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留守孩子观后感
看了《留守孩子》,心里蛮震撼的。只看了一次,终究没有太多的感想。但对于留守儿童父母的看法,我有一些浅薄感触。 就留守儿童父母来说,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以前总觉得留守儿童父母进城拼死拼活赚钱,不想再继续艰苦的生活,过上好日子。但就真的那么需要钱么?真的就能抛下孩子,对他们的成长不管不顾?太狠心了!我一直这样想。在我眼中,再大都没有孩子的教育事儿大。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光为了好日子就置孩子的教育不顾。非要挣钱吗?没钱也可以照样很幸福的过日子呀!只要把孩子的教育管好了,以后孩子大了,就自然有好日子过了。 可是越来越发现,我的思想还很肤浅,或者说好听点,是单纯。 看了这部电影,深感留守儿童的父母之确实不易。老王(小福的爸爸)说:“我在城里混得不好。”“在城里没地位,给老板当孙子。”他们为来为去也还是为了孩子。为了有更多的钱供他们读书,光凭农地里扒上来的钱是不够教育消费的,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农村女娃,很清楚这一点;为了他们能吃上好食物穿上好衣服;为了给他们跳出农门准备充足的金钱保障;为了在他们还没有自立能力之前,为孩子们安置房子,装潢家具;为了儿子能娶个好老婆;为了女儿能嫁个好人家···一切的一切还都是为了孩子啊! 留守儿童父母们的教育方式与城市父母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选择了离开孩子,去奔波去劳碌,没有怨言,只希望孩子能听话,不闹事,好好上学。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又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有时真的显得很无奈,因为这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有学校、社会的责任。人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都付出了心血和精力,而农村父母的培养与教育更苦更累。爱都是一样深沉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们能对他们指手画脚,将问题的责任归于他们,而不听他们的声音,不解他们的苦衷吗?不能啊! 在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让家庭与学校、社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方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合力。当今留守儿童的问题之所以长久得不到解决,与家庭的放任,还恐怕与社会中太多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关吧?看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教育现状实在不堪,唏嘘不已,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很多有识之士恨铁不成钢,但到了有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的那些人那里,又有多少人真的付诸行动了呢?还是政策力度不够啊!!假如政策能够更多的向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倾斜,恐怕问题要好解决得多。 我想到了18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初等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将一生奉献给贫苦儿童,致力于对他们的教育。多次建立了收养孤儿的学校,采取寄宿制,不仅亲自教他们文化知识,还在生活上给他们帮助,建立起一种亲子般的关系,学校中充满了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家庭式的融洽关系。这种教育试验在全欧都取得了巨大声望,吸引了多位政治家、教育家、王公大臣都前来参谒请教,其中包括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虽然我国国情与18世纪裴斯泰洛齐所处的动荡时代不尽相同,但这也不失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好的借鉴之法。 影片中后来方老师和孙Sir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一起建了个“留守儿童之家”,专门为留守孩子建立,这与18世纪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试验很类同。我觉得,建立留守儿童学校恐怕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了。但是归根结底,我国属于科层制管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有赖于上级的领导和呼召。流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必须需要政府的帮助,包括经济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让世界多一点人关注这一群幼小的孩子吧!让更多的人起来帮助这些幼小的孩子吧!让他们看到人间的爱,就把爱传递开来,让爱充满人间!
② 话剧留守儿童观后感
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敬!
③ 微电影巜留守儿童〉〉作文
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亲情的呵护。父母外出打工,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也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前途。然而有得必有失,子女失去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亲情。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的权益缺少保护,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时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孩子变得孤僻、任性,有的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容易受到坏习气和不良同伴的影响,有的甚至产生了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所能弥补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问题,扎实地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须知,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
所幸,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④ 妙语连珠,请将下面五个词语组成一段完整的解说词:书包 键盘 花草 电视 米饭
谢谢,但是我想要3到5个词语组成一个主持词!因为我要参加一个主持人的决赛,希望可以得到有想象力的主持词,如果可以在帮我一个忙,还有一个才艺表演,一点要有创意哦!
⑤ 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
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
单身妈妈叶喃从城市回到家乡展开新生活,常年在外工作让她与家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上产生了一些不同。他们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彼此的生活,而在融入女儿生活的过程中,修补关系的过程却不是那么顺利。有一天,女儿和小伙伴因为偷走寨子里最神圣寺庙中供奉的钱花被抓起来,村民们认为孩子们被“恶魔附身”,为了“拯救”她们,村民们决定泼水节期间去祭拜一尊藏在具有1.2亿年历史溶洞中的石佛。
⑥ 电影《妈妈不要留下我》是一部非常好感人的电影,影片主要描写留守儿童和老师的情感故事
《妈妈不要丢下我》讲述了女学生婉丽家境极为艰辛,父亲出
《妈妈不要丢下我》
走为僧,外婆双目失明,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肩上。妈妈拼死拼活,不惜卖血、借高利贷,也不让女儿辍学。婉丽也极懂事,学业成绩甚佳。后来妈妈终因过度劳累昏倒而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婉丽既要照顾病母盲婆,又要读书,不免时而迟到脱课,遭到嘲讽和指责,苦不堪言。一天婉丽作文,以“母亲的恩典”为题,当众朗读,声泪俱下,师生大为感动,对她的遭遇和品德十分同情和崇敬。此事为媒体传至社会,各界援财赠物予以支援。婉丽的妈妈虽然病逝,但是母爱女孝之情则长留人间。
婉丽出生在泰国一个不幸的家庭,爸爸因没有工作,出家当了和尚。体弱善良的妈妈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让婉丽上学,找不到工作的妈妈四处奔波,卖冰棍、卖水果,甚至卖血。她妈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天昏倒在路旁,从此一病不起。婉丽爱妈妈,心疼妈妈。每天一大早,她就早早地起床,洗衣做饭,给妈妈煎药,把家里的一切安顿好。生活虽苦,婉丽却从不因此而苦恼,只要有妈妈,只有能跟妈妈在一起,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怕。然而事与愿违,村里一些愚昧的人硬说婉丽的妈妈是鬼魂附体,他们为了赶鬼避邪,竟将一大捆荆棘铺在婉丽她妈的睡席下,把婉丽妈妈刺得浑身是血。放学回家的婉丽用自己瘦弱的身体,努力地保护着妈妈。但大人们仍不善罢甘休,朝着缩成一团的母女使劲地扔瓶子、砖块。婉丽的额头被砸破了,鲜血和着泪水满脸流淌,可她仍然紧紧地保护着妈妈,用自己单薄的身体为妈妈抵挡着纷飞的石块..
⑦ 留守少年杀亲案:因玩游戏被发现,他狠心杀害弟弟和妹妹,后来怎样
在公益微电影《三千尺》中有这么一段话:有时候,他想要两个爸爸,一个出去打工,一个在家帮他打架。爸爸在家的时候,家门口的大山,也打不过他。这个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而这段话,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声。现代社会上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中,丢给家里人带的情况绝不在少数。
然而并非所有报道中那样,留守儿童们大多坚强乐观,事实上因为特殊环境,留守儿童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缺少父母的爱,生活、行为、学习都无人照应,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陷。今天要说的这个孩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惜杀害最疼爱自己的姑姑一家三口,只是因为玩游戏被发现了。
当肖玲林丈夫也就是肖豪姑父刘文东回家的时候,就只看到了已成遗体的妻儿,他一开始还没想到事情是肖豪干的。毕竟他们对这孩子是真的不错,而且当时肖豪才12岁,谁能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会对三个亲人下狠手呢?更可怕的是,肖豪被捕后没有丝毫慌张,甚至还想当天就回家住。可叹肖玲林怎么也不会想到,关心的侄儿竟然要了自己和两个孩子命。
⑧ 求电影《留守孩子》的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留守孩子》。
电影讲的是许多小孩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广东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带,很可怜。其中有几个人很顽皮,没有父母管,经常犯事。也有的人学习好,可是,一回到家就要做许多事家务活,还经常要挨爷爷奶奶的打骂。他们真的很可怜!
有一次,王小福偷了钱和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因为抢位子跟别人打了架,所以游戏就没玩成。后来他们找老板还他们钱,老板就是不还,然后王小福他们就把老板打了一顿,后面事情就更糟糕了。
看完了这篇故事,我很感动,都哭起来了。我觉得他们真是既可怜,又可爱。不像我们城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在身边,可以成天粘着爸爸妈妈,不愁吃不愁喝,不用做家务,很幸福。他们农村这些小朋友,家里穷,爸爸妈妈必须去外面打工。这些小朋友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孩子,没人管,没爹妈疼,还有成天做不完的家务。
我想,他们这些孩子的生活是那么苦,那么可怜,他们内心一定非常需要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爱。我很喜欢电影里面的方老师和大阳警察,因为他们为孩子做了许多好事。为了帮助孩子们,他们还成立了“留守孩子之家”,专门照顾留守儿童,给他们家的温暖。
有了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小朋友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才不至于那么苦,那么可怜。我们应该感谢方老师、感谢大阳警察、感谢所有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的人。
⑨ 《大山里的孩子》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大山里的孩子》,本片通过讲述“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想念父母,共同攒钱买手机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的感人故事,深刻反映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对亲情的渴望和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主要讲的是留守儿童的故事。这次联谊会有好多媒体参加,还有河北省人大,联妇,红十字会等重要人物参加了这次联谊会。我还作为演员代表上台发言,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让我们携手努力,让他们成为跟我们一样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