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关于鸟人的动画片
是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故事背景为19世纪末期的欧洲,荒地中出现了一座会移动的城堡,人们纷纷相传城堡的主人哈尔是个邪恶的巫师,他专门掳掠美丽年轻的姑娘并且吸食她们的心脏。在故事中,女主人公苏菲所居住的小镇周围出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 18岁的苏菲和继母以及妹妹居住在欧洲的一个小镇中,自从父亲死后,继母凡妮就把女儿们安排到原本由父亲经营的制帽小店营生,但是苏菲的妹妹却对这并不感兴趣,于是她很快离开了制帽店;而苏菲则坚持留了下来,因为这是父亲的最爱。 一次,苏菲在看望妹妹的路上,被两个士兵截住。这个时候一个神秘男子——哈尔出现了,他用魔法帮助苏菲解决了问题,并送她去往妹妹工作的地方。途中哈尔和苏菲受到了荒野女巫的追捕,不过在哈尔的帮助下逃离了险境。苏菲对妹妹说她觉得一切像一场梦,妹妹鼓励她要过“自己的生活”。当晚,荒野女巫出现在了苏菲经营的制帽小店中,并对苏菲下了诅咒,把她变成了一个90岁的老太太,而苏菲还不能对任何人透露咒语内容。于是苏菲只能离家出走,在空旷的荒地上遇见了神秘的稻草人,并且为了躲避大风,被引进了神秘的哈尔移动城堡,最终以一个清洁妇的名义居住了下来。在那里,苏菲结识了驱使城堡移动的魔力来源——火焰恶魔卡西法,小男孩马鲁克,稻草人卡普以及男主人公哈尔并且安顿了下来,度过了一段平静美妙的日子。苏菲逐渐活出了自己,并不知不觉地被哈尔吸引。 然而同时,城堡的主人魔法师哈尔拥有神奇的力量,但他并没有像这个国家所有的魔法师一样接受国王的号令参加战争,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和平。哈尔常常在黄昏后才精疲力尽地回到自己的城堡,并也因此越来越深陷,将变成恶魔状态。直到有一天,哈尔对苏菲说出了自己厌恶战争的心声,苏菲决定帮助哈尔。在去王宫的路上,苏菲遇到了荒野女巫。原来这是个陷阱,宫廷女巫莎莉曼虽然是哈尔与荒野女巫的老师,但为了防止他们的心性被恶魔控制,便杀死了荒野女巫的恶魔,收回了她的魔法,让她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婆婆,而哈尔也因为放心不下苏菲来到了王宫,当莎莉曼使出魔法要杀死卡西法收回哈尔的魔法时,苏菲冲了上来救了哈尔。 然而战争终于全面爆发,哈尔为了保护苏菲和大家,一人独自面对敌人。内心爱着哈尔的苏菲不忍让哈尔一人受难,决心与哈尔一同面对。于是她驱使着移动城堡追寻哈尔的足迹。而此时的哈尔,已经渐渐失去了意识,变成了一只只会战斗保护苏菲的怪鸟。经过了这一连串事情后,偶然间苏菲通过戒指的指引发现了随意门并回到了哈尔的过去,并且了解到哈尔在童年时在流星结束生命的地方遇到了流星卡西法,而后者不愿就这样死去便与哈尔签定了契约,让火之恶魔卡西法的魔力为他所用,但是哈尔自己的心脏也将成为这个契约的交换品,将卡西法与哈尔的生命联系在一起。 故事的最后,苏菲拯救了奄奄一息的哈尔,破除了哈尔与卡西法之间的约定并且帮哈尔找回了自己心脏,同时自己身上的诅咒也被解除,而稻草人卡普在苏菲的亲吻下也摆脱了复杂的诅咒——原来他就是邻国王子,并且答应回国后就停止战争。 虽然摆脱了契约的束缚,卡西法仍然留恋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于是在它的驱使下,会飞的移动城堡搭载着苏菲与哈尔一行,过上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
㈡ 求 电影《鸟人》影评 字数八百
谁疯了:《Birdy》
烦一个人是有原因的。我一直烦尼古拉斯•凯奇。不管他演什么,我都看不下去。所以这部《Birdy》,迟迟才看。
在《Birdy》里,尼古拉斯•凯奇出演Birdy唯一的朋友艾尔。艾尔在电影里有两个基本造型:一个是在越战前,他是一个快乐荒唐的小青年;第二是在越战中,他的脸被炸碎了,出境时始终包着大半边脸。这结果有二:一我看完了片子,二我终于发现他的讨厌之处了:一是他的脸,二是忧伤的眼神,他那闻名于世的忧伤眼神只堪“如丧考妣”四个字来形容,看一眼,就他妈想上去跺几脚才过瘾——敢跟我家艾尔•帕西诺比电眼,靠,也配。
好在他即不忧伤,也不常露脸,所以我认为《Birdy》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最好的电影。演Birdy的演员身材很好,身体语言也很丰富,好看。导演也很好,特别是那几个飞鸟视角的镜头,特别漂亮。当然,最好的是剧本。
剧本的好,好在改编自同名小说。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剧本,很少会出大问题。说到底,电影是艺术,需要文学基础。所以张艺谋的电影,只要好好的改编小说,问题都不很大,一旦没了好剧本,他就等同于一个MTV导演了。当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坏了,但《布拉格之恋》的坏和《十面埋伏》的坏,还不在一个档次上。
剧本的好,好的很玄乎,最后一个镜头才呈现出来的。影片结束前5秒,Birdy从屋顶飞身而下,我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心想这他妈的算什么破电影?!但结果是还有一个镜头:Birdy安稳的站在下一阶屋顶,抬头问赶来的艾尔:what?让我评选电影十佳结尾,《Birdy》绝对算一个。试想这样一个结局:Birdy飞身而下,艾尔大叫一声奔过去往楼下看,发现Birdy血肉模糊的摔烂在地面上——这他妈算是一个什么电影呢?
就是这个结尾的好。它指出Birdy没疯,也没偏执狂,他始终很清醒。人人都以为他疯了,艾尔也差不多认为,连我都差不多认为他疯了。但导演在最后一个镜头交待清楚,他很正常。但如果他很清醒,那他一直神叨叨的做鸟状,算是怎么回事呢?再明显不过了,就是一个本能的反抗。
艾尔和Birdy曾是一对快乐年轻人。艾尔乐天,荒唐,冒失,而Birdy更温和,腼腆,内向。Birdy爱鸟,很正常,他只是个大孩子而已。他最爱的鸟,并非老鹰夜枭之类的,而是一只柔软的小黄鸟。这是人物性格的外化,体现他的温柔,敏感,内向的性格,和这小鸟一样。
接下来有两场戏,至关重要,一场是他们在街头追狗,一场是小黄鸟差点被猫吃了。
追狗这一场,是艾尔和Birdy为了弄点钱,帮着一个混混追街上的狗,街上晃悠着的狗们被围捕后,全都被送到一个屠场电死,血淋淋的剥下皮,然后被砍碎卖掉。镜头很血腥。两个孩子又怕又惊又怒。初看之下觉得很怪,干嘛写这么一场十三不靠的戏,跟鸟也没关系,跟什么都没关系。紧接着这一个场,就是一只猫溜进屋子,差点把小鸟咬死了。
等看完了翻过头再看,就看出来了这两场的用途了。当时整个社会气氛,就像个一个大屠场,街上的孩子们像狗一样被围猎、被追逐、最后被送去一批批的死掉,Birdy最早本能的感受到这隐约的恐怖,因为他最柔弱,也最敏感。整个影片里,Birdy在越南战场只有一场戏,是以一个鸟的视角来的,先是低空飞行,越过尸体和战火,最后高高的飞起来,把极端恐惧的Birdy扔在满是战火和尸体的人间地狱里。回忆到这里,Birdy哭了。
而艾尔,在战争中毁了脸,他愤怒,打架,怒骂,他知道自己被毁了,但不确信是被谁或者被什么。他不断的和Birdy谈话,Birdy始终不开口。直到艾尔说出以下这些话:“birdy,我俩都完了。我们从未掌握过我们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像没人要的狗,记得吗?……当炮弹打倒我脸上,我能闻到肉烧焦的味道,我不能触摸伤口,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长相了,这些绷带下还是不是我,或者变成军队屠夫的长相……Shit!他们的世界有什么好!我们就呆在这不走了,你是对的,我们就藏在这不跟任何人说话,常常发疯,爬上墙!吐口水!拿屎丢他们!”
这番话后,Birdy突然开口说话了。艾尔之前说了那么多,Birdy都不理他,因为他觉得艾尔说的都是废话,自己没话跟他说。这段话一出,说出了核心,所以Birdy说话了。Birdy在大多数时候,没有台词,只靠肢体语言表达内心。他内心深处的创伤和他真实的想法,是由艾尔的口一步步说出来。
Birdy在医院里的种种行为,并不是发疯,而是无声的抗议,是谴责:人的世界太他妈荒谬了,老子没话跟你们说,不但不说话,人我也不当了。所以他日夜看着那扇窗,日日夜夜想飞离这荒唐的人世。
Birdy想当一只鸟,这希望越是无望,也就越是反衬出这个世界的癫狂。两个孩子的少年时光,全都在血光里、在死亡里、在战争里被毁掉了。所以当艾尔出发去越南时,Birdy的小黄鸟一头撞在玻璃上自杀了。孩子们的好时光死了,一去不复返了,希望破灭了,一切都被毁掉了。
所以,最后的结尾,当然必须是那样的,否则,Birdy就真成了疯子。但事实是,疯掉的是这个世界,而不是这两个孩子。
《Birdy》和其它反越战电影有很大不同,比如《生于7月4日》。要我说,更深刻。它不是依靠展现战争的残酷场面,或者战后归来的失落,来谴责越战的,在《Birdy》里战争场面就那么三四个镜头。它的立足点在战争对人精神层面的摧毁。它不是理智的、思辨的,而是强烈的、本能的。这就是《Birdy》的深刻之处。它摧毁的不是人的信仰,不是国家荣誉,不是民主,不是理智,不是这些行而上的东西,而是直指人的心灵,这心灵创伤一点愈合的可能性都没有。所以《Birdy》的主角birdy不是一个侃侃而谈的社会批判者,而只是一个敏感柔软如一只小鸟的大男孩。他没有说什么大道理,甚至很少讲话,但他的情感曾是完整的,饱满的。他爱风,爱大海,爱过山车,爱刚出壳的雏鸟,爱自由。但战争毁了一切。
比较《生于7月四日》,同样是讲一个青年的越战噩梦,《Birdy》这种抛离了理智的思考,直接入手展现心灵创伤的手法,明显更胜一筹。另外,看了太多战争里的人和事,我成了一个无条件反战者。战争的结果永远是负数,还没处补偿,是纯损失。
㈢ 夫妇收养了鸟人叫什么电影
这是荷兰电影《会飞的小精灵》
㈣ 一部鸟人电影
《鸟人》
主演:马修·莫迪恩 / 尼古拉斯·凯奇
类型: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1984-12-21
片长:120 分钟
又名: 鸟孩 / 追鸟
柏第是一个憧憬自己能化成飞鸟的少年,在一次打架事件中与艾尔结交为知己,两人于是开始勤做各种飞行的试验。在人、鸟都被杀害的越战前线,柏第体验了战争的残酷,终于因身心不堪负荷成了精神病患,在病院里他始终相信自己是一只自由翱翔的飞鸟...
本片根据威廉·霍顿1978年发表的一部招人非议的不寻常小说改编而成,故事以越南战场为背景,片中摄影、配乐核剪接都具有高度的实验性,也使得这部交织于过往记忆和现世惨痛的作品,始终维持著极强的戏剧张力,深具震撼效果。
PS: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部,最后结尾他跳了下去,其实他只是跳下了个台阶,他回头对吓坏的尼古拉斯凯奇说:What?
很喜欢这个结尾
㈤ 求一部动漫电影,男主角变身时是个鸟人,女主角是个小女孩;男主角有个机器城堡需要火才能发动,有头金发
<<哈尔的移动城堡>>日文原名:ハウルの动(うご)く城(しろ
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是继1989年《魔女宅急便》后,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这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子的手艺人,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出家里,但又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一起想办法解开身上的魔咒。
㈥ 电影《鸟人》到底讲了什么内涵
主要讲了:现实的迈克尔和曾经的飞鸟侠角色一直在不断对话,其实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羁绊和理想的前景在不断的冲撞。这样两条线索的并行,让影片充满魔幻色彩,一次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戏中戏,内外不分家,同轨进行,彼此影响,又彼此交融。窘迫的现实像无数干扰分贝一样在和迈克尔通往理想的境地较真、摔跤,成功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没有强大的精神磁场,一个人很难坚持到底。
(6)一个鸟人小孩子的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介绍:
主人公是一个过气的演员(迈克尔·基顿饰),他曾经凭借一个成功的超级英雄角色大红大紫,但后来家庭和事业却一落千丈。为了重拾往昔的荣耀,他计划在百老汇上演一场舞台剧来挽救事业。
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爱德华·诺顿饰)却威胁着要把所有东西都毁于一旦。他的女儿(艾玛·斯通饰)也是问题缠身,刚刚从戒疗所里出来,之后开始做父亲的助手。
㈦ 一部欧美的怪物电影的名字,里面有个长着翅膀的鸟人,
《惊心食人族2》Jeepers Creepers 2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 USA)2003年发行
主演:
乔纳森-布雷克(Jonathan Breck)
贾斯汀-龙(Justin Long)
妮基-埃考克斯(Nicki Lynn Aycox)
雷-维斯(Ray Wise)
比利-布朗(Billy Aaron Brown)
导演:维克多-萨尔瓦(Victor Salva)
类型:恐怖片
分级:R(恐怖)
每隔23年的春天,食人族就会吃人,连吃23天。
一个明媚的午后,年幼的比利-塔格特(Billy Taggart)正在玉米地里帮家人做些杂活。他的两眼余光看到有什么东西在动。他感到好象要出什么事了。果不其然,他的父亲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被活活地拖向天空;天空中回荡着他凄惨的叫声...。然而,这一切都是那么无助。
食人族又回来了。
与此同时,一支大学篮球队及其啦啦队长、教练们刚参加完锦标赛踏上回家的旅程,他们被困在"东9号高速公路"的波霍(Poho)县境内。事实上这是食人族搞的鬼,它们弄坏了他们的汽车。大人一个一个地被杀死了,只剩下了些学生,他们被困在车上,被迫与这个超自然的生物作战,保护自己。而这个超自然的生物其实早就决定要将他们全部弄死--孩子们不久知道,这下又轮到他们之间的谁了。
令人恐怖的嗜腥啖血的23天即将结束,这是食人族最后一顿疯狂的晚餐了。随着夜晚的降临,年轻的队员们惊吓之余必须战胜自身的恐惧和臆断,团结起来,依靠自身的力量阻止这个恶魔去伤害更多的无辜。
㈧ 电影《鸟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好
鸟人这是一部战争影片。
从越南战场上满身是伤归来的艾尔(尼古拉斯·凯奇饰)在医院里再一次看到了鸟孩,他像鸟一样蜷缩在墙角,目光呆滞地往着窗外的蓝天,不说一句话。他已经不再认识艾尔了,医生告诉艾尔,鸟孩如果依旧这个样子的话,将在3天后被送到疯人院。于是,艾尔的思绪飞到了若干年前…… 在上中学的时候,艾尔第一次见到了鸟孩。在别人眼中,鸟孩是个古怪的孩子。他的性情孤僻,没有可以信托的朋友,直到艾尔出现。在大家欺负鸟孩的时候,艾尔挺身而出,开始了这段不同寻常的友谊,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然而时间不知不觉推移,艾尔有了自己的女友,渐渐疏远了鸟孩,在中学的毕业舞会上,英俊帅气的艾尔受到了女孩们的青睐,但是鸟孩却一个人默默地回家了,那一晚,鸟孩脱光了衣服,把金丝雀当成了自己的爱人。 再后来战争爆发了,灾难如同洪水般席卷过来,原是美丽的城市变得一片破败。艾尔充军,鸟孩深深依赖着的心爱的金丝雀撞在玻璃窗上痛苦地死去。原充盈着的心中两个重要的位置刹时间空虚,精神的世界面临着崩塌的威胁。于是,鸟孩也参军了。 当他乘上飞机能真的在空中飞翔的时候,他却感到了巨大的恐惧。当炮弹在身前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弥漫的硝烟,破碎的尸体,无边的恐惧终于令鸟孩精神的世界彻底崩塌…… 医院里,最后的期限到了。虽然艾尔仍在努力地唤醒鸟人的意识,终于艾尔也感到绝望,“我们就象没人要的狗”他终于理解了鸟人的想法“我只想做原来的艾尔,不想被他们看做怪物……他们的世界有什么好?我们呆在这里不出去,我不拿下绷带。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是对的,我们应该躲起来不跟任何人说话,而且经常发疯!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正当艾尔要歇斯底里的时候,鸟人却说话了!没有任何决定,“就这样发生了,我也不知道。”正当艾尔狂喜的时候,病院里的护士们却以为他们发了疯,艾尔带着鸟人一直逃到了阳台。故事的结尾颇具喜剧色彩:前是绝路,后有追兵,鸟人爬上阳台突然张开四肢跳了下去!艾尔发了疯似的跑过去……观众和艾尔一样,最不愿看到鸟人张着四肢趴在地上的样子——阳台下是落差不大的屋顶,鸟人疑惑的转身:“What?”
㈨ 如何评价电影《鸟人》
在心情有点自闭的时候,有点后悔选择了这部片子来看。不是说它不好——从内容、主旨、演员、配乐、剪辑各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部该拿五星的上乘之作——只是影片看下来,心里觉得很沉重,更加不想说话不想交流了。
Birdy是一个自小就梦想飞翔的孩子,他喜欢鸟,喜欢看他们飞翔的样子,甚至幻想自己是他们的同类,常常赤身裸体睡在大笼子里面,用最自然的状态做着飞翔的幻梦。他研究如何利用工具飞翔,为自己制作了一对大的翅膀,并兴致勃勃做实验。直到越战爆发,Birdy应征入伍,人的死亡、鸟的死亡让他的精神受到重创,被送进医院。从此,他不再说话,每天蜷缩着身体凝视蓝天想象自己就是一只鸟,直到好友艾尔(尼古拉斯·凯奇饰)带着他们共同的回忆出现……
其实可能每个人都像Birdy一样,自小怀有一个梦想,飞翔或是其他,只是大多数人不会像他那样执著那样沉迷。无法评价Birdy的选择,他背离了这个社会,疏远了亲情、爱情,不通人情世故,不被人理解,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从自我封闭的幻想中得到了无限的快乐,别人不理解又怎样?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理想还是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过得心满意足就好吧。选择其中一个的人不必嘲笑作出另一个选择的人,大家各得其乐,各有各的游戏法则。
影片中顺带谴责了战争的巨大损害,无数本应幸福生活的青年在战争中不明就里的断送了自己的一生,或者带着重大的创伤回来,无法再继续原有的生活。最残酷的,它毁了一代人的精神家园。Birdy如是,艾尔亦如是。
但我感到最震撼最伤痛的镜头却不是那些士兵们流着鲜血痛苦的在泥浆中挣扎,而是Birdy最喜爱的那只小金丝雀想要飞回主人身边,却一头撞碎玻璃应声而亡的一幕。那种不知危险就在眼前的欢快和干脆让人心惊,也隐隐觉得Birdy在此之后的命运堪忧。
还好结局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让人绝望到底,Birdy在艾尔的帮助下逃出医院,在一个高台之上振臂飞翔一跃而下,以为随着艾尔撕心裂肺的呼喊会看到Birdy直挺挺躺在地板上带着微笑死在血泊里,却意外看到他回头望着朋友的灿烂笑容。影片到此为止,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顺利逃脱了还是被抓了回来,郁郁一生还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开心快乐。也许连原作者也不知道,选择了超脱实际的理想会有怎样的命运。
其实片子并没有像它讲述的东西这样沉重,饰演Birdy的马修·莫丁时时展现出的明快单纯的笑容,年轻的凯奇意气风发的少年轻狂,都让人觉得阳光灿烂。正像片中艾尔说的那样,他们就是最典型的费城的疯小孩儿。他们也不过是在一步步想着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成长。
希望大多数的小孩儿们不会像他们成长的那么艰辛……
㈩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欧美的电影,有一个男孩每天站在家里屋顶上展开双手(好像要飞一样),很多人都说他有
《鸟人》 Birdy;(1984)又名:;鸟孩 / 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