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宜昌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山楂树就别说啦!~
《武圣关公》《夏日的回忆》《一路平安》《峡江疑影》《三峡汉子》《守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失踪的爱》《走进山楂树之恋》《相约山楂树》《战神韩信》《三峡人家》《凤舞神州》《石牌保卫战》《宜昌!宜昌!》《街舞女孩》《听梦》
应该还有还有漏掉的,记得在宜昌点军还有一部什么电影,想不起来了
Ⅱ 国民党傅经年将军的简介
傅经年是电影《触不可及》中男性角色,由孙红雷饰演。
他长期潜伏于纪曾恩身边,暗中搜集敌方情报。他冷酷的面容之下有一颗渴求爱情甘霖的赤诚之心。与宁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历经动荡、相知相爱,数十年间三度分离相聚,穷尽一生都在期盼彼此间的爱情开花结果。
《触不可及》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傅经年(孙红雷饰)有着双重特工的身份,他和拍档“影子”(徐静蕾饰)原本要进行最后一次合作,可随着接头人“回声”(黄磊饰)被傅经年上司——军统特务头子纪曾恩(方中信饰)捕获,两人均面临重大威胁。
危急关头影子牺牲了自己解救了傅经年,真相被影子收养的义妹宁待(桂纶镁饰)看在眼里,随着深入接触和一系列事件纠葛,宁待与傅经年宿命般地相爱了,可是好景不长,国仇家恨又使两人分离。
抗战结束后,纪夫人(蔡少芬饰)给傅经年介绍了好姐妹卢秋漪(蒋勤勤饰),此时此刻宁待又出现了,双重身份、国共两党的纠葛使得傅经年面对近在咫尺的爱情却无法触及,组织上的任务让他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Ⅲ 石牌保卫战的线索是什么
10月4日,杜鸿反映宜昌大撤退和鄂西大厮杀的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在历时十年的打磨之下,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原北京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共有七章80节,31万字。文本以其冷静、细致的叙述,展示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沦丧。作品被评论界评为后军事小说创作的典范。《中国作家》编审潇立军在阅读了该作品之后说:它很可能填补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的空白。评论家张志忠、刘根法在《铭记战争警钟长鸣——读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一文中说:《石牌保卫战》有着很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小说以1938-1943年日军层层进犯,铁蹄踏向中国西南,直逼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石牌,威胁当时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国民党政府提出保卫重庆、保卫石牌的战略,浴血奋战历时五年,最终取得胜利为背景,叙述了长江西陵峡地区伍相庙村的韩大狗因其母亲惨遭日军飞机射杀而心生仇恨,从戎上战场奋勇杀敌,找到杀母凶手高桥为母报仇的故事。小说适时穿插史料、人物心理分析、厮杀场面的动态描绘……让我们对战争_初器泯灭人性的残酷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作者对石牌文化的介绍,石牌景色的描绘更加有力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表达了作者诅咒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理想。
《石牌保卫战》故事发生地长江西陵峡中的石牌,因峡江南象鼻山中,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中国军队淞沪抗战失败12月南京失守。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险峻的长江三峡成为陪都的天然屏障,石牌天险成为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为防止曰军由长江三峡西侵。中国军队早在1939年就开始在石牌沿线建设要塞炮台,把守陪都重庆的第一道大门。石牌保卫战从1939年3月设立江防军开始。到。1943年6月石牌决战取得胜利止,历时5年.经历了战争防御、决战和相持三个漫长的阶段,中间发生不下百场的战斗,战线铺漫到了整个鄂西宜昌辖区。战至1943年6月2日。中国军队全线反攻,日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取得了石牌保卫战主战场的彻底胜利。石牌保卫战的胜利。实现了蒋介石。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石牌第一”和。死守石牌,确保石牌”的军事目标。它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它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确立为世界军事史上中华民族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本书作者杜鸿,为中国作协会员,现任杜鸿影视工作室总编剧、艺术总监。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白痴统治的村庄》、《黛瓦园》、《石牌保卫战》、《琵琶弦上说》、《基因悬谜》(又名《鼓嗓》)、《杜鸿中篇小说精选》和散文集《书房听雨》、《怀想三峡》、《永远的三峡》及长篇散文《峡江号子》,报告文学集《三峡风》、《名动中国》等16部。 主编有《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文学精选》(上下卷54万字),翻译有《肯尼迪大家族》。有中篇小说《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获2002年度芳草文学奖。曾以文学主编身份参与湖北卫袖《故事中国》、《行游天下》及特别节目的创作。编剧有电影《麦田跑道》、《红泥屋》、《喊冤》、《村长也疯狂》、《追》、《荆州,1024》和《特区小移民》;制作有纪录片《变迁6集》、《山楂树之恋》、《归元寺的前后今生》、《魅力恩施3集》、《天上人间2集》、《南华寺古刹2集》、《天赐咸丰》和《昭君故里》等200余集,其中《山楂树之恋》获中国电视艺术协会金奖、中国纪录片协会“纪录•中国”铜奖,《古刹南华寺》获中国纪录片协会二等奖,《归元寺的前世今生》获湖北省纪录片一等奖。 这部小说是作家杜鸿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为土生土长的西陵峡太平溪人。 他从1999年开始创作《石牌保卫战》,2000年底形成小说初稿,后来又七易其稿,并将其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
(草低)
附相关评论
铭记战争 警钟长鸣
——读杜鸿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9年08月27日00:04 张志忠刘根法
在玄幻小说、惊悚小说、言情小说、盗墓小说、穿越小说等成为网络文学主打类型的时候,杜鸿描写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石牌保卫战》的出现,给网络文学提供了另一片不同的风景,让我们在和平安逸的时代,铭记战事,警钟长鸣。
与科幻作品中对战争极强的夸张性和想像性的书写迥然不同,亦不同于50、60年代《红岩》《红日》《保卫延安》等表现阶级斗争、塑造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人物的歌颂型军事历史作品,以及新时期徐怀中《西线轶事》等反思品格的作品,《石牌保卫战》有着很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小说以1938-1943年日军层层进犯,铁蹄踏向中国西南,直逼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石牌,威胁当时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国民党政府提出保卫重庆、保卫石牌的战略,浴血奋战历时五年,最终取得胜利为背景,叙述了长江西陵峡地区五婿庙村的韩大狗因其母亲惨遭日军飞机射杀而心生仇恨,从戎上战场奋勇杀敌,找到杀母凶手高桥为母报仇的故事。小说适时穿插史料、人物心理分析、厮杀场面的动态描绘……让我们对战争机器泯灭人性的残酷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作者对石牌文化的介绍、石牌景色的描绘更加有力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表达了作者诅咒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理想。
巧妙的人物设置和双重叙事视角
作为一段战争历史,充分利用史料并通过自己的想像填补史料之不足,将其丰满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确实需要一番精心的思考安排。作家杜鸿在这方面的安排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巧妙的。纵观全文可以看出韩大狗、肖亚中、高桥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三个脉络人物。小说一开头高桥便以惨败的局面出现在读者的面前,韩大狗作为其对立面无疑是战争的胜利方。通过叙述,我们得知高桥与韩大狗之间有杀母仇恨。这样小说利用倒叙设置悬念,首先交代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吸引读者,然后通过韩大狗、高桥的共同思绪,慢慢展开故事,拉开战争的序幕。始终伴随韩大狗的是仇敌脸上那颗“红色的肉痣”,因其心里的仇恨,不惜跋涉千里也要找到凶手,这是韩大狗入伍的信念。作为一个农民,他本身始终难以释怀敌人的杀母仇恨,也许你要说他觉悟不高,但是作者始终就是以一个儿子的角度而不是抗日英雄的角度来写战争的,韩大狗自身被其农民的狭隘的私愤所限制,而缺少那种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但正是这一点还原了人物的自我本性。韩大狗的追凶与石牌保卫战的战争进程两者的关系是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的。战事随着韩大狗寻找凶手、找到凶手、杀死凶手而安排了几次重大的战斗,如峡昌之战、平善坝的战斗、仙女庙伏击战。韩大狗寻找敌人的步伐始终和石牌保卫战战事相贴近,当韩大狗报仇完毕,石牌保卫战也接近了尾声,两条线索可以说是如双龙戏珠、齐头并进的。
而肖亚中要比韩大狗理性得多,处处显示出一副知识分子、军师的姿态。他担任着整个石牌保卫战战争分析解说的重要角色,战争的前期布置防御、中期战争进程、后期战争规划、部队的调动以及整体战略分析都通过他与徐国耀的对话展示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对整个战争的状况有个明晰的了解,也使得整部小说不完全被仇恨、恐惧、血腥所笼罩。肖亚中又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对战争预计之准确、对徐国耀死亡的预测之准确和对和庭才桃花运的暗示,都让我们感到神秘,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荆楚大地的巫文化的神秘。
而高桥则作为韩大狗的对立面而设立,他残忍嗜杀,但其内心又充满恐惧、自卑。他既渴望立功受奖却又害怕战争带来的死亡,所以其内心矛盾重重。活着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痛苦,而排解这种痛苦惟一的手段又是不断的杀戮。这样每一次的杀戮均带来新的恐惧,每一次恐惧之后必然延续着杀戮。他摆脱不了那“柿子树上的眼睛”仇恨的逼视和那被奸杀的少女的“一团愤怒的火焰”的眼神,摆脱不了那种“深深的恐惧”,高桥的恐惧实际象征着整个日本军队的恐惧,一方面他们被军国主义者洗脑,不断地被洗去良知,成为杀人机器,一旦短暂停止了杀戮,他们的人性良知得到暂时的恢复便会反省、恐惧;一方面荆楚大地本身有着诡异、奇幻的巫文化,让本身迷恋占卜的日本军队更是惶恐。高桥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就在于他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受战争影响、迷恋战争成为战争狂人、丧失人性的人物。
作者为了让读者多方面了解战争,一个故事往往是双重视角叙事,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如在叙述韩大狗的妈被日军敌机射死的故事时,一个视角是在柿子树上的韩大狗的眼睛,“那铁鸟抖动了一下身子,一眨眼就离开了他妈的上空。”“韩大狗看着他妈生动的跑,接着看着他妈用力的跑,接着看着他妈拼命的跑,接着……最后看着他妈跑不动了……”,“两串鲜红的火舌,窜进了她的身体”,这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作为一个无辜者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单薄。但在高桥视角中,“日本兵高桥看到一个暗红的点,在跳跃,在膨胀,在闪烁。”“山本变幻各种动作向那生动的女人贴近”,“高桥被这种嬉戏给迷住了”,最后高桥提出“用飞机去干她”的想法。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戏谑,人命在战争面前如同儿戏。韩大狗和高桥这两个主要人物从此便结下了矛盾,进而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条是韩大狗、肖亚中代表的国民党方,一条便是高桥所代表的日本敌方。
深厚的石牌文化和秀美独特的景观
小说中“美丽的没有一丝杀机”一节中所展示的石牌文化和静谧独特的石牌景观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唐僧师徒取经过此地并化为灯影石的传说,龙进溪黄、白、青三降龙力斗妖龙的传说以及当地的奇峰、怪石、险瀑,让千年石牌文化厚重而又神秘,给人一种战争之余的审美体验,让读者紧张的心境伴随那遥远的传说回到过去、回到仙境。
石牌文化是一种交融的文化,它集巴楚巫文化的神秘、三国文化的“勇”于一身,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肖亚中身上始终围绕着荆楚文化的神秘和聪睿,而韩大狗、徐国耀则体现了三国文化的“勇”。杀红眼的韩大狗敢于只身挺近射杀碉堡,徐国耀更是敢于违背军命誓死一搏。对于石牌景观的描写,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将其描绘得美丽如画,同时也将战争的杀机隐藏得一丝不露。写到那美丽的杨家溪,“它简直就是一汪世外桃源。沉寂的时间,在杨家溪的时空里停止了跳动,世俗的心情全在进入的那一刻变成被融化的冰凌,留在了外面。春天的阳光普照着溪潭,早春的风在那儿似乎没有一丝的凉意。阳光可以一种温柔的舞姿在溪水的波面上跳跃。溪水像一大片芭蕉,而岸上的松树,把松尾垂在水里。让人想到日月是百代的过客,去而复来的年年岁岁是旅人。”这样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让人很难相信自己是在读小说,“日月是百代的过客,去而复来的年年岁岁是旅人”让人不禁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恬美的心境,怎能不激起战士的热爱呢?徐国耀、肖亚中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这里的描写与战争中弹片穿梭、血肉横飞、伤员流血不止的血腥场面相对比,更有力地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和泯灭人性。战争破坏着世间最美好的景观、文化,摧残着人性和良知。正如小说中肖亚中所想的,“这些美丽之中,本没有一丝杀机,而真正的杀机,却来自人的内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凶残,构成了一幅巨大的讽刺图景的反差。”“美丽的没有一丝杀机”情节的设置让小说的行文、故事叙述的快慢形成一张一弛的节奏感,让读者的心灵产生紧、疏的起伏,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衬了战争的残酷。
Ⅳ 杜鸿的杜鸿小说年表
80年代
84年虚构作文《琴声》,发表于1984年《中学生之友》第一二合期。86年用作业本写作长篇小说《杨柳镇》,写至近十万字,手稿丢失。
90年代
1990年,写作《八百年修》,又名《过河》,后搬家手稿丢失。同年写有短篇不说《城市里破碎的夜晚》。96年写作中篇小说《小康工作队》,发表于第11期《三峡文学》;同年有中篇小说《夷陵闲墨》选入中国三峡出版社10月版《书房听雨》。99年,中篇小说《困兽》发表于第八期《芳草》。1999年,创作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并改编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
2002年
中篇小说 《尔雅书院》发于第四期《延安文学》。长篇小说《一个白痴统治的村庄》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被评论界称为21世纪的“百年孤独”,本人被纳入21世纪“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中篇小说《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发表于《芳草》第五期,并获芳草年度文学奖;《荆州晚报》劈出五个专版对小说进行讨论,樊星、钱鹏喜、黄大荣等为小说撰写了评论。
2003年
中篇小说《黑痣》发于2003年《红岩》第四期;《幻想中的树》发表于《广西文学》第十期头条。
2004年
中篇小说《一个故事的原形》发表于《延安文学》第五期;中篇小说《请你入画》发表于《长江文艺》2004年第八期“新小说平台”,同期刊物赵郭明评论《具体环境冲突中的毁灭——评<请你入画>》;中篇小说《困兽》发于《红岩》第10期,同年收入年度先锋小说选《王小波门下走狗第三波》。长篇小说《石牌保卫战》改编成同名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与香港大鹏影视签约,《三峡日报》10月14日以《<石牌保卫战>展银屏巨制》报道。
2005年
中篇小说《耶利哥的玫瑰》发表于《延安》第一期;短篇小说《我爱蝶狼》发表于《芳草》第六期。同年《我爱蝶狼》获全国首届青春文学大奖赛佳作奖。中篇小说《怀孕的男人》入选知识出版社《王小波门下走狗第四波·贫乏时代最幽默的文字》。中篇小说《马小树的爱情》选入漓江出版社版《2005中国网络文学》。
2006年
中篇小说《马小树的爱情》发表于《星火·中短篇小说》7月号;《那三个春花雪月夜》发表于《芳草》网络小说选刊第11期。中篇小说《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入选朝华出版社《绽放——红袖8年精选集》之《狼情》。
2007年
《杜鸿中篇小说精选》,2007年3月,长江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丢手绢》,2007年5月,《长江文艺》第五期
2008年
与朴素,啸傲子联合主编《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散文精选》、《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小说精选》由花城文化出版社出版;
与方喻合译《肯尼边大家族》由花城文艺出版社出版。
杜鸿影视作品目录[管理]电影作品:
与人合作编剧电影《喊冤》(根据卢江良同名小说改编),2007年10月央视电影频道拍摄。
编剧纪录片《山楂树之恋》,先后在江苏卫视、三峡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播出,并获中国电视艺术协会金奖,中国纪录片协会“纪录·中国”铜奖。
首席编剧电影《追》,2009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央视电影频道拍摄。
执笔编剧电影《荆州1024》(并任该片副导演,文学统筹),2010年由武汉卡斯奥和金海岸影视联合拍摄。
先后担任文学统筹电影《麦田跑道》、《红泥屋》等电影由央视电影频道拍摄。
创作有电影剧本《村长也疯狂》。
Ⅳ 石牌保卫战txt全集下载
发私信了,不懂的再问我。
Ⅵ 怎么评价电视剧《喋血长江》
《喋血长江》这部剧还是我陪家里人看的,而且发现越看越有意思。《喋血长江》看似是一部抗战剧但是我觉得它的实质其实是一部商战剧。
这部剧里老中青三代人同台演绎,同台飙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向、莫两家个性鲜明的三代人。观众的覆盖面极大提升,而且可以说这部剧有着最正的三观,在国家面前,无个人。但是《喋血长江》也有不少的缺点就是有点烂尾了,我到现在还没有想通,为什么最后两个老爷子还有几个老家丁去沉船就回不来了,他们不是有小船吗?
Ⅶ 石牌保卫战电影主要内容
石牌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并且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