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弄堂里的孩子电影
扩展阅读
6060新视觉电影 2025-08-21 21:40:46
为了奖金而玩游戏的电影 2025-08-21 21:40:08

弄堂里的孩子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4-19 02:18:33

A. 介绍一下阮玲玉所处的时代背景

阮玲玉所处的时代主要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下面就讲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衣食住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种连衣裙的时装。连衣裙是二十年代有一部分留学生及文艺界、知识界人士,留学回国带进了中国的。三十年代穿着者逐渐多了起来,连衣裙的样式也不断丰富起来,成为上海流行一时的时装。那拉着穿旗袍贵妇人的黄包车在身边穿堂过巷,还有可寻夹杂着「冰糖葫芦」声,现在觉得很有味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夏日的餐饮已经出现了汽水、冰淇淋、酸梅汤,以及摩登的刨冰等。一些与外国人打过交道的老上海,自已在家里也能制造一些饮料。例如,老上海是这样制作汽水的: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盛开水,然后冷却,放一些小苏打,柠檬酸,再加入少许糖精。经济宽裕的家庭。可再添些果子露,风味更佳。放好之后,立即把瓶塞塞紧,汽水就做好了。经济拮据的人们,烧一壶开水,放一点白糖在里面,买几个碎冰块放进去,做成冰茶饮料。

炎炎夏天,冷饮店前竖着可口可乐、荷兰汽水等诱人的广告,使人垂涎三尺。隔着橱窗,可以看见摩登的年青女士唇中含着吸管,气泡沫在高脚玻璃杯中跳跃着,或用小勺慢慢舀着冰淇淋,千种风情万般妩媚,更是一幅活广告。冷饮店一般有电风扇,甚至还有冷气,“白领”的上海人,下班路过冷饮店时,常进去喝一杯刨冰、冰琪淋或汽水,凉意顿生,令人惬意,然后再回家,星期日则约同三五好友来此相聚。因此,饮冰店的生意在夏日总是红红火火,拉门的小姐没有半点休息的机会,穿着白色衣服的服务员像蜜蜂般来回穿梭,忙的不亦乐乎。

也有大排档式的饮冰处,旁边树起一面白旗,一个大大的“冰”字,就算是招牌,简单醒目。几个圆形大木桶,涂着红色的北京或天津产的酸梅汤字样,并标明价目。几张普通的桌子,铺上块白布。颜色各异的杯子,整齐在摆在面盆上。一切非摩登不兴。这些街头饮冰处,也摩登起来了,同样有鲜橘子和刨冰出售,而且杯子里头也斜斜地插着一根吸管。长衫的饮客,短衫的顾客,只要掏几个铜板,便可用廉价而又摩登的方法畅饮一番,这一类街头饮冰处,往往是座上满客,生意丝毫不比冷饮店差。

走街串巷卖酸梅汤等饮料的也随处可见,穿短衫的售主,纽扣并不扣上,边走边吆喝,汗珠一滴一滴地从额头上滴下,自己却舍不得喝一口。劳工、苦力之外,弄堂里的孩子们是常客,奔将过来,团团地围着他的担子,用他们父母挣来的一点钱,享受着那廉价的冷饮,面上浮起愉快的笑容。

孵电影院就不是一般人消受得起了。时髦而有钱的男女,才去一些有冷气的电影院消暑,他们从中午一直坐到黄昏才出来。因为有的电影院买一次门票,可以不受场次限制,呆一整天也没有关系,对谈情说爱的人最合适。看露天电影,也颇为时兴,乘凉与欣赏电影一举二得。上海市内有几处露天电影场所,一般处于公园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一到天黑,遍地都是席地而坐的看客。还有一些年轻的男女反其道而行,到舞厅里消夏。一对对情侣在优美的旋律和昏暗的灯光下,忘情地跳着。旁边的电风扇,不停的旋着,汗还是不断地流下来,可他们并不觉得热。对于他们来说,跳舞似乎比其他消夏方式更为有效。

上海濒海临江,乘一叶小舟,夜晚去浦江消夏,自是浪漫雅致,但黄浦江风大浪急,得担心船翻人亡,于是借摆渡之船兜风乘凉,便宜又实惠。远一点,就到吴淞去。吴淞位于黄埔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面向海洋,文人骚客美其名曰吴淞消夏为“吴淞看海”。从市内去吴淞可乘公交车、小火车。白天,在浩浩荡荡的海边嬉水,晚上,海风从远处刮来,身上衣单,还会感到一丝寒意。川沙高桥海滨的白沙地带,三十年代上海市政府在此开辟了海滨浴场,供市民游泳避暑。海边地势平坦,浴场的沙子,都是用筛子除去了夹杂的小石子,纵目远望,潮涨潮落,水天茫茫,令人心旷神怡,前来游泳的人络绎不绝。

三十年代初,上海市内游泳池主要有四种类型:公共游泳池、团体游泳池、学校游泳池以及私人游泳池。最大的是虹口公共游泳池,常常人满为患。更衣室里衣服乱七八糟,中外男女挤满了一池。会游的人在台上跳下来,不会跳的人身上套着救命圈。一些姑娘不会游泳,但坐在浅水中请人摄取几张曲线美的倩影。游泳累了,走上岸来,卧在草地上,享受着日光浴。等到太阳无精打采地西坠的时候,换好衣服回家,喧嚣一天的游泳池便恢复了宁静。

到了夏天,原先一些高楼内的游戏场,就搬到了楼顶,这些高楼大多是大百货公司。它们地理位置优越,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上海滩尽收眼底。有识之士便在楼顶开辟了露天游戏场,门票便宜,每人四角,场内遍设花卉盆景,游戏多种,还有演出:说书、大鼓、滩簧、戏法、杂技、滑稽、女子新剧等。集观景、看戏、享受空中阵阵凉风于一身的屋顶花园,成为人们新的时尚消暑方式,一经开辟,便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些富商、官员家有马车,充满了西洋情调。车有单马双轮车,有双马四轮车,车身敞开,上面支起漂亮的遮篷,后面两边各有两个高大的钢丝轮子,中间托起长方形的宽大车厢,分前后两车厢,坐于其中,招摇过市,路人注目,富人自觉身价倍增。车夫响鞭一甩,双马奔腾,疾驶如飞,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暑气顿时全消,富人对此乐此不疲,甚至通宵达旦。汽车引进上海后,汽车兜风又成为他们的新一爱好,成为消夏的时尚。汽车兜风一般要在晚上八九点钟,避开人多商杂的地方,专向僻静的地方驶去,一般沿静安寺方向西去,树木渐多,风自天地来,凉气腋下生,好不快活。

但对大多数贫民来说,夏天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在热浪袭人的季节里,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冒着烈日奔波,哪里有闲钱和闲情呢?黄包车夫们拉了最后一趟客人后,回到家里,浑身的汗珠还从毛孔里向外滚出来,一颗颗珍珠似的。搭在肩上的面巾,早就变成了黑色,发出一股剌鼻的汗臭味。妻儿赶忙递上凉水和湿毛巾,车夫接过来擦二下,咕咚咕咚将一大杯水喝下,叫一声“爽”,然后把赖以生存的车辆在路旁停放着,不再延揽顾客,敞开了粗破的布衣,拉一把破旧的竹塌坐下,一边扇一边唱着:“扇呀----扇呀----扇呀,扇来了阵阵凉风,扇去了若干炎热,扇子呀,扇凉了我身上的汗水。扇呀----扇呀----扇呀,只要不怕手酸力疲,自会风生热退,我们努力的扇,这可恨的夏日,也会退避三舍……”

老城厢人多地少,密密麻麻地盖满了棚户房,破破烂烂似要随时倒塌的样子,有的马路两边的房子几乎可以相接,路面崎岖不平,最多只容两人并排而行。没有电灯,更没有电风扇,一只水龙头至少十来户人家使用,碰上大热天,还常常断水,这时候要靠平时准备好的积水了。他们最兴高采烈的时候,就是太阳落山以后,暑气渐渐褐去,终于可以出门乘风凉了。先用一盆洗菜水,洒在自家的门口,然后端出一只小台子,几只小凳子,一家人围坐吃饭,隔壁人家也是如此,热热闹闹。吃完,收拾干净,就在屋外铺一条席子睡觉,等到第二天早上太阳要出来时,才缩回家中。

夏天本是儿童的季节。孩子们赤着脚,光着腿,满身散发着热气,他们喜欢热,而不感到热,暑假的假期最长,将近两个月。家境好的孩子们逛公园乘凉,与父母兄弟进游泳池学游泳,还有冰淇淋吃,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为家庭分担一份忧愁。一些穷孩子背上背了一只筐,不停地跑着叫着:卖冰呀,卖冰呀,他们为生存而奔跑。至于冰淇淋的味道,大概一辈子也没有尝到过。

B. 一部十几年前的国产电影,讲的是爷爷和孙子的故事。孙子从外国来中国看爷爷,刚开始他们有隔阂。

该影片是《上海假期》。

《上海假期》是1991年由许鞍华执导,由黄坤玄、午马、刘嘉玲、王莱、孙鹏等领衔主演的剧情电影。影片展现了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交会时的上海平民生活的面貌。

剧情介绍: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顾老伯(午马饰)自从儿子儿媳去了美国之后,一直一个人过。日常生活单调且节俭,只有在干女儿(刘嘉玲饰)来看他时,才会好心情地多做几个菜。一天,儿子的电话令顾老伯的平静生活波澜大起。

原来因为儿子儿媳要去进修,所以孙子顾明(黄坤玄饰)要来和他住一段时间。然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顾明根本无法理解和适应弄堂里的生活,于是祖孙俩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并激化,顾老伯一味的迁就也无法改变孙子的思想。

终于在一次大吵后,顾明离家出走,然而这次出走却深深地给他上了一课,而随着他归期的渐渐逼近,顾老伯和弄堂里的老邻居们也流露出不舍之情。


(2)弄堂里的孩子电影扩展阅读

《上海假期》演员表:

1,黄坤玄 饰 顾明

2,午马 饰 顾大德

3,刘嘉玲 饰 姚莉

4,王莱 饰 莫老太

5,孙鹏 饰 冬生

《上海假期》获奖记录:

1,1991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提名亚洲最佳影片。

《上海假期》制作信息:

1,出品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台湾金鼎影业有限公司。

2,摄制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台湾金鼎影业有限公司。

3,协助拍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4,发行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台湾金鼎影业有限公司。

C. 《我和我的祖国》看点怎么样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献礼片,剧情朴素又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从时代大潮中选取了七则历史大事件,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用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见证祖国发展70年来7个“中国第一”的历史瞬间。
其中我最喜欢《夺冠》这个故事,它真的太动人了,里面小男孩的演技真的看哭我。它以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可焦点没有放在女排本身,而是别出心裁地放在了两个小孩子身上。
1984年的女排姑娘用“三连冠”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弄堂里的小男孩“冬冬”为了保障其他人观看直播,放弃了看比赛的机会,更放弃了与好朋友“小美”的最后告别一刻。

D. 关于校园暴力的电影

1、《2:37》

影片是由Murali K、Thalluri执导,泰莉莎·帕尔墨、Joel Mackenzie、Frank Sweet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主演讲述的是六个高中同学各人都遇到了烦恼。他们其中一人打算在学校卫生间里自杀。时间随着镜头而回转,摄影机似乎凌乱地纪录下他们在那个乾的每桩事情。

2、《校园规则》

影片是由 Svenska Filminstitutet、Moviola Film och Television AB和Nordisk Film/TV联合制作的剧情动作片。由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执导,安德鲁斯·威尔森、古斯塔·斯卡斯加德和恩里克·朗德斯托姆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因暴力被学校开除后不得已被母亲送到新学校中发生的故事。

3、《更好的世界》

影片是由苏珊娜·比尔执导,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崔娜·迪斯霍尔姆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主演讲述了一个在非洲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父亲,与在校园里的两个孩子如何面对暴力与复仇的故事。影片解剖着两个少年小如雀儿的成长故事,透出人性深处一晃儿黑暗,一晃儿晶莹的碎片。这部影片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4、《放学后的屋顶》

影片是由李皙勋执导,奉太奎、金太贤、朴哲民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倒霉的南宫达接到了学校小霸王江在九的挑站书,在仅有的七个小时内必须想到脱身对策的故事。影片在大家合拍集体照的温馨感与之前的冰冷打斗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5、《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影片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市原隼人、忍成修吾主演犯罪音乐影片。影片讲述了一帮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关乎于校园暴力、援助交际、音乐、友情等。年少的孩子就好象满身是伤,却依旧露着凶光的小兽--挣扎、狰狞。影片在这些情节的描述中不时穿插着黑底白字的网络BBS的对白,象零乱的思绪被抖落,疲惫不堪与害怕是看完电影后的感受。

E. 岁月神偷 200字简介

这是一部温馨有爱的片子 电影以一个孩子的视角 讲述了发生在弄堂里 一个以做鞋为生的家庭里的故事 勤劳肯干的爸爸 积极乐观的妈妈 成绩优异的哥哥 以及调皮可爱的弟弟 电影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平凡浪漫的爱情 青涩而懵懂的青春 以及令人唏嘘的酸涩与别离 让人不禁感叹 时间 果然是最大的小偷

F. 哪部电影里有骂啊哟妈呀啃爹小瘪三小赤佬

《半子上门了》
赤佬,上海方言,粗话。赤佬在上海话中原指鬼的意思(上海话读“ju”),“赤”是赤膊的意思。因为旧时穷人死后,家人买不起棺材,往往是赤身用草席卷了,草草埋了了事。大雨后,暴尸于野也是常见,在野地里走的人遇到这个尸体,就是“赤佬”。不管是鬼,还是尸体,遇见了总是件不吉利的事情。于是就有了“碰着赤佬了”这句沪语的产生。意思是遇到了倒霉、不顺心的人或者事情。

“赤佬”也可以直接作为骂人的粗话。“洋鬼子”叫“外国赤佬”,“日本鬼子”叫“东洋赤佬”等。

“小赤佬”,则是指“乳臭未干,不值计较”人拎包跑腿的人。在电视节目里,黑帮老大后面跟的那帮背大刀的朋友,也叫“小赤佬”。

“小赤佬”可直接做骂人的粗话。以前上海天气热的时候,小孩子赤着膊在弄堂里皮,弄得身上龌里龌龊,大人就要骂了:“小赤佬,特我死转来。”“小赤佬”,有时候则是贬义褒用。弄堂里的姆妈们在聊天时讲“阿拉屋里厢只小赤佬”,就是带有很有喜爱的意味。

由赤佬衍生出去,上海人里讲一些有鬼精灵,又蛮促刻的人,叫“赤佬模子”。小瘪三的意思是:流氓,地痞,无赖,游手好闲的人,不是什么好话.

G. 影视鉴赏方面的问题

摘要 其一、艺术形式创新,视觉效果震撼

H.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7部短片中,你觉得有哪些精彩之处

首先我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就是徐峥导演拍的《夺冠》,他采用的拍摄手法非常的特殊,运用时间的轴线来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共鸣感,尤其是女排夺冠的那一刻,我看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非常的精彩。这部短片或许并不是很出众,但是却令我印象深刻,在小弄堂里的两个小朋友的情义,邻居间的情义以及一起观看女排的场景,瞬间把我们拉回了那个时代当中,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种胜利的喜悦。

其余的《护航》精彩之处在于镜头的转换很棒,故事其实我记不太清了;《相遇》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张译和任素汐两个人对视的眼神,实在是太棒了,没有任何语言的演技最感动人心;至于《白昼流星》,我觉得场景过于庞大,可结局不尽人意,有一个很棒的故事线,却没有拍出想要的效果,不过骑马奔腾的场景还是挺精彩的。

I. 鲁迅后人如今都很出色,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大官,侄孙原来是演员,都是谁

如今祖国的强大以及儿孙后辈的出色,应该是鲁迅最欣慰的事吧。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代表的鲁迅精神也一直被世人铭记,他将会用另一种形式与时代同在。

J. 《岁月神偷》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岁月神偷》是一部温暖细腻的家庭剧,六十年代香港陋巷寻常百姓家徐徐展开的生活幻灯片,做旧的画面质感带来岁月平淡如水的平静体验,是很多电影不具备的。该片可视为香港导演罗启锐寄情童年生活的情书,片中主角家庭成员亦为罗姓。平凡家庭在时代变迁大潮中若有若无的生活细节变化,代表着香港的过去,使得整部电影处处透漏着怀旧情怀。正因如此,《岁月神偷》同样适合大陆观众特别是在异乡打拼的中年人观看,影片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诉求表达同样具备深刻的现实影射作用。对于从未到过香港的我,观看《岁月神偷》过程也会在心底泛起种种怅然若失的潮乎乎。因为岁月才是最大的小偷,总是不经意间偷走了我们的曾经。

很多观众将《岁月神偷》定义为类似《唐山大地震》般情感泛滥的催泪炸弹,我也不得不承认影片将现实生活血淋淋的一面揭示的刹那眼泪夺眶而出的真实,但《岁月神偷》并不是一部单纯依靠贩卖眼泪赚取眼球的廉价伦理片。《岁月神偷》利用尽可能平实的生活化电影语言叙事,其中对情感处理的细致与节制更为令人赞叹。最聪明的设置是以钟绍图饰演的罗进二为第一人称讲述整个故事,瘦弱的身躯承担了情感宣泄的作用,孩童内心纯净无邪的视角流露的情感更加真实而自然。罗进一逝去的片段罗爸爸与罗妈妈悲痛至极点而显得有些麻木无措地站在病床前,没有抚尸恸哭的画面,没有哀伤的音乐;反而是罗进二在黑板前倒数与突然停步的哀嚎准确命中了我的泪点。这种处理方式与《唐山大地震》中徐帆的跪地是不同的。但对于孩童的罗进二来讲,缺少人生阅历的少年懵懂自然宣泄与父母的僵硬麻木的节制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自然而深刻的表达效果。岁月最容易偷走的是我们的亲人,有的自然而平静,就如奶奶与爸爸;有的急促而猛烈,就如哥哥罗进一。对于缺少兄弟姊妹之亲情体验的独生子女而言,《岁月神偷》中兄弟之情也表达得极为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