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外小楼夜听雨MV是哪部韩剧
明明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抒怀。现在又变成韩国的了?什么都是韩国的。
⑵ 山外是海的剧情梗概
电影故事从风景秀丽的九闽村里开始演绎,兄弟刘金山、刘金海眼见妹妹手握铅笔头锇死在母亲怀里,刘金海头也不回的走出大山,勇闯上海,生意越做越大。许多老乡前去投奔,大哥刘金山也去与弟弟共同创业。在刘金山的筹划下,成立“熊山木业”联盟占领上海绝大部分市场,而刘金海急于做大,受骗被抓,在老乡们主动拿出全部家当帮助下度过难关,也因此赚到第一桶金,迅速建成上海第一家专业建材市场,同时建起“九闽新村”让飘泊的老乡在上海有个家,却因扩张太快落入外来资本的“陷阱”,在刘金山与北京、广州、昆明、天津、厦门、昆明等政和商会老乡们再次联合下,度过难关,撑起属于“政和”的一片天。经历大起大落的刘金海,终于带着妹妹曾经手握的铅笔,回乡创办“教育基金会”支持教育事业。
人物角色:
鲍国安饰演“村支书” 《山外是海》最亮点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枭雄曹操的鲍国安将出演洞宫村支书老沈,是《山外是海》最亮点。 鲍国安自幼酷爱表演艺术,13岁开始正式拍戏,在多个影视中饰演主人公,无论他塑造的慈父、省委书记,还是明代大臣洪承畴,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作品:《三国演义》、《鸦片战争》、《武则天》等。在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赵氏孤儿》中,饰演赵氏孤儿爷爷赵盾。鲍国安塑造的一代枭雄曹操(电视剧《三国演义》)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在饰演《三国演义》曹操角色时,他不拘泥干书中的“曹操”,而是把自己理解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相结合,塑造出了一个爱笑、心机诡异的政治家,赢得了观众的称赞。 鲍国安在《山外是海》中扮演成一个40多岁的村支部书记形象,他稳重保守,为人公道,在老乡中颇有威信和号召力。鲍国安说,年龄意味着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做演员这一行的,要切忌“老滑头”,一“滑”,在艺术上就没有迸发力了。他力争使自己保持对很多事物的热爱、童心、爱心。这一次的老沈角色,让有生活积淀和准备的鲍国安,将会在这个人物的创作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丹萍拜师学《四平戏》 李左青/摄
林丹萍饰演“阿雯” 杨源拜师学“四平戏” 政和出生的知名演员林丹萍,出演我县第一部电影《山外是海》,结缘春节回家过年。 春节回家过年的林丹萍得知我县正筹拍电影《山外四海》,很热心的了解筹拍进展,县领导盛情邀请她,能否在片中饰演一个角色,林丹萍欣然答应。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又有地域优势,再加上几年来不断成熟的演视经验,她扮演一个年轻、泼辣、能干、风趣、幽默、有主见、与所爱的人不离不弃、共患难的一个形象,很有看点。 3月27日,林丹萍专程到杨源拜师,学起了四平戏。再过三天,《山外是海》就要在我县的林屯小学开拍了。林丹萍在开拍中就有一场戏,她提前6天从北京赶到政和,就是为了到杨源学四平戏,因为在饰演阿雯的角色中,阿雯有一段四平戏的故事。 小汽车在去杨源的路上行驶,穿过14个隧道组成的25公里隧道群,政和到杨源半个小时就到了。林丹萍感叹说,“我小学、初中都在政和读书,知道政和到杨源挺远的路也很差,一直都没去过,没想到现在高速路通了,这么快就到了。” 四平戏剧团团长张孝友已经在剧团等候,张孝友是四平戏里的老旦,这次林丹萍就是来跟他学艺的。林丹萍选了《林芳》戏中小旦的片段来学,先是学唱腔、唱词,接着学走台,真不愧是戏剧学院毕业的演员,不到一天时间就基本学得像模像样了。林丹萍说,“四平戏的唱腔很好听,我很喜欢,所以学得也就快。” 林丹萍演过的主要影视作品有:《深宫谍影》、《全城热恋》、《家事如天》 、《刘三姐》、《魔幻手机2》、《沉默的荣誉》、《欢喜冤家》、《鱼肠剑》、《傅继泽锄奸》、《骇客》。这次能在家乡演反映家乡的电影,她感到很高兴,也希望自己能把“阿雯”这个角色演好。
饰演“米雪”的银雪
银雪摇身变“米雪” 银雪,重庆人,英文名Crystal,身高170cm,处女座,A型血,善长表演、舞蹈,先后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校、中央戏剧学院,国家三级舞蹈演员。曾获第57届世界小姐北京赛区季军、第57届世界小姐最佳审美奖、第三届乐视盛典最具期待新人奖。 她在电影《山外是海》中扮演的米雪,是一个长相清纯漂亮,独自闯荡上海,怀有“明星梦”,虽是马成功的女朋友,却喜欢金海的淳朴、善良、有本事,压抑着情感,只想默默帮助金海,不想却招来马成功对她和金海的嫉恨,为了帮助金海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最后远走他乡。
饰演“金海”的苗克
野性苗克饰“刘金海” 苗克,男,1974年4月出生,身高176cm,白羊星座,O型血,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专业。 作为大陆演员的苗克曾与王志文、李立群分别合作过《国家干部》、《温州一家人》。他扮演的刘金海,有股闯荡江湖的草莽豪气,有种“不服输”的野性,因不忍贫穷,渴望改变自己和乡亲们命运,独自到上海闯荡致富,回馈乡梓,代表了熊山“闯”的精神动力。
饰演“金山”的蒋宇扬
演员音乐人演“刘金山” 蒋宇扬,男,演员、音乐人,在哈尔滨话剧院工作。 在《山外是海》中,蒋宇扬将扮演喜欢读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自学成才,看上去像个书呆子,其实内心很聪明,很有大局观,为人正直,看不惯歪门邪道,乡情观念很重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代表了熊山“和”的精神灵魂。
⑶ 找一个韩国鬼片,内容是一个女人把一个小孩子砍断双腿放进坛子里,然后小孩子杀了这女人全家的那个电影
山外人精品影院免费看高清,更新快地址:http://www.tmtuang.com/
⑷ 佛教电视剧有哪些
描写正规佛教的电视剧现在多是高僧的传记,目前比较优秀的有《鉴真东渡》16集,有描写近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的《百年虚云》,描写律宗大德弘一大师的电影《一轮明月》和电视连续剧《弘一大师》,比较真实的刻画了佛门的生活。比较早期拍的《济公》、《观音传奇》《再世情缘》也都不错。
其他一些戏说类的多数有夸张甚至歪曲之处,对佛法并不真正了解,则难免谤法谤僧之嫌,正信的学佛人最好远离。
此外,前几年有一部东北大鼓书《六祖惠能》在佛教界反响也不错。
佛门做的比较多的则是动画片,日本、台湾、马来西亚都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佛教故事动画片,是根据佛经编写的,非常好看。可以在网络搜一下。
电视剧《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拍的也不错,是佛法的辅助,都很值得一看。
最近,佛陀教育网路学院推出了电视剧《济公游记》,它沿袭了《济公》的诙谐轻松,并融入更深入的佛法哲理,使人在轻松的娱乐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可谓一部雅俗共赏、对佛法有无信仰皆可得益的电视剧。
土豆网豆单: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8662595.html
净空法师报恩讲堂: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2258
⑸ 韩国电影奇怪的她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q3NSrT6yULIYO5Q30ZDSgg
《奇怪的她》翻拍自同名韩国电影,是一部融合了音乐元素的奇幻喜剧。此次多部未华子将与倍赏美津子共同演出同一个角色。该片由曾执导《谢罪之王》《舞妓Haaaan》的水田伸生担任导演,于2016年4月1日在日本上映。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⑹ 山外怎么样
要去山外,方可残花。韩国大概是最中国的地方,有着最中国的佛教,大菩萨总用眉间生死冲击有缘人色空的一线转圜,即使尚未了达,也在心里立下了根基。不必是最好的导演,只要带着这份虔敬的心,就能有最好的电影。这就是最好的电影,这就是最亲近的佛教。
⑺ 韩国好看的微电影,有俩姐妹,一个是盲人,后来失忆了,被坏人利用,与姐妹自相残杀
Tara Sexy Love 剧情版 mv
⑻ 山外是海怎么样
鲍国安饰演“村支书” 《山外是海》最亮点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枭雄曹操的鲍国安将出演洞宫村支书老沈,是《山外是海》最亮点。 鲍国安自幼酷爱表演艺术,13岁开始正式拍戏,在多个影视中饰演主人公,无论他塑造的慈父、省委书记,还是明代大臣洪承畴,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作品:《三国演义》、《鸦片战争》、《武则天》等。在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赵氏孤儿》中,饰演赵氏孤儿爷爷赵盾。鲍国安塑造的一代枭雄曹操(电视剧《三国演义》)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在饰演《三国演义》曹操角色时,他不拘泥干书中的“曹操”,而是把自己理解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相结合,塑造出了一个爱笑、心机诡异的政治家,赢得了观众的称赞。 鲍国安在《山外是海》中扮演成一个40多岁的村支部书记形象,他稳重保守,为人公道,在老乡中颇有威信和号召力。鲍国安说,年龄意味着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做演员这一行的,要切忌“老滑头”,一“滑”,在艺术上就没有迸发力了。他力争使自己保持对很多事物的热爱、童心、爱心。这一次的老沈角色,让有生活积淀和准备的鲍国安,将会在这个人物的创作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丹萍拜师学《四平戏》 李左青/摄 林丹萍饰演“阿雯” 杨源拜师学“四平戏” 政和出生的知名演员林丹萍,出演我县第一部电影《山外是海》,结缘春节回家过年。 春节回家过年的林丹萍得知我县正筹拍电影《山外四海》,很热心的了解筹拍进展,县领导盛情邀请她,能否在片中饰演一个角色,林丹萍欣然答应。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又有地域优势,再加上几年来不断成熟的演视经验,她扮演一个年轻、泼辣、能干、风趣、幽默、有主见、与所爱的人不离不弃、共患难的一个形象,很有看点。 3月27日,林丹萍专程到杨源拜师,学起了四平戏。再过三天,《山外是海》就要在我县的林屯小学开拍了。林丹萍在开拍中就有一场戏,她提前6天从北京赶到政和,就是为了到杨源学四平戏,因为在饰演阿雯的角色中,阿雯有一段四平戏的故事。 小汽车在去杨源的路上行驶,穿过14个隧道组成的25公里隧道群,政和到杨源半个小时就到了。林丹萍感叹说,“我小学、初中都在政和读书,知道政和到杨源挺远的路也很差,一直都没去过,没想到现在高速路通了,这么快就到了。” 四平戏剧团团长张孝友已经在剧团等候,张孝友是四平戏里的老旦,这次林丹萍就是来跟他学艺的。林丹萍选了《林芳》戏中小旦的片段来学,先是学唱腔、唱词,接着学走台,真不愧是戏剧学院毕业的演员,不到一天时间就基本学得像模像样了。林丹萍说,“四平戏的唱腔很好听,我很喜欢,所以学得也就快。” 林丹萍演过的主要影视作品有:《深宫谍影》、《全城热恋》、《家事如天》 、《刘三姐》、《魔幻手机2》、《沉默的荣誉》、《欢喜冤家》、《鱼肠剑》、《傅继泽锄奸》、《骇客》。这次能在家乡演反映家乡的电影,她感到很高兴,也希望自己能把“阿雯”这个角色演好。 饰演“米雪”的银雪 银雪摇身变“米雪” 银雪,重庆人,英文名Crystal,身高170cm,处女座,A型血,善长表演、舞蹈,先后毕业于四川省舞蹈学校、中央戏剧学院,国家三级舞蹈演员。曾获第57届世界小姐北京赛区季军、第57届世界小姐最佳审美奖、第三届乐视盛典最具期待新人奖。 她在电影《山外是海》中扮演的米雪,是一个长相清纯漂亮,独自闯荡上海,怀有“明星梦”,虽是马成功的女朋友,却喜欢金海的淳朴、善良、有本事,压抑着情感,只想默默帮助金海,不想却招来马成功对她和金海的嫉恨,为了帮助金海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最后远走他乡。 饰演“金海”的苗克 野性苗克饰“刘金海” 苗克,男,1974年4月出生,身高176cm,白羊星座,O型血,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专业。 作为大陆演员的苗克曾与王志文、李立群分别合作过《国家干部》、《温州一家人》。他扮演的刘金海,有股闯荡江湖的草莽豪气,有种“不服输”的野性,因不忍贫穷,渴望改变自己和乡亲们命运,独自到上海闯荡致富,回馈乡梓,代表了熊山“闯”的精神动力。 饰演“金山”的蒋宇扬 演员音乐人演“刘金山” 蒋宇扬,男,演员、音乐人,在哈尔滨话剧院工作。 在《山外是海》中,蒋宇扬将扮演喜欢读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自学成才,看上去像个书呆子,其实内心很聪明,很有大局观,为人正直,看不惯歪门邪道,乡情观念很重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代表了熊山“和”的精神灵魂。
⑼ 有一个韩国电影讲老师和学生是夫妻的
山外人精品影院搜一下咯
⑽ 韩版花样男子15里的客串
姓名:丁海明
生日:1987/08/07
身高:183CM
体重:64KG
国籍:中国 CHINA.P.R. (黑龙江齐齐哈尔)
公司:韩国DSP
学历:韩国中央大学 戏剧表演系
梦想:当一名艺人
专长:表演
喜欢的食品:牛肉干,烤肉
喜欢的水果:芒果
不喜欢:很假的人
最尊敬的人:我们公司的社长
是名牌的都喜欢:比如CK LIVE’S。。。。
喜欢的颜色:白
喜欢的饰品:耳钉 戒指
会做的食物:我会做可乐鸡 是自学的
多久给家里打次电话:没事就给家里打电话 最少2、3天打一次
不容易怎么样:不容易生气
很容易怎么样:很容易生病
多少时间给海星留一次言:我有时间上网就去看留言
我最喜欢的动物: 狗
最晚吃东西的时间 :最晚凌晨3点多都有吃过东西
与人交往会最先注意他的哪里: 人品
最喜欢什么样的歌迷:只要他们喜欢我 我都喜欢(呵呵 我们都喜欢你^_^)
最想对歌迷们说的话:谢谢大家
电视剧:韩剧《花样男子》(客串)
[编辑本段]1、相关资料
题目:韩国DSP经纪公司中国籍练习生丁海明即将出道
韩国DSPENTERTAINMENT续CLICK-B,FIN.K.L,SS501之后即将推出一组由日韩混血儿一名,韩国人4名,以及一名中国成员组成的男子6人亚洲组合。其中唯一的一名中国成员叫丁海明,来自中国黑龙江哈尔滨,是韩国中央大学戏剧表演系2年级的学生。丁海明是在2006年初进入了DSP ENTERTAINMENT成为了这个公司唯一一个外国国籍的练习生。
前不久韩国的娱乐杂志《BYEOL MAGAINE》上刊登并公开了这支神秘组合的面纱:丁海明,PARK JUNG JIN,LIM HAN BYUL,SUNG IN GYU,BYON JANG MOON,和AZUMA TOMOKI日韩混血成员。
杂志中记者采访丁海明的文章中写道:中国成员海明在2年前为了学习演技所以来到了韩国进入了中央大学电影演艺专业进行学习。那时候韩语还不是怎么会说,认识的朋友也不多的情况下有多么的孤独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但是突然有一天,机会来到了海明的身边,“一开始只是因为学习来到了韩国,但是有一个机会参加了DSP公司的面试,而且面试也非常顺利地就通过了,真得非常的高兴。原来我是希望自己走演技路线的,一开始也是对音乐一无所知的进入了公司,和成员们一起练习,渐渐地让我喜欢上了音乐。所以一直非常的努力练习唱歌,经常都是通宵一个人练习到天亮!”
记者问到他一个人在韩国生活,感到累的话,或者是如果想父母的话怎么办?海明回答说:“特别是父母也不在身边,自己感觉很辛苦的话就会去山上一个人哭,以前住的地方后面有山上面有个小亭子,因为怕父母担心,感到累的时候我就会一个人去那个亭子哭出来,哭过以后提起精神,继续努力!
记者还问道: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说道:“喜欢的音乐类型很多,这其中最喜欢的应该是抒情歌曲,最喜欢韩国歌手李基璨的歌曲。我小时候也学习过钢琴,现在虽然弹得不好但是会弹一点点。”
采访记者发现海明的韩文水平非常不错,就问他学好韩语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他很喜欢交朋友,但是除了成员以外没有几个韩国朋友,也没有时间交朋友,希望今后能够交到更多的韩国朋友。在采访别的成员时候,他们都说海明是一个非常善良热心的朋友。
最后海明对记者说道:这段时间我和成员们真得非常努力的每天练习,希望出道以后大家可以肯定我们的努力成果。今后如果成功有机会的话,希望自己可以找回自己的专攻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另外我也很希望做主持人,总之,我希望今后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编辑本段]二、广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经理
关键字:食物生产,中国,广东,广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经理
广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经理丁海明
[编辑本段]三、新河中学老师风丁海明
丁海明,男;籍贯:江西吉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务职称:中教一级;高二英语备课组组长;社团任职情况:江西吉安《庐陵诗词》学会会员;浙江台州市心理协会会员;温岭市新河中学教学研究会成员;《学英语》报特约通讯员。
[编辑本段]1、主要荣誉
1997年度新河镇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9-2000年度温岭市优秀班主任;
多年校先进。.
[编辑本段]主持课题情况
1、 2002年1月—2003年12月,参与主持台州市重点研究课题《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并如期结题;
2、2005年申报主持英语学科研究课题《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多元阅读模式的建构及其评价》,并顺利被温岭市教科所立项;
3、2006年开始关注校本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实践。
[编辑本段]论文获奖情况
1、1998.6 《英语新教材与素质教育》获温岭市一等奖;
2、1998.11《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及其效果》获温岭市二等奖;
3、1999.11《改变旧观念,构筑新模式,获取高效益》获温岭市二等奖;
4、2001.8《学生常见心理偏态的社会诱因及其矫治原则和方法》获温岭市一等奖;
5、2001.6《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英语听力教与学》获温岭市二等奖;
6、2003.6《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获台州市三等奖;
7、2005.5《高中英语教材特点及围绕教材展开的有效教学活动》获温岭市一等奖;
8、2005.8《高中英语教材特点及围绕教材展开的有效教学活动》获台州市二等奖;
9、《班主任在青春期性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角色行动》获台州市二等奖。
[编辑本段]文章发表情况
1、《英语新教材与素质教育》发表在1998年《台州师专》学报
2、《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英语听力教与学》发表在2001年6月出版的《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丛书(外语卷)》
3、《班主任在青春期性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角色行动》拟发表在2006年4月的《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编辑本段]所带学生获奖情况
1、2000年5月第二届“思中杯”阅读原著翻译有奖竞赛优秀教师辅导奖;
2、2004年2月辅导学生陈丹丹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中获台州市三等奖;
3、2004年3月辅导学生江怡宁在温岭市首届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4、2005年辅导学生陈金影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另有学生获温岭市一、二等奖。
[编辑本段]四、常州市飞力化工有限公司经理
常州市飞力化工有限公司丁海明经理。
[编辑本段]五、记者丁海明
丁海明,1972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滨州。1990年3月入伍,同年底开始从事基层部队新闻工作。1996年3月调任《解放军报》记者。参与过大量突发事件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英雄杨利伟、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等重大典型报道以及中俄首次联合军演、我陆军部队首次跨区机动作战演习等军事演习报道。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五四新闻奖等。
[编辑本段]生平履历
我是军人出身,先当兵,然后上军校,然后成为带兵人,然后才做了《解放军报》的记者。我的骨血里,流的首先是军人的血。军人是我的本色,记者是我的职业。今年,人民军队诞生80周年,我从军18年,做军报记者12年。回望军旅,我的自我认识可以归结为这样10个字:首先是军人,然后是记者。
心中的树和脚下的路
当兵18年,我心里种下了两棵树。
一棵名叫“独龙江”。独龙江是一条江,源于西藏。独龙江是一个乡,全称是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江是一个哨卡,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云南省边防总队。那是我国云南、西藏与缅甸交界处的一个小小山坳,被高黎贡雪山团团环抱,坳底就是水流湍急、冰寒彻骨的独龙江。在这块仅有4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有7棵界桩和3条出入境通道,有3000多独龙族群众,还有23名武警官兵。由于没有公路,从山外的贡山县城出发,沿着一条悬在山腰上的人马驿道,走上两天一夜才能走到这里。而且,这样的行程也要选择在夏天,因为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这里大雪封山。哨卡每年9月23日换防,23名官兵走出独龙江,23名官兵走进独龙江。除了必要的给养,进山的时候,官兵们会请马帮驮进一些苞谷酒和烟草。山里没有电,更没电话电视,广播也收不到,也没有报纸和信。在学习训练、边防执勤、缉枪缉毒、巡边查界的间隙,一口酒可以抵挡一些寂寞,一支烟可以消解些许乡愁。1994年到1995年,我是这里的一个排长。
另一棵树名叫“沙黑里克”。这是一个维吾尔语地名的音译,意思是“长满黑色荆棘的沙窝”。这个沙窝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沿塔里木河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纵深屯垦的尽头,距它最近的城市阿克苏市187公里,离它最近的兵团团部7公里,是一个“水到头、电到头、路到头”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军营,隶属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40多名官兵在这里看押着一座监狱。除了监墙上日夜执勤,官兵们还要押着犯人到几公里外的棉花地里劳动改造。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在似乎永不停歇的漫天风沙里,沙黑里克就像一蓬孤独的骆驼刺。从这里往南,是浩渺无垠的沙海;往北,是亘古荒芜的戈壁滩;往东,是林木深深的原始胡杨林;只有往西,是来时路,是一片片脆弱的绿洲。塔里木河自西向东缓缓流过,为大漠带来生命的气息。2000年上半年,我是这里的一名代职指导员。
当兵18年,我走了不少路。除了台湾,中国其他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到过了。今天回头一看,却惊讶地发现,我从来没走出过“独龙江”和“沙黑里克”。我脚下的路是它们的叶脉,也是它们的根系。
这就是我心中的树和脚下的路。我走到哪里,路延伸到哪里。我老了,树永远年轻。
我的地图和我的沙盘
怀揣着我心中的树,我走上了我的军事记者之路。
军人热爱和平,但军人的词典里,和平时期可以被另一个字眼代替,那就是战争准备时期。那么,作为战争准备的聚焦点,一个军事记者应该把自己的观察哨所和介入视角,放在什么位置上呢?
众所周知,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直接决定着未来战场上的能力、未来战争中的胜负;
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经常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要抓好军事训练,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经得起未来战争和历史的检验;
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扎实的军事训练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防卫作战能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所以,毋庸置疑,训练场是和平年代军人的主战场,必然也是军事记者的主战场。和平时期,每个军人的心里,都应该装下一片训练场,留下几座烽火台。多年来,全军各部队一座座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联缀起了我的新闻地图,而一场场演习垒起了我的新闻沙盘。随着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的召开,“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这一时代课题开始浮出水面。在这种背景下,我跟踪报道了多场演习。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化岗位练兵大比武,我以现场札记的方式全程记录。信息化建设深刻改变着训练场,未来信息化战争时刻拷问着今天的训练场,只有摆脱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才能通过训练实践提高未来实战能力。训练和农民种地一样,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每一名官兵把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每一个战位摸熟练精,就是最脚踏实地的信息化建设,最具体实在的训练转变。用这场演习回答训练转变“为什么”“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使这场声势浩大的演兵活动的深层意义得到彰显。
2006年秋,一支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编的机械化步兵旅,从辽南山地千里跃进至内蒙古大草原,一路突破电磁封锁和蓝军围追堵截攻击前进,完成了我陆军部队首次跨区机动作战演练。这场演练,引起媒体广泛关注。那么如何观察和透视这次演习呢?“贴近实战练兵”“复杂电磁环境”“打破红胜蓝败定局”等等,无疑都是角度,然而拨开这些表象就可以发现,这些都不是此次演练的真正意义所在,它的里程碑意义,在更深处。
众所周知,如同过去的美军也不会思考全球战略投送问题一样,我们的陆军机械化部队过去也从没想过为什么要远程机动。然而随着机械化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崭新使用,随着我国周边战略安全格局的变化,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建设数量质量发生了转型,能否实现全域机动、遂行轻而快战斗任务的问题就浮出了水面。未来战争中,沉重而臃肿的重型机械化部队,与战斗要素齐全而轻便、能够完成“超越地平线”式攻击行动的轻型机械化部队,孰优孰劣,必须在训练中得到印证。
我全程跟踪这次演练,以“陆军转型”为靶子,以“全域机动”为新闻观察潜台词,以全新视角对这次演练进行了连续报道。其问题针对性和探讨深度,得到组织这次演练的各级指挥员的认可。由此,这次演练,被认为是我陆军部队从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春雷第一声”,这组报道,也成为一种新闻方式的历史记录。时隔不久,我国发表《2006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出现了这样的表述:“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