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很老的电影,讲的是一群孩子在福利院长大,后来好像都把有领走了吧,走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女孩给他们唱
《手足情》。《手足情》是2001年8月8日,由黄百鸣的东方电影公司和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投资、广州影视出品有限公司摄制,投资达800万元的港台与大陆合拍片。由香港导演钟澍佳负责执导,黄百鸣负责编剧、监制及出品,由苏有朋、张智霖、范冰冰联合主演,潘虹及汤镇业为特邀演员。是国内首部反映孤儿的手足亲情电影。[1]
《手足情》讲述的是三兄妹很小的时候因父母被黑帮残杀而被迫分散、弟弟被人领养到马来西亚、妹妹被领养回内地,哥哥则消失在香港。12年后,三个失散的亲人再度重逢。弟弟妹妹已经是小有成就,但是哥哥为报杀害父母之仇舍身潜入黑帮。后因救弟弟妹妹而成为植物人。
⑵ 八佰这部电影十三岁左右孩子可以看吗
可以。
截至2020年9月,《八佰》片方未做出“少儿不宜”的提示。《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2)800多个孩子电影扩展阅读:
近年来,有关电影场面血腥是否适合儿童观看的讨论一直都有,2017年,动画片《大护法》上映时,片方曾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因为影片展现了一个杀机四起、悬念重重的离奇世界,有激烈打斗镜头和血腥场面。另一网友也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看《八佰》的感受:“尺度超大,比《红海行动》还要血腥,建议不要带小孩子观影!我这场有小孩子中途被家长带出去了。”
⑶ 如何评价《孟买酒店》这部电影的原型是什么
《孟买酒店》是一部富有内涵、饱含敬意的电影,同时也充满力量、令人心痛。
导演花了不少时间叙述了恐怖事件发生当天的活动,比如当第一次见到恐怖分子时,他们正在为这项任务做准备,听着他们的领导人在录音中给出的指示,让观众真正进入这些年轻人的大脑,然后我们看到他们犯下最可怕的罪行。
《孟买酒店》虽然以印度泰姬陵酒店为故事背景,但不少内部场景实际上是在澳洲拍摄的。拍摄中,导演会播放真实的枪响与爆破音效,以追求真实度。
⑷ 问一部外国电影(关于母爱伟大的,又很科幻)
◆原 名:The Forgotten
◆译 名:灵异拼图/迷失记忆/失落儿魂
◆导 演:约瑟夫·鲁本 Joseph Ruben
◆演 员:朱莉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 Telly Paretta
阿尔法·沃德 Alfre Woodard .... Det. Anne Pope
肯·阿巴拉汉姆 Ken Abraham .... Gas Station Attendant
安东尼·爱德华兹 Anthony Edwards .... Jim Paretta
Kathryn Faughnan .... Lauren Correll
Tim Kang .... Agent Alec Wong
Christopher Kovaleski .... Sam
Kathrina Miccio .... Mrs. Munce
莱纳斯·罗彻 Linus Roache .... A Friendly Man
加里·辛尼斯 Gary Sinise .... Dr. Jack Munce
Riley Stewart .... Sam age 1
李·泰格森 Lee Tergesen .... Al Petalis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 Ash Correll
Matthew Pleszewicz .... Sam at 5
Jessica Hecht .... Eliot
◆类 型:剧情/科幻/惊秫/冒险/动作
◆片 长:88 分钟
◆上 映:2004年
◆国 家:美国
◆语 言:英语
◆字 幕:中文点击打开
◆文 件:49 x 15MB x 2
◆链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56618/
◆评 分:5.9/10 (10,297 votes)
-----------------------------------------------------------------
◆视频尺寸:800 x 448
◆压缩格式:XviD + AC3
-----------------------------------------------------------------
◆简 介:
泰莉(朱莉安·摩尔饰)有个幸福的家庭,听话可爱的孩子,体贴温柔的丈夫,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只要有空,她每天都会陪八岁的儿子山姆去公园玩,直到14个月以前,山姆死于一场空难。泰莉的生活一下成了碎片,她无法从悲痛中自拔,而她与丈夫吉姆的关系也渐渐疏远。
一天早晨,依然痛苦的泰莉醒来,却发现摆在床头的全家福里失去了儿子的踪影。震惊的她翻出所有相薄,却没有一张有孩子的相片,泰莉开始责问丈夫,认为是他把儿子所有的照片全部销毁。奇怪的是,丈夫反而一脸纳闷的问她什么时候有过孩子!
转而寻找一直以来的心理医生的她,却被告知,儿子根本就不存在,以往8年来的所有和孩子有关的记忆都只是她自己的想象!不敢相信的泰莉开始到处寻找儿子存在过的证据,可是毫无所获。就在几乎快忍不住要放弃的时候,她遇上一个和她经历类似的男人,心细如发的泰莉这次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可是,阴谋才刚开始……
◆印度阿三带动恐怖新时代◆
1999年,印度阿三耐特·沙马兰推出了一部《第六感》,用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敲开了好莱坞那扇坚如磐石的大门。从此心理恐怖片在好莱坞盛极一时,也带出了一大堆跟风仿制的作品。时隔两年后,西班牙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拍摄了《小岛惊魂》。想当年沙马兰也不过是让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儿童心理医生,在结尾惊爆自己原来已经作古,玩了一出“鬼恋世”的把戏;阿曼巴却发扬了他的光荣传统,直接导演了一部“群鬼吓中吓”的大步头,一时间成为这股心理恐怖浪潮的顶尖佳作。那么朱莉安·摩尔领衔的《灵异拼图》会打出什么王牌?据说,他们要悬疑变科幻,直逼《小岛惊魂》,玩死《第六感》。
◆故事:虚构了八年的记忆◆
在一次严重的飞机失事中,泰莉·派瑞塔(朱莉安·摩尔饰)不幸失去了年仅8岁的儿子,对儿子的思念让她的精神变得越来越脆弱,与丈夫吉姆(安东尼·艾德华兹饰)也越来越疏远,原本健康幸福的家庭关系瞬间崩塌了。更为离奇的是,家中所有关于儿子曾经存在过的迹象--一家人的合影、生活用品一切的一切,也都随之消失不见了。无论她怎样疯狂地寻找,都无法得到儿子的一点信息。她不得不向精神科医生姆恩斯(加里·辛尼斯饰)求助,却被告知她的儿子只是她的幻觉而已,而她为这个幻觉虚构了整整八年的记忆。泰莉将信将疑地离开了,直到她遇到同样经历的艾什(多米尼克·韦斯特饰),他最近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于是两个痛苦的人决定携手证明孩子的存在……
◆灵感:做梦也编出个剧本◆
谁能想到《灵异拼图》的故事灵感竟然来自杰拉尔德·迪佩戈的噩梦?当夜的情形如下:杰拉尔德的梦中出现这样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妈妈、爸爸和儿子。儿子的形象忽然慢慢淡去,最终消失不见。杰拉尔德随后惊醒,他看了看钟,已经凌晨6点半。他仍然对刚才的噩梦心有余悸,便开始构思这个故事。两小时后,他叫醒了妻子,告诉她:“我有了一个故事。”完成剧本后,杰拉尔德把它交给了经纪人,经纪人认为“革命制作公司”(拍摄过《黑鹰降落》、《极限特工》、《汉尼拔》、《蒙娜丽莎的微笑》、《地狱男爵》等)大当家的乔·罗斯会感兴趣。不到一天的功夫,罗斯决定买下剧本,并联系了导演约瑟夫·鲁本。
◆简评:心理悬疑变恐怖科幻◆
监制布鲁斯·科汉曾经向媒体透露,他们对剧本做了很多次改动,但最终还是遵照了编剧杰拉尔德的原稿。据此拍摄出来的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开始就像一部心理悬疑剧,围绕着一个似乎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她臆造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周遭的世界,然而随着故事进一步发展,情节变得越来越离奇曲折,并最终演变成科幻惊悚剧。这是一部和《小岛惊魂》风格相近的电影,也是今年9月电影的重头戏,集中了朱莉安·摩尔和加里·辛尼斯等明星,故事融合了恐怖、惊悚、悬疑、科幻等诸多元素,也是继《第六感》之后,情节最离奇曲折、结尾最出人意料的一部电影。
◆导演:很早就喜欢这类型◆
当乔·罗斯还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卖命的时候,约瑟夫·鲁本曾经为其导演了大嘴朱丽娅·罗伯茨领衔的《与敌同眠》。除了《与敌同眠》外,鲁本还导演过惊悚片《圣子》(The Good Son)和《信徒》(True Believer),本片无疑也是他喜欢的类型。
《灵异拼图》中蕴育的感情立即深深打动了鲁本,他觉得一个母亲为了思念孩子进行的挣扎,这种出于人类最本能的感情,也一定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其他类型片不同的是,好的悬疑片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关注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灵异拼图》的开始就非常精彩,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悲伤欲绝的母亲有没有儿子,她到底有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症。这两个问题让她生活在梦魇中,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梦魇是她的幻觉还是真实存在。鲁本也许是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最佳人选,他本人工作非常勤奋,会努力挖掘故事的内在实质,使演员的表演不会停留在表面。他更是一个风趣的导演,有着自我解嘲式的幽默感。剧组的每个人都相信他的判断力,也喜欢和他一起工作。很多幕后人员跟他合作了多年,例如美术设计跟他合作了六七部电影,剧本指导也合作了三四部电影。总之一句话,他是那种会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人。
◆演员:各负其责搞恐怖◆
①朱莉安:神经母亲对于每个人来说,泰莉的处境都是噩梦:某一天你醒来,发现周围的人告诉你,过去经历的一切都不存在,那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感觉,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承受。因此泰莉是一个对演员要求很高的角色,她既要保证角色看上去好像精神分裂,又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同情。《不羁夜》、《木兰花》、《航运新闻》、《小说人生》、《远离天堂》证明,朱莉安·摩尔是一个演技出众的明星,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你还能在本片中体会到其他女演员少有的特殊母性。
②韦斯特:酒鬼英雄为了证明自己的记忆并非虚假,泰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艾什。艾什的扮演者多米尼克·韦斯特出生在英国,这个有潜力的演员在过去的几年内事业突飞猛进。导演鲁本还记得他在经典百老汇喜剧《爱情无计》中演出了一幕精彩的好戏,随后便出现在HBO的电视剧集《电报》中,近年则和罗伯茨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大演对手戏。韦斯特惯于扮演坏情人,本片中他一开始也是个酒鬼,后来故事的发展把他扶上了英雄的宝座。所以这个角色对他意义重大,也许以后就可以“洗心革面”了。
③辛尼斯:内省医生曾经凭借《阿甘正传》中泰勒上尉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还参演过《阿波罗13》、《蛇眼》、《绿里》和《人性的污点》。《灵异拼图》中的姆恩斯医生,与他以往的角色非常不同,他通常扮演一些内敛且具攻击性的人物,姆恩斯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医生,同时他还是一个懂得内省的人物类型,他也增强了影片故事的不可预测性。在加里·辛尼斯心目中,一部好的心理悬疑剧会吸引很多人,因为你不知道该相信谁,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除非等到影片的结尾。
◆外景:战天斗地玩纽约◆
由于资金的原因,现在很多电影的拍摄都选在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甚至北卡罗莱纳州,而《灵异拼图》偏偏将外景地放在了本土的纽约,并在曼哈顿、布鲁克林区精心挑选了多个适合拍摄的景点,纽约这座城市不可避免地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无形的角色。导演和制片公司同时要求这部电影带有阴冷的氛围,而10月末的纽约正值气候多变的时期,因此当地不可预测的天气变化成了拍摄的最大难题。此外,导演还对影片的画面和颜色规定了许多原则,他和摄影导演几乎一刻不离摄影机,他们用长镜头表现妄想和偷窥的感觉,又用广角镜头表现世界的扭曲;除了朱莉安·摩尔的头发,电影中甚至见不到一丝红色。
是上面这部电影吗?
⑸ 电影八百适合儿童看吗
电影八佰不太适合儿童看哦,首先气氛很紧张刺激,镜头也比较压抑,整个电影的基调以灰色为主,其次电影中有很多血腥暴力的镜头,还有很多不适合儿童的台词和画面,所以不太适合小孩子看哦
⑹ 走出大山的孩子 电影
《走出大山的孩子》电影是
10年前,浙江大学对口支援云和县,并帮助云和县梅源中学建立了希望班。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从每届希望班中各选10名贫困生(三届共计30名)与之结对。从1997年起,浙大土木工程系先后有十余名老师参与这项爱心工程,每当开学时,这30名贫困生总能及时收到浙大老师寄给他们的学费,使他们得以继续求学。2001年11月,《丽水日报》曾发表我写的一篇文章——《大山里的孩子们》,讲述了这一动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样的爱心资助,持续了多年,一直未曾中断,直至资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而笔者作为此事的牵头人,曾多次去云和县,直接与贫困生们接触、交谈,亲眼目睹他们求学之艰辛,相互间感情日益深厚,因此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至今,不觉已有十个年头。光阴荏苒,发表文章《大山里的孩子们》后,一晃又是5年过去了。这批10年前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如今已长成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了。他们现在怎样了?还在年复一年地为学费发愁吗?现在他们考取大学了吗?他们是否已经走出大山,成为城市的一员呢?
贫困,有时是动力!它使大山里的孩子,顽强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来
我的案头摆着一份“希望通讯录”,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情况:在这30名贫困生中,有17人考取了各类大学,约占总人数的60%。其中王何灵、陈贤良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梅芳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何晓丽、陈丽香就读于浙江财经学院;梅丽红就读于宁波大学;罗剑就读于湖北教育学院……这些学生中,两个主修“大专文秘”的女孩子现已毕业——张玲虹在杭州某公司当文秘,季时慧则在宁波某大型外资企业当秘书兼财务,工作颇为顺心。
除了这17人外,由浙大张友苓老师一直结对的贫困生商伟林和练温剑,高考分数上了录取分数线,同时又被武警部队看中,最后纷纷自愿参军,现在一个在开封,一个在舟山。商伟林去年寄给我一张他在部队的照片,嘿!穿军装,打领带,挺威武的。
当年的贫困生练秀兰,初一时主演过反映希望工程的电视剧《同在蓝天下》,因而在云和县小有名气。她从龙泉师范毕业后,即被广州铁路局招聘,在广州——深圳的豪华列车上当列车员。两年多前,她给我发来短信说:“从穷乡僻壤忽然来到南方最时尚的大都市,很是新奇、激动。我终于走出大山了!这全靠浙大老师当初的支持啊!”
其他10多名未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中学毕业后也都在丽水市区或云和县城找到工作:秋云当了护士,周玲开了手机店,惟一已经结婚的一位,和丈夫共同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我都可以写出一段故事来。可以说,我们当年在云和奉献爱心,现在都已经有了结果,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已成现实。
在这里,我为这17名上了大学的年轻人写上几笔,讲讲他们在大学里的奋斗故事。
这些年轻人在逆境中奋斗,养成了顽强地承受重压的个性,他们即便进了大学,也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在浙江财经学院读经济学专业的何晓丽,深知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从大二开始就同时进修会计学专业的全部课程,预计今年上半年毕业时,可以取得双学位。同时,去年她还参加了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现已通过了好几门。可以想像,一个瘦弱的女生,同时要完成比别人多得多的学分,需要多么大的毅力,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梅芳于2004年考进浙江海洋学院,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她大一和大二成绩优秀,但她并不满足,执意要转学到杭州的名牌大学。因此念完两年后,根据省教育厅的“2+2”政策,参加有关考试,硬是凭自己的实力转学到了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继续念大三大四课程。近日她来杭州报到,还到浙大来看望我,她说,“奋斗”的感觉非常好。
还有当年的贫困生陈巧琴,英语颇有天赋,从中学开始,七八年来每次给我写信用的都是英文,我手头积累了厚厚一叠她的英文来信。前几年,她考取了宁波工程学院英语专业,还是坚持用英语写信。去年。陈巧琴寄来一张她与外教的合影照片,照片中两人笑得很灿烂。
我感到,这些山沟里的年轻人如今真要飞出山沟,飞向世界了!
他们求学之艰辛,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但是,高昂的大学学费,仍是横在这些贫困大学生面前的“拦路虎”。
众所周知,现在每年高考本科的录取共分三批,这三批本科生每年学费为六七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不等,差别是较大的。而我认识的这批云和贫困生中,恰恰就有几个考上了“三本”的大学生,因此,他们必须面对每年近两万元的巨额学费。当初他们曾寄希望于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但事实上每个学生每年只能贷六千元,因此,读初中起就靠希望工程资助的这批贫困生,简直为巨额的大学学费愁白了头!他们曾想打退堂鼓,可又不甘心让自己好不容易拼来的大学梦就此破灭!
我的一个结对生叫梅丽红,初中时生活十分节俭,班主任老师说她一年的零用钱只有二三十元。她前年考取了宁波大学的英语本科,属“三本”,每年的学费需要18000元,这对她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今年梅丽红来杭州时给我看过她的成绩单,所有功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其中“英语口译”为91分,但她父亲上山砍柴为她挣学费时摔成了重伤,不能干活挣钱了。
我一直不明白她在如此恶劣的家庭条件下,前两年的大学学费是怎么应付过来的?大三学费有没有着落?
梅丽红在手机短信中没有回答我的前一个问题,倒是对我的第二个问题作了如下回应:“向学校贷了6000元,在云和乡下向亲友借了3000元,自己和妹妹(妹妹当喷漆工)暑假拼命打工挣了2000元,妈妈每天在工地挑沙子,工钱一天30元,共挣了1000元,还有6000元欠着。”
啊!这梅丽红!她在短信中像在报流水账,平平淡淡。可是我的心里却波浪翻滚,越看越难过。后来,我给她汇去了一笔钱,但仍未能补足全部学费。
这就是我认识的这批大学生,他们求学之艰辛,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对我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和震撼。
摆脱贫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材,是云和山里孩子们的追求和理想
经过十多年在贫困逆境中拼搏和奋斗,这批云和年轻人现已真正地开始走出大山!
在我认识的17名大学生中,其中兰恒香和叶红梅在杭州、宁波的相关医学院校读完高级护理专业后,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
去年,我和我的同事建国老师与已在杭州工作的张玲虹,在美丽的杭州花圃有过一次聚会。这个穿着牛仔裤、高跟鞋的漂亮姑娘,完全没有了当年山里孩子的“土气”。
那时,我记起了9年前我与建国老师初次来到云和梅源中学,与第一届希望班10名结对生拍过一张合影。于是我问她,还记不记得9年前拍的那张合影。她说,怎么会忘记。不久,张玲虹到我家看望我。我拿出那张合影,指着照片上前排正中那个有点土气的小姑娘,问她:“这是你吗?”于是,大家都笑了。张玲虹说:“那时我连云和县城都没有去过呢。现在跟着公司领导到处出差,走出了大山,我的整个人生真的不一样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浙江财经学院的何晓丽,再过半年就大学毕业了。现在她除了写毕业论文,就是忙于落实工作单位。由于她勤奋好学,因此在招聘中比别的毕业生有更大的优势。杭州一些知名企业如“娃哈哈”等都相继欢迎她先去实习,西子集团公司甚至表态:等实习结束后就可签订聘用合同。过年前,一个更吸引她的公务员岗位——离杭州很近的桐乡市国税局打来电话,说她通过了笔试,叫她春节前去面试。何晓丽离她人生的理想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让我们祝她好运!
他们发愤图强,在贫困中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现在,我面前摆着6年前的那张《丽水日报》,把《大山里的孩子们》又重读了一遍,当年那些熟悉的贫困生名字又从我脑海里浮现。
大约是1999年的夏天,第二届希望班的班长马晓玲在我们的资助下从梅源中学初中毕业了,可是面对升入高中后翻一倍的学杂费(约1300元/学期),她的父母实在无力负担了,想让她回家种地。高一开学在即,她的学费仍没有凑齐。8月底某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一封求助信:“亲爱的伯伯,您能否最后帮助我一次,让我进入云和中学继续念高中吧!我是多么地想读书啊……”过了一天,我把她的求助信拿给我的同事———浙大土木工程系的许进军老师。许老师当时详细看了马晓玲的来信,二话不说,当天从邮局汇了800元给马晓玲,并在汇款单上附言:“寄上学费,望好好学习,祝你进步!”就在开学前一天,马晓玲及时收到许老师寄给她的学费。她把学费紧紧地揣在怀里,感动得大哭了一场。
这就是浙大与云和学生之间的助学情!后来,马晓玲在浙大老师的资助下顺利地念完高中。在高中阶段,她积极进行体能训练,2003年考入丽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二时就考出了“省导游证”。2006年毕业后来到上海,在一家宾馆干起了酒店管理。马晓玲真是好样的!
王何灵,当年梅源中学的学习尖子,从初一到初三,成绩年年名列前茅。那年王何灵念初三的时候,梅源中学的吴校长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极有可能升入县重点高中,甚至将来考取有名的大学,但她家境贫寒,担心她读不起高中,担心“一棵拔尖的苗子从此枯萎了”。
那次当我从云和回杭州后,“王何灵”这个名字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把王何灵增补到我们浙大结对的名单中,并把她推荐给我的同事——浙大土木系的葛炜老师。从那时起,葛炜老师每年都资助她,直至她高中毕业。
2004年,王何灵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和中学毕业,并于当年考入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保专业。如今,她已是大三的学生了。
半年前,我邀请了在杭读大学的三位云和学子:梅芳、王何灵、陈贤良来浙大玉泉校区欢聚。我带着他们漫步在美丽的浙大求是园内,他们在竺可桢老校长的铜像前驻足,在现代化的邵逸夫科学馆玻璃幕墙下摄影留念,在浙大的“三士碑”前停留良久。此时此刻,他们也许在想:学士、硕士、博士的目标离自己还有多远?
令人鼓舞的是,当新年来临的时候,先是王何灵,紧接着是梅芳、陈贤良,都不约而同地给我发来手机短信,表示读完大学本科后,一定要继续考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而在宁波大学已经读大三的梅丽红,已经开始准备考研究生。过去的这个寒假,她把她的班主任老师当年攻读英语博士的资料书籍都借回了家,准备好好“充电”。如果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我想这四位优秀的云和学子将分别是他们老家所在那个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硕士吧!
这就是我们云和的大学生!他们发愤图强,在贫困中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们一定会走出大山,他们已经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