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莱坞的“中国梦”之地,你知道是哪里吗
13亿人口的中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样一块香饽饽好莱坞自然也是不可能放过的!用着中西文化结合的香港自然成为了好莱坞中国梦之地的第一选择,而有着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广州也吸引到了好莱坞的注意,象征着现代化繁荣大都市的上海也是好莱坞中国梦之地之一。
三、上海是中国繁华的象征,上海滩成为了好莱坞的现代都市中国梦之地
好莱坞的大片往往都少不了在现代大都市的场景,尤其是像《速度与激情》《007》这样的动作片,在现代大都市拍摄会给到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
而在中国选景的话,中国最有现代都市的味道的城市也就是上海了,上海滩的繁华是中国人的骄傲,而且这样一座现代大都市在视觉效果上肯定也是不会差的。
总结
好莱坞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影视界走出国界迈向世界的第一步,香港、上海和广州只是中国和世界影视文化交融的第一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好莱坞中国梦之地。
⑵ 高分!好莱坞对香港电影产业的影响!!
香港誉称东方好莱坞!
先从好莱坞与香港的电影历史背景来看一下.为什么世界电影第一大产业,在美国好莱坞形成?美国建国只有短短二百多年,但也富强了整整二百多年,这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欧洲被二战差点拖垮,但美国却成了二战最大的受益国,社会政治济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批人才纷纷涌入,值当盛世之际,娱乐业重镇自然也非它莫属.苏联的电影业听说当时也是很强,还产生了塔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大师,俄罗斯在文学上是我精神的故乡,但现代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就我看过的象<雁南飞>这样的电影,显然不能和好莱坞比,极*权*体制必然讲求单一的文化结构,我估计当时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泛政治化教育片,充其量和印度电影水平差不多,只数量多根本没用的.在艺术片的领域,现在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完全可以与好莱坞相抗衡,但商业片领域几乎没有涉及.
在亚洲最有可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其实是日本.日本从十九世纪甲午战争以后,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亚洲的宗主国.虽然二战是战败国,各大城市还被美国飞机夷为平地,但五十年后,进步神速的日本无疑在各方面仍然是亚洲的最强盛国家.他们的卡通片一直是霸主的地位,九十年代日本青春日剧风靡全亚洲,而他们的电影业水平,比卡通差点,比日剧强点,总体水平也很高,绝不下于中国内地和台湾.但日本文化谁都看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单一,太单一了.根据<菊与刀>作者的分析,日本的民族性格也很矛盾和复杂,用耻感文化来形容,我真觉得太像了.但不知怎么回事,日本文化表现出来的就是单一,美是美到极处,但敏感脆弱,固守于一处.他们所有的优秀发明,都归到了一个套路里.所以,曾经令我着迷不已的日剧,现在整体水平还不如中国内地刚兴起的连续剧.但日本国家实力摆在那儿,后劲很足,哪天他们福至心灵,我们追都别想追.撇开日本,能成为电影业基地的还有印度韩国,但印度至今宗教信仰浓厚,极度缺乏现代性,不说了,而韩国影视业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我看过一些,应该说比较不喜欢,只有金基德给我印象深刻,韩国影视虽然现在很火,但文化特色,总体水平根本无法和日本中国相比,我不看好他们,也不说了.
中国内地有上百年的天灾人祸,建国后三十年封闭,原来旧上海的电影从业者都去了香港,香港便成了东方好莱坞,从这种简单比较是不是能看出,香港电影产业的辉煌是不是也很侥幸呢,是不是也具有历史环境上的天生不足之处呢.
第二我们从文化内涵上看.何为艺术?广义上说,只要美的,独特的,都算艺术.狭义上说,艺术不是商业片讲求的感官刺激娱悦,而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命脉的显现,是历史社会血肉的一个有机部分.可我们惊讶的发现,香港电影从李小龙那个时代起,虽然影响巨大,但成功的都是商业片,竟然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片导演.王家卫在形式画面情调方面,做出了新意,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上,也算有些内涵.而关锦鹏,许鞍华,陈果,张婉婷拍的其实都是伪艺术片,没有一点心灵的冲击力.
我看过好莱坞60年代以来的所有获奖电影,我发现大部分都是艺术片,就说<魔戒><勇敢的心>这样的商业片,也都冠以史诗二字,香港那么多商业片,有哪部敢称之为史诗(比如影响巨大的武侠片)?面对好莱坞艺术片赚钱(<阿甘正传><教父>风靡全球),商业片又极具艺术价值,香港电影集体失语.问题在于,香港影人只为赚钱拍片,比如一个片子火了卖钱了,就一定要跟风把它拍烂拍死为止,而很多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也绝非虚词妄言. 周星驰搞笑片十多年来的一枝独秀,恰恰说明了港片精神上的单薄可怜.造成的结果就是,港片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没有一点厚重感.只能以<夏日么么茶><求爱上上签>这样的片子博小姑娘青睐,以华而不实的枪战片古惑仔片欺骗无知少年.昔日的辉煌,在于港片突然横空出世,新鲜刺激,但技术与文化内涵也只是刚具雏形,现在,吴宇森,林岭东,去了好莱坞,徐克和唐季礼最近几部电影差强人意.世道漓俗,人心不古.俱往矣!
第三,成也市场,败也市场.97前后,大批香港电影人奔赴好莱坞,跑掉了一批中坚力量,这有多方面原因.价值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一大原因,但市场的吸引也是主要原因.在资讯发达的年代,市场服从的是赢家通吃的规则.比如,在电视上转播乔丹比赛的时候,你还有兴趣换台看国内的甲级男篮么.好莱坞历史上多次吸引外来生力军,强大自已,这次它把视线转向东方,利用自已强大的资本和市场,挖香港电影的墙角,结果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真的又一次赢了.而香港电影的后备力量却严重不足,有才华的新锐导演没有几个,港片自然举步惟艰.本来拍片就是为赚钱,面对巨大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在好莱坞拍一部主流商业片,导演的酬金一般是几百万美金,而在香港只有几十万美金.成龙在好莱坞拍了那么多烂片,他自已也有点过意不去,但说起那边来,钱确实好赚啊,他的身价一部就是二千万美金.换作你,你去不去?
这几年香港电影吸纳了许多内地演员,许多方面也作了交流互动,这是可喜现象,说明香港影人很聪明善于变通,但我估计内地帮不了什么忙,为什么呢?这我到第五点时再说.
第四,还是市场.八十年代,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仅在内地就取得了一亿多的票房,八十年代啊,简直乐坏了电影公司,再到东南亚跑一圈,还不赚个盆满钵满,这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有谁不愿意?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经济滑坡,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影业自然受到牵连,据说制片人有了个好本子,根本已找不到人来投资了.到底是个什么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但来看看我们内地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年,内地经济以每年平均百分之八的速度高速增长,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内地的市场巨大,应该需求比原来更加旺盛啊,可还是败在市场手里.因为市场空间被其它娱乐形式大大挤压后,市场反而变小了.八十年代看电影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可现在青年人最喜欢的是上网.就算要看电影吧,网上看,或者,七块钱买张盗版DVD,一块五租个碟(我们这儿的价钱),回家对着家庭影院,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服的看,所以,除了谈恋爱的已经很少人跑电影院了.
我九八年参加工作,是在文化宫,电影院也呆过,亲眼见证了我们这个苏北小县城电影市场的萧条.最多那时,我们城区一共有五六家电影院,各个乡镇也都有一家,当然,所谓的城区,只是一条叫人民路的主干道,加上几条破旧不堪的次干道.但到九八年时,电影公司倒闭,下属摩登影厅关门大吉,只剩下了我们工人影院和人民影剧院两家.不过就是那时,每逢大片和周末工薪场,影院里还总是坐满了人,承包老板只要一年搞好几个大片,拉几个学校,那是稳赚不赔,碰上<泰坦尼克>,一个片子据说就赚了十多万.而时代与社会的变革的影响,那时已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方面深深体现了出来,随着国企纷份倒闭,工人下岗,私人企业增多,城市不断拆建改造,服务业娱乐业兴起,我们这个小县城是一年就变一个样,游艺房,茶餐厅,加啡馆,保龄球室,泡脚按摩店,迪厅,演艺厅,KTV,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起,每隔一段时间就听朋友谈起,哪儿又开了一家好玩的去处,而且由于我们这儿是小地方,只要是新开的休闲娱乐场所,必定是蜂拥而去.前两年,我在报上看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网吧竟然达到了六十多家,而我估计,现在起码有一百家左右了.在此情形下,电影院的生意就可想而知了.我师傅有次回来,闲聊间向我问起,今天有几个人呐?我回答,今天不错,有十几个人.我师傅瞪大眼睛,你说什么?十几个人就算多了?我说,你老知道的,以前就算是暴雨狂风,也是从来没有”白板”的,现在晚上到了放映时间,往往左等右等不来人,常常关门提早下班,有时来了两三个人吧,老板掐指一算,还不够开消电费呢,所以退了票仍然是提早下班!后来,人民影剧院被改做演艺厅,而我们工人影院在04年终于因为城市改造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的影城,有位市长要求我们影城必经营电影,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做电影朝天蚀本,怎么养这么一大帮人?我估计最终方案是折中一下,只有一个厅做电影,豪华装修提供贵族享受,其它三个厅全部出租.
所以,这样来说文化生态也是变动发展,自生自灭,强求不得.香港电影人曾发出求市的倡议,此话很不通,市场可以救么?艺术可以救么?电影业曾经担负的娱乐主体地位,已被更强势的电脑游戏互联网所取代,而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将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未来互联网上的某种新艺术.以前的古典音乐,绘画,文学,不也是早让位于现代流行艺术了.现实与艺术的相互影响本该就是这样,香港电影人可以执着,也可以离开,不管什么选择,实实在在做些事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电影在今天仍然是主流的艺术形式,我们说港片的没落也是相对于以前的港片和好莱坞相言的.
第五,前不久奥斯卡直播,一档娱乐节目请了一个香港导演做嘉宾,面对举世注目的奥斯卡,确实有点叫人眼馋,这位嘉宾说,我听说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为什么我们要去羡慕他们,我们可以把自已的电影业做强了,然后把全世界的人请来.我当时一听有点心动,就象拯救香港电影有种说法,内地发展力不可估量,可以强强连合优势互补,溶入内场电影业寻找出路.这种想法可能很普遍,但不过是打官腔说套话罢了,这个香港导演片子拍得不咋样,但我想还不至于如此无知.
我们这个最大的经济体,真是那么神奇么?以人均GDP算,我们还是小康社会啊.以前太穷了,现在有了点钱以后,常有人喜欢这么说大话.我们其实仍然不富,更不强.我们的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做人家的廉价加工厂,利润率极低,但遭到国外多次反倾销,还被迫汇率升值后,便急着谈创新型国家了.好吧,就算再用二十年,技术创新上可以比比日本韩国了,那么基础科学领域呢,我们未来五十年可以出几个诺奖获得者么?再说,关系着国家民族精神根基的人文思想领域,由于历史革命和意识形态等原因至今一片荒芜.而教育这么重要,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改善?有一种观点是,经济发展了富裕了,民*主*自*由自然会瓜熟蒂落,但反过来说也一样有道理,如果不从制度上来保证,那么社会的发展当然是危险的,比如象拉美非洲一些国家,总是出乱子.国外学者甚至把中国未来会发生什么,看成是世界未来二十年的三大不安定隐患之一.
前几天,我们单位一个承租户来办公室找我们主任谈话,他是大承租户,财力雄厚,在停车位广告位方面要求得到更多的份额,我们主任不同意,说必须照顾中小承租户的利益.但不管我们主任怎么说,他胡搅蛮缠装听不懂,最后,说着说着终于说漏嘴了,他说,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强者生存,他们没本事,就得让我们有本事的.我知道他这样说一点都不稀奇,平时里我接触的一些人更卑劣无耻,可当时我还是惊讶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实处境啊.别看我们中国人表面上和气客套,其实很多人内底里全是魔性鬼气,没一点人样,.而我在媒体上经常听说的是,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中国要维护世界和平什么的.
香港电影曾被称作奇迹,可要说奇迹,本来就是长不了的.它难道注定要如夜空的烟花,绚丽灿烂,却只能经历短短的一瞬么?我不知道,我可没有法子,我也不抱什么期待.
⑶ 有哪些好莱坞的电影是在中国取景的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它是现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而且中国境内的很多风景名胜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2012》是一部非常棒的灾难片,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球轰动。人们希望看到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部电影的情节中,玛雅人的预言成真了。2012年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由于太阳和地球本身的活动导致海平面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青藏高原成为人们最后的希望,于是人们在青藏高原建造了三艘诺亚方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影片最后一部分拍摄于青藏高原,也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了喜马拉雅山,了解了我们藏传佛教。
⑷ 香港电影和好莱坞到底是谁借鉴谁了
从电影内容,比如说剧本、片断、处理方法等等,双方都有借鉴。好像港片借鉴的更多一些。从商业推广、运作方式商来说,西片制片商是很成熟的。一部电影出来,往往能赚四五遍的钱:本地市场、海外市场、音像制品、电视台播映权、相关产品版权等等。比港产片要成熟的多!
⑸ 好莱坞的中国华人演员拍过哪些好莱坞影片
好莱坞的华人导演、演员不完全记录
姓 名:Hark Tsui
徐克(大陆译名)
徐克(香港译名)
徐克(台湾译名)
◆ 出生日期:1951年1月2日
◆ 出 生 地:Vietnam
◆ 主要身份:Director, Procer, Writer
作品年表 - Director
• 蜀山传 The Legend of Zu (2001)
• 雷霆一击 Knock Off (1998)
• 反击王 Double Team (1997)
作品年表 - Procer
• 散打 Xanda (2003)
• 铁猴子 Iron Monkey (2001)
• 黑侠 Black Mask (1996)
• 新龙门客栈 Dragon Inn (1992)
作品年表 - Writer
• 铁猴子 Iron Monkey (2001)
[IMG]http://www.mov8.com/gallery/people/h/hark_tsui.gif[/IMG]
----------------------------------------------------------------------------------------------------------------------
◆ 姓 名:Corey Yuen
元奎(大陆译名)
元奎(香港译名)
元奎(台湾译名)
◆ 出 生 地:Hong Kong, China
◆ 主要身份:Director
作品年表 - Director
• 非常人贩 The Transporter (2002)
• 拳神 In the Name of Heroes (2001)
[IMG]http://www.mov8.com/gallery/people/c/corey_yuen.jpg[/IMG]
----------------------------------------------------------------------------------------------------------------------
◆ 姓 名:Ang Lee
李安(大陆译名)
李安(香港译名)
李安(台湾译名)
◆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23日
◆ 出 生 地:
◆ 主要身份:Director
作品年表 - Director
• 绿巨人 The Hulk (2003)
• 卧虎藏龙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
• 与魔鬼同骑 Ride With the Devil (1999)
• 理智与情感 Sence & Sensibility (1995)
2003-11-14 01:34 Karen-MORE
◆ 姓 名:John Woo
吴宇森(大陆译名)
吴宇森(香港译名)
吴宇森(台湾译名)
◆ 出生日期:1946年5月1日
◆ 出 生 地:Guangzhou, China
◆ 主要身份:Director
◆ 人物简介:
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1951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由于父亲患病不能工作,由母亲负担养家的重担,生活十分清苦。中学刚毕业时父亲就去世了,全赖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家计,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此时吴宇森就读于一家教会学校,精读了许多神学、历史、哲学、美术著作。吴宇森中学时代经常从课堂上溜出来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他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画面都充满了动感。吴宇森最崇拜的导演是法国暴力导演皮埃尔·迈尔维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着浓郁的人情味。但对吴宇森影响最大的人却是拍过《野人帮》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说,吴宇森电影中对慢镜的运用以及让角色在圣歌中进行搏命激战的处理方式都是山姆电影语言的发扬光大。
1971年,吴宇森到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横行无阻,吴宇森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用吴宇森的话说,“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那么就会很象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张彻身边两年后,吴宇森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此片的武术指导就是今日香港影坛的大哥成龙,当时两人都是影坛小辈,所以《过客》也没有产生什么反响。之后他到嘉禾担任导演长达十年(1973-1983)。在这十年间他拍了许多完全讨好市场的喜剧,1973年他导演了《铁汉柔情》,之后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电影,如《女子跆拳群英会》(1976)、《帝女花》(1976)、《少林门》 (1976)等,后他又执导了《发钱寒》(1977)、《大煞星与小妹头》(1978)、《哈�夜归人》(1978)、豪侠(1979)、《滑稽时代》(1980)、八彩林亚珍(1982)等喜剧电影。这段时期被他自己称作“喜剧的十年”。
1983年他从嘉禾到新艺城后,事业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湾沉潜了将近三年。然而他也因祸得福在台湾交了许多好朋友,也见识到台湾演艺圈中迥异于香港的浓郁的人情味。在1985年《笑匠》票房惨败后他只身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于中国电影工作室做制片助理和剧本检查员。在这期间美国的新生代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伯力克给了他很多灵感,他们作品中的暴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期,吴宇森的电影生涯停滞不前。1986年在徐克的帮助下,成功执导了《英雄本色》,该片奠定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以至后来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双雄》(1989)都沿袭了这一风格.
《英雄本色》不仅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座丰碑。在创作此片时,吴宇森豪气必现,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报复尽透每一个画面,其精细的分流与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无可挑剔。这部大场面、高质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观众和影人。这部片子还为香港电影发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晓东、潘恒生、张国荣以及当年同样失意影坛,被称做“票房毒药”的周润发。吴宇森是进行了一次赌博,然而他赢了,一群失意、蛰伏的男人征服了命运,相互迸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1989年的《喋血双雄》也许是吴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吴宇森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创造出的意境: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吴宇森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暴力美学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中掠过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象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出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双雄》后,吴宇森因意见不合脱离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自组公司拍摄了《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辣手神探》等动作片。
1993年环球电影公司投资请吴宇森执导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虽然《终极标靶》推出后洛杉矶时报把吴宇森做为头版人物,影片拷贝卖了1600个,但这是一部变了味的吴宇森电影。影片中虽然也有圣歌中飞舞的白鸽,但却少了那份一贯的诗意,它更象一部尚格云顿的动作片。事实上,吴宇森电影中的武打戏在香港导演中连中等都算不上,所以当影片面世后为了适应尚格云顿的影迷,环球公司又派一名“资深动作片剪接专家”对影片进行了重新剪接。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终极标靶》并不是真正的吴宇森电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断箭》。《断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饰演奸角的约翰·特拉沃尔塔模仿周润发的每一个动作,从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烟姿势,都极具神韵。同时,吴宇森设计的动作戏和各种细节令人应接不暇。本片是吴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国电影的套路大展拳脚,此时他已真正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电影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着重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这一点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亦着迷于这部电影。与以往处理人物的风格一样,该片的主人公亦处于正邪之间。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与尼古拉斯·凯奇,本来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但经过交换面孔后他们基本上成了同一个人的两种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节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坏人会比好人处理得更好,譬如后来凯奇换了特拉沃尔塔的脸之后,给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还教会他女儿怎样保护自己。吴宇森在片中充分发挥了凯奇和特拉沃尔塔的表演天才,他让观众在看到两大演技巨星的眼神变化时感受到他们心理的转变。吴宇森对两大巨星的驾驭显示了大师级的风范,凯奇和特拉沃尔塔事后对此都五体投地,他们认为吴宇森给他们设计的戏实现了他们扮酷的梦想。而这显然不是恭维。投资高达一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七月份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同 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2000年的《碟中谍II》把吴宇森推向新的起点,这部与汤姆.克鲁斯合作的电影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也使吴宇森登上了好莱坞顶级大导演的宝座,成为华人导演当时在好莱坞的最高成就。
主要作品:
2000 碟中谍II Mission: Impossible 2
1999 国王的赎金 King""s Ransom
1998 黑煞 Blackjack (TV)
1997 夺面双雄 Face/Off
1996 纵横四海TV Once a Thief (TV)
1996 断箭 Broken Arrow
1993 终极靶标 Hard Target
1996 浪漫风暴 Somebody Up There Likes Me监制
1995 南京1937 Don""t Cry Nanking监制
1995 和平饭店 Peace Hotel监制
1992 辣手神探(枪神) Hard Boiled导演、剪接
1990 喋血街头 Bullet in the Head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剪接
1990 纵横四海 Once a Thief导演、编剧
1990 勇闯天下 Rebel from China演员
1989 喋血双雄 Killer, The导演、编剧
1987 义胆群英 Just Heroes导演
1987 英雄本色II A Better Tomorrow II导演、编剧
1986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演员、导演、编剧
1988 今夜星光灿烂 Starry in the Night演员
1986 英雄无泪(黄昏战士) Heroes Shed Nno Tears导演、编剧
1984 笑匠 The Time You Need a Friend 导演
1982 八彩林亚珍 Plain Jane to the Rescue导演、编剧
1981 滑稽时代Laughing Times导演、编剧
1981 摩登天师To Hell with the Devil导演、编剧
1978 豪侠 Last Hurrah for Chivalry导演、编剧
1978 哈罗夜妇人Hello, Late Homecomers 导演、编剧
1977 大煞星与小妹头Follow the Star导演、编剧
1977 发钱寒 Money Crazy导演、编剧
1977 钱作怪From Riches to Rags导演
1975 帝女花 Princess Chang Ping导演
1975 少林门Hand of Death演员、导演、编剧
1974 女子跆拳道群英会The Dragon Tamers导演、编剧
1973 铁汉柔情The Young Dragons导演、编剧
[IMG]http://www.mov8.com/gallery/people/j/john_woo.jpg[/IMG]
2003-11-14 01:35 Karen-MORE
◆ 姓 名:Peter Chan
陈可辛(大陆译名)
◆ 主要身份:Director, Procer, Writer
作品年表 - Procer
• 见鬼 The Eye (2002)
• 晚娘 Jan Dara (2001)
----------------------------------------------------------------------------------------------------------------------
◆ 姓 名:Wayne Wang
王颖(大陆译名)
◆ 主要身份:Director
作品年表 - Director
• 曼哈顿女佣 Maid In Manhattan (2002)
• 在别处 Anywhere But Here (1999)
• 管到太平洋 Anywhere But Here (1999)
----------------------------------------------------------------------------------------------------------------------
◆ 姓 名:Stanley Tong
唐季礼(大陆译名)
唐季礼(香港译名)
唐季礼(台湾译名)
◆ 出生日期:1960年1月1日
◆ 出 生 地:Hong Kong
◆ 主要身份:Director
作品年表 - Director
• 雷霆战警 China Strike Force (2000)
• 脱线先生 Mr. Magoo (1997)
• 简单任务 Jackie Chan's First Strike (1997)
◆ 人物简介:
1960年出生,祖藉广东,中学时代到加拿大就读。后回港瞒着家人做武师,跟着辗转作了电影幕后制作多种职位,到1991年才正式自己投资拍摄第一部电影《魔域飞龙》,1992年嘉禾公司邀他开拍《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耗资七仟万成为当时投资最大的港片。
[IMG]http://www.mov8.com/gallery/people/s/stanley_tong.jpg[/IMG]
2003-11-14 01:40 Karen-MORE
◆ 姓 名:Donnie Yen
甄子丹(大陆译名)
甄子丹(香港译名)
甄子丹(台湾译名)
◆ 出生日期:1963年7月27日
◆ 出 生 地:广东
◆ 主要身份:Director, Actor
◆ 人物简介:
姓名:甄子丹
英文名称:Donnie Yen
生日:1963年7月27日
星座:狮子座(属兔)
身高:175
体重:126磅
婚姻状况:现未婚
常到的地方:美国,香港
最喜欢的运动:技击术
最喜欢的乐器:钢琴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嗜好:练功,拍戏
优点:正直
缺点:倔强
个人座右铭:勇者无惧
最满意的电影作品:《精武门》
最喜欢的歌曲:《精武英雄》
通讯地址:[email protected]
籍贯:广东出生 : Boston 麻萨诸塞州 美国
喜欢的武器:双节棍
性格:完美主义者
偶像:李小龙
职业:导演、演员、动作指导
处女作:《笑太极》
动作经典:《险恶时刻》、《初到贵地》
母亲:麦宝婵;父亲:甄云龙
官方主页:http://www.donnieyen.com
中国影迷俱乐部主页:http://www.donnieyen.net
功夫之子 - 甄子丹
甄子丹出生在广东,2岁来到香港直到11岁移民美国波士顿。母亲麦宝婵是个世界闻名的武术家和太极拳师,在当地创办了中华武术研究会。甄子丹自幼随母学武,但开始是学钢琴,会弹肖邦进行曲,音乐是他生活中的灵感来源之一。父亲甄云龙是波士顿中国日报的编辑,擅长弦乐,会拉小提琴和二胡。甄子丹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分,并把它运用到了他的电影中。
母亲在甄子丹会走路起就开始教他练武了,他由此学到了传统和现代的武术,还有太极,理解武术了内在和外在的规律。在波士顿的唐人街,年轻的甄子丹对每一部功夫电影从不错过,看过李小龙、成龙等人的作品后,他都能精确地模仿他们的动作,他甚至逃学去看功夫电影。出于对知识的饥渴和一些反叛心理,他的眼光开始向外看,学习各种风格的武术。由于他在武术上的天分,甄子丹在对武术真理的追求道路上大步前进。
十几岁时,反叛的甄子丹在波士顿声名狼藉的暴力区里横冲直撞。于是父母便安排他到北京武术队和李连杰一起学习,甄子丹成为了队里第一名非中国的运动员,北京武术队开了先例,后来便来了更多外籍人员。虽然队里的训练非常严格,但甄子丹想要的还要更多,所以北京他只逗留了一段时间。在回美国途中,他途经香港,被人介绍与著名导演袁和平见面。袁和平正寻找一名新的荧幕英雄,见到甄后,他知道找到了,由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由于偶像李小龙的启发,甄子丹不仅探究各种武术的风格,还建立起自己唯一独特的武术体系。在《笑太极》里,他极好的身体素质得以体现;《特警屠龙》里,他的拳展现了武术风格的多面性;他在《铁马骝》中展示了传统武术的魅力,扮演的黄奇英如此栩栩如生,使该片成为那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在从影过程中,他也没有停止练武。智力和体能同时提高的过程中,在武艺成长的同时,他对李小龙哲学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我已经学武多年,再也不会把武术细致的分裂开了。我同意李小龙所说的,我们都只有两只手和两条腿,所以不会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武术。"
《特警屠龙》中,他提携了天才武术家、好友Michael Woods(就是经常被他打败的黑壮汉)和Stephan Berwick(络腮胡),他们的拳击、跆拳道和传统武术浑成一体。《直击证人》里,他也提携了朋友John Salvitti(黑夜里被踢昏的白人),他创新地设计了打斗场面,展示了高超的格斗技巧。《洗黑钱》中他设计的自己的现代打法被许多人认为是动作电影史上最好的动作之一。
徐克在拍《黄飞鸿2之男儿当自强》时找到甄子丹作为李连杰的最后对手。在那场戏中,甄子丹设计了创造性的动作,就是用湿布来做武器。本片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他因此被提名1992年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最佳男配角奖。随后他又拍了《新流星蝴蝶剑》、《新龙门客栈》、《铁马骝》等片子。在《铁马骝》中,他饰演黄飞鸿之父黄耆英,在与少林叛徒对战时表演了无影脚,是那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打斗场面之一。他在这些影片中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了他是个武术的通才。
在传统武打影片风过后,甄子丹转到压力很大的香港电视剧发展他的导演才能。他在两部电视剧《洪熙官》和《精武门》中主演并导演动作场面,前者是关于晚清时代汉人反清斗争中的少林义士洪熙官,后者改编自李小龙的同名电影,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被日本侵占的情形。除了李小龙,很多明星都曾经演过陈真,包括成龙(《新精武门》)、梁小龙(电视剧《霍元甲》、《陈真》)、李连杰(《精武英雄》)。甄子丹这部30集的电视剧有充分的时间讲述背景故事,使各个角色较之旧版的更为生动鲜活。他还引用了李小龙的一些经典场面,例如陈真身穿白衣在霍元甲灵前吊丧,闯进道场的日本人包围中……他不但尝试不同风格的动作,还尝试摄像、剪辑、声效、色键效果等工作。浪漫、冒险、阴谋、戏剧成为甄子丹故事中的关键因素。这就是甄子丹,不是成龙、李连杰,亚洲的观众在街上看到他都叫他陈真。
1997年,甄子丹开始了他的导演之路,推出了第一部作品《战狼传说》。谈到电影和电视创作的基本目标,甄子丹说:“要调动观众的感情,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不成功的。”许多制片人使影片成为大制作、情节复杂、激烈,但甄子丹希望他的电影能贴近观众,能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世界。虽然《战狼传说》耗资不到50万美元,但由于它的独特风格,他赢得了亚洲评论的称赞,特别是被日本的观众接受,在那拥有了许多年轻的铁杆影迷。《战狼传说》在世界各地发行,片中,甄子丹饰演一个曾经号称“战狼”的老人,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一个失忆的年轻人只记得等待他失去的爱。和以前的电视剧一样,在这部片子里可以看到尝试的摄影技巧和跃动的节奏。和大多数香港武打和动作制片人不同,甄子丹不会刻意去区别拍摄的和舞台上的表演,在他看来,武术是一种表达的形式,一种来自你内心深处的表达,就像宇宙中所有形式的生命一样,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甚至在街上的行走都是一种表达。
在富有乡村风格的《战狼传说》后,甄子丹又导演了《杀杀人,跳跳舞》这部都市枪战片。该片的配乐由一向以温柔,动人旋律驰名的日本女作曲及钢琴演奏家西村由纪江撰写配乐,西村是看过甄子丹的处女作《战狼传说》后志愿为该片工作的。虽然是首次替香港电影创作配乐,但其实西村在日本己多次为电影、电视剧集、广告等撰写配乐,可算是经验丰富。而今次特别之处在于这部是一套爱情动作电影,而甄子丹本人亦是对音乐有浓厚兴趣及认识,所以今次之电影音乐可谓是经严谨挑选而成,发挥尽西村温柔以外那起伏不同、激情万千之一面。片中甄子丹饰演一个爱上女警的杀手,当时拍摄资金不到50万美元,拍摄中间的亚洲经济危机中断了他的资金来源,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但甄子丹成功了。该片不仅得到了香港电影评论界的认可,而且获得1998年日本电影节和1999年第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最佳导演奖提名,并在许多国际节日中上映。
《战狼传说》、《杀杀人、跳跳舞》、他的电视剧以及他对动作的设计,无一不使甄子丹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受到众人的瞩目,他能在资金的限制范围内有效地工作。他从不使用情节图板,而是在脑子里构思所有的画面,只要他一到拍摄点,他就能融进戏里,决定拍摄机位、角度、演员如何行动。甄子丹对此工作也乐此不疲。
1999年,甄子丹飞往柏林,作为第一位来自香港的中国电影制作人,担任德国电视剧《代号:美洲狮(Codename:Puma.The pilot)》的动作导演。随后,他签约了在罗马尼亚拍摄的美国科幻动作片《挑战者之终极之战(Highlander:Endgame)》,在这部《挑战者》系列的最终一集中,Christopher Lambert和Adrian Paul主演两位不死的高原人,甄子丹不仅担任动作指导,同时饰演中国古人荆柯。
甄子丹拥有超越东西方和好莱坞之间分界线的能力和经验,他能讲流利的英语、粤语、汉语,出生在中国大陆,年少时在波士顿,近年在香港,现在在纽约和洛杉矶之间,他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了“四海为家”。他的电影放射了他的亮光并驱动这个被他观察的世界,电影制作对甄子丹来说是流动不息的,是画面、音乐,还有观众与艺术家信息的交流。他带给千禧年和未来一种新的世界电影风格。
影视作品:
《刀锋战士2》(幽灵刺客2)(2002)
《修罗雪姬》(2001)
《精武门--大结局》(2001)
《挑战者之终极争霸》(超时空圣战)(2000)
《星月童话》(1999)
《新唐山大兄》(1998)
《杀杀人、跳跳舞》(1998)
《黑色城市》(1998)
《黑玫瑰义结金兰》(1997)
《666魔鬼复活》(魔鬼的女儿)(1996)
................
⑹ 被好莱坞翻拍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经典——《无间道》
说起被外国导演翻拍的经典华语片,《无间道》绝对是广大港片迷们最先想到的一部作品。凭借过硬的质量,《无间道》在2002年上映后,连续拿下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的荣誉。2003年,该片还代表香港电影远征奥斯卡,参与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
在第75届奥斯卡上的亮相,让《无间道》受到了许多好莱坞电影人的关注。2003年,好莱坞“华纳电影”以175万美元拿下了《无间道》的翻拍版权,并将该片的拍摄工作交给了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喜欢好莱坞电影的观众应该都不陌生。早年的马丁·斯科塞斯凭借《愤怒的公牛》、《好家伙》、《出租车司机》等作品,在好莱坞备受瞩目,还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外星人ET》)、乔治·卢卡斯(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教父》三部曲)并称“好莱坞四杰”。
近年来的好莱坞银幕之上,《雨果》、《华尔街之狼》、《禁闭岛》、《沉默》等作品,也都是出自马丁·斯科塞斯之手。
面对《无间道》这个警匪故事,马丁·斯科塞斯弱化了原作中浓重的文艺气息,反而是通过写实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个“卧底”与“黑警”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奥斯卡影帝评选中表现活跃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分别挑战了梁朝伟、刘德华的角色经典。而奥斯卡影帝杰克·尼克尔森,也一展黑帮大佬风范,塑造了一个美利坚版的“韩琛”。
2006年,好莱坞翻拍版的《无间行者》上映。获得了不少北美观众的喜爱。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无间行者》获得了最佳影片的荣誉,马丁·斯科塞斯也因为该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杯。
2、被“痞子”昆汀看中的港片经典——《龙虎风云》
华语影坛的“卧底式警匪片”,似乎一直都十分受好莱坞电影人的喜爱。除了《无间道》,经典的警匪港片《龙虎风云》,也曾以翻拍的形式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银幕之上。
1987年,香港导演林岭东与自己的老同学周润发,合作了一部卧底警匪片《龙虎风云》。在该片中,林岭东导演用写实的电影镜头,为观众展现了卧底警察复杂的情感世界。在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林岭东导演凭借《龙虎风云》一举拿下“最佳导演”的荣誉。周润发也因为该片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了“金像影帝”的奖杯。
凭借《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被解救的姜戈》等作品名震好莱坞的“拿来主义大师”昆汀·塔伦蒂诺,早年也曾是一名忠实的港片迷。1987年的《龙虎风云》,给昆汀·塔伦蒂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就是改编自《龙虎风云》这部经典港片。
同样都是“卧底打入劫匪团伙,抓捕劫匪”的故事。在《落水狗》中,昆汀对《龙虎风云》的故事结构进行了巧妙的改编。《龙虎风云》里以警察为故事主线,用写实的手法讲述了警方安排卧底,抓捕劫匪的经过。而《落水狗》则以劫匪为故事主线,在讲述一伙劫匪打劫失败的同时,通过插叙的方式,引入卧底警察的剧情。
在《龙虎风云》里,周润发饰演的“卧底”被张耀扬饰演的“警察”打死。而《落水狗》的结尾,卧底橙先生也死在了小巡警的枪下。凭借这部《落水狗》,昆汀·塔伦蒂诺在第1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影评人奖”,而他的导演生涯也因为该作拉开序幕。
3、被“狮门影业”看中的华语恐怖片——《见鬼》
被好莱坞电影人看中的华语电影,不只警匪片这一种题材。华语恐怖片,也曾以翻拍的形式,走入过好莱坞的大银幕。
2002年,香港导演彭顺执导拍摄了恐怖片《见鬼》,该片凭借过硬的质量,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多项提名。在片中担任女主角的李心洁,也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拿下了“第39届金马影后”的荣誉。
《见鬼》在2002年上映后,获得了许多影迷的好评,也引来了不少好莱坞片商的注意。随后,好莱坞“狮门影业”一举拿下了《见鬼》的翻拍版权。
喜欢恐怖片的观众,对于好莱坞的“狮门影业”应该都不陌生。《美国精神病人》、《电锯惊魂》、《人皮客栈》、《林中小屋》等作品,都是“狮门影业”制作发行的恐怖经典。2008年,“狮门影业”推出了《见鬼》的好莱坞翻拍版《异度见鬼》。
不过这部翻拍版的《异度见鬼》,在上映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口碑、票房双双遇冷。因为出演该片,女主角杰西卡·阿尔芭还被提名了好莱坞第29届金酸莓奖的“最差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