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同志电影(自由坠落)百度云高清资源
月黑杀人风声鹤唳
② 求好看经典的片子 高分求哦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电影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国/泰国)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50.千与千寻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7759997.html
③ 介绍几部关于贩卖黑人的影片
1. 《为奴十二年》
这部电影改编自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的同名传记体小说。在小说中,所罗门讲述了他作为一个自由人被骗到南方成为奴隶12年间的真实经历。当时,这部小说是难得的揭露奴隶制度真实面目的一手资料,影响了此后的废奴运动,影响了美国近代历史,被列入美国历史教材和大学必读书目。
奴隶主的鞭笞,主人公对生活的坚持,黑人小女孩Patsey像小母兽一样纯真的眼睛,这些复杂的元素相互交织,让整部电影充满悲怆、压抑,亦如那段历史。
电影《为奴十二年》在2014年第71届金球奖上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片 。而在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上,《为奴十二年》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三项大奖。
(3)财富自由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贩卖黑奴最初是从15世纪开始的,是伊斯兰教徒的家庭没法赎回自己的亲属,于是就提出用数量更多的非洲黑人,换回他们的亲属。从此贩卖黑奴就开始了。
贩卖黑奴_网络
④ 有一部影片是欧洲古代篇 你们可以剥夺我们的生命但不可以剥夺我们的自由 .. 为自由而战
《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剧情:
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马索·华莱士为了苏格兰的自由献出了生命。幼小的他开始在叔叔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光阴似箭,当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美丽的苏格兰正被英军的铁蹄践踏,苏格兰人民在流血。为了拯救家园,华莱士率苏格兰人抵抗英军的入侵,他们奋战数年,将自由的种子撒向了苏格兰大地。然而英雄的结局终究是悲剧,华莱士终于在爱丁堡被英军逮捕。在他那声“自由”的高呼中,大刀落了下去,他手中紧攥的丝巾亦飘然落下。英雄走了,他用死亡唤醒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希望。最终,苏格兰人赢得了自由,最来之不易的自由。
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本片导演及男主角威廉姆·华莱士扮演者
梅尔·吉布森1956年1月3日生于纽约,吉卜森从小就对电影产生了巨大浓厚的兴趣。 1968年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并且在悉尼学习专业表演技术。
1977年,他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夏之城》(《Smmer City》1977)。令他一举成名的是著名导演乔治·米勒的科幻片《疯狂至极》(《Mad Max》1979),他还主演了米勒导演的另一部影片《Tim》(1979),随后主演了《疯狂至极》的续集《公路战士》(《The Road Warrior》1981)以及《疯狂至极》的第三集(《Mad Max Beyond Thunderdown》1985)。
1980年他与罗碧·摩尔结婚,现在已有六个孩子。
1984年他来到好莱坞,拍摄了一些影片象《河》(《The River》1984)、《奖金》(《The Pointy》1984),但都反应平平。这些影片并不适合他,直到1987年他开始主演《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饰演影片中幽默诙谐、勇敢坚强、坚持正义,与邪恶势力顽强斗争的警探里格斯。这一角色是成熟的吉卜森的出色奉献,从此他做为一个完美的动作明星向好莱坞的巨星地位迈进。 《致命武器》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第二第三集也随即推出。吉卜森也因此取得了巨大声誉,他创办了他自己的制片公司ICON Rrcctions。在拍摄三部《致命武器》的同时,他还参加拍摄了不少的影片。如《德奎拉日出》(《Tequila Sunrise》)。这其中属于他的制片公司出品的就有《哈姆雷特》(《Hamlet》1990)和《永远年轻》(《Forever Young》1992)。
1989和1992年吉布森继续主演了《致命武器》的两部续集。1995年他尝试导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勇敢的心》,大获成功。1996年主演的《赎金风暴》,1997年与朱丽娅·罗伯茨合演的《阴谋理论》也都获得不错的票房。
在主演了大量影片,并作过制片人之后,吉卜森开始准备做一个导演。“演而优则导”在影视界很常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凯文·科斯特纳,朱迪·福斯特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卜森对此已是早有准备,作为演员他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作为制片人他也熟悉后台幕后工作,而且与三个著名导演的紧密合作,互相切磋也使他对导演的工作相当熟悉了解,他再从事导演工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执导了影片《无脸人》(《The Man Without Face》),讲述了一个古代传奇故事,并且亲自主演;1994年他又还主演了影片《赌侠马华利》(《MAVERICK》)饰演了一个西部枪手,赌徒的形象。在积累了大量经验后,吉卜森投入全部精力制作、导演并主演《勇敢的心》。这是一部充满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装史诗巨片,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一个空前的挑战和考验。吉卜森表现出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推出了这样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影片,他当之无愧被称为世界巨星。 1998年他与李连杰在《致命武器4》中合作。2000年,被称作“美国的勇敢的心”的《爱国者》正在放映中。dd还没有看,听说争议多多,可能很快就会看到。
1991年和1990年两度被People杂志选为世界最潇洒人士前50 名之一,1996年梅尔·吉布森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50人之一,1997年被英国《帝国》杂志评出的史上最优秀的一百名演员中名列第十二位。他目前的身价超过2000万美元。
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伊莎贝拉王妃的扮演者
苏菲·玛索身高173cm。 她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个卡车司机。
13岁时,她的清纯和美貌被星探发现,出演了青春片《BoumLa》(1980)。 此片非常成功,苏菲·玛索也由此踏上表演的不归路。 1983年苏菲凭《Boum,La 2》(1982)获得凯撒奖。dd只看过她的《芳芳》(《Fanfan》1993),一部有趣的电影。比较近的是在去年的《007-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1999)。
帕特里克·麦克古汉(Patrick Macgoohan)——英王长脚的扮演者
帕特里克·麦克古汉,1928年3月19日生于纽约,身高189cm。 已届70的他曾在60多部电影电视中演出,并且导演,制片了多部作品。 曾获得艾美奖。
由于在《勇敢的心》中出色表现,他被认为是演坏老头的最佳人选。
安格斯·麦克法金(Angus MacFadyen)——罗勃特·布鲁斯的扮演者
安格斯·麦克法金也是苏格兰人,从影前曾在一个马戏团当小丑。《勇敢的心》使他名声渐长,1996到1998年间,多部电影电视邀他加盟。
凯瑟琳·麦可美克(Catherine McCormack)——美伦的扮演者
凯瑟琳·麦可美克是苏格兰人,1972年出生。 她是一位影坛新秀,《勇敢的心》是她第三部影片。
附:历史上的人物
威廉·华莱士(1272-1304)
威廉·华莱士1272年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苏格兰高等贵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华莱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据说他懂拉丁文和法语,而这些可能是他当牧师的叔父教给他的。他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
当时的苏格兰王约翰·巴里奥尔横征暴敛,很失民心,全国各地都有暴动事件发生。巴里奥尔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求助,将君权双手奉送。爱德华一世接管苏格兰后,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控治局势,制造了数起大屠杀,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贵族,农民都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作战。在这种局势下,长大成人的华莱士,在拉纳克附近领导了一支队伍发动起义。1297年左右,他与美伦·布瑞德福特结婚。同年五月,在英军的一次报复行动中,美伦被当地执政官 威廉·哈泽里克杀害。不久,华莱士设计攻占拉纳克,俘虏了哈泽里克并亲手将其处决。与影片不同的是,此时,华莱士已经发动起义了,英格兰人杀死美伦正是出于对华莱士起义叛乱的报复。
当华莱士带领队伍反抗英军之时,另一支抗起义也在同时爆发了,那就是安德鲁·穆拉领导的起义。后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安德鲁·穆拉更是成为华莱士的左膀右臂。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稳固统治,对苏格兰采取了高压政策,横征暴敛,却最终导致了苏格兰人的反抗。这些起义的兴起不仅带动起了普通的苏格兰人民,后来也受到了苏格兰贵族们的支持,他们也想早日摆脱英格兰的压迫,因此他们拉拢苏格兰义军,以贵族为核心的苏格兰抗英联盟组成了。由于华莱士屡战屡胜,威名日盛,贵族们也纷纷对华莱士表示支持,包括罗勃特·布鲁斯,詹姆斯·斯特沃特,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然而好景不长,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莱士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
华莱士和他的起义军已逐渐引起爱德华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军前来剿灭。华莱士和穆里则加紧训练和整编队伍,准备迎战。9月,双方在斯特林相遇, 英军在渡过一座大桥时中伏,被人数少他们数倍但英勇无比的苏格兰起义军围攻并全歼。此战使华莱士名声大震。但安德鲁·穆里在此战役中伤重不治而死,华莱士失去了一位无法替代的好伙伴,从此他只得独自担任起领导义军的重任。10月,华莱士乘胜攻克了英格兰北部重镇德汉姆,但由于兵力和补给不足,无力防守,因此11月退回苏格兰。
华莱士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摇摆不定苏格兰贵族所关注,1298年5月,华莱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勋为骑士,并被任命为苏格兰护国大将军,领导整个苏格兰争取自由的大业。 遭到失败的爱德华一世暴怒,动用全国兵力,亲率大军前来讨伐。威廉·华莱士定下两个策略:
1.坚壁清野--将英军可能路过之处的居民,牲畜,粮食全部转移,不给英格兰人留下任何可以补给之物。
2.训练士兵使用“枪阵”,即以若干长枪兵为一组,背靠背站立,枪尖朝外,形成一个攻击和防御力都倍增的作战单位,大体上象刺猬一样。
尽管华莱士雄心勃勃要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但英军的队伍毕竟远比他们强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莱士只身逃了出来。
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的6年里,华莱士的行踪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有传说他在英格兰北部组织了一些游击战斗,专门袭击骚扰英军部队,尤其是派往苏格兰的补给部队。也有说法他曾到欧洲大陆的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那里寻找援助,从菲利浦四世发往罗马的一封提到华莱士的信来推断,华莱士1300年左右的确到过罗马。华莱士的行动更深地激怒了英王爱德华一世,他颁下严令,许以重赏,定要捉拿 威廉·华莱士归案,死活不限。然而,在众多爱国的苏格兰人民的帮助和保护下,华莱士数次化险为夷,英王始终未能得逞。
1304年8月3日, 华莱士信任的伙伴,他的同胞——约翰·曼提斯出卖了他。华莱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 随即押往伦敦。作为奖赏,曼提斯被任命为德姆巴敦的行政长官。而在伦敦,经过一场形式上的审判后,华莱士被指叛国及谋杀拉纳克执政官哈泽里克,判处死刑,而且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当时英格兰当政者将华莱士宣传成为一个残忍、罪恶、滥杀无辜的十恶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1304年8月23日,如你在电影中所见,他服刑当天,人们不断向他身上抛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绞死他。
在西敏寺广场,华莱士被迫头戴荆棘冠,站在一个台子上,接受由爱得华任命的审判小组的审判。
在遭受了绳勒、刀割、火烧等酷刑后,威廉·华莱士被斩首,身子被肢解为四块, 分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方,头颅则被悬挂在伦敦桥上,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然而英王爱德华一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苏格兰人民在威廉·华莱士无畏精神的激励下,浴血奋战,誓把英格兰人赶出自己的国土。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苏格兰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华莱士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爱丁堡,位于城堡入口的一侧(另一侧是罗勃特·布鲁斯);一座在兰纳克教区教堂门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特林的国立华莱士纪念碑。 威廉·华莱士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
华莱士的一生追寻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时年仅32岁。虽然我们找不到资料来证明,英雄在临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华莱士最喜爱的诗却流传至今。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罗勃特·布鲁斯(1274-1329)
罗勃特·布鲁斯生于1274年7月11日,他是苏格兰国内最强大,最富有的贵族布鲁斯家族的长子。他的父亲是诺曼底人,母亲则来自于苏格兰最古老的贵族——塞提克家族。有着苏格兰王族血统的他,从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晓多国语言——英语,法语,拉丁语,盖尔语等;他武艺高强,是当时欧洲使用战斧的第一高手。
苏格兰国王巴里奥尔投降英格兰后,与苏格兰其他贵族一样,罗勃特不甘于接受异族的统治,带领他属下的骑士和农民们起来反抗。当时威廉·华莱士与安德鲁·穆里主要在苏格兰中部作战,罗勃特则在苏格兰西南部牵制英军。斯特林大捷后,罗勃特主持了对华莱士授勋的仪式。
1298年, 法尔科克战役后,起义军战败,威廉失踪。罗勃特·布鲁斯与他的堂兄,瑞得家族的康米共同担任“护国大将军”。然而,布鲁斯与康米之间关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可说是矛盾重重。1300年,布鲁斯辞去此职,原因不明。
1302年,布鲁斯忽然放弃抵抗,向英王爱德华一世称臣。史学家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想保留自己的权力,土地和财富——正如同电影中他父亲教他的那样;另一种认为他是诈降以获得喘息的机会,等待时机成熟再东山再起。 也许后一种可能性较大些, 因为后来他的确又重新加入了反抗军的行列。
1304年,布鲁斯与兰伯顿大主教结成秘密联盟,共同对付英格兰人。兰伯顿大主教是罗马教庭派来帮助苏格兰人团结一致,一起结束英格兰人的暴虐统治的——因为罗马方面不希望英格兰或某一个国家过于强大他们要保持欧洲地区的均势。华莱士被害后,布鲁斯认为应该尽弃前嫌团结所有的反抗力量,因此他希望老对头康米也能加入这个联盟。1306年初,布鲁斯与康米在伦敦达成协议:若康米加入联盟,帮助布鲁斯赶走英格兰人,事成后,康米可以分到最好的土地。遗憾的是,康米立刻将一切报告给爱德华一世,结果布鲁斯的从人全部被俘,布鲁斯却幸运地逃离伦敦。
布鲁斯恨极康米,但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派人邀请康米来德姆伏里斯的格林福莱尔教堂面谈。康米虽心怀鬼胎,但还是如约前来。见面之后,康米知道阴谋败露,与布鲁斯的人展开激烈搏斗,结果康米的叔父被布鲁斯的内兄杀死,康米则被布鲁斯生擒,最后,布鲁斯在祭坛上将康米的人头割下,寄给了英王爱德华一世。康米死后,苏格兰贵族纷纷归附布鲁斯。1306年5月25日, 布鲁斯在斯高被推选为苏格兰国王。英王被彻底激怒了,他囚禁了威沙特主教和兰伯顿主教,并在美斯文大败新国王罗勃特·布鲁斯。布鲁斯单枪匹马逃往罗德岛,一路上几次逃过追兵,但他的妻子、女儿、姐妹全部被俘,弟弟尼基尔被杀头。
1307年,布鲁斯从罗德岛归来,重建部队,准备继续战斗。这时,他的另两位兄弟托马斯和亚历山大也已被处决。
1307年5月,爱德华一世病死,新王爱德华二世懦弱无能,布鲁斯乘机发动攻势,从英格兰人手中夺回不少土地,但英格兰人口众多,国力强盛,尽管国王无能,但也并不容易被完全击败。
双方的战争持续了许多年,从爱德华二世打到爱德华三世。最后在罗马教庭的协调下,1328年三月,苏格兰和英格兰终于签订了爱丁堡协议,爱德华三世正式承认罗勃特·布鲁斯的国王身份,并将所有英格兰军队撤出苏格兰。
布鲁斯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君主,开明而且公正,享有极高的威望。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饱受战火摧残的苏格兰南部重建和修复了许多著名的修道院。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布鲁斯患上了皮肤病,有可能是麻疯病。布鲁斯认为这是上天对他在祭坛上杀死康米的惩罚, 他自知命不久矣, 要求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到圣城耶路撒冷。因此,当1329年布鲁斯病逝后,他的身体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苏格兰历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装在一个小箱子里, 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勋爵保管。 道格拉斯带着这小箱子参加了后来的十字军东征, 战败身亡,“布鲁斯之心”被送回苏格兰, 葬在布鲁斯心爱的美罗斯修道院。
与华莱士一样,苏格兰人民同样爱戴和怀念罗勃特·布鲁斯,因为他经历和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失败,最终领导苏格兰人民赢得了他们渴望的——自由。
爱德华一世(1239-1307)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与每一位强大的征服者一样,在绝大多数英格兰人心目中,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因他能征善战,为英格兰掠夺了许多土地和财富。在爱德华一世统治的时期,英格兰无疑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然而,苏格兰、威尔士等曾饱受爱德华一世侵略和蹂躏的国家的人们却对其抱有很深的恨意。犹太人也不喜欢他,因爱德华一世曾下令驱逐国内所有犹太人。
爱德华一世长得相当英俊, 而且身材高大, 有一双极长的腿, 因此有一个外号“长脚”。 他年轻的时侯与卡斯泰尔家族的艾琳娜结婚,他们非常恩爱。艾琳娜于1290年在威尔士去世,在她的遗体运回伦敦的路上,爱德华一世在每一个驿站都树立了一个十字架。至今,伦敦还保留着一部分这种十字架,叫做“王后十字架”。
爱人死后,爱德华一世始终没有再娶,但他的性格却日趋暴戾和残忍,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动辄打骂。尽管如此,爱德华一世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治国者、统帅,他完善了英格兰的法律,并且发展了议会制,增强了君主制度的民主程度。他还在各地发动战争,从英伦三岛上的苏格兰、威尔士,到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他的野心的确不小。
爱德华一世击败了威尔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 并顺利夺得他的王国;然而在苏格兰爱德华一世就没这么幸运了,他遭到顽强的抵抗,直到死为止,也未能达到完全控制苏格兰的目标。由于他对苏格兰是如此的欲得之而后快,而对苏格兰反抗者采取极其残暴的手段镇压。他死于1307年,也就是华莱士就义两年以后。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苏格兰之锤”的称号。
爱德华二世(1284-1327)
爱德华二世1284年出生于威尔士,是爱德华一世的长子。他父母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由于父亲经常不在身边,他从小跟妈妈以及姐妹生活在一起,他没有兄弟。1290年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愈来愈暴躁,经常很粗暴地对待他。在这种缺乏父爱的环境成长下的爱德华二世形成了懦弱害羞,毫无男子气概的性格,并习惯与朋友聚成一团。
爱德华一世不喜欢这个没用的儿子和他的朋友,所以没怎么教他治国之道。1307年爱德华一世死后,爱德华二世即位,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这个强大的国家,因此,大权落在了爱德华二世的朋友手里,其中最亲密朋友和情人——皮尔斯·嘎卫斯通的手中。可能就是电影中菲力普的模型。这也导致了爱德华二世最后的倒台。
嘎卫斯通也不是治国之材,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英格兰贵族对他的不满与日俱增,他们要求爱德华二世放逐嘎卫斯通,但爱德华二世拒绝了。1312年,贵族们设计暗杀了嘎福斯通。然而,不久,爱德华二世又有了新宠迪斯潘塞尔父子,将国家大权交给他们处理。
1314年,苏格兰在巴诺克本大败英军,同时,英格兰在与法国的战争中也损失巨大,爱德华二世的声望急剧下跌。贵族们对无能的爱德华二世彻底失望。1320年,兰卡斯特伯爵率领 部分贵族发动叛乱。两年的内战,最后以爱德华二世与迪斯潘塞尔父子的胜利告终,兰卡斯特被处死刑。
1327年,法军入侵英格兰,爱德华二世被法军俘虏并监禁,数月后被谋杀,对外称自然死亡。
伊莎贝拉皇后(1292-1358)
伊莎贝拉1292年生于法国,是法王菲力普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个性坚毅果敢,是个相当有魄力的女性,以至于晚年她被称为“法兰西母狼”。
伊莎贝拉十六岁时,作为一场政治婚姻,她嫁给英格兰王子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二世是个同性恋,他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情人——嘎卫斯通,以及后来的迪斯潘塞尔父子在一起,很少陪伴伊莎贝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了孩子,也就是爱德华三世。
电影中说爱德华三世是威廉·华莱士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为伊莎贝拉结婚的时候是1308年,此时威廉·华莱士已经就义三年了,而爱德华三世是1312年出生的,此时距华莱士就义已经七年了。
爱德华二世实在不是一个好君主,加上又是同性恋。后来,伊莎贝拉再无法忍受爱德华二世对他的冷淡、疏远和污辱,带着孩子逃回法国寻求保护。
1327年,在爱德华二世弄得天怒人怨的时候,伊莎贝拉与情人罗格·莫泰莫尔率军侵入英格兰,活捉爱德华二世并将其监禁,数月后,伊莎贝拉派人去狱中杀死了爱德华二世,并伪造成自然死亡。这之后,伊莎贝拉女王掌握了英格兰大权,直到她儿子爱德华三世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