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自印度的史诗作品 --- 我看印度电影《巴赫巴利王》
来自印度的史诗作品 --- 我看印度电影《巴赫巴利王》
笔者在上周利用晚上时间,再次看了印度电影史诗般的巨作《巴赫巴利王:开端》《巴赫巴利王:结局》二部电影。这个是笔者第二次看印度的这2部电影了感触颇深,所以打算克服惰性,写下这篇文字。总结下来,笔者认为,这2部电影代表了印度电影制作水平的巅峰,堪称印度电影里的上乘之作,是史诗般的电影作品!
在去年下半年,笔者有看过这2部电影。但是由于当时对于这2部电影并不是连着看的,所以看第二部的时候,已经不能将第一部的情节与第二部的故事情节连贯结合起来了。加上这2部电影上下集里,故事情节的展开并不是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而是采取了倒叙方式,同时在顺序叙事的过程中又夹杂着穿越回到过去交代了故事主角上一代宫廷内斗过程。这让笔者很是吃不消!所以去年看完了第一遍这2部电影之后,笔者虽然对于故事情节有所了解,但是去不能完整的将这2部电影要讲述的故事说清楚。
今年,笔者看了不少印度电影,对于印度电影有了新的认识。从之前的完全忽视,漠视印度电影,到现在印度电影每部必看。据笔者上网查资料,就有不少文章介绍印度经典电影作品的。得知必看的印度电影排行榜中,《巴赫巴利王》这2部电影就是排在前几位的,可见这二部电影在印度电影中的地位。所以上周下班后闲着无事,笔者就决意要将这2部电影再看一遍。连续2个晚上,看到近11点,可以说是很辛苦的熬夜看完了第二遍,笔者才真正对这二部电影所阐述的故事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掌握,才能对于这2部电影做下点评。
二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大致是这样: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个摩喜施末底王国。国王死后,王位的争夺在两个年轻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饰)和巴拉迪瓦(拉纳·达格巴帝饰)之间展开,巴霍巴利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太后选择了养子巴霍巴利作为王国的王储。巴霍巴利被拥立成为新国王,在加冕典礼之前让其游历王国,体察臣民的疾苦;同时,太后还竭尽全力满足自己的亲儿子巴拉的各种需求,希望平衡兄弟的关系。巴霍巴利在此游历之间偶遇附属国美丽绝伦的公主,并通过机会接近该公主。就在巴赫巴利接近公主期间,太后派人向公主给其亲儿子巴拉提亲,不过提亲时候使者的傲慢的态度遭到公主的拒绝。一个夜晚,该附属国遭到外敌入侵,命运危在旦夕,这时巴霍巴利凭借其盖世武功将敌军击退。正在此时,太后给巴霍巴利发来讯息,要将公主以囚犯的身份抓回国内。巴霍巴利回到国内后,宁愿选择公主也不要国王之位。太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剥夺了巴赫巴利的王位继承权,并且宣布其亲儿子巴拉为新的国王。但是巴拉继位后却一心想除掉巴霍巴利,但碍于太后权威,一致没有采取行动。后来巴拉终于找到机会让太后将巴赫巴利贬为平民,再通过编造晚上被巴霍巴利最亲近人刺杀的现场,让太后派人杀掉巴霍巴利。太后杀掉自己的养子之后没多久,就知道了事情真相,非常后悔。巴赫巴利在人民心中很有威望,当人民知道巴赫巴利被害死之后,纷纷要求太后给与一个交代。太后借此机会宣布养子巴赫巴利刚出生的儿子继承王位!其亲儿子巴拉国王很生气就要杀刚被立为新国王的孩子,太后拼死相救。在太后的舍命保护下,巴赫巴利的儿子得以幸存,被一户普通人家收养,取名为希瓦(帕拉巴斯饰)。希瓦是个拥有天生神力的孩子,长大后他为了心爱的姑娘离开了家,来到了外面的世界闯荡。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一段为父复仇与夺回王位的故事即将来临。最终让其在民间长大后,带领民众替父报酬,夺得王位。
这种发生在古代帝王皇宫内部争斗王储继承权的故事,在有两三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并不陌生,并不鲜见。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里,为了争夺天下,父子之间,亲生兄弟之间,皇亲国戚之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你死我活的争斗和血光之灾。所以这2部电影里阐述的皇宫内斗故事,对于中国人而言,其实并无新意,可以说是很老套。因为中国出产的宫斗电视剧电影实在太多太多了,很多中国人对于乐此不疲的。
之所以说这2部电影是史诗般的巨作,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这2部电影场面宏大,大手笔 !规模恢宏的殿堂级别的古帝国王城,冷兵器时代战争时的两军对垒与血肉厮杀。还有那绚丽夺目的自然风光,旖旎多姿的佳人,无不体现了印度特色的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在战争场面的刻画上,其场景设计与制作艺术上给人恢宏大气之感。虽然有着过分夸张的鏖战,但对于一个善于开挂的国度印度而言,这样令人血脉喷张的塑造并不奇怪。看得出这部影片制作团队颇费心血与精力,才能让这2部电影呈现出这么好的观赏体验,在此笔者不能不为电影的幕后团队点赞。鲜明的印度特色,震撼的战争画面,这样的电影首先能以其神博取印度观众的钟情。对于另外一个文明的中国观众而言,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看到《巴赫巴利王》电影里的宏大的战争场面,笔者不禁想起了《勇敢的心》《木马屠城》这些来自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史诗般的经典大片里气势磅礴异常壮观的战争场面。当然了,这些美国电影所阐述的历史故事更为深入人心,历史沉淀更厚重,电影本身的国际影响力也更大更深远。
其次就是电影里诸多演员无比精湛的表演功力。电影《巴赫巴利王》中每位人物的形象都特别鲜明,有棱有角,然人难忘。看得出,每位演员都非常用心的,倾力演出,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塑造的角色里。巴赫巴利王对子民们的慈爱目光、对妻子的深情表白与忠贞、对作为其奴隶的叔叔的信任与友爱、对巴拉的忍让等等,其内心戏都有通过面部表情得到展现,每一个动作与表情演绎得都十分到位。巴赫巴利王妻子更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的眼神坚定,有很强的正义感;不屈服于权贵,为爱情放弃一切;心直口快,是个嫉恶如仇爱恨分明的性情中人。当然了,影片中其他几个角色也表演的很是到位。对王后无比忠心的奴隶叔叔;心胸狭隘心狠手辣内心阴暗的巴拉;力压群雄,专制且霸气侧漏的老王后。。。诸多演技深厚的演员的倾力出演,使得电影故事演绎的跌宕起伏,对于人性的美与丑却又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2部电影时间都很长,都超过2个小时。笔者发现,印度电影单部电影超过2个小时的,不在少数。这让看惯了90分钟或者120分钟以内中国电影以及美国电影的我,并无任何不适之感。反而笔者也再次对印度电影产生了好奇:印度电影都这么长吗?笔者从小喜欢看电影,对于那些笔者喜欢的电影,笔者总是嫌时间过短,不够尽兴,常常在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对于印度电影的更长时长,笔者倒是很是喜欢,觉得很过瘾。
期待宝莱坞能制作出更多的史诗般的精品。加油,印度电影人!
2018-09-22 写于杭州市下沙。
2. 《我的王国》这部法国电影讲述了哪些道理
我的王国这一部法国电影真的是讲出了很多让人深思的一些道理,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了男主在自己落魄的时候遇见了女主,两个人经过了共同的奋斗,使得男主在一定的事业上有了自己的成就,但是这个时候女主并不想打扰男主,所以说她和男主之间有着很多不能够说的秘密,女主也就为此离开了男主,但是男主并没有忘记女主之前给她的帮助。
要对于他们一样的尊重,并且要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及时的出现在对方的面前,从而替对方解决生活上或者是工作上一些困难,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且也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满。
3. 美国喜剧电影是一个美国平民当了英国国王电影叫什么名字
《英王拉尔夫》是1991年2月15日在美国上映的影片
英国王室在一次意外中全部死亡,翻查族谱发现只有一个远亲在美国,于是把他请回来做皇帝。而这个生于美国受美国文化熏陶长大的肥佬对王室的宫廷礼仪十分讨厌
4. 电影《唐顿庄园》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豆瓣评分8.2,对于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来说,总体感觉是比较温和的。
面对这么一部粉丝基础众多的电影,很多观众都想要去一探究竟。再加上此次《唐顿庄园》电影中英国国王和王后的驾临,也给影片带来了热度,吸引着观众们一探究竟。
5. 《格列佛游记》电影与书上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总体来说区别很大,由于电影内容和时间有限制所以展现的东西不多,在人设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所以给出的效果也稍许不同。电影的趣味性很高,观看时觉很多地方都很搞笑,而原著则更注重文学艺术。
1.电影与书籍的时代背景不同
书籍中的时代背景是17世纪的英国,而电影中则改成了21世纪的美国,这也声表示着人物形象也将改变。相差几世纪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人物性格完全不同。
2.职业不同,人物设定上也有些不同
原著中主人公是一名医生,在偶然的情况下来到了小人国,电影中则是一名事业不顺工,爱情不顺的小员工。书籍中展现出来的人物是一位天生喜欢冒险,勤劳机智的人,而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更像是一种屌丝逆袭的英雄。
3.展现的内容不同
由于电影时长有限,所以只展现原著中的一些片段,并且添加了一些更有趣味的故事。在原著中有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因国四个国家的故事,而电影中只展现了小人国的故事。
4.各个人物中的关系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原著中主人公因为不愿意,帮助小人国灭掉其他国家得到了国王的不满,且王后和国王对他进行报复,迫于无奈之下,主人公出逃。
而电影中则改编很大,编剧让主人公促成平民和王后的女儿的一段恋爱,加入了让小人国子民和主人公友好相处的片段,促进了两国和平。
5.结局不同
原著中主人公最后出逃回到英国,而电影展现的则是大团圆结局,主人公最后和暗恋对象一起幸福的离开。
电影和原著所展现的效果不同,电影更像是一部喜剧片,趣味性很高,相比于原著,感觉更加温馨,从故事开头到结局都很适合青少年观看。并且电影有很多种特效加持也算一种视觉享受。
原著书籍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书籍的文学艺术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