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忻口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1937年10月,日军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奉命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两次伏击战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的交通,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雁门关伏击战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争既锻炼了部队,振奋了民族精神,又用敌人的武器装备了自己。
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代县、崞县(今原平市崞阳镇)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今忻州市北)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奉命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该团进至滹沱河南岸,发现日军飞机不断由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前线机场起飞,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阵地。陈锡联团长决心夜袭阳明堡机场。10月19日夜发起战斗,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第769团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日军飞机24架,支援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忻口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记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❷ 忻口会战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具体兵力...19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歼敌百余人,炸毁飞机20多架,使猖狂的日军在忻口会战中损耗惨重
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两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但由于国民党指挥无方,作战不力,终于失去了忻口、太原。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一、日寇进犯晋北
平津失陷后,华北日军兵分三路:一路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山东;一路则沿平绥路西犯,进犯晋、察、绥,并把战略进攻的重点指向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太行、吕梁、恒山、中条四山环绕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华北之锁钥”之称,是华北天然堡垒。中国军队若能固守山西要地即可对侵入华北平原之敌侧背造成严重威胁。日军为确保对平津地区的占领,解除侧背之忧,图谋进一步南侵,也力求控制山西。在这两军必争之地,一场麈战势在必然。而省会太原扼正太路、同蒲路之交会点,为控山带河之重镇。北部有忻口为其屏障,外有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内长城隘口连接环卫。中国军队如能守住这一战略地带,就可以确保山西,威胁平津日军侧背。
1937年 8月,日军组编“华北方面军”序列,以寺内寿一为司令官,并以主力第五师团担任主攻太原的任务。此外,还专门成立了以东条英机为司令官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合第五师团的行动。 8月下旬日军攻陷察哈尔省平绥路各据点后,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主力和第五师团随即将兵锋指向晋北的天镇、阳高,叩山西门户大同。 9月10日,日军攻占阳高和三千户岭,天镇失去屏障,军长李服膺弃城而退,打乱了阎锡山大同会战的计划,李服膺因此被枪决。日军占领天镇等地后,即调集主力围攻大同。阎锡山下令弃守大同,集中兵力在内长城一线设防。 9月12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大同。9月13日,日寇分兵沿同蒲路南下直扑太原。
同时日军第五师团在占领察南要地阳原、蔚县后,突破晋察省界,向山西重镇广灵进攻。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神池、雁门关等内长城一线,凭借天险阻止日军第五师团由察省西侵。为确保山西天然堡垒,中国空军 4个中队北上支援作战,并确定朱德第十八集团军归第二战区指挥。9 月14日,日军攻占广灵。15日中国第二战区调整部署:右路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下辖第三十三军、第十七军;左路军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六十一军、第三十四军、第三十五军、第十九军;预备军为第七十一师、第七十二师。全军在灵丘南方山地,经恒山、凌云口、北楼口、狼峪、茹越口、广武镇、阳方口至利民堡一线占领阵地,拒阻敌人,预备军控制繁峙、代县。
日军在占领广灵后,立即分兵向灵丘、浑源追击。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抗击,但17日日军攻占浑源,20日攻占灵丘。中国守军腹背受敌,难以持久,被迫向平型关一带转移。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阻击敌人。从9月21日—— 29日,中国正面守军在平型关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双方损失都很大,但日军攻势更加猛烈,阵地数次易手,战事呈胶着状态。此时八路军—一五师曾奉命增援灵丘,灵丘失陷后,—一五师于 9月25日在平型关取得伏击日军的巨大胜利,一日之内歼敌千余人,缴获辎重无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是,9 月28日,日军攻占了茹越日,中国军队退守繁峙以西的铁角岭。日军又跟踪而来,经过血战,铁角岭失守,繁峙也于当夜失陷。平型关中国守军后路被断,情势危急。为免遭包围,中国军队放弃平型关,向五台山的代县、雁门关至阳方口之线转移。日军在占领茹越日、铁角岭、平型关之后,会师于繁峙,于10月 1日联合攻占代县,进攻绥远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另一部则于9月28日攻占朔县,30目越过阳方口,向晋北交通要点宁武进攻。至此,中国军队内长城防线又被敌突破,日军逼近忻口。
二、忻口大会战
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指挥部集中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具体兵力部署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军及第十四集团军等部组成中央兵团,由卫立煌副总司令指挥,负责守卫蔡家岗、灵山、南怀化、阳明堡一线阵地;以第十八集团军(除一二零师)、第七十三师、第一零一师等部组成右翼兵团,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守卫五台山一线阵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师及独立第七旅等组成左翼兵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防守黑峪村迄阳方口一线阵地;以第三十四军、三十五军和第六十六师等部为预备队,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在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 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10月 1日,日军千余人向阳明堡进攻,与中国第十九军一部发生激战,并侵入阳明堡。2日,在飞机、大炮配合下进攻崞县。4日,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从崞县以西迂回,向原平镇猛攻。此时,从平汉路石家庄调来的卫立煌部还没有赶到,由五台山向忻口转移的晋绥军两天后才能到达,形势十分危急。为使主力部队有充裕时间集结忻口与敌决战,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中国守军死守崞县、原平,以待后续部队到达、5、6两日,日寇集中炮火对崞县中国守军猛烈轰击,阵地几乎完全被炸。第十九军第四零七团官兵伤亡极为惨重。7 日,围攻崞县的日军增加到五、六千人。日军以飞机20余架、野重炮30余门对县城狂轰滥炸 6个小时,北城墙被毁,第四十一团伤亡殆尽,敌人乘机突入。东西城墙守军奋勇夹击,与敌人展开巷战肉搏。入夜,中国守军各级军官亲自率军堵击敌人,日军有增无减,局势无法挽回。8日,王靖国军长不得不率余部突围,崞县陷落。
原平镇守军为姜玉贞第一九六旅。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结,第二战区长官部命令他“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从10月 1日起)”。在部队由代县向原平转移的途中,日军已经在背后追赶了。在距原平还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与敌第十五混成旅接火,且战且退。在原平镇外,姜玉贞命令所部构筑工事,死守铁路和公路。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飞机、重炮、战车的配合下,向原平发起猛攻。姜玉贞亲临指挥,敌人多次进攻被打退,姜旅伤亡日益惨重,阵地逐渐缩小,日军形成对原平的包围态势,最后,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内。到第 7天,日军从城东北角突入,占领城的东半部,与姜旅隔街相抗。这时,姜玉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当即表示:“誓死抗战,无令不离斯士。”10月 8日崞县失守后,大量日军围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攻占。此时姜旅的五千人,还只有二、三百人 ,被围困在城东北角 ,但将士们毫无惧色,在姜玉贞率领下与敌展开巷战,短兵相接,逐院争夺。一直坚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务。之后,姜玉贞率余部突围,不料,在城外被敌炮弹击中,以身殉国。此次战斗,姜玉贞旅与敌血战10天,以劣势之军抗击强寇,几乎全部壮烈殉国。11日,日军占领原平。
崞县、原平失陷后,忻口完全处在日军直接攻击之下。忻口位于同蒲路要地忻县以北,右靠五台山脉,左依宁武山脉,两山之间是一片河谷,河谷中有一座数十米高的土山,山上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10月1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重新调整部署,调傅作义的预备兵团加入中央兵团作战,与敌继续在忻口一线作战。13日,日军调集五千余兵力,在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下向忻口中央阵地——南怀化猛攻,试图实施中央突破。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怀化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中国守军虽身陷焦土,仍英勇杀敌,激战至深夜,阵地13次易手,终于将突入南怀化之敌包围歼灭。14日,日军增兵数千,再次猛攻南怀化阵地,中国守军与日寇展开更为激烈的战斗。右翼中国守军第十五军与敌战至傍晚,将日军一部赶至灵山脚下;左翼第十师则将敌一部击溃,收复了旧练庄等地,但南怀化主阵地陷于敌手,防线上出现破口,拉锯战愈加惨烈。
10月15日,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歼灭敌人,收复中央阵地,调第九军、第二十一师等部约 5个旅兵力在中央兵团总指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的指挥下,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攻。中国军队从正面出击,从三面围攻敌人。在阵地前,郝梦龄军长对士兵讲话:“先前我们一个团守这一阵地,现在我们剩下一百多人,编成一个连,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我出发前,已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全体士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然后挥笔疾书:“站在哪里,死在哪里”八个字,晓谕全军将土。16日凌晨 2时,反击开始。在郝梦龄的指挥下,中国军队连克几个山头,到5时许,天色微明,郝梦龄急于赶到第5旅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官兵们告诉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敌人火力封锁十分危险,劝他写书面命令派人送去,郝军长说:“瓦罐不离井口碎,大将难免阵前亡。”说罢毅然向前沿阵地奔去,在穿过离敌仅二百米的阵地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接着独立第五旅旅长郑连珍也阵亡殉国。郝梦龄军长原率部驻扎贵阳,国难当头,请缨北上。此前他对妻子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与敌人拼。”当他率部途经武汉与家人告别时,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更爱我们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写下遗书,让孩子们日后拆阅。他写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在忻口阵地前沿,他对军官作战前动员,他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在决战前夕他给妻子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梦龄以身殉国,实现了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夙愿。郝梦龄牺牲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以示褒扬。1938年 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土大会上称赞郝梦龄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由于忻口中国守军的勇敢作战,日军自10月13日开始进攻忻口中央阵地,到10月底,双方激战半月之久,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些地区。
在正面守军顽强抗击敌人的同时,我左右两翼兵团则在五台山及宁武山区对日军后方不断袭扰。10月14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与独立第七旅配合,一举收复宁武县城。15日,该军又在广灵、灵丘一带歼敌百余人,并收复广灵。19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歼敌百余人,炸毁飞机20多架,使猖狂的日军在忻口会战中损耗了空中优势。我左右两翼部队对敌人的袭扰,尤其是第十八集团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迫使日军以相当兵力回守后方,有利地支援了忻口正面的战斗,正是这种有效的配合,在10月底之前,日军虽多次发动进攻,但忻日阵地终未能被其攻破,而且中国军队还能数次发起反攻,歼灭敌人。
日军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甚微,于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进攻。驻守在正太路娘子关隘口的中国守军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所部。自10月11日开始,日军与中国守军在正太路及娘子关周围地区进行战斗。14日,中国守军在娘子关附近得到孙连仲所部的增援,立即对进犯之敌进行反 ,当日即毙敌数百名。15日,又将侵入关沟之敌1500多人大部歼灭,并于次日拂晓发动全线进攻,与敌血战肉搏,痛歼敌军。但到19日,日军援兵大量增加,并得到飞机、火炮的有力配合,中国军队虽继续奋勇战斗,终因力量悬殊,逐渐转为劣势。26日,娘子关遂被日军攻陷。娘子关失守,忻口中国守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况。11月 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不得已下令忻口守军撤退,保卫太原。洒满中国将上鲜血的忻日于当日被日军占领,战事转向太原。
三、太原保卫战
日军在忻口和娘子关得手以后,立即左右夹击,逼近太原。在保卫太原的问题上,第二战区司令部发生了分歧,副司令卫立煌认为太原孤城难守,会上一言不发,另一位副司令黄绍竑则回避作战,想保存实力,在阎锡山的坚持下,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负责保卫太原。同时命令卫立煌率忻口部队向太原周围地区转移,协助傅作义固守太原。但从忻口退下的部队秩序极为混乱,没有来得及占领太原城以北的阵地就被敌人追军打败,溃军纷纷渡汾河西逃。晋东日军自10月26日起,连续攻占平定、阳泉、寿阳、榆次等地。11月7日,日军先后到达太原城郊,太原城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自11月 8日清晨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的配合下,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北城楼被击中,火焰弥漫,太原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三丈高的城墙被炸得不足两丈。到 9 时许,东北、西北两处城角被敌密集炮火轰塌,随后,东、北两面城墙也被轰开十余处破口,敌步兵在枪炮掩护下向城中猛冲、守卫在太原城内的中国军队,身陷焦土、誓死不退。一面拼杀攻城之敌,一面将城墙各口封锁,并逐巷肉搏,歼灭入城之敌。但到入夜,日军突然向城内空降兵力,内外夹击,西、南两城区中国守军被敌击溃。中国守军因连日血战,已寡不敌众,城防司令傅作义泪流满面,只好下令仅存的 2000 余将士由大南门突围,向晋南转移,太原于当日失守。
忻口、太原会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士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 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忻口太原会战,也打乱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支援了平汉路中国守军的作战,为平汉路中国守军集结、南撤赢得了时间。战斗中涌现出郝梦龄、姜玉贞等壮烈殉国的英雄将领,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同万恶的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❸ 忻口会战是怎么回事
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两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国军奋勇血战,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忻口、太原相继失守。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暂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指挥部集中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具体兵力部署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军及第十四集团军等部组成中央兵团,由卫立煌副总司令指挥,负责守卫蔡家岗、灵山、南怀化、阳明堡一线阵地;以第十八集团军(除一二零师)、第七十三师、第一零一师等部组成右翼兵团,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守卫五台山一线阵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师及独立第七旅等组成左翼兵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防守黑峪村迄阳方口一线阵地;以第三十四军、三十五军和第六十六师等部为预备队,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在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 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❹ 请推荐一下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日类的电影
台湾出品的电影有:《八百壮士》《千秋英烈》《笕桥英烈传》《旗正飘飘》《梅花》
大陆出品的电影有:《血战台儿庄》《血战昆仑关》《七七事变》《喋血孤城》《大捷》。
电视剧:《忻口战役》《逐日英雄》《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远征军》
建议先观看台湾出品的影片,从更贴近史实方面讲,也更符合题主的需求。
(4)忻口战役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日军侵华期间,他们不畏生死,杀敌雪耻、百般血战、锻造钢军、血洒疆场、扬我国威、勇敢参加重大正面战役,转战大江南北,以澎湃的卫国情操,灵便的战术运用,为祖国立下赫赫战果,让后人膜拜。
❺ 那位知道沂口战役,急需啊!谢啦!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10月初,日本军部正式向华北方面军发布攻取太原的命令。以坂垣征四郎统率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之大部为北路,沿同蒲线,越内长城直取太原,为主攻方向;以川岸文三郎率第二十师团之一部为东路,由石家庄沿正太线西进,策应第五师团,以实施两路分进合击太原之战略意图。
指挥忻口战役的国民党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将军
9月下旬,雁门关至平型关内长城线中国守军激战数日重创侵华日军后,于10月1日全线撤退。敌从茹越口突入,进占繁峙后,集结于代县附近,准备攻打忻口,攻取太原。忻口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地势险要,右托五台山,左依云中山,两山之间一片河谷。河谷中间矗立一数十米的土山,筑有半永久性的工事。中国军队在忻口集中八万兵力,计划乘敌立足未稳,将坂垣师团消灭于云中河谷。为确保山西要地,蒋介石令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四个半师从河北星夜驰援忻口,任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会战。忻口方面作战的是第十八、第十四、第六、第七集团军,战区计划以三个集团军在五台山至宁武山一线,依托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其部署:朱德率第十八集团军为右翼,在滹沱河东岸依托五台山组织防御,制止日军前进,并相机以主力挺进雁门关,威胁敌之左翼,形成包围日军之态势;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居中央,在代县至原平公路正面实施防御,抗击日军进攻;杨爱源率第六集团军为左翼,在同蒲路西侧组织防御,并准备以一部兵力挺进敌后,威胁敌右翼,与右翼军东西呼应;由傅作义率第七集团军为预备队,集结在忻县、定襄一带,相机行动。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坂垣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第一、第二、第十五混成旅团与特种部队等共三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忻口战役序幕拉开。日军以正面进攻结合迂回,在猛烈的炮火、坦克和飞机支援下攻打崞县、原平。守军第十九军主力奋勇阻击直至白刃鏖战,坚守一周,战斗十分惨烈。驻守崞县西关独立第七旅与延守部一个团全部殉国,团长刘连相、石焕然在战斗中阵亡。崞县陷落。9日,敌又大举围攻原平。我一九六旅全体官兵与入城之敌浴血巷战三天,最后旅长姜玉贞率二百余仅存官兵退守城东北角,与敌苦战肉搏,于11日全部阵亡。日军占领原平后,以第十五混成旅团、堤支队等为右翼,第五师团主力为左翼,沿同蒲路左侧向忻口猛攻。是时,卫立煌率援军第十四集团军从平汉线到达忻口后,立即布署兵力,以刘茂恩指挥右翼兵团,以郝梦龄指挥中央兵团,以李默庵指挥左翼兵团。主力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之线展开。从10月13日起,激战开始。13日拂晓,敌以飞机、重炮、战车掩护步兵五千人连续猛攻忻口西北侧南怀化阵地,守军阵地被突破。守军以炮兵协同步兵作战,肉搏冲锋,顽强抗击。激战竟日,阵地终被收复。次日敌增兵,攻击愈烈,一开始即成胶着状态。15日,中路守军展开攻势行动,正面出击,阻止敌主力从南怀化突袭忻口的企图。在红沟西北、官村以南高地,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到前沿阵地奋勇督战,相继中弹,壮烈牺牲。师长李仙洲,旅长于镇河、董其武火线负伤。陈长捷接郝梦龄任中路前敌总指挥。敌我于南怀化、红沟谷地间往复拉锯战,阵地失而复得。敌主攻方向一直指向中路,不断从南怀化投入兵力,以期直贯忻口。敌对谷地冲击未能得逞,转而争夺官村以南高地。在二○四高地和横山阵地,两军反复争夺,数日间几易其手。到10月22日,进入南怀化之敌已三易联队。为突破僵局,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急调萱岛支队等增援忻口,并亲临督战,于24日再次发起猛攻。敌久攻不下,遂采用毒瓦斯、烧夷弹助攻,致使守军阵地一片火海。敌复以坑道攻击法逐步进逼。守军则向敌壕一侧掘进坑道或窄壕,实行对壕互轰,展开地下战。我守军官兵冒着烈火和毒气拚死战斗,双方损失严重,每日伤亡均以千计。如此对阵相抗达半月之久。在忻口正面顽强抗击的同时,八路军一方面将主力第一一五、一二○师深入敌军两翼及侧后,向灵丘、广灵、代县、崞县、雁门关敌后进军,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敌人的后方,破坏敌人交通运输,切断敌人的补给和增援,进行战役配合;一方面用部分兵力直接袭扰敌人第一线攻击兵力,同友军密切战术协同。如10月19日夜,刘伯承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以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西南的阳明堡机场,毁伤敌机二十架,歼日军百余人。这一壮举,有力地削弱了敌空中攻击力量,援助了忻口友军正面作战。卫立煌在忻口会战后不久曾盛赞“八路军确实是抗日的,是夏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象阳明堡的烧毁敌人的大批飞机,截断平型关、雁门关,使敌人不能得到接济补充,对于忻口战争有极大的帮助”。在忻口战场鏖战方酣时,沿平汉线南犯之日军于10月10日夺取石家庄后,以第二十师团之一部向娘子关进攻,以配合同蒲路方向之敌会攻太原。第二战区令黄绍竑指挥正太路防御战。这一线中国守军因防御阵地在敌空军、炮兵、步兵火力联合突出下接连失陷,从井陉、娘子关、平定、阳泉、寿阳一路溃退下来。10月底,日军逼近榆次。八路军总部率第一二九、一一五师主力于10月下旬由五台山进至正太线以南,多次进行伏击,屡挫日军锋芒。
10月底,忻口战场局势恶化。第十四集团军赶来晋北,连续冲杀,战斗力渐不能支。加之,晋东告急,太原告警,第二战区遂作出新的部署。此时,战区司令傅作义回太原组织城防,令杨爱源去晋南组织防御,卫立煌下令部队停止反击,请求增兵。11月2日夜,奉令撤离忻口阵地,向太原撤退。11月8日夜,太原城北为日军突入,经过激烈巷战,傅作义率守军二千余人向西山突围,太原失守。
这次会战虽然中国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从而消耗了大量敌军,争取了时间。这一战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太原失守后,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便基本结束,而由敌后游击战争支撑着华北的抗战局面。
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在当年撰写的《山西抗战回忆》一文中,曾高度评价了忻口战役的功绩。他说:“敌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战部队的猛烈的袭击。忻口战争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争,郝、刘两将军在前线同时作了壮烈的牺牲,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的全线部队,虽遭受了重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❻ 1938年的忻口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该战役将南下的日军主力挡住了21天。这次战役,也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密切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由于国共双方在这次战役中诚意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❼ 忻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忻口战役的历史意义
1、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2、忻口作战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战区统一部署、紧密配合下取得的正面坚守与敌后机动作战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也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坚守阵地长达20多天,有力阻击了日军的南进计划,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和物资装备。
忻口战役所在地——忻口,古为军事要地。位于太原北面100公里的忻定盆地北部,是五台山、云中山东西两山峡谷中的一个隘口。n忻口在地理上是出入晋中的交通孔道;在军事上是屏障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可称之为战略咽喉要地。n忻口的守与失直接关系到太原的安危。
❽ 忻口战役的介绍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