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看过韩国电影 《孩子们》的吗,我没看懂
如果你碰巧看过另外一部犯罪惊悚片《杀人回忆》,那么一定能在看这部电影时体会到一种相似的基调——冰冷和绝望。
事实上,这部《孩子们》与《杀人回忆》所描述的案件不无关联,它们连同《那家伙的声音》中提到的李炯浩被诱拐事件并称为“韩国三大未解谜案”。而这起“青蛙少年失踪案”当属三起案件中性质最恶劣,影响最大的一件,当时在韩国也引起不小的轰动,据说全国发动了将近32万的警力,可惜,仍然毫无所获。
这部影片就在20年后的今天为我们打开了这本尘封数年的卷宗。
五个无辜孩子的生命,止于那个阳光明媚的季节。
我们并没有从影片里得到对案发当天情况的过多描述,而是从之后十几年人们寻求真相的艰辛过程中,才逐渐拼凑出一些零星的碎片。导演用了很多低角度的视角,来拍摄孩子们在山里中穿行的脚步,或许正是这种局部化的表现手法,才加重了这部电影所透出的寒气,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没人能说得清的事实:案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山里中嬉戏玩耍,发生了一些事情,最后演变成一堆堆白骨和一件件腐烂的衣物,以及十多年来人们对真相不断的搜寻。
当然,世界上总不乏正义人士为那些黎民百姓出头。黄某,一个大学教授;姜某,一个犯过错误的电视节目制片人,组成了一个很奇怪的搭档,着手对这起案件进行纯草根的调查。
但是并不是说他们的执着能带来好的结局,当我们伴随着紧张的伴奏,和黄教授一起分析案件,将钟浩的父亲一步步、一秒秒地推理成杀人藏尸案的主谋时,结果却发现我们大家都错了,凶手另有其人。而将作为受害者的父母嫁祸为凶手,这种冒险的行为也遭到了所有受害人家属的不满,黄某因为一意孤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善意的起点却导致自己的被动,这本身就让人很绝望。在观众的眼里,其实黄某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当任何人的思维陷入一个死胡同时,如果发现了哪怕一点点零星的光亮,那么势必会设想沿着这条“出路”顺利成章的走下去。只是,在那种情况下,那些父母们已经伤不起了。
导演似乎是刻意安排的,在案情有了眉目的时候,往往剧情会急转直下,将所有人的情绪猛地拖入谷底。无独有偶,数年后,黄某也因为自身的偏执,使女儿陷入了危险,而且,与“宰牛男”的肉搏完,得到恶狠狠的一句“大叔,你有证据吗”,同样也让姜某陷入了无助和绝望,如今的他变得和当年的黄某一样,被愤怒冲击了头脑,做出了自认为理智的判断,殊不知,这根本就是他们脑子中的一个假想敌,仅仅凭借几个疑点就试图把嫌疑犯逼成罪犯绳之以法,后果可想而知。
结尾,钟浩的母亲看完孩子的遗骨后,含着泪对姜某哭诉:“即使是听一句,哪里有当妈妈的认不出自己孩子声音的!”随之,道出了编造谎言希望唤起警方关注的真相。这其中又透露了多少无奈和辛酸,看来,影片不仅对警方的破案能力提出了异议,更是对执法人员的不负责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起事件其实也是有人祸的因素在里面的。
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第249条规定,死刑犯的诉讼期限为15年。这起发生在1991年的案件,如今,早已过了这个期限。真相至今没有大白,罪魁祸首仍然逍遥在法外。
这注定不会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感觉畅快淋漓的电影,但是会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其实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尊重,而同时,不论我们的命运有多么不济,生活总会像钟浩背后飘扬着的红色斗篷一样,永远以某种方式继续着。
⑵ 韩国三大悬案是哪3大悬案
韩国青蛙少年案:5个孩子神秘失踪,11年后发现遗骸,家长几近崩溃如果听到“5个孩子”、“11年”、“出动30万警力”等词汇,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只要是曾经关注过这件事的人,或者曾留意过韩国电影的读者,那么对这组关键词一定不会陌生。是的,这就是2011年韩国上映的犯罪电影《孩子们》的故事。影片中讲述了1911年的暮春时节,在一个平凡的公共假期里,五个天真无邪的男孩相约前去池塘边抓青蛙,却被不明凶手残忍杀害的故事。在影片的结尾,凶手仍旧逍遥法外,令人气愤,也让人深思。令人更难以置信的是,电影《孩子们》的题材是源自真实事件改编的,事发地点就是在韩国的大邱。而案发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进展,甚至是孩子们的尸首,都是在案发11年后才被找到。当时这起惨不忍睹的案件震惊全国,被称为“青蛙男孩”案件。艺术来源于生活,有时候却比生活表现得更触目惊心。正如电影所述,1991年的韩国大邱,在一个暮春的早上,五个家庭的孩子因为相约当天前往池塘抓青蛙,于是一早便离开了家,却再也没能回来。在相互询问之下,五个家庭的家长都意识到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回来时,家长们立刻向当地警方报了案,同时开始了寻找各自孩子的漫漫旅程。但令人惋惜的是,孩子们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在家长们无数遍苦苦搜寻之后,孩子们仍然没能被找到,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为了避免遗漏,警方加派了警力,扩大了搜索范围。却仍旧是不见孩子们的踪影。一时间,无尽的阴霾将这五个可怜的家庭尽数笼罩在了其中。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并且引起了韩国高层极大的震动。为了能尽快地找到五名孩子,让五个无辜的家庭脱离阴霾,韩国政府派出了30万警力前往大邱协助调查,并全程电视直播。一时间,韩国民众的心被五个失踪的孩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最痛苦的当属五个可怜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了,孩子失踪时间过长,理论上基本可以判定为初步死亡。这五对可怜的父母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一边感谢并配合政府的帮助,一边辞掉工作,专心寻觅孩子们的踪迹。哪怕是尸骨,也想要眼见为实。而结局却比想象中的更加惨烈。家长们多年寻觅却一无所获,已是强弩之末,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直到2011年的11月,一通匿名电话打进了警察厅里,电话里的男子称自己在山上发现了五具尸骨,明显是未成年人的尸体,和十一年前的“青蛙男孩”案件失踪被害人吻合。收到消息的警方和家长们立刻前往调查,看到孩子们尸骨的瞬间,五个家庭都泣不成声,几近崩溃。他们寻觅了11年,早已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却还是接受不了以这种方式和孩子们相见。一时间,“青蛙男孩”案件再度成了社会焦点。起初在发现尸体的时候,警察判定是男孩们的死因是走太远导致迷路,夜晚气温过于受冻而死。但经过法医检测得知,尸体头骨上有尖锐钝器痕迹,尸体附近甚至残余了一些子弹弹壳,这也说明了案件属于他杀。同时,凶手也正在逍遥法外。有了调查的方向,案件看起来似乎变得简单了许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调查期间,警察对当地居民依法进行了审讯,又同时对周边一切具有可能的目标进行了排查,甚至根据尸体旁的弹壳找上了附近的军队,最终都无疾而终。直到2006年,这桩案子的最后诉讼期限到了,可依旧是一起悬案。根据法律规定,这个案子再调查下去也不再有意义。于是,“韩国大邱青蛙少年失踪案”最终成为了韩国的三大未解悬案之一。真相永远深埋地下,无人再知。虽然已经找到了孩子们的尸骨,但这五个可怜的家长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凶手。哪怕就算找到了,也没有丝毫作用,这个结果无疑十分的令人心寒。虽然笔者相信正义不会缺席,但迟到的正义,还能算是正义吗?
韩国历史上有3大悬案,是哪3悬案?
只有三大悬案,华城连环强奸杀人案,也就是《杀人回忆》;李炯浩被诱拐案件,也就是《那家伙的声音》;最后是青蛙少年失踪案件,也就是《青蛙少年失踪案》
韩国历史上有3大悬案,是哪3大悬案?
三大疑案,一个就是乾隆是不是汉人的问题;一个是顺治皇帝到底有没有出家的问题;还有一个是顺治皇帝的母亲,清朝称为大玉儿,有没有下嫁多尔衮的问题;这个问题历史上考证的糊里糊涂,不太清楚。北方的历史名家专门考证,到底乾隆皇帝是不是海宁人家的子孙,因为这个传说在清朝传得很普遍。
⑶ 电影孩子们(青蛙少年失踪事件)疑问
电影《孩子们》(青蛙少年失踪事件)将观众引入了一场智力与情感的较量,而案件的真相却似迷雾中的钻石,难以揭示。电影中的推理与现实中的调查交织,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世界。导演精心构建的叙述手法,通过教授的内心确信与警官的线索交织,制造出高潮迭起的剧情,让观众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中体验到戏剧性的转折。
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能够观察到案件背后的所有细节,轻易地指出教授的推理错误或主观判断。然而,如果我们身处案件的核心,成为教授,面对的是有限的信息与复杂的人性,是否依然能准确判断真相?答案或许没有绝对,因为我们同样缺乏全知全能的视角。电影通过这样的设问,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知识的局限性,同时也揭示了在面对真相时,主观判断与客观证据之间的矛盾。
在追求“凶手是谁”这一实体正义的过程中,电影并没有简单地批判程序正义的缺失,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示了程序正义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方面的重要性。影片以“你有证据吗?”这一问题,揭示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法律作为公民权利让渡的结果,其处置公民自身行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实体正义的反思,也是对法律基本原则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电影《孩子们》(青蛙少年失踪事件)不仅是一部探讨真相与推理的悬疑作品,更是一次对人性、知识局限以及法律制度深层意义的深刻探索。它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法律案件时,既需要严谨的推理和证据,也需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程序正义的尊重与维护。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法律与社会和谐运行的基石。
⑷ 韩国电影《孩子们》凶手到底是谁
电影最后没有交代凶手是谁。
《孩子们》是由李圭满执导,朴勇宇、柳承龙、成东穗扒宽镒、金汝珍等主演的犯罪惊悚电影,于猜亮2011年2月17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发生在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讲述了5名小学生外出抓青蛙时失踪,11年后才被发现尸体,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91年3月26日,韩国大邱。就读于城西小学的5个男孩子结伴上山,从此一去不回。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虽然警方出动上万搜查人员,却始终一无所获,孩子们的下落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团。
4年后的一天,风光无限的电视制作人姜志胜因涉嫌此乱造假而被总部流放至偏远的大邱,孤高气傲的他发现当地的人们依然关注那起已为很多人遗忘的“青蛙少年失踪案”。为了早日翻身,姜志胜与一直关注此案的黄教授携手,沉珂多年的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⑸ 孩子们剧情简介
《孩子们》剧情简介如下:
故事背景:影片基于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儿童失踪案。
主要事件:五名小学生在外出抓青蛙时神秘失踪,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搜救行动。失踪孩子们的父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救,韩国警方也动用了超过30万名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案件一直毫无线索。
社会反响:案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小学生中,发起了一项名为“寻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动,社会各界纷纷投入,从传单分发到商品包装上的照片,甚至连当时的总统卢泰愚都表达了深切的关注。期间,社会上出现了外星人绑架和北朝鲜间谍诱拐等各种猜测。
案件结果:直至11年后的2002年,警方在卧龙山意外发现了孩子们的遗骸,并确认为他杀。然而,尽管案件有了这一突破性进展,但凶手始终未被揭示。由于诉讼时效的限制,2006年时这一事件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成为韩国社会三大未解之谜之一。
影片视角:影片聚焦于这起事件的起始,由朴勇宇饰演的电视台制作人员作为主要调查线索,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这一悲剧的始末。
⑹ 韩剧孩子们(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剧情解读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韩国大邱,上小学的五个孩子一起出门玩耍。由于当时是在韩国选举的时期,家长们嘱托了他们几句要注意安全,就让几个孩子出门了。谁都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成了孩子们与家长的最后一句话。
孩子们商量着去山上捉青蛙,就这样五人上山了。天色渐渐变晚,家长们渐渐都发现孩子不见了。焦急万分的几个家长一起去警察局报案。警察们却并没有在意,他们觉得孩子们只是贪玩,所以才回家晚了。
四个月过去了,失踪的五个孩子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在大范围内展开搜索。各个电视台和新闻节目也在播报此新闻。
然而,姜导演却对这个新闻不以为意。负责这个案件的朴警官正在钟浩家安装电话,以便如果罪犯往家里打电话,可以知道罪犯的信息。家长们此时也没有放弃努力,他们一直在人多的地方分发寻人启事。
转眼间五年过去,孩子们的寻人启事在墙上已经有些斑驳。导演的节目赚足了人们的眼泪,但是却被发现有造假成分,上级派他去大邱工作反思。姜导演在大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了一个湖边看警方的搜寻结果,他发现这个案子过了这么久居然还没有告破。
姜导演认为这种节目没有什么收视率,这令其他同事大为光火。姜导演来找到了一个教授,这个教授提出了一个匪人所思的说法。姜导演来到警局把这个假设告诉了朴警官,朴警官直截了当地回击了这种说法。
后来,姜导演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姜导演第一次感受到了做父亲的感觉。在一个冬天,钟浩的爸爸得了绝症去世。一天山体发生了滑坡,几个孩子的尸体也终于被找到。孩子们的尸骨就在山上,之前地毯式搜索的警方居然一直没有发现。
心有愧疚的姜导演也来到了这里,并根据一个相关专家的说法,了解到了孩子们生前其实受到了虐待。姜导演找到朴警官,朴警官说自己其实可能发现了凶手,他也知道凶手的样子和车牌号,但是自己没有相关证据。
姜导演自己找到了凶手,原来凶手是一个杀牛的屠夫。姜导演在凶手门前睡着,因此也被凶手发现。就这样,凶手抓走了姜导演,他担心极了。屠夫在他面前杀了一头牛,沾着血的脸咧着嘴冲着姜导演笑。姜导演很生气,上去就要打这个屠夫,但他怎么是屠夫的对手。
就这样,他被屠夫打倒在地,在被屠夫卡住脖子时他似乎感觉到了当时五个孩子的绝望,他确认眼前这个人就是凶手。因为姜导演并没有找到实际证据,所以屠夫最终松开了手。后来,姜导演见到了钟浩的妈妈,原来钟浩妈妈曾经接到的电话不是钟浩打来的。
她不愿意按下追踪键,只是希望警方不要放弃寻找。十一年过去了,家长们终于不用再担心,他们失踪的孩子现在也已经尘埃落定了。他们声嘶力竭地哭喊,他们难以接受这样一个结局。
(6)青蛙少年和孩子们是一部电影吗扩展阅读
真实事件:
1991年3月26日,因为地方议会选举,全市放假一天,5名小学生趁假日结伴去抓火蜥蜴(后被媒体误报为青蛙),结果失踪。有目击者称当日在卧龙山(距离孩子们居住小镇约3.5公里,并非资料上所说的500米)附近见过他们,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有记载的行踪。
孩子们的父母花了半年时间找遍了整个韩国,此事甚至惊动了总统,经过总统的特别指示,警方动用了包括军队在内的人力约32万,并印发了约2亿张传单,在全国各地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地还是集中在大邱地区尤其是卧龙山附近)。另有香烟企业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印制了失踪少年的寻人启事,同时赏金达到4200万韩元。但是因为当时为秋季,大量落叶覆盖地面,搜查毫无进展。
直至2002年9月25日,警方接到报案,称在卧龙山发现了五个少年的尸骨,却因年代久远,线索不明确而无法破案。至2006年3月25日,此案的诉讼时效到期,案件暂停追查。
⑺ 韩剧孩子们(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剧情解读
事件经过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5名小学生去抓青蛙时失踪, 过了11年6个月的2002年9月才发现他们的遗体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 ,因为地方议会的议员选举30年来第一次举行,全市放假一天 ,最后一个目击证人说在卧龙山附近见过孩子们, 但到处都找不到他们。2002年失踪少年的遗骨却在卧龙山被发现, 死亡原因确定是他杀, 但目前为止并未抓到犯人。韩国杀人案的诉讼时效为15年, 也就是说2006年3月25日就到期, 即使抓到犯人也无法惩处。
寻人过程
当时孩子的父母为了找孩子走遍全国, 也有不少以青蛙少年为主题的电影和歌曲, 小学生们也展开了”寻找大邱青蛙少年”的活动。
当时的警方根据卢泰宇总统的特别指示, 搜查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动员的警力据说31万8千之众, 创单一事件动员警力最多之记录。
社会团体发了7百多万张的传单, 企业界也在商品包装上印刷了失踪少年的照片, 悬赏达4200万元。
曾经甚至还有人说外星人绑架以及北朝鲜间谍诱拐还有用于疑难杂证实验品等等。
青蛙少年案的疑点
一 文化日报称25日下午6时左右, 有一位40多岁男人打电话过来说大邱卧龙山埋有青蛙少年, 警察以打电话来的这一天正巧发现遗体, 而且地点准备等关键点为由正在追查这个男人。
二 警察发表死因为“迷路后冻死”, 而少年的家人讲遗体发现处离村子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 发现遗体的吴鹉根先生也说遗体上压着大石头, 尸体是互相压着的, 能看出分明是他杀。
三 发现遗体现场的附近发现了多种子弹, 警察认为有可能是当时附近军队的射击场上的子弹误伤孩子, 但军部极力反驳。
四 几个孩子的衣服以独特的形态被系住 ,专家们都说这种系法是见所未见的一种。
五 其中有四具尸体的头部有类似枪伤的洞 ,附近也发现弹头及弹皮 更加重他杀的可能性 但也有法医不认同此观点。
六 现场并没有头发令人疑惑 ,很多人猜测发现处并非死亡现场。
七 牙齿也少了很多,更加证实了遗体是被搬到此处的可能性。
韩国三大未解谜案
1991年的青蛙少年失踪案(改编的电影《孩子们…》已于6月28日在首尔汉江露郊岛正式开机拍摄)
1986~1991年华城连环杀人案(改编成电影《杀人回忆》)
1991年李炯浩被诱拐事件(改编成电影《那家伙的声音》)
⑻ 五个孩子上山抓青蛙同时失踪是什么电影
五个孩子上山抓青蛙同时失踪是《青蛙少年》、《孩子们》。
《青蛙少年》这部电影上映于1992年,电影很还原真实案件,1991年3月26号,因为当地议会选举,全市放假一天,5个小学生趁放假就跑去抓火蜥蜴(抓青蛙是媒体误报,电影里说的也是抓青蛙)。但孩子们这一去,再也没回来。
5个少年跑着进山时,导演用了很奇怪的配乐,有很诡异的声音,暗示他们悲惨的命运。背景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暗示,少年们出场时用了很惊悚厚重的声音,他们一起玩耍时用了喜剧儿童片爱用的欢快曲子,进山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诡异声音让人居然有点害怕。
《孩子们》可看作是《青蛙少年》的续集,剧情上更多的是在找到骸骨后的证据推理。该片上映于2011年,那时案件已过了时效,警察和媒体们都放弃了这个案子,孩子们死掉了,部分家长也已不在人世,唯独凶手至今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