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缅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双方有着什么影响
公元14世纪初,泰国阿瑜陀耶王朝(1349-1767)兴起,奉行对外扩张政策。
缅甸的分裂时期(1287-1531)持续了两个半世纪,各个政权之间战争频仍。长期战乱使缅甸国力衰弱,没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
16世纪上半叶的泰国中心阿瑜陀耶王国是一块富庶宝地,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对外贸易发达,阿瑜陀耶城(即大城)中商茄键困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缅泰两国互为邻国,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扩张政策必然发生碰撞。这是缅泰两国颤念之间爆发战争的政治原因。政治因素不是缅泰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才是两国爆发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泰缅战争是因为两国是邻国,难免会因为经济、领土、资源和权利等等发生一些碰撞,物质财富的掠夺,单纯的 *** 争夺战争。
根据资料记载,泰缅之间的战争可能并不止只是33次,战争通常都是由缅甸发起的,在33次战争中,只有4次是泰国主动进攻的。
缅甸在战争中往往占有主动权,并且战争以掠夺财物和居民、控制一些要塞港口为主要目的。缅甸于1549年、1564年和1569年三次臣服阿瑜陀耶,于1767年灭阿瑜陀耶王国。
缅泰战争往往是在两国国势强盛后,由一位英勇善战的国王统治时发起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勃应囊、贡榜王朝的信漂辛(孟驳)王,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纳腊萱都是很好的例证。
从战争起因看,经济因素是缅泰战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终极原因;从战争目的看,泰缅战争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益。
缅甸东吁王亮宽朝和贡榜王朝都是以战争手段统一缅甸的,并且统一之后即发动了对泰国的侵略战争。
泰缅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冷兵器时代传统的战争,既有原始的组织显示,又有世袭性。带有中南半岛特色的象战,象兵是陆上作战最强有力的兵种,对象兵的选拔也极其的严格。
泰缅战争给泰缅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在缅泰战争的一定时期,战争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战争促进了泰缅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泰缅战争加快了小乘佛教在缅泰两国间的传播与融合。
『贰』 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暹罗王后》中缅甸王的扮演者Suppakit Tangthatswasd
King Tabinshwehti 的扮演者 Suppakit Tangthatswasd
Suppakit Tangthatswasd as King Tabinshwehti
可能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扮演缅甸国王的Suppakit Tangthatswasd,是本片中我最为关注的演员。在之前我产生对缅甸历史的兴趣,便是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King Tabinshwehti(德彬瑞蒂,泰方在片中的翻译是King Hongsa)。一开始,德彬瑞蒂是出现在《明史》中,那时他还被我国的史籍记载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莽瑞体”。当时的我学习历史,很是有点天朝上国的本位思想,“莽瑞体”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荒蛮夷国的首领,奸诈、狡猾,且极具侵略性。然后,一次看旅游杂志时,看到了关于仰光瑞大光塔的介绍,我意外于这位尚武帝王温情脉脉的一面。再到后来,无论是缅甸作家Leti Pantita U Maung Gyi充满诗意的小说《德彬瑞蒂》里的少年天子,还是在各种关于16世纪殖民活动的英文文献里提到的那位不畏外侮的民族英雄,Tabinshwehti都以多面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把那段生涩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历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一遍。我的头脑里才总算对这位帝王有了一个稍微整体些的认知。
然后再来看的这部《素丽瑶泰》。2003-SONY的版本。2001年片子刚上映时其实是看了预告,当时没看,便是因为觉得海报上没有很亮眼的人物(笑)。现在好歹是不会单纯因为没有帅哥美女,便放过一部好片了,于是重新补课。
Suppakit Tangthatswasd刚刚出现的时候还是很惊诧(气愤)了我一下。天哪我们的Tabinshwehti穿着浮华的衣服、脸上涂着白粉画着口红、坐在一群女人堆里用一副扭曲的面孔说话。我当时真是失望极了,心里想啊啊你泰国人真是小气,因为是敌国滴国王就一定要丑化么?这简直就是典型的打压对方抬高自己挖~不过,当我耐着性子看下去,那个一开始被我认为是严重丑化的国王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我看到了一位英明、果断、勇敢、富有行动力的缅甸年轻君主。也许有那么一点桀傲但绝不专断;也许有那么一点好色但绝不沉迷;也许有那么一点自恋但还没令人无法忍受……总之,随着影片的发展深入,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够接受Suppakit Tangthatswasd所诠释的Tabinshwehti了。而当我更加细致地将影片看完第2遍以后,我已经认为,Suppakit Tangthatswasd给予了我们一个极为贴切并且鲜活生动的Tabinshwehti!不论是语气、神态、或者是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我都可以从中体会到导演的精心设定和布置。对于这位著名的邻国君主,泰国人倾注的精力甚至并不次于这部影片的主角——是的,这样的一部影片是能够当得起“严谨”二字,并且受人尊重的。
必须感谢导演的精心工作,感谢Suppakit Tangthatswasd的上佳演出。
进攻勃生前的 King Tabinshwehti
http://www.hkdhappy.cn/bbs/dispbbs.asp?boardid=3&id=1703
『叁』 泰国版秦始皇,小时候做人质,敌人却教他西式军事,后领泰国独立
在泰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五大帝,既暹罗五大帝中,有一位被称为"黑王子"的皇帝。他不仅个人身份充满着八卦,其外婆是泰国最受尊重,名气最大的女王后—素丽瑶泰,他父亲是外婆的初恋情人,素可泰王国的国王,先是依附阿瑜陀耶王国,又依附缅甸东吁王朝,还把自己送到缅甸当人质。 但他本人的经历更是堪称传奇,于危难之中将让已经灭亡的泰国重获独立,对抗当时不可一世的东吁王朝莽应龙,大力建设阿瑜陀耶城,令其成为东南亚的经济、贸易、政治中心,使得泰国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被西方殖民的东南亚国家,这就是一生戎马的—纳黎萱。 说起纳黎萱,迄今为止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父亲和自己外婆的八卦。他父亲是16世纪初素可泰王国皇室,后来的素可泰国王摩诃昙摩罗伽国王,而他的外婆是当时阿瑜陀耶王国郡主,两人本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表兄妹。 可是谁曾想一次活动中,他外婆被外公,后来的阿瑜陀耶国王摩诃查可拉帕特国王给看上了。为了保护自己的恋人(当时素可泰王国是阿瑜陀耶王国的附属国),他外婆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的外公。 然而天意弄人,后来阿瑜陀耶王国发生政变,他外公被囚禁在寺庙,于是他外婆只得去求助纳黎萱的父亲,也就是他外婆的初恋情人。他父亲派出最精干的手下帮助他外公夺取了王位,而为了感谢,其外婆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父亲,于是这就有了一出生就带着八卦的纳黎萱王子。 本来从理论上来说,作为素可泰王国的皇子和阿瑜陀耶王国的外孙,纳黎萱无疑拥有谁都无法比拟的身份。可命运还是跟他开了一个有意思的玩笑,时至泰国的宿敌缅甸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的带领下完成统一,国力进入鼎盛,于是在1563年逐向当时内乱不断的阿瑜陀耶王国再次(泰缅战争第键亮一战为公元1549年的大城府之战,该战导致纳黎萱的外婆素丽瑶泰战死)发动侵略战争。 特别是莽应龙还有一支约400人队的葡萄扰亮告牙火枪兵雇佣兵,这使得当时的东吁王朝号称东南亚第一强国,而他们为了孤立阿瑜陀耶王国,先来到了它的附属国,也就是纳黎萱的国家素可泰王国。很显然,素可泰王国根本无法抵御莽瑞体的大军,摩诃昙摩罗伽国王只得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交给莽瑞体作为人质,幼小的纳黎萱跟着莽应龙来到了缅甸东吁王朝的都城汉达瓦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降大任于斯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人质的纳黎萱虽然没有自由,但是却在缅甸接受了葡萄牙教官的西式军事教育。当一切历史都已经安排妥当,走入正轨的时候,缅甸人或许没有想到,这个错误的决定将给自己树立这辈子最强大的敌人。 而当纳黎萱作为人质在缅甸接受训练的时候,泰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外公摩诃查可拉帕特国王战死沙场,其舅舅摩欣继位,但是很快摩欣被莽应龙赶下位,并扶持纳黎萱的父亲摩诃昙摩罗伽国王成为新的阿瑜陀耶王国国王,同时也是作为缅甸的傀儡皇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整个暹罗(泰国)已经成为了缅甸的傀儡王国。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纳黎萱从原本只是阿瑜陀耶王国附属国素可泰王国的皇子一下成为了当时已经合并的暹罗国皇子,地位徒增。为此,已经年过五十四的老摩诃昙摩罗伽国王把自己的女儿苏班许配给莽应龙做小妾,换纳黎萱和弟弟"白王子"厄迦陀沙律回国。 公元1572年,既回国的第二年,才刚满十六岁的纳黎萱被封为"摩诃·乌巴腊",并被任命为彭世洛城城主(原素可泰王国都城)和暹罗副王,成为暹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当缅甸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莽应龙开始走向年迈,并于公元1581年去世的时候。泰国历史上第二伟大的帝王纳黎萱,正式宣布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临。 此时接替莽应龙的是他儿子莽应里,他显然没有父亲的雄才伟略,刚刚继位,庞大的缅甸帝国内部各路诸侯就开始蠢蠢欲动。1583年,其舅舅猛勺在原阿瓦王朝属地(今缅甸德达乌县境内)反动叛乱,身为东吁王朝缓明属臣的阿瑜陀耶王国不得不受莽应里命令,让纳黎萱带领一支暹罗军队前去平叛。 已经接受过葡萄牙军事训练的纳黎萱知道这是一次让阿瑜陀耶王国脱离控制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故意拖慢行军速度,以求静观其变。其这一举动立马被莽应里察觉,他一边派出缅甸军前去讨伐,又让孟族部落的军队断纳黎萱的后路。 然而此时的缅甸附属国中,又何止泰国一个国家打此心眼呢?孟族首领基特同样有着同样的心思,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纳黎萱,并加入了暹罗军。于是纳黎萱随即宣布脱离缅甸的控制,并宣言进攻缅甸的都城勃固。 莽应里虽然不如父亲莽应龙的雄才伟略,却也并不差,他以摧枯拉朽平定了自己舅舅猛勺的叛乱,然后立刻班师回勃固,这使得纳黎萱的计划被破坏。但是后者立刻转变策略,率领着自己的士兵,并一路带领着当年被莽应里强行迁入缅甸的泰人返回了故土。随后他命令整个阿瑜陀耶王国诸城里,把缅甸东吁王朝安插的人全部清除。不仅如此,作为原本素可泰王国的皇子,他还宣布正式取消了素可泰王国,统一称为"阿瑜陀耶王国",由此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一统的泰国诞生。 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泰国最早的国家是素可泰王国,后于1349年被阿瑜陀耶王国的第一任君主乌通王所灭,纳黎萱的外婆和外公就出生于阿瑜陀耶皇室。素可泰王国虽然被灭,其皇室也从原都城素可泰城搬迁到彭世洛,但是其家族依旧牢牢控制着彭世洛。虽然名义上是阿瑜陀耶王国的属臣,但是两者更像是附属国的关系,素可泰皇室依旧保有相对的政治和军事独立,所以其后人一直自称每任彭世洛城城主为"素可泰王国国王",纳黎萱的父亲就出生在素可泰皇室。 然而现在,纳黎萱的父亲已经是整个阿瑜陀耶王国的国王,而自己作为拥有两国皇室血脉的后裔,此时宣布取消素可泰王国,并不会引起争议,同时也是泰国历史上的一项壮举。1590年,摩诃昙摩罗伽国王去世,纳黎萱正式继位暹罗国王。 真正令纳黎萱扬名立万的是公元1592年一场面对缅甸倾国之力的战争。此前一年年末,纳黎萱出兵柬埔寨,1592年1月缅甸太子摩诃·乌巴罗阇率领二十万大军来伐。此时纳黎萱手中才一万多兵马,但是无可奈何他必须迎头而上。 但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他知道,正面对抗绝无赢的可能,于是便利用缅军骄傲轻敌的心理在泰国密林中使用诱兵设置埋伏的各个击破的战略,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生生用一万人马打败了缅甸二十万大军。根据泰国当时的传说,在暹罗军队陷入威胁的时候,纳黎萱毅然向缅甸太子发动战象单挑,要知道他外婆就是战象单挑中被缅甸贵族杀死的,现在纳黎萱势要报此仇,最后纳黎萱在象背上一枪刺死了缅甸太子,并带领暹罗军走向胜利。而这个时间正是1593年1月18日,时至今日,1月18日已经成为泰国的建军节。 就是这一场胜利,使得泰国完全摆脱了缅甸的殖民,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随后纳黎萱南征百战,相继占领马来半岛,攻下当时属于缅甸清迈王国和阿拉干,灭亡柬埔寨,和弟弟"白王子"厄迦陀沙律两个人共同打造了一个处于黄金时期的阿瑜陀耶王国。 在他的建设下,当时的阿瑜陀耶城毫无疑问成为了整个东南亚的中心,这里不仅有 *** 商人、欧洲商人和印度商人,就是连中国的海外贸易也不得不到这里来跟别人做生意。也正是由于纳黎萱的建设,使得泰国成为了东南亚诸国中唯一在近代史上没有被西方人殖民的国家。于是其地位仅次于创立泰国文字和使得泰人产生民族认同感的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国王。 可惜戎马一生的纳黎萱并没有留下子嗣,公元1599年在出兵前往掸邦的途中不幸病逝,其弟弟"白王子"厄迦陀沙律继位。
『肆』 乾隆朝征讨缅甸是否与暹罗阿育陀耶王朝的被围有关
这段历史的起源也是源于我对几部泰国电影的喜爱。一部是《暹罗王后素丽瑶泰》,另外一部是《纳瑞宣国王》。两部史诗电影环绕的便是阿育陀耶王朝与缅甸旷日持久的战事。我在针对泰国通史、图绘暹罗等一些泰国史料的研究后与中西方的一些史实事件进行了关联与对比。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清缅战役应当来说是与阿育陀耶被围有一定关联的。
此时的清国如果战略成功便可借助缅国后方空虚一举攻陷缅甸并且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解除其对阿育陀耶王朝的包围。遗憾的是这场战役的两个作战目的都未达到,缅军击退了清军的入侵,并且攻破了阿育陀耶王城,将这座数百年的佛城付之一炬。从此之后,暹罗在祖籍潮州人的郑信带领之下开始了复国之路,很快便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伍』 泰国与缅甸历史上共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缅泰战争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泰缅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548~1592) 1486年,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泰缅之间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1548年底,缅王莽瑞体乘泰国王室内讧、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大举入侵。次年包围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1563年,缅王莽应龙再度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将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居民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1568年,因泰国力图摆脱缅甸的控制,导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1568年11月~1569年 8月,阿瑜陀耶城抗击缅军围困达10个月之久,终因内部叛变而陷落。莽应龙处死前傀儡王以后,立亲缅的彭世洛太守为傀儡王。1584年 6月,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入缅甸。1584~1592年,缅军五次大举入侵泰国,并一度包围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败。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军大败,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第二阶段(1593~1664) 1593~1605年,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1595~1599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邦一带领土。1615~1663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1664~1665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第三阶段(1665~1759) 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 第四阶段(1759~1810) 1752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1759年,缅王雍籍牙率兵侵入泰国,次年包围阿瑜陀耶城。旋因缅王突然死去而退兵。1764年缅王孟驳进占泰国北部,次年发动全面进攻。1767年 4月,在围攻一年两个月之后,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财物,并将该城付之一炬。1767年底,泰军将领达信率军反攻,逐走缅军,恢复了泰国的独立。1768~1785年,泰缅多次交战,泰国渐次收复北部的清迈和南部马来半岛一带的领土,缅甸则夺回土瓦、丹那沙林一带。1785年,双方主力决战于泰国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缅军大败。以后,战争逐渐演变成局部的边境冲突,其影响和范围日益缩小。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见英缅战争)爆发后,缅甸开始沦为殖民地,泰缅战争遂告终止。
『陆』 《暹罗女王》剧情介绍
在一个被国王统治的土地上
在一个由战争主宰的世界里
那里有一位奇女子
她将抛弃所有传统
鼓励人民
保卫国家
十六世纪泰国暹罗王后素丽瑶泰的一生传奇,描述宫廷斗争与泰缅之战,一段精美华丽的史诗,神秘而梦幻,充满对古时端庄灵秀的遐想,婉转的竹器穿梭在其势如山的交响与号角之中,奇丽无比。庙宇与熏香,佛光与风情,高尚内敛的宅殿,永被膜拜的皇权,熠熠生光的金色饰品,连那温柔侧身的跪拜方式,都具有神秘的气质,这一切赋予这一片被蒸腾的土地无限美感,如此辉煌。少女好奇的眼,盛放的黄色含笑;君主桀傲的眼,漂亮的白色幼象;王子妃深邃的眼,澎湃的汹涌暗潮;王后的最后一眼,身后的无限慈悲。大象群的战争,包含了一切灾难。一个浓烈绵长的故事,一段不能忘记的风情。The Legend,起初的传奇,一个将血液融于国土的美人传说。这次是清脆徐缓的泰语,勾起前世回忆。
这是一部泰国历史上最富有雄心的电影,也是有史以来泰国投资最大的史诗巨片。本片无论从剧本、人员还是电影本身都充满了一种特别的贵族气质。影片由泰国皇室全额投资拍摄,并由泰国王子亲自执导,甚至部分参与演出的演员,其本身即是泰国贵族,“他们天生是成为国王(王后)的人,他们是在演他们自己”(导演语)。
在泰国人的心目中,素丽瑶泰决对算得上是一个英勇的皇后,在与缅甸的战争中,她与丈夫一起骑在大象上出征作战,最终为保卫国家而牺牲了自己,成为了后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但素丽瑶泰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她的勇御外敌,更在于她维持了整个国家的稳定。故事发生在距今约400年左右的大城府时代,影片采用了传统的直铺式叙事结构,自1528年起,至1549年止。在当时,暹罗还是一个小城邦,拉嘛锡帛狄国王统治着强大的南方联邦大城府,而他的堂弟亚锡塔雅国王,统治着北方的彭世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着很多地位不同的国王、王子、公主,大部分都彼此有着亲缘关系。素丽瑶泰就是这样的一个公主,为了避免国家分裂,她无奈与青梅竹马的恋人分开,嫁给了本性有点懦弱的王子。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她一直与丈夫风雨与共,不计荣辱,历经了多次政权变换。当整个国家面临被分裂的危急关头时,她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成功了粉碎了裔颂王朝的复辟阴谋。
此外关于这部片子的时长,我看的是142分钟的北美版本。为了寻找185分钟的那个传说中的泰国版本,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几乎跑遍了成都大大小小的碟店,然而一无所获。在跑这些店子的同时,我才发现这部我认为在史诗类电影中堪称经典的《素丽瑶泰》居然……居然是如此冷门!而与它几乎同时放映、同样类型的印度宝莱坞大片《阿育王》则是到处都能轻易找到。唉……这是哪门子道理?难道真是因为《素丽瑶泰》的海报不够美型?还是阿育王在历史上够有名气?啊我真找不出什么原因了。如果仅仅是因为帅哥美女的缺乏或者是东南亚历史对大多数人确显生僻,你错过了这部影片,我不得不说这是你的遗憾了。我个人认为,就史诗片而言,《素丽瑶泰》和《阿育王》同样画面华丽、充满民族风情,但前者的内容却更为平实、生动,情节精辟、节奏明快。此外补充一句,不要看到海报就失望,《素丽瑶泰》里其实是有很多帅哥美女滴~而且是气质型的,十分耐看哦^0^
最后的话题:King Tabinshwehti 的扮演者 Suppakit Tangthatswasd
Suppakit Tangthatswasd as King Tabinshwehti
可能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扮演缅甸国王的Suppakit Tangthatswasd,是本片中我最为关注的演员。在之前我产生对缅甸历史的兴趣,便是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King Tabinshwehti(德彬瑞蒂,泰方在片中的翻译是King Hongsa)。一开始,德彬瑞蒂是出现在《明史》中,那时他还被我国的史籍记载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莽瑞体”。当时的我学习历史,很是有点天朝上国的本位思想,“莽瑞体”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荒蛮夷国的首领,奸诈、狡猾,且极具侵略性。然后,一次看旅游杂志时,看到了关于仰光瑞大光塔的介绍,我意外于这位尚武帝王温情脉脉的一面。再到后来,无论是缅甸作家Leti Pantita U Maung Gyi充满诗意的小说《德彬瑞蒂》里的少年天子,还是在各种关于16世纪殖民活动的英文文献里提到的那位不畏外侮的民族英雄,Tabinshwehti都以多面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把那段生涩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历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一遍。我的头脑里才总算对这位帝王有了一个稍微整体些的认知。
然后再来看的这部《素丽瑶泰》。2003-SONY的版本。2001年片子刚上映时其实是看了预告,当时没看,便是因为觉得海报上没有很亮眼的人物(笑)。现在好歹是不会单纯因为没有帅哥美女,便放过一部好片了,于是重新补课。
Suppakit Tangthatswasd刚刚出现的时候还是很惊诧(气愤)了我一下。天哪我们的Tabinshwehti穿着浮华的衣服、脸上涂着白粉画着口红、坐在一群女人堆里用一副扭曲的面孔说话。我当时真是失望极了,心里想啊啊你泰国人真是小气,因为是敌国滴国王就一定要丑化么?这简直就是典型的打压对方抬高自己挖~不过,当我耐着性子看下去,那个一开始被我认为是严重丑化的国王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我看到了一位英明、果断、勇敢、富有行动力的缅甸年轻君主。也许有那么一点桀傲但绝不专断;也许有那么一点好色但绝不沉迷;也许有那么一点自恋但还没令人无法忍受……总之,随着影片的发展深入,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够接受Suppakit Tangthatswasd所诠释的Tabinshwehti了。而当我更加细致地将影片看完第2遍以后,我已经认为,Suppakit Tangthatswasd给予了我们一个极为贴切并且鲜活生动的Tabinshwehti!不论是语气、神态、或者是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我都可以从中体会到导演的精心设定和布置。对于这位著名的邻国君主,泰国人倾注的精力甚至并不次于这部影片的主角——是的,这样的一部影片是能够当得起“严谨”二字,并且受人尊重的。
『柒』 东吁王朝的介绍
东吁王朝(猜迅山Toungoo Dynasty,1531~1752年),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昌薯。中国史籍称其为洞吾、东胡、穗中底兀剌。莽瑞体(缅名:德林瑞体)于1531年在东吁创建,故名。
『捌』 莽应里的终至败亡
此时的莽应里已经没有能力再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了,但是他的周边各国却不愿意给他喘息的机会。1594年,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在腾冲设立八关,留兵戍守,又募人前往泰国相约夹攻缅甸。而和缅甸有世仇的木邦则更加积极,他们主动出击攻打东吁王朝。缅甸最初经常以猛卯的土司多俺为向导,进犯东路,而这次木邦罕钦生擒多俺并将他斩首,向前修筑猛卯城堡,大兴屯田。同年,明朝军队和木邦等土兵大败莽应里派遣的孟密土司思仁攻打蛮莫的军队,将思仁的帮凶丙测杀死。由此,中国明朝的力量在北缅取得大胜。而南方的泰国国王纳黎萱响应明朝的号召,于1595年率领大军第一次攻打东吁王朝首都勃固。阿拉干的国王明耶娑基应莽应里之邀,派遣葡萄牙人勃利多(亦雀运兆译菲利浦;德;布里托)率葡萄牙雇佣军同东吁王朝联合,并侵占沙廉。而清迈的兰那泰也派遣部队援助缅甸,造成纳黎萱这次没能攻陷勃固城。但缅甸已经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1595年之后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了辉煌,莽应里也在没有对外发动侵略,只能自保于都城之内,卑谬、阿瓦、清迈相继宣布独立,莽应里在顷租东吁的堂弟更是对勃固的王座垂涎三尺,缅甸各地再次陷于军阀割据的状态。1598年悄册,老挝也脱离了缅甸的统治,重新回到了明朝的怀抱中。与此同时,纳黎萱聚集边民在毛淡棉屯田,以准备充裕的军粮,同时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准备同时进军勃固。三方约同于1599年一同攻打勃固。结果,阿拉干王朝的葡萄牙雇佣军和东吁侯抢先动手,莽应里如同待宰的羔羊。阿拉干人占领了沙廉并将该城洗劫一空,随后在勃固城下与东吁军队会师。莽应里的卫队抛弃了这位可怜的国王,联军顺利地进入都城,瓜分了财宝和王女,莽应里被东吁侯监禁。当1599年纳黎萱从泰国发兵而尚未赶到缅甸时,勃固已变成一片废墟。纳黎萱因为没有分到战利品十分恼火,又去攻打东吁,但由于东吁的盟友阿拉干人的干扰使得他后勤供应不济,纳黎萱颓丧地撤退了。(1605年,纳黎萱在攻打阿瓦时因疽疾并发而死,享年50岁。)
『玖』 东吁王朝的综述
掸族统治阿瓦后,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四十年战争时,东吁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人口不断增多。 早在明吉逾(1486~1531在位)时,东吁就与阿瓦联姻而获得皎克西的“粮仓”地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与强大的白古王朝结盟,牵制住阿瓦王朝的进犯。1535年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1539年攻灭白古王朝,莽瑞体推行了团结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将士为其所用,并雇佣有近代武器和战舰的葡萄牙兵。1541年又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莽瑞体去世时,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
1551年,莽应龙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著。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幼子良渊王(1600~1605在位)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1605~1628在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他隆执政时(1629~1648),国富民强。他摈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1638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绝答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平达力时(1648~1661)国力日衰。
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统治。
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1635年迁都阿瓦后,又称阿瓦。明朝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1425年(洪熙元年)和1430年(宣德五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访问。1582(万历十年)~1583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帝逃亡到缅甸,缅甸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军的撤兵。 1280年,东吁城建于缅甸中部锡唐河流域。
1535年,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
1539年,东吁王朝灭白古王朝,占领伊江三角洲,征服毛淡棉一带的孟人。 1541年,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
1550年,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
1555年,占领阿瓦。
1556-1559年,征服曼尼坡及掸邦。
1563年,远征暹罗。
1564年,白古农民起义。
1567年,大饥荒。
1568年,再征暹罗。
1581年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扮仿主重新割据。
1582-1583年莽应里进犯云南,被刘綎、邓子龙率兵击退,追至阿瓦。
1599年,阿拉干王朝封建主率葡萄牙雇佣兵,联同东吁封建主攻占并焚毁都城白古,俘获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押回东吁斩杀。
1600-1605年,良渊王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1613年,阿那华隆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驱逐葡萄牙侵略者出缅甸,再次统一缅甸。
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
1629-1648年,他隆王摈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 1635年,他隆王从白古迁都阿瓦。
1638年,他隆王他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并缺慧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1659年,明朝末代皇帝永历逃亡到缅甸。当时缅甸已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好引渡永历以换取清军撤兵。
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开始侵入缅甸。
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又从内部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将摩诃陀摩耶沙底波帝俘至白古,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