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2》拍的很真实很感人,为何票房不高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冯小刚的《1942》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不过市场反响好像并不是很理想。一些人觉得这部电影氛围太过沉重,所以看过的人会劝没看的人别去看。还有一些人觉得大家对冯小刚的期望太高导致的。不管怎样,个人觉得这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那么就有人问,《1942》拍的很真实很感人,为何票房不高呢?首先,或许观众们不太喜欢太沉重的电影。其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幽默搞笑的影片,对《1942》这样题材的电影不感冒。最后,电影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每年都会有大量电影上映,而且许多电影都是有大牌明星们的加盟。因此,电影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观众们不担心看不到好看的电影,因此选择面就比较广泛。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1942》表现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
不管如何,冯小刚的作品都是非常有深度的,《1942》值得一看。大家觉得呢?
Ⅱ 电影1942里面逃荒的时候少奶奶饿死之后,被把衣服给孩子喂奶,请问为什么这一幕没有打码
这种电影怎么打码?只能艺术性的遮挡一下,比如在画面前面加入一截树枝。但这样反而欲盖弥彰了~
Ⅲ 徐帆认为《1942》是一部充满悲情的戏,影片中哪个场景让你记忆深刻呢
1942这部电影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张国立所饰演的老地主在大年三十卖女儿的那个场景,因为那个场景真实的展现了当时饥荒年代老百姓为了生存,逼不得已所做出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当然由王子文所饰演的女儿为了让自己的父亲活下来,选择让自己的父亲卖掉自己可以说也体现了女儿对于自己父亲的一份感情。因为张国立所饰演的地主非常清楚一旦将自己的女儿卖掉,自己将很有可能一辈子再也无法和女儿见面。
1942这部电影是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尤其是张国立在这部电影中贡献出了影帝级别的演技。可以说在面对这种严肃题材电影的时候,张国立的演技发挥可以说是非常的稳定。
Ⅳ 有人看过电影 《1942》 吗观后感1000字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
Ⅳ 《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从1942到2012,7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这些在2012年走入电影院的年轻人,多半说不出194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延津”的发音在唇齿间还显生涩,李培基、蒋鼎文、白修德的名字似曾耳闻,但毫无附着,“大灾荒”或“大饥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约等于“三年自然灾害”,冯小刚到底要讲什么,是每个人走进影院前都会问的问题。但70年又短到就像发生在昨天,短到就像奶奶手上戴着出嫁时的金戒指,你依然可以触摸,它依然散发出古旧的黄色。短到,编剧刘震云以命拙笔写下的这个故事,不过就来自母亲的亲身经历,就像姥姥告诉我胡同顶头那户人家的故事一样,它是那么近,却又那么不可思议。
看完影片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片子的主角是张国立父子,着墨做多,故事最完整。张国立饰演的地主,是一个待人宽善的东家,会用自家的白面换下犯法的长工,会用一碗小米安慰被迫卖儿的乡亲,会在等待死亡的末路上扶起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她重新走下去。当小女儿为了换回五升粮食把自己“成功”卖到妓院时,父亲的脸上竟挤出了一丝笑容,而几天前当女儿将自己喜爱的小猫贡献出来时,父亲还曾为此留下过泪水。哭泣与微笑,猫与人,你会发现饥饿这种无从抗拒的恐怖,轻易间摧毁了一切约定俗成、乡约民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张默饰演的拴柱是好样的,如果说饥饿摧毁了上述所说的全部的话,在栓柱身上起码还有一些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比如爱。他为了找回丢失的孩子,忘记了随身携带的最要命的粮食,跳下西去的火车,几乎是主动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只为找回花枝托付他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当日本兵抢夺了他留给孩子的玩具时,他孱弱的身体里爆发出男人,或者说人,生命最后的倔强和力量,将日本人手中的馒头打落在地,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Ⅵ 电影《一九四二》中,有多少真实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1]。
中文名
一九四二
外文名
Untitled Remembering 1942 Project
其它译名
温故一九四二,温故一九四二, Back to 1942,
出品时间
2011年
出品公司
华谊兄弟
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制片成本
2亿人民币
拍摄地点
河南郑州
拍摄日期
2011年10月19日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刘震云
制片人
王中磊
类型
灾难,历史,剧情,战争
主演
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蒂姆·罗宾斯,亚德里安·布劳迪,徐帆,张少华
片长
146分钟
上映时间
2012年11月29日
票房
3.64亿
对白语言
河南方言,普通话,英语,日语
色彩
彩色
imdb编码
tt822
主要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
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主题曲
《生命的河》
Ⅶ 电影《1942》讲述饥荒的哪个镜头最让你印象深刻
在看完电影《1942》以后,不得不说内心里还是引起了巨大的震撼的,这部电影简直拍的太现实了,很多的环节呈现的特别的真实,完全能够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无助与绝望,其实这段饥荒在历史上真的是特别重大的事件。
相信任何人看到这样的片段都会觉得心酸的,那时候的环境特别差,而且还处于战争阶段,并且也是死伤无数,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都直接展示了以前真实发生过的状况,稍微回想一下都能够知道当年经历过什么样的难处,再加上里面有各种老戏骨坐镇,在演技方面还有情绪传达方面让人看得心里难过。
Ⅷ 电影《1942》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1942》故事开始于1942的旱灾,当时干燥,缺水。受害者逃离家园。同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的绝食抗议,宋美龄的美国之行。整个电影标题是与第一历史并列的事件,属于世界主要事件。
故事在老东家牵着小女孩走在返回依旧饥荒加剧且浮尸遍野的荒路上结尾。在背影渐行渐远的画面中,敦厚的男中音陈述响起:“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了我的母亲,她不爱笑,从来不吃肉……”我想那是因为70年前,她在逃荒的路上,看到过“人吃人”人性泯灭的惨状。
很多人对《一九四二》的首映的影评不太高,他们应该忘了所有的纪实片都只会纠人心弦,却不能揪人眼球。就像那些来看热闹的观众,在萤幕上带着血腥的黑色幽默中竟智商低下的发出爽朗的笑声。
Ⅸ 1942拍电影生得那个孩子是真人吗
道具玩偶而已,都知道是电影了,最多出场的时候让真正的婴儿客串一下,剩下的时间都是道具玩偶
Ⅹ 在电影《1942》中哪位演员的演技是超乎你的想象的
电影《1942》是冯小刚导演执导的,这部电影非常有意义。记得在刚刚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片子的质量非常好,但是票房却没有达到预期。在这部电影中,冯小刚用了很多老戏骨,每一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每一位的表演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由于天灾,范殿元也走上了逃荒之路,这一条路可以说是越走越绝望。一开始他以为灾民抢走他得吃的之类的东西知识迫不得已,后来他得妻子、儿媳都离去了,他才明白人心。这一时期的范殿元又有了转变,张国立把这种转变刻画得非常好,眼里的悲伤与无奈交杂,还有一丝的愤怒和绝望。所以说,最让人惊艳的就是张国立的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