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电影观后感 800字左右
《魂断蓝桥》在美国电影史上不算出众,却是美国电影在中国成功的典型范例。成功指的不仅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但凡喜欢看电影的中国人,一提到美国经典电影,很难忽略掉《魂断蓝桥》,而它也是我爱上好莱坞电影的原因。电影以二战作为序曲,由罗伊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一战的伦敦。同样的滑铁卢桥,伊人已逝,战争却还在继续,不禁令人唏嘘。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助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爱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许多年后,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观众和马拉都一起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还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应该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悲剧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接着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妓女,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悲剧。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曾经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爱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知道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子。”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子。”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达到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意义。而现在,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悲剧,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赚来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看到这儿,我们是不是会幡然大悟,为什么《魂断蓝桥》在东方受到的追捧远比它的故乡美国来得热烈。因为故事中的贞洁观念、门第观念、一见钟情、一生痴恋,简直同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毫无二致。《魂断蓝桥》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因为它输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是因为它迎合了东方人的价值观
㈡ 孩子的天空 观后感
[孩子的天空观后感]青葱一片茶园,孩子的天空观后感。静静躺在满是浓雾的山谷中,哪里群山环绕,加上浓雾点缀,令它更添几分幽深。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无意闯入了古啊明的茶园,在哪洋溢着神秘的天色下,他们悄然相遇,共同完成了一幅充满幻想和童趣的水彩画。虽然仅仅是开篇的介绍与引子,但我很喜欢那种意境,更使我忘不了那个叫树人国的那片深绿茶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向往。曾幻想过自己躺在一片翠绿的小山包上,嘴里叼着一根不只哪来的稻草,让威风打在干净的脸上,头发上。心也随着它飘走,只想静静地躺着,感受着大地的拥抱,嗅着整个茶园的气息、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那片天空。 尽管那个叫树人国的村子拥有大自然的恩赐,光景很美,村子的人很纯朴,孩子大多活泼天真,阿明更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男孩,他敢爱敢恨,敢喜敢悲,所以苦事,一笑置之。回想起我们以前不大都这样天真快活的么?但有人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郭老师无法说服沉溺传统的师长乡绅,待世界证明了阿明的才华,无奈为时已晚,一个孩子的可能性,也就因为大人们在观点上的分歧而被牺牲了,观后感《孩子的天空观后感》。在当今社会中,大人们只看孩子的分数,没分数亦没商量,分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他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吗?家长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天分,扬长避短,让孩子们都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千里马。 你可曾感受到郭老师金子般的心?你可曾感受到那份动人的师生情?你可曾体验过那传统呆板、无一生气的教学方式? 郭老师以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夺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因为他会说:“蒙娜丽莎”是他的初恋情人、他会给孩子们欣赏艺术上的人体图,他会用他的亲和力与孩子们交朋友。 有时一些幽默性的话语,能让课堂鲜活起来,它无伤大雅,且激起了我们尘封已久的心情。虽然影片结束令人伤感,但其中泛有许多真得让我们、家长、老师们的深思。 〔孩子的天空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㈢ 电影观后感800字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㈣ 求800字观后感作文!!急啊!
国庆阅兵观后感 自己删改一下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放眼望去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长城起舞,人、车辆川流不息。
秋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丰收,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同寻常!是啊,当2009年的新年终身响起时,也意味着这个不同寻常的2009年的来临——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60年,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舜间,然而,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60年中,我们伟大的祖国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刚建国时,人们是什么都吃的,管他粗粮细粮,管他好吃不好吃,管他有没有营养,只要能吃的,能咽得下的几乎都吃!听姥姥、姥爷说,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孩子们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的零食时的津津有味,孩子们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绝对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畅快。当时,人们一般都是吃红薯片、面糊、麦子皮馍馍、窝窝头,喝高粱米,棒子面。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难以入口,味道难吃,但是告诉你,那时的人们觉得这已经是美味佳肴了。如果,当时能吃上用油炒饭,加点蛋那就非常好了,连红烧肉都是奢侈极品!现在吃的多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去超市就买一大堆好吃的,让我们十分开心!当年的奢侈品白米饭是说吃就吃,是现在极为普通的家常便饭!各种饮料随意挑选,好不自在!
想当年,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两间,而且还是七八个人挤在一起,以前这房子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水泥房,只是简单的用草、竹子、木头搭起来的,下面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瓷砖、大理石,只是普通的泥地,上面可能还长着草呢!这房子很少有窗,夏天又闷又热!这还算好的,一到多雨季节那才叫惨:俗话说得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下面的泥地也会又潮又湿,倒霉的家里还长满青苔!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滑一跤!然而,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楼房,有独立卫生间,还带着大阳台。它不但格局设计好,光照效极佳,而且还有特殊功能——冬暖夏凉,抗地震!妈妈说我真幸福,能有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她小时候做梦都想要!
建国六十周年,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使我们的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建国六十周年,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让世界人民对我们中国人民刮目相看!我相信,我们中国只是一头刚刚苏醒的雄狮,他前程似锦,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
㈤ 作文,再见了假期生活.500字
儿子的暑假马上就要过去了。回想起来,感觉儿子的这个假期的收获还真不少。我让儿子自己写个总结,同时,我也在反思,儿子的这个假期,都做了些什么?
一是写作业。儿子假期作业除语文、数学两本作业题册外,还有几篇日记、一幅画和一个手抄报等。总体感觉,儿子完成的很顺利,也很轻松。在质量上主要他妈妈检查,我基本没太过问。毕竟是暑假了。
这些作业中,有特色的是几篇日记,儿子把自己和邻居同学一起玩卡片的经历改编成了一个系列故事,叫《三国争霸战》,他把自己比喻成曹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韩孟德,把他的同学比喻成周瑜,叫他牟公瑾,他们围绕着荆州、柴桑、襄阳等几个城池进行争夺战,期间还使用了很多计谋。这是因为儿子最近读《三国演义》和《三十六计》入了谜,过去喜欢在白纸上画一些战争场面,现实是用文字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就鼓励他继续写,我也每天都耐心的欣赏。
二是看电影。因为儿子喜欢军事,我就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和儿子一起看战争的电影,比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中途岛》、《巴顿将军》和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等。儿子看的很兴奋,看完以后,自己还找来《世界战争史》和《世界一百名人传》等资料查看有关事件和人物的情况。随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讨论,使孩子对世界近代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最近,我们还看了一部台湾电影《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讲的是一个台湾小朋友的感人故事,看的全家都直落泪。同时,我还和儿子一起看一些欧美的动画片,比如:《未来小子》、《堂吉坷德》、《鼠国流浪记》等。这些电影,我也爱看,我发现,国外的一些动画片内容非常好,寓教于乐,故事生动,不刻板的说教,强调以个人的努力来克服各种困难,对孩子意志的培养很有帮助。看完这些电影之后,我让儿子写观后感,儿子的观后感写的也很生动活泼。
三是体育锻炼。因为这个假期没参加什么培训班,儿子多数的时间是自己待在家里,为了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出去运动。儿子经常自己去妈妈的学校打篮球,因为儿子过去和他妈妈学校的体育老师专门学过篮球,所以,有一定的基础,他能很快和一些大孩子玩到一起。每次回家,都是汗流浃背。赶上星期天,我就陪孩子去滑轮滑,或者和儿子一起去散步,去江边、去公园、逛书摊,好象丛林探险一样。前天我们一起去了柳树岛,租了一台简易跑车,两个人开车在岛上转了一个半小时,多数时候是孩子在开,有时候直接开到田野边上的泥泞道路上,直到被一些水沟拦住去路,才不得不下来推着调转方向(因为这个车没有倒档),我们玩的非常开心,也特别疯狂,我自己仿佛也回到了童年。
四是出门旅行。这个假期,我的工作比较忙,没能抽出时间陪家人一起去旅行,他妈妈领他去了一趟北京,顺便去协和医院检查了孩子的鼻炎,医院证明前段时间对孩子的吃药治疗是很有效果的,决定继续治疗。另外,他妈妈还领他在北京玩了好几天,去了很多地方,仅欢乐谷就去了两天,所有的大型游戏基本都玩了,玩的非常开心。据说,在整个旅行中,儿子帮了他妈不少忙,尤其在看地图认路方面,比他妈妈还优秀。
五是社会考察。我和几个朋友家组成了一个以孩子为主的小团队,几家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去周边地区进行社会考察和体验。这次暑假去了祖国的最东边——黑瞎子岛,还参观了鲟鱼养殖基地、街津口赫哲族住居地、三江湿地、农业示范园、风车发电站等。后来,又专门利用一天时间参观了驻军某部高炮团,观看了部队战士的训练演习,孩子们还分别到各种大炮上进行了亲身操作体验。部队组织孩子们观看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模范士兵向南林同志的事迹宣传片,并参观了他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孩子们还向部队首长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战争难题,部队首长热情的一一解答,并对孩子们的思考给予了积极的鼓励。通过这些社会考察,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社会,了解了家乡,还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宝贵体验。
六是博览群书。这个假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对读书的痴迷。儿子非常爱读书,每次进书店,都像一只饥饿的狼进入羊群一样,抓住喜欢的书就不放手,喊好几次才离开。儿子最近读的书主要有以下几种。
漫画书。我给儿子买了许多漫画书,有些是我小时候爱看的书。比如:《丁丁历险记》全集,我小的时候只看过其中一、两册,现在买了全集,我自己也可以弥补一下童年的损失。另外,我还买了几个系列的韩国科普漫画书,大约有30多本,有科学的,有自然的,有历史的,有人物的,有数学的,有学习方法的,内容很丰富。儿子最喜欢看的是国内出版的《漫画史记》和《漫画三十六计》,其中,《漫画史记》我已陆续买了12册。他非常喜欢看,有的看了好几遍,还经常和我讨论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我就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读《史记》,给他介绍《史记》的内容,让他有时间可以先读全本的《白话史记》,儿子就经常自己翻看。
彩色图片书籍。有英国少儿网络系列4本(DK出版社的“目击者”系列)、德国的少儿网络系列4本(德国“WAS IST WAS”系列)、法国的科普网络4本。这种书的图片特别多,直观生动,不只孩子爱读,大人也爱读。
有少量插图的古典小说。如《岳飞传》、《水浒传》、《杨家将》、《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我选择的都是青少版,因为原版小说虽然是白话,但时代太久远,大人读起来都费劲,如果直接让孩子读原文,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读书兴趣。儿子对《三国演义》最喜欢,自己就看了好几遍,因为是青少版,内容不够丰满,儿子看着不过瘾,就向我提出要看原版的《三国演义》,我就给选了一本有注释和部分拼音的完整版《三国演义》和一本专门分析三国智慧的《图解三国演义》,另外,还把家里的《白话三国志》拿出来让儿子把演义和历史进行比较,儿子如获至宝,一有时间就翻开研究,还时常和我分享读书的喜悦。
七是背诵国学。儿子背诵国学已经坚持5年多了。去年一个暑假,儿子背诵了《增广贤文》的全部,前几天,儿子刚刚把《论语》复习完毕,我就计划利用这个假期把《老子》全背诵下来,规定是每天必须读20到30分钟。但是,由于去北京和出门旅行占用了一些时间,背诵就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到目前儿子只背诵到六十章。其实,这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他妈妈还经常和他一起读《老子》的不同解释版本,儿子有时候也喜欢和我讨论老子的一些古怪思想。我就为儿子讲解了老子和孔子的差别,把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进行了比较,让他看到这三种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儿子也经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儿子认为老子和孔子所处的地位相似,他们都不太得志,但态度却完全不同。孔子是积极的奔走,总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当官;而老子却和孔子不一样,只是顺其自然,强调无为而治,甚至对孔子的做法进行讽刺。我就对儿子讲,孔子看上去好象是个官迷,但实际上不是,孔子是不忍天下百姓生活在无能政府的统治之下受苦,因而希望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让更多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以达到周公统治时期的效果,如孔子所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昨天和儿子还在探讨孔子“克己复礼”的真正意义,儿子基本都能听的懂,还经常在讨论中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达出来。
八是哲学启蒙。因为儿子读书很累眼睛,所以,晚上的时候,我和他妈妈就给孩子读一些书。他妈妈多数选择的是韩国人写的《我是学习高手》,我给儿子读的是《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这套书是法国一个哲学教师和一个记者一起编写的,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6册,内容涉及很多哲学问题:如生与死、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信仰、暴力和惩罚、工作与金钱等等。这本书的讲解很生动,故事很多,有哲理也有趣味,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并不完全拘泥于书中的故事,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些发挥,每次儿子听的都很入迷,有时乐的合不上嘴。这些哲学启蒙思想不仅对开拓孩子的思想有帮助,就是对大人也经常有很大的启发。目前,我已经给儿子讲完了一本,正在讲第二本。在昨天晚饭的交谈中,谈到上帝和神,我发现儿子已经能运用书中的思想来解释问题,这让我非常欣慰。
两个月的假期,使家长和孩子不再受学校的控制,并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使孩子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使我们家长看到了许多孩子内在的潜能和侧面。回想起来,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有意义的假期!
又开学了。昨天,看儿子已经开始写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儿子在计划的最后说——我信心百倍!
面对新学期,我对儿子也信心百倍!
㈥ 电影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怎么写读后感
《鲁冰花》是改编自钟肇政的社会写实小说,在导演的\镜下,我们看到了台湾的故事。一出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夹杂著许多美丽与几乎所有的早期台湾故事,总会给我们悲哀的淡淡情怀。电影《鲁冰花》像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这是一部80年代末
鲁冰花\读后感\电影
《鲁冰花》是改编自钟肇政的社会写实小说,在导演的\镜下,我们看到了台湾的故事。一出美好而又令人心酸的故事。夹杂著许多美丽与几乎所有的早期台湾故事,总会给我们悲哀的淡淡情怀。电影《鲁冰花》像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这是一部80年代末
㈦ 求电影《坏孩子的天空》影评
实在不忍心让这样一个清秀瘦削的孩子去打拳击,但是北野武选择了他。这个看起来内心明净单纯的孩子常常让人觉得心疼,想来他在拍摄的时候一定吃了不少苦。他眼睛里出现的迷茫和困惑是否就是北野武自身痛苦的写照?
音乐和画面沉静而令人难过,他们的路和生活常常让我觉得喘不过气,那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尽管我非常明白是我自己失去对外部真实世界的关注。
他们是坏孩子?
我感受到的,是绵延在他们一生里的被动和无奈。像所有在成长岔口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闷而阶级强化的社会已经在客观上为他们选择了生活的路。他们甚至还没有判别好与坏的能力,上帝已经无情的为他们开启了一条路,这条路没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们的人生从成长的那天起就已经浸润在无穷无尽的悲哀里,蔓延到每一个观赏者的心里。
我害怕这样的人生。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die or to go on living?
但我又相信,经历这样成长和人生的孩子,内心仍然善良。他们甚至不懂得伤害任何人,却只能够挣扎在自我认同感和他人认同感之间,苦闷于该如何走下去的现实和答案中,他们因为一开始就注定的友情而相互牵绊,难道选择暴力是唯一的出口?
明快而跳跃的音乐让通往回忆的路听起来美好而欣喜,但回忆里充满的却是漫无边际的困惑。那个为了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而每天到咖啡馆的男孩,两个把未来投诸于相声的男孩,一群被勒索而毫无办法的男孩,因为受欺而选择用暴力反抗的男孩,这是每一个男孩都可能经历过的事情?那些被现实禁锢的无奈的老师,那些在生计和职位里挣扎的职员,那些强于把自己的“坏影响”加诸他们身上的前辈,人生看起来就是一出没完没了的悲剧,最可怕的悲哀在于没有人去面对自己的信仰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世界和现实向他们汹涌而来的时候,他们手无寸铁也没有城墙抵抗,只能够被动的完全被同化,一点一点瓦解最初怀有的美好幻想。
生活在交叠的痛苦之后归于平淡,不,是麻木。即使可以重新找到一条走下去的路,他们的心也再没有激情和梦想。他们是这样被毁掉的?或者是我严重了,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㈧ 鲁冰花读后感600以上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很熟悉吧,对了,这就是鲁冰花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过鲁冰花这个电影,那时我是什么也不懂,可是,看到妈妈哭了,我就在那帮忙擦眼泪,心里却在一个劲的疑惑妈妈为什么哭……
后来啊,妈妈买了盘磁带回去,里面就有了这首鲁冰花,很好听,我也渐渐的能在妈妈面前演唱这首歌。每次我表演完后,我的妈妈总会给我一个拥抱,赞扬我唱的好……(同时还有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时间过的很快,如今,我已经是20来岁的人了,那天,在哥哥电脑房里百般无聊的我,打开了电影网站,发现了一个新的电影,题目就叫新鲁冰花,赶紧打开来看了,看了之后,却是非常的感动,有句话说:天才容易夭折,可是,正是花纪年华的古阿明,却因为发烧间接感染肺炎而去世,尤其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偷偷的在抹着眼泪,不想让别人看到我流泪的样子,我外甥和外甥女还在旁边玩着游戏呢,细心的外甥发现了之后,我只能推说眼睛不舒服,进东西了,掩盖过去……
唉,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心里好难受好难受,所以赶紧把心里的话写出来些,或许会好过些吧。
知道鲁冰花是什么东东吗?听着这首歌,我会泪流不止,《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这部电影居然有如此的情感魅力。
记得童年时代看过《鲁冰花》,但是那时的思想很单纯,领悟不到其中那么多的情感魅力,前天在上海见一个朋友在看《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我也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兴趣。刚刚上土豆网看了一遍,心中与它产生许多的共鸣,以至于我泪流不止,回味无穷,也产生许多的感慨。
虽然剧情有所改编,加上现在的科技成分,它的情节似乎跟20年前拍的一样让人为之动容,尽管20年前的剧情属于悲剧,现代的属于正剧。古阿明的家境贫寒只能憧憬艺术道路的开拓——棍棒式家庭教育阻碍儿童的能动性发挥——郭云天的愤世嫉俗与不平等社会的对抗——政治家族下的雪芬与郭云天志同道合的恋情在萌芽中就被扼杀——乡村教育的落后出不了所谓的天才,除了古阿明例外……
由古阿明艺术天赋的被发现——父亲茶园的经营不慎——弟弟的死亡——猫咪的死亡——古阿明的死亡,中间维系着太多有关爱的情节,鲁冰花——象征着伟大的爱。《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结局不是那么的悲哀,它还给了人们很多的希望:古阿明生前知道了自己画的《茶虫》获得了世界冠军,郭云天依然做着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一号画工场,全心培养像古阿明一样的艺术“天才”,同时所做之事倍受社会认可,古阿明生前的愿望也实现,古茶妹出生并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在他健康存在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是天才。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平时教侄子唱的《鲁冰花》是那么的苍白无感情。而现在我再听到这首《鲁冰花》却被催然泪下。因为知道了生长在春天里的鲁冰花这种植物,更多的是我知道了它的象征意义。
请采纳。
㈨ 新鲁冰花观后感。。600字以上,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啊... 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很熟悉吧,对了,这就是鲁冰花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过鲁冰花这个电影,那时我是什么也不懂,可是,看到妈妈哭了,我就在那帮忙擦眼泪,心里却在一个劲的疑惑妈妈为什么哭……
后来啊,妈妈买了盘磁带回去,里面就有了这首鲁冰花,很好听,我也渐渐的能在妈妈面前演唱这首歌。每次我表演完后,我的妈妈总会给我一个拥抱,赞扬我唱的好……(同时还有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时间过的很快,如今,我已经是20来岁的人了,那天,在哥哥电脑房里百般无聊的我,打开了电影网站,发现了一个新的电影,题目就叫新鲁冰花,赶紧打开来看了,看了之后,却是非常的感动,有句话说:天才容易夭折,可是,正是花纪年华的古阿明,却因为发烧间接感染肺炎而去世,尤其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偷偷的在抹着眼泪,不想让别人看到我流泪的样子,我外甥和外甥女还在旁边玩着游戏呢,细心的外甥发现了之后,我只能推说眼睛不舒服,进东西了,掩盖过去……
唉,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心里好难受好难受,所以赶紧把心里的话写出来些,或许会好过些吧。
知道鲁冰花是什么东东吗?听着这首歌,我会泪流不止,《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这部电影居然有如此的情感魅力。
记得童年时代看过《鲁冰花》,但是那时的思想很单纯,领悟不到其中那么多的情感魅力,前天在上海见一个朋友在看《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我也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兴趣。刚刚上土豆网看了一遍,心中与它产生许多的共鸣,以至于我泪流不止,回味无穷,也产生许多的感慨。
虽然剧情有所改编,加上现在的科技成分,它的情节似乎跟20年前拍的一样让人为之动容,尽管20年前的剧情属于悲剧,现代的属于正剧。古阿明的家境贫寒只能憧憬艺术道路的开拓——棍棒式家庭教育阻碍儿童的能动性发挥——郭云天的愤世嫉俗与不平等社会的对抗——政治家族下的雪芬与郭云天志同道合的恋情在萌芽中就被扼杀——乡村教育的落后出不了所谓的天才,除了古阿明例外……
由古阿明艺术天赋的被发现——父亲茶园的经营不慎——弟弟的死亡——猫咪的死亡——古阿明的死亡,中间维系着太多有关爱的情节,鲁冰花——象征着伟大的爱。《新鲁冰花:孩子的天空》,结局不是那么的悲哀,它还给了人们很多的希望:古阿明生前知道了自己画的《茶虫》获得了世界冠军,郭云天依然做着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一号画工场,全心培养像古阿明一样的艺术“天才”,同时所做之事倍受社会认可,古阿明生前的愿望也实现,古茶妹出生并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在他健康存在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是天才。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平时教侄子唱的《鲁冰花》是那么的苍白无感情。而现在我再听到这首《鲁冰花》却被催然泪下。因为知道了生长在春天里的鲁冰花这种植物,更多的是我知道了它的象征意义。
㈩ 求一篇电影观后感800字左右,原创,简单就好,不要太高深,最好是励志的电影
《阿甘正传》观后感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经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应该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许,曾经,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巴布的一句话)……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