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你写诗电影讲了什么
《为你写诗》电影讲述中年龙套演员陈诗杰穿越回到大学时代改写人生遗憾的故事。
《为你写诗》电岁侍亏影是由同名歌曲改编的,由吴克群执导,周依然、周键铭等人主演的奇幻爱情电影。讲述了吴克群饰演的陈诗杰意外发现只要自己心跳加速到160,就能穿越回到大学时代,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改写自己对过去的遗憾。
面对大学时代的女神黑小甄,陈诗杰鼓起勇气追求,但每次表白能迎来乎神的是毫不留情的拒绝,剧中的陈诗杰为了追求女神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总能让观众笑着笑着就流泪。
整部电影以时空穿梭为纽带串联整个故事脉络,但是穿越元素与其他的穿越作品迥然不同。吴克群表示:《为你写诗》是一个不一样的穿越故事,看完电影会令人想到现在、过去和未来,会感知在漫漫长河里,为你静止的真正含义。
其实很多观众对于吴克群拍电影这件事都是持不看好的态度的,甚至有网友说:真是什么人都能拍电影了。
对谈旦于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吴克群表示从音乐人转行当导演,并非是心血来潮,他用了整整五年来筹备这部电影。
十年前吴克群创作了歌曲《为你写诗》,十年后,他自导自演了电影《为你写诗》,不过,电影和歌曲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对于众多网友的质疑,吴克群说:“我已经出了九张唱作专辑,都是我自己写词曲、创作故事,现在我希望用电影的方式,表达更多我想要讲的故事。”
其实,我们没必要认为跨界做导演的就一定是不好的,我们应该相信他能自导自演这部电影,自然也是用心良苦,他只是想通过不同的方式分享给观众他想表达的故事。
⑵ 《为你写诗》|| 穿越不过的是时间,能够静止的叫回忆
看了名字就想看得电影。买票进场。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以为是一场回忆。一个爱前备毁着,一个转身。在现实与过去间穿梭,在正常与错乱中回忆。
整部电影前面几十分钟看得很尴尬,中途有过那么一瞬,想起身离场,并没有期待这部电影有什么打动人的地方,看得过程想了同名歌曲《为你写诗》,等着那首熟悉的《为你写诗》,遗憾的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慧备。
没想到后面大反转,由无厘头变得深情。我被感动到了,少了演的痕迹,慢慢变得触动人心。整部戏的亮点就在后面,从后面这小半段就可以看出吴克羣确实是用心在做这件事情,不像有些艺人天天搞噱头,出绯闻,占流量!吴克羣踏踏实实做电影,即使做得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但我也愿意支持他。因为电影,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与感悟。
故事里抑郁不得志的中年龙套演员陈诗杰在一次心脏病发后意外发现,只要心跳加速到160,就可以穿越,回到大学时代。陈诗杰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改写人生的遗憾,追回如今已是国际影后的大学女神黑小甄。于是他不顾医生叮嘱,喝刺激性饮料、剧烈运动、挑战高空跳水、高台滑雪......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心跳加速到160回到过去。可每每以为可以很牛逼的改变一切,却总是更怂逼的一败涂地。尽管遭受着黑小甄野蛮的蹂躏,情敌的摧残,但来自未来的陈诗杰并没有想要放弃!在一次次穿越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他发现心脏已经无法承受负荷。在濒临死亡的时刻,陈诗杰选择拼尽最后的力气为心爱的人再傻一次。
影片有笑料、有感动、有思考,我们都曾幻想过穿越回过去,改变人生的遗憾,重拾过往的美好,可如果不改变现在的自己,即使能让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你还是原来那个你,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部片子最让人感到意外与感动的就是,打破了传统穿越到过去,改变遗憾的完美结局,相反的,是穿越到过去,印证了现在的遗憾,用美好印证遗憾,真的太戳心了,或许就像男主说的 :“那有什么穿越,穿越不过的是时间,能够静止的只有回忆……”
01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大学校园里,陈世杰只看了黑小甄一眼,就再也忘不掉。
在爱情里,每个人都是傻子,我们愿意为了对方付出,做出许多疯狂甜蜜的事。这些事其实都是一首诗,一首为了爱而疯狂的情诗。是爱情里滚嫌奋不顾身地去爱一个人的态度,“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为你我学会弹琴写词、为你失去理智” 。
电影中,陈诗杰为了女神,一次次做傻事。
落魄的陈诗杰为了麻醉自己用各种办法在梦里回到过去,尝试跟情敌大表哥决斗迎娶梦中情人走上人生巅峰。但是任何努力换回来的都是她的GUN滚,和越推越远。可一次又一次失败和丢脸他也没有放弃继续,为了她做完任何疯狂的事后,终于一步一步走进她的心里。
“有的人注定是蝴蝶,而有的人注定只能是毛毛虫,龙套永远成不了大明星,所以我一直争取当你生命中的主角,我不起眼,走的很慢,可是每一步都是走向你,时间从不为谁逗留,但你始终在我心底”
陈诗杰的表白,终于在黑小甄倒在舞台上,心脏病发作时迎来转折。原来故事是假的,大表哥不是情敌,心脏病的是她。
陈诗杰为黑小甄做的最大的傻事,是爱。他为她编织了一个未来,未来的她,是影后。
黑小甄怕自己终要离开的时候身边的人总会伤心,怕闯进心里的他失去自己。害怕拥抱害怕亲吻,病床上说:你编的故事都是用心脏病穿越回来,傻不傻。一边用笔记本挡住哭的难以控制的自己。
梁祝的故事是悲剧,他们却要演的不一样。因为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所以每一次都要格外珍惜。
02
原来不是不爱,而是爱不起。怕自己先一步离开会给对方带来失望,以及无法愈合的伤害,所以宁可独自默默喜欢,装作不喜欢。
“你演的太烂了,你知道吗?”
女神黑小甄大概就是蝴蝶,陈诗杰大概只是毛毛虫?但是这个世界,没有规定毛毛虫就不能遇见蝴蝶。毛毛虫的努力,想要被记住。毛毛虫对蝴蝶的喜欢,终于是一次又一次被表白。这样的傻里傻气,真的很傻!但是看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得跟着哭和笑!
毛毛虫怎么了?毛毛虫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向终点。
我不起眼,也走得很慢,但每一步都走向你。
这一句是最美的诗。
我不是蝴蝶,只是一只毛毛虫,虽然爬得很慢,但却一步一步靠向你。我费尽千辛万苦走到你面前,只想说一句:“我喜欢你”
穿越不过的是时间,能够静止的叫时间。
来回穿越的过程里,包含了梦想、坚持,还有对爱情的疯狂,像雨后朦胧的日光,虚幻而又温暖。
03
在这些零碎的情节中,逐渐明白,原来真正得心脏病的是黑小甄。陈诗杰无数次地穿越回去,每次都以与黑小甄有关的方式进行穿越:喜欢喝的咖啡、白酒甚至起搏器。最后知道了,原来根本不是我们所谓的穿越剧,这一切都是陈诗杰为了自己爱的人书写下的记忆;陈诗杰长处在于编剧不在于表演,黑小甄说让别人记住的方式不止是表演一种,所以他记录下来所有他们的一切,最终导演出一部电影。
最后,他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自己的回忆,握着录音笔泪如雨下。
为你写诗,为你记录下一切,用一生的时间,用回忆让时间静止。
直到这时才明白所有的来龙去脉,前面的情节也完全觉得不零碎了,堪称完美!
总有人义无反顾地陪你疯、陪你笑、陪你哭,陪你做不可思议的事。
那个曾经肯为你 义无反顾做出任何荒唐的人还在你身边吗?
时间不肯为谁逗留,但你始终在我心里。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大概还是要勇敢一点吧,傻一点吧!你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但是总要跨出那一步!也许很多时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⑶ 为帮哥哥还债,供弟弟读书,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80年代老电影
《黄山来的姑娘》是一部于1984年上映的老国产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农村姑娘拎着一块肉,着急忙慌地从老式楼梯上跑下来,一路赶到卖肉的柜台,恳切地说称少了一两肉,镜头一转,是一脸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称锱铢必较地验称着菜的斤两。
挺戏剧化的开头,塑造了一个农村与城市、雇主与保姆的对立,有点脸谱化的老套,以为会是个有时代印记的“阶层压迫”的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却很惊喜,从黄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开放的80年代中,乡村对城市的试探与融入,在见证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还有乡村经济的苏醒与崛起。
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农村的实景部分,导演的设计十分巧妙,以暗写明的春秋手法,农村的一系列变化,通过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乡的攀谈中逐层表现。作为电影主语的“黄山”,最终定格在玲玲与城市女孩星星共同归乡的展望上: “到时候农村和城市都一样了,到处是高楼大厦、电灯电话……”
电影有个镜头是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传来,一个穿牛仔裤、烫卷发的“时髦”青年载着女友,骑着摩托车亲亲热热的经过,背景是红白色的无轨电车以及自行车,玲玲很新奇地驻足观望,眼中闪着惊讶、新鲜、好笑又难以接受的光芒。
这份复杂的情绪表达非常细致真实,从保守的农村走入繁华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时还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时代更迭,城市和乡村依旧存在难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个农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楼之下,也会有这种未见过世面的无所适从。
不过电影并非在制造这种对立,而是通过玲玲的帮工生活,走入城市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里,呈现出复杂丰富的人性,有自私市侩的小市民,有热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识分子的认真自律,还有老干部家庭的平等互爱。在立体的城市影像中,展现出玲玲的自尊自爱以及人与人间流动的温情。
玲玲一共服务过三个家庭,这三个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阶层的一个缩影。 第一家齐家,家庭成员是齐母、在国外出差的齐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这家人工作于国企,居住的是带有电梯的高层。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员是产妇红荣、婴儿以及未曾谋露面的丈夫。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热闹、逼世锋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爷子是退休老干部,老太太知名书法家,还有个高中毕业醉心考歌舞团的孙女星星,住宽敞的四合院。
三个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时代的一个切面。同时玲玲在三个家庭里的境况,亦是一个慢慢融入、感受到关爱的过程。
一、第一任雇主齐家,加深了玲玲对城市的隔阂
齐母与小娟对玲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齐母总是怀疑玲玲手脚不干净,更谈不上对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饭,大力将一颗鸡蛋夹给玲玲,齐母迅速地截下,并把鸡蛋送入女儿小娟的碗里,说:“玲玲不爱吃鸡蛋,她在乡下早吃腻了。”体面的外表下,却对劳动者心存鄙夷,讽刺的是如齐母这样的人,现在仍旧存在。
小娟对玲玲颐指气使,在玲玲放过衣服的床上喷香水,要求玲玲帮她按摩,芦脊同时还控诉历任保姆的“劣迹”。玲玲试穿她的马甲,小娟让玲玲立刻将马甲洗了,没好气地说: “农村姑娘就要有农村姑娘的样子,不要打扮。”
尽管雇主对玲玲百般刁难,但为了挣钱她消化了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丢了”,齐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将她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来发现是落在单位了,齐母叮嘱小娟不要告诉玲玲。
纯朴又倔强的玲玲花了快一个月工资买了件新毛衣给小娟,说自己洗的丢了她需要负责,但她毅然决定辞职,就在她出门的时候,听到小娟腹痛难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这个善良的姑娘二话不说,背起小娟就往医院赶去,幸亏送治及时,小娟才脱离了危险。
手术后的小娟满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没有丢,让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体会到城里人对她的真诚,还有工作带给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诬赖触碰到她的底线,她答应等小娟康复再走。
作为80年代从农村走入城市务工的保姆,在当时人口流动尚未解冻的背景下,不啻于是第一批出来闯荡的冒险者。城里人与农村人其实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垒中,互相都给对方贴了标签。
玲玲搜哗晌这样的人,正是将两个不相交的对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齐家母女印证了玲玲想象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们亦先入为主地给玲玲贴上缺乏教养的标签, 玲玲与第一个家庭的磨合,其实也是农村与城市的磨合,玲玲与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层坚硬的外壳:偏见。
二、第二任雇主柳家,是玲玲对城市多面的认知
红荣条件并不宽裕,住在胡同大院一个小间里,丈夫工作未归,她咬牙请了玲玲来照顾月子。红荣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时都喜欢文学,因志趣相投而结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杂志社青睐,聘请他去工作。从车间工人到杂志编辑,红荣很为丈夫自豪,和玲玲说起“柳大哥”,一脸幸福溢于言表。
为了省钱,整个月子里,红荣就吃了一只鸡,还舍不得地说“等柳大哥回来一起吃”,玲玲实在看不下,将鸡炖了“强硬”地让她喝汤。
转眼孩子满月,丈夫仍未归,还断了生活费,捉襟见肘的红荣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费,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归来,红荣看玲玲和衣等睡着,替玲玲脱了鞋盖上被子。她将细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烧了,伏在书桌上低声啜泣。
玲玲明白了红荣的处境,介绍她来工作的同乡大妈给她另找了户人家,正好玲玲家里催促要钱,那户人家出钱比红荣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愿离开拮据困难的红荣,情愿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赚钱。
红荣知道了玲玲家里缺钱,让玲玲另找工作,她将自己的毛衣送给玲玲,感激她这段时间的照顾,两个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拥而泣。 繁华摩登的北京城,有许多像红荣一样艰难生存的底层群体,城市并非遥不可及的盛气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烟火气,有悲欢离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动的,是红荣背着孩子上班后,本就缺钱的玲玲买下一只鸡炖好在炉子上才离去。红荣下班看着那锅鸡汤,温暖到泪流满面。 红荣的温柔隐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气”,胡同里街坊邻居们的互助互爱,也让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淀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国式的温情”。
三、第三任雇主周家,带给玲玲精神层面的升华
周爷爷是离休老干部,曾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那一代人。他与周奶奶都有着知识份子经岁月积淀的温和内敛。对玲玲也像待晚辈一般疼爱。孙女星星是一个典型的追逐梦想的城市青年,对爱情、事业都有自己清晰的规划与追求,与第一个家庭物质虚荣的小娟形成鲜明对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关爱,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写毛笔字,对她严格要求。周爷爷从黄山 旅游 回来,特地给玲玲带来家乡的零食。星星艺考前,一直要求爷爷利用关系帮她打通门路,可能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孙女的命运,但这个有原则性的老人,反对一切走后门行为,教育星星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赢取未来。
但因为别人走了关系,星星最终未能如愿。家庭教育的熏陶养成了星星积极的心态,她很快调整情绪,答应居委会的聘请,成为国营饭店的经理,将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气与热忱,有理想有情怀有拼劲。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仅在文化素养上有所进步,精进了厨艺,更开拓了思维与眼界,随着哥哥戒赌经营养殖场盈利后,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供给时,玲玲也开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规划……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乡,尤其是无为盛产保姆,这也和 历史 原因不可分割。当时有很多如玲玲一样的农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雇主关照,重新获得教育机会,彻底改写人生的人。不过电影旨在表达玲玲的回归,并非是消极层面的城乡二元对立,而是通过新时代风貌的洗礼,重塑独立人格,为建设乡村经济添砖加瓦,在理想与拼搏之下,城市与乡村都是平等的。
相较电影的叙事脉络,个人觉得更为珍贵的是富含时代特性的影像 ,将时间定格,让我们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风貌。 老北京流动的街景,各个阶层居住的建筑特色,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气息,故宫、北海、长城,地铁车站、公车立交、钟楼大院……没有经历过八十年代的观众,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过时间纵度的热气腾腾、朝气蓬勃。
个人对于八十年代的了解来自于文学作品,感觉那是个美好又理想的时代。方兴未艾、百家争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近现代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大多崛起于八十年代,诗歌与文学甚至是属于大众的,而不是现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剧中红荣的丈夫,就是一个因为热爱文学而被杂志社发掘的工人, 感叹80年代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理想是有滚烫的去处和回应的。
电影纯净舒缓的节奏,镜头平实,并没有什么炫技的拍摄手法,但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身为保姆的玲玲,并不耻于自己的职业性质,而是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地对待工作。大妈对同乡玲玲事无巨细的帮助与照顾,玲玲哥哥创业缺钱,同做保姆的小姐妹虽没什么钱却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这样的有志青年,有坚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种积极向上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赏一盆菊花,红荣热心的邻居们,主动帮她照顾孩子。老干部周爷爷清廉守正,周奶奶这样的老艺术家谦顺平和。 知识备受尊重、人情高于利益,精神比物质充足,难怪这样的80年代会被几代经历过的人集体怀念。
影片的结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从沉迷赌博到踏实创业,也是从侧面反映自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在精神方面从混沌到觉醒的过程,亦是传统农村 社会 结构与经济结构奋进中的嬗变。乡村经济的发展,让玲玲这样走出去的农村人又走回来,镇上开了第一家饭店,“见过世面”的玲玲被邀请回去做厨师。星星陪玲玲踏上归乡的火车,她将目光瞄准乡村更便宜、绿色的菜蔬肉禽,准备与玲玲合作货源。
星星与玲玲这两个分别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轻的女性群体,她们亦在时代的红利中受益,自强自立,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寻与价值实现。衡量一个 社会 的文明进步,就是自女性从经济至精神上的完全独立。从这一点来看,《黄山来的姑娘》是对时代的一曲诚挚讴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想象,现在基本都实现了。星星提到以后农村人富裕了会到城里 旅游 ,甚至走出国门,中国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过短短三十多载,理想早已照进现实。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电话安装,1988年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们现在轻易拥有的一切,都历经过过于宏大的惊心动魄,时代所经历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写的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我们突然开始怀念逝去的年代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 《黄山来的姑娘》中,一个小保姆带给我的质朴与 淳真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