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开国大典》中有没有刘德华出演
有,但是只有短短的几个镜头,我记得快到最后了,他和蒋介石何有重量的对话。 你应该去看看,里面的明星多的很,都是一闪而过,但是表明他们是爱国的。
⑵ 怎么评价电影《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以其恢宏的视角完美再现了伟大祖国建国的历程,全剧收放自如,恢宏大气,伴随着凯旋的轻松节奏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展现。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战争影片。
该剧有三大亮点,让人不得不说:经典场景渲染至极,典型人物塑造无解,情节推动节奏带感。
电影在情节的处置上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该删减则删减,保留重要节点,完全掌控力故事主脉络,开国。开国不仅仅是军事上胜利,更要有政治上的优势。电影既没有一味偏向军事斗争三大战役,也没有过分搞政治忽略军事,而是让政治军事两手抓,相辅相成,让人看的更有味道。军事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政治的促进,政治的优势累积又吹响了军事的胜利号角。不吹不擂实实在在,让人沉浸在其中,与伟人共创历史。
电影越老越弥坚。这样的电影,最有代入感,也最让人带感情。看完,回味无穷。
⑶ 红色经典电影有哪些
1、《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⑷ 电影《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1949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的群众一起欢庆胜利。而在南京,蒋介石发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北平和平解放 ,蒋介石黯然下野,离开南京。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搬到北平,周恩来代表中共,张治中代表国民党进行谈判,进展甚微,最后破裂。毛泽东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下江南,解放南京,邓小平和陈毅制定了《入城守则》。
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悄然离开大陆。毛泽东进入北平后,积极筹备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 30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点,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4)升国大典电影完整版视频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古月、孙飞虎主演,于1989年上映。
该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
幕后花絮
该片于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共113天,打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映107天的国产片在港上映记录。
该片在香港上映后,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不但出钱买了一个拷贝,还邀请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赵庆华去美国考察。
幕后制作
编剧张笑天等人在创作之初感到最难把握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因为开国大典前夕发生的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单独拿来拍一部片子。但是编剧们认为剧本不应该是编年史,也不是军教片或文献片。
所以,他们决定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推到后景,只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影片的总体风格是从大处着眼,宏观上采用写意的手法,而在描写人物和细节时,采取工笔细描的手法。
在表现历史的角度问题上,张笑天认为仅仅“再现历史”是不够的,而且作家的爱憎、倾向必然流露在字里行间、体现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所以,他决定采用春秋笔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剖析过去的历史,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现实高度对四十年前已经走过的历史加以评价。在剧本创作中,他试图传输尽量大的时代信息,覆盖面大一点地涵盖历史,这个“涵盖”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⑸ 为什么没有开国大典完整的电影资料
因为开国大典的胶片失火被烧毁,所以没有开国大典完整的电影资料。
在开国大典的时候,苏联摄影师被授权可以随意地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所有的人。人们注意到,连毛泽东、朱德等中央最高领导人,都让他们随意拍摄,还随他们的指令作一些配合。
指挥部得知他们拍的是彩色影片的电影。当时指挥部里几乎没有人看过什么彩色电影,都觉得很神秘。这是斯大林派来的纪录电影摄影师。
他们的干劲很大,跑上跑下,开国大典那一天,从头到尾一直开着摄影机拍摄,机器一直响着连续而均匀的嗒嗒声。
回到所下榻的东华门大街的翠明庄宾馆里。这个宾馆在北平解放初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他们的这些珍贵的底片都堆放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
胶片是易燃品,在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几天内,这个堆放胶片的房间起了火灾。几十本胶片几乎全烧光化成了烟。好不容易抢出来几本胶片也残碎不堪,无法再用。
(5)升国大典电影完整版视频扩展阅读:
周恩来听说开国大典的底片都给火烧了,在啊了一声之后,难受得有好几分钟都沉默着没有说话。唯一感到幸运的是,中国自己的那些从延安来的经历了战火考验的摄影师,拍摄了一部黑白纪录片,里面保存了开国大典的珍贵场面。
接着,斯大林又派了一个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来重拍,周恩来有了教训,这回让中国电影工作者与苏联人合拍,由总政派出懂艺术的黄镇将军担任顾问,这就是中苏两国合拍的大型纪录片。
⑹ 有一部电影为了开国大典,赶制大红灯笼的电影叫什么
《天安门》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历史题材电影,由叶大鹰执导,潘粤明、郭柯宇等领衔主演。
影片讲述了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华北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紧急受命,对天安门进行全面翻新整修的故事。
⑺ 《开国大典》
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