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谁最强
扩展阅读
冰封奇侠完整版电影 2025-10-05 19:51:13
王宝强吴孟达新电影 2025-10-05 19:44:50
女版飞虎队电影完整版 2025-10-05 19:40:52

香港电影谁最强

发布时间: 2025-10-05 17:46:33

『壹』 近几年香港火力最猛的五部电影 刘德华独占两部

港片的彻底衰落,从本世纪初就已成定局,但在这漫长而痛苦的十几年里,总有一些香港电影人,试图通过改变,来振兴港片。

尤其近几年,一些投资浩大的香港电影陆续登场,这些火力强劲的大片,如同港片谢幕前的烟火,绚烂美丽,又清冷短暂,电光火石间,仿佛映射出了港片曾有的辉煌。

虽然明星云集,但却是今年很容易被忽略掉的一部港片,一是片名取得毫无个性,像是一部二三十年前的电影;二是已经五十大几的刘天王,最近几年选片品味堪忧;三是导演邱礼涛,虽然以前是香港cult片先锋,但最近几年已几无锋芒。

但令人意外,这却是今年少有的爽片,既然叫“拆弹专家”,枪战,爆破自然少不了,更主要的是本片节奏明快,无尿点。

2、《风暴》

这是一部警匪片,也是一部战争片和灾难片,倒不是因为影片涉及到战争背景或是里面有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火力太猛,最后的警匪枪战,几乎将香港中环夷为平地!

《风暴》虽然夸张,但是过瘾,很多爆炸场面和人员中枪的戏,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所以给人以帅呆了的感觉。刘德华在片中依然很帅,依然耍帅,两位反派大佬胡军和吕良伟,表现出了应有的气势。

3、《扫毒》

有人给香港导演陈木胜取的绰号是“香港的迈克尔·贝”,言下之意,就是这老兄是香港电影圈的“爆破专家”。虽没有像《珍珠港》《世界末日》《变形金刚》这样的超级大案子可做,可《我是谁》《特警新人类》《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等片的制作规模也不小。

《扫毒》是陈木胜电影里,场面最为火爆的作品,直升机配备的加特林机关枪的俯射场面,只比《黑鹰坠落》差一点点,追车、爆炸更是家常便饭。除了大场面外,本片剧情非常工整,张家辉的表演特别亮眼。

4、《毒战》

这可能是杜琪峰进军内地最好的作品,虽然是在内地拍的影片,但老杜个性鲜明,使得这部电影更像一部纯粹的港片。

5、《寒战》

香港带“战”字电影很多,什么《暗战》《毒战》《激战》《逆战》《冷战》等等,而在这些“战片”里,现在最具品牌知名度的是《寒战》。《寒战1》于2012年问世,不仅票房大卖,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去年的《寒战2》在内地暑期档也大杀四方,收获将近7亿票房,这在港片中已算出类拔萃。《寒战》不仅枪战和爆炸场面火爆,更难得的是,影片拍出了一种气势,这种气势并非依靠大场面就能堆砌出来,像前面提到的场面最为宏大的《风暴》,在气势上,就并不比这部电影强。

『贰』 香港电影“三巨头”是哪三位

香港电影三巨头:邵逸夫、邹文怀,陆运涛。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2011年正式退休,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邹文怀(1927年10月8日-2018年11月2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嘉禾电影创办人,嘉禾电影(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1957年,邹文怀加盟邵氏集团,1970年自行创立嘉禾电影,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与邵氏兄弟对峙,其本人与邵逸夫同被视为香港电影的泰山北斗。

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份全部出售给橙天娱乐,隐退影坛。 2018年11月2日,邹文怀去世,享年91岁。

陆运涛(Loke Wan Tho,1915年-1964年6月),新加坡和香港的著名电影制片人,国泰集团、永华电影和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鸟类学家及摄影家。祖籍广东鹤山,1915年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964年因飞机失事逝于台湾。

(2)香港电影谁最强扩展阅读

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楚原、张彻及刘家良等等。

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9年的《英雄无泪》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

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说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黄金年代实在不为过。

『叁』 香港电影十大实力派演员是哪十个

十大男演员
NO.1 李小龙 真功夫派
作为香港电影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李小龙在整个香港电影历史上都该有一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精武门》票房大收,风头一时无两。可惜天妒英才,或可说是“红颜祸水”,暴毙在一个女演员的香闺里(待考)。中学时候曾租盗版碟片看过他的《猛龙过江》,觉得好像也不过如此。
NO.2 周润发 本色演出派
提到香港电影,就不得不提到“双周一成”。三人雄霸香港影坛二十余年。最早是成龙,凭《师弟出马》、《笑拳怪招》、《醉拳》等,在李小龙、许氏三杰之后成功上位,然后是周润发,一部《英雄本色》开始,在影坛呼风唤雨,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离开香港到好莱坞发展,才渐渐式微,然后是周星驰,靠无厘头打下江山,并拿下连续四年的票房冠军,七度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九二年更是五部影片打入票房十甲。
周润发,是我中学时期的偶像,正如二十世纪九十年度末,小P孩都奉郑伊健为偶像一样。在香港电影中出演黑道英雄,周润发当作不二人选,(还有一个邓光荣,他在和周演的江湖龙虎斗里面,实在是双峰并峙,不相上下。后来邓和刘德华、黎明等人演过龙腾四海,看到刘德华站在他旁边,就像个小弟)
想起1997年左右,那时候我正上初中,学堂小饭馆里每天都放电影VCD,周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江湖情》、《英雄好汉》、等片,满足了我们对黑帮老大的所有幻想。老大就是该这样,气度非凡,留着大背头,睥睨一切。后来,我还看了《纵横四海》、《大丈夫日记》、《八星报喜》等片,又领略了他搞笑的一面,然后是《倾城之恋》、《玫瑰的故事》、《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话》,他演文艺片也还不错。
香港电影届对周润发评价极高,很多人认为他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好的男演员。他玩世不恭,却名利双收;他是属于天才型的演员,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陷,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无论演什么角色,还是在演周润发自己”。他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演不了知识分子,他觉得自己演的郁达夫就很失败。
不管怎么样,他还是香港最好的男演员--迄今。
NO.3 周星驰 无厘头派
《赌侠》中,周星星和刘德华是周润发的徒弟,片尾赌神现身,两人屁颠屁颠地跑了上去。这,是否也可说是一种传承。
周星星,我第一次看他电影是《龙凤茶楼》,这片当中周的无厘头只是初露端倪,还未成型。因此,片子不是特别搞笑,但我对他有了第一印象。直到后来看《鹿鼎记》、《白面包青天》、《唐伯虎点秋香》看得我哈哈大笑,才算真正领教了他笑死人不偿命的本领。
一部大话西游,让国内不少人奉为经典,他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了“解构大师”。不过,我始终觉得,他拍片纯粹就是为了搞笑,没想那么多“微言大义”、没那么多“解构”、“后现代”。大话西游,不是我喜欢的,我看了两三遍,至今还没看出有多么好来,我更喜欢他的《鹿鼎记》,让我从头笑到尾。
如今,他转变风格,票房成功,但看片时那种没心没肺的笑已很少,或不再。
NO.4 成龙 诙谐打斗派
成龙打功了得,但演技个人认为做作。他的做作,不等同于周星驰的夸张。周的夸张,是故意放大了肢体动作、表情来达到笑果,成的做作却是打摸滚打之余对表情的拿捏无力,成的做作数十年如一日,已成风格,于是我们也就渐渐习惯并欣赏这种做作。毕竟,你要打功了得,演技又了得,太强人所难了。所以,当成龙放弃打斗,去和舒淇谈情说爱,这做作便有点让人生厌,浑身起鸡皮疙瘩.
我最喜欢他的《宝贝计划》。具体怎么好,我没那文采,说不上来。
NO.5 李连杰 功夫宗师派
李连杰演的武术宗师最多,黄飞鸿、霍元甲、洪熙官、方世玉。看过黄飞鸿电影的人,几乎就把他跟李连杰等同起来。他往那一站,王者之气立现,不怒自威,气宇轩昂,眼神平和、睿智,换作是李小龙,则多了份戾气,眼神多了份杀气,换作是成龙,则降为和蔼可亲的武术顽童,气派全无。
李连杰在香港影坛,并没有取得双周一成那样的辉煌成绩。他的电影票房,除去去年的霍元甲,以前没拿过年度冠军,最好的也只是前几名。
NO.6 许冠文 冷面笑匠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许氏兄弟可说是独霸影坛。 这期间,除了成龙的偶露峥嵘,谁能撼其锋芒。
《半斤八两》、《鬼马双星》、《 天才与白痴》、《 摩登保镖》等,票房大获成功,艺术造诣也是可圈可点,《半斤八两》 还入选过1999年末香港某杂志?评选的十大港片。很可惜,我一部都没看过。但盘点十大代表,不可能不给他一席之地。进入二十一世纪,许冠文玩票性质拍的《煎酿三宝》,成为年度港片票房前十,不知道是说宝刀未老,还当说是后生可畏抱大腿。
N0.7 许冠杰 最佳拍档派
把许冠杰选进十大代表,主要是因为他和其兄拍的一系列电影,以及八十年代初的最佳拍档系列。最佳拍档年年成为港片票房冠军,证明许冠杰还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许冠杰,我看过他的《笑傲江湖》,除了老了点,气质方面还是挺像的。潇洒不羁、放浪形骸,道出了令狐冲的“浪子心声”。李连杰把令狐冲演成了武林宗师,而不是浪子;至于电视颁布的令狐冲,周润发动作太笨拙,任贤齐演成了小瘪三,吕颂贤,倒是还不错,但他的影响力有限。所以,至今,还没有完全让人信服的令狐冲出现。
NO.8 刘德华 全能派
刘德华,我是听着这个名字长大的,从懂事起。如今的香港电影,除了周星星和成龙,就数他最有票房号召力了。自从〈孤男寡女〉后,他的电影在香港就没有低于一千万的。合拍的天下无贼除外。这成绩,当年的老大周润发、成龙也没达到。
刘德华,属于“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天赋”这种笨小孩。他的演技几十年没有变化,永远在装酷,我是他的铁杆粉丝,我也不能不承认这点。多年的偶像身份,使得他面对镜头,不由自主地就装起来。装的比较少的是〈 黑金〉、〈孤男寡女〉,装的最厉害的是〈全职杀手〉、〈爱君如梦〉 。
我最喜欢他的〈孤男寡女〉。难得的文艺小品,又能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比第二年的瘦身男女要好。瘦身男女,只是靠卖苦力博同情。龙凤斗,则纯粹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个人秀。
NO.9 张国荣 个人魅力派
一部〈英雄本色〉,一部〈倩女幽魂〉一部〈 阿飞正传〉 ,一部〈霸王别姬〉,抛开偏见,你觉得张国荣够格入选香港电影十大代表吗?
阿飞正传没看懂,英雄本色太青涩。他演的许文强,又过于阴郁。只有霸王别姬和倩女幽魂,把他的气质发挥到极致。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边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这是一些人提到张国荣时最爱用的话。
其实我觉得他的一首歌词更适合他:“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开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
NO.10 梁朝伟 夺冠热门派
他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却不是票房的大热门,除了近几年的〈无间道〉、〈同居密友〉、〈行运超人〉等。但这些影片并不是靠他一个人来支撑票房。因此,他的票房号召力到底多大,不好说。
五届影帝,而且拿奖的次数比张曼玉更多。比起刘青云来,他太顺,得奖也更名正言顺。
其实还有蛊惑仔系列和漫画电影系列的郑伊健,他演技不佳,但是引领了一时风潮。蛊惑仔风行的时候,小孩子都想学他留长发,拿砍刀。他拍的〈风云〉、〈百分百英雄〉、〈中华英雄〉,面孔俊秀,表情单一,不得不说时漫画电影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