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国产老电影
活着
国共内战时期,福贵(葛优饰)是当地一个显赫有钱家庭的长子,他天性懒惰,嗜好赌博。尽管他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多次威胁要离开他,福贵还是不能放弃赌博,很快就把他家的财产输给了狡诈的皮影剧团的领班龙二,福贵的父亲气得一病不起,在龙二来讨要房契的时候被气死了。突然变穷了,福贵被迫沿街卖线。六个月后,福贵就向龙二借钱,但龙二并没有借给他,只是把他以前工作时的皮影给了他,让他自谋生路,后来福贵和他原来的长工长根带着那个皮影箱子,在乡下走街窜巷靠表演皮影谋生 ,在一天演出的时候,他们碰上了蒋介石的国军,被强征入伍,悲惨的经历使福贵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两年后,福贵投降了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军队,并被释放回家。
福贵回到已经被解放的村子,被告知他母亲已经死了,凤霞因高烧哑了,龙二又被新政府定为恶霸地主,被枪毙了;福贵和家珍决定重新建设他们的生活。到了1958年,开始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炼了三天三夜后,福贵正要休息,有庆的同学找到他,说是区长来了,老师让同学都去学校参加大炼钢铁。尽管家珍反对,福贵还是坚持把好几天没睡好觉疲惫不堪的有庆带到学校。那天晚上,福贵正在唱皮影戏,被告知有庆因为太困了在学校的围墙下睡着了,被区长的汽车倒车撞倒的砖墙砸死了。当区长来参加葬礼表示歉意时,福贵吃惊地发现他竟然是春生,他过去最要好的朋友。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福贵的皮影被斥为封建遗物,并被责令不得再进行皮影活动。春生被打成走资派,并遭到了批斗。一天晚上,春生来到福贵家的门外,坚持让他的老朋友收下他的存折。当福贵意识到春生想自杀时,试图劝阻他。突然,从未原谅过春生的家珍打开门栓,走了出去,冲着他大声喊道:“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在此期间,嫁给了二喜(姜武饰)的凤霞要生产了,福贵和家珍连忙把她送往医院。
然而,他们发现医院里唯一的医生只是一些护士学校的学生,因为有经验的医生都已经被打倒了。二喜设法把一个有经验的老教授带到医院,但这个医生由于三天没吃饭,虚弱得连头都快抬不起来了,福贵给这个医生买馒头吃。凤霞生了,但随后却突然大出血,学生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这时老教授因为馒头吃的过急,噎着不能动......孩子虽然健康地出生了,但凤霞却由于大出血死去了······
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默默地生活着。
㈡ 求一部电影名字,你可能知道
《嫁给大山的女人》,出品时间是2009年。打工妹山菊在回乡途中被人贩子骗入大山中,逃跑时遇到了赶集的钟老汉,钟老汉借钱将山菊救回深山中的小村中。村中人误认为钟老汉是买回了媳妇给独生儿子石根,钟老汉的老伴也真想让她给儿子做媳妇,再次落入绝望的山菊寻机跑出,跳河被救,石根以为真是给他说的媳妇,回家后欲和她亲近,山菊拼命反抗,喝下了农药。钟老汉的老伴细心伺候她,自己吃粗粮给她做细粮,憨厚的石根 弄明真相后,非常同情,在钟老汉支持下答应给她家捎信,让她回家。朴实厚道的钟家人使山菊感动了,在等待中,村中的汉密教学点因没老师停课了,山菊看着村中那些散漫淘气的孩子们,望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她心里很难受,便主动为孩子们代课,母亲来了,要带山菊走。恰这时石根在采石时遇难。钟家两个老人病倒了,山菊决定留下伺候两个老人康复后再走。在伺候钟家老人的同时,还给孩子们上课,在教学中,她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为了给孩子们买课外书,上山采药摔坏了,全村人上山找她,争着给她输血。山菊的男友来接她,乡亲们依依相送,拿来了各色山货,一口一个“老师”,充满了对她的尊敬和留恋。孩子们跑来了,手捧刚从山上采来的带露水的山菊花,恭恭敬敬地献给她,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盯着她,一声“老师”喊出,孩子们嚎啕大哭。山菊再也控制不住,扔下包裹,扑向孩子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山菊领着孩子们又走向简陋的学校。
㈢ 电影《父子》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父子》剧情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社区里,伴随着一串年轻稚嫩的歌声,小男孩阿宝梦见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他穿过田野。但很快车翻了,两人摔入草丛,美梦也醒了。这个未完成的梦似乎预示了阿宝的生命中即将发生的不幸。
阿宝的母亲阿莲是个漂亮的女人,但在婚姻中却又是个不快乐的女人,她和阿胜是一对相爱却不懂得相处的夫妻,事实上,阿莲很早便想离开脾气暴躁、好赌成性的丈夫,只因儿子阿宝夹在中间,才勉为其难地同住一屋,如履薄冰地维系着一触即发的“家变”。
终于,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之后,阿莲实施了自己的逃跑计划,然而却被及时向父亲通风报信的阿宝破坏了,盛怒的丈夫把她扣留了下来。
为了挽救感情,阿胜一厢情愿地安排全家去坐油轮度假,谁知,早已对丈夫心灰意冷的阿莲却因此逮到了第二次出走的好机会,从此消失在了父子的生活中。
母亲的出走令阿宝和父亲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封闭、残酷的共生情感,也让父亲更加暴躁不安。穷困潦倒之余,父亲又遭到了高利贷追债,父子俩只得逃至一所廉价的旅店。
夜深人静,连番失意的父亲竟然想抛下阿宝独自逃走,可是他还没离开,就已经被前来追债的高利贷打断了腿。
无助沮丧的阿宝几经周折,找到了阿莲,可看到妈妈如今的幸福生活,又得知妈妈怀孕的消息,弱小而懵懂的他隐隐地意识到,自己唯一的亲人是阿胜,所以他必须折回去找父亲。
回到旅店,暴戾的阿胜劈头盖脸就给了阿宝一巴掌,原始而纯朴的亲情再次被扭曲,渴望而陌生的亲情再次在阿宝心里支离破碎。
从此,阿宝在恐惧与失望中艰难度日。长时间的生活拮据,再加上年幼的他尚无是非观、荣辱观,阿宝在同学家玩时,顺手牵羊地拿走了一块珍贵的手表。
对之,阿胜并没有严厉地斥责他、教育他,反而在最艰苦的关头,将手表抵还了房租,一旁的阿宝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手表的甜头竟恶化了阿胜的不劳而获之心,他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鼓捣、强迫小小年纪的阿宝去借钱、偷钱。
不甚明白危险的阿宝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害怕,但迫于父亲无知而蛮横的软硬兼施,阿宝一次又一次铤而走险;父亲的暴戾、亲情的模糊,再一次横在阿宝的心坎上。
东窗事发时,阿宝遭受失主的毒打,为人之父的阿胜不但逡巡不前、眼睁睁看着,当出现了警察,他更是仓皇而逃。最后,儿子被送入了看守所。
父子再次相见已是10年后,在看守所里,愧疚的阿胜不知所措地想向儿子道歉,阿宝流着泪歇斯底里地嚷着“为什么要让我去偷”,末了,阿宝一个扑身,咬上了父亲的耳朵,血流不止。
(3)电影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借钱扩展阅读
《父子》
是谭家明执导的一部电影,由郭富城、杨采妮、吴景滔、林熙蕾主演。该片于2006年11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获奖记录
2007年,该片在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奖项。
创作背景
1996年,谭家明在为一个编剧班教书时,让学生们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中一个学生的作品就是《父子》这个故事的原型,而那位学生的灵感则来源于一则“父亲教唆儿子去偷东西,之后被抓住”的新闻。谭家明在1996年就已经完成了剧本,之后的十年间剧本反复修改了5次。
影片评价
《父子》并不打算通过父子之间的对峙,讲述一个可以在文化层面上解读的隐喻性故事。相反,《父子》尽可能排除意味深长的细节,只呈现粗鄙的草根阶层的生活状态。
父亲的确是粗野的,满嘴村话的,但他并没有就此被搁置在道义的砧板上反复拷打。
在细腻的镜头掌控中,父亲依然理直气壮地活动着;由于被镜头表现出的现实生存的窘迫和内心的软弱,他对女人和孩子的伤害,就有了一种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感。
也正基于此,这样的父亲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这部电影里,父亲的形象没有被简单化处理,没有被空洞的伦理亲情拔高,也没有被现实的暴力扭曲,而是表现出与现实生活贴心贴肺的对应。
㈣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一:《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我不禁思潮起伏……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影片中的孩子出身于贫苦家庭,一次购物中,稍不留神丢了妹妹莎拉的红鞋。从此,哥哥和妹妹只得合用一双球鞋。偶然,在学校里,莎拉找回了自己的红鞋,跟踪到家时,却发现女孩的爸爸是个盲人,兄妹俩走了……学校离家远,当我看到莎拉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来回奔波,交换鞋子,我的心刀绞一般疼痛,我的鞋子琳琅满目:高贵的公主鞋,暖和的棉靴,软软的拖鞋,可爱的红皮鞋,舒适的运动鞋……两个多么善良、纯洁、可爱的孩子啊,为了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们可以以慢了一秒就会迟到的速度飞跑……
一天,他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田径赛。三等奖是一双鞋子,他努力去争取,鞋底烂了,脚上磨起泡,臃肿了,还沁出了血,想得个第三名,却不小心得了个第一名,比起他们,我们的条件是多么好呀,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用想!
篇二:《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整部电影一直围绕着阿里丢失了妹妹的鞋子所展开,懂事的兄妹两个为了不给已经穷困的家庭再造成负担,决定轮穿阿里的球鞋。小阿里为了再给妹妹买一双球鞋将功补过,于是他与爸爸一同到郊区做园丁,赚到前后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球鞋,可是,失败了。但最后,阿里参加了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小阿里一不留神拿了第一名。失望的阿里脱掉他那双早已泡烂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了水池里……
同样是一双鞋,可它带给人们不同的命运。我对兄妹俩的遭遇感到同情,更被他们的执着打动、欣慰的是,父亲给妹妹买了一双新球鞋。或许有些人还体会不到其中的辛酸,但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妹妹的鞋子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到贫困生活中用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
篇三:《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看完《天堂的孩子》这部影片,让我也希望可以有一个和影片中阿里一样的哥哥。
虽然萨拉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里,但她非常的懂事,不抱怨家里穷,不抱怨要干许多家务,虽然很生气哥哥把她的鞋弄丢了,可依旧为哥哥着想,不和爸妈说,为哥哥提前交卷,萨拉是个善良的孩子,当发现穿自己鞋子的孩子的父亲是个盲人时,便放弃了要回鞋的想法,继续穿着哥哥的大球鞋。
萨拉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哥哥,她哥哥为了让他可以上学,冒着上学迟到的风险让她穿他的鞋先去上学,而且还不能去踢足球。阿里为了能给妹妹弄一双漂亮的鞋,他陪爸爸一块进城打工,赚了钱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求爸爸给妹妹买双鞋,可没想到却发生意外自行车不受控制撞了大树,钱支付了医药费和车费。后来他发现跑步比赛季军的奖品是双鞋子,他想妹妹保证一定得季军,跑步的路程是很长的,可阿里心里一直想的妹妹,竟跑了第一名,鞋跑破了,脚磨出血了,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没得到鞋子。从阿里的点点滴滴都能看出来,阿里是爱妹妹的,所以萨拉是幸福的,不仅哥哥爱她,爸爸也爱她,片尾她爸爸给她和她哥哥一人买了一双鞋。
整片文章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萨拉爸爸对她妈妈的爱,以及对她和哥哥的爱,她哥哥对她的爱,她对她哥哥和妈妈的爱。看完这片影片后,我觉得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爱,只要有爱,一切的事都会有解决的方法。
萨拉和阿里真的是天堂的孩子,因为他们俩都是天使,都是充满爱的天使,他们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爱的天堂!
篇四:《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天堂的孩子》,并有所感动。
这部电影是围绕一双破了的球鞋展开的,这部电影中的孩子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但是哥哥阿里稍不留神丢失了妹妹莎拉的鞋。但是买鞋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个负担,所以兄妹俩决定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于是他俩轮流穿一双球鞋。妹妹莎拉一放学就第一个冲出学校,跑到一条没人的小巷里,这时哥哥已经在小巷等候了。哥哥立马和妹妹换鞋,之后妹妹穿着拖鞋回家去。(以前在伊朗,都是上午女生上学,下午男生上学)。
一次机会,让阿里参加了一个长跑比赛,得到第三名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双球鞋,于是阿里为了妹妹,他努力去争取,鞋底烂了,脚上磨起泡,已经肿了,还沁出了血,想得个第三名,却不小心得了个第一名,然而没能得到那双鞋。
当我看到莎拉每次害怕哥哥下午迟到而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来回奔波,交换鞋子,我的心刀绞一般疼痛,而且他们家妈妈病了,爸爸每天出去赚钱,所有的家务都是阿里和莎拉承担,而且他们毫无怨言。我被他们的善良和纯洁而感动。
比起他们,我们的条件不是一般的好,我们一个人就有好几双鞋:高贵的高跟鞋,暖和的棉靴,软软的拖鞋,可爱的红皮鞋,舒适的运动鞋……而且我们一双鞋还没穿多久就又买新鞋,不懂得珍惜。我们只要给父母说什么,他们就给我们买回来什么,有时我们还跟父母发脾气,甚至不听话,而阿里和妹妹莎拉什么都为父母着想,更何况他们的年龄比我们小几岁。
所以为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而知足吧。
篇五:《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贫穷家庭里一对兄妹围绕一双鞋展开的故事。
哥哥阿里在放学途中取回妹妹萨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丢失,而这双鞋却是妹妹唯一的一双,为了免于父亲的责罚,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将自己告发,并说服妹妹穿着自己也破烂不堪的球鞋去上学。兄妹俩的上学时间不同,妹妹下课时刚好是哥哥上课的时间,于是他们约定每天在一条巷子里换好鞋,然后各自回家或者去学校。
阿里为了不迟到,每天都拼命奔跑,结果还是经常迟到被教育主任抓住并要被开除,幸而平时学习刻苦,数学老师为其求情才没有被开除。但妹妹还是觉得穿他的鞋上学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进水沟里,要将此事告诉父亲,这是阿里才告诉妹妹,如果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仅要责罚他,重要的是父亲还要借钱给妹妹买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亲的负担。
父亲通过朋友的消息想去城里给别人整理院子赚些补贴,阿里为了能帮父亲多赚些钱也跟着父亲进了城,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帮父亲找到了第一份活儿。
学校里通知有联校的越野赛,奖品十分丰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奖品有一双运动鞋,于是为了妹妹,他决定参加比赛。到了比赛那天,他就抱着得第三名的念头一直坚持了下来,却不想快到终点时,始终在第三的他被另一个男生故意绊倒,落后了几个名次,挣扎起来后他也顾不上什么只管拼劲全力冲向了终点,最终超越了所有的男生。当体育老师跑过来扶起瘫在地上的他时,他问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当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时,他无奈地低头不语,伤心地哭了起来。影片最后是父亲在集市采购的镜头,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明显放着一双女童鞋……
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节,电影的主要镜头集中在两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贫困家庭生长的孩子,除了儿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质之外,更多了一层对贫困生活的安然,对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质上贫困,他们的内心却富有,他们的童年在物质缺失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丰满和充实。
这就是天堂的孩子,从来不因物质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纯与欢乐。
篇六:《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并不精彩,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没有离奇古怪的事件,这是一部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透的电影,但是这些并不能代表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的节奏非常舒缓,就像一名老者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委婉的叙事,节奏浅浅流淌,不时在某个时刻用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挠动观众的心。就像小时候在看一本儿童故事,简单,但是好像永远也看不够。哥哥弄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逃避责罚,两个人约定了一个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做的类似“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我们感觉这部电影温馨,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在电影中的片段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是同他们相比,我们大部分人的童年毕竟要幸福太多。贯穿着整部电影的线索就是奔跑,他们上课在奔跑,下课在奔跑,出门打工在奔跑,参加比赛还是在奔跑。如果说,一开始他们的奔跑是为了赶时间“被奔跑”,那么后来哥哥为了赢得鞋子而参加比赛则是“主动奔跑”。但他们的确过早承担了生活的压力,奔跑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在此我不想上纲上线扯什么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懂得承担了之类的套话。这样的行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非常熟悉,小时候我们的想法就是简单,单纯而直接,一旦真心期待某件事或者某样东西,不遗余力去争取是正常的。可我们还是会感动。哥哥毕竟不是为了自己。他的奔跑他的拼搏,脑海中回想的,正是他跟妹妹的约定。而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则是点在了妹妹身上。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妹妹因为没有鞋子,受了多少委屈。可当她知道自己的鞋子穿在了一个盲人小姑娘的时候,却悄悄跑开了。那双渴望、不舍,但是毅然决然的眼睛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或许这部电影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用这样的镜头语言而不是台词,来打动观众。
结尾依然是无声的。讽刺的黑色幽默,哥哥那到了第一,却没有带来鞋子。妹妹因为婴儿的哭声转身而去,没有说一句话。下午的阳光依旧明媚,疲惫不堪的哥哥坐在水池旁边,脱下了那双已经磨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将两只红肿的脚放在了水池里。俯拍的镜头中,哥哥同圆形的水池融为一体。鱼儿围在他的脚边,荡起微微的水波,哥哥默默低着头,小小的脸庞上依旧挂着失望和愧疚。
淡淡的忧伤,完美的意境,诗意的结尾。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合乎逻辑,真实,而美丽。
篇七:《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今天上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伊朗电影《小鞋子》。观看的过程中,心中充满了感动,感觉到我们的确有太多的细节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被忽略了。
电影的内容大致是: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哈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玻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小哈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他是一个具有男孩的坚强和女孩的善良或温情的双面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妹妹责怪他弄丢了她的鞋子的时候,小哈里似乎无情地把责任推开,而当妹妹离开后,他又总是在内心自责以及对妹妹深感愧疚,他是多么的疼爱他的妹妹,以致于他只要获得比赛的第三名……
妹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因为哥哥把自己的鞋子弄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除了她仅有的孩子气,更多的是她对哥哥的宽容和家庭的理解。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的眼泪几次徘徊在眼眶,这样的电影,难道还不够优秀吗?我认为对于真正的好电影来说,那些炫目的特技实在不算什么。而这样的感动,这样细腻的情感,才是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篇八:《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没有悬念的情节,没有华美的拍摄手法或场景,却很感动。这是一部清新、质朴的伊朗电影,它真诚地描摹了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了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着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阿里不慎把妹妹仅有的鞋子弄丢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与妹妹萨拉每天上学时换着鞋穿,在承受着种种压力的换鞋中,两个小孩强烈渴望着一双鞋子,阿里参加了长跑比赛,一次次换鞋的情景和妹妹渴望的声音促使疲惫不堪的他在长跑中赢得了冠军,然而,被采访时,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影片的最后是父亲自行车上的新鞋和失望着走开的妹妹、被磨烂的球鞋和被金鱼亲吻着阿里的双脚。
这部影片对自身文化进行了充分肯定和赞美。伊朗是一个长久经历战火的国家,然而他们并没有在电影中辛酸地描述这些悲苦与创伤,那种对生活苦难隐忍对抗的精神和伊朗民族豁达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影片没有沉溺在感伤和悲观的论调中,而是执著地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影片里有不因贫穷而褪色的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病重的妈妈不忘叫阿里送汤去关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邻居;影片里有未因时间社会而改变的人最原始的纯净善良:萍水相逢的老爷爷主动为哭泣的萨拉捡回鞋子,阿里和萨拉再看见穿着萨拉丢失的鞋子的小女孩的爸爸是盲人后,放弃了要回鞋子的想法;影片里有不因生活困顿而丢弃的诚实与信仰:在昏暗拥挤的房子里,爸爸坚持不吃为教会准备的糖;影片里有孩子内心深处最自然的体贴:阿里对抱怨他,吵着要把事情告诉妈妈的妹妹说:“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诉他他也没钱给你买鞋,他得去借钱。我以为你会明白!”而妹妹也一直没告诉父母,而是忍着泪水穿着比自己脚大的球鞋、带着艳羡的目光在下课后的街道上飞奔着……阳光下,有孩子与父亲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哥哥和妹妹在肥皂泡沫中的欢欣笑脸,有一双总对未来抱着希望的美丽双眼……这些零散的影像如同微弱的火苗,照亮我们的心。
在这里,很贫穷,但这里的人很干净。贫困是一种不幸,但那些贫困的人们,却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诚实和体贴以及相互之间的温情,这部影片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正如影片中生活得富裕的小孩,却很寂寞,请求着阿里与他玩,而阿里的妹妹却会因一支笔而欣喜异常,邻居会因一碗汤而会心微笑。
我们也应如影片中的人们一样,面对苦难,不退缩,不绝望,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执着梦想,相信有一天,美好也如金鱼一样,会向我们游来。
㈤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令人感动,虽然这里贫困落后,但更多的感受还是温暖和真诚、力量和希望。贫困会让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种激励,为生活打拼的激励。而这种坚韧和倔强表现在一个纯真乐观的孩子身上,更让人感慨和震撼。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怜悯而流泪的。他们不需这些,他们的精神饱满富足的让每一位观众汗颜。以前对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战争、石油、沙漠、宗教等,给人灾难令人困苦的事情,觉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它让我感受到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给人的是希望。看到一个民族不屈抗挣的现在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部电影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决不是穷困的展览。而是表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走出困境,如何独自度过难关而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一丝的负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动。一双鞋子,对大人来说或许很容易得到,但对于孩子,却是要付出许多才能实现梦想。阿里与莎拉每天奔跑着换唯一的一双球鞋。莎拉承诺哥哥
㈥ 电影《喊山》
1
看过了太多的好莱坞大片,厌倦了英雄拯救世界的剧情,也厌倦了脑洞大开让人惊叹的大场景。越来越偏爱小成本,接地气的影片,这类影片往往在剧中小人物的身上可以折射出很多人类的共性。最近热映的《喊山》就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触动很深的电影。
电影的女主角“红霞”由朗月婷扮演,男主角“韩冲”由王紫逸饰演,整部电影,女主角没有一句台词,全部的感情都通过表情和动作来传递。剧情的整体格调是悲情低沉的,结局很现实,没有很俗套的给观众一个大团圆,也没有戛然而止,让大家想象一个仔细想要的结局。每一个人物体现的都很真实,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跟身边的你我他一样,都是一些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的小人物。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
2
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1994年,一个中年乞丐“腊宏”领着一个哑巴女人“红霞”和两个孩子来到了一个偏僻封闭的山村,村民们默默的接纳了他们。
腊宏好吃懒做,腿稍微有些残疾,以讨吃(四处要饭)为生。一家人住在村民驴圈旁边的一个废弃土房子里,哑巴女人常常把长毛发酸的窝窝头煮了给一家人吃。
突然,有一天,腊宏在山里给女儿摘山楂的时候被雷管炸死,雷管是村里小伙子韩冲为了讨好小寡妇琴花想要炸獾子埋下的雷管。腊宏死后,村里人集中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对策,考虑到腊宏是个落魄的外来讨吃,人也已经没了,村里人决定让韩冲家给腊宏的女人哑巴红霞赔两万块钱私了,既能解决红霞娘三个的温饱问题,又能保住韩冲,免受牢狱之灾。
安葬完腊宏后,韩冲家却拿不出两万块钱,只能再次协商,最终决定在韩冲家凑够两万块钱之前,有韩冲照顾红霞娘三个,直到钱凑够为止。
于是韩冲开始照顾红霞她们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随着两人的接触,韩冲和红霞之间产生了感情,韩冲爱上了这个不会说话的寡妇,他决定娶她为妻。
不幸的是,腊宏打死自己的前妻这件事被警察调查出来,警察来村子里逮捕杀人犯腊宏。警察一路打听马上就要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再次发生纷争,因为警察要找的杀人犯腊宏已经被韩冲炸死,村里人担心包庇韩冲的事情被警察发现给村里抹黑一致决定把红霞母子三人逐出村子,韩冲坚持要去自首,认为自己才是杀人犯不应该连累红霞母子,更因为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女人,于是韩冲拼死保护红霞母女。一群人撕扯的过程中,警察来了,抓捕了杀人犯韩冲。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红霞举着一张写满了字的纸站在警察面前,说出了真相。原来她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很小的时候被人贩子拐卖给已经打死自己妻子的腊宏当童养媳,腊宏担心她说出自己打死妻子的秘密所以割掉了红霞的舌头,红霞从此成为了哑巴,并饱受腊宏精神以及肉体的摧残和虐待。红霞几次想逃脱,都遭受到一顿残暴的毒打,并在她稍微大一点儿的时候生下了腊宏的孩子。来到这个村子后,一次红霞看见韩冲在山楂树下埋下了雷管,于是让自己的大女儿“大”要求她的父亲腊宏去打山楂,腊宏在摘山楂的过程不小心掉下树被雷管炸断了一条腿,在家中由于失血过多晕厥,村民们都以为腊宏已死,开始商量后事。
没想到,红霞一人在屋里看着死去的腊宏,突然,腊宏从昏迷中醒来痛苦的呻吟,红霞果断的死死的捂住了腊宏的口鼻,最终让这个她恨透了的男人腊宏窒息而亡。村里人误以为腊宏是被韩冲的雷管炸死。
腊宏死后,红霞带着腊宏和前妻的女儿“大”和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继续在村子里生活,并且爱上了整天照顾她们母子三人的韩冲。就在这个时候,警察找上门来逮捕杀人犯腊宏,却得知腊宏已经被炸死,于是逮捕了炸死腊宏的韩冲。红霞为了保护她爱的男人韩冲,说出了自己是杀人凶手的真相,还给韩冲清白和自由。自己被警察带走,拐卖红霞的人贩子也被抓。
整个影片是从腊宏被炸死开始,在腊宏死后,红霞的身世才一点点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一点点去理解这个哑巴女人的怪异行为,然后一点点从同情开始,喜欢上这个真实简单的哑巴姑娘。
3
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那些精彩的片段,日后拿出来回味一番,也算留住这部电影的一种方式吧!
喊山,电影刚开始就响应了主题,男主角韩冲和村里的小寡妇琴花站在两座山腰中间喊情话。你一句,我一句,每一句都清晰的回荡在山间,村里人听的一清二楚,所以韩冲在村子里的名声并不好,没有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枯燥乏味的偏僻山村,小寡妇和韩冲的“喊山行为”是比较浪漫的一种感情表达方式,这大大的刺激了韩冲这个愣头小伙子愿意为了小寡妇做任何事情,小寡妇的哥哥是开发矿山的,所以想搞来雷管并不费劲。这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宁静的山村,破旧的土房,纸糊的窗户破破烂烂,窗帘是用碎步片一点点拼凑缝制成的,屋里除了几个木头凳子和一张破桌子,再看不到什么家具。红霞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坐在灶台下煮饭,把硬的像石头一样已经坏了的窝窝头在灶台上杂碎,检出没长毛的小碎块,放在开水里煮。门口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抱着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一脸凶相的腊宏站在门口四处张望了一下,走进屋,把门别上。拉过红霞摁倒在炕上,尽管红霞极力反抗,但还是没能摆脱腊宏的残暴蹂躏。
周围的邻居都看在眼里,但谁也不能说什么,更没人去阻止,他们是外来户,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悬殊,腊宏几乎可以当红霞的爹。但是红霞是腊宏的婆娘,
又是个哑巴,没人清楚他们一家人的身世,谁发现什么不对劲儿又能如何?
我们看到了一个饱受饥寒交迫,饱受摧残的哑巴姑娘,日子很苦,但是她连哭诉和表达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隐忍。
腊宏被雷管炸伤后,众人背着他回到家,他一条血淋淋的断腿在滴着血,脸色苍白虚弱的躺在那里,他的婆娘红霞怯生生的像旁观者一样站在旁边,不哭不闹,看着村民们忙碌,人们都以为她被吓傻了。医治无效后腊宏死亡,在腊宏的下葬的时候,红霞趴在坟前偷偷的笑,随后又疯了一样的哭,抓起手边的土狠狠的砸向腊宏的棺材,村民们都以为红霞是舍不得自己的汉子,有的说红霞收到刺激得了失心疯,没人知道她心中刻骨的仇恨,也没人知道腊宏根本没死,只是暂时的晕厥了,真正至他死亡的是清醒后红霞的手。
村民们散去后,腊宏突然睁开眼睛,发出微弱的声音,红霞果断的伸出手死死的捂住了他的口鼻,失血过多的腊宏无力挣扎,窒息死亡。
一个柔弱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果断决绝的选择杀死自己的男人。这个贫寒的家庭不只有贫穷,更多的是仇恨。本应该健康快乐的长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小小的红霞从落到腊宏的手机就变成了哑巴,被一个比他二十多岁的男人折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最基本的说活的能力,遭受到了无法想象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 长期的压抑和心理阴影让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但是仇恨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时刻想要复仇的心,于是就在她看到韩冲埋下雷管的时候,她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
当她亲眼看着折磨了她多少年的腊宏下葬的时候,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
在腊宏死后,警察到来之前的那段时间,红霞享受到了做为人最基本的快乐和幸福。她开始从行尸走肉中一点点清醒过来,把真实的自己剥离出来,真正的活着。
腊宏死后第二天,红霞洗了头,换上干净的衣服,给自己和女儿梳了干净漂亮的辫子,扎上了鲜红的头绳。消瘦的身材,干净的脸蛋,乌黑的两根辫子垂在肩膀上,分别扎着一段鲜红的头绳,轻盈的步伐,干净的白布衫,看上去像一多素雅恬静的百合,美极了。
这才是她应有的一个十八九岁女孩儿的样子。
她第一次走出门,走到山间的小路上,闻到清新的草香,看到开放的小花朵,看到村里人们忙碌的身影,她开心的蹦跳起来,眼神开始灵动起来,好奇的探索这个世界,像一个发现新世界的大孩子。
村里人都觉得她行为反常,男人刚死,不伤心,不难过,还扎起了红头绳出门闲逛,拒绝了责任人的赔偿金,红霞母女吃的仍然是臭了的干窝窝头,但似乎比以前更加快乐。大家都觉得她疯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红霞突然听到有敲锣打鼓的声音,于是她拿着一根棍子,拎起家里的洗脸盆跑到山里没人的地方,也开始敲,每一下都用最大的力气。
一个白布衬衣的披着头发的女孩儿,站在没人的山腰上,月光照着她的脸颊,脸上洋溢着自由喜悦的笑容,那种笑容里能看到重生的欣喜,解放的欢愉。她手里的棍子重重的敲在脸盆底子上,一下一下,狠狠的敲,朝四面八方的敲,笑着开心的敲,直到把脸盆下面敲出一个大大的窟窿。
每一声似乎都是嘶声裂肺的呐喊,向世界在倾诉着她的痛苦和遭遇,在宣告着她的自由和重生,这是一个哑巴唯一能表达自己的方式。
她不能表达,只能通过敲击出重重的声音跟这个寂静的世界互动,是一个柔弱的哑巴女人最隆重而盛大的庆祝方式。
虽然,这里没有喊声,但她敲击出的每一声都在喊山,威严静谧的山最能读懂她的心。
韩冲由于担负不起两万元的赔偿金,只能选择在凑够钱之前照顾红霞母女三人的饮食起居。他把磨豆腐的钱攒起来,攒了一些给红霞,但红霞拒绝了,韩冲以为红霞不要钱,是想让他被抓取坐牢。于是,他想起了小寡妇,他去小寡妇家里借钱,被小寡妇劈头盖脸的又打又骂,灰溜溜的空手回来。没想到,曾经的缠绵和依恋在金钱面前烟消云散,韩冲也清醒的认识到了小寡妇对他的感情仅限于肉体,对他并没有真正的爱。虽然小寡妇过后又去找他道歉希望恢复到以前的关系,但韩冲无情的拒绝了这段廉价的感情,这也是男主角的一种成长,经历了腊宏被炸死,家里筹钱赔偿,以及照顾红霞一家一系列事情,他从一个质朴憨厚的愣头青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判断的男人。
很多人的成长都在一瞬间,某一刻,某一夜。然后看懂了人情世故,学会了承担和忍耐。
韩冲给红霞修缮了房屋,劈柴,送新鲜的蔬菜,给红霞的女儿“大”买新的文具,书本,送大去念书,带着红霞去散步。红霞的房子终于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吃的也不再是臭了的干窝窝头,每天大米和新鲜的蔬菜可以吃。她们母女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红霞虽然拉扯着两个孩子,大女儿是腊宏与被他打死的前妻所生,小的是腊宏强暴她所生,真实的她不过是个十八九岁还没长大的孩子。跟韩冲的相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呵护与关爱,也看到了一个正常男人应该有的样子,有担当,能吃苦,细心,懂得体贴人。
她本就空荡荡的世界里,一下子闯进来一个对她呵护有加的男人,于是她很快爱上了他,她去找韩冲爹说明自己的意思,她希望韩冲永远可以照顾她,而不要他们的赔偿金。当红霞得知韩冲要自首的消息时,来到了韩冲家,关上了门,熄灭了灯,用身体来表达和回应韩冲的爱。那个时候,她的心里已经决定要说出真相,还给她爱的男人自由和清白。
韩冲爹无奈的对韩冲说:“你的名声已经坏了,邻村的傻子和这个疯子,你选一个吧,我看她是看上你了,钱都不要了。”
韩冲在照顾红霞一家的过程,也逐渐的走进了她的心,决定娶红霞为妻。
当村里人决定要赶走红霞母女时,韩冲决定自首,让她们安心的在村里生活。村里人不想背负‘村里出了个杀人犯’的坏名声,强加阻拦,对红霞怀恨在心的小寡妇琴花带着一群女人堵在红霞家门口,驱赶她们离开。韩冲拼死保护红霞母女,就在这个时候,警铃想起来了,一切开始落下了帷幕。
最终红霞以蓄意杀人被警方带走,韩冲父子担任其了照顾红霞两个孩子的责任。
整个故事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发生在那个偏僻的山村,无异于天崩地裂。对于每个当事人也都是人生中重大的变故。
红霞虽然被逮捕,但她得到了自由,拜托了十几年地狱般的生活。
韩冲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轰轰烈烈的爱过一场。
买女童当童养媳并虐待女童的腊宏也没能逃出应有的命运,惨死他乡。
一部电影,几个平民,展示给我们一个热血沸腾的世界,贫穷无知让本应简单的事情愈演愈烈,像淌血的伤疤一样不断溃烂,但仍然没有掩盖人性中最美的部分——爱。爱让一切更加美好,让希望像星星之火一样闪闪发光 .............................
㈦ 有一个电影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在医院的孩子去抢劫 别人还给他捐钱是什么电影
《亿万懦夫》。
相关剧情:
黑哥走上抢劫银行这条路也是被逼无奈,原来,黑哥的孩子刚出生就在医院保温箱,因为没钱治病马上就要被医院给轰出来了。他想办法到处借钱没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才想到假币和银行的事情。看着他崩溃地跪倒在人质面前诉说自己的难处时,围观群众自发地现场捐款。
电影剧情:
碌碌无为、胆小懦弱的王亿万(来到异国参加前女友陆小圈的婚礼,因为取钱时对一张落下的银行卡心生贪念,之后竟偶遇了前来寻卡的陆小圈。婚礼前夜,两人被黑哥(余皑磊 饰)劫匪团伙持枪困在银行中,陷身于一场真假劫匪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