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韩国乱情中文字幕电影
扩展阅读
怎么把电影投屏到电脑上 2025-09-16 00:09:08
日本怪谈电影茶碗中 2025-09-16 00:08:20

韩国乱情中文字幕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6-19 10:01:11

Ⅰ 外国好看的唯美的爱情片。。最好有搞笑点的

1,《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

是英国03年的贺岁档。全都是大牌啊!我最爱的休格兰特啊!是一坨人互相之间都有点千丝万缕的关系,然后讲他们各自的感情最感人的是那段“白板告白”,每次看到都泪崩!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每次心情不好拿出来看一看,感动一阵,哭一哭,看到最后,当音乐响起,心中总是暖暖陆宴的!

2,《WALL·E》(机器人总动员)★★★★★

2008年6月27日,一部名叫《Wall·E》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在IMDB上,它的评分一度超过9.3分,在投票超过一派悉晌万人后,它的评分是9.1分,成为电影史上影迷心中排名第9位的电影。千万不要觉得这不就是个动画片么!皮克斯的很多动画大片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海角七号》★★★★

最近大热的一个片子。台湾和日本联合拍摄。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还交织了60年前的一段凄美爱情。片子整体感觉是暖暖的,淡淡的。
嗯,适合情侣。

4,《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 ★★★★☆

这是我看一次哭一次的电影。感人。或许表达了人类对于真爱的渴望。里面的老Noah的一句台词:"Your mother is my home." 印象很深。推荐。

5,《爱情手册2》★★★★

一部意大利片子。很商业化的卖点是,莫妮卡贝鲁奇(就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性感女星)的出演。不过实际上她只出演了第一个故事。占的分量并不大。它讲述了四段爱情。形式跟《爱情麻辣烫》差不多。意大利人的电影总是有些俏皮的因素。轻轻松松地就把道理告诉你,没有那些腔调。这部电影也正是如此。不得不提的还有它的电影配乐。主旋律简直是太好听了。很多时候电影的配乐实际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片子无疑是成功了。推荐!

6,《漫长的婚约》★★★★☆

看过好几遍的一个法国电影,还专门为它写过影评。
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女孩(演《天使爱美丽》的女演员奥黛丽·塔图演的)凭借新年追寻在一战中失踪的未婚夫的故事。很温暖的一个片子。有时候美国式的看多了换个口味也不错。

7,《魔术师》(The Illusionist)★★★★

这个片子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啊!绝对会有惊喜的!
男主角爱德华·诺顿(就是演《面纱》那个)特有气质特有味道,很英伦绅士啊!
有点19世纪的味道~推荐~

8,《天使爱美丽》★★★★

法国片,啥也不说了,经典~
喜欢法国片有点神经质的讲述方式!这个片子看完之后觉得心情很灿烂。

9,《P.S I LOVE YOU》★★★☆

07年一个新片。很不错。温馨的爱情。感人。推荐!

10,《悲伤电影》★★★★
韩国片。说实在的我很少看韩国片。觉得最好的是《我的野蛮女友》,估计大家都看过也就不推荐了。这部片子,讲述的也是四个故事。有点伤感,有点小心碎。
生活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眼泪的!

11,《剪刀手爱德华》★★★☆

经典老片!啥也不说了!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
"HOLD ME"
"I CAN'T"

12,《美丽心灵》★★★★★

奥斯卡大片,我当成爱情片来看了!当时哭得稀里哗啦!
在我心中它是五颗星!
当世界上所有人都遗弃你,唯有他/她,仍旧不离不弃!我想这就是爱吧!

13,《现在只想爱你》★★★★

日本片。纯纯的。日本爱情片里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情书》了,太有名了我就不推荐了!
这个片子是宫崎葵演的。
用我 朋友 的一句话说就是,这片子是那种纯到老看某些片的男人看不下去的地步!
特别是最后女主角大幅的惊艳的照片,尘锋耳边又缓缓响起那首主旋律,想不哭都难!

14,《星月童话》★★★★☆

终于出来一部香港片。哥哥张国荣和常盘贵子演的!这就是爱情啊!
经典!还有什么好说的!推荐!!

15,《definitely, maybe》(爱情三选一)★★★★

08年新片,温馨的小片子!记得看的时候哭了!
叙事结构很有心意!也是那种让人看完心头暖暖的片子!
推荐!

16,《BJ单身日记》★★★★☆

英国片。出了1和2。两部都很好看!
单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寻找真爱的信念!
推荐!

17,《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

又是休格兰特的一个片子。故事好,音乐也好!爱情轻喜剧!
happy ending!
是个适合情侣的好片子!

18,《初恋五十次》★★★★

女主角意外地患上一个病,睡一觉之后就把前一天给忘了,记忆永远停留在那一天。
于是男主角每一天都要让女主角爱上自己!而他也做到了!
爱情轻喜剧!笑中带着感动!适合情侣~

19,《诺丁山》★★★★

休格兰特和大嘴 美女 茱莉亚罗伯茨合演的。很温馨很感动。

20,《浓情巧克力》★★★☆

强尼戴普(加勒比海盗的那大海盗~)和朱丽叶特比诺什(就是演《布拉格之恋》那个)强强联袂出演!~也是那种温馨感人的!~

21,《触不到的恋人》★★★☆

有两个版本,我只看过美国版的。韩国版的还没看。据说韩国版的是悲剧,更不错!
大手推荐语:讲的是时空的错落的恋人,比异地恋更高境界,这可是超越时空的爱恋

22,《numb》中译名:麻木
大推荐
美国08年电影主演是《老友记》(六人行)中扮演钱德勒的马修派瑞。这个电影是讲述患抑郁症的编剧的爱情故事
可能看的时侯会觉得电影调子很低沉,有些让人不耐烦。
但看到最后,你会被男主角对女主角非常平实的表白打动。

每 个人 的人生中都会经历异常低潮的时期,男主角患上罕见抑郁症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但如何走出低潮,除了靠爱人的精神帮助,你还要靠自己。
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难。。。片子要表达的正是:只有先自爱,才有能力去爱人。

这是一部温馨的爱情轻喜剧,值得一些现在正处于困难或低潮时期的情侣看,会受到鼓励。

23,《假如爱有天意》★★★☆

韩国片。总觉得太作。有点非要赚人眼泪的感觉。
不过这个片子还是比较适合情侣一起看的!

24,《You've got mail》电子情书/网上情缘 ★★★☆
推荐: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联袂出演!
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和凯瑟琳(梅格•瑞安 Meg Ryan 饰)是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凯瑟琳经营着母亲留下来的小书店,那里温馨宜人,已有40年历史,为街坊所熟知。乔却是同街一间大书店的老板,凭着自身优势,一开业就搞低折扣、服务佳的策略。凯瑟琳十分排斥他的入侵,白天二人展开斗法。不料晚上却在互联网的虚拟时间中结为挚友,不知道彼此身份的夜谈,让他们感情迅速升温。
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情侣,但网络中倾心的交往令他们决定要出来见见面。然而就在此时,乔却意外知道了这个网上知己的真实身份,从此对凯瑟琳有了全新的认识,暗暗忖度该如何接近佳人……

25,《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 ★★★★

汤姆汉克斯的又一力作,携手凯瑟琳泽塔琼斯!
故事的情节很有趣。汤姆是一个东欧小国的公民,来到美国。结果他在飞机上的时候,他的祖国发生暴动,原先的政权被推翻了。他的护照因此也不再被美国政府承认。于是他成了一个无国界的人。只能待在机场了。拍这个片子的机场可是拍摄方花巨资仿造肯尼迪机场建的哦!!

之后汤姆就在机场开始了他的艰苦岁月,又遇到了美丽的空姐凯瑟琳泽塔琼斯!故事也就开始了~~~~~
很美妙的一部片子。

26,《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 ★★★★☆
北北推荐语:汤姆.汉克斯,梅格.瑞安主演,一“听”钟情,通过电台成就一段奇缘,那种心灵感应注定的缘分感人肺腑。

哈哈,这个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哦~所谓缘分天注定,或许就是这样吧。兜兜转转,是你的总是你的,也许下一个转角就能遇见他/她。

27,《当哈利遇到萨莉 When Harry Met Sally》★★★☆
北北推荐语:影片讲述了对爱情与友情的见解截然不同的男女主角,初见印象都不好,可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但再次相逢时,两人关系已有改善,并互相介绍对象,具有喜剧色彩的两个场景:莎莉在公众场合下模仿高潮的样子“雷”到全场人……,另外一个是他们各自为对方介绍的对象,但是见面后,这两个人却很来电,丢下他们两个约会去了~~
结局美好:男主角新年之夜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爱上女主角……

28,《恋爱假期》★★★☆
北北推荐语:主演是泰坦尼克里的凯特·温斯莱特和霹雳娇娃里德卡梅伦·迪亚兹,喜欢她蓝色的双眸故事讲的是:两个恋爱受挫的女人,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通过交换房子方式去对付那个国家渡过平静安详的圣诞节,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美好的是,双方各自找到真爱
比较轻松的一部电影,很好看。

29,《云中漫步 A Walk in the Clouds》★★★☆

是基努里维斯时演的~基努里维斯何许人也?就是演美国版的《触不到的恋人》的那位~(花痴ing,他在这部电影里貌似很年轻诶~哈哈)
二战结束后,思乡心切的大批美军士兵踏上旧金山港即投进久候的亲人的怀抱,但保罗•萨顿(基努•里维斯)久等仍不见其妻子的踪影,夕阳西沉时,他拖着孤单落寞的身躯走回家中,发现妻子早已改变,她的眼里只剩金钱不再有他。
眼看家中已毫无温情,保罗也无心留恋,只是他再次外出离家是为工作。在火车上,保罗结识美丽的姑娘维多利亚•阿拉贡(Aitana Sánchez-Gijón),因为投缘,保罗将她一路细心照顾,而维多利亚在感激之余,向保罗倾诉了自己的不幸,听过她的遭遇后,保罗决定陪她返回家乡,尽其所能帮助她。

Ⅱ 关于斯托克影评3篇

斯托克影评1

朴赞郁的电影风格应当是被想看此片的人所熟悉的。复仇,鲜血,残酷的剪辑,对性和暴力不加掩饰的直视,以及所谓对社会的深刻批判。这一切早就了观众的一种矛盾心理:既被画面和剧情的大胆震得够呛,心中暗画个十字,又对下一部作品抱有期待,希望重新获得一种重口味却爽快的观影体验。在香港发现这片尽管被翻译成《私房吓》这样势力的片名,但是还是不负众望被列为三级,自然要前去一看.

但整部片子看下来,符合”三级标准”的也就只有两三场暴力场面,一次裸露和黑暗的 故事 .口味比起复仇三部曲甚至蝙蝠不知轻了多少.想当初蝙蝠作为我在影院看的第一部三级片真是让我领略到影像的震撼,尽管剧情比较一般但是令人汗毛耸立的观感如今犹在.斯托克看完之后却让我觉得不咸不淡,视觉上少了浓墨重彩,情节上少了惊世骇俗,连那种看完朴赞郁后典型的神经跳动都无处可觅,实在是略显平淡,让人觉得朴导在好莱坞看着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真是使不上劲.

片子讲的是一家三口里的爸爸意外死亡,葬礼之后一个自称是叔叔也确实是叔叔的人闯进了这个母女的家庭.这个家庭里还有几个仆人,这就让这个片子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是什么私房里吓人的惊悚.无论是由于家里唯一的男人死了之后女人需要一个主心骨还是编剧真的想把这个男的带到这个房子了,这个男人就在这个房子里住下了.难道令人心悸的艳情戏和禁忌之恋题材又来到了么?并没有。看完之后才发现,朴导想讲的是一个关于家庭和少女成长的故事。

整部电影几乎一直以小女孩儿作为主视角,缓慢铺开的情节分别展现了她和母亲之间略显紧张的关系,她自身近乎孤独症性格之下的对事物的特异观感以及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人物加入之后对整个家庭的冲击。由于导演指导下的表演风格或是人物设定的原因,小女孩看待所有变故都显得平平淡淡,无论是父亲的离世,叔叔的加入还是学校男生的欺负。小女孩将自己包裹在一个由自我和自恃组成的保护层中,随着几场重要的戏才逐渐摧毁,但又迅速重新给自己造了一个更坚实的保护层,即自立。尽管叔叔这个角色的特征明显,被表演得收放自如又不失癫狂,但是核心永远是女孩和她眼中这个朴赞郁式的世界,黑暗而冷漠。

摧毁女孩最初保护层的戏以性觉醒为主题。无论是与叔叔四手联弹时高潮般的表现,与被害的学校男生的尝试接触,还是被叔叔当面杀人震撼到而在浴室里不由自主的情感抒发,都一步步让这个一直以来在温室里成长的女孩走向大人的现实世界。这些事情都经历之后她越发觉得不能信任那些本就无法信任的大人,所以选择掩饰自己,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但还好她对父亲的爱是一贯的,从开头那从一岁送到十八岁的作为生日礼物的鞋子开始,到后面一再出现的父亲指导下狩猎的场景,这个她生命到目前为止最刻骨铭心的男人形象一直挥之不去,指导着她的情感和选择。

叔叔这个角色有自身的魅力,但是当揭秘之后发现他只是一个其他电影中精神病患者一样的角色之后,这个人的悬念和震撼使命也就完结了,最终只能落个被爆头的命运了。如同他在片子里所说,和女孩留着一样的血,有着一样的梦呓般的神经质举动和超于常人的预判能力,但悲剧就在没有爱到一起,手段极其残忍,影响极其恶劣。这样女孩虽然能继承他的杀人能力,但是也因已不为任何人事所困而显得略胜一筹了。

作为片子里最大的大牌,妮可基德曼表现得四平八稳。她对角色表演上的无力就好比片子里她对改善同女儿关系以及控制自己情欲的无力。作为处在叔叔和女孩之间第三角色的尴尬位置,她也只能靠房中等待叔叔时侧于卧榻之上那《红磨坊》式的一瞥来夺人眼球了。

不知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希望用轻一点的手法先在美国建立起自己的观众群体,亦或是越狱michael的剧本稍显逊色,这一次的斯托克不能算是老男孩里那个虐我千百遍我待他如初恋的朴赞郁。希望他在好莱坞发展得顺利,但是如果拍得不顺心还可以回国继续拍个新的复仇三部曲,至少我这样的影迷是双手赞成的。

斯托克影评2

朴赞郁进入好莱坞,肯定有诸多限制,但他还是献上了一部典型的朴式作品。

影片再次体现他的超强电影语言功力。

几乎全是视觉化叙事,大量的视觉细节挑战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

故事看上去很夸张,其实底下全有铺垫。镜头关联性相当强。

朴赞郁的牛逼之处,从来都在于他的“电影化”。

就是光看文字剧本,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影片的真实面貌。当然,米帅的剧本还是有不错的基础。

Stoker一定是部需要仔细"看与听"的电影,光分析个剧情人物,或者只从字面上来分析剧情人物,容易表错了情。一定要进入到视听语言层面,看电影可不是读小说听故事会。至于一提到朴就要看什么“重口味”的,我无语。

这部电影在视觉元素的对应、呼应与剪辑方面,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可以说,他以前的电影虽然玩得花,但在对应方面还真没有Stoker这样的大规模杀伤。

这部电影是讲“女人成长”的,跟《金子》有点像,不过更暗黑一点。

几乎所有的重要视觉元素,在影片中全都有呼应与双层含义。

所以看这部片子,爽的不是看表面那层,而是看底下那层意思。

比如一开场——成长画外音加一些看似小清新的镜头,尼玛还以为是个小文艺范呢。

谁知道——看过结局的人都应该心底发寒吧,这就是视觉元素对应、甚至是反转的力量。同样的场景,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完全体现成长主题。

昆汀的Django里也有血洒花的镜头,但只不过是炫一下场面。而这部电影的血花,出现在最后,与前面的小清新对应,简直触目惊心。意义上更进一步,场面全为剧情服务,这就是老朴客的特点,他不会无缘无故的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

影片开始,就是扑面而来的大量视觉细节,绝不是无意义的,大多数都与女孩成长紧密相关。

老妈的上衣、父亲的皮带,还有叔叔的鞋,这些造就了女孩——每个细节都有意义吧。

比如女孩开始起水泡的脚,一方面暗示鞋子不太合脚,或许是小了——女孩在成长。而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花园里的几块圆石头,后面又有交待吧。

又比如树上的盒子——盒子上的黄丝带,都是后文重要的对应。

葬礼上女孩与老妈的鞋特写,一个是女孩一个是女人。鞋子在这部电影里有很重要的意义,贯穿全片。那双蛇皮高跟鞋代表什么,不言自明。

蜘蛛爬上鞋子,爬上脚,爬到下体……成长的诱惑与诡异。

老朴最近两部都有点“恋足癖”,跟昆汀是一丘之貉。

喝的也对应:冰激凌、红酒,又是一个女孩一个女人。从吃冰激凌到喝红酒,成长元素。


声音方面,也有大量的暗示性设计。

太多了,这片要截图分析对应的话会截死个人。

但这也是影片的最大看点,跟随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神秘的、惊悚的视觉元素,来一次残酷的成长之旅。

在关键剧情的讲述上,老朴客祭起了拿手的时空剪辑,看得人眉飞色舞。

很少能看到导演这么沉迷于这种方式:不断在高潮位同时讲述两三个时空的事,闪进闪回大胆穿插。加上之前说的视觉元素的对应感,让简单的情节产生了复杂的多元感受。无论是电话亭追杀、树林扼杀还是——我靠,那个小屁孩躺在沙地上的场景让人浑身起毛。

比如女孩多次回忆与老爸狩猎,要等待猎物飞出关键的一刻再给予致命一击——影片中女孩正是这样完成了她的复仇。又是意义与场面的双重对应。

电影的核心角色有三个,其中推动剧情的暗力是查理叔,但实际上,女孩与老妈的关系也非常值得琢磨。是体现主题的重要一环。

片子里,女孩最后成长为女人。而一开始做为成熟女人的老妈,表现得却更像个女孩,包括几次表现她的嗜睡(又是对应)。这两个人本该是同一个人,却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一个更文艺所以更无力只好逃避,一个更现实更能面对自己所以真正成长获得自由。

整部电影的内核还是挺文艺的,但是“血腥文艺”,女性成长的姿态是冷酷而义无反顾的。

包括最后的字幕,随着一滴血落下,一反常态从上往下出,印象中很少电影是这样出片尾字幕的。

反正看点多多,又因为它影像的对应性,需要、也值得看第二遍。

Stoker整体想一遍,我觉得已经比较完整了。

反正,这片绝对能满足朴赞郁的粉丝们。

至于不是粉丝的……爱谁谁吧。

另,女主表情的感觉也太“米帅”了。

斯托克影评3

争议中脱颖而出,这是朴赞郁一直在走的电影之路。素有戏不惊人死不休的朴大叔,这种坚持个人风格的精神从未变。在复仇三部曲的黑暗基石上,建立起影像帝国里古希腊悲剧式王朝,且努力做好一个“危险的黑暗的大巫师”。不知不觉中,朴赞郁已从需要肯定的独立电影人,成为了韩国影视界的另类领军人物。而且是接纳、鼓励韩国电影多元化的声音里,可见的鲜明旗帜,还是让更多踯躅丧志的边缘电影人不弃梦想的一盏灯。

我个人是喜爱并畏惧朴大叔的戏剧故事的。我能够尽量适应某些纸上的铅字,幻化成影像的不适感,但在过于敏感残酷的镜头里,画面上的扭曲与鲜血还是会惊悚到我不够幽默的感官细胞。比如说,我可以从容地阅读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最后针刺双目,但对这样的影像故事,我总会本能的退避与犹豫。纠结着,最后被好奇俘虏,一看究竟。而这种矛盾的感受在朴大叔的电影里有,另一个就是拉斯.冯.特里尔了。

看《斯托克》前,朋友已帮我探了路,没有剧透,只说了句“红糖浆用得不多,费了几条皮带,斯托克的复古鞋不知道是谁赞助的?”这样,我心里有了底,再暴力也能看。看完,我再回想,朋友的确道出了视觉恐怖的精髓。除此,看点都在人物的关系上,依旧戏说伦理,做他老朴的拿手菜——在至亲间展开杀戮,暧昧与乱情在暗室游走。只是异地食材决定了西式烹饪方式,多少在感觉上减弱了朴大叔的执导功力。好像吃的是用“洋白菜”腌制的韩国泡菜,至少比较他经典的《老男孩》,还是觉得缺了点味道。

特别是在力求可供看客思考的复杂的叙事方式同时,在跳乱的剪辑里要使人物关系与事件发展有合一的流畅性,最常见的失败是“顾此失彼”。《斯托克》的问题并不明显,却存在很多,对剧情的困惑,随后虽有答案,但都是点与点的对应,不是点线面的严丝合缝,这削薄了剧情的厚度并限制了再认识的广度,最后只能给个感觉,“还不错吧,其实可以更好。”因为它想要的太多,它要画面的唯美腐感,要被诅咒的复古意境,要通吃御姐、小清新、怪蜀黍的情感,还要有深度地探讨伦理、哲学、精神疾患,如此繁茂,没有针对性地集中发力,丢了什么自然不易察觉。

简单概括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老精神病出于爱或欲,想挽救一个小精神病,在这过程中杀了四个人,结果小精神病杀掉了老精神病,一个人上路了。一句话,这就是一个精神病家族自相残杀的故事。整部悲剧被一种“不可知的宿命”清洗着,渐渐消失的痕迹,引出了想要探讨的“行为基因”。我觉得,不论是暴力、犯罪还是精神分裂症,背后由基因分析法操控的必然与偶然,让《斯托克》看上去有了神秘莫测的魅力。从这部剧也可以了解到米勒还真是全才型艺人,编剧的功力足见他的文学功底与 文化 底蕴。

回到电影剧情上,如果捋顺了,《斯托克》要讲的故事是很好理解的。故事从开场镜头中“斯托克小姐”的那句独白上开枝散叶了——穿着妈妈的上衣,系着爸爸的皮带,穿着叔叔的鞋子,“叔叔”曾经躺在沙土上像蝴蝶一样飞翔,她也在床上做着同样的动作。形式的传承昭示了隐蔽的遗传基因,这就是她,这个家塑造了她,她的身体里又流淌着某种坏血,为避免更坏的情况而选择杀戮,怪诞、冷酷、分裂都有迹可循。而从印第安.斯托克小姐身上就可以知道,斯托克家族的人都病了。

除了基因分析法,另一方面可探索成长环境与人格分裂的关系。从杀人魔“二叔”的角度考虑,可以了解,当年幼小的他挖坑埋掉蹒跚学步的小弟,第一次杀人是为了夺回大哥对他的关注与爱,他说理查德被小弟迷住了。结果,他被这个家彻底驱逐,住到了斯托克家族捐赠修建的精神病院,一住二十年。想想,幼小便错乱的灵魂,关进“牢笼”里,这样的人性不可能正常。之后,成人的他回来杀死大哥,继而玩似地干掉三个令他不爽的局外人,也在情理之中。

有关展现二叔、大嫂及侄女三人间的孽恋,似乎没有朴大叔所阐述的那么明显,或许是为了符合精神病理的科学性。这就是精神病人,没有牌理。有趣的是,米勒构筑这段剧情时,“用精神病人意淫自己到处旅游,刚结束欧洲之旅”来继续故事,灵感上不知有没有与乔丹.斯科特的《裂缝》碰撞,我是有瞬间的似曾相识之感的。

再从“父亲理查德”也就是女主角印第安爸爸的立场想,曾经的家庭惨剧必然影响他之后的生活,他冷漠、专制、攻击性的扭曲性格埋葬了家庭的欢乐,妻子成了饥渴爱与性的怨妇,女儿成了压抑情感的冷血动物,他带女儿一同猎杀动物制作标本,适应死亡与杀戮感受到的伤害、疼痛,以致对血腥习惯、麻木、无感。妻子则在看护动物标本的变态情绪中积累着寻求自由的无畏与勇气,却无力抵制危险的诱惑,放浪于乱伦的激情中。

至于印第安,她是父亲、母亲及叔叔三合一的载体,在她身上,可以透视到所有人物拥有的特质,她是“欲谋”的实施者,也是受害者,还是逃亡者,更是胜利者,我这样排列,绝不是给三个成年人加特定的标签,事实上欲望驱使的分裂,各种形式间应该没有分明的界限。或许,我说的这些都只是表象,因为精神的病灶深不见底。但看电影,摆在印第安身上的问题,它偏重于成长期的欲望了。世界上以最毒蜘蛛闻名的北美“黑寡妇”,在电影里绝不是随意的存在,复仇、欲望、黑暗,从宗教、生物学、民俗等等都能找到符合女主人公印第安人格特征的解释。

另外,我格外注意到的是,整部剧对“黄颜色”的特别利用。扎礼物盒子的黄丝带,蛋黄,黄铅笔,黄雨伞,插在沙雕上的黄旗,柏油路上黄线,花瓶内侧的黄色菱形图,黄电话,黄灯等等,重复强调这一元素,也是为了帮助看客分析人物性格。在西方世界,黄色的负面象征意义是“危险”“不安”与“注意”,各种教派对黄色特殊对待,伊斯兰教认为黄色寓意死亡而憎恶,____并不喜欢黄色,藏传佛教中有些宗派因敬畏或其他原因,普通人不能着黄色衣物。这样,把文化渗透进电影故事里,别有韵味。而且有关梵高迷恋黄色,借他疯狂行为与自杀的悲剧,想这位天才画家中了黄色的毒,如此讨巧地暗合电影,应该不仅仅是个噱头了。

我始终觉得朴大叔对艺术有韩国人特有的敏锐敏感的悟性,他只是不喜欢拖沓地讲一段温柔的感情,所以他的电影都是骨干冷艳的,而细微处的情感纠葛在处理时,却有波澜不惊下的暗潮汹涌。我特别钟情于那一段,“大嫂”与“二叔”调情,配上经典老歌《summer wine》来暖色,之后覆盖上杀人背尸的黑色,这一组鲜明的穿插对比。朴大叔把昆汀善用的技巧也拿来玩了玩,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细节上的用心也值得称赞,小时候爱挖坑埋人的二叔,二十年后, 爱好 始终如故啊。还有开头,印第安无法挪动的大铁球,最后作为墓碑各据其位,反应过来时,是有点小意思的。当然,朴大叔虽内敛地表现了他的黑暗,倒也不弱,比如冰箱里女管家的冰尸标本,还有二叔对付女管家及Gin姑妈时,那样运转镜头,突出二叔解皮带的画面,那是激发人更加邪恶想象的。总之,写这么多的过程中,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是有所回升的。好不好,还是自己看,才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