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
扩展阅读
电影世界畅游记怎么样 2025-08-11 11:40:39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

发布时间: 2025-08-11 04:14:44

❶ 香港电影的发展史及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作为全球电影史上的奇迹,曾是仅次于好莱坞的电影大国。其在艺术和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标志着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先河,最辉煌的篇章令人难以忘怀。香港电影的发展起源于1896年,随着法国影片的引入,1903年整部故事片《基督的受难》的公映,标志着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1924年后,尽管以西片和上海影片为主,但香港电影逐渐成长,1935年有声电影的兴起,以及1941年日本入侵后的停产与复苏,都为电影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1958年邵氏电影的兴起,标志着全盛时期的开始,邵氏影城的启用和新科技的应用,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使香港电影迈入成熟阶段。1970年代,嘉禾公司以李小龙的功夫片为标志,为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1980年代则是全盛时期,新艺城和石天、麦嘉等人的作品如《最佳拍档》等成为经典。进入90年代,香港电影迎来了黄金十年,王家卫、徐克等导演创作了多部佳作,而90年代末的电影市场则开始走下坡路,香港电影逐渐与内地融合,呈现新的合作模式。

如今,香港电影虽然面临演员青黄不接的挑战,但其独特的文化底色和深厚历史,仍值得期待新的突破。电影行业需要创新,正如人生一样,不断前进才能带来惊喜。老一辈的演员如张家辉、古天乐等撑起了香港电影的一片天,但新生代力量的出现对于保持活力至关重要。

❷ 黄沾: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绝唱

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武侠剧本的创作达到巅峰,华语流行音乐也逐渐发展,在武侠电影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过程中,众多优秀的作品相继诞生,其中,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以及《黄飞鸿》系列,经久不衰,至今仍负盛名。

在这几部耳熟能详的电影里,歌曲和配乐大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黄沾,原名黄湛森,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生于广州,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最初从业广告、电影、作曲,担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自然不必多说,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而倪匡也不遑多让,他以工人出身,自学成才,创作出《六指琴魔》和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等经典作品,也曾代笔《天龙八部》,因为讨厌阿紫,故意将她的眼睛写瞎,弄得金庸哭笑不得;蔡澜则以电影入行,曾操刀制作过邵氏鼎盛时期的诸多电影,后来进军商界,成为饮食大亨,安命乐活,在《舌尖上的中国》摄制时受邀担任节目总顾问。

这三人至今健在,在那个“黄金时代”谢幕以后功成身退,笑看风月,而黄沾却早在2004年就病逝于癌症,只留下他的作品成为世间的绝唱。

《沧海一声笑》是黄沾为徐克监制、胡金铨执导的新武侠潮领军之作《笑傲江湖》创作的主题歌,迄今为止,这首歌仍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金庸原著中武侠精神的画龙点睛之作。

黄沾匠心独运,倒用中国传统音乐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将其演化成起伏有致、朗朗上口的旋律,再配上侠情满怀、洋洋洒洒的歌词,立时呈现出一副烟雨迷蒙、江山迢迢的画面来。出没风波里,笑傲江湖间,那泛舟河川的逍遥自在,指点江山的英雄气度,顿时跃然纸上,令人神往。曲洋和刘正风一正一邪两大高手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和看淡生死的豁然潇洒也因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这首在当年就分别囊括了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主题歌两份殊荣的歌曲,流传至今,毫不褪色。无论是许冠杰的粤语版本,还是罗大佑、徐克、黄沾三人合唱的版本,歌声未起时,仅仅前奏的琴音和笛声,便早已让人如痴如醉了。

在黄沾看来,“大乐必易”,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很古典的“两段式”。相比于老友顾嘉辉,对于自己在作曲方面的不足,黄沾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因此他自己同时包揽词曲创作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每当要兼顾两者的时候,他的作品大都有一种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古典情怀。

    黄沾为徐克监制、程小东执导的影片《倩女幽魂》系列打造的一系列歌曲,都非常鲜明体现出这一特点。其中,那一首由张国荣演唱的《倩女幽魂》更展现出黄沾深厚的古典诗词底蕴。“人生路美梦似路长”,借由宁采臣行路之坎坷和小倩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在悲叹人生波折和美梦幻灭的同时,黄沾的每一句词都似有意似无意地在电影内容和象征意义之间跳跃,让人听来,觉得这首作品似乎在言鬼之外别有一番意味。

《倩女幽魂》歌曲旋律悠扬婉转、娓娓动听,与哥哥的歌声相得益彰,曲子里浓郁生香的古典风味也因之扑面而来,以至于今日,这首歌都不失为“中国风”的经典范例。出于人们的钟爱,后来2011年电影翻拍时,仍然采用了这首歌作为片尾曲,以示致敬。

由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黄飞鸿》系列可谓家喻户晓,与之同时声名远播还有其中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这首歌的曲调改编自古曲《将军令》,不过这并非先例,早在第一代“黄飞鸿”专业户关德兴师傅在电影中塑造黄飞鸿的银幕形象时,衬托的背景音乐就已是这首《将军令》了。而在黄沾手中,他独运匠心,彰显了古曲中的“羽”声,使其更加慷慨激昂,有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为之填上了阳刚意气的辞藻,于是就有了这首字字铿锵,豪迈磅礴的《男儿当自强》。

    在最初的《黄飞鸿》和《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这两部影片中,演唱这首《男儿当自强》的都是多年来以硬汉爷们儿形象立足于演艺圈的巨星,一位是唱着《真的汉子》、《敢爱敢做》而为大众熟悉的林子祥,一位是动作巨星成龙,到了第三部,索性变成了大合唱。无论哪个版本的《男儿当自强》,编曲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最经典的版本还是林子祥的首版。林子祥是香港乐坛最高音的男歌手之一,他天生有一副极具冲击力和爆破力的嗓音,由他演唱《男儿当自强》再合适不过,乃至于让所有的后来者相形之下,尽皆黯然失色。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辟天地。为我理想去闯,碧波高涨。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即是男儿当自强。”黄沾笔下寥寥,却力透纸背,以大义凛然之概一扫流行歌曲的小家之气,让黄飞鸿的民族英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一股顶天立地的精神气魄。

    眼下文化轻慢,文化产业却高速发展,香港电影也受到了冲击,昔日的辉煌渐渐消失在时代的灰烬里。在如今的国内市场里,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甚至文学和艺术,都陷入了一派靡靡的境地,遍地草木,可惜一片荒芜。似黄沾老先生笔下那般或悠悠荡荡、一唱三叹,或慷慨振奋,掷地有声的作品,已成绝响。

另:“沾”字如今多作“沾”,字意相同,多用于人名,如曹雪芹之名也是此字。

❸ 哪几年才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个人觉得整个九十年代是香港的黄金电影时期。老中青齐聚一堂,本来火的就更火,像成龙、发哥、李连杰、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后起之秀如周星驰,小时候就是看星爷的各种无厘头电影长大的。金城武吴彦祖陈冠希,这几个也是90年代的中流砥柱,主要是颜值方面的~

❹ 为什么说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一个地区能够在影视,歌坛等方面得以繁荣壮大,这与当时的地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香港也是如此!这里我想分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

当然,这其中更离不开香港地区在八九十年代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演员和歌手,比如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刘德华、黎明等人演唱的歌曲深入人心,填词人以及作曲家如黄沾、顾嘉辉、卢国沾、许冠杰、林夕等直到现在也被大众熟悉。

❺ 为什么现在香港的影片,无法超越90年代的香港影片

我们无论如何都得承认,曾经的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的香港有着“东方好莱坞”的美誉。无论是演员、歌手还是导演、编剧,都非常优秀,而今这一“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原因很多下面简单说几个。

现在的香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新的优秀的演员、导演或者编剧了。现在的香港导演圈中还是徐克、吴宇森、王晶等人在苦苦支撑,新人导演几乎没有哪个特别出彩的。

像是张国荣、张曼玉这样的国际巨星更是没有,甚至连苗头都看不到,要知道就算是美国好莱坞也是要靠着“巨星效应”支持的,更何况只是“东方好莱坞”呢?

“后继无人”是香港影视圈至今没有起色的根本原因,当年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受到的思想启蒙普遍是“新浪潮”,而如今呢?泛滥的充斥的廉价文化下,“娱乐至死”已经越来越明显,像许鞍华这样导演还会再有吗?

近些年的香港电影普遍质量偏低,包括前段时间上映的带有“原汁原味”香港味道的《妖铃铃》也不受观众喜爱,徐克的《奇门遁甲》口碑票房双失败,吴宇森的《追捕》被集体嘲讽。

现在的香港电影人,唯一还能在大陆保持“节操”的可能也就剩下“大家都欠他一张电影票”的星爷了,但是电影票早晚有还完的一天,以目前星爷电影质量的发展,我认为“还完”的一天越来越近了。

除此之外,现在频频曝出的香港影视圈“性丑闻”事件,让大家看到了香港影视行业最为黑暗的一面,由此可见香港的娱乐圈体制也是存在巨大问题的,这样的问题也终将成为影视行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老影人几乎“江郎才尽”,新的影人又难以出头,加上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香港电影走向没落几乎是必然现象,想要改变,最先要在体制上寻求突破,培养新力量,才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