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荐几部像血战台儿庄国军抗日的大片
地雷战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平原游击队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东进序曲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南岛风云 1955上海电影制片厂
地道战 1965八一电影制片厂
自有后来人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飞虎队 1995峨眉电影制片厂
古刹钟声 1958长春电影制片厂
破袭战 1986八一电影制片厂
最后八个人 1980长春电影制片厂
黄桥决战 1985八一电影制片厂
两个小八路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51号兵站 1961上海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豹子湾战斗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出死亡营
地雷战
风云儿女
平原游击队 1955长春电影制片厂
三进山城 1965长春电影制片厂
战争里成长 1957八一电影制片厂
归心似箭 1979八一电影制片厂
白山黑水 1997长春电影制片厂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63八一电影制片厂
大刀记
黄河少年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敌后武工队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电影制片厂
中华女儿 1949箕电影制片厂
赵一曼 1950长春电影制片厂
远东间谍战 1992峨眉电影制片厂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八一电影制片厂
冰雪金达莱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鸡毛信 1953上海电影制片厂
回民支队 1959八一电影制片厂
扑不灭的火焰 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空万里
血战台儿庄
南京大屠杀
大捷
黄土地
紫日
鬼子来了
黑太阳 731
黑太阳 南京大屠杀
铁道游击队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后关头(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间,在香港总共出了98部抗战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
举起手来
三毛从军记
纪录片如《空军战绩》、《凇沪前线》、《芦沟桥事变》
风雪太行山
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胜利进行曲
八百壮士
塞上风云
战争子午线 1990年出品
红樱桃
红高粱
小兵张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年出品
赛虎
黄河少年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烈火金钢
四万万人民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1938年拍摄
国歌 1999年以田汉、聂耳为主角
保卫我们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尔滨
㈡ 电视剧<洪湖赤卫队>演谢十三的演员是谁
演谢十三的演员叫刘卫华。
刘卫华 职业:影视演员 语言:普通话 身高:175 厘米 体重:65 公斤 教育经历:中央戏剧学院 刘卫华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影视作品: 咱爸咱妈六十年(2009)....郭政委 大国医(2009)....五犬一郎 鹰与枭 (2007) ....夜枭 游剑江湖 (2006) .... 北宫望 争霸传奇(2006) 青花 (2005_连续剧) (2005) .... 任凭风 风云Ⅱ(2005)...无名 双枪老太婆传奇(2003) 飞刀又见飞刀 (2003) 草民县令(2002) 荆轲传奇(2002) 铁齿铜牙纪晓岚(2000) 中华英雄(1999) 《神厨》饰演:朱三太子。合作演员:邢岷山,林心如,达式常 国歌 (1999) 水浒传 (1996) .... 阮小二 军列杀出重围 (1993) .... 姚东林 恐怖的夜 (1993) .... 朱成刚 末日杀手 (1993) .... 关少宏 特别攻击队 (1992) 劫杀雅典娜 (1992) .... 袁龙 女警官日记 (1991) .... 郭明 侠女黑玫瑰 (1991) .... 田雄男 孤岛情报站 (1990) .... 沈崇明 猛警神探 (1990) .... 任其远 外滩龙蛇 (1990) .... 游天浪 峡江疑影 (1985) .... 船老大 候补队员 (1983) .... 黄教练 亮剑2 特工在行动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火狐 (1993) .... 导演助理 恐怖的夜 (1993) .... 动作 末日杀手 (1993) .... 动作 女警官日记 (1991) .... 动作 侠女黑玫瑰 (1991) .... 动作 猛警神探 (1990) .... 动作 外滩龙蛇 (1990) .... 动作
㈢ 名词解释 蔡楚生
蔡楚生
出自CineWiki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蔡楚生
姓名 蔡楚生
出生日 1906年1月12日
出生地 上海
逝世日 1968年7月15日
逝世地 北京
国家/地区 中国
{{}}
{{}}
职业 导演
[[]]
[[]]
[[]]
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 — 1968年7月15日)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
[编辑] 生平
蔡楚生读过4年私塾,后以各种旧报纸作为课本,刻苦自学。1925年,在汕头参加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1926年,和进业剧社的同人协助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在汕头拍摄外景,与人合作编写了滑稽短片《呆运》,这是其对电影最初的尝试。1929年到上海,曾在几家影片公司当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学习电影艺术的各门知识。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郑正秋的助理导演和副导演,协助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6部影片。
1931年夏,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担任编剧、导演。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这两部作品反映出浓厚的感伤情调,脱离了当时的严酷现实。受到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批评。在此期间,蔡楚生与他人联合编导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国难》(1932)。1933年,蔡楚生参加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接着导演了影片《都会的早晨》,标志着他创作思想上的重大转变。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影片在1935年2月举行的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导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见彩图 《新女性》(1934,蔡楚生导演) 、 《迷途的羔羊》(1936,蔡楚生导演) )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时,还创作了《飞花村》、《两毛钱》和《歌舞班》3个电影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蔡楚生由上海到香港,团结一部分粤语电影工作者,积极筹划拍摄抗战影片,于1938年连续编写了《血溅宝山城》和《游击进行曲》两部粤语影片的剧本。后又编导了表现上海人民在沦陷区进行不屈斗争的影片《孤岛天堂》(1939)和歌颂香港工人热情支持抗战的影片《前程万里》(1940)。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昆仑的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当时被誉为“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同年冬,去香港,参加了推进华南电影的改进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影片《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后,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㈣ 有没有张铮的具体资料
张铮 开放分类: 电影、艺术家、演员、人物、电影人 女演员张铮 生日:6月24日 身高:166cm 体重:42kg 血型:AB型 电影作品 1《冬至》2004 2《老赵的爱情生活》 3《我把初吻献给谁》2006 4《破事儿》2007 电视剧作品 1《中国往事》2007 其他作品 1舞台剧《魔椅》 2舞台剧《故去的亲人》 3舞台剧《错中错》 中国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乔夫。1923年出生,河北通州人。中学肄业,曾在中央航空公司当技工。1951年入香港长城影业公司任演员。曾在《女子公寓》、《锦上添花》、《屈原》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62年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南海潮》中扮演男主角。60年代参加长城影业公司的编导工作,与人联合导演《映山红》、《迷人的漩涡》等影片。后独立编导《新疆奇趣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纪录片。80年代曾在香港亚洲、丽的等电视台参与拍摄《新变色龙》、《怒剑鸣》、《IQ成熟时》等电视剧集。著有小说《万木春》,报导文学集《云南奇趣录》以及《往事·中国人》等。 参与影片: 一家两制 (1994) 危险的交易 (1990) 侨乡情 IN SEARCH OF ROOTS(1989) 残酷的情人 THE SAVAGE LOVER(1986) 飓风行动 HURRICANE OPERATION(1986) 异想天开 THE DAYDREAM(1986) 琴思A PIANIST’S WILLING(1982) 新疆奇趣录 (1981) 小花LITTLE FLOWER(1979) 云南奇趣录 (1979) 巴士奇遇结良缘 (1977) 屈原(1975) 山村姐妹 (1965) 买牛、扒瓜园(河南曲剧、未发行)——扒瓜园(河南越调) (1965) 金鹰(1964) 西施(1964) 南海潮 (1962) 夜走骆驼岭 (1958) 迷人的假期 (1958) 鸣凤(1955) 大地重光 (1950) 中华女儿 (1949)
㈤ 影片(抗战)50条
南岛风云 1955上海电影制片厂
平原游击队 1955长春电影制片厂
古刹钟声 1958长春电影制片厂
51号兵站 1961上海电影制片厂
地雷战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东进序曲 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
自有后来人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地道战 1965八一电影制片厂
平原游击队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飞虎队 1995峨眉电影制片厂
破袭战 1986八一电影制片厂
最后八个人 1980长春电影制片厂
黄桥决战 1985八一电影制片厂
两个小八路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豹子湾战斗 1978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出死亡营 1992年
三进山城 1965长春电影制片厂
战争里成长 1957八一电影制片厂
归心似箭 1979八一电影制片厂
白山黑水 1997长春电影制片厂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63八一电影制片厂
大刀记
黄河少年 1975长春电影制片厂
敌后武工队 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电影制片厂
赵一曼 1950长春电影制片厂
远东间谍战 1992峨眉电影制片厂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八一电影制片厂
冰雪金达莱 1963长春电影制片厂
鸡毛信 1953上海电影制片厂
回民支队 1959八一电影制片厂
扑不灭的火焰 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空万里
血战台儿庄
南京大屠杀
大捷
黄土地
紫日
鬼子来了
黑太阳 731
黑太阳 南京大屠杀
铁道游击队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后关头(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间,在香港总共出了98部抗战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
举起手来
三毛从军记
纪录片如《空军战绩》、《凇沪前线》、《芦沟桥事变》
风雪太行山
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胜利进行曲
八百壮士
塞上风云
战争子午线 1990年出品
红樱桃
红高粱
小兵张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
七七事变 1995年出品
赛虎
黄河少年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烈火金钢
四万万人民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1938年拍摄
国歌 1999年以田汉、聂耳为主角
保卫我们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尔滨
大上海·1937
生命线 香港
生命曲 香港
汤晓丹导演的:
上海火线后
小广东
民族的吼声
㈥ 珠江电影制片厂在那里
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广州市新港中路
珠江电影制片厂是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1956年初开始筹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从筹建到1978年,故事片年产量平均不到5部。1979年,摄制了7部艺术片(5部故事片,2部舞台艺术片),第一次超过建厂时的设计标准(5部)。此后故事片产量逐年增加。多年来,珠影已发展成为一个既能成批摄制普通银幕、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立体影片、科教片、纪录片,也能大批加工美术动画片等各类片种彩色拷贝的综合性电影企业。1983年开始增设电视制作部,拍摄电视剧。
厂内设有生产技术部、文学部、电视部、剧团、 乐团、洗印、录音、剪辑、特技、摄影、照明、置景、美工等业务部门。 珠影在60年代以前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上集), 《七十二家房客》(与香港鸿图影业公司合拍)、《大浪淘沙》等。从1979-1985年,先后有10部故事片和4部科教片在国内外获23项奖励。其中有 《春雨潇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乡情》、《逆光》、《廖仲恺》、 《雅马哈鱼档》、《乡音》等。
㈦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
1949年(10部)
1桥
2回到自己队伍来
3光芒万丈
4中华儿女
5白衣战士
6无形的战线
7表
8二百五小传
9乌鸦与麻雀
10三毛流浪记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十八页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十四页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底下航线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6停战以后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东进序曲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宝葫芦的秘密
19蚕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25夺印
26跟踪追击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2兵临城下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21地道战
22天山的红花
1966年中国拍摄的电影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
㈧ 有没有海南抗日的电影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海南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南岛风云》。该片讲述海南岛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展反扫荡的故事,著名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和孙道临主演了片中的符若华和韩承光,使海南岛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及其壮美的自然风光,首次在全国电影观众心中留下了烙印。
1957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椰林曲》,影片表现了海南岛人民武装部队在海洋中与日寇展开惊险搏斗的故事,雷州半岛、海南岛和浩瀚大海成了影片中的亮点。
196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的上映,红遍了全中国。该片在海南琼海等地拍摄,历时3个多月,这部影片让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饰演洪常青的王心刚成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大明星。
1962年,田华与任影片副导演的丈夫苏凡一起,来三亚大东海拍摄表现海南军民木船打军舰的影片《碧海丹心》。影片描写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197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歌舞》的舞台艺术片,执导过《椰林曲》、《南海潮》等片的著名导演王为一不忘海南情,把广东省歌舞团和海南歌舞团请进摄制组,拍成了中国式的歌舞片。其中,海南歌舞团演出的《胶林晨曲》、《开山歌》等永远留在了观众的记忆里。
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海霞》摄制组来海南拍摄,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继出演《红色娘子军》之后再次来到海南演电影。
197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南海风云》也选择来海南拍外景,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就是从这部影片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的;青年影星洪学敏也从《海霞》开始,到《南海风云》,连续多次来海南拍片。
197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五指山下的美丽传说为蓝本,拍出了木偶美术片《歌声飞出五指山》,讲述黎族人民解放前后的生活变化。
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拍摄了著名影片《海外赤子》。影片首次将海外归侨作为电影主角,讴歌他们的赤子奉献之情。
在刚刚上映的电影《非诚勿扰》中,细心的海南影迷会看到,世纪大桥、滨海大道、美兰机场等海口标志性的风景出现在这部贺岁大片里。远不止《非诚勿扰》,据了解,如今每年在海南拍摄选景的影视剧超过50部,“天然摄影棚”的称号在影视圈内不胫而走。
㈨ 南海风云电影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
该片讲述了在70年代,南越当局的军舰经常在我南海一带进行骚扰.这天,居住在西沙群岛的于化龙一家正在海上作业时,恰好遇上了来犯的南越10号舰入侵我领海,于是,渔轮与敌舰展开周旋。
㈩ 老电影南海潮不知道有没有高手知道,希望给个网址或发个文件(是整个电影),感激不尽。
请留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