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
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敬!
B. 电影红指甲观后感
电影红指甲观后感,从电影的内容,积极的号召等多个方面写:
10分钟的公益微电影《红指甲》,讲述了一段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师相互陪伴的感人故事。发布会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志朝发起倡议:“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这一天,让我们所有人把左手大拇指指甲涂成红色,或贴上红色标志,以表达对全国留守儿童的关爱。”
《红指甲》是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相守计划”公益项目的形象片。微电影《红指甲》的导演杨立仁是河北省大名县教育体育局的一名职员,演员都是大名县土生土长的老师、学生、群众。大名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县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许多孩子留守在家。因此,主创们也格外能够体会片中角色的情感。
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还伴生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留守老师。他们来自外乡、外县甚至外省,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边远农村教育的第一线。他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让公众了解有这样两个群体在相伴相守,留守老师是离留守儿童最近的、可以弥补父母关爱的群体。
红指甲寓意着爱、思念、期盼、团圆。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我们倡导全社会,一起把左手大拇指指甲涂成红色,或贴上红色标志,表达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C. 电影 留守孩子 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留守孩子》。
电影讲的是许多小孩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广东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带,很可怜。其中有几个人很顽皮,没有父母管,经常犯事。也有的人学习好,可是,一回到家就要做许多事家务活,还经常要挨爷爷奶奶的打骂。他们真的很可怜!
有一次,王小福偷了钱和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因为抢位子跟别人打了架,所以游戏就没玩成。后来他们找老板还他们钱,老板就是不还,然后王小福他们就把老板打了一顿,后面事情就更糟糕了。
看完了这篇故事,我很感动,都哭起来了。我觉得他们真是既可怜,又可爱。不像我们城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在身边,可以成天粘着爸爸妈妈,不愁吃不愁喝,不用做家务,很幸福。他们农村这些小朋友,家里穷,爸爸妈妈必须去外面打工。这些小朋友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孩子,没人管,没爹妈疼,还有成天做不完的家务。
我想,他们这些孩子的生活是那么苦,那么可怜,他们内心一定非常需要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爱。我很喜欢电影里面的方老师和大阳警察,因为他们为孩子做了许多好事。为了帮助孩子们,他们还成立了“留守孩子之家”,专门照顾留守儿童,给他们家的温暖。
有了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小朋友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才不至于那么苦,那么可怜。我们应该感谢方老师、感谢大阳警察、感谢所有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的人。
D. 《留守儿童》 观后感
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他们的爷爷奶奶相伴相守,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农民工的子女,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却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享受不了天伦之乐。
《留守儿童》就是这样一部音乐剧,它讲述的是一个留守之家的故事,“石头”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和所有留守儿童一样,也缺少爱,但他们仍坚强乐观地生活着。
农民工是我们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多少工资,有时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留守儿童有时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面。正如剧中石头说的:“我宁愿每天爸爸都打我。”这句话突出了“石头”是多么地想念他的爸爸啊。他们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时甚至还会遭受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的唾弃,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不能承受啊!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学会如何自立他们总会比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多一些吃苦耐劳、多一些磨练。
留守儿童的生活是苦苦等待,苦苦等待回家过年的父母,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张熟悉的面孔与他们对自己的祝福。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尊重,只要我们对他们有一点最起码的尊重,他们也会觉得快乐。金钱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尊重与爱才是他们真正所紧缺的。
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真是相差甚远,而我们却没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作为一位中学生与留守儿童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没有他们那样独立,没有他们那样吃苦耐劳,没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敢于承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们是最棒的!让我们向他们——这些遗落的花儿,向他们的父母致敬!
E. 六年级观看留守儿童犯罪片观后感150字
同学啊,老师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感受啊,才一百五十字,虽然你觉得很多,但如果你有想法,也不多的。你自己写出来是对你自己的一个挑战和锻炼,我们小时候也写过很多类似的东西呢,呵呵。
如果你是在没有想法,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想想看。
如果你是留守儿童,你会怎么样?
你觉得留守儿童犯罪是为什么呢?
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吗?
对已经犯罪并且抓起来的留守儿童你会不会给予什么帮助,或者觉得怎么对待才好呢?
祝你学习进步,有个美好未来。
F. 留守儿童观后感400字
今天早上,我们高高兴兴的拿着垫子来到操场上看木偶剧。
8:00的时候,木偶剧开始了。一位叔叔走到台中央说:“同学们,这次的木偶剧题目是《留守儿童》。”
这个木偶剧讲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巴望着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看望自己,给自己带礼物。有一个孩子叫“石头”,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了!
过年了,大家都爸爸妈妈都会来了,就只有“石头”的爸爸没有回来,因为石头的爸爸在工地里出事了,受了伤,不能回来了,他只能一个人过年……
我一直都不知道留守儿童的意思,看完了木偶剧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一些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打工,没人照顾的孩子,到了过年,他们也不一定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只能一个人过年,真是太可怜了!看完了木偶剧,我觉得非常伤心,伤心得掉下了眼泪。
G. 电影留守孩子观后感
看了《留守孩子》,心里蛮震撼的。只看了一次,终究没有太多的感想。但对于留守儿童父母的看法,我有一些浅薄感触。 就留守儿童父母来说,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以前总觉得留守儿童父母进城拼死拼活赚钱,不想再继续艰苦的生活,过上好日子。但就真的那么需要钱么?真的就能抛下孩子,对他们的成长不管不顾?太狠心了!我一直这样想。在我眼中,再大都没有孩子的教育事儿大。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光为了好日子就置孩子的教育不顾。非要挣钱吗?没钱也可以照样很幸福的过日子呀!只要把孩子的教育管好了,以后孩子大了,就自然有好日子过了。 可是越来越发现,我的思想还很肤浅,或者说好听点,是单纯。 看了这部电影,深感留守儿童的父母之确实不易。老王(小福的爸爸)说:“我在城里混得不好。”“在城里没地位,给老板当孙子。”他们为来为去也还是为了孩子。为了有更多的钱供他们读书,光凭农地里扒上来的钱是不够教育消费的,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农村女娃,很清楚这一点;为了他们能吃上好食物穿上好衣服;为了给他们跳出农门准备充足的金钱保障;为了在他们还没有自立能力之前,为孩子们安置房子,装潢家具;为了儿子能娶个好老婆;为了女儿能嫁个好人家···一切的一切还都是为了孩子啊! 留守儿童父母们的教育方式与城市父母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选择了离开孩子,去奔波去劳碌,没有怨言,只希望孩子能听话,不闹事,好好上学。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又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有时真的显得很无奈,因为这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有学校、社会的责任。人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都付出了心血和精力,而农村父母的培养与教育更苦更累。爱都是一样深沉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们能对他们指手画脚,将问题的责任归于他们,而不听他们的声音,不解他们的苦衷吗?不能啊! 在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让家庭与学校、社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方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合力。当今留守儿童的问题之所以长久得不到解决,与家庭的放任,还恐怕与社会中太多人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关吧?看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教育现状实在不堪,唏嘘不已,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很多有识之士恨铁不成钢,但到了有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的那些人那里,又有多少人真的付诸行动了呢?还是政策力度不够啊!!假如政策能够更多的向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倾斜,恐怕问题要好解决得多。 我想到了18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初等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将一生奉献给贫苦儿童,致力于对他们的教育。多次建立了收养孤儿的学校,采取寄宿制,不仅亲自教他们文化知识,还在生活上给他们帮助,建立起一种亲子般的关系,学校中充满了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家庭式的融洽关系。这种教育试验在全欧都取得了巨大声望,吸引了多位政治家、教育家、王公大臣都前来参谒请教,其中包括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虽然我国国情与18世纪裴斯泰洛齐所处的动荡时代不尽相同,但这也不失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好的借鉴之法。 影片中后来方老师和孙Sir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一起建了个“留守儿童之家”,专门为留守孩子建立,这与18世纪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试验很类同。我觉得,建立留守儿童学校恐怕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了。但是归根结底,我国属于科层制管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有赖于上级的领导和呼召。流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必须需要政府的帮助,包括经济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让世界多一点人关注这一群幼小的孩子吧!让更多的人起来帮助这些幼小的孩子吧!让他们看到人间的爱,就把爱传递开来,让爱充满人间!
H. 观看留守儿童视频有感100字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
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
记得,那是过节的时候,我带了好多的书和食品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家中,我帮助他一起干家务,由于我平日干的活并不多,所以显得十分的笨拙,还总是干错事,她看着我的样子笑起来,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叫了其他的留守儿童来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吃着我带来的食品和他们自己做的食品,觉得特别的好吃,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麦田里,大家都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讲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快乐!我们还玩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大家都十分的快乐!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了。
其实,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现在,社会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而我们可以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在过节日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过,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他们交朋友等等!
总之,用心去和他们交往,会让他们很幸福,快乐的!我们应用心去帮助他们!
I. 微电影巜留守儿童〉〉作文
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亲情的呵护。父母外出打工,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也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前途。然而有得必有失,子女失去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亲情。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的权益缺少保护,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时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孩子变得孤僻、任性,有的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容易受到坏习气和不良同伴的影响,有的甚至产生了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所能弥补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问题,扎实地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须知,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
所幸,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J. 急求微电影《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 800字影评
电影《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真实在再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在失去父母的呵护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内心孤独,生活艰难。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让爸爸妈妈回家。张倾城与涛子两位导演,用《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将他们的愿望进行传播。
网上看到一条令人揪心的新闻,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给我们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在那个寒冷的夜晚,那个散发着恶臭的垃圾箱内,五个可爱的小生命,在追寻亲情的道路上,永远地告别了他们悲凉的人生……
我实在不忍心想象五个孩子在生命最后时刻挣扎的情境。我实不明白这五个孩子为何要结伴离家。叛逆?贪玩?想看看城市的繁华?离开了家,幼小的生命便失去了避佑,为躲避人生路上的严寒,却丧生于城市的垃圾箱中。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然而,直到观看了由张倾城与涛子导演,白马监制,由童星吴文煜领衔主演,李炆桐、叶俊泽、张旭、于同杰、余婷特别出演的,凝聚了对社会现状的凝重沉思与对留守儿童处境深切的关怀的微电影《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的时候,心中这样的谜底才被解开。
原来这五个孩子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结伴来到城市,是渴望亲情的呵护,是为了寻找爸爸妈妈。
影片带给我们的感动,这是影片作为一种艺术品所须具备的艺术魅力。因为只有影片具备了这样的艺术魅力,其传播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但是,这绝不是影片的最终目的。我想我们在看了影片《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后,都会流泪,但是,这仅仅是影片要带给我们的东西吗?我们在受感动、受震撼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更多地思考,我们应当为那些可怜又可爱的留守儿童作些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吧。
影片真实在再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生存状态。失去父母的呵护,他们生活艰难,内心孤独,渴望亲情。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让爸爸妈妈回家。《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喊出了他们的心声。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呐喊吧,只要将此影片传播,他们的声音就会传得更远。
或许,这是对那五个寻亲路上的小冤魂最好的祭奠与安慰!也许,这才是影片的价值所在,,,
一定要给我加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