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0部经典教师题材电影,最高9.3分,《老师·好》6.7分垫底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敬爱的教育工作者致敬,影视作品中也有许多深情献礼教师的佳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评分高达9.3分的经典教师题材电影,感受他们对教育力量的深度描绘。
评分9.3分:《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法国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和让-巴蒂斯特·莫尼耶联袂主演,讲述了一个音乐老师的非凡旅程。他走进一群叛逆少年的世界,用音乐和爱心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花,诠释了教育的力量超越了常规,9.3分的赞誉是对这个故事无尽的赞美。
9.0分的《死亡诗社》
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死亡诗社》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影片,彼得·威尔的导演手法深入人心。影片以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与一群渴望突破的学生的碰撞,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挑战权威,追求自由思考。
8.9分的《地球上的星星》
阿米尔·汗执导的《地球上的星星》以温暖的视角讲述了印度一位教师与一个特殊学生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教育如何通过理解和关爱,打开心灵之窗,8.9分的评价是对这部影片深刻人文关怀的肯定。
其他经典影片
- 《心灵捕手》的8.8分,罗宾·威廉姆斯和马特·达蒙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如何帮助一个天才少年找到自我;
- 《黑色的风采》的8.6分,阿米特巴·巴强主演,讲述了一个失明女孩在老师引领下的成长奇迹;
- 《生命因你动听》的8.5分,理查德·德莱弗斯的音乐教师角色,让人领略到音乐的力量;
- 《蒙娜丽莎的微笑》7.8分,朱莉娅·罗伯茨的演绎,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传递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而《一个都不能少》7.6分,张艺谋的农村教育题材影片,深刻探讨了贫困与教育的交织。
最后,我们来到了《老师·好》,这部于谦主演的青春校园片,以6.7分的成绩,虽然评分稍低,却以其真实的情感和对教师角色的深情塑造,唤起了无数观众对校园时光的回忆和对教师职业的敬意。
每部影片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它们不仅记录了教育的辉煌时刻,也勾勒出那些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让人铭记在心。
❷ 所有关于老师的电影,我最喜欢这10部
明天就是第35个教师节了。教育强大在于老师,电影中也留下了许多印象深刻的老师形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十部关于老师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
10.《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8岁的问题少年伊夏在美术老师尼克的引导下,慢慢成长的故事。伊夏并非只会捣乱的学生,他热爱画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尼克老师鼓励他、包容他,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可能性。
9.《一个都不能少》描绘了14岁少女魏敏芝代课教师的坚韧与承诺,面对困难,她坚守诺言,最终赢得了尊重。本片展现了教师的力量与责任,赢得了国际大奖,却只改变了女主角的命运。
8.《自由作家》讲述了24岁老师艾琳如何利用日记帮助困境中的学生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强调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7.《生命因你动听》讲述作曲家格兰·霍兰在教学中发现与学生相处的方法,用音乐教育学生。影片以温情贯穿,展现高尚师德与家庭幸福。
6.《蒙娜丽莎的微笑》通过女主角凯瑟琳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探讨了50年代女权思潮与教育的关系,展示了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5.《浪潮》通过模拟独裁实验,批判了独裁与社会风气,展现了影片的深思与张力。
4.《音乐之声》以玛利亚与孩子们的互动与成长,展示了音乐的力量与自由的追求,留下经典歌曲《哆来咪》与《雪绒花》。
3.《心灵捕手》讲述心理教授尚恩帮助问题少年威尔释放天赋与自我探索的故事,展现了耐心与理解的重要性。
2.《放牛班的春天》以音乐为媒介,讲述教师克莱门特如何改变问题学生的命运,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与对问题学生的关怀。
1.《死亡诗社》通过文学教师约翰基汀的教育理念,批判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个性培养。
这些电影展示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教师节这一天,让我们向所有教育者表达敬意,并向曾经教育过我们的老师说声“老师,节日快乐”。关注公众号后,可以找到更多相关资源。
❸ 教育工作者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三篇)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9月6日在 北京师范大学 举办首映礼。导演张亚海携主演穆婷婷、谭凯、王姬,小演员徐梓涵、宋心钰、李涵阳、胡雨慈,以及电影主题曲演唱者米粒等主创现身首映礼和北师大的师生进行互动。据悉,《一生只为一事来》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影片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影片众主创在现场分享了此次拍摄的点点滴滴,北师大的师生非常活跃积极,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影片即将于9月9日全国公映。
众星加盟献礼教师节 北师大学生欢乐提问
《一生只为一事来》自立项以来就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活动现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北京师范大学 校长董奇,为发布会致辞,倡导大家学习发扬“支月英精神”,并预祝电影能得到各界观众的喜爱。作为一部献礼“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的电影,选在 北京师范大学 举行首映礼,其实是别有深意的。 北京师范大学 是全国师范最高学府,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乡村38年的乡村女教师,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称号。影片选在北师大首映,既是为了向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学生们传播“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向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当歌手米粒和小演员宋心钰一起为现场来宾演唱完感动人心的主题曲《若说》之后,支月英老师以及影片众主创走上舞台向北师大的师生问好。现场师生非常积极踊跃的和主创进行了互动。在被问到影片拍完之后的收获和感悟时,穆婷婷表示:饰演支月英老师是自己的荣幸,影片的拍摄就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以后会时刻用支老师的精神鞭策自己。谭凯在被问到是不是生活中也像电影里一样是“霸道总裁”时,谭凯表示其实自己生活中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只不过角色的要求让自己不得不有时候表现的比较严肃,谭凯的回答引发现场观众鼓掌和笑声。
王姬支月英真情流露 感动现场师生观众
广为观众朋友们熟知的演员王姬饰演了片中“支月英”的母亲,在被问到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和片中一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时。王姬老师一度哽咽,表示支月英老师这样的人太伟大了,身为一个母亲内心肯定是柔软的,但是担心归担心,还是会支持自己孩子的选择。支月英老师在被问到如果青春再重来一次,会怎样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说还是会选择支教乡村,做一名普通的老师。支老师的回答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赢得了北师大师生的热烈掌声。影片主创用行动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人民教师的尊重与致敬。真情流露时刻,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根据“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原型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讲的就是她驻守山区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昨天(6日),该片在 北京师范大学 举行首映礼,影片主创和人物原型支月英的到来,让现场变成了一次向教育工作者的集体致敬,无论是台上嘉宾还是台下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该片由张亚海执导,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将于9月9日教师节前夕全国公映。作为一部献礼“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的作品,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38年的乡村女教师,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称号。影片选在北师大首映,既是为了向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学生们传播“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向所有教育工作者致敬。
在歌手米粒和小演员宋心钰一起演唱影片主题曲《若说》之后,支月英登台亮相,将首映礼气氛推向高潮。支月英语带哽咽地说:“党和国家给我太多荣誉了,它属于奉献在乡村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群体。”她表示,电影内容都是真实的,之前一直不敢看,怕勾起很多回忆,但现在她觉得,这些都是“金色的回忆”。
当被问及拍摄收获和感悟时,饰演支月英的演员穆婷婷透露,她第一天去剧组时就对山里生活、支教老师和当地孩子有了崭新的认识。“我去支老师的学校看,发现她对孩子们就像妈妈一样,不仅管学习,还要管生活,一个孩子发烧了,她还要带他看医生。难以想象这些年她面临的困难!”她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感动更多人,关注山村儿童的教育问题。
观众所熟知的演员王姬在片中饰演支月英的母亲。当被问及如果自己遇到和片中一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时,王姬表示:“我女儿选择的职业也不是我喜欢的,但只要她愿意,我都支持。我相信支老师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坚持不了这么多年。”一旁的支月英补充道,她母亲虽然嘴上不支持,行动上却一直支持,“她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她还含泪表示,自己在山里那么多年,妈妈只来看过自己一次,甚至因为距离太远,她没能赶回家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影评
还记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的支月英吗?当时关于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一生只为一事来》就是根据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影片讲述了1980年,刚满十九岁的支月英年少青春,怀揣支教梦想,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山高路不通的江西省奉新县边远贫困的泥洋小学,担任一名乡村女教师的故事。
支月英说:当时别人都说她“傻”,但是山里需要她这样的“傻子”。需知,38年来,正是这名“傻子”用自己的爱心和努力,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深山, 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着初心与大山的希望。这位不服输的“傻老师”用自己一生的坚持,告诉董大山他们什么叫作“希望”,而在当她失落迷茫时,孩子们又成为了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
影片中,支月英没有被大山深处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击败和退缩,也没有被捣蛋的学生、劝解的家人等各种外在因素而灰心或改变,支月英时刻记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支月英老师这些傻傻的行为却是对*“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的身体力行。相信影片也是在借此机会向全社会传递广大教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正能量。
在中国,专门展现老师光辉形象的电影并不多,很多影片都以“野蛮教师”、“麻辣教师”、“疯狂教师”、“恐怖教师”等为噱头,只为博得更多观众的眼球。而《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专门在教师节前一天上映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聚焦,它不煽情,却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我们终于又回忆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们,他们是多么亲切、温暖。
现在的社会对教师要求很严格,但凡老师有丁点做得不好就会遭遇被打被杀被投诉被下岗等下场,可是平心而论,在众多的教师中,99%的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当然,这99%的老师中却很少能像支月英老师那样,在贫瘠的山区坚守,从青春年华守到满头白发。
《一生只为一事来》也并没有极力去展示支月英是多么的大公无私、仁爱伟大,也没有说她的学生最后很有出息,她教育得极好。影片就那么朴素简洁地放映着山区的山和水,放映着孩子们恶作剧地给老师下巴豆,放映着孩子们突然知道了自己原来是那么喜欢支老师的,放映着支老师与学生如意一起睡在简陋黑暗的学校宿舍,放映着一次又一次盛开的小紫花……原来,最朴素的表达就是最动人的话语。
支月英老师的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所谓教师,就是那个默默花数十年时间去种树成林的人;所谓老师,就是那个“一生只为一事来”,甘于平凡与淡泊的“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