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美国搞笑电影波拉特
扩展阅读
曾江刘德华演的电影 2025-08-21 11:18:03
车震视视频电影完整版 2025-08-21 11:16:53

美国搞笑电影波拉特

发布时间: 2022-04-21 01:56:27

㈠ 波拉特的影片评价

嬉笑怒骂名利双收像美国很多喜剧片一样,《波拉特》中有很多“厕所笑话”,然而它的好评率仍然达到了93%,这是因为它在片中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嘲笑了美国文化中的偏见和伪善。负责发行这部影片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部主任布鲁斯·斯奈特说:“它确实有着闹剧式的幽默,但在深层也有着真正的智慧。”
在上映前,网上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波拉特》的讨论,有批评家说这部片子是“历史上最逗的电影”。当初网上也有很多对《航班蛇患》的议论,但是票房却失败了,这说明《波拉特》的成功还有某种幸运的因素。
福克斯公司发行主任斯奈特说:“这部片子正赶上了好时候,就好比是行星排成一行,卫星也排成一行,恒星也排成一行,可谓万事俱备。”《波拉特》只在837个影院中放映,比《圣诞老人3》和《鼠国流浪记》少了四分之一,但它的每个影院平均票房达到了3.15万美元,相比起来,《鼠国流浪记》的平均票房只有5152美元。
开始,票房专家预测《圣诞老人3》会夺冠。结果这部片子以2000万美元夺得了第2名。而被梦工场和阿曼公司寄予厚望的《鼠国流浪记》只拿到了1910万美元,这部电影是阿曼工作室制作的第一部三维电脑动画长片,不咸不淡的票房使人想起工作室上一部长片《超级无敌掌门狗》在美国的失利。
《波拉特》无疑是最搞笑的喜剧片。作为喜剧片,它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胶片。据说电影拍摄的时候大部分就是用现场的方式实拍,只有一些必要的镜头是提前编排。它激烈的、毫不留情的镜头所碰撞出的一幕幕尴尬、疯狂、愤怒,不仅是当今各阶层美国人的真实写照,也深刻的折射出人们的道德和思想差异。Borat的天真给我们以同情,却也辛辣的讽刺着他面对着的,镜头前那些人,从乡村斗牛场里的观众,到美国总统布什。
《波拉特》自从上映以来所引起的轰动和关注已经成为了当下美国的一个社会现象。虚构的哈萨克斯坦记者为了探寻美国文化(或者说为了心目中的美人)踏上穿越美国之旅,他的所见所闻,他的无礼、粗鲁、无知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作风发生的碰撞,从喜剧的侧面展现了当今美国人生活的现状和道德差异。无论Borat本人如何粗俗,他有一个所有人都没有的优点:天真。他像一个小孩子,用一双单纯的眼睛看着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㈡ 有一个外国喜剧电影是一个极端组织的首领去美国的,很搞笑最后爱上一个女的那是什么电影

独裁者 The Dictator (2012)
导演: 拉里·查尔斯
编剧: 萨莎·拜伦·科恩 / 亚力克·博格 / Jeff Schaffer / David Mandel
主演: 萨莎·拜伦·科恩 / 本·金斯利 / 杰森·曼兹沃克斯 / 梅根·福克斯 / 安娜·法瑞丝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2012-05-16(美国)
片长: 99分钟
又名: 大钝裁者(港) / 大独裁者落难记(台)

㈢ 波拉特BD中英双字1280高清种子下载地址有么谢恩公!

《波拉特BD》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rIoYt8u1WnKUJ6b2iHoLKA

提取码:162h

《波拉特》是拉里·查尔斯执导的喜剧影片,由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等出演,于2006年11月3日在美国公映。该影片讲述一个来到美国旅行并短暂生活的哈萨克斯坦主持人的搞笑经历。


㈣ 波拉特影评

《波拉特》这部电影成了2006年美国票房最大的黑马,这的确是绝大多数业内行家事先没有想到的。它可以被称为是一部“伪纪录片”,即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塑造一个从头到尾纯属杜撰的角色,蒙骗了美国以外的很多观众。甚至在我买到这张碟的那天,老板向我推荐时仍然说:“这是个纪录片。”

事实上,这个虚拟角色“波拉特”的扮演者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沙查·巴隆·科恩,他在接下这部片子之前,早已因为擅长在电视上调侃讽刺政客而在美国本土大名鼎鼎。2006年他还有另外一部与威尔·法莱尔合作的《塔拉迪加之夜》,票房表现也甚为优异。尝到甜头的他独挑大梁打造了“波拉特”,同时还把久未露面、早已过气的艳星帕梅拉·安德森拉出来遛了一圈。

《波拉特》的片名还有个又长又拗口的副题:“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个故事就是由此展开。科恩扮演的正是一个在哈萨克斯坦知名度排第六的电视记者波拉特·萨格耶维,为了学习美国文化特地前往该国制作一部纪录片,在那个与自身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度,他闹下了无数不堪入目的笑话。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以“屎尿屁”为笑点的疯狂喜剧:科恩毫无忌惮的拿各种各样恶俗的道具开玩笑,以此来引发文化差异所埋下的巨大冲突。镜头下的哈萨克斯坦,似乎是一个处处落后、不具备现代规则和道德感的社会,而粗俗真诚的波拉特,则是一个进了城连自动扶梯都不适应的乡巴佬。可以说,这部电影和香港无厘头有一脉相通之处,其恶搞程度甚至远远超出了后者。

这样一部极尽癫狂的喜剧,为什么在票房高歌猛进的同时,还收到了全美影评界非常一致的赞赏呢?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2006年度十佳中,《波拉特》赫然在列。在我看来,它通篇故意正话反说的叙事风格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和港产无厘头喜剧一样,波拉特这个浑身“土气”的中亚男人,成功的涮了一把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完成了许多美国观众想过却不敢做的疯狂言行,在为社会解压泄愤之后,也回归到一种温情的人性上来。

影片的首尾都有些“恶毒”的描绘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社会的面貌,开篇时也许观众还可能对哈国的落后产生些许嘲笑,但结尾再度回归田园生活时,更多的就会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和自由。这也是为什么《波拉特》对第三世界国家这种以点盖面的调侃可以得到美国以外观众谅解的缘故。波拉特这个角色,代表的恰恰是最自然的人,而他在冷漠的纽约被自大的美国人民排斥的种种遭遇,正是对这个超级大国辛辣的嘲弄。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科恩自己就是个犹太人,而片中的波拉特却是处处反犹太的。科恩在把自己涮了一把的同时,也让这种反犹太的论调和全片反讽的主题融洽的结合在了一起。

科恩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塑造虚拟角色,2002年他在喜剧片《Ali G Indahouse》中扮演的Ali G,同样是一个来到大都市后口无遮拦、令人发指的少数民族裔。这次《波拉特》闹得更是过火,不过闹归闹,影片结尾哈国村民用上的iPod又流露出丝丝悲哀和无奈,这恐怕也是全球化浪潮下美国文化入侵的必然结果吧。

㈤ 波拉特的获奖记录

电影节 年 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提名人
奥斯卡
Academy Awards,USA
2007年第79届
最佳改编剧本
Best Writing, Adapted Screenplay
提名
萨莎·拜伦·科恩
托德·菲利普斯
安东尼·海恩斯
彼得·巴恩哈姆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Golden Globes, USA
2007年第64届
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电影类)
Best Actor - Musical/Comedy
获奖 萨莎·拜伦·科恩
最佳音乐/喜剧片(电影类)
Best Motion Picture - Comedy or Musical
提名
创作背景
美国之旅
波拉特出生在哈萨克的一个小村庄里,即使是成名之后,他依然居住在这里,不舍得离开……波拉克临去美国之前,村子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送别仪式,然后,在他那肥胖的制片人阿扎马特的陪伴下,开始了美国之旅。也许阿扎马特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却是哈萨克传媒界的惟一制片人。刚出发的时候,就处处透露出波拉克和阿扎马特的鲜明对比:身材的差异暂且忽略不计,波拉特穿着时髦且坐的头等舱,而阿扎马特却一身邋遢地待在货舱里,与行李、动物和犹太人为伍。然而,这并不意味会省下多少钱,毕竟波拉特这次美国之旅的计划,可是哈萨克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相当于5000美元呢……就这还是哈萨克信息局砸锅卖铁凑出来的。与杰.罗奇很像,导演拉里.查尔斯(Larry Charles)也是“Da Ali G Show”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科恩的节目里,除了智慧和张力,还有不多见的勇气。
不过,在两人开会研究影片的时候,查尔斯时常会产生某种感觉,好像自己面对的是两个人--科恩和波拉特,这多多少少会让他感到不安:“拍摄影片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刻意的安排,就和纪录片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未做安排,拍出来的效果却奇好。”另外,这部影片的制作流程也是非常贵的,由萨莎.拜伦.科恩牵头的八人小组,用货车拉着设备就开始了拍摄工作,足迹随着波拉特遍布华盛顿特区、维吉尼亚、密西西比州、德州、路易斯安那、加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巴马以及罗马尼亚。
第一站
波拉特的第一站是纽约,在那里,他将第一次乘地铁、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进入男女平等的社区。然而,一场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离开纽约去加州……萨莎.拜伦.科恩与其他工作人员本意也是要在纽约多待一段时日的,可是他们那非常规的拍摄方法引起了纽约警察的注意,被当成以拍电影做幌子的恐怖分子,并多次被请去警局“做客”,最终,警察“劝说”他们离开了纽约。
惨痛的代价
在地点的选择上,也是非常自由的,能够吸引萨莎.拜伦.科恩的,一般都是官方所强制执行的各种不同法律。到了华盛顿,波拉特参加了一场同性恋**--只穿泳裤。不过让科恩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却是发生在美国南部:在一场大型的牛仔表演过程中,波拉特用美国国歌的曲调高唱哈萨克国歌,结果激怒了现场所有的观众……拍摄出来的效果异常醒目,可是科恩和他的摄制小组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表演结束之后,一群愤怒的牛仔骑着马将运送器材的卡车团团围住,几个小时都不肯散去,差点引发流血事件。同样在南部,波拉特这一次要努力地展示美国的购物艺术,最令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人会花那么多钱去买旧东西--古董。在一家小古董店里,波拉特笨手笨脚,打坏了价值数百美元的商品。
影片虽然记录的大多是波拉特在美国的见闻,但故事却结束在它开始的地方--波拉特在哈萨克的家乡。这一部分,萨莎.拜伦.科恩选择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近郊的一个吉普赛小村庄完成,虽然这里的工作方式和条件都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但好在过程还算令人愉快。工作结束后,为了感谢村民的亲切和配合,萨莎.拜伦.科恩和摄制组特别为地方的学校捐赠了电脑、书包、食品以及书等生活必需品。
影片席卷美国
众多媒体和协会的认可证明《波拉特》不是一部简单的恶俗喜剧,而是蕴涵着更丰富的价值和精神,尽管它显然不是“奥斯卡类型”的主流电影。2006年底时,一部有着蹩脚又超长名字的影片席卷美国,片名“勉强”可以被译为《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部小成本影片不仅引发了票房热潮,而且引发了罕见的赞誉、争议以及抗议,从戏里戏外都可以让你观察到美国文化一些有趣的方面。
王牌主持人
波拉特·萨格耶维,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的王牌主持人,知名度排名全国第六,虽然在哈国家喻户晓,但爱家的波拉特还是快乐地和家人住在小村庄里——上有勤劳老实的父母,下有高居“哈国风尘小姐排行榜”第四的漂亮妹妹、几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和两个深得乃父真传的儿子。
由于波拉特对新闻事业有着更广大的追求,于是,在国家情报局的推动下,波拉特和胖胖的电视制作人阿扎马特·巴格托夫一起踏上了探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学习之路。
就是这部简单的恶俗喜剧《波拉特》却频频登上了美国电影界的各种榜单:《时代周刊》的“年度十大”、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年度十大”、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提名等等。众多媒体和协会的认可证明它不是一部简单的恶俗喜剧,而是蕴涵着更丰富的价值和精神,尽管它显然不是“奥斯卡类型”具有主流精神的电影。
政治不正确的喜剧
《波拉特》一开场就伪装成“哈萨克斯坦信息部出品”的纪录片,跟随拍摄该国最著名的电视主持人波拉特前往伟大国家——US and A(有人译为“美和国”或者“美那个国”)——参观学习的过程。从外观上看,整部影片似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屎尿屁喜剧”,大量恶俗的笑料随着波拉特的旅程被展示出来,并有着很多耸人听闻的男性沙文主义、反犹太人的言论。所以《波拉特》的成功被一些人看作是“政治不正确的电影也能受欢迎的特例”。
但拨开这层“政治不正确”的外壳,我们却能发现这部影片“政治正确”的内核。最典型的一段情节是,波拉特来到保守的得州,在体育场中向美国人声明,自己如何支持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和反恐战争,但夸张的口号让刚才还鼓掌欢呼的美国人坐立不安,因为他说“祝愿你们铲除那个国家,使之在千年之内连一只蜥蜴都不能在沙漠中存活”。接着开始高唱美国国歌,但只有曲调,歌词被“恶搞”成“哈萨克斯坦是最伟大的国家”。在当下的好莱坞和西方文化界,讽刺布什政府和他的反恐政策无疑是最政治正确的事。
整部《波拉特》都充斥着此类对美国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的反讽,并用一个淳朴、天真、不知所谓的第三世界游客的视角加以强化。于是我们看到波拉特面对女权主义者时却询问艳星帕梅拉·安德森拉的下落,买汽车时咨询开多快才能撞死吉普赛人,把两个同性恋对他的性侵犯当作友好行为,在自信能将他教化为文明绅士的女士面前掏出塑料袋装的粪便。更荒诞的是,当波拉特在走投无路时进入一个教会集会后,那些声称“耶稣可以帮助你”的讲演者对待他的方式犹如一群邪教巫师。
美国文化的自以为是
影片非常聪明地表现了正常叙事和正常视角都无法深刻表现的事实——美国文化的自以为是。起初波拉特刚到美国,按照“本国”的礼节见到任何路人都友好地进行贴面吻,但被认为是性骚扰;等他逐渐深入美国,那些真诚友善的美国人又一心想纠正他不文明的粗鄙言行,将他改造成“文明的、美国式的现代人”。以至于当一个年老丑陋的黑人妓女准确地称呼他的名字时,波拉特很感动,他说“在美国人们都叫他‘比利 ’或者‘鲍勃’”。所以,影片在反讽美国现象的同时,波拉特的旅程实际上又是“渴望同化”与“本能地反对同化”之间的对抗。影片的结尾很微妙,波拉特将黑人妓女带回了哈萨克斯坦乡村,同时也带回了iPod作为礼物送给亲友。美国文化在波拉特身上的同化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是文化入侵却意外地完成。
《波拉特》由于直接用了“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名,于是引起许多东欧人的抗议。但是影片主演、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沙查·巴龙·科恩声称,“观众能够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国家,目的也仅仅是允许人们说出他们自己的一些偏见。”的确,只要稍微客观地看一下这部电影,所谓的“诽谤”是不存在的,但还是能说明美国人对偏远陌生的“落后国家”的某种歧视。而影片中疯狂的“反犹太人”场景,倒是利用现实情况向不理解《波拉特》讽刺策略的人做出了“影片纯属虚构”的解释——因为科恩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犹太人。科恩把反讽带到戏外,他对澳大利亚人说希望《波拉特》“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反犹太影片奖’,你们的梅尔·吉布森(《耶稣受难记》导演)必将是我的一个非常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波拉特》改编自英国热门电视喜剧节目《达·阿里·G秀》(DaAliG Show),这个节目已经夺了两个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BAFTA奖。巴伦·可汉是唯一曾经主持过两次欧洲MTV奖的人,一些词典把这个节目中的几个人物收入词条,英国女王也是他的“粉丝”之一。
由于影片《波拉特》的乘胜追击,在更多的影院上映,所以在票房排行榜上,位列榜首的影片仍然是他,纵观本周的票房排行榜,不难发现,这个星期好的影片不少,影片中出现的大牌明星也不少,但是并没有一部影片的收入超过《波拉特》,这确实是一年之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影片,而且也是最搞笑的一部影片。这部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哈萨克斯坦电视人在美国的种种经历的影片,从上映至今一直都排在票房榜的首位,而且仅仅在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城市,他在三天之内就收入了2900万美元,而在国外20多个国家里,也达到了1500万美元的收入。
这部影片的主演是英国喜剧演员萨沙-伯龙-科恩,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发现了他全部的表演天分,而他的出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维尔-法雷尔,拉塞尔-克罗和布拉德-皮特。《波拉特》投资1200万美元,阵容表面上不起眼,其实非常强大。可汉曾经在《王牌飙风》中和威尔·法瑞尔配戏,获得了很多好评。导演是《宋飞传》的制片拉里·查尔斯,《王牌大贱谍》的导演杰伊·罗奇担任制片,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波”美女帕美拉·安德森担任女主角
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是HBO著名的脱口秀节目“Da Ali G Show”的主持人及创始人,而影片中的主角“波拉特”,就是他在这档节目中创造的一个虚构的人物--不同的是,“波拉特”有身份有背景还有国籍,至于长相嘛,看看科恩就知道了……鉴于“Da Ali G Show”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连带着波拉特这个名字也在英国家喻户晓,萨莎.拜伦.科恩运用自己异常古怪的幽默感,赋予波拉特各种蹩脚的性格,其实是对反犹太主义、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最尖锐的讽刺和反思。
科恩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令“Da Ali G Show”节目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并帮助他两次捧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奖杯。如今,不仅仅是英国,“Da Ali G Show”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而波拉特也随之走出英国,被更多的人所崇拜、所喜爱,就连伊丽莎白女王,也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现在的暑期档力作《塔拉迪加之夜:瑞奇鲍比的民谣》(Talladega Nights: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受到评论界的称赞的同时,也让主演之一萨莎.拜伦.科恩在大银幕上的表演能力受到了初步的肯定,再加上《波拉特》如此奇特的拍摄形式和故事风格,已经有人预计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的“年度最佳喜剧”。当然,影片还未上映就有如此好评,与这里的梦幻组合是分不开的:萨莎.拜伦.科恩不但是主演,还是编剧兼制片人,他在脱口秀中的喜剧功底已经人尽皆知;与科恩联手的另一位制片人的名号在喜剧界也是响当当,杰.罗奇(Jay Roach),《王牌大贱谍》和《拜见岳父大人1&2》的导演。
虽然影片还没制作的时候,萨莎.拜伦.科恩和杰.罗奇就商量着一定要制作一部推陈出新的另类喜剧,然而他们谁也没料到影片最终会以这种形式封镜,以杰.罗奇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乐不死你,也要吓死你。
影片在表现形式上虽然看起来很像新闻纪实,却绝非纪录片。而且,这里没有可以遵循的完整剧本,萨莎.拜伦.科恩只是搭出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随机拍摄……简单的解释就是:将一个虚构的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周围的人也都是真实的,没有场景没有道具,除了主角之外,其他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被收在了镜头里,有点像电视节目中的偷拍环节。
就像波拉特在片头说的那样:“首先,我是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其次才是哈萨克最成功的人,当然,我以前也落魄过。1年以前,哈萨克的信息局将我送到美国去做调查,因为我们想和你们一样……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美国有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比如说丽莎.明尼利(Liza Minnelli)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而且还是一个民主与性共存的地方--这两个我都喜欢。”总之,从拍摄影片的那一刻起,萨莎.拜伦.科恩就是波拉特,一个从哈萨克来美国考查的主持人,他会做只有波拉特才会做的事,说只有波拉特才会说的话。现实和娱乐并存且相互交织,虽然听起来有点乱七八糟,却是第一次有人以这种方式拍摄影片。

㈥ 美国电影,喜剧,男主是个黑人,又高又胖,像奥尼尔,求电影名字

诺比特 Norbit (2007)
导演: 布莱恩·罗宾斯
编剧: 艾迪·墨菲 / 查理·墨菲
主演: 艾迪·墨菲 / 桑迪·牛顿 / 泰瑞·克鲁斯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02-09
片长: USA: 102 分钟 / Philippines: 101 分钟 / Argentina: 103 分钟
又名: 糯米正传

㈦ 跪求电影《波拉特》(borat)的中文或英文字幕!

链接:https://pan..com/s/1SYxe6cr6JHggRv0R8ms3vg

提取码:1vhy

《波拉特》是拉里·查尔斯执导的喜剧影片,由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等出演,于2006年11月3日在美国公映。该影片讲述一个来到美国旅行并短暂生活的哈萨克斯坦主持人的搞笑经历。

㈧ 求 波拉特2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分享链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UosWXi1-CEzRu29CCYuOwA

提取码:680p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介绍:

《波拉特2》是由杰森·威奈勒执导,萨莎·拜伦·科恩、玛丽亚·巴卡洛娃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于2020年10月23日在流媒体平台primevideo上线。

该片简述了波拉特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的要求下前去美国送一只强尼猴给美国副总统彭斯,但猴子却被他的女儿吃了,于是他只好开始训练女儿,打算把女儿送给彭斯的故事。

㈨ 波拉特的剧情简介

《波拉特》讲述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哈萨克斯坦主持人的搞笑经历。波拉特是哈萨克斯坦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为了考察西方国家的媒体发展水平,他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这个高度现代化国家,波拉特是个迷醉在美人乳沟里找不着北的乡巴佬,他在海滩上和星光大道上闹了一屁股笑话,并且还忘记了家乡父老正眼巴巴地盼着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电影主角萨莎.拜伦.科恩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相当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他以口无遮拦、讽刺幽默而著称,这部影片也充满了他特有的搞笑风格。
尽管已经成为了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六的播报员,波拉特对新闻事业还是有着更广大的追求,于是,在国家情报局的推动下,波拉特和胖胖的电视制作人阿扎马特·巴格托夫一起踏上了探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文化学习之路。扛台摄像机、提个麦克风,简单打理了些行装,波拉特就奔向了神秘的西半球。
虽然看起来就像个找不着北的乡巴佬,见人就老凑张香肠嘴要亲面颊,还总爱街头采访些吓死人的问题,波拉特还是决心拍出具有震撼性意义的“纪录片”回去报效父老。而且私底下,他此行还有着更“艰巨”的任务--娶梦中情人好莱坞艳星帕米拉·安德森回去当第N任老婆......

㈩ 有什么特别搞笑的美国电影

按你要求挑的搞笑《别惹佐汉》《热带惊雷》《黑骑士》《两个世界》《惊声尖叫》《神奇遥控器》《新抢钱夫妻》《约会电影》《反斗神鹰》《板凳球员》《拜见岳父大人》《疯狂神父》《修女有疯狂》《混合宿舍》《四十岁老处男》《终极神鹰虎胆神偷》《王牌大间谍》《我为钱狂·女为财死》《师奶杀手》《憨豆特派员》《疯狂总教练》《超完美告别》《笨贼妙探》《鬼胆神偷》《超级英雄电影》《绿色奇迹》《火星人玩转地球》《新娘靠边闪》《暴劫双雄》《阳光小美女》《情不自禁爱上你》《仲夏之夜》《艾尔文与花栗鼠》《超狗任务》《狗狗震》《长毛狗》《冒牌天神1,2》《流浪狗偶之家》《神探飞机头1,2》《圣诞怪杰》《一个头两个大》《变相怪杰》《阿呆与阿瓜》《大话王》《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好兵帅克》《窈窕淑女》《留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