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伊朗儿童电影感受
扩展阅读
儿童关进监狱学校的电影 2025-10-20 08:58:22
阿德里安布劳迪最新电影 2025-10-20 08:52:59

伊朗儿童电影感受

发布时间: 2025-09-29 18:01:22

Ⅰ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望。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莎拉承诺哥哥

Ⅱ 豆瓣评分第一的儿童片:《小鞋子》

​孩子,是纯真的,可爱的,美好的,值得已经长大的人们无限怀念的。许多电影人都喜欢回到自己的故乡来拍摄他们的孩童时代。在豆瓣电影排名第一的儿童电影是一部伊朗的影片《小鞋子》(导演:马基德·马基迪,1997年),豆瓣评分9.2,好于99%的儿童片,好于98%的剧情片。

哥哥从修鞋铺取回鞋子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妹妹仅有的一双鞋子弄丢了。为了让妹妹帮他保守秘密免于爸爸的责罚,也为了妹妹能够在上学的时候有鞋穿,哥哥与妹妹共享唯一一双鞋子。于是,兄妹俩每天轮换着穿同一双鞋子去上学。妹妹放了学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跑回家让哥哥换上鞋子去上学(在电影里男校女校上课的时间不同)。哥哥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妹妹买双鞋子,不必再因为等着鞋穿而总是上学迟到。

哥哥本打算跟爸爸一起去帮富人家的庭院修剪树木赚钱之后帮妹妹买一双鞋子,不料爸爸在骑车回家的时候发生意外摔骨折了,这对本就拮据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故事因为一次长跑比赛出现转机,作为奖品,比赛的第三名将获得一双运动鞋。为了兑现对妹妹的承诺,哥哥决定参加比赛。在比赛快要到终点的时候,哥哥不小心跌倒了。因为害怕得不到第三名,他爬起身拼尽了全力却意外地率先撞线。哥哥的老师把他举起来,向他祝贺,他问老师是不是得了第三名,老师说他傻孩子,你是冠军呀!大人物们给他颁奖,与他合影,哥哥却因为得不到运动鞋满脸失落。在电影的最后,面对妹妹热烈期盼的目光,哥哥窘迫地搓着手一句话也没有说,妹妹读懂了哥哥的歉疚转身走开了。哥哥脱下鞋底已经磨穿了的鞋子,将满是水泡的脚丫子放进了水池里,小金鱼们游了过来亲吻他的小脚丫。

哥哥和妹妹不知道的是挣到了钱的爸爸已经给他俩都买了崭新的小鞋子。爸爸妈妈通过辛勤劳动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哥哥妹妹一起为了一双鞋子想尽一切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哥哥对妹妹爱护有加,即使迟到了被教导主任训斥误解,也不愿坦露两人共享一双鞋子的窘境。妹妹没有向捡到她的鞋子,比她的家庭条件更不济的同学提出归还鞋子的要求。同学失明的父亲捡到那双鞋子后当作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女儿,女儿才把自己更加破旧的鞋子扔掉。同情与怜悯在这样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是廉价的,无力的,孩子们甚至不会理解大人们如此泛滥的情感。

我的小时候没有经历过像电影中表现的如此困顿的境况,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小小愿望。小时候穿的鞋基本上都是手工鞋,鞋底是千层底,鞋帮是用浆糊糊起来的几层棉布之后进行晾晒,最后像硬革质地的鞋帮。每次刚穿新鞋的时候都有些挤脚,但是等新鞋穿软了之后就会越穿越舒服。一开始我最期待穿新布鞋的时刻,即使穿起来特别费劲又挤脚,需要一个人提着鞋帮,一个人使劲蹬,但毕竟穿的是新鞋,走路都开始小心翼翼起来。后来有小伙伴们开始穿那种白的亮眼的运动鞋,我又开始期待拥有一双不是手工制作而是商店售卖的胶质鞋底白色鞋帮的运动鞋。小孩子的要求总是明确清晰,我要这个,我不要那个,但也总是特别容易满足。当我们习惯了社会发展带来的舒适与便捷,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某种东西时,也许有一刻也会恍惚,做个孩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