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战争中的孩子们电影
扩展阅读
万梓良刘德华周润发电影 2025-08-22 04:26:46
日本照顾儿子电影 2025-08-22 04:26:46
高希希新电影 2025-08-22 04:26:05

战争中的孩子们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4-16 12:23:03

A. 寻找一部国产儿童抗战老电影的名字

战争子午线

100%正确,采纳前请注意回答时间

著名导演冯小宁所执导的一部抗日题材作品,该片通过对孩子们直接投入战斗的描绘,深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烘托出悲壮而昂扬的民族精神,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文化永恒主题的深层思索。该片通过领袖与儿童、母亲与孩子的阐述,揭示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并摆脱了以往儿童人物形象在战争片中“革命小英雄”的创作窠臼,令其更易为小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B. 求片名 九几年在电视上看的 讲抗日期间一些孩子在长城

战争子午线,冯小宁导演。

片名:战争子午线

青年电影制片厂 1990年摄制

编导:冯小宁

主要演员:富大龙、沈丹萍、牛萌萌、董扬、

齐冰、黄海波、吴卫东、余文仲、江韵辉

故事梗概: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军突袭了八路军北平军区。古长城上13名从北平奔赴根据地的学生与护送他们的48名八路军被围……一片死尸中爬出一个女战士,她捡起一枝手枪摇晃着去寻找出路。

芦苇中隐藏着一支被冲散的担架队,能走的只有一位老军医和一位刚从文工团来的女孩。乱枪中,九连最后一名战士--垂死的通讯员掏出一份命令:令九连沿长城西进。

晨雾中,出现在"文工团"面前的是一排孩子,这些躲避在老乡家的机关人员的孩子和小战士来寻找部队,未成年的小手握着重重的担架。弹火中,孩子们一个倒下,又一个补上。长城上仅剩6个孩子3付担架,腿受重伤的排长命令孩子们放弃他们,但孩子们不从。路上遇到一群鬼子,她们机智地消灭了鬼子。艰难的岁月仍挡不住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

排长陷入矛盾中,突然"文工团"发现红叶林中遍布全村老乡的尸体。山那边,八路军正在与鬼子交锋。在刨地雷中,小号不幸牺牲。"文工团"掉下悬崖,草儿也死了,排长在牺牲前将"命令"交给护士。残令传到老兵手里,他看了一眼北面即到的根据地,抬起最后一名伤员向西走去,可等待他的却是一片寂静。

地雷炸毁了一辆军车,十岁半和护士被压在路侧,老兵挂着5颗地雷跑向隧道与敌人同归于尽……

50年过去了,当年的护士在长城上凝望远方……

该片获得1991年第11届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冯小宁);1995年第4届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日本电影评论家奖。

C. 十大红色经典儿童电影大全

1、《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影片制作,石挥导演,蔡元元、蔡乐乐、舒服等人出演的一部抗日战争喜剧片。电影关键叙述了龙门村的少年儿童团团长海娃领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道路上所出现的小故事。电影是我国创立后第一部体现我国青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抗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性巨奖的儿童影片。

10、《报童》

《报童》是由钱江改写,钱江和赵元协同导演的影片,王铁成及李若君等参与表演,1979年在我国公映。《报童》的故事情节叙述的是周总理副书记问讯率报刊社工作人员和卖报在街上释放报刊,使皖南事变大白于天下。

D. 二战六岁士兵,8.3评分战争电影,《小战士》究竟讲了些什么

根据数据地记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近1300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被战争而破的家庭更是不计其数,今天推荐的是部高评分的战争电影,6岁的小小人早熟的知道生命的可贵,成为了最小年纪的士兵,这部电影便是《小战士》,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每一位军人,都值得被敬重,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有这些勇士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着。

一顶钢盔,一支钢Q,一床军被,一个行囊,一腔热血,一身戎装,一片忠诚,一路辉煌,一声再见,一生无憾。

E. 红色经典电影儿童篇

电影:《红孩子》
故事片(黑白)。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剧情: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 根据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卫队 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 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及其小伙 伴虎崽、细妹、水生、金根、冬伢子 等,晚上悄悄离家去找红军,被细妹 的外公李公公找回。不久,靖卫团团 长黄静波带着白军焚烧了李家坳,屠 杀了全村的老百姓。为了讨还血债, 替亲人报仇,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少年 游击队。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 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 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 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 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团长黄静波 。严酷的斗争使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 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 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主创:
编剧: 时佑平、乔羽 导演: 苏里 摄影: 李光惠 美术:童景文 作曲: 张棣昌 主 演:陈克然 宁和 王和永 陆贞冀 关敬熙
电影《红孩子》诞生记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了好友、著名剧作家、作曲家乔羽,他说:“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戏,你能为我写一个本子么?”乔羽爽快地答道:“好啊,你想拍什么内容的片子呢?”“最好是反映战争年代红小鬼的故事。”在此之前,苏里曾拍了儿童片《哥哥和妹妹》,这次他想再拍一部关于“红小鬼”的影片。对于苏里的提议,乔羽欣然同意。其实,乔羽和苏里两人都有着浓浓的孩童情结,他俩也都曾是红小鬼,对战争年代的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怀念与热情。 乔羽接受任务后,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将剧本内容定格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北上后中央苏区一群红孩子们身上。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最能反映出那个特殊年代孩子们英勇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挖掘创作素材,乔羽生平第一次渡过长江来到了苏区体验生活,走家串户,听当年“红小鬼”们讲述红军北上后他们那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渐渐地,一个关于当年“红小鬼”的故事在乔羽的笔下诞生了。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后,江西苏区的李家坳的赤卫队在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细妹、冬伢子等一群小伙伴们恳求大人带他们上山未成后,自行在一个山洞里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与盘踞在李家坳的白军和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并在“李公公”领导下.浞人反动武装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被捕的李主席,还打死了追捕他们的敌团长黄静波。在严酷的斗争面前,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剧本写好后.乔羽又为这部影片写了日后广为传唱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苏里看了剧本后很满意,并立即着手小演员的挑选。不久,来自各个学校的小演员们都到剧组来报到了,唯独片中主人公小苏保还没个着落。正当他为此苦恼不已时,多年前在拍摄影片《祖国的花朵》中担任角色的一位小演员陈克然突然闪现在了他眼前。陈克然长得很可爱,十来岁就进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在片中的表演很是出色,何不让他来试试呢?不过,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克然是否能胜任“红孩子”的角色呢?苏里心里没底,他为此专门赶到哈尔滨一探究竟。尽管好多年过去了,小克然也从当年小孩子长成了大孩子,但他身上的那股机灵活泼劲却一点也没变,这使苏里感到很兴奋,并特地请小克然在饭店里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清蒸鳜鱼、红烧猪肉,这在这那个紧缺年代算是颇为奢侈的了。或许是出于谨慎,苏里并没有向小克然说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小克然也以为苏里请客纯粹是出于当年拍片的缘故,直到两个月后,苏里派《红孩子》副导演来接他去剧组,他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小苏保”归队后,为了使小演员们充分领略当年“红孩子们”同白军斗争所表现出的英勇精神,苏里带领大家随摄制组一起走访了井冈山和瑞金等革命根据地,还到过毛主席和朱德会师的茅坪。为了让孩子亲身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他还特地让孩子们穿上当地儿童的服装和鞋子,爬上了赣粤交界的岭背山。尽管这一路行军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却也使他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因此对自己在戏中的角色有了很好的把握。事实证明,苏里“这一手”是很有成效的,经过锻炼的孩子们拍起戏来也很是顺手,拍摄过程显得紧张而又快乐。不过,最令孩子们感到难忘的是在拍戏中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1958年2月14日,尽管当时室外是天寒地冻,但摄影棚里却是秋光一派:棚内的一条羊肠小道,两旁绿树成荫,青草满地,珠露欲滴,虫声唧唧……原来苏里正带孩子们拍摄《红孩子》最后一场戏“黑夜夺枪”。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拍片时,厂里突然派人来通知说:一会儿有重要领导来视察,到时你们复拍一场戏给领导看。由于平时来长影视察的领导人比较多,大家对此也是习以为常了,因而显得很平静。中午十一时左右,摄影棚门忽然大开,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灰大衣的人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和厂长亚马陪同下健步走了进来,“这不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么”!意外的惊喜使整个摄影棚顿时欢腾起来。毛主席边走边挥手向大家致意,厂长亚马在介绍了导演苏里后,指着小演员们对毛主席说:“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儿童团员,请主席看看像不像当年瑞金的红孩子?”毛主席端详着化了妆的孩子们,笑笑说:“像,很像当年苏区的儿童嘛!”又指着扮演白军的演员说:“白军也蛮像嘛。”大家听了禁不住乐了。毛主席随后又微笑着问小演员们:“你们是长春人吗?”大家回答道:“我们是北京的。”毛主席又问:“你们都是哪个剧团的?”孩子们回答说:“我们都是学生。”看着孩子们依偎在毛主席身边这一问一答的动人情景,在场的人们心里感到暖乎乎的。当毛泽东走到一片树林前停下脚步询问扮演细妹的小演员一些问题时,摄影师们纷纷举起了照相机。毛主席见状笑着说:“你们把我也当电影拍了。”他那亲切幽默的话语又引来一片欢快的笑声。毛泽东沿着羊肠小道走进景区,指着用油纸做成的树叶和用麻做成的青草问道:“真的能不能用?”厂长亚马答道:“能用。”毛泽东又问:“那这场戏怎不到实景中去拍?”苏里接话说:“因为季节关系,我们只能在摄影棚中搭景拍摄。”毛泽东幽默地说:“拍电影是允许弄虚作假的嘛。” 毛主席的到来给摄制组以巨大的鼓舞,决心一定将这出戏拍好,苏里也因势利导地教导孩子们把体验生活时学到的东西在影片中表现出来。孩子们也很争气,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角色中。小克然比其它小演员来得晚,一到剧组就要拍戏,但他虚心好学,下苦功读剧本,仔细揣摩剧中人物心理、设计人物动作。苏里对他也是指导有加,耐心给他说戏。好在他已有了几年舞台表演经验,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总算挺过了这一关。由于他在剧中出色表演《红孩子》刚刚拍摄完毕,小克然就被调到了长影,并先后在《画中人》、《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孔雀胆》、《红旗谱》中饰演了多个角色。 经过摄制组的努力,1958年,电影《红孩子》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影片上映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影片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也随之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主题歌资料与介绍
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在革命战争年代激励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具有奥地利梯罗耳族民歌的风格,词作者佚名。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再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少年儿童与白匪作斗争的光荣岁月,《共产儿童团歌》作为影片主题歌传遍了中国大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来源于这首歌。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限好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我们向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美丽的世界,在远处召唤。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F. 求一部国外的二战背景下的儿童题材电影

希望与荣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国家/地区:英国/美国类型:战争/剧情片长:113min分级:USA:PG-13对白语言:英语发行公司:ColumbiaPicturesInstries监制:约翰.保曼JohnBoorman导演:约翰.保曼JohnBoorman主演:塞巴斯汀.赖斯-爱德华兹SebastianRice-EdwardsGeraldineMuir萨拉.迈尔斯SarahMiles(I)大卫.海曼DavidHaymanSammiDavis(I)德里克.奥康纳DerrickO'ConnorSusanWooldridge(I)让-马克.巴尔Jean-MarcBarr伊恩.班嫩IanBannenAnnieLeon相关分类:喜剧剧情战争片长:113分钟地区:英国语言:英语色彩:彩色年份:1987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Director:约翰·保曼JohnBoorman编剧Writer:约翰·保曼JohnBoorman....(writtenby)演员Actor:塞巴斯蒂安·赖斯-爱德华SebastianRice-Edwards....BillRowan(asSebastianRiceEdwards)杰拉蒂尼·穆伊GeraldineMuir....SueRowan莎拉·米尔斯SarahMiles....GraceRowan赛米·戴维斯SammiDavis....DawnRowan让-马克·巴尔Jean-MarcBarr....Cpl.BruceCarreyDavidHayman....CliveRowanDerrickO'Connor....MacSusanWooldridge....MollyIanBannen....GrandfatherGeorgeAnnieLeon....Grandma

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战争,很多事情都会显得不一样,例如敌机对伦敦空袭,竟会让小孩子们热烈欢呼,因为这样他们就白白赚到了假期不用上课。本片是英国导演约翰.保曼的童年回忆,主人翁是九岁男孩,因父亲到前线打仗,他得以享受到野孩子般的自由生活,跟情窦初开的姐姐之间也有了十分妙趣的互动关系。全片虽无有鲜明的故事情节,但透过丰富的趣味性细节描写,却是以让观众感受到二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伦敦的战地气氛,兼具幽默喜趣与细腻人情,是教人惊喜的战争文艺片。

[编辑本段]精彩评论

Theepicstoryofaworldatwar.Andaboyatplay.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这部影片描绘了二战期间伦敦一个小男孩眼中的战争记忆。对于孩子们来说,夜里的炮火如同节日的焰火,空袭让他们不用上课,各种非日常的景象给了他们种种幻想,战争给了他们新奇、自由和神秘。而对于成人来说,战争使得被日常生活所规则的人获得了建立新生活的希望,母亲同意姐姐的恋情,自己也试图寻找失去的爱情。以比尔的视角和这样的非常态的生活,导演约翰·布尔曼隐喻了生活中的虚伪性。各种各样的谎言都在这个奇异而又普通的生活中存在着。而孩子则在成人世界的谎言中学习、成长。这部影片与当时反映二战的电影最大不同还在于对美国作为拯救者的形象的缺失。

G. 反映战争中的儿童的片子

《太阳帝国》不错;
另外在推荐一部《红樱桃》,据说是剧中的小女孩的原型是彭德怀的女儿,不过不是英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俄语。
我看你是要在上课或是什么场合播放吧?
试试这个:《辛德勒的名单》,里面也有关于小孩的描述,特别有深度。

H. 一部电影讲的二战时期训练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参军打仗,有一个镜头有两个小孩抬着火箭筒

你好,片名叫:《乔乔的异想世界》。

对应的镜头在下面。

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喜剧战争片,由塔伊加·维迪提执导,罗曼·格里芬·戴维斯、斯嘉丽·约翰逊、塔伊加·维迪提、托马辛·麦肯齐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10月18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7月31日在中国内地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1]。

该片故事设定在二战时期,讲述了男孩乔乔和母亲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而母亲却秘密帮助无辜的犹太女孩,因此,也改变了乔乔观念的故事。

  • 中文名

  • 乔乔的异想世界

  • 外文名

  • Jojo Rabbit

  • 其他译名

  • 兔嘲男孩(台湾)、乔乔兔、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阳光兔仔兵(香港)

  • 类型

  • 剧情、喜剧、战争

  • 制片地区

  • 德国、美国

  • 导演

  • 塔伊加·维迪提

  • 编剧

  • 塔伊加·维迪提

  • 制片人

  • Carthew Neal

  • 主演

  • 罗曼·格里芬·戴维斯、斯嘉丽·约翰逊、塔伊加·维迪提、托马辛·麦肯齐

  • 片长

  • 108 分钟

  • 上映时间

  • 2019年10月18日(美国)

  • 对白语言

  • 英语

  • 色彩

  • 彩色

I. 适合中小学生看的儿童抗日战争电影

1、《小兵张嘎》。

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题材影片,这部影片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片的构图精致、简炼,尽量防止和隐蔽一些繁琐的线条,力求人物和主要线条的突出。

2、《闪闪的红星》。

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3、《鸡毛信》。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

4、《二小放牛郎》。

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安徽电影制片厂共同出品的一部抗战电影,张驰执导,丁俨、沈丹萍、李加西等主演。该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放牛娃王二小与敌人斗智斗勇并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

5、《狼牙山五壮士》。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老百姓和主力部队转移,与数十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者激战一天,最后全体纵身跳下悬崖的故事。


J. 求片名国产,解放战争时期..一部电影

就是 “再见,我的1948”
1948年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在一所国民党枪械修理厂下属的职工子弟小学里发生的故事。一群纯洁的孩子们,凭着生命中对新的生活制度的喝望和向往,由最初单纯的喜爱枪械、冲动地偷枪,到为年轻的进步女教师唐巩所启发带领,慢慢走上革命道路。
一楼这么懒 怎么得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