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能够促使孩子好好学习的电影
扩展阅读
深浅行动日本电影 2025-09-18 04:03:01
电影大全高清完整在线 2025-09-18 03:53:08

能够促使孩子好好学习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9-18 02:46:32

A. 电影《最初的梦想》敲响警钟:我们欠孩子一堂“失败教育课”


爱幂家庭教育:分享 育儿 妙招,助力孩子成长。

注:本文由爱幂Amy老师原创。欢迎家长朋友阅读、点评和转发。同时欢迎平台转载,转载自由,但请注明来源。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意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前些天,有位家长跟我讲,她家孩子特别害怕失败,一碰到稍微难点儿的题,立马愁眉苦脸咬笔杆,经常还会被自己气哭,一边捶自己,一边骂自己:“你个没用的东西!”


在家玩拼图也是,拼不出来就眼泪汪汪,或者恼羞成怒。还有啊,一件事情,要是没有百分百把握搞定,索性不去尝试......


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失败,尤其害怕考试失败。


图源 | pixabay


在爱幂老师看来,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自身能力不足。


比如,孩子学游泳,一开始玩水还好,可没有掌握要领,不小心被水呛到,就不愿意再学;比如,如果孩子学习能力没有提上去,或者考试前没有复习好,那他当然害怕考试。比如,孩子才两三岁,握笔都不太利索,还想画出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这也不太现实。再比如,孩子做事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应对,只会用哭闹来发泄等等......这些都是缺乏相应能力导致的害怕心理。


第二,外界因素刺激。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过某些老师的粗暴对待,比如:打手心、罚站、当众羞辱......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害怕尝试,更害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容易自暴自弃;还有些孩子,参加的比赛竞争激烈,获奖名额有限,失败是绝大多数孩子都将面临的局面。


第三,父母表现偏激。


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压力过大,平时太关注输赢成败,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自家娃;有些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凡事包办代替,剥夺孩子尝试、受挫和复原的机会;有些父母平时给孩子不恰当的表扬方式,导致孩子有种“唯有独尊”、“天底下我最棒”的错觉;还有些父母,在孩子失败后,不但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甚至还嘲笑、指责、打骂孩子,使孩子的体验有如“雪上加霜”。


如果你家孩子害怕失败,你就要仔细观察和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此文重点探讨,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是为人父母的心愿,但有些父母要求有点过分,希望孩子无时无刻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个......这份迫切的心情,直接转化为口头禅:“你要争取考班级/年级第一名!”“你有考满分的实力!”“你要上重点大学!”......


想起很久之前看过一个真实案例。


2013年1月,才14岁的强强背着书包从11楼纵身跳下。书包里装着刚刚从学校领回的排名单。成绩单显示,他期末考试排名掉了300名。强强是某市重点中学初一某“火箭班”的学生,虽然成绩下滑不少,但依然还是处在该校中等偏上的水平。


图源 | 湖北经视新媒体微博


为什么考试一遇到挫折,就痛不欲生?在强强的日记里,揭示了他轻生背后的原因:


“来了重点中学以后,我再也不能像小学一样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师在讲台上念大家的考试分数,我就害怕得手心发抖。 如果我没考到好成绩,所有人都会对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妈妈那失望的眼神。”


强强这样的做法未免极端,但的确有很多孩子,他们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不仅被考试折磨,同时也被父母折磨。身为父母,也要扪心自问: 我的话语、态度和行为,是孩子害怕失败的诱因吗?



众所周知,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举个例子:一只蜘蛛在结网,但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有结好,好不容易有点小成果,一阵风过来捣蛋,又前功尽弃,蜘蛛只得从头开始,一直坚持结。


有的人心想:“这只蜘蛛太励志了!”于是被蜘蛛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更元气满满;有的人心想:“这只蜘蛛太愚蠢了!”于是联想到人这一辈子,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就更消极了。


图源 | 爱幂Amy 摄于崇明东滩湿地


心理学上有个“自证预言”,大意是说,当我们渴望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寻找更多符合该期望的的讯息,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行为举动,最终哪件事情真的发生了——如你所愿,你也就成了自己的“预言家”。


那些害怕失败的人,会从生活的各个线索中搜寻能够佐证“自己会失败”的内容,越发焦虑不安、消极做事,越容易出现不好的结果。就算偶尔做成了一些事情,他也只会觉得那是侥幸,还会选择性忘记这些成功之事,继续认定“自己会失败”,继续搜寻验证这种自我论断,一步步把自己逼到反复失败者的境地,最终形成一种“我就是个Loser”的心理定势。


近日,爱幂老师回看俞敏洪《相信奋斗的力量》,被演讲内容深深打动:


“我高考第一年出来以后,英语分数只考了33分,尽管当年这个录取的英语分数线也不高,最低大专录取分数线就是我们江苏有一个地区师范学院,只有40分,但是我只考了33分,差了7分,那么我就想,如果我再努力一年,我也许就超过40分了,也许我就进这个大专去了,所以我就边干农活边复习。当时农村连电灯都还没有,在煤油灯底下复习,我就是在高考复习的第二年眼睛近视了,所以第二年去高考的时候考出来,考了55分,我拿到这个分数就特别高兴,为什么呢,我想录取分数线是40分,我是55分,那么我无论如何能够进那个师范学院了。


结果分数线下来以后,师范学院的分数线提到了60分,结果又差了5分。高考两次失败以后反而让我增加了信心,我就觉得我非要考第三年不可......所以我第三年就拼命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晚上十二点睡觉,到第三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一出来我就发现我的成绩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后来就有幸跟撒贝宁这样的名人成了校友。其实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在我脑袋中连闪都没闪过,所以这个例子给同学们又一个启示。


什么启示呢?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是你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是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算你不看那个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是对的,你到达山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 回想我自己的生命,我觉得往往是我生活中带来的一些失败,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


正是这种“一旦认定,死磕到底”的精神,让失败成为他的垫脚石,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提到失败的好处,我想起李嘉诚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真正摔跤以后,才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顿悟,才会拥有崭新的方向和未来。


爱幂老师在TED上听过《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她在演讲中反复提到失败对于她的好处,乃真知灼见:


“为什么我要谈论失败的好处呢?因为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从挫折中获得智慧、变得坚强,意味着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生存。”


图源 | TED演讲,爱幂Amy整理


“人间清醒”J·K·罗琳还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明白生活不是一张获取成就的清单。你的资质和简历,那些都不是生活。 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不完全受个人控制的。知道这一点会让你度过人生的那些起伏和波折。



1. 给孩子充沛的爱与支持。


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就是孩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信任。”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很爱你。”

“不管成绩如何,你都是爸妈的宝儿。”

“别担心,我会跟你在一起。”


在这一点上,李镇西校长的做法可圈可点。他的女儿中学时,数学成绩较差,李校长对此也非常担心,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悄悄地找到女儿的数学老师,希望他能多多鼓励和关照女儿。终于有一天,女儿的数学成绩考到了全班第四名。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太棒了!继续努力,下次考更好的成绩!”但是李校长却对女儿说: “恭喜你!不过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相比而言,《小舍得》里,田雨岚的做法很不恰当。


除了上班,她空余时间全用在鸡娃上,对儿子子悠逼得太紧,只准埋头学习,不许孩子有些小爱好。她总盯着架子上的杯赛荣誉,时常叮嘱儿子——“你以后要加倍努力,你学习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回报”,这给子悠造成莫大的精神压力。


图源 | 《小舍得》


靠着紧锣密鼓的学习节奏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子悠倒是成了班里的尖子生,但经常闷闷不乐,精神却出现严重问题。一次,在班级组织的“畅所欲言”班会课上,颜子悠鼓起勇气走上台,吐露心声:


“我觉得我妈妈不爱我,我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


图源 | 《小舍得》


如果孩子已经面临失败,父母首先要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条基本法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理解孩子内心的情绪波澜,教会孩子合理排解情绪的小窍门。比如:注意力转移法、自我激励法等。待孩子情绪平稳,还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失败观”。


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这么写道:“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在面对失败时,会造成他们无助及消极;而乐观的解释是将失败视为挑战,用行动来反映与制造希望。”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选择自杀?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这类孩子轻生的元凶是 抗压力差,缺乏失败教育。


有部电影叫《最初的梦想》,直击印度高考现实,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给孩子补上一堂“失败教育课”。


影片中的拉格海姆是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他生活在典型的学霸家庭,父母都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印度最好的大学,这也是拉格海姆的梦想)。但想拿到顶尖大学的入场券并非易事,他只能拼尽全力。


在父亲安里看来,成功在望,其他人也都对拉格海姆充满信心,毕竟孩子聪明又勤奋。于是早早准备庆功仪式,买了一瓶酒,打算放榜那天,和儿子一起畅饮。然而,拉格海姆竟然落榜了——对于录取率不足3%的印度理工大学而言,竞争是相当激烈,落榜也算是常态。


但让拉格海姆难以接受的是,有些平时成绩比不过他,且也没他努力的同学成功了,而他却失败了。他彻底绝望,冲动之下,竟然在父母面前从阳台一跃而下......


图源 | 影片《最初的梦想》


影片中拉格海姆的父亲,默认成功志在必得,总在计划“成功以后怎么庆祝”,却“从来没有为他提供战胜失意的武装”,这缺失的教育,差点夺去孩子的生命。


图源 | 影片《最初的梦想》


如何面对失败、如何看待失败,如何扭转失败......若无师长教导,孩子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著名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集中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孩子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培养成长型思维尤其重要。就拿失败而言,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失败是终身耻辱”,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失败是一次成长机会”。


因此,父母一方面要允许和接纳孩子的失败,要把失败和孩子分开来看,不要因为孩子失败,就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失败,把失败看成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3. 鼓励孩子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在站上顶峰之前,那些被我们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名人,他们也曾不断品尝失败的滋味儿。


正如迈克尔·乔丹所言:“我职业生涯中有九千多次投篮不中。我输过将近三百场比赛。有二十六次我被期待投出决胜球,但是我没有投进。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是我成功的原因。”


告诉孩子,不要把成败看得太过重要,重要的是确定目标以后,全力以赴去拼搏;失败以后,正确归因,然后重整旗鼓。


比如,让孩子参加比赛和考级,能够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审美能力、自觉性等。但假如孩子在钢琴比赛中遭受挫折。事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分析原因:是准备不充分吗?是临场紧张吗?是粗心大意吗?是演出设施出现小故障吗......总之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努力。


4.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害怕失败就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为了让孩子不怕失败,父母平时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即便面对失败,只要你去思考,你也总能找到孩子在整件事中体现出的几个闪光点。你准确捕捉到这些珍贵的闪光点,并告诉你的孩子,就有助于恢复他的自信心,增强他面对失败的勇气。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每日记录本”。你可以教孩子在记录本上这么写:


今天是(年/月/日)

今天心情怎么样?

今天我完成了哪些事情?

今天发生了哪些美好的事情?

今天自己值得肯定的事情有哪些?

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注:最好只写一件)?

我计划怎样迎接这次挑战?

......

以上,可根据你家孩子情况做些调整。


当孩子遇到失败,心情低落时,你可以跟他共同讨论:“我可以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什么”,你还可以提醒孩子:“打开你的《每日记录本》看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孩子会从“每日记录本”中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会更有自信心,会觉得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更有掌控感,也会变得更有动力。


5. 提升自尊水平,增强“回弹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的自尊成长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主要依赖他人肯定、表扬和比较产生自尊,又称条件自尊。

第二阶段:独立型自尊。不依赖他人看法,是基于自我比较产生的自尊。

第三阶段:无条件自尊。不需要任何内部和外部条件,就能维持自尊。


由此可见,那些害怕失败的孩子,其自尊发展水平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还非常依赖他人的评价。孩子究竟害怕什么呢,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害怕跟人比较、害怕被人超越,更害怕父母逼问“你为什么就不能像xxx一样?”(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比不过xxx、你没有xxx聪明......”)


尽管在泰勒看来,第三阶段的“无条件自尊”是一种高水平的人生境界,实现比例很低。但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多跟孩子说些启发式问题:“你怎么看?”“你怎么做到的?”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还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此外,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回弹力”,即提升孩子在面对困难、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你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信念: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要害怕行动,因为只有不断地去行动、去实践、去质疑、去反思、再次行动,你才能知道,原来自己这么厉害!


关于孩子害怕失败的话题,暂且搁笔。最后,爱幂想说,在这个鸡娃成风、内卷严重的当下,各位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对孩子超级上心的父母,你们辛苦了!


养娃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难免会有纠结、心酸、失望......但请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多教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自信起来,才能不惧失败,勇敢迈向前方!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和爱幂老师一起,读懂孩子,教好孩子!


往期精彩回顾

抛妻弃子“隐形”10年,妻子病死仍不现身:没有担当的男人,有多可怕?

13岁男孩疑似猥亵多名幼童,儿童性教育太有必要!

16岁女孩遭亲妈“逼迫”捐献骨髓、......吸血鬼家庭里长大的女儿们,该如何自我拯救?

爱幂原创:如何面对分离焦虑,这7个小妙招真管用!

B.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出自是哪个电影里说的

出自中国电影《美丽的大脚》,是片中张美丽老师说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初学英语的张老师,却把她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出。

《美丽的大脚》讲述了西部农村少妇张美丽的丈夫因无知犯罪,被毙了,孩子因病,夭折了。面临人生的苦难,张美丽悟出了一些道理,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们身上,请求村长,当上了“孩子王”。

张美丽热情达观、自然真诚、侠骨柔肠、视学生为已出,在土房子里教着一帮子“泥孩子”。她用她那浓厚的地方话教他们识字、造句。

张美丽带着一群孩子们连走连唱,跳着飞扬的黄土迎来了北京的志愿者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雨。黄土地上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夏雨的人生轨迹,同时也逐步地改变了“美丽的大脚”的足迹。

(2)能够促使孩子好好学习的电影扩展阅读

《美丽的大脚》演员表

1、倪萍饰演张美丽

1959年2月16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主持人、演员和作家,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88年起,倪萍任中央电视台业余节目主持人,工作二年,同时参与了电视剧《雪域》和《那五》的拍摄,在《雪域》中饰演“姚玉慧”,在《那五》中饰演“风魁”。

2、袁泉饰演夏雨

1977年10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6级表演系,1999年参演首部电影《春天的狂想》,凭借饰演的周小玫一角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C. 7部高分纪录片告诉你,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

文 | 凉生 编辑 | 金雀儿

来源 | 布谷学习(ID:iBookgood)

布谷老师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 社会 的一面镜子。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其最好的港湾,父母是其最好的引路人。

一个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上、能否充分开发自身的天赋,将来变得有出息,家庭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身为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有出息的龙和凤呢?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

那当然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重点中学、入读实验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啊!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最好的教育,实际上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为大家推荐7部关于家庭教育的影片,希望通过学习影片中的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处世方式,来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产生作用。

一起来看看吧。

1

人生七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9.6

影片简介

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 社会 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田。

关 键 词 : 家庭 成长

推荐理由: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影响人们选择的或许不是金钱,而是观念,就好像他的家庭会把更多资金投入在教育上。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问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 你长大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2

镜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 社会 的一面镜子。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7.2

影片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 情感 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 社会 学样本,以 情感 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 情感 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 社会 的一面镜子。

关 键 词 :家庭 父母 教育

推荐理由: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在于自己,作为孩子,应把成长动力回归自身,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如果你的孩子早恋了,你会 怎么做呢?

2. 如果孩子很叛逆,你还爱他吗?

三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3

王朝

残酷之下,记录生存美学。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9.5

影片简介

西非撒哈拉沙漠边境,统治族群长达三年之久的黑猩猩戴维面临其他雄性的挑战,为了守住王权,他开始选择结盟。而当遭到围攻后,这位不死的王者又毅然决然踏上夺回王位的复仇之路。

南极大陆,数千只帝企鹅爸爸团聚一起,与极其寒冷的永夜作抗争。他们等待新生命的出生,等待爱人的归来。

肯尼亚草原,雄狮查姆竭尽全力守护族群,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必须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垂老的三色狼泰特渐感力不从心,她对家族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而她的女儿正在崛起,觊觎着母亲的皇位。

印度,雌虎拉杰贝拉靠一己之力捕捉猎物,养育四个孩子,但是大自然从不因此对她慈悲半分。

关 键 词 :家族关系 倔强生存

推荐理由:

动物世界中的家庭关系,通过单元剧的形式,制作方为观众展现了五种动物族群中丝毫不亚于人类的惊心动魄之大戏。

带我们走进部分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动物生活中, 揭开鲜少被注意到的、隐藏在动物家庭中的生活细节。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动物世界与人类的家庭关系有什么不同?

2. 你如何看待动物世界的家族关系?

三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4

母女情深

我和我妈,相爱相杀。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8.0

影片简介

女儿艾玛是妈妈奥罗拉的心肝宝贝,自小开始,奥罗拉就帮艾玛安排好一切,艾玛的言谈举止、修饰打扮、学习、玩耍、交朋友等等都必须经过奥罗拉同意。

在丈夫早逝后,奥罗拉操持起家里的一切,对艾玛更加“专制”。艾玛虽然表明很温柔、软弱,但是内心却十分倔强。两母女也因此多次吵架。

长大后的艾玛开始极力摆脱母亲的“专制”: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工作不稳定的研究生……她花了三十年去摆脱母亲的“专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母亲的始终不忘的依依亲情。

关 键 词 :母女关系 成长

推荐理由:

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母女情深》展现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单亲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深厚 情感 。

这部影片重塑了家庭的温暖。

《母女情深》中所塑造的这位母亲,有些神经质,控制欲也很强,却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

亦母亦友,或许是最令人期待的母女关系。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你愿意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朋友吗?

2. 成长过程中,最不喜欢妈妈对你做的事是什么?

三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5

温馨家族

父母应该怎么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7.5

影片简介

吉尔最小的儿子凯文因为性格极度内向而被学校老师劝退回到了家中,这可急坏了吉尔。为了帮助凯文重拾自信,吉尔天天陪着凯文玩耍 游戏 ,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

吉尔的妹夫内森的教育理念和吉尔完全相反,他希望能够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有用之才,可在他的填鸭式教育的压迫之下,不仅女儿失去了快乐的生活,就连妻子也最终离开了他。


巴克曼是一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着一双儿女,生活本就不易的她还遭遇了两个孩子的叛逆期,女儿早早结婚成家,儿子则日益沉默寡言。

关 键 词 :家教 成长

推荐理由:

影片中有出现了3个家庭关系,而且还有父辈的家庭。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样,3个家庭都有哪些缺点?

孩子的很多行为方式都是受到父母的养育行为影响而造成的,有的因为家庭的不满希望以后能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对现有小孩的态度完全是父母相反的。

通过这部影片,思考你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是受到你父母的影响的?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2. 和孩子讨论一下,喜欢的生活方式。

三张图感受下这部片:

6

父子关系

友情挽留下生命最后一丝暖意。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8.1

影片简介

由于生意失败,陈义昌的公司倒闭。看着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妻子不堪忍受提出离婚。除了7岁的儿子强强,陈义昌几乎一无所有。失落的陈义昌整日借酒消愁,幼小的强强仿佛从爸爸的身上感觉到家中的变故,曾经养尊处优的他不得不开始面对生活的残酷和艰辛。


但强强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可望得到玩具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他知道爸爸目前的处境,从不会向爸爸提出任何要求。

尽管生活艰难,但只要能和儿子在一起,陈义昌就感到满足。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无论有多么艰辛。

关 键 词 :单亲 生活 成长

推荐理由:

这部的家庭教育片,情节简单,内涵深刻,感人至深。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单亲家庭中,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两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7

滑板少年

对外,它警醒世人;对内,它治愈人生。

推荐指数: ★★★★

豆瓣评分:8.7

影片简介

导演刘冰将镜头对准了从小与自己一起玩滑板的好友们。

年纪最大的Zack初为人父,新生儿的降临似乎让Zack一夜之间长大,但随之而来的生存压力与家庭矛盾也让他接近崩溃。

Keira刚刚成年,初入 社会 的他充满迷茫,纪录片的拍摄给了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与家庭,以及周遭一切的契机。

刘冰也交出镜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是什么让他选择了滑板?又是什么促使他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关 键 词 :爱好 教育 挑战

推荐理由:

滑板在这三个少年的成长中,陪伴着他们的孤独,接纳着他们的宣泄。

家庭是他们难以摆脱的枷锁,而滑板成为他们肆意飞翔的翅膀。

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纪录片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对外,它警醒世人;对内,它治愈人生。

你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1. 让孩子讲一讲,他的爱好和梦想?

2. 让孩子讲讲,如何看待与父母的关系?

三张图感受一下这部片: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给与孩子的条件,也会不一而足。

培育优秀的孩子,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够的。

父母改变观念,做孩子的榜样,乐于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