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电影红孩子歌词
扩展阅读
香港电影关于医生被杀 2025-08-02 19:17:48
电影盖世英雄剑圣结局 2025-08-02 19:06:15
学生喜欢看的电影排行榜 2025-08-02 19:01:30

电影红孩子歌词

发布时间: 2022-06-03 08:32:28

① 《我的祖国》这首歌表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你看作者自己说的吧:乔羽讲述我的祖国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条大河

“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那时,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

记者◎李晶晶

凯旋

1956年,一部讲述朝鲜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它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在录制完后的第二天,经过电台传向了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7月,为了寻求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解决,中方谈判代表向美方提出双方所俘获的武装人员全部遣返的原则。美方仍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并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告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10月14日,美军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了进攻,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持续鏖战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这次战役使整个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

一场战役对一场战争的全局产生如此重大影响,毛主席了解到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立即组成了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任导演,林杉、曹欣、沙蒙、肖矛负责剧本写作。

“当时是沙蒙导演来找我爸爸的,让他给整个电影创作音乐,其中包括给《我的祖国》这个插曲作曲。他们早先就认识,曾一起在延安鲁艺待过。”刘炽的女儿刘云云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看过脚本后,我爸爸特振奋,立刻答应参与创作。整个影片拍完后,有插曲那部分戏空出来了,准备等歌出来再补拍画面。当时沙导和林杉、曹欣合写了一份歌词,拿给我父亲看。我父亲看完,觉得词虽好,却没有什么韵律,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流行。于是提议找乔羽叔叔来写。”

“《上甘岭》拍得很讲究,沙蒙是个大导演,人很好,非常懂艺术。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他两次实地考察上甘岭。”乔羽当年仅29岁,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找他创作的就是沙蒙。“上甘岭打的是坑道战,沙蒙导演为了效果逼真,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子调动两个营的战士,翻表土,挖阵地工事,筑坑道口,造出了一个‘上甘岭’。”

“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那时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乔羽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正在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准备写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这个剧本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红孩子》。当他正处于采访最紧张阶段的时候,沙蒙的电报却接二连三地发给了乔羽。

“我当时是想把即将动笔的《红孩子》剧本尽可能在当地写完。所以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就近找人。”可是当乔羽完成采访回到南昌,坐下来要写《红孩子》的时候,又收到了沙蒙的电报。电文长达数页,连起程路线都安排妥当:先到上海,由上影厂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尽快赶到长春,电文最后一连用了三个“切”字,三个惊叹号。

“接到电报的那个晚上,我正在看福建梨园戏《陈三五娘》,沙蒙电报里那三个‘切’字让我再也无心看戏,当夜登车赶往上海。车到上海是早晨8点钟,袁文殊厂长已经给我买好了去长春的火车票。”乔羽告诉本刊记者,“经过长江的时候,火车上沸腾了,大家都很激动,我也兴奋得不行。这是我第二次看到长江。之前通过这里赶往江西,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时,我是北方人,没有离开过黄河流域,所以看到长江我就觉得比黄河漂亮。”

到了长春,沙蒙见到乔羽,便把情况和盘摆出:摄制组停机坐等,即使什么也不干,每天也要耗费2000块钱。沙蒙摆出这一切的意思,是催乔羽快写。“我也不敢怠慢,2000块钱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呀。我当时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呢?他也痛快,说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有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乔羽说他马上要来样片,躲在长影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他想到了自己在太行山里经历的3年战争岁月……

憧憬

“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对于20世纪中国的后一半历史应该说是亲历者,其情其景,历历在目,自然是感慨万端,热血沸腾的。”乔羽对本刊记者感叹道,“1946年我18岁,中学毕业两年。当时刚过春节,各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的全面内战即将开始。我当时处在人生选择中,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一位姓王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找到我和另外4位同学,问我们愿意不愿意到共产党开办的北方大学去读书。北方大学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但一说到读书,大学又是免费,就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按照规定必须是秘密出行,我也没有和家里打招呼,就拿了地下党开具的介绍信,由组织秘密安排,跟着当时从济宁往太行山运送后勤物资的两辆马车,去了太行山。”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挺进大别山。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刘邓大军的一个后方医院还留在河北省冠县境内。为了加强伤病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冠县后方医院办了一张8开套红刊头的油印小报《光荣报》,乔羽就离开学校,任该报编辑。

因为办报经常深入采访伤病员,乔羽说他与各病房的关系甚为融洽。伤病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刘邓大军的,也有陈毅部队、陈赓部队的,聚在一起,各自夸自己的部队打起仗来是多么多么勇敢。太行山的生活,既有枪炮相伴的日子,也有欢声笑语,乔羽是最有感受的。“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希望表现我们的战士在面对强敌、很严酷的战争面前的镇定、乐观、从容;想告诉人们,他们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他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写歌词的这段时间,乔羽说他写不下去时,就会去篮球场转悠一会儿。这一天,长春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他又溜达到了球场。“走着走着,几个雨点打在我脸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我去当时的中央苏区江西得经轮渡过长江,那个场景很壮观。当时过长江可不得了啊,要两小时才能到对岸,这给了我极其鲜明的印象。”说到这里,乔羽停了一下,“我老家济宁,接近黄河,属北方,在那之前,我还从未见过南方的水稻,不知道稻子长在水里是什么样儿的。我种过庄稼的,小麦、高粱我都知道。但是第一次见到漫山遍野、一片碧绿的水稻,我非常震惊。长江上的帆与黄河上的帆也不一样。黄河是‘泥糊涂场’,长江水却是很清、帆很白。”

“经验告诉我,来了!来了!我当时赶紧往住地跑。最先出来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乔羽笑了。乔羽告诉本刊记者,在创作的十几天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里来一趟,“沙蒙人好,每天笑呵呵地来看我,来了也不催,我明明知道他是来催我的,坐了一会儿,他看我不吭气儿,我没有东西给他,他就又走了。第二天又来了,他还是不催我,就说到我家吃饭去。等写完了,我给他看,他一声不吭坐了半个多小时,就这么看。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完了以后他说:‘就是它了!’走了。我心里想,哪有这么容易,也不讨论讨论?还是不敢跟我讨论,打算回去讨论?”

“果不其然,第二天沙蒙又拿着这个稿子来了。我心想,还是来了吧,我跟沙蒙的关系很好,我跟他说,有什么意见尽管说。他说没意见,只问了一个问题,我写的《一条大河》是不是长江?我说是啊,这就是我对长江的印象,真是一条大河啊!沙蒙当时反问,既然是长江,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这一问可把我问了一个愣。我就说,比如我吧,是一个北方土包子,以前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来你这儿也就见了第二次,印象之强烈引发我写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而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条故乡的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沙蒙思考了片刻,‘就它了’,拿起稿子又走了。”

信心

“新中国诞生了,每个中国人都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样朴实的感情我是深有体会的。”乔羽回忆说,“我想上甘岭的战士也是怀着这种心情上战场的,那种感情是50年代人民大众心里最美好的东西,我把它融进歌里,再现出来,人民就接受它。我作为一个歌词作者,在写作关于祖国的歌词时,最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感情,让大家唱着这支歌,享受美,创造美,珍惜美,同时就会产生一种东西——为了这美好的国家,自己得为她多做些贡献。”

沙蒙拿着歌词找到了作曲家刘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诗情画意的歌词很快把刘炽带进一个新境界。“影片的音乐录制完成后,有一位艺术界前辈对我父亲说:‘我听出来了,你在上甘岭阵地上找到了一个优美深情的女儿,又找到了一位英勇顽强的儿子!’我父亲后来和我们说,他把《我的祖国》当成柔美明媚的女儿,把《英雄颂》作为威武不屈的儿子,两者各有风貌和性格,但共同点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罗斯的、法国的和德意志的。他对我们说,这就是新生的共和国的歌曲!”刘云云告诉本刊记者。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乔羽、刘炽都并没有去过朝鲜,但是他们都对志愿军战士有过深入的了解。“朝鲜战争打的是坑道战,战士们都憋在里头,不是一两天,是一两个月在里面蹲着。又不能活动,身上都烂了,又没有卫生条件。他们不能上来,因为上来很危险,制空权都在敌人手里,一上来飞机炸你,地毯式的轰炸。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是我们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美好的东西,让大家对今后更有信心。”乔羽说。

“沙蒙当时为了挑一个唱这首歌的歌手,几乎把所有民族唱法的都叫来,大概二三十人,可听来听去都不合适。”乔羽笑着说,“后来还是我给他推荐郭兰英,郭兰英拿过来就唱,一试,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郭兰英不识谱,但绝对是个大艺术家,所有的歌,她只要听别人唱一遍就会了。她不是音乐学院出来的,她是唱山西梆子出来的,是从戏班打出来的。”■

② 求红孩子歌词。

红孩子
-
放客兄弟
我要亲口大声对你说
你是世界上最闪耀的星空
你的笑容融化了冰封
沾着夜与次的天空
宇宙里有一双小花朵
开出你的美丽和谐的大梦
赤脚踩地之前大步走
唤着你瞬息会做梦
哈哈
咿呀吼哦
红红的孩子呀
世界在为你闪亮
世界在等你发亮

滴答前进
伸树叶
背起弓屈膝
让大地生生不息

③ 有首歌 有这么两句歌词 未来的主人 一定是我们

未来的主人翁 罗大佑
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
望着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泛起一片水银灯
突然想起了遥远的过去未曾实现的梦
曾经一度人们告诉你说你是未来的主人翁
在人潮汹涌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痴痴地等
每个人的眼睛都望着那盏象征命运的红绿灯
在红橙黄绿的世界里你这未来的主人翁
在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里面寻找儿时的光荣
每一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
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有一天孩子们会告诉他们后代你们要守规矩
格言象玩具风筝在风里飘来飘去
当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一些陌生的旋律
你或许会想起现在这首古老的歌曲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
我们需要阳光青草泥土开阔的蓝天
我们不要红色的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

④ 共产儿童团歌(红孩子) 歌词

歌名:《共产儿童团歌》
歌手:孙佳星
所属专辑:《影视歌曲专辑》
歌曲时间:3分19秒

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⑤ 有一首歌歌词有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嘀嘀嘀哒哒哒是什么歌

老电影《红孩子》的共产儿童团……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一定是我们,嘀嘀哒嘀哒嘀嘀达嘀哒……

⑥ 共产儿童团歌 歌词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6)电影红孩子歌词扩展阅读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共产主义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钢琴家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的曲,乔羽作词,该歌曲是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主题曲。

⑦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这首歌叫什么

这首歌是《共产儿童团团歌》,歌词如下:

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小兄弟们啊小姐妹们啊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呀

牵起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 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7)电影红孩子歌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共产主义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钢琴家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的曲,乔羽作词,该歌曲是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主题曲。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

歌曲的曲调源于二胡独奏曲《春诗》作者钟义良于1957年在中央广播民乐团任演奏和作曲期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一儿童广播表演唱节目而定的开场曲《小天天》,是经广播民乐团部分演奏员参加演奏和曲做者亲自指挥排练录音的广播音乐。具有奥地利梯罗耳族民歌的风格,词作者佚名。

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现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1956年,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1960年将1959年广西柳州彩调剧团原创的彩调剧《刘三姐》改编成电影剧本《刘三姐》。同年,创作歌词《我的祖国》。

他的作品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换人间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户晓,为几代人所传唱。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他的作品几十年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他的歌词立意深刻,词境独特,风格多样,词情俱佳,平白如话,极易于传唱。他的歌词既折射出深厚的中华文化,也记录着历史的风雨与时代的精神。

⑧ 共产儿童团团歌歌词

歌曲名称: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
发行时间:1957
作曲: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
填 词:佚名
曲调源于:《燃烧吧,营火》
别 名:共产儿童团歌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歌词: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歌曲鉴赏:
歌词层次清晰,意义层层推进。歌曲共四段歌词,第一段发出召唤,强调“将来的主人”的社会责任;第二段展望前景,提出“时刻准备着”的具体要求;第三段表明任务,鼓舞“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的勇气;第四段再次发出号召,坚定“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的信念。而每段结束句的“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似不断吹响的号角,召唤着中国的少年儿童时刻不忘自身肩负的使命;似不停擂动的战鼓,激励着中国的少年儿童实践履行自身的职责。旋律抑扬顿挫,咏唱回环往复。

⑨ 共产儿童团歌词

歌名:《共产儿童团歌》

作词:乔羽

作曲:谢尔盖·菲奥多罗维奇·凯丹-杰什金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9)电影红孩子歌词扩展阅读: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主题曲。

歌曲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革命儿童的组织叫共产主义儿童团(简称共产儿童团)。它是在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和其它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它的任务:团结一切劳苦儿童到革命队伍中来,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标志也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呼号:“时时刻刻准备着!”

共产儿童团的工作特别活跃,团员们都积极地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他们写标语、到集市上去演讲、揭露土豪劣绅的罪行,鼓动群众起来革命和保卫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