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印度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电影
扩展阅读
日曰va新电影 2025-08-12 15:49:14
香港冷门的cult电影 2025-08-12 15:26:14

印度孩子将父母告上法庭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8-12 12:35:11

A. 影评︱《姐姐的守护者》关于选择,关于爱

题记:

我是被设计的,因特殊理由而诞生。

(一)

在前几天我介绍的印度悬疑电影《调音师》中,就提到过肾脏的问题。那里虚构的一个买卖人体器官的故事,比较吓人。

而,今天我所要说的这部电影《姐姐的守护者》,看似是关于亲情的电影,也会涉及肾脏。

女主角安娜仅仅11岁,可,她的母亲逼迫她,要她把她的肾脏捐献给她的十五岁的姐姐凯特。

安娜不同意,一纸状告父母侵犯了她的身体自由权。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开心果,是小天使。那么,为什么安娜的父母如此狠心?

“喝杯咖啡吗?说来话长”。

电影以小女孩安娜的自白开场。那个时候,她坐在岸边,身边是缓缓流淌的河水。安娜以极其成熟的口吻,讲了她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她是试管婴儿,她的生命是被设计的,因特殊理由而诞生。

她有一个姐姐,一个患白血病的姐姐。白血病,大家都知道,是自身免疫缺陷疾病。

对白血病人而言,脐带血是无价之宝。

可以说,安娜就是工具人,生下来就是姐姐的“药库”,也可以说是为了救姐姐,才生的她。

她的使命就是守护姐姐。

十多年了,为了救治姐姐,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做过八场手术。她经历的痛苦与委屈,只有她自己知道。

为了姐姐,她做了该做的一切。

可,当母亲要求她为姐姐捐肾时,渐渐长大的安娜,忽然醒悟,她有自己身体的自由权, 她也是一个人。

或许“人生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自己”。

于是,电影开场第三分钟,安娜走进当铺卖了自己的项链。

第七分钟,安娜走进了律师办公室。她拿出项链换的700美元作为律师费,状告父母,“有限度终止父母权力”。

电影开场第六分钟,用一个温暖的细节,交代安娜的家庭。安娜的妈妈和哥哥杰西在玩跳跳床。安娜和爸爸和姐姐凯特坐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喝着饮料。同时,画面中有不断涌现的五彩肥皂泡。

看起来是一个幸福,甜蜜的五口之家。可,飘着的肥皂泡和爸爸的自白告诉我们,这个家庭是有裂痕的,快乐都是短暂的。

故事时间,其实集中在姐姐凯特病危换肾前后。导演通过不断闪回的镜头来告诉观众姐姐的病史,告诉观众妈妈莎拉为了病孩子,辞去工作,专职照顾女儿。

莎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女儿活着。

和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中的人物自白是最多的。当动作无法揭露人物心理活动,就会出现自白。

随着情节的推进,或者是妹妹安娜,或者是爸爸布莱恩,或者是哥哥杰西,或者姐姐凯特。

当然,这所有的自白都是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整部电影,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肥皂泡般的幸福,怎会长久!

第十二分钟,姐姐凯特犯病,呕吐,满嘴是血,样子非常吓人。

医生就告诉家长说,急需换肾。否则,凯特命不久矣。

接着,妈妈莎拉接到法院传票。当得知小女儿告了她。她非常气愤,当场和安娜发生争执,并且毫不手软给了安娜一个耳光,家庭气氛骤然紧张。

也是在这里,安娜第一次喊出: 我也很重要 。

走笔至此,需要来谈谈母亲莎拉的人格特征,她倔强且极端偏执。在没有生孩子之前,她是一名律师,按说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懂一点心理学。

可,自从凯特诞生,为了照顾病儿,她就辞职,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作为家长,应该公平,一碗水端平,把爱平均分给三个孩子。

然而,她所有的关注与热情或者说爱都集中在凯特身上。另外两个孩子,哥哥杰西和妹妹安娜的成长几乎是被忽略的。

电影中,有个细节,哥哥杰西有一次傍晚放学没有赶上校车,只好步行回家。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杰西很担心,怕挨骂。

结果,竟然没有人发现。也没有人关心,他累不累?吃了吗?他高兴不高兴?

而,作为工具人存在的安娜,从电影开始到结束,从没有得到过妈妈的拥抱与关心。

在凯特住院的时候,安娜也在住院。妈妈莎拉只看到凯特的痛苦,总是忽略安娜的付出。似乎,安娜就应该这样。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让人特别揪心。五岁的安娜被护士压在床上,要做手术,安娜大声哭叫着。妈妈莎拉只是冷漠的站在手术室外看着。好似这个孩子,是别人家的,与她毫无关系。

家庭是一个系统,当家庭成员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自然这个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且是大问题。

三个孩子,凯特是血癌。杰西有失读症。安娜则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如同没有光照的房间,每个人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

(三)

当然,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母女对簿公堂。现场争吵非常激烈。

妈妈莎拉直接质问安娜:你为什么不救姐姐?

律师则质问莎拉:谁来保护安娜?

第八十三分钟,在争辩最激烈的时候,哥哥杰西勇敢站出来说出了真相:凯特想死。

原来,安娜走上法庭也是姐姐凯特在支持。凯特告诉安娜“我整个人生充满疼痛,我想死”。

面对极端偏执的强势的母亲,这是姊妹俩能反抗的唯一途径。

十五年来,妈妈莎拉放弃一切,她的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凯特身上,凯特是她最大的希望,也是她活着的价值。其实,她心里明白,只是不愿放手。

凯特临终前的一晚,妈妈莎拉蜷缩在凯特的病床上,陪女儿最后一程。

第九十七分钟,是沉重的葬礼。

心软的观众,需要备好纸巾。

这部电影之所以吸引眼球,不仅仅是情节环环相扣,有极强代入感。而且,故事情感饱满,具有超级张力。

尤其是这种亲情之间的争夺与反抗,得需要勇气。因为,吵完了,打过了。还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还得在一起生活。

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因为情感张力极强。两个家庭,三十年恩怨情仇集中爆发。家族秘密揭开,如同飓风般摧毁两个家庭。大儿子开枪自杀。女儿四凤触电而死,小儿子周冲去救四凤,也被电死。后母发疯。这样的悲剧,直击人心。

还有俄狄浦斯王悲剧。记得,谁说过,希腊悲剧,是人类所有痛苦的集中呈现。俄狄浦斯是命运悲剧,也就是说,无法逃避。

因为有神谕,说他长大会“杀父娶母”。

他从小就是被遗弃的。可被一个牧羊人见到,送给了另一个国家的另外一个牧羊人。这个牧羊人,把这个孩子送给了国王。国王正好没有孩子,就高兴的收养了。

长大的俄狄浦斯,知道神谕后,很害怕,就离开了这个国家。

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在路上,遇到一个很嚣张的人,他杀了那个人(他不知道,他杀死的正是他的父亲)。

他又猜破了斯芬克斯之谜。正好国王被杀,他被人们迎进国中,当了国王。

这个国家有个习惯。新来的国王要娶以前的国王妻子。

冥冥中,他又和自己的母亲结婚。

后来,真相大白。

懊悔不已的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他的母亲悬梁自尽。

之所以,啰里啰嗦说这两个故事,是因为这样的悲剧都发生在亲人之间。非常痛,痛彻心扉,痛不欲生。

而,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救一个孩子,必须牺牲另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人情何以堪?

虽说,我觉得这个妈妈莎拉偏心,固执。可,来个换位思考,你处在那个位置,你会怎么选择?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妈妈,不也面对着艰难的选择吗?是选择救弟弟还有选择救姐姐?如果,你只有一次机会?

扯远了,思绪拉回。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尼克*卡索维茨,他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在电影中,他把人物结局改变了。而,原著里,则不同。

在电影结尾,凯特离去。妈妈莎拉重返工作岗位。哥哥杰西考到某艺术院校学习。爸爸退休,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安娜愉快成长。

一家人的生活,恢复平静。

而,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则比较悲剧。作家“安排”妹妹因车祸死去。顺其自然把妹妹的肾脏“捐”给了姐姐凯特。妹妹安娜就永远成了姐姐的“守护者”。

你喜欢,哪个结局呢?

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朱迪*皮考特长篇小说改编。

因为涉及捐肾,亲情,友情,爱情,图书出版之后,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同时也非常畅销。

后被改编成电影,2009年6月26日,就在美国上映。其实,是一部老电影了。只是其中情节过于敏感与离奇,至今拿来看,依旧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电影前后呼应,结尾,妹妹安娜又坐在河边。淡淡一笑,深情自白,片尾曲如同河水缓缓流淌……

B. 印度电影《流浪者》结局

《流浪者》结局:男主人公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

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

官拉贡纳特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他荒谬的理论“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也不攻自破。

《流浪者》剧情简介

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普利特维拉·卡浦尔饰)信奉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

一天,法院正在审理一件谋杀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贡纳特,被告是流浪者拉兹(拉兹·卡普尔饰),罪行是拉兹闯进拉贡纳特的住宅,企图刺死拉贡纳特。可是拉贡纳特万万没有想到,要想杀死他的拉兹正是他亲生的儿子。

C. 很多的影视作品对人的教育十分深刻,有哪部电影让人受益良多

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由阿米尔·汗、马德哈万及沙尔曼·乔什主演,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

这样的一部经典之作,作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就应好好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中国的创新体制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看完后细细咀嚼,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全片内容紧凑,却连贯的有种让人说不出来的完美,也不知道怎么说,但是反映出很多道理是真的,强烈推荐

求采纳



D. 谁知道印度电视剧《阴谋与爱情》的有关资料啊

阴谋与爱情

席勒

斐迪南少校是宰相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但米勒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我宁可拿着我的小提琴沿街乞讨,靠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我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自去请求宰相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

米勒有个乡亲伍尔牧,在宰相家里做秘书,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伊斯愿意,就嫁给他。 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 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辞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

露伊斯反复向父亲说明她爱斐迪南的原因。 她说她和斐迪南好决不是要高攀 ,而是由于对“上帝杰作的喜悦”,这是她的权力,父亲甚至上帝都不应该阻挡。父亲却回答说,他永远也无法把斐迪南交给她。露伊斯忧郁地说:她明白,她和斐迪南之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在门第和出身的差别消失之后,她们才能得到爱情和自由。

正在这时,斐迪南来看望露伊斯,发现她脸色苍白,就问原因,她回答说:“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顶上!——有人要拆散我们!”斐迪南说,他的贵族纹章比不上露伊斯眼睛里的天书有力量。天书上写着:你和我注定要结合在一起。露伊斯说她怕他父亲。斐迪南说,他什么也不怕,即使那障碍像山岭,他就把它当作阶梯,攀过山头,飞奔到露伊斯的怀抱里。可是,露伊斯还是不能平静下来。

伍尔牧求婚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现在,他想要借宰相的手排除情敌。宰相对伍尔牧说:“目前内阁里有一种布置,因为新的公爵夫人的到来,米尔佛特夫人需要做表面的离开,而且为了造成十足的骗局,她还得另外搭上一种关系。你知道,伍尔牧,我的地位是怎样依靠这位夫人的势力的——我的最坚固的根本就是公爵的恩眷。现在公爵要替米尔佛特夫人找一个配偶。别人可能去报名,做这项交易,通过这位夫人取得公爵的信任,使他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为了使公爵仍旧留在我家庭的罗网里,斐迪南就得和米尔佛特结婚。”伍尔牧听后十分高兴。

宰相叫宫廷侍卫长向全城散布新闻:米尔佛特夫人要做少校夫人。同时又命令侍卫长通知米尔佛特夫人准备接受斐迪南的访问。然后欺骗儿子说:他黑起良心,排挤掉前任宰相,都是为儿子准备幸福;现在还要使儿子脱掉军服进内阁、当枢密顾问……斐迪南斩钉截铁地说:“我对幸福的看法与你不完全相同, 你的幸福差不多是靠害人出名的 。” 宰相恼羞成怒, 命令儿子必须向米尔佛特求婚。

米尔佛特夫人本来是英国贵族,遭到不幸后,流落到德国宫廷充当了公爵的情妇。她认为在靠公爵吃喝的人们中间,情妇是最倒霉的,因为她必须拿着讨饭的手杖去迎接这个大富大贵的人物。不过,尽管她把荣誉出卖给了公爵,但是她的心却保持自由,渴望真正的爱情。当她知道宰相的阴谋后,心中暗暗觉得高兴,因为这样她真正所爱的人就会和他在一起。

斐迪南遵照宰相的命令来访,明确地向米尔佛特宣布:他爱上了一个平民少女、音乐师的女儿露伊斯。同时还用犀利的语言斥责米尔佛特夫人不知羞耻,把自己的美貌和灵魂出卖给公爵——一个只懂得在她身上欣尝肉感的公爵。斐迪南的话不仅没有使她反感,反而唤起了她失去的尊严和爱国心,她向斐迪南倾吐了自己的委屈和爱慕之情。但她对斐迪南的爱情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她决定把一切法宝都使出来进行报复。

宫廷里的阴谋正在实施,米勒的家里乱成一团。斐迪南急忙赶到露伊斯身边,坚决会向露伊斯表示,他要戳穿父亲的阴谋,打碎偏见的锁链,像一个大丈夫一样自由选择,用爱情的力量去战胜那些卑下的灵魂。他知道,父亲的力量非常大,但他和露伊斯爱情的力量更强大。他猛烈地握住露伊斯的手说 :“如果拆散这只手的时间真要来到的话, 那也就是我和世界一刀两断的时候!”

这时, 宰相带着法警和跟班来到米勒家, 恶毒辱骂露伊斯是妓女,诱骗了他儿子。米勒大怒,要将宰相赶出家门。宰相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来,把米勒夫人和露伊斯拴到耻辱柱上示众。斐迪南一手挽住露伊斯,一手拔出佩刀威胁宰相: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讲述宰相发家的历史。宰相无可奈何,只好放了露伊斯母女。

E.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F. 2020年十大好看电影

1、《小丑》(豆瓣评分:9.2)

2、《何以为家》(豆瓣评分:9.1)

3、《绿皮书》(豆瓣评分:8.9)

4、《玩具总动员4》(豆瓣评分:8.8)

5、《少年的你》(豆瓣评分:8.7)

6、《寄生虫》(豆瓣评分:8.7)

7、《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评分:8.5)

8、《复仇者联盟4》(豆瓣评分:8.5)

9、《我的我的祖国》(豆瓣评分:8.0)

10、《流浪地球》(豆瓣评分:7.9)

2020最值得看的十部电影
电影推荐2020豆瓣高分 2020最值得看的十部电影

1、小丑

《小丑》这部电影取材于DC漫画,本来就自带一批粉丝,自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时候,开局就是9.7分的豆瓣评分,随着后来看得人越来越多评分往下滑了一些,但是依旧是目前电影豆瓣最高分9.2,很多人都是直接打5星。

《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讲述小丑的起源故事。亚瑟·弗莱克是一个和母亲住在老旧公寓里,需要靠社会福利组织帮助,不断服用精神疾病药物的小丑。他想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但并不成功。人们只是嘲笑他。他在地铁上爆发式地犯下了谋杀案。他的世界,就此一点一滴地开始崩塌了。

电影推荐2020豆瓣高分 2020最值得看的十部电影

2、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是一部印度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2岁男孩的真实人生,他是社会底层长大的孩子,最后成为了杀人犯,还把自己父母告上了法庭,这部电影引起了很人多对于家长的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反思。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