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无间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归的画面,有何深意
【为什么《无间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归的画面,意义何在?】
2002年12月12日上映的《无间道》 ,被称为香港电影寒冬中的救市之作,同时也是新世纪香港警匪片的里程碑巨作。
后来在2003年接连上映了一部前传和一部续集,组成了一个豆瓣平均分接近8.6分的三部曲系列,比《英雄本色》系列和《倩女幽魂》系列都高。
《无间道》的故事主要发生在2002年,而刘德华梁朝伟两大主角,开始卧底的时间是1991年,足足卧底了12年, 两个三年又三年 。
《无间道Ⅱ》的故事发生在1991年到2002年之间,主要集中在1991年、1995年和1997年三个时间段。
《无间道3》的故事则是在2002年之后,集中在陈永仁牺牲和刘建明的卧底身份被彻底揭穿,两个时间点之间。
在《无间道Ⅱ》中,最意味深长的一段,是结尾加入了 香港回归的镜头 ,香港警察更换警徽和肩章。
然后新的黑帮老大韩琛,悲伤的看了一眼老婆的照片,转身就涌入欢庆回归的人群中,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无间道》系列明明是以卧底为核心的反黑反毒警匪片,为什么《无间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归的画面,意义何在?
《无间道Ⅱ》是2003年10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2003年1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在《无间道》和《无间道Ⅱ》上映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2003年6月29日 ,内地和香港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香港电影不再受引进片额的限制 ,从此可以合拍片的形式进入内地市场,香港电影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在此之前,香港电影和其他外国电影一样,在大陆影院上映是受名额限制的。那个年代大陆也能看到很多港片,其实主要看的是盗版影碟,真正的院线电影,如1995年的《红番区》和《大话西游》等,只是极少数。
在此之后,香港电影只要加入几个大陆演员或其他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就可以成为合拍片,不受名额限制的进入大陆市场上映。
也就是说,香港电影从此不再只是针对香港,及曾经的东南亚,而是获得了整个中国大陆市场。
这对香港电影来说, 无异于一场回归级的大变革 。
两部《无间道》续集都加入了大陆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无间道Ⅱ》有大陆演员胡军参演,《无间道3:终极无间》有大陆影帝陈道明和黄志忠加盟。
所以,《无间道Ⅱ》中,加入香港回归的画面,正是对这个事件的呼应。
《无间道Ⅱ》给中港合拍片开了个好头,但那年的 大陆票房并不好,只有800万 ,《无间道3》因为有刘德华主演,票房3600万,排名第6。
2004年大陆的票房冠军,是周星驰的《功夫》,1.73亿;刘德华主演的《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分列第2和第3。
之后,中港两地之间的电影合作越来越频繁,但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大陆的电影审查制度,让香港电影在内容创作上,增加了很多的限制。
2004年,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一共32部,几乎是当年全港电影年产量的一半;2005年,合拍片数量开始明显减少,特别是港片主流的警匪和黑帮题材几乎没有了;2006年,合拍片就只有18部了。
所以,在《无间道Ⅱ》海报中有这样一句话:
《无间道Ⅱ》虽然是一部黑帮警匪片,但内容元素远不止黑帮和警匪那么简单。
新加入的吴镇宇成为男主角,他饰演的黑帮二代倪永孝,是全片最大的看点和惊喜,很多影迷喜欢《无间道Ⅱ》,都是因为他。
从倪永孝的角度来看, 《无间道Ⅱ》就是一部 枭雄 片 。
吴镇宇是公认的演技派,曾经5次提名香港金像奖影帝,可惜至今未获奖。在吴镇宇最有机会拿金像奖影帝的2000年和2004年,都输给了刘德华。
2000年的时候,刘德华凭借《暗战》获封影帝,而吴镇宇是那年的金马奖影帝,作品是《枪火》。
可是在那届金像奖上,吴镇宇提名影帝的却是《爆裂刑警》,《枪火》连影帝提名都没有,而最佳导演却是《枪火》的杜琪峰。
2004年,《无间道Ⅱ》的吴镇宇是公认的大热门,却仍然输给了《大只佬》的刘德华。
拿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不仅要讲实力,还要讲命。
《无间道Ⅱ》的吴镇宇拿不到影帝,似乎和电影中的角色倪永孝一样,没有输在实力,输在命。
《无间道Ⅱ》的故事一开场,香港黑帮龙头倪坤被暗杀,一时间社团群龙无首,五个分区大哥除了曾志伟饰演的韩琛忠心,其他四位大哥都各怀鬼胎,决定联手反倪家。
这一晚之后,倪永孝顺利上位,香港的黑帮天下还是倪家的。
四年之后的1995年 ,根基稳固财力雄厚的倪永孝,开始着手清理门下的五位大哥了,除了当年想反的四位,还包括忠心的韩琛。
因为倪永孝查到,当年老爸是韩琛老婆派人暗杀的,而下手的正是韩琛派到警队的卧底刘建明。
四位大哥顺利被铲除,韩琛的老婆也被干掉,胡军饰演的高级督察上了黄秋生饰演督察黄志诚的车被炸死;只有韩琛命大逃过一劫,但只能在泰国流浪。
甚至,张耀扬饰演的警方卧底也被倪永孝除掉了。
这一晚之后,倪永孝的黑帮天下更稳固了。
不久,倪永孝开始学讲普通话,把他的黑道事业洗白,并积极向政坛发展。
这时候,远在泰国的韩琛和黄志诚开始合作,他愿意做指证倪永孝的污点证人,因此倪永孝参加回归晚宴的请帖被收回,其顾问候选人的资格被取消。
回归前夜 ,倪永孝在大排档被爆头,连他早早移民加拿大的家人,也被泰国帮冚家铲。
6年时间,香港最大的黑帮家庭倪家被连根拔起,香港从内到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代表旧时代的倪永孝被取代,这是 历史 的必然,也是他的命。
然而,故事远没有结束。
韩琛渐渐接管倪家的地盘,成为新的老大,和泰国的新毒枭成为拍档;卧底的陈永仁和刘建明,都还没有暴露,任务在。
【1992年,曾志伟凭借《双城故事》,战胜大热的《跛豪》吕良伟获得金像奖影帝,他是真有影帝命。】
在《无间道Ⅱ》故事中的这6年,不仅是香港电影从辉煌的巅峰急速衰落的关键几年,也是香港市民人心最动荡的几年。
1991年,中国华东水灾,香港600万市民在赈灾时表现出的全是团结和爱国;然而到1993年开始,就迅速进入移民潮的高峰。
在1997年前的10年里,有 超过30万香港人移民国外 ,多以中产为主,其中大部分去了加拿大。【许冠杰在1992年移居海外,周星驰也曾想移民加拿大,无奈因特殊原因被拒。】
神奇的是十年后,也正是《无间道Ⅱ》上映的2003年,香港开始出现明显的移民回流潮。
一方面是香港回归后,虽然经历了一轮灾难级的金融风暴,房价暴涨,香港却能继续安定繁荣,依然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加拿大等移民目的地国家的生活很舒适,但却不适合事业的发展。
所以,《无间道Ⅱ》中表现出的香港人过去的移民心态,和当下拥抱回归的心态,也正是香港电影人对整个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渴望和挣扎。
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香港电影渐渐融入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也迅速从亿元票房发展到50亿元级别的规模。
这对香港电影来说,确实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❷ 《无间风暴》上映,差评一片,陈小春也救不了没落的古惑仔电影,你喜欢吗
电影无间风暴在优酷和爱奇艺两家平台上线,开启了网络首映模式。该片由陈小春与汤镇业跟林雪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可谓是在演员质感上高度还原了当年香港古惑仔电影的气象。不过影片上映之后,豆瓣等处形成的影迷短评状态并不理想。甚至于可以说是清一色的差评。显然观众对于陈小春的这部新作,并不满意。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无间风暴在类型片上有些不伦不类了。这部电影一面想要还原当年古惑仔电影的气质一面又不得不在无间道式的警匪谍战内容上做文章,结果造成两边的类型都没有做好。古惑仔不古惑仔,警匪谍战不警匪谍战。显然无间风暴想要学习别人的东西太多,最终造成了自己四不像的状态。
无间风暴上映差评一片,陈小春也救不了没落的古惑仔电影你喜欢吗?无间道的真正本质不是警察和强盗之间的枪战,也不是激烈的战斗而是在敌人和我们自己之间。有一个内在的幽灵,而这种内在的幽灵必须隐藏得很深。需要有高水平的智慧并且不能有牵强的情节逻辑。这需要编剧在写作和创作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同时无法复制这种悬念脚本因为所有悬念主线都为粉丝所熟知,而已使用的悬念注定将难以使用。脚本的悬念严重不足无间风暴。此时电影处于想要古惑仔但不想要古惑仔,并且想要地狱事务而不是地狱事务的状态。电影爱好者不可避免地会对陈小春的新电影发表负面评论。
❸ 《无间道Ⅱ》是否延续了《无间道》的精彩
这部电影是新时代的序幕与旧时代的终结,他让香港电影进入一种细节刻画的时代,这种细节化抛弃的是原来香港电影相对粗糙的画面质感和想一段是一段的感觉,香港电影自身质量的原因,使得产量锐减,让大量的专业人员转行或者失业,所以这部电影救活了香港电影产业。另一次就是阿孝丢黄纸,而永仁正看着,而恰巧阿孝丢完也看向永仁。我开头说有两个意思,现在就是讲这第二个,阿孝看到永仁,冲他又是那样的笑,又托了托鼻梁上的镜架,没看漏的话这是整部片唯有的两次托镜架,都朝着他这个同父异母的细佬。 但是倪永孝看到永仁揭开盖把手伸进果皮桶的时候,他大声喊了句“永仁”,然后又恢复了之前温文的口吻:“过来影像。”他喊永仁那阵,表情好似发现什么那样急切,没了之前两兄弟间虽然奇怪但是有些许温暖的眼神。我不知道永孝丢那张黄纸到底是不是为了试永仁。但是我认为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怀疑永仁了,甚至更早……之后他同永仁讲,“以前阿爸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我都是,希望你也是。”他要永仁回家帮手,约定一起去谈单生意。 但是这个是什么生意呢,我们大家都知了,演了一出戏,转移警方的视线,同时有了自己最好的不在场证明。
❹ 无间道(知乎)
说起《无间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什么?是梁朝伟中枪倒地后死不瞑目?还是剧中反复播放的“刘德华望著梁朝伟离去的背影,内心痛苦身不由己的说着:“我愿意跟你换。”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中难得的佳片,不仅是因为它群星璀璨,更令人值得品味的是“它的结局”!
众所周知,《无间道》的结局有两个版本,一是香港版:刘德华出电梯后表明自己的警察身份,继续做他的“卧底”;二是大陆版:刘德华出电梯后被立即逮捕,沦为阶下囚。
刘德华说,香港版的结局太过悲惨,尤其是陈永仁最终悲情的殉职,使《无间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大圆满模式。
不过,正如无间道所谓的“凡被打入无间地狱的,永无解脱希望,要经受五种无间之苦”,即时无间、空无间、罪器无间、平等无间和生死无间。
陈永仁牺牲了,大家为他而惋惜,其身份在死后也被证实,他得到了最后的解脱;而刘健明在梁的墓碑前站定,敬礼,一身高级警官的制服,虽英气逼人,但眼神里幷没有丝毫的得意。
他看到的是一个曾经和自己一样身处无间地狱的人,只有陈永仁才最能了解是非难辨,身份错乱的痛苦。除了惋惜,感慨,刘健明的眼神里更多的是敬佩!
另外,还有做回一个好人的决心和真实身份让他始终无法得到解脱,即使身份不会被发现,但无间轮回不可避免,除非死亡!
这就是影片反复播放陈永仁离开警校的时候,刘德华望著梁朝伟离去的背影,内心痛苦身不由己的说着:“我愿意跟你换。”
相对于第二种结局,第一种更加突出人性,表现出了人性的真实。尽管陈永仁的牺牲是悲情的,但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陆剧情相比,刘健明“进化”为“好人”,洗心革面的一种自救、自觉,也是人性本善的自我回归!
从结局中打破国内大多数电影坏人一定死的常规思维,用更加婉转的方式突出“无间”这一主题,可见导演的良苦用心!
我看到港式结局。
❺ 《无间道》三部曲对香港电影有何影响
《无间道》三部曲,对香港电影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
连着把三部影片一起看完了,觉得第三部似乎最好,影片的人物性格、矛盾发展以及内幕揭开都刻画得最深刻、完整。其次是第一部,情节的发展、节奏的把握都很不错,似乎第二部相对薄弱些,年轻演员毕竟不如大牌演员资力雄厚,另外,对陈永仁的身份的交代似乎太刻意戏剧化了,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黄警官和卧底警察陈永仁,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不会是这个样子的,那也太不合人之常情了。
视觉、剪辑、音乐甚至加上杰出的表演也是无力拯救一部烂片的。《无间道》的成功还是扎根于它的剧本——说起这个,它对香港电影产业的重要影响应该包括对完整剧本的重视程度吧。麦庄组合确实优秀,但是没有达到《无间道》那么优秀。《无间道》的剧本,其实是经他二人创作,再由香港电影产业修订而成的一个奇迹般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