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二年级《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B. 二年级下册我们手拉手的观后感一百字
让我们共同走过,因为在你幸福的这一旁还有无数双被渴望所灼痛的眼睛;让我们共同走过,因为在同一片蓝天下有你。我。他的存在;让我们共同走过,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能改变他们的未来。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同一个梦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因为远在苦难中的书童也多么希望有一个漂亮的书包,一身舒展的校服,一个多功能的铅笔盒,一个宽敞的教室!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其实不算什么,也就是买一身衣服,几百块压岁钱,或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一身衣服就是一学期的学费,一个月的水费。广告语上说的好:您节省一度电,就能给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星期的夜晚多一份光明;您每天节省一块钱,就能解决贫困山区的一个孩子一天的温饱问题。
在《我们手拉手》这部电影中,徐伶徐俐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因家庭贫困,最后姐姐无法在去学校了。而跟她们通信一年多的谭慧却不知道这此事。“黑豆”是一个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高个子男孩,和他通信的朋友,总是“默默无闻”,在球场上跑个遍也不愿给“黑豆”回封信,这也使“黑豆”非常苦恼,因为别的同学收到信件后时都非常高兴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读着,脸上也总是泛出憨厚的笑。过了几天与他们通信的那些笔友都来到了井冈山来见他们,但是与“黑豆”通信的那位,总是说错话,总是惹着“黑豆”,因为他看不起乡下人,但慢慢的两个人建立起了友情,最后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谭慧因为在课堂上晕倒过两次,但她依然要去井冈山,去见她的朋友,刚去几天感觉良好,但由于最后的几次波折,最终知道了姐姐辍学回家,干农田活,每天上山砍柴,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创伤。
终于有一天,谭慧的妈妈要把谭慧接走,因为她快不行了,但谭慧却让她妈妈替给徐伶徐俐5000块钱,让徐伶重反校园。
九年义务教育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对于贫困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个梦让他们渴望。他们读书梦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贫困不堪的家庭身上是多么沉重啊!现在我想对贫困孩子说:“你们放心吧,在同一片蓝天下有我们会飞到你们那一边帮助你们!”在贫困山区眼中幸福就是能圆他们自己一个读书梦。
让我们共同走过,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谭慧”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个“谭慧”,才让我们共同走过,在同一片蓝天下畅游无阻。
让我们共同走过,拉着贫困山区孩子的手,从星光大道上走向明天!!!
C. 哪部电影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看完写观后感
《马达加斯加》《汽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强推《海底总动员》小学二年级还是看这种动画大片比较好写观后感
D. 二年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
成年以后,有看日本的动画,有看美国的漫画,但是国产的动画作品却很少关注,看过的好像只有《中国惊奇先生》,还有使徒子的《一条狗》?
其实之前也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大圣归来》的宣传,可是我确实没有产生想看的念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动画了,更别说是让我早已失去兴趣的中国动画。之后是在一直听的一个广播节目上听到主播谈到这个动画,但是也没有想看。
放假回家以后,其实是因为国产保护月没看的了,所以去看了,看完以后很激动,看哭了。
中国的超级英雄必然是齐天大圣。其实扪心自问我感觉这个齐天大圣这张脸还是挺丑的,但是那个范太足了,如果别人披着又长有细的披风,那肯定很累赘,但是披在大圣身上迎风飘扬的感觉当时就震撼到我了,帅哭了。
两个泪点,一个是大圣被打到水里,在水里回忆自己当年大闹天宫的场景,当时我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曾经的英雄现在却这么窝囊,就像中国动画当年也曾鼎盛一时,可是现在的作品却让人失望。另一点就是江流儿垂下的手和大圣仰天的怒吼,伤心了。
有人说这部动画剧情太简单,但我觉得动画片面向的观众还应该是对小孩子们,不能因为会有大量成年人去怀念就失去这个根本,为了让孩子看懂剧情简单是应该的。而且剧情的简单丝毫没有减少这部动画在感情上给我的冲击,现在有很多电影,追求剧情的复杂,多主线多主人公发展,觉得这样就会显得很厉害,其实反倒让人看的头晕,感情表达不足。
希望《大圣归来》能给我们带回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齐天大圣能成为系列作品。
E. 怦然心动观后感,400字
《怦然心动》观后感
重温了《怦然心动》。
朱莉,拥有湖蓝色的眼睛,金黄色的头发,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
她喜欢一颗梧桐树,一颗在所有人眼中都很丑的树,她也喜欢一个人,一个第一眼看到就开始喜欢的人。
她会一个人爬上那棵高大危险的梧桐树,从树上远眺,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多美啊,她也渐渐明白了父亲口中整体大于局部的含义。她多想和喜欢的男生一起坐在树上,与他分享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是没有人明白树上的那些时光对于她的意义,也没有人与她一起看这美好的细水流长,包括那个男生,那个第一眼看到就怦然心动的男生。
小时候,第一次看到那个男生,她就喜欢上了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心动了。她从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了漫长的追逐,缠着他,跟着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直到他们长大后,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他。有点犯傻的喜欢,就是年少最好的时光吧。当其他太太都在争相购买她家的鸡蛋时,而她会准时出现在男生家门口,免费送鸡蛋给他,只要看到他的微笑,她便会像拿到糖果的孩子一般开心,即使在旁人听来很普通的一句:明天上学见,她也会因为男生对她这样说而感到无比欢喜,谁让他是自己喜欢的人呢。
男生则不然。二年级时,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女生,便会躲在妈妈的背后。随着渐渐的长大,他也越来越讨厌这个总是缠着他,跟着他,目不转睛盯着他看的女生,他不喜欢同学们的愚弄和玩笑,所以一直逃避朱莉。为了让她死心,他甚至假装和别的女生交往,当着她的面和别的女生牵手、吃饭。至于女生送来的鸡蛋,他会趁朱莉离开后,悉数丢在门外垃圾桶。
相比于大多数人经过权衡利弊之后的爱或不爱,女孩的喜欢多了一份纯粹。在这个不懂爱的年龄,女孩是纯粹的喜欢这个男生的。喜欢他,便会时时刻刻想看到他,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只要能为他做一点事儿,即使没有回报,也会无比幸福,男孩的一个微笑,一句话,就足以让她开心好久。只是她不懂,为何自己如此喜欢的人会一直逃避她,为何第一个喜欢上的人,会让自己卑微的如一粒尘埃。
不由感觉年少时真好,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不像成人世界就算讨厌也会带着虚伪的笑。
直到有一天,她送完鸡蛋后还没走,碰巧发现了男生正准备把她的鸡蛋往垃圾桶里扔。女孩有点震惊,为什么要扔掉蛋?为什么不直接说你不喜欢那些蛋?男生低着头说因为父亲说她家的庭院杂草丛生,鸡蛋可能会感染沙氏门菌,又怕伤害她,所以就一直没说。女孩的心很痛吧,不然为什么转身时的表情那么决绝,眼里溢满了绝望,她终于放弃了,自尊不允许自己再喜欢他了。女孩的倔强与不同,注定她是一个干脆利落的人,当真正触碰到内心的一个点的时候,她不会再纠结,会很干脆的转身。如果为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痛苦,放不下,这不是对自己的二重伤害吗?
朱莉原本可以解释庭院的荒芜及杂草丛生是房东的责任,再者因为父亲坚持治疗并供养残障多年的叔叔,而修整庭院需要很大一笔钱,家庭已经无力支撑。可这又有什么好解释的呢?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不会再这么卑微了。
生活总是这么不完美且令人失望的。朱莉钟爱的梧桐树最终被人无情砍倒,钟爱的男生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的人。
所幸,男生的爷爷,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头儿,用他的智慧感化了朱莉,让一颗被伤的心慢慢释然了。
男生的父亲,一个虽然西装革履,外表光鲜亮丽的人,但是内心极度自大狂妄,目中无人,他看不起朱莉的家庭,那些薄凉的话,真是句句刺耳。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男生被父亲的自以为是和傲慢所影响,难怪如此好的女孩在男生眼前晃荡了这么久,他都没发现她的好。不过,庆幸的是,幸好男生有一个智慧的外公,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慢慢改变。
外公曾对他这样说: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绚丽的人,他让你觉得你以前遇到过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
有些人说男生根本配不上朱莉,其实他们之间是有一些误会的,说出口的让人伤心的话也许不是出于本意,那些没说出口的,才是真正想说的话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男生渐渐脱离了懵懂,他才幡然醒悟,真正倾听了心灵的声音,其实他很喜欢那个一度讨厌过的女孩。他可以扔掉她的蛋,但是忍受不了别人说她一句不好,他也忍受不了女孩和别的男生一起吃饭,他更忍受不了的是女孩不再理他。
守得云开见月明,影片的结局很美好。男孩拿来了一株树,就是女孩曾经深爱过的梧桐树,他们一同在门前种下了它。最终,男生治愈了女孩受伤的心,而那一棵梧桐树成为了永恒的希望。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珍惜身边的那个人,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倍感惋惜,有些人可以挽留,而有些人走了就不再了。
F. 电影小天使救妈妈观后感
电影小天使救妈妈观后感如下: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作为妈妈的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能力,才能更好地陪伴我们的孩子前进,妈妈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走进育心的人不得不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拿到了走进幸福大门的钥匙。
电影小天使救妈妈讲述的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部分人的缩影,因吝啬钱或者是爱钱而忽略了身边一切,对人或事漠不关心,而自寻烦恼,无从找寻快乐的真义。影片拍得十分成功,演员的出色表演令影片添色不少。
小天使救妈妈,讲述了一个真纯可爱,天真浪漫的小天使在妈妈病重后捐献血细胞,为救妈妈,他告诉了我们,人间薄凉就自己亲妈妈,他的无畏与坚持与骄傲与自豪,我们要学习小天使救妈妈,中小天使的所作所为,他是我们所有学生儿童的代表。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天丰富,仿佛农民看见自己的庄稼日渐成熟,母亲的心里是充满幸福、喜悦的。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魂牵梦绕,它使我幸福一生。它
像大海一样广博,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甘甜,像蜡烛一样无私,像时间一样无止无境。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G. 二年级作文《国王与小鸟》电影片的观后感200字
有同龄人说没看过《国王与小鸟》,我简直不能容忍,就像听说本地人不认识路。80年代的黑白电视时代,多少人曾对国王与小鸟,和另外一部电影:《毕加索的奇异旅行》留下深刻印象。那时候不会用“另类”、“荒诞”这样的形容词,只知道它们“不一样”,因此简直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它们是厚墙上的窄窗,透出一点点关于光怪陆离的世界的信息,让人惊讶,震撼,还有对小我的迷茫和慌乱。人类的表达和思维是多么丰富和难以把握!它们的来历至今还是谜:当时的央视为什么要播能播这样的电影?我愿意出100块钱交换答案。
重看《国王与小鸟》,重温少年记忆,当然不仅如此,它不再那么奇异,但通过它却完全可以把20年前后的我自己联系起来,这个我,那个我之间这么容易找到线索?我不会说这是注定。
都说这电影有一部分取材于安徒生童话《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这简直不是真的——这两个故事在各方面都大相径庭。如果你还记得,那篇安徒生童话只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片段,有点抒情调侃的,牧羊女和扫烟囱的小伙子想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转了一圈还是回家让老祖父同意婚事。而在国王与小鸟里,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完全不是主角,这两个角色所演示的浪漫爱完全无足轻重,至于穷小子与坏国王争夺纯情女孩的框架,在这电影里只是被借用的故事底座。
又有人说这片子是影射法国大革命,国王的城堡是巴士底狱。但国王怎像软弱的路易十六,他不是也像所有其他荒唐乖戾的独裁者。这个故事应该是叠映了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三帝国覆灭这所有的革命与王国灭亡的经典历史,成为导演自己的新革命狂想曲,以及极乐版的一九八四。
在电影里,号称幅员广阔的王国的领土,其实只限那座非欧几何风格的城堡,地上297层属于国王,黑暗的由秘密警察看守的地下城属于穷人。这个城堡封建王朝为体,工业文明为用,国王用警察、陷阱、地牢和密室保卫他的统治,用电梯、按钮、摩托艇、直升飞机……这些被他熟练而欢快地使用的机械手段加以强化。这种时间嫁接明示导演主要观摩的是当代极权,这个年代给极权者的特别权益是:他们能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制造和传播个人崇拜,国王塑像从城堡地牢的流水线上看似无穷无尽地生产出来的画面丑陋而恐怖,20世纪后的妄人们因此比他们的前辈更有力量。
牧羊女想跟国王要她情人的自由,国王说:“做苦工就是自由”,艺术馆里的古典雕塑都被改成顶着他猥琐的头像,草坪,树、蛋糕,油画、烟火,一切装饰的形状都是他,歇斯底里的王国。
在这个王国的上空飞翔着小鸟,他是个癫圣般的预言家,高叫着“到处都有陷阱,抓小孩的陷阱,抓老鼠的陷阱……”只有他具有挑战国王的能力,软弱的一对情人在绝境中总是呼唤他的解救,而在地下城,他是个传说,在那里,只有一个流浪盲人奏着欢乐的乐曲,坚持世界上肯定有太阳和小鸟。当小鸟终于进入地下城,穷苦的人们都涌上街头欢呼着小鸟小鸟,对他们来说,小鸟是关于美丽新世界即将到来的许诺和证据,和旧中国人对佛陀出世的捏造,cp对共产主义的宣扬异曲同工。
然而真正打败国王的全不是这些穷人,而是本来专门吞吃他们的狮子,受了小鸟的蛊惑之后。向狮子发表极具煽动性的演说的小鸟,其实也像个未上台的极权者——列宁和希特勒不都被封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
家么。更关键的力量是一座巨大的机器人,小鸟从国王手里夺过它,摧毁了整个城堡,发动风扇将国王吹得无影无踪。这个情节无法解释为讽刺,而是导演再次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恐惧与崇拜的混杂心态,在他开始制作这电影的50年代,这也许是典型的,至今也未必过时。
整部电影避免呈现死亡血腥,国王和警察饱受捉弄,浪漫爱受轻视又受怜悯,小鸟疯得滑稽,狮子不会真的吃掉人,幼鸟落入陷阱后总会得救,悲哀的善意是荒诞的中间调底色。但是,那个机器人实在是过于庞大和突兀了,它是一个在社会变革的绝路上崛起的暴力偶像,所有人都在它的扫荡中逃窜,它让革命在破坏大发作中彻底抛弃了“解放”的虚诺。
最后,城堡变成一片废墟,只有机器人在黄昏或黎明中孤独沉思,一只求救的幼鸟牵动它细小的柔情,它放出幼鸟,一拳打碎笼子——一个太直白的结尾,让这部电影最后成了对革命暴力的祭礼。再回想它通篇对好穷人与坏当权者的二元设计,大大减少回味。或者,这只是一个任性的狂想,动画片不必解说革命如何可能、革命后又如何的苦恼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