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视暴力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一是孩子们会误以为生活中充满了暴力,他们会对生活缺乏安全感,认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危险的,人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不可信任的。这样的孩子心中怎么可能充满阳光呢,内心又怎么会明朗而柔软呢?二是孩子们会误以为暴力就是英雄行为,打打杀杀是本事,而且英雄是打不死的。三是孩子们会误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他们不善于妥协、和解、合作、辩论等,只想用武力来摆脱困境。 查看原帖>>
⑵ 动画片中的暴力片段会增加儿童暴力倾向吗
动画片和玩具一样,是无数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美好事物,孩子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动画片中学会的。近日江苏的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做了一次关于动画片的调查,他们选择了市面上最常见的21部动画片,然后请家长们填写调查表。回收的数据显示,21部动画片中,有10部被家长们认为包含暴力犯罪的元素,有80%的家长希望可以对这些含有暴力犯罪元素的动画片进行整治,要严格把控动画片中的尺度。
在家长们认为含有暴力犯罪因素的动画片中,包括了当下最火的《熊出没》和《迪迦奥特曼》,《熊出没》中的用电锯砍人被认为是在引导未成年人犯罪,而《奥特曼》中的大量打斗情节则被贴上了暴力的标签。家长们觉得,动画片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未成年人很难分辨对错,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这导致他们有时候会在游戏中演绎动画片中的情节,从而产生危险隐患。
江苏的三位小学生在放学做游戏时,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烤羊情节,将一位同伴用绳子绑在树上,然后放火“烤羊”。等到大人发现时,被绑在树上的孩子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身体也被轻度烧伤。这样类似的事件在各地都陆陆续续发生过,所以家长们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孩子们在游戏时是没办法掌握分寸的,一旦将动画片中的虚拟情节搬到现实中,就可能会酿成一桩桩惨案。
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些家长们有些过于担心和专制,已经到了试图粗暴干预创作自由的程度。因为现在的动漫不只儿童看,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在看,他们建议,对动画片作品进行分级处理,适合给孩子的就给孩子看,不适合的就限制播出平台。选出适合孩子们看的动画片,同时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棒子都打死。
在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支柱产业,各种各样类型的动漫都有,许多动漫都会在开头标注适合那一个年龄段的人观看,家长便可以根据这个来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动画片。虽然在中国的一些动画也有类似的限制,但是现在孩子在家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太多了,所以家长们也很难控制。这并不是这届家长过于敏感,而是他们面临着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信息流通的便捷使得家长们没有办法进行筛选,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的偏激。
孩子们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好的也有坏的,孩子们不具备辨别能力,很容易会被错误的信息影响。目前国内的青少年犯罪率增长很快,低龄化也更为严重。这些犯罪的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不良信息的误导,一些作案手段残忍的青少年更是直接模仿了网络文学或者是影视作品中的桥段。由此可见,这些不良信息不仅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社会埋下隐患。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和学校老师的教育模式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否则不仅没有对孩子们造成正确的引导,还会将他们推向悬崖。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面对这些不良信息大多数都采取了“堵”的措施,让孩子尽可能少接触,等到心智成熟后再由他们自己辨别。而现在应该变成“引”的措施,提前教会孩子们善恶标准和判断好坏的标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家长和老师只要监督便可以了。
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在未来,动漫产业肯定会发展地更为全面和迅速,所以家长们一味地禁止不仅会让孩子们错过一个了解社会和世界的机会,还会让孩子慢慢的和时代脱轨。只有顺应变化,及时调整,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⑶ 请问暴力动画片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这些暴力节目。当电视播放完以后,观看暴力的一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另一组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效仿。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
动画片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对孩子来说,动画片的功能与游戏类似,都具有象征性的自我教育意义;同时也是孩子人生的一种经验,是对孩子学习、想像力等的一种激发。很多家长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膨胀,担心自己的孩子从中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用心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孩子仍然可以从中受益。
一、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来看,对于一些暴力场景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看上瘾。
二、社会应该规范动画片市场,创造出更多适合孩子看的好动画。
三、家长要强化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帮助孩子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包括动画片的偏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帮助孩子识别善恶。让孩子成为主动的认知建构者,勿让孩子停留于消极被动的欣赏浏览者的角色。随机引导孩子谈论、比较、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讲述其中优美的文学语言,真正体验其精神实质。
⑷ 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吗
动画片中制作出来的一些暴力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要看着电视其中的情节引导。比如,当英雄们声张正义的时候,往往是需要打败敌人的,当我们被坏人欺负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
在看电视的时候,暴力行为的叙述有时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引导和启迪的作用的,比如激励孩子为弱者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坏人。与此同时,在动画片内容制作上,我们都很难避免在故事情节中对暴力或者一些打斗行为上的使用,同样的我们也无法忽视其对小孩子们的心理影响。
因为我们不得不去重视的一点就是,那些过分恶劣,超过了孩子心智承受和理解能力的暴力情节,是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一方面,小孩子会受到这些情节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心理阴影;另一方面,小孩子无法分辨行为背后的善恶标准,有模仿的嫌疑,做出过激的行为。
⑸ 未年人暴力血腥片看多了会怎样
心理专家认为,未成年人在接触这些暴力、恐怖、色情影视节目后,很容易加重其好奇心和产生模仿行为,由于未成年人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神经发育尚未完善,而且有较重的好奇心,极有可能模仿电影、电视中的镜头画面,导致产生暴力行为或体验性行为等,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地损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健康的心理需要维护,要保护好自己的感觉、知觉,观看恶性刺激的画面后,对人的心理会有侵入,看到的东西拿不走、去不掉!他提醒未成年人,不要去看恐怖、刺激的场景与画面,回避不必要的伤害才能保证最基本的心理健康。如果你是男性 劝你看点警匪国产片 EG:《新警察故事》 对你的身心健康又好处!如果你是女性 多看点欧美爱情片EG:《给朱丽叶的信》对你的生活增添信心!如果你是一个麻木的人你看点恐怖恶心的片子 EG:《血腥情人节》这样不会受很大的刺激,晚上也能睡好觉!如果你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人你就多看点喜剧片子,EG:《逃学威龙》这样你经常开心,生活会很轻松!如果你是一个看啥都没啥事的人,那你想看啥就看啥吧,各种动作片《史密斯夫妇》《黑客帝国》《谍影重重》等等~~身体是不会有事的 主要是对你的心理健康别有影响 别造成伤害就行 OK!
⑹ 小学生经常看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对他心理有害吗
生活中,有些父母对自己日常行为习惯不注意,自己喜欢看恐怖片,却忽视了家里还有过小的孩子,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看,很容易对其神经产生刺激。孩子为什么不宜看恐怖片?
孩子不宜看恐怖片的原因
1、孩子的承受力不够
目前,大部分幽灵电影都在以令人恐惧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专注于恐怖主义氛围和效果的建构。 这些电影和视频大多没有考虑到儿童的耐力 在看这些电影或书籍的过程中,儿童的不成熟的思想受到影响。他们无法全面理解情节,但他们只是反复刺激几幅图片或段落,甚至产生妄想症状。
过于暴力和血腥的电影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社会的理解产生偏差。经常暴露于过多的血腥和暴力导致儿童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孩子会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和误解暴力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行为。 事实上,电影和电视中的描述与现实生活中的描述截然不同。
2、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影响
人们有本能的追求刺激,良性的刺激可以刺激一个人的潜力,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而且缺乏识别力,不同的孩子能够接受不同程度的恐惧。教师,家长和社会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首先,保护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而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家长不应该让孩子听太可怕的故事,看可怕的电影,以免儿童的心受到过度的刺激。同时,父母有责任关心儿童接触的电影或书籍的种类,培养孩子识别事物的能力。
看完恐怖片出现恐惧心理怎么办
1、往反方向讲故事
孩子怕鬼的话,可以告诉孩子鬼怕什么东西,比如告诉孩子鬼是怕唾沫的,一遇到唾沫凶狠的鬼就会变成温顺的绵羊,这样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2、试试冲击疗法
如果孩子怕床底下或者衣柜里有鬼,那么家长可以带他一起去看看这些地方,没有鬼的事实会冲走他对鬼的恐惧感。
3、运用暴露疗法
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柔和一点的魔鬼的玩偶,让孩子自己去玩,孩子就会发现所谓的什么鬼都是假的,跟其他玩具是一样的,不会对自己有伤害,孩子自然就不害怕了
⑺ 孩子经常看暴力电影会有什么危害呀
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此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大众媒体对暴力限制太少,虽然我国一直都在限制色情和暴力内容的传播,但在实际做法上往往是限制色情不限制暴力。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孩子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特别是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可怖。其实,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地,他可能学到的只是其中暴力的行为。
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动力就是出于所谓的英雄崇拜,在他们所谓的英雄崇拜中,孩子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个人有了力量后就可以得到很多想得到的东西,而且从中能找到自尊感。现代社会对自我实现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是像有的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只有小部分人才有实现自我的需求。表现在孩子的暴力犯罪中,如抢劫、杀人等,他所想获得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很多时候还有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
⑻ 是否可以让小孩子看暴力片
我认为小孩子还是不要看一些血腥暴力的影片。因为小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成熟,对外界很多新鲜事物会感觉到好奇也会单纯的模仿。
就像我,小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电视上,某个人物抽烟的样子很酷,于是自己也偷偷的抽烟,专门模仿电视上的明星拿烟的姿势。我看到了打打杀杀的影片感觉非常的兴奋,于是自己专门跑到玩具批发市场,掏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了一把刀。
真正影响孩子成长进步的是大人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看的暴力片就会变坏。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家长平时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换位思考。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 ,才能让孩子在各个方面健康的发展。
⑼ 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
暴力电影充斥着血腥和粗暴的画面,对人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不仅会毒害他们的心灵,也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深渊。暴力电影是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暴力电影影响了青少年犯罪。
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不良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错误的行为诱导方式。为提高影片票房,很多暴力电影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刺激,淡化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扭曲生活中的真善美,夸大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的聪明才智,将其形象渲染得神通广大。这种暴力电影不仅没有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而且激励和夸大了负面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青少年对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可能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暴力电影直接刺激着青少年的犯罪欲望。很多暴力电影不仅呈现出暴力行为的血腥画面,还为观众呈现整个犯罪过程。尤其是色情和凶杀的场面,很容易给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某市4名青少年受到刚看完电影的影响,想将电影中的情景付诸于实际行动。刚好有一名年轻妇女王某下班经过,于是这4名青少年模仿电影中的镜头,对王某实施了抢劫和轮奸行为。由此可见,暴力电影刺激青少年犯罪的魔力。
第三,暴力电影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犯罪技能。有的暴力电影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往往将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的作案过程,包括策划和实施等环节完全呈现给观众,其详细程度堪比“犯罪指南”,青少年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一些犯罪技能。
(9)暴力电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扩展阅读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对暴力电影实行分级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分级制度对不同暴力程度和不同暴力类型的电影加以分类,以适应不同人群。目前,电影分级制度已经是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一般情况下,电影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级别:
一是禁止未成年观看的电影;
二是必须有家长协同和指导观看的电影;
三是所有观众都可以观看的电影。这种分级制度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香港、澳门都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但是我国内地并没有实行这种制度,而是通过删减某些镜头以达到适应所有年龄段观众观看的目的,这种做法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