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鲁冰花》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啊
主要内容:
年轻的美术教师郭云天(于寒)由大城市调到水城乡任教,发现班内小学生古阿明(黄坤玄)是个绘画天才。
古阿明家境贫穷,性好调皮捣蛋,学业是全班包尾,但对色彩和周围的事物有差极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但阿明母亲早丧,父亲是个朴实的茶农,照顾家庭的责任落在姐姐茶妹(李淑桢)的身上。
郭老师受校长委托主持美术选手,选派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他推荐阿明为代表,但其他老师都反对,说阿明的画没有人看得懂,认为应派乡长(陈松勇)的儿子林志鸿(陈维欣)做代表。
投票结果阿明落选,郭老师带着阿明的一幅画离开水城乡。 阿明由于营养不良,加上落选后伤心失望,得了肝病,父亲虽然变卖了饲养的小猪,还是救不了阿明的命。
阿明死后,郭老师把阿明的画拿去参加世界儿童画比赛,得了金牌奖,消息传到了水城乡,记者争相采访,但阿明永远不能再画画了。
(1)电影鲁冰花中儿童美术教育观扩展阅读:
《鲁冰花》代表一种陪伴、温暖、坚持与梦想。
鲁冰花谢了,留下一粒粒种子,明年又会开出一片黄色的花朵点缀人间;在这一开一谢之间,使茶园得到养份。
然而人世间可贵的“天才之花”谢了,到底会留下什么?
鲁冰花的花语是母爱,它开满乡间小道,点染农村景致,而在花叶凋零后被视为花肥,隐喻它的平凡和高贵,美丽与哀愁……
在鲁冰花盛开的时节,郭云天由大城市来到风景秀丽的水城乡小学担任美术教师。他发现班上的学生古阿明是个绘画小天才。
阿明家境贫穷,调皮捣蛋,学业不好,但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少年的绘画天赋激起了年轻大学生的怜惜之情。
在主持学校美术训练班期间,郭云天极力培养古阿明,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当学校推选代表参加比赛的时候,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却趋炎附势,推荐毫无灵气的乡长儿子参加比赛。
愤慨之下,郭云天辞去教职,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给国际儿童画展。数月之后,阿明的绘画获得了国际大奖,当郭老师兴冲冲地回到乡村告诉阿明一家喜讯时,却发现……
该部作品流传台湾社会半个多世纪,书中表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至今值得人们深思。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令人难忘,同名歌曲《鲁冰花》更是成为世人传唱的经典。
② 孩子的天空-新鲁冰花的简介
偏远的茶乡小镇,从城市来了一位美术老师郭云天,他带来全新的美术观点,发现具绘画天份的古阿明,美术成绩超烂,却比谁都爱画画的古阿明,终于碰到看得懂他的画的老师了,老师说他画得好,其他人却不认同。郭云天无法说服沉溺传统的师长乡绅,待世界证明了古阿明的才华,无奈为时已晚。一个孩子的可能性,也就因为大人们在观点上的分歧而被牺牲了……。
20年前一部电影「鲁冰花」让刚从师专毕业的美术老师吴鸿沧深受感动,立志赴偏远地区教儿童绘画。20年後电影「孩子的天空」(新鲁冰花)开拍,吴鸿沧竟成新版故事主角的原型,将他从事儿童美术教育20年的心得全盘托出,不但让导演陈坤厚找到新的施力点,也让片中演老师的新演员陈至恺深受感动。42岁的吴鸿沧当年从新竹师专毕业时,因为看了电影「鲁冰花」决定效法片中的美术老师郭云天的精神到偏远地区指导儿童绘画,於是到南投信义乡任教,但教了一年後,为了进修,请调到台北县新庄民安国小,一教就是15年。吴鸿沧始终遗憾未能实践昔日的梦想,於是和妻子来到台南後壁乌树林的树人国小任教。
从以往约6000人的大学校,到现在只有60人左右的小学校,人数与资源落差虽大,但在校长张溪南的大力支持下,吴鸿沧不但有了原先废弃的光复初期旧校舍整修好的典雅美术教室,让小朋友有挥洒创作绘画空间,更让全校65位学生里有一半左右都得过全县美术奖。
原本因人数不足濒临废校边缘的乡下迷你小学,因吴鸿沧的努力逃过废校的命运,这个故事後来辗转让导演陈坤厚得知,因想重拍「新鲁冰花」,在他们的身上找到新的施力点,去年9月亲自到台南拜访吴鸿沧。
新版以1970年代的台湾为背景,描述年轻美术老师郭云天(陈至恺饰演)到偏远茶乡小学教书,与具绘画天分的男孩古阿明(吴浚恺饰演)产生感人的师生情,但因吴鸿沧的亲身经历,让影片的美术老师角色更立体,有更深刻的美学教育理念。为了让陈至恺更了解美术教育和他的心路历程,吴鸿沧特别送他十几本书。导演陈坤厚说,有了树人国小这所以美术出名的学校当後盾,儿童画要几幅、有几幅,而且每幅都有特色。
③ 鲁冰花读后感600-750
鲁冰花的隐喻
——电
影《鲁冰花》读后感
《鲁冰花》 这首主题曲,在当今年代也是朗朗上口。每每听到那段动人的旋律,心底都不禁涌动淡淡的忧伤。这部电影以1970年代的台湾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美术老师郭云天来到偏远茶乡小学教书,与极具绘画天分的小男孩古阿明产生了一段感人肺腑、催人眼泪的浓浓师生情。
观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发现,除了有几个鲁冰花的镜头和歌曲之外,并没有太多关于鲁冰花的情节。于是,我对鲁冰花和《鲁冰花》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鲁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经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鲁冰花是一种花色丰富、花型如尖塔的植物,也叫做羽扇豆。鲁冰花和高山茶共生固氮,并且兼有除虫的“植保”作用。所以台湾山地的茶农在种植茶叶,特别是台湾特有的高山云雾茶的时候,会在茶山周边,甚至是茶叶植株的附近附带种上鲁冰花这种植物。
知道这些之后,心中的一些迷惑就豁然开朗了。因为古阿明家是种植山茶的,所以他们家附近有很多的鲁冰花。《鲁冰花》借用鲁冰花这种植物作为片名,除了指示出台南山地热带地理环境外,也应该还具有着文化寓意。与大陆拍摄的《相思豆》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思豆寄托了有情人不能相见之爱恋,而茶山的鲁冰花也有如同相思豆一样的文化生态寓意。鲁冰花于春天开花,却不知道何时结果?它芬芳满株,等到花已缤纷凋谢之时,散落的花叶虽然混入尘泥,却于悄无声息中呵护和滋养着茶树。阿明虽早夭,这无果的启示刺痛了人们的心。基于“鲁冰花”之开谢是给予茶园肥料的意义,在作品里隐喻的是儿童成长的肥料和环境,它不是物质的肥料,而是儿童心灵和精神的“肥料”。第三,影片主题曲的词作者将歌曲名称亦取作“新”《鲁冰花》,极具艺术性。该名称的花语有“苦涩”之古意,故而片中“鲁冰花”的隐喻之一,也系指儿童成长的冷冰冰的艰难与苦涩。这是何等的沉重和苦涩?其结局一定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我认为,“鲁冰花”的隐喻之一,是不幸早夭的美术天才儿童古阿明。
古阿明以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打量他周边的生活世界,他总是坐在河边看着富有诗情画意的故乡山水。美丽的故乡衬托出古阿明内心纯净美好的心灵世界。活泼、诙谐,充满戏剧性的学校生活使古阿明快意无穷 。纯朴的环境而多彩的社会景象和风土人情,里面闪耀着纯真的人性之爱。
他家境贫困,但他却天生快乐。在逝去的那一 刻,他泪水清莹。但我相信,他的内心是满足的,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曾经拥有过来自世界的爱,特别是来自一个懂他、知他、教他老师的爱。他曾经在短暂的生活中拥有过茶山手工找虫的快乐汗水,他曾经获得过老师教画的无限启迪和不断鼓励。
但家庭出身低微也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压力。这其实代表一种底层人民的悲情,这种叙事是在无言控告社会的不公。夜幕低垂,山色湖光一片迷蒙,阿明独坐山坡,泪珠滚滚,书包的画笔一支支落入湖中。这个微小而精彩的细节展示了阿明凄惋、悲凉的心态和复杂的内心冲突。阿明的母亲就是因为没钱彻底治疗肝病而过早离开了她的孩子们。但乡长可以过花天酒地、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这部影片中讲述的只是发生在台湾的一个偏远茶乡里的小故事,但它折射出的却是整个社会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加剧的现状。
古阿明的的悲剧是因为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源于经济的不平等。古阿明生在一个贫苦茶农家庭,却拥有惊人的才华。与林志鸿相比,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古阿明都处于弱势,虽然他在教育的起点上享有了接收教育的权利,但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却受到不公正地对待,绘画的潜能也受到压抑。这一对比,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面对这种不公平,留给阿明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向现实妥协,最后天才归于平庸;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 读书笔记 影视剧点评 书评 舞台艺术点评 读后感
要么与现实抗争,哪怕玉石俱焚。不肯甘心的古阿明在郭云天的鼓励下,勇敢地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知道了他是一个美术天才时,为时已晚。
我认为,“鲁冰花”的隐喻之二,是保护孩子心灵成长的郭云天老师。
茶花就是孩子,茶虫就像是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不幸,而郭老师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的教育和心灵成长保驾护航。郭云天用自己的前卫画风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而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训导主任不明所以的粗暴干预,会使孩子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中留下阴影。心里想什么,眼睛就会看到什么。训导主任代表的是刻板古怪的教育家长形象。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郭云天这样,把孩子们从一遍遍临摹石膏模型的角落带出来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才能免于过分的教条和死板。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关注孩子本身的才华,而不是家世背景的人,我们的教育才能变得不那么势利,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来。正如影片中班主任老师和郭云天推着自行车散步时的对白:“其实我们做老师的除了教他们国语和算术外,还要常常提醒自己,身上背负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鲁冰花》以一种植物意象,隐喻着两个人物,传达给观众一种心灵的美好。风淡云清,草长莺飞,梯形的茶园,矮矮的石墙,青砖黑瓦的房屋。农田巷陌,小溪潺潺,偶尔几声鸡鸣狗叫,每天一放学就背着书包顺着山间小道快乐地跑回家的孩子们。这俨然一幅如诗如梦的记忆中的画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洁净翠绿的茶园,简单的故事,却拥有我们无法表达的震撼力和想象力。希望我们的心灵世界也是如此美好,有着鲁冰花,有着孩童般的天真纯朴,有着恩师般的无私奉献。
④ 新鲁冰花与儿童艺术教育
为您奉上,有关资料,请参考:
那一片的天空,好似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群孩子,一个来自城里的老师,发生的一个有点凄冷却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励志电影《鲁冰花》的重拍版,是以70年代的台湾为背景,以儿童绘画教育为主题的电影《孩子的天空》,描述年轻美术老师来到偏远茶乡小学教书,与具绘画天分的男孩产生一段感人师生情。
电影的开场白,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老师的第一堂课,一块画板,一张白纸,画了一口锅和白云、蓝天,是什么意思呢?郭老师神秘介绍着:“这里画着老师的名字,请小朋友猜一猜?”。教室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出了老师的名字:郭云天。接着,郭老师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也画出来,老师来猜,如果猜对了,就可以得到满分。在幽默的“打赌”中,孩子们用心地画起来。其中一个孩子的画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画分成了三个部分,左边画了一根骨头,中间画了一张张大的嘴巴,右边是日和月,郭老师琢磨了一会,马上猜出了名字:古阿明。阿明笑了,笑得无比灿烂!
郭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独特,他融入了平等、开放、民主的教学思想,敢于与传统教法抗衡,所以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让孩子感受到画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无拘无束,没有固定格式,只要你有创意,你有想法,每个人都可以得到100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郭老师用心、用情的指导下,阿明,这个家境贫困的孩子开始崭露头角,他的画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内容夸张、构图大胆……郭老师给阿明争取参加全国绘画比赛的机会,却被校方无情地拒绝了,阿明脆弱的心被伤痛了,郭老师也被误解了,倔强的他好几天没有来上学……
看到这里,让人觉得悲哀的就是选举班代表参加比赛了吧。选举的条件不是谁的作品好,有创意,而是谁的出生好,这是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吧。教育应该是公平公正,谁行就谁上,不应该掺杂社会上的腐败之风,讲家庭背景讲关系讲金钱地位,应该还教育一片纯净土壤,这样才能养育出真正的人才。
茶园里,郭老师看着阿明的眼睛,向他道歉,并鼓励他振作起来,继续创作优秀的作品,并承诺把他的画寄到全国绘画比赛中参赛。就这样,阿明的脸上又重新绽放出微笑。上帝给了阿明优秀的绘画天赋,却没能留住阿明年少的生命。当阿明的画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时候,他却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苍天为之哭泣。证明他的才华时,一切都已为时晚矣,特别是那些当初对古阿明弃如敝履的人纷纷改口称赞古阿明是树人国小的绘画天才,一切都显得那么虚伪做作,只能感叹这个社会的冷漠和势力。
十多年后,在城市的某个私人美术教室,再度发现了郭云天的身影,他仍旧致力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推广,更难得的是,美术教室的老板正是当年古阿明的同班同学林志鸿,两人的人生都因为与古阿明的结识而有所领悟。林志鸿找来郭云天一起开设美术教室,并将古阿明的作品设计为教室的招牌,当作是一种精神的延伸,也提醒着自己,一定要制造一个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快乐作画,充分发挥自我的环境。
看完《孩子的天空》,我遐想连连,为阿明的死而惋惜,更为苍天的不公而痛心。同时,我也感动于郭老师的平等教育,他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发掘孩子创新意识,古阿明充满幻想的创新的作品得到了郭老师的高度评价,却没有得到其他老师的认可。感动于郭老师的幽默,他会说“蒙娜丽纱”是自己的初恋情人,他会给同学们欣赏那些代表艺术的人体图画,而这正也是学校其他老师无法接受的;感动于郭老师的平易近人,他爱孩子,能体会学生的苦与乐,与孩子们更是朋友,他会高兴地抱起学生,他会帮助阿明捉茶虫……
蓝蓝的天,蓝蓝的水,还有茶树的绿,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干净,衬托了善良的人们,更衬托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阿明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给了他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让他在温暖中步入天国。天国里没有车来车往,天国里没有疾病痛苦,愿可爱、善良的阿明安息……
⑤ 鲁冰花电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急
看完电影 《鲁冰花》 后, 留给大家的不单单是对古阿明的离去的悲伤, 更多 的是对于导致出现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 乡村贫困导致教育的落后 在电影 《鲁冰花》 中古阿明和古茶妹的家里都十分贫困, 特别电影中有一幕 古阿明家里因为没钱买农药, 可怜的两个孩子只好在山上帮爸爸捉茶虫。 还有一 幕是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了, 古茶妹也只好听从父亲, 让位于古阿明上学而自己在 家帮助父亲干农活。这都反映着由于家庭困难导致小孩辍学的问题。 在电影中的训导主任有一幕是当决定是古阿明还是林志鸿参加县美术作品 比赛资格时, 他的最为重要的理由就是, 古阿明的画看不懂, 所以不是好画; 而 林志鸿的画看的懂, 所以就是好画。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低下。 另外由于教师素质的不高, 在乡长选举中, 有些老师就因为一套西装一件外 套就选择为校长的选举而效力,着就反映了教师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云天和古阿明了,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 郭 云天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一个热爱艺术并懂得 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人, 作为老师, 他仍然带有这种艺术家的气质, 而这却让他 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 在我看来, 这样的追求完美不与世俗妥协的老师永远只能 是少数,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电影开头,郭云天从大城市台北调任到这样一个落后的乡村担任美术老师, 至于从大城市调任到这样一个偏僻乡村的原因, 这应该和电影后来郭云天离开水 城小学是一样的——无法容忍世俗对于艺术的曲解, 对于古阿明的作品得不到大 多人认同的无奈之举。 我个人认为, 我们的一生, 尤其是小时候, 能够遇到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孩 子、理解艺术,并懂得尊重孩子天分和艺术创作规律的老师实在是一件幸事。 古阿明是幸运的,又是悲惨的。 他是幸运的, 因为他终于遇到了一位理解孩子、 理解艺术的老师, 他终于能 够不用重复去年的悲剧, 在郭云天的支持下, 他终于可以进入美术班。 在美术班 里, 他就像一条鱼重新游回水里一样自在, 在这里, 古阿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 赋和属于孩子的想象力, 在这里, 古阿明得到了认同和鼓励,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 因为有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艺术的老师在这里。 如果, 郭云天不来水城小学, 那么古阿明是不是依然会被人忽视?从这里看, 古阿明是悲惨的, 一旦郭云天不在或者不能给他应有的庇护, 那么还会有谁去关 注他呢? 郭云天是一位好老师, 这在于他能够真正尊重孩子, 理解并挖掘属于他们身 上的天性和想象力, 而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重视教学和灌输, 而不懂开发孩子们 的天性和创造力。 所以, 在美术班里, 古阿明和林志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古 阿明很快完成一副天狗吐月亮的绘画时, 林志鸿却趴在桌子上发呆, 不知道如何 开始绘画, 而这仅仅是因为郭云天没有提出题目, 林志鸿就不知道如何绘画, 由 此可见, 电影在此是想借此对比, 鞭打传统灌输教育对孩子们天性和想象力的扼 杀, 而幸运的是此时还有郭云天这样一位理解孩子的老师, 不幸的是郭云天这样 的老师在这里只有一位,而且还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 为了教育孩子, 作为老师, 我们必然要与学生的家长交 流沟通。 而在这一方面, 郭云天无疑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在郭云天去古阿明家 家访的时候, 古阿明正和姐姐、 爸爸给茶树捉虫, 当古阿明父亲拿起一个碗给郭 云天倒了一碗茶时, 郭云天接过这碗茶, 没有犹豫, 端起就大喝起来, 没有一丝 嫌弃这茶这碗会不会脏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台北来的年轻人, 郭云天身上这种对 人尊重的品质无疑会拉近自己和家长的距离, 当他知道古阿明有一个理想, 要画 出自己家乡的美景让全世界都知道, 却没钱买八色画笔和足够大的纸张时, 郭云 天就自己为他购买了八色画笔和纸张,可见,郭云天作为一个老师是多么尊重、 理解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个优秀的却得不到大环境认同的老师, 郭云天时时都在和那些扼杀孩 子天性的所谓 “教育” 作斗争, 他为古阿明不能代表四年级去参加比赛而和学校 老师们争吵甚至打起架,当他看到学生演讲时那做作的手势和假大空的腔调时, 他愤然离场, 他反对教育里对于孩子天性的束缚的东西, 不能容忍教育里那些扼 杀孩子天性和想象力的成分, 作为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艺术家老师, 郭云天 注定是要孤独的, 是得不到大多人理解的, 这也正是他最后出走水城小学的一个 原因。 古阿明是悲惨的, 没钱治病, 少年夭折, 他都还来不及再看一眼自己获得世 界大奖的作品,就这样凄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郭云天也是悲剧的, 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老师, 却处处得不到周围的 认同,一如既往的孤独不得志。 在此, 我不想谈那些势力者在古阿明获奖后是如何地赞扬古阿明, 我只想说: 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位郭云天, 请我们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 不要再让他感到孤 独! 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个古阿明, 请我们多给他一些帮助和鼓励, 不要再让他这 么年少就夭折! 总之,我们不想再看到郭云天和古阿明这样的悲剧发生。
⑥ 电影,小男孩的画被老师拿去参加国际比赛了,并获得了大奖,可惜男孩因病死了,他的姐姐拿着他的画坐在河边
这是部很经典的电影
台湾电影《鲁冰花》
春天,鲁冰花盛开的时候,郭云天由 大城市调到水城乡小学担任美术教师 。水城乡山水秀丽但贫富悬殊。云天发现班上的学生古阿明是个绘画小天 才。阿明家境贫穷,调皮捣蛋,学业 不好,但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觉和想像力。云天走访了阿明的 家庭,知道他自幼丧母,父亲是个朴 实的茶农,姐姐茶妹身肩母职,善体人意。云天关怀他们,并与他们建立 了深厚的感情。云天独特的作风和气 质也在学校两位女老师心中荡起涟漪 。云天受校长之托,主持美术选手训练班,准备选出优秀者代表学校外出比赛。他极力培养阿明,阿明也是表现最杰出的选手。其他老师却认为乡长的儿子林志鸿才是最有资格的代表 ,他们抵制云天的做法。经过投票, 阿明落选了。云天被迫悄然离开水城乡,带走了阿明画的茶虫。阿明因老师离去而伤心,后因营养不良,感染 上肝病而夭折。葬后不久,传来阿明画的茶虫获世界儿童画的金牌首奖。记者争相来水城乡采访,大家都说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现在都说他是天才也没用了,因为阿明永远不能作画了。
⑦ 请分析《鲁冰花》中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天才往往不被常人所发觉。社会使天才过早地毁灭和扼杀
⑧ 从电影《鲁冰花》中看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我几天前才看完《鲁冰花》这部电影,作为80后我才第一次看,不光是被茶妹和阿明姐弟俩懂事、辛勤努力而感动,还有那时的黑暗,对天才的忽视,直到天才陨落我留下了眼泪。对孩子特长的观察和教育要从生活中发现,要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特长的空间。《鲁冰花》很感人,给了我们一个思考,要重视孩子的天空,重视孩子的未来!
⑨ 鲁冰花体现了哪种教育模式
你了解了电影所反映的背景就能知道。电影“鲁冰花”是一篇哀伤的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凄美的乡村故事。小主人公阿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懵懂学童,自幼丧母,和只比大自己2岁的姐姐以及老实巴交的茶农父亲相依为命。阿明虽然调皮,但是却非常有绘画天分。然而他的出众才能只有从城里来的美术老师郭老师赏识,其他的学校老师都趋炎附势,为了讨好乡长,不给优秀的阿明参加全国儿童画展的机会,反而推荐毫无灵气的乡长儿子参加画展。郭老师愤概之下,一怒辞职,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给国际儿童画展。数月之后,阿明的绘画获得了国际大奖,当郭老师兴冲冲地回到乡村告诉阿明一家这喜讯的时候,看到的却只是山坡上一座凄冷的小小坟茔:由于一次重病,再加上乡长的见死不救,灵气活泼富有绘画天才的阿明已于一个月前夭折了。
⑩ 儿童题材电影《鲁冰花》,每次看都流泪,农村孩子都爱看吗
导读:90后的不知道能不能看懂,80后的孩子看了一定会说很不错,电影“鲁冰花”是一篇哀伤的故事改编来的,讲述了一个凄美的乡村故事。小主人公阿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懵懂学童,自幼丧母,和只比大自己2岁的姐姐以及老实巴交的茶农父亲相依为命。由于一次重病,再加上乡长的见死不救,灵气活泼富有绘画天才的阿明已于一个月前夭折了。
5.其实台湾的农村和大陆的没有任何区别,这次翻查资料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部电影的出处并不是大陆;并且同时意识到,在电影中我反复看到的河水,雨下过的泥泞地,还有疯狂长个儿的野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农村,以及农家人的淳朴,执拗和与生俱来的悲情。古阿明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高山族的农村孩子,拥有大部分孩子的顽劣,不上进和突兀的天才;而郭云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城里来的美术老师,和所有半吊子艺术家一样没有权,但理想主义。阿明爸爸的顽固内敛,阿明姐姐的隐忍坚强,很自然又很顽强地扎根在他们的个性中。善解人意的老师看上了这个穷苦孩子耀眼的才华,却得不到任何人,包括孩子家长的支持,他只能远走他乡。最后,当郭老师拿着阿明的画在国际比赛中得奖后回到村里,阿明已经去世,电影的最后是村里的青山绿水,和依旧疯长着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