么说《大空头》是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电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饰)将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6)
第73届金球奖 (2016)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6)
第6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6)
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2016)
电影《大空头》取材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小说,是金融危机后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
提起这部电影,复旦大学金融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是“我看了两遍”。他坦言,第一遍主要关注剧情,第二遍则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
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回报。
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是作恶者,是他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认为:不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
孙立坚谈到,经济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投机是资产价格发现的必要机制,如果没有投机,价格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降,而正是由于投机的存在,资产才能在市场中维持其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空头不仅不是一种恶,还是一种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要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问题空头才会“找麻烦”。由此联想到去年A股的股灾,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做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也被迫“断了手脚”,但之后人们发现,没了做空市场还在跌,这已充分说明了问题。
回过头来,人们都弄明白了,去除场外配置的高杠杆是导致2015年股灾的真正原因,而导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也正是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在孙立坚看来,是美国政府和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游戏,是他们放任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由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使得各国资金都投向美国债券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源是美国自身及其他市场集聚起来的那么多资金。
创新应分散风险不是隐藏风险
当然,华尔街也难辞其咎。他们把金融搞得异常复杂,各种兜兜转转之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甚至产生了严重脱节。
通常情况下,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会影响衍生品价格,而现实中,这样的传导是扭曲的。相信大家肯定对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当美国楼市开始调整,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但从房贷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CDO(担保债务凭证)却没有和一级市场产生联动,即价格不降反升,这令一向坚持自己判断的空头也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残酷所在,有时即使看准了方向,也熬不到胜利那天。
而华尔街真正的“恶”在于,兜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时,不把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中究竟“打包”着什么,甚至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后,自己所要蒙受的损失。“人们只看评级机构的评价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二级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立坚说,把原本应该金融机构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而且他们能够获得的投资者回报还是非常低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恶。
孙立坚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值得反思的是道德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道德风险的危机,华尔街非常清楚凶险在哪里,但对他们来说,只要卖掉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卖得越多,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地步,就能倒逼央行救市。”
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有没有错?孙立坚认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如何规范。
理论上来说,风险只能分散,而不能完全规避,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把分母做大,那样每个分子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设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接近于零。眼下,我国正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就是按照分散风险的思路在操作,但切记,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
大量流动性会不会酝酿更大空头
影片结尾处提到,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巨大动荡的金融衍生品正死灰复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担心市场重蹈覆辙吗?
孙立坚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只会用应对传统经济衰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投放大量流动性,却又收不到效果,反而在金融市场上制造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流动性之下,多样的金融工具都运转了起来,然而只是在金融市场空转,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才是问题所在,但这也不能说是金融工具的错。这些流动性的“横冲直撞”,确实可能正在酝酿更加凶险的大空头。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状态,投放的流动性都被卷进金融体系内部,而不是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孙立坚说,这种恶性循环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尤其是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买卖需要金融支持。
邵宇同样认为,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金融创新一定要回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
“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
看完电影再看看我们身边,像“大空头”引爆前夜那样的楼市疯狂似乎正在重现,因此不少人会问,“次贷危机”会上演吗?
“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孙立坚指出,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不用太过忧虑,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远不如美国发达,类似电影中CDS(信用违约条款)、CDO这类产品国内并没有,但需要警惕问题的本质,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资金堆砌起了价格,而价格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邵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问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没那么大,目前首付三成的总体杠杆是合理的,而美国5%甚至零首付都有过。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没那么复杂与庞大,美国在房贷上建筑了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衍生品市场,造成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是最基本的形式,要对金融体系造成伤害,没有那么多的传导链条。
不过,孙立坚也谈到,虽然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房贷占银行贷款比例并不高,但房贷只是一级市场,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也进入了房贷领域,这是银行表内不体现的,其杠杆显然更高。当买基金也可以分享房地产泡沫时,问题就在那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此时此刻观影《大空头》最大的启示或许是,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保持最大警醒。正如影片开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金句所言:让你陷入麻烦的,并不是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
C. 有什么关于金融的电影
1. Wall Street(华尔街) (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 Glengarry Glenn Ross(拜金一族)(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的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对准投资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国房地产萧条肯定不会是问题。
3. Trading Places(颠倒乾坤)(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三个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的本质法则。
4. Boiler Room(锅炉房)(2000)
难以想像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 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硅谷传奇)(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绝对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阴谋一个接
一个,层出不穷的点子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 The Coca-Cola Kid(可口可乐小子)(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而是美国男孩的可乐生涯。作为一个碳酸饮料的营销从业员,他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在边远的澳大利亚小镇,为什么没有一瓶可口可乐?营销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创业中不可缺少。一个男孩用可乐创造一个事业的故事。
7. The Secret of My Success(发达之路)(1987)
任何年轻人的梦想中都至少包括两个绝对共同的东西,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女。明天早晨醒来,发现你不过就是一个北漂的时候,不过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
一个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时候,如何实现自己梦想中这两个无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国堪萨斯的男孩在纽约飘荡的历程。如果纽约可以代表近100年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那么,任何21世纪的年轻人,你不得不面对大城市的喧嚣、躁动,美女可以让你实现金钱的梦想,同样,金钱也可以让你品味美女的诱惑。
8. In Good Company(优势合作)(2004)
想成为全球级别的公司,怎么能够不看这个影片?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来长大的。你会收购吗?知道收购后销售主管是怎么想的吗?知道销售人员背后议论什么吗?联想收购IBM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影片。你看得懂吗?当公司与公司之间发生买卖的时候,公司一员的你,位置在哪里?
9. Barcelona(巴塞罗那)(1994)
美国人的销售方式,销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吗?一个美国销售在西班牙的销售经历让我们学到销售的价值观,销售对客户文化的处理方式,销售对客户关系的把握。
10. Jerry Maguire(甜心先生)(1996)
做生意要拿出诚意来。这个影片为美国文化提供了两条经典的短语,风行美国经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么才能看到钱,什么情况下,你会忘记这一点,而且通常是客户劝你忘记这一点。生意中没有牢靠的友谊,这是你在创业
前必须要牢记的教训。做销售,建立大客户关系不容易。
11. Office Space(上班一条虫)(1999)
公司缩减规模,预备裁员的时候,这个哥们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员开始的那天,他却决定请假一天。他的两个办公室的好友已经处在被开掉的边缘,无奈,哥们
三个决定实施一个神秘计划,将公司帐号上的钱陆续转移,当然,通过木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于这个哥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12. The Corporation(解构企业) (2003)
18世纪美国法律正式通过了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个人的组织行为后,到21世纪,仅仅两个多世纪,美国的这个公司法居然影响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国的公司法中也看到类似的描述。恰好是这样的法律文本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这个冠之以法人的称号横行全球,世界每一个角度都受到影响。个人的贪婪,个人的无度,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地扩张,膨胀。从最深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规则,并无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败之的机会。
商业法,垄断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课程。
13. The Insider(惊爆内幕) (1999)
当商业秘密与巨额货币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阿尔8226;帕
西诺主演的主持人面对了两难的处境。在资本主义的商业社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金钱可以换来什么?商业社会的本质是货币自由交换,只要你情我愿,交换什
么都可以,哪怕是交换对公众危害严重的吸烟的秘密。科学家的良知能否用钱收购,中国古语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在外国对于鬼来说有效吗?
交易中的商业价值,交易中的定价原理,商业信誉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这个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的,商科学生必须要理解金钱统治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具备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Oroxy(影子大亨) (1994)
一个缓慢叙事风格的影片。一个票房不怎么样的影片,一个懂商业的人说好的影片,一个社会大众看不懂的影片。一个公司的老板自杀了,似乎特别符合现在的萧条期
的潮流。然而,老板自杀了,其公司还蒸蒸日上呢,董事会的实权人物开始行动,行动的目的当然是私欲横流,监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业董事会操作实战等都是这个影片不可多得的实战教案。
15. Antitrust(反垄断) (2001)
商业社会信任容易建立吗?谁值得信任、给钱的人值得信任吗?给你一个录用的机会就值得信任吗?影片中的大型软件公司暗指微软,公司老板也是用比尔盖茨为原型的。从斯坦福录用天才软件工程师毕业生,然后应付已经严重推迟了的软件发布日期。然而,信任却突然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法律,个人,专业性之间复杂
的,纠缠不清的问题。毕业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鳄鱼一样盯着你,不是用鳄鱼般的嘴,而是用诱人的薪酬,宽松的待遇包装起来的网,你已经准备好投怀送抱了吗?
16. Rogue Trader(魔鬼营业员)(1998)
学习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最好的教材。一个能够将百年老字号银行一夜之间弄垮的业务模式到底是什么?其中伴随着一个职员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价的不懂业务的员工?如何利用大银行罕见的机会?还记得里森在巴林银行的所作所为吗?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华尔街横行的杠杆吧。学习金融,学习投资,学习银行业基本操作的实战教案,怎么能够错过?!
17. Other People’s Money(抢钱世界)(1991)
商业法,企业兼并,商业诉讼规范,商业流程,兼并重组流程等。也是一个基于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美国商业自由市场中到处充满了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冲突,矛盾。也恰好是这些冲突和矛盾中可以学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动机,以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
商业法的学生,商科学生,法律学生必看。
18. Disclosure(败露)(1994)
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影片总是让人经久不忘。这个影片的主题是性骚扰,是公司办公室性骚扰。一个高管面对提升的机会,提升的关键人是他大学的女友,女友的动机并不单纯,在办公室发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却在法庭相见。
商业法,办公室行为,公司群体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难得的教材,生动的雷人的教案。
万万不能错过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羡慕的帅哥自以为是,从事的又是广告行业,居然没有机会升迁,居然老板还是女性。一个意外,就一个小小的车祸,让他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女性竟然是这么想的。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个影片中最需要学习的亮点。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门口的野蛮人)(1993)
当一个大师级的销售高手销售的产品是他的公司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你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发大财的机会。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购买,无论多少钱都要买,因为眼看着他将这个公司的股票从40推到100,一个夜晚并不漫长,一个夜晚让有钱的更加有钱,贪婪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回避的主题,当然也无法忘记,每次贪婪遇到正直,为什么赢的总是贪婪。现代公司政治,公司价值,投资机会,销售技巧等都是这个影片贯穿始终的启发。
以上就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推荐的20部必看电影。目前美国商科专业的设置上更为注重专业的细分,如依金融、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房地产、旅游、物流等不同方向来培养不同的商业人才。所以对申请者来说,了解专业设置和个人优势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