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剧 《梁祝》选段(楼台会)
我来尝试一下,虽然本人越剧音乐知识有限哦。写得挺费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记得草桥两结拜》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华彩乐章《楼台会》里最精彩、最动人的唱段之一。由饰演祝英台的旦角演员演唱,常见版本有傅(全香)派、戚(雅仙)派、袁(雪芬)派。
《梁祝》传说历史悠久,经历代演变成为江南水乡妇孺皆知的爱情绝唱,在清代就产生了好几种成文的剧作版本。越剧是在浙江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的基础上初步发展形成的江南剧种,其具体诞生时间有据可考,为1906年;1919年最终进入上海,因此又称“发源于嵊州,发祥于上海”,在百余年的年轻生命里迅速成长壮大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梁祝》在越剧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演唱、整理,产生多种不同视角、不同背景的版本。早期(30年代)演唱版本未经文人润色,唱词有不少粗俗暧昧的内容;40年代,以袁雪芬、尹桂芳为代表的“越剧十姐妹”发起越剧改革运动,在唱腔、剧本、表演、舞美多方面大胆创新,奠定了今日越剧表演特色的基础。对《梁祝》这出骨子老戏,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和加工打磨,产生了《梁祝哀史》这部重要作品。建国后的越剧电影《梁祝》(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就是在此基础上拍摄的。
《梁祝》作为每一个越剧演员都应会演的看家戏,产生了不同流派的版本,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唱腔上。《梁祝》故事相比大家已很熟悉,《楼台会》是全部故事的高潮,是主人公第一次以男女之间的身份进行交流,是长期感情压抑之后的爆发,也是整体悲剧气氛最浓重、最能感染人的部分,这一折中的每段唱腔都被认为经典,久唱不衰,催人泪下。
以最常搬演的傅派为例,这段旋律以“尺调慢板”为主体,“啊梁兄啊”后用快中板,在“亲难退”三字用慢板。唱词内容是祝英台在亲口告诉山伯“已将小妹许配马家”之后,万念俱灰,情不自禁地回忆自己与梁山伯相识相知的过程,接近把全部情节复述一遍,包括草桥结拜、耳环风波、十八相送、自托终身,旋律舒展柔缓,委婉顺畅,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旋律平稳,这也是“尺调”的特色。曲调有很强的叙事性,育变化于整饬之中。如“可记得”后4句,收放自如,由稍快渐放慢,是英台对“十八相送”路上趣事的回忆,有活泼的成分,但也只能反衬出现在的被迫分手的悲惨。不仅剧中人,观众也开始回忆舞台上的剧情,两人相知的过程是非常快乐天真的,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鲜明对比,达到了将悲剧气氛不断烘托渲染,于观众而言撕心裂肺的效果。“我也曾”后4句,英台沉浸在曾经拥有的对幸福的强烈希望和憧憬之中,“许九妹”三字重点在“九”字上,一个小腔表现她清醒了过来,重新回复到现实中,又将气氛拉回悲愤。
下面两句是真正的抒情,“我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想不到美满姻缘两拆开”,字字顿挫入耳,每一字都敲打心房,绵里藏钢,最后“两拆开”三字已接近哭腔,表现悲愤痛苦之情。伴奏檀板急进,下面是快中板六句,相比刚才的缠绵变得决绝斩截,将自己与梁兄必须分手的原因归结于父命,最后“爹爹之命不能违”两句,声腔急转直下,情绪已到绝望之极,最后三个字的慢板,堪称肝肠寸断。
本段的伴奏也是非常恰当的,胡琴和檀板紧密配合,将如泣如诉的悲愤渲染得千回百转,断人肝肠,疾进的板声敲打着观众的心房,情感冲击心灵。
傅派以质朴清新、深情缱绻为特色,袁派唱腔以繁复小腔、华丽柔美为特色,而戚派以韵味浓厚、醇正素净为长。其他流派、演员演出的《梁祝》,也是各具特色。
这段介绍理论性不是太强,主要从感受来谈,献丑了!
❷ 茅威涛的三部越剧电影
由越剧名家茅威涛挂帅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日前从杭州赶到北京,以新版《梁祝》一剧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茅威涛一口气透露了剧团的三个最新动向:作为首个赴台慰问演出的内地艺术团体,她们以新版《梁祝》一剧为台湾“八八”水灾募得3000余万新台币的善款;拍摄了近8个月的三部越剧电影《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和《梁祝》近日杀青;位于西湖边以演越剧为主的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即将启用。此番晋京演出与茅威涛演对手戏出演祝英台一角的是剧团的80后新秀章益清。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在舞台上饰演这一角色,但在今年2月开机的越剧电影《梁祝》中,她就已经在片中小试身手了。预计年内,《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和《梁祝》这三部由茅威涛领衔的越剧电影将正式上映,这次尝试也堪称茅威涛率领的“小百花”以及越剧的一次华丽转身。据悉,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也即将启用,这标志着她们拥有了自己的驻场演出场所。据茅威涛介绍,“艺术中心将在演越剧的同时,兼顾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形成‘小百花’文化产业链”。
❸ 哪里能购买或下载有关梁祝的老电影
《梁祝》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TV版1080P)
链接: https://pan..com/s/1wGpkzz7Iml6gzSLECUy0LA
此资源在网络网盘TV版独享1080P,电视应用市场下载网络网盘TV版即可
导演: 徐克
编剧: 许莎朗、徐克
主演: 吴奇隆、杨采妮、徐锦江、吴家丽、刘洵、孙兴、何润东、侯炳莹、刘瑞琪
类型: 剧情、爱情、奇幻、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8-13(中国香港)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梁山伯与祝英台、The Lovers
公元337年的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三品官家祝氏为了巩固朝中地位攀附权贵,将独生女儿祝英台(杨采妮)许配马氏太守,因为担心无心向学的女儿失礼于人,遂叫她女扮男装来到书院好好进补,因书院均是男儿,祝氏夫人(吴家丽)拜托院长夫人对爱女特别关照。
在书院,祝英台结识出身贫寒但苦心向学的梁山伯,因情义相投,两人相交甚笃,日日相对中,祝英台的女儿身被梁山伯识破,两人相爱。自此梁山伯更加发奋读书,期望取得功名后将祝英台迎娶进门,然而门第的隔膜终难消除。
❹ 梁祝高清完整版电影
梁祝艷譚01.rmvb
❺ 求越剧电影完整版《梁祝》《五女拜寿》《追鱼》的视频资源或者下载链接。
超多锡剧、越剧、京剧、豫剧、昆曲、黄梅戏经典曲目全集、选段MP3、rm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 。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找里面的越剧名段压缩包,共计有2G。其他的因为115网盘管制,暂时不能下载
其他的我换QQ邮箱再发一些全剧mp3
由于115网盘的管制,需要你接受我的邀请注册网盘,并加我为网盘好友,才能传给你。我在115网盘叫:拉尔修,或者叫第欧根尼,都是我的网盘。
我加了你,你验证后给我说下,我就可以给你分享权了。整出的 打包的全剧mp3近近10G
现在115管得很厉害。再过一个礼拜,我就可以给你发视频。现在去弄,太费事
❻ 越剧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几种版本谢谢了!!!
第一版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第二版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以上是越剧电影的两个版本,听说现在正拍新的版本!还有许多不同的电影版。
台湾此版剧本拍摄了由凌波等主演的黄梅调电影,也十分经典。
电影版:吴奇隆、杨采妮版; 电影版;梁山伯是濮存昕,祝英台是胡慧中;
电视剧版:罗志祥、梁小冰版 电视剧版;何润东和董洁
❼ 梁祝的所有版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润东 饰 梁山伯 董 洁 饰 祝英台
《少年梁祝》 罗志祥 梁晓冰
《梁祝》 吴奇隆 杨采妮
❽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共有哪些版本(要全)
电影版本有:1963年李翰祥的黄梅调戏曲片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凌波和乐蒂主演;1964年尤敏、严俊主演版本;2004年动画片版本,刘若英和萧亚轩配音;大陆1994年版本电影,濮存昕和胡慧中主演;还有一个越剧电影版是范瑞娟和傅全香主演的;香港方面还有另外就是吴奇隆和杨采妮主演的徐克版本;电视版本有:TVB1974年民间传奇《梁祝》,刘松仁和李琳琳主演;台湾2000年版《少年梁祝》罗志祥和梁小冰;最新的版本就是何润东和董洁主演的;不过电影版本方面,在40-50年代也有过,没看过,演员也不熟悉,所以就不写了。
❾ 为什么越剧电影《梁祝》色彩那么好
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纪录。当然,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用于招待各国记者,国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
1952年下半年,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举行,指定袁雪芬、范瑞娟进京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上级明确地通知:毛主席指示,马上要开拍彩色电影。
1952年年底,《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拍摄。
当时一部黑白电影投资近20万元,彩色电影要翻倍。尽管财政紧张,但还是投入了拍摄。
当时苏联专家明确地说:“你们要拍彩色电影,再过3个五年计划再说,现在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因为灯光、药水等方面都不成熟,她们一面在电影厂拍摄,一面看着工作人员拿着小瓶子药水做实验。她们也不适应当时的拍摄,一个镜头拍十几次,演的情绪都没有了。但即使这样的拍摄方式,还是因为手工印刷、灯光不稳定、色彩不定而流产。最后,能不能拍成彩色片的问题被提出,而且集中在两盏从苏联进口的阿克炭精灯上,彩色电影必须光源充足,这两只灯一闪一闪,总在眨眼,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电影厂决定改拍黑白片。于是,彩色布景和服装必须重新设计,大家在拆布景的时候,电工突然发现:掉头安装的阿克炭精灯可以正常工作了——“原因就是装倒了这么简单。”袁雪芬找到了当时的宣传部长夏衍,请他到摄影棚看看,从摄影机镜头里看到的彩色画面很明丽,于是,召开现场办公会,再次决定拍摄彩色影片。最需要的时候,连上海市防空用的探照灯都借到了摄影棚,白天在这里支持拍电影,晚上送回去进行防空照明,时值1953年,国丨民党轰炸还在持续。“1953年夏天非常热,很多天都是38摄氏度。那么多灯照着,我们每天演10几个小时,演完后,脸都肿一圈。”袁雪芬说。范瑞娟的眼睛受不了灯光刺激,肿成葡萄那么大。
11个月的辛苦过去,影片竣工。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前来审查样片,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不是有人说我们没条件拍摄彩色片吗?现在拍出来了,不是很值得总结吗?”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负载的政治意义还不止于这么点。当时普遍的国际舆论对新中国抱有敌意,在文化方面,认为共丨产党中国压制文化发展,只会搞一些军事题材的宣传品。这也许才是中丨央领导决定投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另一原因:我们国家也有经典的爱情片,也极端重视文化发展。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200多名记者被这样陌生而优美的文化刺激着,当时主要的国际舆论转了风头:“谁说共丨产党不要文化?新中国建国不久,就拍出了这样美丽的爱情彩色片。”(来源: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据《山西科技报》 网源:网易、新民网)
加点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