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农民拍鬼子进村的电影,喜剧片叫什么名字
楼主,这是国产喜剧片《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介绍: http://ke..com/view/3319421.htm,这是在线观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0MTM3NDI0.html
② 河南口音电影 演的农民拍电影好像是鬼子进村 很搞笑
《这不是闹着玩的》
另外推荐一部,也是河南口音的,是《这不是闹着玩的》男主角和小香玉主演的,也挺搞笑的
③ 幽默的战争电影,法式的喜剧,60年代的梗却不是观众的菜吗
一部幽默有趣的战争电影-《虎口脱险》,用荒诞喜剧看战争,可能才是消解战争带来痛苦的最好方式。我承认荒诞是对战争沉重题材的有效消解,但为什么笑不出来呢?法式战争喜剧,堪称最搞笑的战争喜剧,将严肃的二战主题改编成了啼笑皆非的内容,笑料十足、紧张惊险,一点儿不觉得烦闷,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法式幽默。然而,里面60年代的梗却不是我的菜。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不是很懂这种幽默,不合理之处实在太多,这法式幽默真心不是我的菜,鸳鸯茶和椅子舞,基本没什么对胃口的笑点,小时候画报上印象深刻的斗鸡眼打飞机到了电影里觉得没什么味道。也可以说没有一句台词可以让人笑出来,处处透着股子傻气!可能在那个年代确实是杰作,但是,真正的好电影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尽光芒的。
④ 有一部电影~说的是鬼子进村
《绝境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假牙太君”西原少佐带着一队精锐的日本皇军恶狠狠的冲进一个小渔村,大举扫荡,要渔民交出美军与情报人员,不然杀尽全村老百姓。于是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转瞬间,日本皇军被当成蓝球被来回运球,那个爱和乌龟称兄道弟的小日本也晃晃悠悠地飘向大海,"假牙太君”更是被炸得衣不蔽体呜呼哎哉的举起了双手……到底发了什么事情让精锐的皇军吃了鳖呢?一切都得从渔村的笨铁匠盲打误撞救了几个美军说起……
⑤ 有一个搞笑的电影是以拍电影的形式演的抗战
不是闹着玩的 (2010)
村里的电影放映员蔡有才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亲自拍一部电影。围绕着鬼子进村的主题,有才开始寻找演员,构造场景,可这些非专业出身的演员和资金的限制,让片场状况百出也笑话百出,经过各种磨难,有才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⑥ 求一部搞笑片。内容大概讲的是一个村子有个人拍日本鬼子当年进村的电影!都是村民参与!
这个电影是《不是闹着玩的》
⑦ 农民自导自演的电影 鬼子进村的喜剧片 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
英雄颂吧 讲的是 解放石家庄 不过是解放战争的 不是抗日
楼上那什么啊 新生万喜那是黄丹导演的好不 说的是新时代农民 学习知识 跟儿子一起上小学的故事 完全不搭 切
⑧ 谁知道一些非常好笑的打鬼子的电影,是那种好笑的,电影!
【三毛从军记】
【举起手来】
【绝处逢生】
【黄金大劫案】
【厨子戏子痞子】
⑨ 问一部由河南人导演的搞笑电影名字
不是闹着玩的
麻烦采纳,谢谢!
⑩ 鬼子进村的农民电影
片名:鬼子进村
顾问:楚长法
影片特色:农民自编、自导、自演
拍摄时间:2005年2月
主要演员:
日军小头目——马红旗
汉奸——赵建成
众村民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据本村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故事,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一部60分钟的“贺岁片”《鬼子进村》。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总导演,也是剧本作者之一。他过去是乡宣传队的演员,2004年他曾拍摄了一部短剧,演员都是村里人,乡亲看了都觉得挺有趣,挺过瘾。《鬼子进村》的剧本写于2004年11月,共有1万多字。修改两遍后,乡亲们仍不满意。剧本是在1945年大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一史实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赵兰卿想通过此剧, 让包括他在内的后辈不忘历史,爱国爱家。他感到“故事细节不太理想”,赵兰卿只好请在河南中医学院读书的侄子赵雪刚帮忙。赵兰卿还向村里的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认真修改剧本。在试拍中,83岁的楚长法一直坚守在现场,他是村内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该剧的“军事顾问”。老人曾亲历过日本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可以为该剧的一些细节把把关。
摄制组的道具:10枝步枪、10枝短枪、10颗手雷、4颗手榴弹、1挺机关枪、1门迫击炮、1把老军刀和11套日本军装。这些道具除日本军装和道具步枪是购买和仿做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迫击炮由一个圆纸筒和一个木制三角架组成,手雷也是木制的。摄制组演员有30多人,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的演员,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2岁,每位演员都不要一点报酬,全是自愿的。村里的群众对这些人拍电视剧的事很感兴趣,也很支持。
尽管条件简陋,赵兰卿很快进入导演的角色。在物色演员时,赵建成被村民公认为最适合演反面角色——赵建成的面相确实“不像好人”,每次他在村口公路边搭车,售票员都会提前大声咳嗽示意乘客们捂好钱包;2006年11月,《鬼子进村》剧组成员受邀去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在火车上睡不着觉的他在车厢走廊里来回转悠,结果被便衣民警跟踪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还是赵兰卿起来给他解了围。除了赵建成,另一个被村民公认“演技好”的是马红旗,他在剧中饰演日本军官,虽然36岁的他所会的“日语”只限于电视上听来的“米西”等词。拍完电影后,马红旗在村头公路边开着一家马家饭店,店里墙上悬挂着大型《鬼子进村》宣传照,还有他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合影。“窗户”被打开的还有郝世闯。郝家在离兴源铺村不远的泉店村开有附近唯一的一家影楼。懂技术的郝世闯便担当了《鬼子进村》的“制片人”,在他理解,自己负责后期剪辑制作,就是“制片人”。拍完电影,邻近村镇找他拍结婚录像的越来越多,郝家的摄像机由2005年的两台发展到现在的5台。说起这些变化,郝世闯的父亲郝万年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不少媒体在专访节目中播放过的片断,以及在村里村外流传的光碟,都是《鬼子进村》下集的内容,总共不过60分钟。《鬼子进村》自2005年11月16日开拍,到2006年8月底封镜,先后参演人员有50多人,全集总共100多分钟,并且“上集比下集精彩得多”。当时,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的记者来采访,急着要碟子,碰巧下集正好拍完,带子就在机器里,就草草刻了一盘。第一盘碟一刻出来,小村立即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记者,“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7家媒体的记者,村里跟赶会一样,到处是人”。前来采访的人都想看看农民拍的电影是啥样,要碟的人太多了,刚开始是白送,但后来实在是送不起了,就收费,一盘收10块钱,还要有赵兰卿的条子,郝世闯才给。最后,碟子紧俏到了村子附近有卖“盗版碟”的程度。伴随着《鬼子进村》知名度的一再提升,要求购买这部影片版权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传,有一家公司甚至出资好几万元。
拍电影,让这个有3000人的村庄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喜悦和亢奋。媒体的介入,则将兴源铺村的热闹推至高潮。“天天跟赶大会一样,村里啥时候有过这么多人?”86岁的老人楚长法翘着山羊胡子笑呵呵地说。作为《鬼子进村》的顾问之一,他比其他村民关注更多的,是村子的变化。兴源铺村没有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5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兴源铺村正式成立了集贸市场,就是如今赵建成摆豆芽摊的那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楚长法称之为“圆了几代人的梦”。在此之前,兴源铺人一直得去周边的镇子赶集,最近的也有4公里路,非常不便,以前多次想“起集(方言,成立农贸市场)”,但都因为人气不旺而流产。这次借助《鬼子进村》带来的人气,不仅“起集”成功,还在每月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分别有三个会,逢会的时候,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兴源铺村开始着意“装点门面”,先是把村子里的土路一部分修成水泥路,另外一部分用煤矸石重铺一遍,然后在村子里安装了60盏路灯,一到晚上,兴源铺村灯火通明,与周边村庄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国的记者不断来,上级领导也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形象咱不搞好不中啊!”新上任的村支书刁明安笑着说。刁明安还是大胡子饭店的股东之一,当初《鬼子进村》剧组最早收到的1000元钱赞助,就是他们饭店拿的。自从当上村支书后,刁明安不仅对赵兰卿他们拍电影、电视剧更加支持了,还发动全村老少积极参与到文娱活动中来。
著名导演卢卫国根据《鬼子进村》的拍摄故事,以此为原型,拍摄了河南首部本土爆笑电影《不是闹着玩的》,2010年6月10日,该影片在全国7家院线的50多家影院公开放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是闹着玩的》首映式上,得到了《鬼子进村》相关人员的认可与钦佩:拍电影还是专业的强呀!据悉:《不是闹着玩的2》将于2010年10月正式开机,并要在全国海选演员;而《不是闹着玩的3》剧本已创作完毕,其故事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