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张彻电影
扩展阅读
访问限制电影怎么选 2025-08-16 17:53:30
什么时候能上映新电影 2025-08-16 17:52:40

香港张彻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5-05 08:22:32

❶ 张彻最好的十部电影

1《刺马》
2《大刺客》
3《报仇》
4《新独臂刀》
5《马永贞》
6《金燕子》
7《死角》
8《五毒》
9《生死门》
10《快活林》

❷ 香港邵氏系列电影,大家究竟喜欢哪些电影

邵氏电影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顶梁柱,在70-90年代时拍摄了很多好看的电影,邵氏电影广告语就是《邵氏电影、必属佳片》,可见这个名气不小,正如以上说的,邵氏电影不管恐怖片还是武侠片都是很有剧情的,看起来感觉你最后才能猜到结局,邵氏电影小编基本上都看过,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部我个人认为最经典的,而且还是最好看的电影。

1、《五毒》是由张彻执导的动作片。由江生、罗莽、孙建、鹿峰等参演。

故事讲述了:刽子手袁德泰(王羽 饰)手段高强,金刀斩过,人犯尤不知死。徒弟二五(钱小豪 饰)与公差等每每看得五体投地。是日,袁德泰斩杀悍匪“鬼八仙”团伙三名成员,几近完成千人斩记录。鬼八仙头目朱七被擒,依法亦当斩,行刑前夜,钟馗之妹(王小凤 饰)拜访袁德泰,请托其失手,以延长朱七痛苦,袁德泰畏惧恶鬼寻仇,将这差事交给二五。行刑时,鬼八仙最后一人——玉残花(王祖贤 饰)伺机营救无果,却决心向袁德泰一家寻仇。当夜,二五被朱七鬼魂附体,幸而袁德泰身手敏捷躲过一劫,袁德泰之女巧银(陈法蓉 饰)为二五驱魔不表。不久,袁德泰自感杀孽深重,转行开酒铺谋生,玉残花混入袁家寻仇,某日钟馗(午马 饰)拜访袁家,拆穿了玉残花真实身份。

❸ 张彻武侠电影好看的有哪些

《报仇》Bo sau (1970)
带起了拳脚功夫片的风气。《报仇》情节虽简单,却是张彻电影语言运用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影片除显示了张彻的阳刚极致之外,亦尽情展现了他的暴力美学,和他把京剧舞台技艺结合於电影语言的成就。本片在第16届亚洲影展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新独臂刀》Shin bei (1971)
几乎包含了一个武侠故事所有的元素:主人公的身世、武学绝技、师门恩怨、武林争斗、江湖险恶、爱情、归隐田园,等等。这么庞大的故事,要在110分钟里面有条不紊、分寸合理地处理,绝对是不容易的。但张彻却处理得非常好,节奏的缓急、情节的轻重、故事的推进,无一不处理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在今天这个特技至上的时代,武侠电影往往一味追求眩目的效果,在叙事上却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荡寇志》Dong kai ji (1975)
在张彻的作品里面,此片难称上上之作,但也有不少看点,一是“阳刚美学”,一是“大场面”。在众多的血战场面中,城内之战最为惨烈,每个好汉之死,都是伤痕遍身、血肉横飞。《荡寇志》里有一些能够让人记住的大场面。张彻导演那时的电影几乎都是在“邵氏”片场里面拍摄的,外景极少。在片场里面建城池,建皇宫,拍军队,都绝非易事,但张彻却做到了,他动用了邵氏片场的最大资源!《荡寇志》中的大场面在今天看来已经不算什么,但仍然让人感到激动,气势不减。
《五毒》Wu (1978)
张彻最为怪异的作品,被美国的《娱乐周刊》评为当年最怪诞电影第11位,并受到Quentin Tarantino的推崇。影片中对于各种武功的设计颇有新意。整部影片在营造悬疑的气氛上颇下苦心,似乎每个人都似奸者,每个人都深不可测。整部电影还是以讲故事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古龙似的电影,讲究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神秘莫测。

我个人喜欢独臂刀

❹ 张彻集结众明星弟子的动作大片,开拍前傅声去世,谁顶替出演了

作为香港功夫电影史上的宗师级大导演,张彻不仅执导了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百万的电影《独臂刀》,还开创了华语影坛独有的“暴力美学”风格,而他培养和打造的一批又一批张家班弟子,也成为七十年代武打片领域的扛鼎级人物。不过到了八十年代,张彻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有从前的吸引力,不过彼时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仍拍出了一部众星云集的豪华功夫动作巨作——《上海滩十三太保》。本片在影像风格方面,也延续了以往张彻导演电影里的阳刚之美、男性的力量感以及对冗长打戏片段的处理,为了平衡本片的文戏与武戏,张彻导演在将近70分钟的打戏里设置了多个悬疑点,譬如到底谁是杀手,我们不知道,电影中的人物们也不知道,这种不安之感的营造,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非常契合的。

❺ 香港邵氏电影[叉手1981]电影简介

1981年邵氏电影介绍:

导演: 张彻

编剧: 张彻 / 倪匡

主演: 郭追 / 钱小豪 / 江生 / 朱客

类型: 剧情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81

故事描述,「叉手」为江湖上新崛起的组织,专杀江湖豪侠,彼等行事,均戴面具,故彼等究为何人,无人知晓。「八臂哪吒」齐山云( 江生 饰 )会同曾军( 钱小豪 饰 )及梁勇( 朱客 饰 )等,赴景阳镇调查叉手总坛之所在,想一举歼灭该组织,为江湖除害。

(5)香港张彻电影扩展阅读:

《叉手》演员表:

1、郭追(饰 高耀);

2、钱小豪(饰 曾军);

3、江生(饰 齐山云);

4、鹿峰(饰 凌云志 大叉头);

5、朱客(饰 梁勇 二叉头);

6、王力(饰 方祖光 三叉头);

7、余太平(饰 魏方);

8、石岗(饰 龙从风);

9、萧玉(饰 龙从雨);

10、刘晃世(饰 龙从江);

11、赵国(饰 韩炎章);

12、梁焯坤(饰 杨清标);

13、王华(饰 王振林);

14、林志泰(饰 陈生康);

15、魏添财(饰 方英);

16、梁耀文(饰 张成);

17、陈汉光(饰 杜刚);

18、陈树基(饰 杜莽)。

❻ 求死角(1969)张彻导演的高清百度云资源,免费的

《死角》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gKuMELkjaUlxJ6SjWrSMKA

提取码:sfra

《死角》是张彻导演的一部电影,于1969年上映,狄龙、李菁、姜大卫等主演。

❼ 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是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❽ 少林寺的导演是谁

1976年电影《少林寺》的导演是张彻
张彻(Zhāng Chè),1924年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导演、编剧。
1940年,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而得到张道藩的器重,担任文运会专员,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为国防部总政治部简任专员,军阶至上校,并借此在台湾执导电影。2002年5月30日,张彻因肺积水入香港将军澳医院。6月22日清晨7时30分,因肺炎在该医院病逝,享年79岁,其没有子女,遗孀为梁丽嫦。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导演是张鑫炎
张鑫炎,男,浙江宁波人。1951年入香港南洋片场学习洗印技术,后学习剪辑。1957年入长城影片公司,先后任剪辑、副导演,1960年起任导演,与李启明联合导演的影片《心上人》,颇获好评。1966年与傅奇联合导演的武侠片《云海玉弓缘》,着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被称为新派武侠片。1978年导演粤语片《巴士奇遇结良缘》。1981年导演的《少林寺》,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成就了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也造就了功夫片的经典。

2011年电影新《少林寺》的导演是陈木胜
陈木胜,1961年10月7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导演、编剧。
20世纪80年代,陈木胜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1983年成为杜琪峰的助理导演;1990年,执导了首部影片《天若有情》,上映后引发关注;1996年,编导并监制了动作电影《冲锋队怒火街头》,因此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2003年,因拍摄警匪动作片《双雄》,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2004年,因执导动作电影《新警察故事》而获得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2008年,编导、监制了警匪动作电影《保持通话》,由此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2013年,其执导的动作电影《扫毒》,总票房近2.2.亿并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项提名。

❾ 导演张彻的资料

张彻,著名电影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 (Chang,Che,张易扬)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
中文名: 张彻 英文名: Cheh Chang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徒弟有:王羽, 罗烈,谷峰, 狄龙, 姜大卫, 陈观泰, 李修贤, 傅声, 等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称为“香港电影一代枭雄”。他对香港电影所做的贡献,恐怕连今天的徐克、王家卫也都望尘莫及。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张彻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导演的电影是票房的保证,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邵氏公司的头号招牌导演。
张彻生于1922年,逝世于2002年,也算是横跨了两个世纪的大人物了。籍贯浙江青田,很多书籍都说他是上海人,其实不然,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喜欢吃上海炒面(弟子言)。少年从政,是国民党的“文化”官员。这里要强调一下文化官员,自然是要说明他没有血债,要不估计1986年回大陆拍《大上海1937》就没这么顺当了。抗战后继续“文化”担任上海戏院等职位,不仅放电影还经常出演各类戏剧等。后来还写过一部处女作电影剧本《假面舞会》,主演严化,不过这个严化绝对不是周旋老公严华。因为曾经有人弄错过,还有模有样的写了一篇十大武侠巨星,混淆视听,故而特别强调一下。严化和张彻的关系在严化去世很多年以后延续着,严化的儿子姜大卫后来成为张彻最得意的第子之一。
接下来要特别介绍的是张彻创作的《高山青》这首曲子,似乎成了高山族人的民歌了,没想到还是出自一位武侠片导演。此后张彻去了台湾,彻底从文,62~67在邵氏做编剧。这期间他经手的电影我只看过两部66《文素臣》和64年美丽动物张仲文的《潘金莲》。《文素臣》据说是根据京剧、弹词、申曲(沪剧?)改编的。片子甚至还有很多说唱部分,女主角何莉莉在庙中有一段全裸,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估计也不是这个编剧的杰作了,他不喜欢这种。这期间的电影真是有趣,不管什么形式的都要咿咿呀呀的唱两段。1964年的《虎侠歼仇》是他导演的第一部武侠片,招考了主要演员王羽和郑雷。王羽是美女王馨平的老爸,可是这位爸爸实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还是台湾黑社会。一影迷看到王羽大呼,白毛女大春哥。那个时候不拘言笑的扮酷的样子可能比较吸引人吧。至于郑雷,一副大老粗的样子,没有任何特色瓦。最近一次看到郑雷是在TVB的电视剧《翻江倒海孙悟空》演一条蟒蛇精,出现大约3分钟,就毙了。
1966年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票房收入首过百万,被称作《百万》导演,编剧是游水过来的倪匡,之后两人长达十多年的合作。《独臂刀》据说是改编自金庸的《神雕侠侣》,看了才知道这比大陆80年代拍的若干弱智武侠要好多了。不过说话慢条斯理,武打动作慢一拍,剧情又倾注了下层人民翻身的影子,当然这是不能苛求的。之后的《独臂刀王》《大刺客》都类似于这种,实在是不太喜欢。
1969年张彻拍了一部时装片叫做《死角》,主角是从几百人中招考的狄龙,配角是他从《金燕子》井淼替身发掘的姜大卫,编剧是有点怪异的邱刚健。据说这片子是学詹姆斯迪恩《无因的叛逆》抒发年轻人身上那种逆反的幼苗。其中有剧台词,是说大卫像不像詹姆斯,迪恩的。狄龙86年拍《英雄正传》和林青霞的激情戏老是N机,狄龙自嘲,自己十多年前就是床戏的老祖宗了,现在怎么老N机,说的就是这部《死角》这部片子风格怪异,票房大败,狄龙歇了足足半年,两年里面彻底沦为主要配角给姜大卫操刀。
1970年,张彻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导演,获奖影片是《报仇》。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没有时代背景,没有地点,就是一个纯粹的弟弟给哥哥复仇的故事,简单而又充满激情。最后张彻让满身是血的关小楼在杀光所有的仇人之后,翻腾着出了屋子,嘴里喃喃的叫着大哥,然后再叫着心爱女子的名字,还是慢镜头,真是一场视觉大餐。《报仇》中的姜大卫确实棒到了极点,要说不得亚洲影帝才叫做没天理。1970年还有部《十三太保》,张彻为了拍这部片子在香港某处搭外景,可能是电影过于血腥,导致忌讳的村民和剧组冲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厂的建立。同年还有部风格另类的《小煞星》大获成功主题曲《水仙》到处传唱,也唱红了罗文。不过《小煞星》的剧情和1969年的《钻石大盗》如出一辙,恐怕是同一个故事的变种,也许是《钻石大盗》不成功的缘故促使了《小煞星》的诞生,不过个人认为《钻石大盗》那首张彻作词的《钻石钻石亮晶晶》实在是比《水仙》好上许多。
1971年张彻拍了《鹰王》据说本来是王羽做主角的,可惜这家伙居然反出邵氏去台湾拍什么《独臂刀战盲侠》之类的片子。于是《鹰王》狄龙替上,也许是剧本本来就是给王羽的,居然在狄鹰王的身上看到了大春哥的苦大仇深,真是吓了一跳。
值得纪念的1971年,此年最精彩的影片是《新独臂刀》。法国最近某影展,这是唯一的华语片。有张法文版的《新独臂刀》海报,姜大卫独臂手持钢刀,眼神忧郁。这张海报应该给张纪中。大胡子见了,还用选杨过么?这不就是现成的。《新独臂刀》剧情也是简单,焦点在于狄龙和姜大卫的友情上,学金庸萧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许约”来个“乡下鸡鸭空许约”。这段引得著名男同志麦克写了一篇《张彻电影中的断袖疑云》。不过也确实夸张,两人在电影中好的把女主角给撇在了一边干生气,现在的电影哪个敢这么表现?同年有部《大决斗》至今无缘看见,但是据说狄龙特别想得亚洲影帝,可惜不止是狄龙败北,整个香港电影全部败北。讨厌得记者还非要把狄龙颓废得样子拍下来,难怪要和兄弟不和了。此间几部电影《无名英雄》《拳击》《双侠》比较差就不提了。
1972年有部好电影《马永贞》主角是陈观泰和姜大卫,据说是开创了上海滩黑帮电影的先锋。这里不得不说张彻的眼光,陈观泰是东南亚拳王,身材高大,似乎就是山东大汉的样板。到了1996年邵氏招来帅哥“金城武”马永贞从大汉成了书生,唉这眼光就比不上20多前年的张彻。姜大卫的谭四也是老大的典范,是后期那个脸上有黑痣的元彪所不能效仿的。唯一遗憾的是这部片子不太像背景是上海的,略嫌小家。
1973年,张彻拍出了强作《刺马》。张彻初先拍的时候并未得到支持,因为辫子戏是卖不到南洋的。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辫子就是屈辱的代名词。但是张彻力排众义取得支持,并且大获成功。姜大卫在某次访谈说提到,《刺马》在拍摄中加了很多东西,包括情感。我想这故事本意又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但是性格有挣扎,才能把故事说的更精彩。另外也佩服张彻的考据,剧中马新贻蓝色金丝蟒袍,已经作为珍藏而展出。查阅了山东菏泽医专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所描述的蟒袍和张彻的电影无二致。另外张文祥临刑所穿红衣也是当时风俗。电影拍的情结很慢,但是情感戏细腻,尤其是井莉和狄龙几段。后来张彻在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中提到《刺马》很是为井莉不平。大意是这部电影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狄龙的马新贻,可同样出色的还有井莉。《刺马》后辫子戏不再忌讳,而是发扬光大了。1973年的陈观泰岳华主演的辫子戏《大刀王五》相对《刺马》逊色许多,但这部片子没有表现的很夸张,倒是忠实于大家熟知的故事。到了1993年狄龙还拍过类似的《一刀倾城》可是却成了王五,谭嗣同,袁世凯三人结义以及背叛的故事。虽然精彩,但似乎夸张过头了。
1974年的《少林五祖》是比较早的少林片,其中不得不提两个人戚冠军和孟飞。戚冠军就是徐克《七剑》中的邱东洛,孟飞就是那个也是游水去港的家伙,55岁还在做电视广告。“看不出我有55了吧,我用了××护肤品”。这是张彻的长弓公司自主拍的第一部片子,个人不太喜欢,剧情比较乏味。
1976年以后狄龙正式改投楚原,成了铁三角。姜大卫似乎也不怎么拍张彻的戏,而是和鲍学礼等拍了类似于《七面人》这样奇怪的片子。1977年张彻又拍起了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直持续到1981年共三集。不过金庸的小说内容过多,大部分情节靠旁白支撑,这样的电影注定要失败的。不过第三集中南帝和瑛姑的故事处理的不错,只是演郭靖的傅声实在是差劲。这年有部《唐人街小子》,也是倪匡做编剧的。主角又是游水过来的,背景放在了美国。片子具有深刻反省意味,教导青年人莫走歪路。1993年邵氏有部《赤脚小子》,普遍的看法是翻拍《洪拳小子》。而我觉得唐人街小子借鉴的更多一些,尤其是手表和鞋子的意象,如出一辙。
1978年的《五毒》重新启用了一批新的弟子。郭追,孙建,江生,罗莽,韦白,鹿峰。该片子对世界都有影响,据说排名世界诡异电影11位。郭追本来是台湾演杂技的,后来很有出息,做了TVB武术指导,97天龙八部就出自他手,杨紫琼的《天脉传奇》也是他。江生因为酗酒早就死去了,88年台视的《大漠英雄传》(其实就是射雕英雄传,因为在台,射雕因为毛泽东的诗句是忌讳的)江生出演黄药师。罗莽还在TVB卖力气,鹿峰在台湾拍武侠电视剧,合拍片《少年张三丰》出自他手。
《五毒》其实只是一个邪派首脑临终忏悔清理门户的故事,但是其中的诡异真够骇人的。钢针入脑,万针衣破蛤蟆功,浸湿的黄表纸杀人,每一样都是有够血腥。当然张彻的目的显然不是给人视觉刺激这么简单,有个叫做镜与天涯的朋友提到其中毒蛇老二一句话“这般无休无止的残杀,要到何时方了”。张彻似乎对杀戮也有厌倦之意,最终五毒中的邪恶派自然是给铲除了,但是留下的却是无尽的伤感。武侠不再是单纯的好人复仇,杀死坏人,也存有了忏悔内疚反思的精神。我想这是张彻的《五毒》带给人们新的诠释吧。相对而言同批人的《残缺》似乎又缺少了这种精神,又恢复到了复仇的老路。 此后张彻又拍了一些金庸的片子,其中《碧血剑》最佳。郭追的袁承志满脸胡须,既不漂亮也不潇洒,但是一种侠义的味道自然而生。文雪儿的温青青毫不令人生厌,反而娇俏可人。剧情紧张,没有使用旁白,其中郭追还秀了一下他的杂技翻的功夫。另外八卦一下,此剧有文雪儿的姐姐出演,就是最近凭借功夫出名的“元秋”。
此后80年代初期张彻离开邵氏组建长河,不得不提一下《上海滩十三太保》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因为傅声的去世,故而由刘德华顶上,但是弟子们发现师傅的经历不再旺盛,有时候拍着拍着就睡着了。
1986年张彻来大陆拍片,第一部是《大上海1937》据说在港票房不好,那年我还没入学。但是据有点年纪的朋友说,这片子在大陆火爆的不得了,尤其是董志华的小刀杨藩。1988年《过江龙》最近刚出了DVD我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棒。但比起原作《报仇》来略嫌逊色,报仇重情,《过江龙》过多了加入了民族大义,似乎帽子太高。1990年的《西安杀戮》则是翻拍《五毒》。之后张彻的片子便一部不如一部,《江湖奇兵》《西行平妖》则是看得人两眼金星。
1992年张彻在台视拍电视版《刺马》剧情成了裹脚布,后来导演还挂名了鹿峰。可能是因为他曾在大陆拍戏不便的缘故。但是想来他曾是国民党文化官员,不至于如李翰祥这般凄惨吧。台版的刺马有太平军四大勇士,分别是董志华,穆立新,杜玉明,陈继铭。这些人现在还活跃在电视剧中。董志华在《功夫》中露脸了一把油炸鬼。穆立新凭借《冲出亚马逊》还得了百花男配提名。杜玉明忘了是电视剧《倚天》中的阿大还是阿二了。陈继铭则是,只要是武侠片,要是不见了他还真困难。张彻的大陆弟子现在都比较沉默,但是很多人都想念他们。
张彻没有生育子女但是却发掘了那么多出色的武侠演员。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狄龙王钟董志华穆立新。02年去世,黄沾挽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乃是说他作的歌曲《高山青》和跨时代的电影《独臂刀》。
不知道以后的人会不会还眷恋武侠,但是我想这是我永远的童话。刚看了《七剑》平心而论,并不喜欢,因为情节的庸俗,并没有看出什么人性来。禁武令是荒唐的开端,最后也荒唐的结束了。若干年以后,《七剑》《英雄》《十面》不会是武侠电影的代表,反而这一些朴实无华的才是最真挚的。
周星驰拍摄的《功夫》有不少张彻的影子,如斧头帮来自《马永贞》,甚至请来董志华演油炸鬼。我相信,这武侠精神不会给岁月的尘埃蒙上,时而温习,会有一种故如新的感觉。

❿ 求一部电影名字叫《报仇》

《报仇》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PxzgCU_PCwQT3DS0v9Zxnw

提取码:9ejd

《报仇》

峨嵋电影制片厂、台湾宝雄电影公司1993摄制

编剧:郑文华、蔡松林

导演:庄胤建

主要演员:张丰毅、刘锡明、吴珊珊、王侠、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