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艾森伯格儿童行为的电影和书籍
扩展阅读
说电影好看的成语 2025-07-10 07:53:52
猋城刘德华电影 2025-07-10 07:52:00

艾森伯格儿童行为的电影和书籍

发布时间: 2022-07-17 11:03:57

『壹』 有什么电影里有关儿童情绪或行为障碍的片段啊,求推荐~

地球上的星星,片中讲述的小孩就是有一种奇怪的病。

『贰』 关于幼儿心理和行为以及幼儿教育的书籍,有什么值得

今天推荐16本给家长看的儿童教育书籍。这些中外教育书籍在市场上都畅销已久,可能不少你都已经听说过。虽然做父母不用上大学,但能做好父母,除了爱以外,也是一门学问。这些书有的比较专业,有的比较抒情,有的比较讲究实际操作,有的侧重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心理。不管怎样,适当学习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书虽然在黑板报资源库中也有电子版,但我强烈建议家长买纸质书来读。
1、爱的艺术(美国)
本书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以他本人的爱情经历为实际体验和研究来源,告诉读者爱是什么,以及掌握爱的艺术所应具备的素质或人格特质,并在书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一些练习的技巧。爱的艺术以爱情为引导,将父母之爱以及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表达,更能深层次的明白爱的意义。

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国)
这本书通篇讲述的只有一个道理:对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它的副标题为“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果沟通的方法”。这本书理论极少,事例极多,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父母怎么和孩子沟通,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的家庭。

3、爱和自由
从这里你可以读到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孙瑞雪小学”中的“孙瑞雪”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她积极倡导蒙台梭利教育,把蒙台梭利的观点都写进了这本书,并把陪伴和倾听都用于她的教学实践中。这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本书。什么是真正的爱?要不要给孩子自由 ......

4、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5、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书中的案例非常实用,贴近生活、来源生活,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

6、童年的秘密(意大利)
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读这本书会有很大的帮助。尊重孩子贯穿了全文,蒙台梭利也始终在强调这一点:尊重孩子,敬畏孩子,孩子是成人之父。

7、父母效能训练(美国)
这本书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写的,内容通俗易懂,举得例子也都很丰富,又切合实际,。作者提出了很多跟传统教育理念及文化习惯相冲突的观点,着重介绍了父母如何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恰当的地提出建议,告诉你怎样维持家庭的和谐。
如果不知道怎么和老婆孩子好好说话的。这本书里面的方法很好用。简单来说就是把你能够接受的事情。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分两块写出。当把这些事情逐渐列出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多时候给孩子指令的时候会很模糊。夫妻之间还会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在将这些内容摊在桌面上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注意,是自己哦)。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会改善。在有效的沟通之后。我相信你孩子往往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熊”。
需要说明一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其中很多操作内容和P.E.T的内容是重合的。

8、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国)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换个方式和思维,很多事情也许会有不同的发展。这本书很精简、实用,书中的例子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帮助你如何面对孩子倾听他们的感受。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看过后也许会有很多新的教育想法。

9、爱的教育(意大利)
这本书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以贴近少儿学习生活的篇篇日记构成。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用孩子天真质朴的语言写成,讲述一位四年级孩子的成长故事。

10、儿童心理学(英国)
这本算是很入门级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内容很专业,深入浅出。简单的讲述了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的认识错误。比如说单亲家庭对于孩子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的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说法。

11、家庭中的儿童(意大利)
这本书讲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坚信孩子有自我学习发展的潜力。中心的思想在于尊重和认可孩子内在的需要,而不是用成人的思想去影响孩子本能就具有的非同一般的成长的本能。

12、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李中莹的书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剖析的非常深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读者,要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书中的教育方法也非常有实用性,且适用于所有知识层面的人。

13、自卑与超越(奥地利)
阿德勒,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其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已成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人认为其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与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本书对家长了解孩子的自卑心理会有些启发。

以下这些,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口碑很不错,从完整性考虑,同样推荐给大家。
14、窗外的小豆豆(日本)
《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一本没有教育名言的名著,被评为“世纪最有影响图书”。作者黑柳彻子用自己亲身经历讲述着教育故事,仿佛在重温着一段美好的回忆。书中都是一个个简单又简短小故事,文笔质朴、平实,其中又蕴含了很多教育的哲理。

15、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系列之一(《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文章很好看,其中溢满浓浓的母爱,孩子你慢慢来,母亲永远有耐心等你,这是一本能读出幸福的书。

16、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育儿书,书中介绍的是比较“现代、个性“的育儿理念。不仅是一本怎么培养孩子和孩子相处的育儿指南故事书,也看到家长自己身上远远不足的一部分,值得推崇。

『叁』 看了有所成长和领悟的哲学电影和书籍有什么

哲学电影和书籍 目录
————————————

敲门类:
1、《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2、《101个道德难题》,(英)马丁科恩,新华出版社,2005。 3、《伦理学的邀请——做个好人》,(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信仰之旅》,林语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渴望生活——梵高传》,(美)欧文·斯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6、《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1997。
入门类:
7、《伦理学导论》,程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徐向东,商务印书馆,2007。 9、《伦理学与生活》, (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10、《中国伦理思想史》, 陈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1、《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 姚新中、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原著类:
12、《尼各马科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61。 14、《追寻美德》,(美)A.麦金泰尔,译林出版社,2003。 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爱”的推荐书目:
(1)《为什么男人不听,女人不看地图》和《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澳) 亚伦·皮斯、芭芭拉·皮斯著,罗玲妃、陈丽娟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对“异性密码”生动而深刻的剖析,在有趣的例子中直面“男女有别”之别,发现 “男女大同”之路】

(2)《我爱问连岳》和《我爱问连岳II》,连岳著,作家出版社。
【两本书收集了连岳对各种爱情疑问的回答。读了那些问题,我们会更冷静而包容地看 待爱;读了那些回答,我们会更理智而耐心地面对爱】

(3)《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德)伯特·海灵格、根达·韦伯、[美] 更特·博蒙特著,张虹桥译,世界图书出版社。
【心理学书,揭示家庭中爱的隐藏动力,让你发现你面对亲密关系时那些困惑的真正来 源】

(4)《亲密关系》(第三版),[美]莎伦·布雷姆等著,郭辉、肖斌、刘煜译,人民邮 电出版社。

『肆』 这张图片来自 杰西艾森伯格的哪一部电影

冒险乐园(2009)

导演: Greg Mottola
编剧: Greg Mottola
主演: 杰西·艾森伯格 /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 瑞恩·雷诺兹 / 马特·布什 / 比尔·哈德尔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04-03
片长: Argentina: 107 分钟 / USA: 107 分钟
又名: 青春冒险岛 / 冒险园地 / 毕业即失业 / 青春冒险乐园 / 菜鸟新人王/Adventureland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265098/(有该剧照)

『伍』 十大儿童必看英文电影有什么

《里约大冒险》。

《里约大冒险》是一部2011年3D动画片。

影片由《冰河世纪》系列的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执导,由好莱坞演员杰西·艾森伯格、安妮·海瑟薇和杰米·福克斯配音。

《里约大冒险》主打轻松愉快的纯娱乐路线,在游戏里奋力抗争的鸟儿们,在电影里化身为形形色色的斗士、情种或舞蹈家。小鸟们一边自由自在地享受巴西的阳光、足球和音乐,一边与鸟贩子周旋。

剧情:

故事讲述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的蓝色金刚鹦鹉,一直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公金刚鹦鹉。

直到有一天,一个鸟类研究博士图里奥来到了这里,告知鹦鹉的主人琳达要是再不给它们进行人工繁殖那么蓝色金刚鹦鹉可能就会灭绝,而他们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

于是,为了拯救蓝色金刚鹦鹉,他们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陆』 经典影片和书籍推荐

电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傲慢与偏见、蝴蝶梦、勇敢的心
书:与上面前四种同名的小说。
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世说新语、聊斋志异;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这两种会让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家、春、秋、随想录(巴金)、四世同堂……
平凡的世界、长恨歌;
爱玛(英
简*奥斯汀)、简*爱(英
夏洛蒂*勃郎特)、狄更斯所有的小说都值得一看;
贵族之家
、猎人笔记、罗亭(俄
屠格涅夫)
…………

『柒』 阿兹伯格综合症算天才吗

孤岛天才:爱因斯坦效应我是前天才看的,讲的就是阿兹伯格综合症,是老外拍的,有机会看看吧。简单说片子里认为一些患阿兹伯格综合症的人,也就是有孤独症不善交际的人,有一些异于常人的能力,比如超级的形象记忆、音乐才能,计算能力等等。也就是我们说的白痴天才。这也就是为什么称为孤岛天才的缘故。而叫爱因斯坦效应是因为专家认为爱因斯坦、莫扎特、巴甫洛夫等等都可能是有孤独症或是自闭倾向,即都患有阿兹伯格综合症。现在人们经过研究给予的解释是一般说来正常人的大脑左右半脑是相对平衡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人左右半脑的功能不同,比如左脑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等等,右脑又称艺术脑、创造脑,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像力极强。
而片中又指出正常人认识新事物是先通过右脑,再经过左脑加工,所以最后的认知常是经过过滤后的信息加工。而患阿兹伯格综合症的人常常是两个大脑因为某种原因发展不平衡,比如有些天才白痴是大脑受过外伤后具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所以实验表明他们认知事物的模式和正常人不同,比如不经过过滤系统,因此有的患阿兹伯格综合症的人能够像摄象机一样具有超乎寻常的形象记忆,能把自己所看到的复杂场景很快全部通过记忆画出来。有意思的是,人们还发现这些人一旦病症减轻,交际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超能力也在下降。

不过这些都还是专家们的推测,因为大脑还有许多机理人类未完全搞清楚。我虽然不是学医学或是心理学的,不过因为在大学主讲动物生理学课程,讲过神经系统这一章,所以这个片子虽然是一边干活一边看的,没看的太细,不过因为授课接触到了,所以里面的东西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就根据我的理解解释了,可能会有不妥当的地方吧。

正像我课上在讲到神经系统时最常讲到的就是人类对于大脑的认识从某种角度说还没有对外宇宙空间认识的多呢。所以我也正想过两天的课上和同学们讲讲这个片子,简单谈点阿兹伯格综合症,目的也是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人类对于大脑还是有太多的奥秘没解开呢。

『捌』 哪位知道比较实用的心理学的书籍,能通过儿童的行为判断心理。要求通俗简单。

我正在看的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

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

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 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一、二 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中国大网络全书》(心理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

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

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

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

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 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 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 书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 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 《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可做推荐。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 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 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 法》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相信你会对PSYTOPIC同样感兴趣,网址是psytopic.com ,这次点击不会浪费您的时间。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 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 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