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电影《大逃杀》的剧情是什么想表现什么
《大逃杀》是一部恐怖电影,是日本的限制级影片中的经典作品。同样也是和很多优秀作品一样,这部《大逃杀》也是改编同名小说。故事的剧情主要讲述了在未来世界中,某中学的三年级学生之间的故事。在三年级的学生中由于纪律关系,被学校安排到了一个荒岛中。在平时松垮的生活中,教师们在这个荒岛上给学生们开启了新篇章——“杀戮”。
对于《大逃杀》来说,有部分人认为他是主导了青少年们暴力和哗众取宠,对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声音也是不少的。就连影片中也存在不少的不合理,例如从学校参与屠杀的学生是怎样能够和成年人拼搏,为什么能够熟悉大部分武器。
Ⅱ 有什么可以看日本早期电影
日本的电影虽不及日本的动漫那样出名,但是日本的电影制作的也是非常精细的。日本的电影非常的有特点,所以在我国也有一批日影迷,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喜欢日本电影的观众,现在一起来看看日本十大经典电影。
10.《如沐爱河》- 2012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5,是这个榜单上第十名。《如沐爱河》是由IFC Films发行的剧情电影,讲述了东京一位美丽的大学女生,通过援交来维持学业,并和一位退休的老教授由此相遇的故事。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影射出了日本一些社会现象,与中国不一样的是,在日本大概100位女性里,就有一名就从事过援交工作,在这部电影里,演员在其中玩尽爱情的坑蒙拐骗,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
9.《冰冷热带鱼》- 2011
这部日本电影豆瓣评分为7.5,是一部惊悚片,可以说日本的恐怖片和惊悚片拍的确实很吓人,当然,这部电影的某一些片段可以说比较容易引人不适的。讲述了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热带鱼店的男主人公社本,因女儿的盗窃事件与同行业的村田相识,不料却被卷入一场超越想象的离奇杀人事件中。其实,这部电影也折射出了日本的一些家庭关系,夫妻、父母与孩子等。
8.《座头市》- 2003
豆瓣上评分为8.0,可以说比较高的一个评分了。座头”是指僧侣的一种级别,“市”则为人名,座头市乃日本民间传说中的著名盲剑客。该片根据日本随笔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双目失明的神速拔刀术武士座头市的种种英雄事迹。其实说到底,也是一种励志故事,可以看看。
7.《东京奏鸣曲》- 2008
豆瓣评分为8.0,这部电影其实拍的很好,当然,也有不少的争议,在日本这是一部非常认可的优秀电影。该片讲述了被公司裁员,却难以说出口的父亲与怀揣着各自烦恼的整个家庭从崩溃到重生的故事。可以说,这部电影非常的写实,也反映出了社会中的一些工薪阶层的不易与拼搏。
6.《如父如子》- 2013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从标题也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题材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虽然剧情和桥段都是很狗血的,但是主题很好,并且导演拍摄的很感人,所以看到一些场面的时候,你还是忍不住想哭。
5.《切肤之爱》- 2000
这部电影小编看过,但是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主要是影片的色点太暗了,女主给我的感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就放弃了。讲述了中年男子青山重治丧妻七年后萌生了再婚的想法,却在与24岁的山崎麻美相识后经历恐怖事件的故事。
4.《大逃杀》- 2000
看到图片上那个女生的呐喊,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这是一部恐怖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和规则设定下,为了生存,人性更加直接、真实的表现出来。无需顾忌所有的社会规则、秩序、法律和道德等等,只要想着杀人和防止被杀就可以,所以画面你想想就能知道了。
3.《入殓师》- 2007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8,有着近34万人的打分,可见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很高的。影片《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2.《茶之味》- 2004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2,讲述了生活在日本乡村的春野一家五口的平凡故事,是一部充满爱的喜剧故事。小编看到一个评论非常好,就选用,即一不让人不断产生“这是个毛啊”的想法的电影。可是,就像生活一样,无语而囧平淡貌似没有意义,忽然之间又会有着温暖动人的片段。
1.《无人知晓》- 2004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9.0,是一部关于孤苦小孩的故事。看着图片上的这些小孩背影,是不是想到了留守儿童的这种感觉,非常的孤单,有种想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的冲动。这是一部根据日本真实故事改编拍的,讲述了东京一个单亲家庭,四个兄弟姊妹被母亲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这部电影非常的现实,也能反映出大人们与小孩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讽刺。
Ⅲ 大逃杀2000吓人吗
不吓人。
大逃杀是2000年日本推出的恐怖片,毕竟它也是比较早的电影了,也不血腥,那个时代,还有一点点假。
《大逃杀》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制作发行的122分钟恐怖影片,于2000年12月16日在日本上映。
Ⅳ 《大逃杀》电影是惊悚片吗
个人认为,就是一部惊悚片。2000年,日本推出了一部惊悚片《大逃杀》,这部强调反乌托邦剧情的惊悚片在近几年逐渐火热。为广大影迷所知的有诸如狮门影业的《饥饿游戏》系列和环球影业推出的《人类清除计划》系列,但是在影片的整体质量上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所以模仿的确可以,但是过于商业化的制作给人的感觉,确实与原作品在主题思想深度、情景环境探讨、社群人物性格分析上,产生了较大的落差。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看这三部影片的对比。
Ⅳ 大逃杀剧情介绍 电影大逃杀剧情介绍
1、《大逃杀》是由日本东映映画制作发行的122分钟恐怖影片。该片由深作欣二导演,深作健太编剧,北野武、藤原龙也、前田亚季等主演,于2000年12月16日在日本上映。
2、该片改编自日本小说家高见广春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的故事。
3、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新世纪伊始,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们开始威胁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遭受到学生的暴力行为,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4、BR法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法》的通称。所谓BR法案,就是为了解消公民对学校的崩溃、对卑劣少年的恶性犯罪引起的愤恨;为了培养青少年们在逆境中排除各种困难,并由此获得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们从大人们手里夺回原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
5、从全国的初中3年级中,每年随机地选出一个班级,并把学生们送往受行动范围限制的、荒无人烟的地方。发给每个学生地图、粮食、各种各样的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为止。时间限度为3天。学生们必须佩戴违反规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项圈。在此期间的学生杀人、致人伤害、持带枪械等违法行为都不受法律限制。这就是影片所有血腥残暴的由来。
6、精致的弹簧刀穿过了一个好争论的女孩的前额,下一个死去的是平时爱发牢骚叽叽歪歪的男生,一颗绑在他脖子上的炸弹把他的脑袋炸开了花。其他学生则用弓和箭、鹤嘴锄和大镰刀互相屠杀。
Ⅵ 日本电影悬疑片 其中就是说一群学生他们互相残杀,最后一个将成为胜利者。最终活下来的一个故事
br大逃杀 《大逃杀》(英语:Battle Royale;日语:バトル?ロワイアル;罗马拼音:Batoru Rowaiaru)是改编自日本小说家高见广春原作的同名电影,包括《大逃杀I:东京圣战》(2000年)和《大逃杀II:镇魂歌》(2003年),导演分别为深作欣二及其子深作健太。《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该作品亦被改编为同名漫画、网页游戏及纸牌游戏。
中文名: 大逃杀
外文名: Battle Royale
出品公司: Toei Co. Ltd.
制片地区: 日本
导演: 深作欣二
编剧: 深作健太
主演: 北野武,藤原龙也,前田亚季等
类型: 恐怖 /惊悚 / 剧情 / 动作
原著: 高见广春 http://ke..com/view/1103548.htm
Ⅶ 为什么日本电影《大逃杀》会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灯塔里的几个女孩,抱起团来,和平相处。但是有什么用呢?
就算没有人下毒,没有人发现她们,到了最后的时刻,项圈嘀嘀嘀响的时候,同样还是要争斗,还是要死一片的。
这群人既没有技术和想法去反抗规则,又没有认清现实利用规则,只是缓兵之计,让道德晚一点死亡。
或者,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然并卵。
自杀的那些,既不愿意杀人,也不愿意被人杀。
用自己的生命给道德献祭。
这种人古往今来不乏少数。
有的献祭者,就这样消失得无声息了。有的被人记住了,有的人的死也许改变了一些事情。
然而私以为,活着总比死了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活着你可以星星之火去燎原啊,活着可以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啊。
不是说你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么。流血牺牲的作用能有多大。
不好意思,有点扯远了。影片里自杀的人,也没有改变制度什么的追求,兼济不了天下,只求独善其身了。
穿黄衣服跑步的女孩(栗山千明)的规则很简单: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她找到一个既在规则之中,又在人性之上,且在现世道德接受的范围内的位置。
当然,也是被动的、消极的。总之是对抗不过积极的规则适应者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杀人狂。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遇到反道德反人性的规则,无所谓,反正也改变不了,我也不去主动做那个坏人,可是你要弄我,我也要咬死你的。
因此不少人都挺喜欢这个女孩。
男主女主本来是战斗力为零的渣渣,武器配备就那么个锅盖和望远镜。既想保全道德,又想保全性命,而且没有什么点子。
同灯塔上的那一伙大差不差。只不过多一份男女之情而已。
结果老师也帮他们,学长也帮他们,才碰巧活到了最后。
意思是,你要是啥都想要,想生存下来又不想当坏人,除非你有天外来客助你一臂之力,帮你化险为夷,否则也是个死。
总而言之,认清形势,做出决断,积极行动是上策,
我绝不相信道德圣母能让剧情大逆转,也许会有一些改变,但是不会太大。
我们这些拖延症、献祭品、不主动出击只以牙还牙的小人物,终究是历史的炮灰。
Ⅷ 日本最值得看的电影
4.《大逃杀》- 2000
看到图片上那个女生的呐喊,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这是一部恐怖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纪律松弛,被教师遣送到一个荒凉小岛进行“杀戮游戏”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和规则设定下,为了生存,人性更加直接、真实的表现出来。无需顾忌所有的社会规则、秩序、法律和道德等等,只要想着杀人和防止被杀就可以,所以画面你想想就能知道了。
3.《入殓师》- 2007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8,有着近34万人的打分,可见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很高的。影片《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2.《茶之味》- 2004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2,讲述了生活在日本乡村的春野一家五口的平凡故事,是一部充满爱的喜剧故事。小编看到一个评论非常好,就选用,即一不让人不断产生“这是个毛啊”的想法的电影。可是,就像生活一样,无语而囧平淡貌似没有意义,忽然之间又会有着温暖动人的片段。
1.《无人知晓》- 2004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9.0,是一部关于孤苦小孩的故事。看着图片上的这些小孩背影,是不是想到了留守儿童的这种感觉,非常的孤单,有种想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的冲动。这是一部根据日本真实故事改编拍的,讲述了东京一个单亲家庭,四个兄弟姊妹被母亲抛弃后,独自生活的故事。这部电影非常的现实,也能反映出大人们与小孩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讽刺
Ⅸ 《大逃杀》是不是很血腥
《大逃杀(BATTLE ROYALE)》,是号称日本电影界鬼才的深作欣二生前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北野武参加了演出,不是恐怖片,内容是日本政府通过了一项(大逃杀)制度,选取未成年人发放武器强制流放到荒岛上相互杀戮,只允许一名胜利者生存。影片中血腥内容较多,属R级暴力电影,影片以暴力为卖点,但实际只一部揭露人性丑恶和讽刺成人社会的一部电影,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影片结尾杀戮中的幸存者居然是毫无攻击能力使用手电筒和锅盖作为武器的两名学生。以下详细介绍:
《大逃杀》赤裸暴露人性
● 李亦筠(文)
《大逃杀》中饰演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
日本导演深作欣二新作《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
人生70古来稀,性格或许已磨得淡淡的,但,吴宇森最敬重的日本殿堂级导演深作欣二,依然火气十足。
见纯肉体搏杀暴力意识
自1978年的《柳生一族之阴谋》后,深作欣二已拍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但20年后,他老人家突然拍了一部《大逃杀》(Battle Royale),尽管《大逃杀》并非他《仁义之墓场》、《黑社会之墓场》和《县警对组织暴力》等时期的黑帮暴力片,但,那种纯肉体搏杀的暴力意识,依稀可见。
深作欣二比今村昌平稍迟出道,与山田洋次、大岛渚、熊井启等导演同辈。在千禧年的决算中,他1973年的作品《无仁义的战争》成功突围,打入日本知名的《电影旬报》选百年最佳100部日本电影的十大之列,在同辈导演中排众而出,其定位显然是被肯定了。其实,深作欣二在70年代替黑泽明拍美日合作的国际片《偷袭珍珠港》时,就开始有名气。
引起日本国会欲禁风波
《大逃杀》充斥着黑色幽默,班主任要同学们自相残杀的同时,还关心同学不要着凉。
《大逃杀》今天正式在本地推出,但由于影片暴力,而且涉及校园,所以它在日本还引起日本国会欲禁映的风波,所以没有多少人看好它能在本地推出。但是经本地电检局的明智之“剪”(因剪得不影响剧情),观众最终有眼福看到此片。
其实有暴力剧情不一定是没有意义的影片,深导演在日本电影界中,被喻为是借黑帮片的暴力仇杀来反映出战后社会低下层的观点;以暴力宣泄于战后虚妄的民主主义下,低下层失去方向感的无助与孤立。
“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以新世纪的一个未知世界为背景,说国家面临崩溃,社会动荡,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日本军政府索性与这些问题学生玩一个野外战争的游戏,来一个互相残杀。故事描述一群42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设计下被骗到荒岛。他给同学各种不同的武器,且下令只有一个人能生存。为了活命,平时要好的同学不得不露出兽性,使出最残酷的方式来杀死好友。饰演该残酷班主任的正是日本“暴力宗师”北野武主演。
《大逃杀》片首是以一个“大逃杀的优胜者”小女孩登场,血迹斑斑的脸,稚气由邪气取代,手中还拿着沾满血的洋娃娃,小小年纪,狰狞的笑,因为她靠成功杀死所有同伴而生存下来,那种恐怖简直令观众的背脊都凉了起来。人性的丑陋、软弱、邪恶、自私、赤裸裸呈现。
由第一个同学的死亡开始,观众见证的是各种人的恐怖心态,有的因柔弱而死,有的乘机发泄平日压抑的仇恨和兽性,有的消极退出寻死,有的积极对抗求生,一场场真面的揭露,比烂面喷血的不忍卒睹画面还要震撼。
惊吓之余有黑色幽默
为了增加讽刺意味,导演也加入了荒谬的幽默,例如垂死的同学临终遗言是:你是我见过最有型的男孩;杀人老师北野武雨中出现,竟神奇的关心起学生不要着凉生病,看官这时不知是该笑还是哭。总之影片在惊吓之余,还充斥着黑色幽默。
如果说上周四在本地推出的韩国片《漂流欲室》对人性的暴露还有留力的话,《大逃杀》在这方面绝不手软,血腥是手段,反血腥是目的。不论导演手法、内容及启发的思考反射教育意义,本片绝对是2001年不可错过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