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姐姐结局什么意思
《我的姐姐》大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并没有明确交代姐姐是否有把弟弟给带回来,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
这是一部由张子枫领衔主演的电影,在结局的时候,姐姐释怀了之前,所有的情绪与弟弟之间也产生了感情,她后悔把弟弟给送养了。
所以他拉着弟弟就跑了,来到一个草坪上面,两个人开始玩游戏。然而这里并没有交代两个人是否就这样回家了。
毕竟领养手续已经办完了!而且姐姐也不可能说放弃自己的学业。
如果最后带走了弟弟,那么拍摄这部电影根本毫无意义,因为姐姐就等于说做了同姑妈一样的选择。
弟弟在其中的表现也是非常懂事的,为了能够让姐姐可以安心去上学,甘心被别人领养。
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绑架姐姐的原因,姐姐有他自己的生活要过,两个还是孩子的人待在一起也不一定就会生活得特别的好。
所以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给观众留下了想象。
2. 电影《我的姐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主要讲述了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姐姐与弟弟年龄相差二十几岁,姐姐在自己的未来前程与弟弟的抚养问题上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争执。
该电影是有现实中真实原型存在,因电影中的姐姐与真实原型的姐姐做法不同,因此电影在上映就受到广大关注,且争议两极分化。
电影中姐姐在车祸现场不知所措,真实故事中的姐姐父母在她二十一岁时,不顾她的意见执意生下了弟弟,后来父母意外身亡留下她和弟弟孤身两人。
姐姐名下有爷爷给她的一套房产和妈妈曾经为了防止爸爸出轨瓜分财产而转到她名下的房子,亲戚理所应当认为她该抚养弟弟,但是姐姐并不认同。
电影中亲戚让姐姐抚养弟弟在妥善处理好父母的身后事之后,姐姐便让人抱养了弟弟并且签了不见面的协议,自己卖了她名下房产去远方追求自己的生活。
在电影《我的姐姐》中,张子枫演的姐姐是一名护士,她的梦想是考上研究生去北京。但就在这时她的爸妈出车祸双双离世,留下了她连面都没见过几次的弟弟。电影中姐姐的亲戚也要让姐姐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是从小就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姐姐根本就没受到过父母任何关爱,对于这个调皮多动的弟弟她更是压根不想接触。
姐姐给弟弟洗澡本就是同命相连的,当两人感情渐深时,年幼的弟弟也明白了姐姐的无奈选择,便主动要去领养家庭,他不想成为姐姐负担。而姐姐同样也是对弟弟的不舍,最后带着弟弟回到了属于他们的家。
姐姐带着弟弟离开领养家庭不管是现实原型还是电影中,法律上姐姐对弟弟并没有抚养的义务,但很多人基于道德与亲情多是指责现实原型中的姐姐。
可有一句话说得挺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网络上真实原型姐姐所写的未必是她所有的经历,这是她的选择,而电影中的姐姐也是她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尊重她们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真实了,“重男轻女”观念戳中了太多家庭的痛点!
3. 电影《我的姐姐》结局引发不少争议,你更倾向于哪种结局
电影《我的姐姐》结局,我更倾向于电影的结局更圆满,因为电影的结尾是安然到领养家庭看安子恒时,领养家庭要求她签署协议,并向她提了要求,在协议上签完字,以后就不能见安子恒了,安然说没问题,但在拿着笔签字的那一刻,安然犹豫了很久,迟迟下不了签字的决定,然后她就没签,跑到阳台上叫安子恒过来,拉着安子恒的手跑了出去,两人在草地上踢足球,姐弟俩再重聚,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觉得电影《我的姐姐》的结尾部分有点过于仓促了,我更倾向于电影的结局是安然能够早点意识到不给安子恒找领养家庭,而是把安子恒带在身边,姐弟俩可以共同生活,安然安心备考研究生的考试,安子恒也能在姐姐的陪伴下长大。结局是,在安然的努力下,她考上了研究生,并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北京,学习她想学的临床医学的专业,安子恒也随姐姐来到了北京,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 电影《我的姐姐》即将上映,这部电影有什么意义
《我的姐姐》将于2021年4月2日上映,由张子枫主演,她就是剧中的那个姐姐,看了这部电影的简单介绍,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走进电影院了,相信张子枫可以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演绎。
期待《我的姐姐》,期待张子枫的演技。
5. 《我的姐姐》里面的小男孩弟弟安子恒是谁演的
《我的姐姐》中的安子恒这个小男孩叫金遥源。
一、电影《我的姐姐》已火热播出,剧情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舆论问题。不同郑歼的人对剧情有不同的看法,但每个人对电影中演员的演技都有不同的看法。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小演员“安子恒”的扮演者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气场十足。饰演的小演员叫金遥源,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他。
其实,虽然年纪轻轻,但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演戏,但真正让大众认识他的却是电影《我的姐姐》。弟弟和张子枫在戏外的关系非常好。可能是拍戏后在一起三四个月,真的有一种兄弟情谊。关注娱乐圈的人都知道,如今娱乐圈的很多艺人都是家境好的富二代艺人,尤坦丛困其是童星。如果他们的家庭不好,他们根本养不起孩子。
6. 如何评价电影《我的姐姐》
总地来说,故事的取材很真实(那又怎样,这么多年各种家庭伦理肥皂剧翻来覆去拍,题材也仅仅是贵在真实、早就不新颖了),但是故事的发展却极其生硬。演员仿佛是导演的提线木偶,更别提6岁的小孩的一系列表现,仿佛就是导演抢了这么一个小孩的身体在念台词。
女主面对着本就亲情断裂(从小打骂的爸、背着自己改高考志愿、大学之后就没花过一分钱)的原生家庭、一年没见过几面根本没有感情基础甚至说陌生的6岁弟弟,很多行为根本不合常理。
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不是独生子女,我们差点就信了;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是医学生,我们差点就买账了。
女主就算18岁高考毕业,护理专业读了4年或5年,考证参加工作,按照在电影里的表现怎么也得有一两年的工作阅历了,这时候至少也25岁了。这还是假定女主是本科护理。如果是专科,还要先专升本,那就更久了。那就按女主是25岁吧。
你说你是性格原因不愿意说话也就算了,电影前半段小孩再怎么捣,女主要么是躲躲躲,要么就说的话几乎没几个字是在点上的。正常人面对一个这样没有教养也不懂事的熊孩子,早就该,“你爸妈已经死了,肉包子?自己买去。敢锁门?反手把你关门外面,你闹去?”
熊孩子敢来捣电脑键盘?这个动作至少重复了六七次,一开始是用手捣,女主就换位置,换姿势,然后是爬到沙发上用脚捣,左脚捣完右脚捣……我都看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不巴掌甩脸就算好的了。对这个情景中的姐姐来说,小孩不能碰别人东西、要懂事的道理,是需要教的,你不教,以后他还使劲烦你。你指望着平白无故就把6岁小孩感化了?得亏这是在电影里。
看到有别的答主说,女主缺爱,是弟弟给了她爱。敢问弟弟给了她什么爱?6岁,幼儿园都没毕业,跟姐姐一起过了这么久还是没学会穿鞋子系鞋带,还是依然那么闹腾,你说他懂烧水泡姜?
6岁的小孩会说“我就想你陪我?”说“我想去那个叔叔家玩玩具”还差不多。
女主被叫了几声姐姐,就心软了?跟弟弟的互动戏,还有跟父母的怀念戏,压根不存在的感情基础,硬是发展起来了。
男朋友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唯一的贡献是让观众看清楚,男朋友的家人顶多也就是想着赶紧结婚,给生个儿子罢了。刚跟家长见第一面就说起两米二的大床和婴儿房了,这也有点太司马昭之心了。
且不说舅舅是怎么精准定位到女主是从哪个单元门走出来的,舅舅指示小孩跑过去叫妈妈,是个什么动机?6岁小孩懂不懂什么叫男朋友什么叫谈恋爱?这一段除了让观众看到小孩的令人讨厌、舅舅的无厘头和女主回家之后又双叒叕没有爆发的闷炮,对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结尾也是,就硬洗成所谓的“开放式结尾”——自己好生备考考研,孩子都给别人家养了几个月了,结果你考上了,机票买好了临走前一天了,才来签协议,然后你又不舍得了?又把孩子从别人家带走去踢球?
这如果也能说成是“去养父母的草坪上踢球告别”——导演好不容易煽情,给了那么久的慢镜头看子枫妹妹如何把眼泪憋出来,手颤颤巍巍了那么久愣是没签下字,然后一声不吭就把自己小孩拽走了,敢情舍不得,出去疯跑一圈又给孩子送回来了,这不是逗人玩呢?
有的答主还说女主要把孩子接走,说什么不影响追梦,真是搞笑,6岁的小孩,完全抚养成人还需要多久?12年,前面说过女主已经至少25岁左右了,25+12=37,女主怎么自己带?更何况现在还是6岁,就算卖了房子有点钱,就一定能比养父母给他更好的生活吗?将来到了青春期,吵架必然会有“你当初为什么要带走我?你能给我什么?你能当我爸妈吗?你算老几凭什么管我?”这样的问题出现。这压根就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